3D植被网在公路工程防护中的应用

3D植被网在公路工程防护中的应用

一、三维植被网在公路工程防护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穆哥(TRAMH MOJAHED ALI AHMED HAMOOD)[1](2021)在《高等级公路沿线边坡综合防护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日益提高道路工程建设要求,边坡这种常见形式也不例外。通过优化布局边坡,采用符合地区实际同时兼具美观与性能的工程建设措施,最大程度保证高速行车安全及道路运行稳定,规避边坡失稳问题,维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国家经济利益。边坡开挖是大规模建设高等级公路的常见措施。在开挖边坡的过程中,植被覆盖层极易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形成次生裸地现象,导致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情况日益突出。随着政府颁行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保护生态环境力度,公路工程建设者面临较大压力,当前亟需探究解决如何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尽快恢复生态环境并保护好坡面植被问题。为有效防控建设高等级公路破坏生态环境的程度,需有针对性地应用生态防护方式,从而逐渐部分或完全取代纯工程防护方式。综合防护技术在达到传统工程防护稳定性高、防护程度强等优势的基础上,又兼具了植物防护成本低、生态环保效果好等优势。定性分析法主要对已变形地质体的成因及其演化史进行综合分析,定性说明和解释。边坡稳定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多,但以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的条分法和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的数值分析方法为主。动态防护设计是开发智能高等级公路边坡CAD防护设计,基本设计原理如下:首先,借助智能系统的分析功能,解析当地的工程因素以及地质状况;随后在智能系统内部进行分析和运转,匹配最佳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最后确定一个经济可行、运营合理、防护有效的方法。最终实现边坡计算分析结果的合理准确、防护设计效果的最佳,最大程度上达到高度的人机系统智能化和协调性。高等级公路边坡综合防护设计应用研究,包括综合防护设计的基本原则:极限状态设计原则、荷载效应原则、设计计算原则、信息化设计原则、综合治理原则。一般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包括一般防护形式、新发展的防护形式、生态景观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及景观设计。

苏鹏辉[2](2021)在《土工格室绿色防护体系在路基边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土工格室是土工合成材料家族中的一种,作为一种蜂巢式三维网状结构,将其固定于边坡表面且内部填充植被土、砂石等材料,构成具有一定侧向限制和刚度的结构层,为植物生长提供所必须的环境,形成平铺式土工格室植被护坡,防止水土流失,实现边坡生态绿化防护。本文以京雄(北京-雄安新区)高速公路河北段路基边坡平铺式土工格室植草护坡工程为背景,分别从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类型、土工格室拉伸试验特性、土工格室植被护坡体系防护机理理及施工工艺论等三方面进行研究,为土工格室植被护坡体系工程应用提供依据和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比分析了目前常用公路边坡防护类型的基本原理、适用性、优缺点等,认为土工合成材料与植被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更符合现代化高速公路建设需求,防护初期利用土工合成材料自身产品优势加固边坡坡面、防止坡面冲刷侵蚀并为植被生长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后期与植被一起发挥护坡优势并且融入周围生态系统,形成良好的景观效应;(2)分析了土工格室防护体系在施工中不同铺设方式下土工格室条带和结点可能存在的受力及对应破坏形式,针对现场采用的带孔洞HDPE焊接土工格室在室内分别进行了六种类型的条带和结点拉伸试验来模拟现场可能存在的受力方式,研究发现条带的拉伸试验结果更容易出现不一致,可以归因于材料本身的不一致;结点的拉伸试验结果总体上单轴拉伸强度>对拉强度>剪切强度>剥离强度,且结点单轴拉伸强度试验的拉伸强度远远大于其他三种试验。采用一种延性系数来量化所有不同加载类型的试验,结果表明整个土工格室防护体系中,更容易出现结点处的剥离和对拉破坏。实际工程施工时,从强度和变形两方面共同考虑,土工格室边坡防护施工中沿坡面竖向铺设的施工方式更加可靠,有助于提高土工格室在边坡防护中的使用寿命;(3)针对土工格室焊接结点的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夹具间距离(10.5 mm、25 mm、50 mm、100 mm)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轴拉伸强度试验和剪切强度试验的屈服强度随着夹具间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出现峰值和最终断裂时的所需位移增大;结点的剥离强度试验和对拉强度试验随着夹具间距离的增加对试验测试获得的结果基本上没有影响;(4)总结和完善了土工格室植被护坡体系的构成、施工工艺流程、边坡防护作用机理等,基于极限平衡法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并分析了边坡抗滑稳定性计算表达式,在相同作用条件下对比推导两种模型发现:土工格室防护边坡安全系数明显大于无土工格室防护边坡。进一步证明土工格室在边坡防护中的积极作用。

张楠[3](2020)在《华南多雨区高速公路红黏土边坡新型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边坡开挖工程形成的裸露坡体,存在土壤结构薄弱、缺乏植物覆盖、易被雨水冲刷等问题,华南多雨区高速公路的红黏土边坡此类问题尤为显着,采用必要的生态防护措施对于边坡的安全稳定、水土保持和植物群落重建至关重要。由于华南多雨区红黏土边坡具有水土流失严重、抗冲刷性差、植物种子易被冲刷的修复难点,应用传统生态修复技术存在边坡抗侵蚀性差、植物生长速度慢、工程造价高、修复材料降解难度大的问题。因此,针对华南多雨区的气候特征和高速公路红黏土边坡土壤特性,研发基于新型功能材料的生态修复技术与配套工艺,对于针对性解决华南多雨区红黏土边坡生态修复难题并有效提高生态修复效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W-OH、人造壤土剂和抗侵蚀固土剂三种新型功能材料,针对土质及土石混杂两种边坡特征,开展了基于三种新型功能材料的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基材配比室内实验和修复效果现场实验研究,形成了针对土质边坡的基于W-OH的凝胶固化修复技术和针对土石混杂边坡的人造抗侵蚀有机基质层修复技术,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两种新型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和传统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包括:(1)通过分析边坡生态修复的生态学原理和植物护坡机理,根据华南多雨区红黏土边坡的病害特征,针对红黏土边坡抗冲刷性能差和坡面养分含量低两个主要特征,引入W-OH、人造壤土剂和抗侵蚀固土剂三种新型功能材料代替传统材料,开展红黏土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2)基于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开展两种新型技术的基质配比方案实验,分别开展了植物出芽量、植物生物量、土壤养分和抗冲刷性能的实验研究,运用极差分析方法确定出两种新型生态修复技术的最佳基质配比方案,提出了用于土质边坡的基于W-OH的凝胶固化修复技术和用于土石混杂边坡的人造抗侵蚀有机基质层修复技术,并形成了配套工艺方法。(3)依托广东省惠清高速公路,开展新型生态修复技术现场应用研究,结合常规的传统喷播植草技术和CF网喷灌植草技术,在植物生长不同周期内对坡面植物和土壤进行采样对比实验,从植生效益和土壤改良效益两方面开展新型生态修复技术与传统技术的修复效果差异性研究。(4)依托植物和土壤实测数据,以植生效益、土壤改良效益和经济与可行性为准则层建立生态修复效果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运用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价的方法对不同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

刘鑫[4](2020)在《基于岩体质量分区的某石矿边坡生态重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石灰石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和化工材料,其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但开采形成的石矿迹地对矿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开展石矿迹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是建设绿色矿山的有效手段之一。石矿迹地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岩质边坡坡面、作业平台、坑底、矿区道路、工业广场、排土场和开采境界周围受开采扰动区域。在上述区域中,因岩质边坡立地条件极为恶劣而成为石矿迹地生态修复的重点与难点区域。因此,开展石矿迹地岩质边坡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以唐山北部某大型石灰岩矿北帮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对矿区自然地理、开采现状及开采影响范围内生态破坏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边坡岩体质量质量、坡面角大小、台阶高度、坡面岩石风化程度及结构面发育情况等基本信息,将北帮边坡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针对各区域的特点,选取与之相适应的生态修复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采用现场调研的方式,获取矿山地质现状、矿山开采现状和植被破坏情况等基本信息,结合坡面角大小、台阶高度、坡面岩石风化程度及结构面发育情况等基本信息,对北帮边坡进行初步区域划分;在初步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各区域干燥与饱水岩石开展单轴压缩力学实验,获取其单轴抗压强度等基本力学参数,结合非接触测量获取的各区域岩体结构面基本信息,计算各区域岩体强度参数并对各区域岩体质量进行评价;以岩体质量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各区域坡面岩体结构信息,在充分考虑矿区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选取与之相适应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图24幅;表11个;参125篇。

王海涛[5](2020)在《生态防护技术在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因此在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中也须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公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就成为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的关键内容。为了合理控制路基坍塌以及滑坡问题,就要合理应用各种生态防护技术进行防护处理。分析生态防护技术在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中的运用,可降低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影响,也可充分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并且合理的控制预防了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生态防护技术,以及不同生态技术在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中地运用,以供参考。

何怡帆[6](2020)在《都四铁路生态敏感区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项目是我省重大工程,线路途径成都的都江堰市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和小金县,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偏弱。整条线路拥有都江堰(青城山)、映秀古镇、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等诸多名胜景点,生态脆弱。轨道线路的修建势必会进行边坡开挖,影响边坡稳定性,破坏边坡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开展沿线边坡生态与岩土工程防护融合技术研究。针对研究区边坡,开展边坡特征及植物资源现场调查,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边坡植被选型及配置研究;在现有岩土工程防护技术与生态防护技术基础上,进行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融合技术研究;提出生态敏感区边坡生态-岩土工程综合防护体系,为都四铁路沿线边坡防护提供参考。通过研究,主要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和认识:(1)对沿线边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针对研究区不同类型的边坡(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和土石混合边坡)特征进行分析,为边坡生态-岩土工程综合防护体系的研究奠定基础。调查了都四轨道沿线边坡植物资源类型,分析了沿线植被群落组成及结构,为研究区植被选型与配置提供了依据。(2)建立了都四铁路沿线边坡植被选型库及其配置模式。在边坡乡土植物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地理及气候区划,加入性能指标良好的植物类型,建立植被初选库。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植被进行选型,评价指标包括:防护性指标(植物生长速度、根系固土能力)、适应性指标(乡土性、耐贫瘠性、耐旱性、耐热性、抗寒性和抗病虫害性)、生态性指标(绿期长短、枝叶美观性和枝叶覆盖度)和经济性指标(植物单价和培育成本),建立判断矩阵,对初选库中植被进行综合排序,筛选出排名前列的适生植物。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植被配置模式,包括乔、灌、草、藤组合模式、目标植物与先锋植物搭配模式和禾本科植物与豆科植物搭配模式。(3)在现有边坡岩土工程防护技术和生态防护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融合技术研究,达到既能稳固边坡,又能实现生态恢复的目的。1)提出一种生态土工格室护坡技术。通过室内边坡冲刷试验,分析格室形状对其抗冲刷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菱形、正方形、六角形格室形状中,六角形格室抗冲刷性能最优。结合六角形格室形状、波浪形格室片材、土工布和支出插片等组成生态土工格室,增加了边坡抗冲刷性能、有利于植物生长,适用于一般土质边坡;2)提出一种生态锚杆挡墙加固边坡技术。采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生态锚杆挡墙护坡模型,通过模拟计算比较了未支护边坡与生态锚杆挡墙支护边坡的稳定性系数、位移、应力等特征,结果显示生态锚杆挡墙可对边坡进行较为有效的加固;3)提出一种生态主动网加固边坡技术。将边坡主动防护网和JYC生态基材结合组成生态主动网,经可行性分析显示该技术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边坡稳定,又可解决植被难以附着岩石坡面的问题,适用于高陡岩石边坡、崩塌落石边坡。(4)基于以上对植被选型、配置和生态与岩土工程防护融合技术的研究,探讨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点,分别针对研究区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土石混合边坡和特殊路段边坡提出了相应的边坡生态-岩土工程综合防护体系。最后选取都四铁路三段典型路段边坡进行了详细的生态-岩土工程综合防护设计。为都四铁路沿线边坡防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生态敏感区边坡生态防护与工程防护结合应用提供了参考。

齐阁[7](2020)在《双层网锚固承托封装固土结构生态边坡客土稳定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公路开挖以及建筑物施工等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人工岩土边坡,支护过程中所采用的传统护坡手段不仅破坏了当地原有生态平衡,还需要消耗大量非环保型材料,与“绿色发展”理念不符。为解决此类问题,生态护坡技术就此得以发展。另一方面,对于高陡岩土边坡,采用普通的生态护坡技术难以维持客土的稳定,而双层网锚固承托封装固土结构是专门为解决高陡边坡的客土稳定问题开发的新工艺,是一种集护坡和绿化为一体的新技术。本文通过边坡室内足尺斜板试验,研究了双层网锚固承托封装主要固土结构的受力模式,横隔板间距改变后横隔板、顶层筋材结构、底层筋材结构的应力应变变化趋势和三者对客土下滑力的分担比的影响,以及分析客土层破坏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进行了室内岩质生态边坡客土稳定室内足尺斜板试验,通过改变边坡模型的角度,观察总结客土层在双层网锚固承托封装固土结构下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双层网锚固承托封装固土结构下客土层的破坏模式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整体滑动,滑动面为客土层与原边坡的分界面;下部分客土于横隔板上方发生堆积,堆积体积随着横隔板间距的减小而减弱,直至无堆积现象。在此种破坏模式下,固土结构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有:横隔板顶破、撕裂破坏,顶层筋材结构顶破、剪出破坏,连接结构拉断破坏,锚杆剪切破坏。(2)在固土结构上粘贴应变片测试横隔板、顶层筋材结构、底层筋材结构受力随坡角的变化数据,分析三者对于客土滑动破坏时剩余下滑力的分担比。结果表明,横隔板间距为25cm、50cm和75cm时,横隔板、顶层筋材结构、底层筋材结构对于剩余下滑力的分担比分别为 0.677:0.165:0.158、0.676:0.187:0.137、0.696:0.153:0.151,横隔板间距增大至150cm后,客土下滑堆积使顶层筋材结构产生鼓胀现象,顶层筋材结构的分担比相应增加,横隔板和底层筋材结构的分担比减小,此时横隔板、顶层筋材结构、底层筋材结构三者分担比 0.470:0.422:0.108。(3)开展室内岩质生态边坡客土稳定斜板足尺试验,在相同条件下测试不同固土结构下客土层的破坏边坡角度,对比各种固土结构的防护能力。结果表明:顶层筋材固土结构防护能力最差,边坡旋转到52°客土滑动破坏;带横隔板的底层筋材固土结构防护次之,边坡旋转到57°客土滑动破坏;带横隔板的双层筋材固土结构防护形式防护能力最强,并且随着横隔板间距的减小防护能力逐渐增强:横隔板间距为150cm时边坡旋转到63°滑动破坏,横隔板间距为75cm时边坡旋转到71°滑动破坏,横隔板间距为50cm时边坡旋转到82°滑动破坏,横隔板间距为25cm时边坡旋转到90°滑动破坏。(4)综合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客土喷播到边坡之后在双层网锚固承托封装固土结构防护下,稳定能力增强;随着横隔板间距的减小,客土层的稳定能力即固土结构的防护能力增强;横隔板间距减小后,各固土结构所受拉力均有不同程度减小。(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客土层在双层网锚固承托封装固土结构防护下,自喷播结束、降雨后、苗木生长过程中皆保持稳定状态,且苗木生长良好,边坡绿化效果随时间逐渐增强。双层网锚固承托封装固土结构可以保持岩质高陡边坡客土层的稳定与边坡绿化效果的良好。

李尤[8](2019)在《公路边坡生态防护设计及防护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概念和作用,分析了边坡生态防护的机理和设计理念,探讨了几种常用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特点,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和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张禹[9](2019)在《福州地区山区公路土质边坡失稳破坏与防治策略研究 ——以大目溪公路边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福州位于福建省的闽东地区,夏季多雨酷热,是边坡地质灾害多发生季节。这对福州地区的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福州地区山区公路稳定性分析与防治已成为学者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有关山区公路边坡失稳破坏与治理的资料后,结合实例,对福州市闽侯县大目溪边坡GK0+500GK0+700段展开分析。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大目溪边坡的稳定性与防治策略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收集大量有关大目溪边坡的资料,包含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和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再结合实地调查以及前人的经验,得出地层岩性、地质地貌、水文及降雨等因素都会对福州地区山区公路边坡稳定性造成巨大影响。(2)以福州市闽侯县大目溪公路GK0+500GK0+700段GK0+550处剖面为例,分别采用极限平衡法(Morgenstern-Price法)和强度折减法分别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计算,得出两个安全系数大致相当,都小于规范要求,说明大目溪边坡在未经防治的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的治理。(3)在基于ABAQUS的强度折减法模拟分析中,若只从常规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进行折减分析,得出的结果还不够全面。本文还考虑到了大目溪边坡土体的重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分别取不同值对大目溪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每个参数值下所对应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如当土体内摩擦角从21°上升到23°时,安全系数从1.025提升到1.029;当土体弹性模量从2MPa提升到5MPa时,安全系数由1.015改变成1.019。(4)在分析出大目溪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后,紧接着开始采取治理措施。首先介绍了常见的边坡防治的方法可以分为排水措施(地表水排水和地下水排水)、坡面防护措施(砂浆抹面、挂网喷浆、土工网格栅植草绿化技术等)、治理措施(削坡减载、挡土墙、抗滑桩、锚杆)。大目溪边坡采取的是坡脚反压+抗滑桩工程+锚固工程+支挡工程+排水工程的综合防治。在对大目溪边坡治理后再进行分析与计算,得出的安全系数已达到安全标准。同时对治理后的大目溪边坡进行监测,得不出不同监测深度水平位移变化量,发现水平位移都很小,在可控范围内。说明对大目溪边坡实行的综合防治措施是可行的。本文对大目溪边坡失稳破坏分析与防治的研究,对福州地区其他类似边坡的防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美容[10](2019)在《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措施及其应用》文中指出公路工程的建设,往往会破坏原本的边坡生态系统,产生裸露的边坡。单纯的工程防护措施造价高,难以恢复自然植被,护坡效果差;而单纯的植物护坡只适合坡度缓,边坡矮的土质边坡,适用范围较窄。随着人们对安全、环保和景观要求的逐渐增强,单纯工程防护或植物防护均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而兼顾边坡稳定和美化环境的边坡防护方式已经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本论文以植物防护及植物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方式即生态防护为研究手段,强调植物在防护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开展生态防护方法、施工工艺和作用机理、景观功能的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公路边坡工程防护设计实践,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关于生态边坡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与综合,提出新的生态边坡防护类型分类方式:人工植草护坡(包含撒播草籽、平铺草皮和三维植被网护坡等纯人工施工护坡方式)、喷播植草护坡(包含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客土喷播植草护坡、喷混植生护坡及TBS植草护坡等主要采用机械喷播施工的护坡方式)和骨架植草护坡(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护坡方式)。2.采用经验总结法,对周边正在设计、施工和已完工的生态边坡项目进行考察研究。分析各类生态护坡类型适用范围、特点、施工注意事项及优缺点,重点对各类生态护坡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绘制施工工艺流程图;对植被护坡和工程护坡的作用机理进行剖析,研究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以期为生态护坡理念发展和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3.把生态边坡的理论研究应用到工程实例中,完成了多个边坡防护工程案例的设计。包含边坡防护方案比选、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调查研究原生植被和植物配比。跟踪指导边坡防护施工,并对边坡防护效果进行评价。4.多个案例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对边坡进行处理的首要工作。生态护坡选型、植被的配合比和后期持续养护至关重要。

二、三维植被网在公路工程防护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维植被网在公路工程防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级公路沿线边坡综合防护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设计方法简介
    2.1 放缓边坡
    2.2 边坡工程防护
        2.2.1 坡面防护
        2.2.2 砌石防护
        2.2.3 锚杆防护
        2.2.4 抗滑桩防护
        2.2.5 挡土墙防护
    2.3 边坡植物防护
        2.3.1 条播法
        2.3.2 喷播法
        2.3.3 密铺法
        2.3.4 框架内植草护坡
        2.3.5 植树
    2.4 边坡综合防护技术
        2.4.1 综合防护技术的种类及特点
        2.4.2 综合防护工程的基本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等级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分析与设计
    3.1 高等级公路边坡安全的系数确定
        3.1.1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与稳定分析法的关系
        3.1.2 土抗剪强度指标与安全系数关系
        3.1.3 国外的边坡稳定系数取值
    3.2 高等级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一般方法
        3.2.1 费伦纽斯条分法
        3.2.2 毕肖普条分法
        3.2.3 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
        3.2.4 几种常用的极限平衡法分析比较
    3.3 高等级公路边坡动态优化设计
        3.3.1 动态优化设计概念
        3.3.2 动态优化设计法
        3.3.3 高等级公路边坡动态优化防护设计
    3.4 高等级公路边坡稳定性验算
    3.5 高等级公路边坡稳定性设计基本程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等级公路边坡综合防护设计应用研究
    4.1 高等级公路边坡综合防护设计基本原则
        4.1.1 极限状态设计的原则
        4.1.2 荷载效应的原则
        4.1.3 设计计算的原则
        4.1.4 信息化设计的原则
        4.1.5 综合治理的原则
    4.2 一般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
        4.2.1 一般防护形式
        4.2.2 新的发展防护形式
    4.3 生态景观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
        4.3.1 生态绿化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
        4.3.2 高等级公路边坡常常用的植物选择
        4.3.3 高等级公路边坡景观设计
    4.4 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在重力式抗滑挡土墙计算中的应用
        4.4.1 工程概况
        4.4.2 设计计算
        4.4.3 稳定性验算的
        4.4.4 墙身截面强度验算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2)土工格室绿色防护体系在路基边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土工格室边坡防护研究现状
        1.2.1 土工格室自身特性研究
        1.2.2 土工格室植被护坡研究
    1.3 高分子材料拉伸特性试验研究
    1.4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研究
    1.5 论文的具体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6 拟解决问题及技术路线
        1.6.1 拟解决问题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技术
    2.1 高速公路边坡
    2.2 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技术分类
        2.2.1 植物防护技术
        2.2.2 工程防护技术
        2.2.3 综合防护技术
    2.3 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技术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工格室条带拉伸特性试验研究
    3.1 土工格室防护体系的失效方式
    3.2 土工格室拉伸试验流程
        3.2.1 试验设备
        3.2.2 试验规范及行业标准
        3.2.3 试验方案及试样尺寸
        3.2.4 试验步骤
    3.3 土工格室条带拉伸试验结果分析
        3.3.1 单轴拉伸强度试验(CW-UTS)
        3.3.2 梯形撕裂强度试验(CW-TTS)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工格室结点拉伸特性试验研究
    4.1 土工格室结点实验结果分析
        4.1.1 单轴拉伸强度试验(J-UTS)
        4.1.2 剪切强度试验(J-SS)
        4.1.3 剥离强度试验(J-SMS)
        4.1.4 对拉强度试验(J-SPS)
    4.2 不同类型结点试验对比
    4.3 土工格室条带和结点的延性系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基边坡土工格室植被防护机理与稳定性评价
    5.1 土工格室体系坡面防护的作用机理
        5.2.1 土工格室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
        5.2.2 土工格室对坡面降雨冲刷和渗流的影响
        5.2.3 土工布对降雨入渗的限制作用
        5.2.4 土工格室防护体系对坡面荷载的分散作用
    5.2 植被坡面防护的作用机理
        5.2.1 根系的力学效应
        5.2.2 茎叶的水文效应
        5.2.3 其他防护作用
    5.3 土工格室护坡体系的力学行为分析对比
        5.3.1 无土工格室防护边坡的安全稳定性分析
        5.3.2 土工格室边坡防护安全稳定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路基边坡土工格室植被防护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
    6.1 土工格室防护体系的相关组件及功能
    6.2 土工格室的规格及性能指标
        6.2.1 土工格室原材料及生产工艺
        6.2.2 土工格室的尺寸要求
        6.2.3 土工格室的力学性能
    6.3 土工格室植被护坡施工工艺流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华南多雨区高速公路红黏土边坡新型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1.2.2 红黏土边坡防护技术研究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边坡生态修复基础理论研究
    2.1 边坡生态修复
        2.1.1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修复
        2.1.2 华南多雨区红黏土边坡
    2.2 边坡生态修复基本原理
        2.2.1 限制因子原理
        2.2.2 生态适应性原理
        2.2.3 群落演替原理
    2.3 植物护坡相关机理
        2.3.1 植物护坡力学效应
        2.3.2 植物护坡水文效应
        2.3.3 圬工结构与植物护坡联合效应
    2.4 华南多雨区红黏土边坡特征与生态修复需求
        2.4.1 华南多雨区红黏土边坡病害特征
        2.4.2 华南多雨区红黏土边坡生态修复需求
        2.4.3 华南多雨区红黏土边坡生态修复目标
    2.5 本章小结
3 红黏土边坡新型生态修复技术室内实验研究
    3.1 华南多雨区红黏土物理特性分析
        3.1.1 华南多雨区红黏土物理特性参数
        3.1.2 土质边坡特性
        3.1.3 土石混杂边坡特性
    3.2 红黏土边坡新型生态修复技术功能材料选择
        3.2.1 功能材料选择依据
        3.2.2 W-OH有机固化剂
        3.2.3 抗侵蚀固土剂
        3.2.4 人造壤土剂
    3.3 生态修复基材配比正交试验研究
        3.3.1 不同基材配比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3.3.2 不同基材配比方案实验过程
        3.3.3 基于出芽量的基材配比影响研究
        3.3.4 基于植物生物量的基材配比影响研究
        3.3.5 基于土壤养分的基材配比影响研究
        3.3.6 基于抗冲刷性能的基材配比影响研究
    3.4 基于极差分析的最佳基材配比研究
        3.4.1 基于W-OH的凝胶固化修复技术实验结果极差分析
        3.4.2 人造抗侵蚀有机基质层修复技术实验结果极差分析
    3.5 红黏土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3.5.1 基于W-OH的凝胶固化修复技术
        3.5.2 人造抗侵蚀有机基质层修复技术
    3.6 本章小结
4 红黏土边坡生态修复现场实验与修复效果研究
    4.1 依托工程概况
        4.1.1 工程建设背景
        4.1.2 工程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4.2 红黏土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现场实验
        4.2.1 边坡实验样地
        4.2.2 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对比
        4.2.3 实验边坡养护观测方案
    4.3 红黏土边坡生态修复的植生效益研究
        4.3.1 实验边坡植物株高与密度
        4.3.2 实验边坡植物覆盖度与均匀度
        4.3.3 实验边坡植物生物量
    4.4 红黏土边坡生态修复的土壤改良效益研究
        4.4.1 实验边坡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4.4.2 实验边坡土壤抗蚀性分析
        4.4.3 实验边坡根土复合体力学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不同生态修复技术的红黏土边坡修复效果综合评价
    5.1 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5.2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
        5.2.1 指标及权重确定原理和方法
        5.2.2 综合评价原理及方法
    5.3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5.3.2 评价指标结构体系的构建
    5.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4.1 判断矩阵权重计算
        5.4.2 评级系统权重统计
    5.5 边坡生态修复技术修复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岩体质量分区的某石矿边坡生态重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石矿迹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2.1 岩质边坡坡面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2.2 作业平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2.3 坑底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2.4 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2.5 矿区道路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2.6 工业广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2.7 开采境界周围受开采影响区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3 石矿迹地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的不足
    1.4 石矿迹地生态修复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地理
        2.2.1 气象
        2.2.2 水文
        2.2.3 土壤
        2.2.4 现有植被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2.4.1 地层与构造
        2.4.2 矿床特征
        2.4.3 矿体产状
    2.5 水文地质条件
    2.6 工程地质条件
    2.7 矿山开采现状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与分区
    3.1 边坡岩体结构面调查与统计分析
        3.1.1 岩体结构信息采集
        3.1.2 岩体结构面信息统计
    3.2 现场取样与岩石力学参数测试
        3.2.1 室内力学测试实验
        3.2.2 力学试验结果分析
    3.3 边坡岩体质量评价
        3.3.1 岩体质量分级
        3.3.2 岩体强度参数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岩体质量评价与分区的生态重建方案设计
    4.1 区域1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4.2 区域2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4.3 区域3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4.4 区域4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4.5 区域5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4.6 区域6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4.7 边坡工作平台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生态防护技术在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类型与生态防护技术
    1.1 公路路基边坡类型及主要特征
    1.2 生态防护技术
    1.3 生态防护技术的价值
        1.3.1 强化植被护坡
        1.3.2 植被与工程措施提升防护效益
2 生态防护技术在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中的运用
    2.1 植被防护技术
    2.2 穴值计算
    2.3 客土喷播技术
    2.4 三维网植草护坡
        2.4.1 施工工艺
        2.4.2 三维网搭接处理
        2.4.3 填土
    2.5 六棱砖植草
3 生态防护技术在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中的运用要点
    3.1 明确边坡技术应用问题
    3.2 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
    3.3 支档结构法运用
4 结束语

(6)都四铁路生态敏感区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1.1.1 研究意义
        1.1.2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防护技术研究现状
        1.2.2 植被选型及配置研究现状
        1.2.3 生态与岩土工程融合技术研究现状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边坡及植被特征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2 地质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2.5 不良地质现象
    2.3 都四铁路边坡类型及特征
        2.3.1 土质边坡
        2.3.2 岩质边坡
        2.3.3 土石混合边坡
    2.4 都四铁路沿线边坡植物资源现场调研
        2.4.1 都江堰-耿达段植物资源调研
        2.4.2 耿达-邓生沟段植物资源调研
        2.4.3 邓生沟-四姑娘山段植物资源调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态-岩土工程护坡基本理论
    3.1 生态-岩土工程防护概念
    3.2 生态-岩土工程防护作用机理
    3.3 现有防护措施及适用性
        3.3.1 现有工程防护措施
        3.3.2 现有生态防护措施
        3.3.3 生态防护与工程防护结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态护坡植被选型及其配置研究
    4.1 植被选型原则
    4.2 植被初选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植被选型
        4.3.1 层次分析法基本流程
        4.3.2 植被选型评价模型建立
        4.3.3 都江堰-耿达段植被选型
        4.3.4 耿达-邓生沟段植被选型
        4.3.5 邓生沟-四姑娘山段植被选型
        4.3.6 选型结果
    4.4 植被配置研究
        4.4.1 植物配置原则
        4.4.2 目标植被群落
        4.4.3 都江堰-四姑娘山轨道沿线边坡植被配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融合技术研究
    5.1 设计思路及原则
    5.2 生态土工格室护坡技术
        5.2.1 概述
        5.2.2 土工格室边坡冲刷试验
        5.2.3 生态土工格室方案
        5.2.4 施工工艺流程
    5.3 生态锚杆挡墙加固边坡技术
        5.3.1 概述
        5.3.2 生态锚杆挡墙方案
        5.3.3 生态锚杆挡墙计算理论
        5.3.4 生态锚杆挡墙有限元分析
        5.3.5 施工工艺流程
    5.4 生态主动网加固边坡技术
        5.4.1 概述
        5.4.2 生态主动网方案
        5.4.3 施工工艺流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都四铁路边坡生态-岩土工程综合防护设计
    6.1 设计原则及技术要点
    6.2 都四铁路沿线边坡生态-岩土工程综合防护体系
        6.2.1 土质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
        6.2.2 岩质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
        6.2.3 土石混合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
        6.2.4 特殊路段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
    6.3 都四铁路沿线典型边坡防护设计
        6.3.1 DK28+290~DK28+320段边坡防护设计
        6.3.2 CK34+196~CK34+215段边坡防护设计
        6.3.3 D2K122+760~D2K123+278段杜家磨子1号崩塌防护设计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A 都江堰-四姑娘山植被选型排序表
附录B CK34+196~CK34+215段边坡防护设计计算书

(7)双层网锚固承托封装固土结构生态边坡客土稳定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带横隔板的双柔性面层体系简介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岩质生态边坡客土稳定性室内足尺斜板试验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材料
    2.4 试验方案和试验步骤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固土结构力分担比测定
    3.2 最优防护方式测定
    3.3 客土破坏模式分析
    3.4 固土结构破坏形式
    3.5 本章小结
4 固土结构防护效果的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
    4.1 FLAC~(3D)简介
    4.2 FLAC~(3D)数值模拟前处理
    4.3 计算结果分析
    4.4 现场试验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公路边坡生态防护设计及防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概念及作用
    2.1 边坡生态防护的概念
    2.2 边坡生态防护的作用
        2.2.1 稳固边坡
        2.2.2 协调自然环境
        2.2.3 提高行车安全性
3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设计
    3.1 边坡生态防护机理
    3.2 边坡生态防护设计原则
        3.2.1 遵从植被生态习性
        3.2.2 遵从生态位法则
        3.2.3 遵从群落多样性原则
4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4.1 液压喷播植草
    4.2 植树、铺草皮
    4.3 三维植被网
    4.4 客土喷播
5 结语

(9)福州地区山区公路土质边坡失稳破坏与防治策略研究 ——以大目溪公路边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1 国外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国内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边坡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3.1 国外边坡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3.2 国内边坡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 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1.4.2 边坡防治措施单一,防治效果不佳
    1.5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1.5.3 技术路线
2 大目溪边坡工程概况
    2.1 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2.2 地层岩性及场地地质背景
    2.3 气候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2.3.1 场地气候条件
        2.3.2 水文地质条件
    2.4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2.5 岩土参数的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大目溪边坡稳定性分析
    3.1 土质边坡破坏模式
        3.1.1 常见的破坏模式
        3.1.2 福州地区山区公路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3.2 土质边坡失稳破坏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2.1 内在因素
        3.2.2 外部因素
        3.2.3 福州地区边坡失稳主要影响因素
    3.3 基于极限平衡法(Morgenstern-Price法)的稳定性分析
        3.3.1 Morgenstern-Price法的基本原理
        3.3.2 边坡稳定性计算的模型概况
        3.3.3 边坡稳定性计算中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3.3.4 边坡稳定性计算过程及结果
    3.4 基于ABAQUS的强度折减法稳定性分析
        3.4.1 边坡稳定分析的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3.4.2 ABAQUS软件介绍
        3.4.3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
        3.4.4 ABAQUS中实现强度折减技术
        3.4.5 建立稳定性评价模型
        3.4.6 结果分析
    3.5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3.5.1 不同弹性模量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
        3.5.2 不同粘聚力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
        3.5.3 不同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
        3.5.4 不同重度对边坡稳定系数的影响
        3.5.5 不同泊松比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大目溪公路边坡防治措施
    4.1 边坡防治方法概述
        4.1.1 边坡防护措施
        4.1.2 边坡治理措施
    4.2 大目溪边坡加固治理方案设计
        4.2.1 边坡安全等级及边坡安全系数
        4.2.2 边坡治理建议
        4.2.3 边坡治理工程设计
    4.3 综合防治前后大目溪边坡稳定性分析比较
    4.4 大目溪边坡造价估算
    4.5 大目溪边坡监测与治理效果评价
        4.5.1 大目溪边坡监测系统
        4.5.2 大目溪边坡监测及预应力锚杆(索)应力监测
        4.5.3 大目溪边坡监测结果
        4.5.4 大目溪边坡治理效果评价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措施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边坡防护的研究现状
        1.2.2 生态边坡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设计施工技术研究
    2.1 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2.2 生态护坡的功能
        2.2.1 植被护坡的作用机理
        2.2.2 工程护坡的作用机理
        2.2.3 改善环境功能
    2.3 生态护坡植被的选择
        2.3.1 生态护坡植物选择的依据
        2.3.2 草本植物的选择
        2.3.3 灌木的选择
        2.3.4 藤本植物的选择
    2.4 生态护坡的方法
        2.4.1 人工植草护坡
        2.4.2 喷播植草护坡
        2.4.3 骨架植草护坡
    2.5 施工技术研究
        2.5.1 研究目的
        2.5.2 施工工艺
        2.5.3 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边坡稳定性理论分析方法
    3.1 概述
    3.2 极限平衡分析法
    3.3 简化Bishop法
    3.4 结论
第四章 工程应用技术研究
    4.1 案例一:深安线永和马坪至安海外曾段改造工程
        4.1.1 工程简介
        4.1.2 工程地质条件
        4.1.3 边坡防护应用技术研究
    4.2 案例二:普通国省道干线省道308(横五线)闽清县金沙镇沃头至前坑段公路工程
        4.2.1 工程简介
        4.2.2 工程地质条件
        4.2.3 边坡防护应用技术研究
    4.3 案例三:惠安县崇武环岛北路道路工程
        4.3.1 工程简介
        4.3.2 工程地质条件
        4.3.3 边坡防护应用技术研究
    4.4 边坡防护施工要点
    4.5 生态多样性保护应用研究
        4.5.1 原生植物调查
        4.5.2 植物种类选择
        4.5.3 植物配置
        4.5.4 应用效果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三维植被网在公路工程防护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级公路沿线边坡综合防护设计方法研究[D]. 穆哥(TRAMH MOJAHED ALI AHMED HAMOOD).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2]土工格室绿色防护体系在路基边坡中的应用研究[D]. 苏鹏辉.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
  • [3]华南多雨区高速公路红黏土边坡新型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 张楠.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基于岩体质量分区的某石矿边坡生态重建技术研究[D]. 刘鑫.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生态防护技术在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中的运用[J]. 王海涛. 甘肃科技纵横, 2020(05)
  • [6]都四铁路生态敏感区边坡生态-岩土工程防护技术研究[D]. 何怡帆.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7]双层网锚固承托封装固土结构生态边坡客土稳定试验研究[D]. 齐阁.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8]公路边坡生态防护设计及防护技术研究[J]. 李尤.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23)
  • [9]福州地区山区公路土质边坡失稳破坏与防治策略研究 ——以大目溪公路边坡为例[D]. 张禹.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10]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措施及其应用[D]. 陈美容. 厦门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3D植被网在公路工程防护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