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唐国伟,郭明浩,乌达美,崔国策[1](2021)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2例肛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侧切术)和观察组(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肛裂,减轻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付强[2](2021)在《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肛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肛裂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3 d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血清创伤性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前列腺素(PGE2)及β内啡肽(β-EP)]及炎性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IL-10)及hs-CRP]。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r、PGE2、β-EP、IL-6、IL-10、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Cor、PGE2、β-EP、IL-6、IL-10、hs-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机体创伤反应控制效果更好,因此在肛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胡启炳[3](2021)在《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在肛裂行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术后并发症治疗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从而验证痔疮消炎软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80例,入院后手术均采取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术后第2d坐浴消毒后开始使用痔疮消炎软膏纱条换药,对照组在术后第2d坐浴消毒后开始使用肛泰软膏纱条换药,每天一次。以量化评分的形式分别记录两组肛裂手术病人在换药前、以及术后第3d、7d、14d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创面出血、渗出并发症以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术后上述时间点两组创面大小改变;出院后嘱咐患者每日返院换药,评价术后第14d两组总体疗效并随访记录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上述评分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次临床研究共有77例患者最终纳入观察,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肛裂分期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分析后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首次换药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及创面大小经比较后,无明显差异(P>0.05)。痔疮消炎软膏纱条换药对比肛泰软膏纱条换药治疗结果如下:1.肛门疼痛比较:两组间肛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0.983,P组间=0.001),且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肛门疼痛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3、7、14=0.000);组内比较,两组肛门疼痛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14.400,P时间=0.000)。2.肛缘水肿比较:两组间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800,P组间=0.018),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200),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40,P14=0.000);组内比较,两组肛缘水肿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4.815,P时间=0.000)。3.创面出血比较:两组间创面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5.857,P组间=0.000),其中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创面出血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7=0.000,P14=0.045);组内比较,两组创面出血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0.548,P时间=0.000)。4.创面渗出比较:两组间创面渗出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76,P组间=0.007),其中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创面渗出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0.039,P7=0.000,P14=0.045);组内比较,两组创面渗出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1.503,P时间=0.000)。5.肉芽组织生长比较:两组间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298,P组间=0.001),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3=0.130),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00,P14=0.049);组内比较,两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0.971,P时间=0.000)。6.创面大小比较:两组间创面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001,P组间=0.320),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大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3=0.607),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创面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33,P14=0.002);组内比较,两组创面面积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80.869,P时间=0.000)。7.创面愈合平均时间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6.36±1.85d,对照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8.10±2.13d,两组经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总体疗效比较:术后第14d两组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7%。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应用于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换药上,能有效减轻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创面出血及渗出等并发症,同时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证实其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段小青[4](2021)在《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肛裂是人体肛管周围皮肤发生纵行裂开的一种感染性溃疡疾病,该病的发生概率大约占肛肠疾病的4.12%,位居肛肠疾病发病的第三位。发生肛裂的患者典型临床症状为肛门疼痛、便秘以及便血,且疼痛是肛裂患者的主要症状,常表现为排便时出现撕裂样的疼痛,且有周期性特征。若肛裂迁延,极易发展为陈旧性肛裂,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需进行手术治疗缓解疾病疼痛。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诸多学者认为对肛裂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较好,但当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患者内括约肌的痉挛情况,降低患者肛管压力。基于此,本文针对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杨能略[5](2021)在《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探究微型切开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改善临床慢性肛裂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选取60例江西省中医院肛肠科符合慢性肛裂诊断的住院患者,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制作随机数字表,将选取的6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术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及肛裂位置分布)及术前肛门疼痛程度进行统计分析,排除相关因素的影响;认真观测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出血情况,手术所用时间,术后24h排尿情况,术后排便肛门疼痛情况、术后创面感染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外观评分、术后肛门失禁评分、复发情况、安全性评价。IBM 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统计分析:1.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及肛裂位置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就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都能获益,总有效率均为100%;3.两组病例的术前排便肛门疼痛程度、术后24h排尿情况、创面感染情况、术后肛门失禁评分及安全性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治疗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60±2.71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75±2.19m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的术后首次排便出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2.73±2.1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92±2.34min,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对照组进行相比,治疗组术后第1、7、14天排便时肛门疼痛程度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术后第1天排便肛门疼痛持续时间对比,治疗组要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治疗组的平均创面愈合为14.67±1.9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62±2.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术后肛门外观评分对比,治疗组对术后肛门外观的影响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根据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随访报告,均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和开放式内括约肌切开术均能有效治疗慢性肛裂,但在缩短术中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首次排便出血程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术后排便肛门疼痛情况和保护肛门外观形态方面,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较开放式内括约肌切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是一种治愈率高、耗时短、痛苦小、恢复快的微创化术式。
李小龙[6](2021)在《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治疗早期肛裂(血热肠燥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对血热肠燥型肛裂的临床疗效,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对比,明确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是否在改善血热肠燥型肛裂的症状及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通过验证其疗效,分析其优劣,使其推广应用,造福广大肛裂患者。方法:将江西省中医院肛肠科2019年6月—2020年9月期间已明确诊断为血热肠燥型肛裂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30例采用外用硝酸甘油软膏治疗称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口服凉血地黄汤+外用硝酸甘油软膏治疗称为实验组。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两组患者按照统一标准换药,控制影响创面愈合的变量。分别详细记录两组试验样本的性别组成、年龄分布、肛裂临床分期等相关样本数据,然后使用SPSS22.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若显示P>0.05,表明两组试验样本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则不可进行无差别对比。观察并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后安全性指标、疗效性指标,然后分别在患者治疗后的第1天、第5天、第9天、第11天、第14天记录患者的各项疗效评分,根据各项疗效评分评估治疗后整体疗效。统计并整理各项数据,再按照统计学方法将所得的两组实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计算,分析其数据结果,进而得出相关实验结论。结果:根据对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大便后疼痛评分都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大便后出血后评分及大便干结程度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0.70?2.05天,对照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7.13?3.94天;两组有效率都为100%,实验组显效率达93.3%,对照组显效率达70%,以上数据统计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的性别、年龄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对血热肠燥型早期肛裂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在加快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以及降低复发率上有明显优势,治疗效果显着。因此,针对血热肠燥型的早期肛裂的治疗而言,相比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应该是一个更合适的治疗方法。
彭飞,胡敏[7](2021)在《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肛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周水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切口疼痛、排尿障碍、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周水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67±5.06)min、(7.65±3.16)ml、(3.69±1.42)d、(3.92±1.65)d、(4.89±1.76)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周水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54±5.16)min、(8.59±4.10)ml、(4.11±1.53)d、(6.08±1.69)d、(6.98±1.95)d;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周水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30.0%(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疗效显着,手术指标改善明显,并发症较少,具有高度安全性,值得推广。
费爱新,张艳丽[8](2021)在《改良内括约肌侧方位切断术在慢性肛裂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改良内括约肌侧方位切断术在慢性肛裂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8月于阳谷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5例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内括约肌侧方位切断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后正方位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创面愈合、肛门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内括约肌侧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明显,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于淼之[9](2021)在《A型肉毒毒素肛门内括约肌注射治疗肛裂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当今病因机制不明的疾病中就包含肛裂,各个医院一线临床治疗肛裂的方案并未统一,各有优劣势。随着外科手术微创、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近年来需求增加,遂本次课题方向为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分析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运用到一线临床。方法:经征求患者和伦理委员会同意后进行研究,收集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期间入院并同意手术的患者,这些患者与纳入标准相符合。在excel软件中录入信息,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个组。第一组为观察组(30例),第二组为对照组(30例)。第一组患者采用A型肉毒毒素肛门内括约肌注射联合治疗,第二组患者采用从肛门侧方切除内括约肌来治疗。结果:1、第一次疼痛测值时间是进行治疗后的第24小时,观察组为2(0~2),对照组为2(2~4),两个组别的受试者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疼痛测值时间是治疗后第一次进行自主排便,观察组为2(2~4),对照组为4(3.5~4.5),两个组别的受试者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疼痛测值时间是治疗后7天,观察组为0(0~2),对照组为2(0~2),两个组别的受试者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感对比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更高。2、患者在术前进行肛管静息压测定,观察组为13.71±0.98KPa,对照组为13.83±1.03KPa,两个组别的受试者术前肛管静息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再次进行肛管静息压测定,观察组为11.91±1.17KPa,对照组为10.67±1.12KPa,两个组别的受试者术后90天肛管静息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方法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患者术前的测压值与术后3个月的测压值,统计分析中观察组组内受试者的差异有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受试者的差异有意义(P<0.05)。结果说明针对降低肛管静息压两种治疗方法都是有效的,可以为肛裂治愈提供生理基础。3、患者手术创面愈合完全平均时间,观察组为6天(5天~7天),对照组为8天(7天~10天),在统计分析中两个组别愈合时间的差异有意义(P<0.05)。愈合时间越短的治疗方法越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4、对治愈比例进行计算,结果观察组是83%,对照组是93%,两组治愈无效比例均为0%,统计学方法运用卡方检验(P>0.05),结果显示两个组别治愈比例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对于疾病治愈均安全有效。5、两组手术术后均无急性尿潴留、手术创面边缘水肿、肛门功能受损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因此,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案较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在操作技术上更加简单,疼痛感更低,伤口愈合更快,更有运用价值。
卢敏圆,方宗武,翁美容[10](2021)在《肛裂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肛裂是肛肠疾病中以疼痛、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病程长,迁延难愈,易复发等特点,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及困扰。其病因病机较复杂,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肛裂疗效往往欠佳,若二者进行结合与强化治疗则疗效更佳。因此,笔者通过基于肛裂的发病机制,总结有关肛裂的中西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内服、中药熏洗坐浴;西药如肉毒杆菌、有机磷酸盐、钙离子阻滞剂等;若保守治疗无效,则考虑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松解术、肛裂切除术、前进皮瓣转移术等手术疗法;通过对肛裂的中西医治疗进行系统性阐述,追踪目前临床上关于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二、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
3 讨论 |
(2)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术前及术后1、3 d的疼痛程度比较 |
2.4 两组术前及术后1、3 d创伤性应激指标比较 |
2.5 两组术前及术后1、3 d炎性应激指标比较 |
3 讨论 |
(3)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中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1.1 中医古籍对肛裂的认识 |
1.2 中医学肛裂的病因病机 |
2 现代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2.1 肛裂的症状与病理表现 |
2.2 肛裂的发病机制 |
3 肛裂的治疗 |
3.1 肛裂的中医治疗 |
3.1.1 中药内治法 |
3.1.2 中药坐浴 |
3.1.3 油膏外敷 |
3.1.4 栓剂纳肛 |
3.1.5 中医其他疗法 |
3.2 肛裂的西医疗法 |
3.2.1 西医药物治疗 |
3.2.2 手术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肛裂的西医诊断标准 |
1.2.2 肛裂的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实验方案 |
2.1 实验分组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式 |
2.4 药物选择及制备 |
2.5 术后常规治疗及换药 |
2.6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
2.7 疗效评定标准 |
2.8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脱落情况 |
3.2 一般情况对比 |
3.3 换药前(术后第2 天)症状评分及创面大小对比 |
3.4 临床疗效对比 |
3.5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肛裂术后并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西医对肛裂术后并发症及创面愈合的认识和治疗 |
3 中药软膏外敷的作用和机理 |
4 痔疮消炎软膏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
5 痔疮消炎软膏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
6 痔疮消炎软膏的作用机制 |
7 肛泰软膏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
8 研究结果分析 |
9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术后评分表 |
综述 肛裂术后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机制 |
2 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研究分析 |
2.1后正中位切断术 |
2.2 侧方位切断术 |
2.3 开放式侧位切断术 |
2.4 小针刀内括约肌切断术 |
3 结语 |
(5)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 肛裂的定义 |
2 肛裂的临床表现 |
3 肛裂的临床分类 |
4 祖国医学对肛裂的治疗 |
5 现代医学对肛裂的治疗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6 研究结果 |
6.1 病例脱落及剔除情况 |
6.2 临床疗效 |
6.3 术中出血量 |
6.4 术后首次排便出血情况 |
6.5 手术所用时间 |
6.6 术后24h排尿情况 |
6.7 排便肛门疼痛情况 |
6.8 术后创面感染情况 |
6.9 创面愈合时间 |
6.10 术后肛门外观评分 |
6.11 术后肛门失禁评分 |
6.12 复发情况 |
6.13 安全性评价 |
讨论与展望 |
1 肛裂的病因病机 |
2 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肛裂的理论研究 |
3 内括约肌切开术的不足 |
4 微型切口内括约肌切断术的提出 |
5 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知情同意书 |
个人简历 |
(6)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治疗早期肛裂(血热肠燥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历史回顾 目前对于肛裂治疗的国内外研究概述 |
1 病例资料及相关标准 |
1.1 病例资料 |
1.2 病例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法及相关操作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疗效性指标 |
4 疗效标准 |
4.1 临床疗效量化评分标准 |
4.2 整体疗效标准 |
4.3 控制与质量保证 |
5 统计学方法 |
6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两组安全性指标对比及分析 |
1.1 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常规检查对比 |
1.2 治疗前后肛管测压对比 |
1.3 两组患者发病时间对比 |
2 两组临床疗效性指标对比及分析 |
2.1 治疗后大便干结程度评分 |
2.2 治疗后创面疼痛情况对比 |
2.3 治疗后创面出血情况对比 |
2.4 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3 两组整体疗效对比 |
4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
讨论 |
1 课题设计分析 |
2.中医对肛裂的认识 |
3.现代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4.凉血地黄汤的组方原则及方药分析 |
5.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及意义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改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7)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8)改良内括约肌侧方位切断术在慢性肛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
2.3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9)A型肉毒毒素肛门内括约肌注射治疗肛裂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2.分组 |
3.一般资料 |
4.临床表现 |
5.临床分期 |
6.病例的纳入、排除、剔除标准 |
7.治疗方法 |
8.术后处理 |
9.观察方法 |
10.主要观察指标 |
11.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肛裂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肛裂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肛裂发病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肛裂的病因病机认识 |
3 肛裂的中西医治疗 |
3.1 肛裂的中医治疗 |
3.1.1 中药汤剂内服 |
3.1.2 中药熏洗坐浴 |
3.2 肛裂的西医治疗 |
3.2.1 药物治疗 |
3.2.1. 1 肉毒素 |
3.2.1. 2 有机硝酸盐 |
3.2.1. 3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
3.2.2 手术治疗 |
3.2.2. 1 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 |
3.2.2. 2 肛管移动皮瓣成形术 |
3.2.2. 3 肛裂切除术 |
4 总结与讨论 |
四、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分析[J]. 唐国伟,郭明浩,乌达美,崔国策.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S2)
- [2]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反应的影响[J]. 付强. 中国医学创新, 2021(22)
- [3]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启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研究进展[J]. 段小青.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05)
- [5]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临床疗效观察[D]. 杨能略.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凉血地黄汤联合硝酸甘油软膏治疗早期肛裂(血热肠燥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小龙.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观察[J]. 彭飞,胡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1(10)
- [8]改良内括约肌侧方位切断术在慢性肛裂中的应用[J]. 费爱新,张艳丽.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02)
- [9]A型肉毒毒素肛门内括约肌注射治疗肛裂的疗效分析[D]. 于淼之.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10]肛裂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卢敏圆,方宗武,翁美容. 中医临床研究,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