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论文文献综述)
莫阳洋[1](2021)在《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会合作是21世纪学习的必然要求,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同时也是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个体责任作为合作学习基本要素之一,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学生“个体责任”至关重要,但现实的情况却并不乐观。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互赖理论的研究,完成了对学生“个体责任”的理论构建。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确定了理论基础,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研究数据。总结出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学生“个体责任”的现状和问题,针对问题作原因分析,并提出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策略。通过对小学科学课堂的观察,发现在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落实个体责任的情况比较差。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第一,学生个体责任在紧凑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被掩埋;第二,个别强势学生主导合作过程,部分学生个体责任被剥夺;第三,学生间私人关系主导课堂合作关系,学生“个体责任”被扩散;第四,小组成员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不明确;第五,教师忽视学生“个体责任”的完成情况。通过对现状的剖析,发现问题主要有五点:一是师生对“个体责任”重要性的认知不足;二是教师分组随意;三是学生之间不会合作;四是合作探究任务分解不细致;五是学生间没有合作规则。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部门三方。小学科学教师合作学习理论和技能方面的缺乏是主要原因,专业素养不过硬是根本原因;学生合作意识淡薄是直接原因;管理部门管理规则的不公平则是间接原因。通过对原因的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能够短时间内就能够起效果的对策:第一,合作学习分组程序化;第二,课堂探究活动教学模式化;第三,合作小组建设指导常态化;第四,教师管理公平化。
刘增辉[2](2021)在《绘画团体辅导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的促进研究 ——以沈阳市S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合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基石,培养其合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基于学校层面而言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潜在需要;基于教师层面而言是教书育人的内在使命;基于家庭层面而言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开端,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时期。由此将提升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内容积极融入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并且构建一组操作性较强的系列课程,充实学校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内容,为今后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首先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了解国内外研究者对小学生合作能力的研究状况,结合以往的研究,将合作能力分为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合作品质三大维度,各维度包含两个要素,分别为:团队精神、公正责任感;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热情真诚、持重宽容。其次,结合上述内容本文运用孟万金教授《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沈阳市S小学三年级10个班级的35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并选取量表中与合作能力配适度较高的相关维度的内容进行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S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合作能力上呈现出中等偏上水平,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合作能力的水平,本研究将根据该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问题,设计出合理可行的绘画团体辅导方案。再次,根据前测数据结果选取两个同质性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绘画团体辅导课程对实验班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有效促进。基于S小学三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现状调查及绘画团体辅导课程实施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S小学三年级学生合作能力提升空间较大,促进效果较为明显。(2)本研究实施绘画团体辅导能有效促进S小学三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3)本研究设计的绘画团体辅导方案具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其实施效果较为显着。最后,基于小学生合作能力的积极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有效提升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孙世鑫[3](2021)在《合作学习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优化研究 ——以《服务礼仪》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中等职业旅游类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为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但受中国家庭结构及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中职旅游类专业学生合作意识明显不足,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虽已被广泛应用于《服务礼仪》的教学之中,但实际仍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合作学习在《服务礼仪》教学中应用情况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中职旅游专业《服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如何、在中职旅游类专业《服务礼仪》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时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在中职礼仪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改进三个研究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合作学习的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本文研究范围,并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确定为本文研究理论基础。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D市中职旅游专业《服务礼仪》在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目前《服务礼仪》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时存在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充分、合作小组的组建不合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设计和指导不充分、学生主体参与合作存在差异、合作评价不合理等问题。最后,笔者建议通过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科学合理组建合作小组、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合作学习、科学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等策略,达到在《服务礼仪》教学中提升合作学习应用效果的目的。
苏塔娜[4](2021)在《小组合作学习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化》文中认为新时代是一个合作呼声高涨之时代,大到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小到人人之间的互助合作,而在时代对于合作能力普遍需要和永恒追求的背景之下,我国也顺应时代需求,将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填写到时代新人的培养计划中,着重强调让学生在交流互动、共同进步中学会尊重与包容。而今,合作已遍布日常生活及学习领域的各个角落,且合作学习在被教师广泛肯定的基础之上于中小学主要学科的教学领域已然做了诸多尝试,但尽管如此,当合作学习理论在真正落实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时,还是出现了小组合作从建立到实施乃至评价都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等问题,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体验枯燥乏味。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小组合作学习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将其课程内容视为研究媒介与载体,通过文献对比研究、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访谈总结现状等具有强烈反思意识的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A中学和B中学的七年级学生进行调研、记录,从而有效探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实施策略,进而有效帮助初一年级的学生在步入新环境、面对新同学、学习新课程时,学会正确与自己相处、与环境相处、与同学相处。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对于自我和他人乃至集体的认同感,懂得在不同中寻找共性,在一致中探寻创新。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及书籍查阅等方式,从古至今,由中及西概述了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及应用演变,同时,在应用现状的分析及整理下、透析其缺乏应用或应用低效的原因,从而为有效性策略等方面的积极探究提供现实依据。本文在充分吸收前辈研究的理论精华的基础之上,紧密联系学生升学实际及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课程标准和编订特点,构建一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梁大文[5](2021)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合作学习设计与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地理核心素养强调人是社会的人,有创新性和辩证思维等品质。地理合作学习是培养这些品质的有效路径之一。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在靖西高中深入探究怎样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本文包括四部分,具体如下:第一,主要是基础研究。通过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途径对地理核心素养和合作学习文献研究,梳理研究成果,确定支撑本研究的社会本位论、认知发展、社会互赖、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理论。第二,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与研制课堂观察量表及其调查实施结果。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三个维度28道题的问卷调查发现:首先,近半学生不太了解地理核心素养,但在生活中践行人地关系观,学生所具备的地理核心素养相关能力较薄弱。其次,过半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准时完成学习量,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纠正不足。遇到难题时,寻求帮助积极性低,需通过合作才能完成思维导图制作。再次,教师有课前准备、课中点评及时、课堂时间安排合理;适时引导学生从图文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和构建知识框架。此外,占四成教师有协同合作,但还需加强。利用托马斯塞蒂(T.L.saty)层次分析法研制合作学习课堂观察量表,并对320节线下课堂和52节线上课堂进行观察分析。发现现场合作教学存在的误区有:合作学习使用频率过多、时间过长以及课堂合作学习趋零化;误区存在的原因:首先是部分合作学习课堂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的,其次是部分合作学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再次是为节省课堂时间以增加教学容量,以讲授代替合作学习。第三,通过对问卷和课堂观察的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总结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合作学习设计与优化的策略和原则。1.主要策略:?通过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和体验式学习来落实人地协调观;?通过问题式教学与思维导图制作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对区域地理事物进行对比分析来落实区域认知;?通过研学旅行的设计与学生平等参与来落实地理实践力。2.主要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地理合作学习中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情境创设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程序规范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实际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各环节原则;?积极互赖原则。制定合理的课堂评价,达成积极互赖关系。第四,结论。首先,研制出了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并展开了调查。其次,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现状:近半学生不太了解地理核心素养,具备与地理核心素养相关的关键能力较薄弱,但发展潜力大;学生在合作技能上,目标明确,合作中相互纠正不足,并形成积极互赖关系。教师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合理、时间把控恰当,及时纠正学生不足与点评讲解,但教师协同合作上还可深入优化。再次,研制出“基于T.L.saty层次分析法的合作学习课堂观察量表”,并对线上下课堂进行观察分析,得出误区是合作学习使用频率多、时间长以及课堂合作学习趋零化,其原因是应付检查、合作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以讲代合作。第四,对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结果综合分析,总结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合作学习设计与优化的策略和原则。第五,教学案例研究与展示成果证明: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合作学习的优化与设计的策略和原则具有适切性、科学性、指导性、学科特色性强等特点,在教学中具有推广和利用价值。
杨再花[6](202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化解策略 ——基于对C市十五位高中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仅注重学业能力的提升的观念早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新时期要求学生向“全面发展型”“合作型”学生转型。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快学生转型的步伐,许多教师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善了教学组织形式,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学习自从提出以来,一直受到教师们的喜爱,各种优质课上更是屡见不鲜,取得一定成果。目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普遍描述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倾向严重;教师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效果欠佳等。为了了解C市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状况,本文以办学水平不同的三类共六所学校的高中物理教学为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个案研究。通过一年的实习,及与高中物理教师的访谈,多次亲身经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获得第一手资料,研究发现目前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有: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不太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尚未在常规课上适切地实施;大部分学生不习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尚不具备合作学习要求的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建议。首先教师应形成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应合理规划与组建学习小组,如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基础组建小组,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要义组建小组等。另外,学生也应加强合作学习基础能力的锻炼,如学生应注重养成适合参与“合作”的基础素养,学生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等。
田春[7](2019)在《对小学高年级合作学习中“个体责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学会合作也成为了21世纪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发的受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关注和重视。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在义务教育的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得相关的合作技能,学生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地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悦纳,使得合作学习的功能得到最优化发挥。针对这一问题,不同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等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其进行了大量且丰富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查阅大量的研究文献后发现,很少有研究者会从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这一视角切入,对合作学习的内部要素展开研究,并结合小学高年级阶段课堂教学的研究更是空白。基于此,本研究以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体责任”为切入点,经过前期对文献的量化统计和质性分析,结合群体动力学理论、自我实现人理论和社会互赖理论重新构建了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概念、要素、特点等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运用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小学高年级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进行课堂观察与实录,发现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个体责任被掩盖和被忽略,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体责任的发挥,引发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抗拒与排斥;二是个别学生占据绝对的合作主导权,部分学生被边缘化,个体责任得不到最优化发挥;三是小组成员之间各自为政,个体责任被进一步的分散和扩散;四是纵观整个课堂合作学习情况来看,学生个体责任的落实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环境与有效的制度保障。而造成这一系列的原因主要有小组分组的随意化和单一化,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分配不合理,小组成员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和互赖,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一个合理有效、井然有序的实施环境和制度保障。最后,根据理论探讨、现状调查和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检索、完善小学高年级阶段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落实的可行之策。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明确学生的“个体责任”,合理地分配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学生的“个体责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强化,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深化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郭恒[8](2018)在《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一、问题的提出(一)新世纪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对精英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学会合作成为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学会合作、善于合作也是21世纪的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人们能够通过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培养友情、增强合作精神,加快时代前进的脚步!
焦亚男,余婕,曹新兵,陈环荣,卞裕健[9](2017)在《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提出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如今,合作学习不仅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
李丽花[10](2017)在《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如今,合作学习不仅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的那样,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
二、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1.1 学会合作:21 世纪学习的必然要求 |
1.1.2 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
1.1.3 落实学生“个体责任”对小学科学课堂的合作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
1.1.4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落实情况堪忧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合作学习 |
1.2.2 个体责任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 |
1.3.2 关于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
1.3.3 关于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的研究 |
1.3.4 评论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1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落实的现状和问题 |
1.5.2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个体责任”落实难的原因 |
1.5.3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落实“个体责任”的对策 |
1.6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思路 |
1.7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个体责任的理论构建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社会互赖理论 |
2.3 小学科学课堂学生“个体责任”理论阐释 |
2.3.1 学生“个体责任”的概念 |
2.3.2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组成 |
2.3.3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履行“个体责任”的外在表现 |
2.3.4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学生“个体责任”的一般环节 |
2.3.5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影响个体责任落实的因素 |
2.3.6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评价流程 |
3 小学科学课堂落实“个体责任”的现状和问题 |
3.1 小学科学课堂落实“个体责任”的现状 |
3.1.1 小学科学课堂“个体责任”落实现状的调查设计 |
3.1.2 小学科学课堂落实“个体责任”的调查结果 |
3.2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个体责任”存在的问题 |
3.2.1 师生对“个体责任”重要性的认知不足 |
3.2.2 课堂合作学习分组随意 |
3.2.3 学生之间缺乏合作能力 |
3.2.4 教师分解合作探究任务的能力差 |
3.2.5 课堂合作缺乏规则指引 |
4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难以落实“个体责任”的原因分析 |
4.1 小学科学教师合作学习理论和技能匮乏 |
4.1.1 教师合作学习分组缺乏标准 |
4.1.2 教师缺乏对合作技能的教授 |
4.1.3 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指导 |
4.1.4 教师的课堂评价缺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
4.2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不过硬 |
4.2.1 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
4.2.2 小学科学任课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牢靠 |
4.2.3 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思想坚定性不足 |
4.2.4 科学教师学科教学任务重,课外任务繁多 |
4.2.5 学生合作意识淡薄 |
5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个体责任”的对策探讨 |
5.1 合作学习分组程序化——落实个体责任的首要措施 |
5.1.1 确定小组成员性别比例 |
5.1.2 确定小组成员性格比例 |
5.1.3 确定小组成员学科成绩比例 |
5.2 课堂探究活动教学模式化——落实个体责任的关键措施 |
5.2.1 课前深研教材,细化探究活动 |
5.2.2 课中明确合作任务,课堂评价兼顾个人 |
5.2.3 课后单独帮助 |
5.3 合作小组建设指导常态化——落实个体责任的必要措施 |
5.3.1 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
5.3.2 提升学生合作技能 |
5.3.3 帮助小组建立个人行为准则及小组运行规则 |
5.4 教师管理公平化——落实个体责任的保障措施 |
5.4.1 工作量平等 |
5.4.2 福利平等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一)专着类 |
(二)期刊论文类 |
(三)硕博论文类 |
(四)网络资源类 |
二、西文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绘画团体辅导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的促进研究 ——以沈阳市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思路 |
第2章 研究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合作能力研究综述 |
2.1.1 合作能力概念界定 |
2.1.2 合作能力构成要素研究与分析 |
2.1.3 合作能力理论基础 |
2.1.4 合作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2.2 绘画团体辅导研究综述 |
2.2.1 绘画团体辅导概念界定 |
2.2.2 绘画团体辅导理论基础 |
2.2.3 绘画团体辅导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2.3 绘画团体辅导对促进小学生合作能力的作用 |
第3章 绘画团体辅导研究过程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假设 |
3.5 绘画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
3.5.1 实验过程控制变量设计 |
3.5.2 绘画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原则 |
3.5.3 绘画团体辅导对提升小学生合作能力的优势 |
3.5.4 绘画团体辅导课程主题设定 |
3.5.5 绘画团体辅导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
3.5.6 绘画团体辅导具体课程设计(节选) |
第4章 基于统计检验理论对提升合作能力结果研究 |
4.1 小学三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现状 |
4.1.1 小学三年级学生合作能力总体现状 |
4.1.2 不同人口学变量下小学三年级学生合作能力差异检验结果 |
4.2 绘画团体辅导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研究 |
4.2.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差异比较 |
4.2.2 实验班前后测差异比较 |
4.2.3 对照班前后测差异比较 |
4.2.4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侧差异比较 |
4.3 绘画团体辅导对提升小学生合作能力研究结果 |
4.4 绘画团体辅导课程评价结果 |
4.4.1 绘画团体辅导课程过程评价结果 |
4.4.2 绘画团体辅导课程总体效果评价结果 |
第5章 统计检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小学三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现状结果讨论 |
5.1.1 小学三年级学生合作能力总体现状结果讨论 |
5.1.2 不同人口学变量下合作能力差异检验结果讨论 |
5.2 绘画团体辅导方案实施结果讨论 |
5.3 绘画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合作能力的积极影响因素分析 |
5.4 基于小学生合作能力积极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相关对策 |
5.4.1 基于学校层面 |
5.4.2 基于教师层面 |
5.4.3 基于家长层面 |
5.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5.5.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5.5.2 研究内容的创新 |
5.6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
附录 B 《绘画团体辅导总体评价反馈表》 |
附录 C 访谈提纲 |
附录 D 绘画团体辅导课程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合作学习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优化研究 ——以《服务礼仪》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1.社会发展需要“合作型”人才 |
2.中职学生合作意识不足 |
3.合作学习在《服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仍存在很多问题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评述 |
(三)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1.研究问题 |
2.研究的意义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合作学习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最近发展区理论 |
3.人本主义理论 |
4.群体动力理论 |
二、中职旅游专业《服务礼仪》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现状 |
(一)合作学习在准备阶段的现状分析 |
1.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情况 |
2.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准备情况 |
3.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情况 |
(二)合作学习在实施阶段的现状分析 |
1.教师的参与情况 |
2.学生的参与情况 |
(三)合作学习在评价阶段的现状分析 |
三、中职旅游专业《服务礼仪》教学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充分 |
1.对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深刻 |
2.对合作学习与《服务礼仪》教学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 |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不合理 |
1.小组组建具有随意性,组员分配不合理 |
2.组内分工不明确,组内成员责任扩散严重 |
(三)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设计和指导不充分 |
1.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前准备不充分 |
2.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
3.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到位 |
(四)学生主体参与合作存在差异性 |
1.部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性较低 |
2.学生对合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差 |
(五)教师对合作学习评价不到位 |
1.评价重视整体,忽视个体 |
2.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
3.评价重形式,指导性评价不足 |
4.评价主体单一 |
四、中职旅游专业《服务礼仪》教学中促进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策略 |
(一)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合作学习 |
1.强化教师合作学习理论的深度 |
2.重新思考合作学习与《服务礼仪》教学间的关系 |
(二)科学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
1.建立正式的合作学习小组 |
2.明确组内成员分工,提高学生责任意识 |
(三)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 |
1.重视合作学习的课前准备 |
2.合理设置合作学习时间 |
3.加强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 |
(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合作学习 |
1.营造乐于合作的学习氛围 |
2.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 |
(五)科学评价合作学习小组 |
1.重视组内学生个体评价 |
2.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 |
3.注重对学生的指导性评价 |
4.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
五、研究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合作学习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以《服务礼仪》为例(学生版) |
附录B 合作学习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以《服务礼仪》为例(教师版) |
附录C 合作学习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访谈提纲--以《服务礼仪》为例(学生版) |
附录D 合作学习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访谈提纲--以《服务礼仪》为例(教师版) |
致谢 |
(4)小组合作学习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
(一)小组合作学习定义及实质 |
1.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
2.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 |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社会互赖理论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4.人本主义理论 |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构成要素 |
1.建立小组成员积极主动的相互依赖 |
2.增加学生的面对面互动 |
3.明确个人与小组的责任 |
4.有意培养小组成员合作交流技巧 |
5.引导学生反思概括小组合作经验 |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因素 |
1.价值观 |
2.规范 |
3.角色 |
二、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现状分析 |
(一)运用中呈现的优势 |
1.提升学生自主表达能力 |
2.满足学生人际交往需求 |
3.增强学生克服困难信心 |
4.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 |
(二)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
1.内部构成忽视差异性 |
2.成员合作缺乏技巧性 |
3.内容设计缺少生活性 |
4.评价标准缺乏整体性 |
5.成员互动缺少紧凑性 |
(三)运用中的问题归因分析 |
1.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理念认知不足 |
2.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理解浅显 |
3.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内容选择存在误区 |
4.教师对于评价标准及其方式认知失衡 |
5.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后生活中应用不足 |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
(一)培养教师小组合作学习的专业理念 |
1.坚持学生主体,了解学生实际 |
2.更新教师观念,科学建设小组 |
(二)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技能水平 |
1.教师传授技能,学生掌握规则 |
2.制定小组规范,灵活安排角色 |
(三)填充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生活元素 |
1.探讨生活实际,拉近师生距离 |
2.小组活动检验,提高生活能力 |
(四)充实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主体内容 |
1.评价主体多元,自我认同全面 |
2.评价内容广泛,自我潜力显现 |
(五)拓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应用范围 |
1.课上编排任务,增添合作契机 |
2.课下巧妙分工,增加生活互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合作学习设计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和研究需要 |
二、合作学习的倡导和落实需要 |
三、合作学习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探索需要 |
四、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二、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述与启发 |
第三节 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
一、研究的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核心素养 |
二、地理核心素养 |
三、合作学习 |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地理教学论的相关理论 |
二、社会互赖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四、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靖西高中合作学习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二节 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合作学习评价工具的编制 |
一、观察量表的总体设计 |
二、课堂观察量表编制的权重分析 |
第三节 合作学习现状的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 对核心素养培养情况统计结果及分析 |
二、学生合作学习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三、师生合作情况统计结果及分析 |
四、合作学习中的教师经常协同合作占四成以上 |
第四节 合作学习教学访谈结果分析 |
一、合作学习教学展开情况 |
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
三、培养地理核心素养遇到的困难 |
四、改进合作学习教学设计的看法 |
第四章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合作学习设计与优化的行动研究 |
第一节 教学现场合作学习设计存在的误区 |
一、合作学习教学使用过多 |
二、教学现场合作学习的使用趋零化 |
第二节 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合作学习设计的优化及原则 |
一、合作学习设计的优化策略 |
二、合作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合作学习设计与优化的案例 |
一、落实人地协调观的合作学习设计与优化 |
二、落实区域认知的合作学习设计与优化 |
三、落实综合思维的合作学习设计与优化 |
四、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合作学习设计与优化 |
五、合作学习设计与优化总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 |
附录C 河流的综合开发的课堂检测题 |
附录D 澳大利亚的课堂检测题 |
附录E 工业区位选择的课堂检测题 |
附录F “研学旅行”活动安全责任书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化解策略 ——基于对C市十五位高中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三、理论基础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目的及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调查方案 |
第一节 调查方案的设计 |
一、问题的明确 |
二、考察对象及调查对象的选定 |
三、研究方法的具体设计 |
第二节 调查的实施 |
一、访谈的实施 |
二、资料的阅读与分析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
第一节 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 |
一、小组合作学习尚未在常规课上适切地实施 |
二、大部分学生不习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 |
第二节 小组合作学习面临困境的原因 |
一、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要义认识模糊 |
二、学校尚未形成尝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
三、学生已形成的综合素质较难适应“合作学习” |
第四章 化解小组合作学习困境之策略 |
第一节 教师应形成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 |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 |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
第二节 教师应合理规划与组建学习小组 |
一、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基础组建小组 |
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要义组建小组 |
第三节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能力 |
一、培养学生适合参与“合作”的基础素养 |
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对小学高年级合作学习中“个体责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一、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
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困境 |
三、“个体责任”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文献的量化分析 |
二、文献的质性分析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二、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五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于相关理论的分析 |
一、学生“个体责任”是个体与情景的交融共生 |
二、学生“个体责任”中的“自我”和“他我” |
三、学生“个体责任”以完成小组共同的任务为目标 |
第二节 合作学习中“个体责任”的理论构建 |
一、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概念 |
二、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意义 |
三、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特点 |
四、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要素 |
五、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表现形式 |
六、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影响因素 |
七、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运行原则 |
第三章 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体责任”的现状 |
第一节 对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调查 |
第二节 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落实难的原因 |
一、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随意性和单一化 |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分配不合理 |
三、小组成员之间缺乏足够信任和互赖 |
四、小组合作学习缺乏相应的纪律约束和规范 |
第四章 对策建议及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对策探讨 |
一、教师既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 |
二、小组合作分组的科学化与多元化 |
三、小组合作任务目标的明确化与合理化 |
四、小组合作成员角色定位的清晰化与具体化 |
五、小组合作学习纪律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
第二节 实践检验 |
一、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体责任”的实践方案 |
二、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体责任”的实践过程 |
三、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体责任”的实践效果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后续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小学高年级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体责任”课堂具体表现观察记录表(观察者使用) |
附录B:小学高年级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体责任”落实情况记录表(学生使用) |
附录C:小学高年级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体责任”落实观察记录表(观察者使用) |
附录D: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E:学生的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新世纪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
(二) 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
(三) 中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在需要 |
(四) 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引发的思考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理论依据 |
(一) 社会互赖理论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
(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五、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行动研究法: |
(三) 个案分析法: |
(四) 问卷调查法: |
(五) 经验总结法: |
六、研究步骤 |
(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
(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
(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
七、研究内容 |
八、研究成果 |
九、建议 |
(一) 分组科学化 |
(二) 责任明确化 |
(三) 合作实用化 |
(四) 学生中心化 |
(五) 评价多元化 |
(六) 理论实践化 |
(9)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提出背景: |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和意义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
第二部分:结题报告 |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提出背景: |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和意义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
五、课题研究计划: |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实施内容 |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
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10)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 |
二、理论建构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 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
(二)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
(三) 研究目的 |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
五、课题研究计划 |
第二部分:结题报告 |
一、课题的提出 |
(一) 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
(二)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
(三) 合作学习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
(四) 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和意义 |
(一) 理论建构 |
(二) 课题实验和研究的意义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 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
(二)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
(三) 研究目的 |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
六、课题研究计划: |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实施内容 |
(一)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原因 |
(二)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
(一) 理论成果 |
(二) 实践成果 |
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四、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研究[D]. 莫阳洋.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绘画团体辅导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的促进研究 ——以沈阳市S小学为例[D]. 刘增辉. 沈阳大学, 2021(09)
- [3]合作学习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优化研究 ——以《服务礼仪》为例[D]. 孙世鑫.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小组合作学习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化[D]. 苏塔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合作学习设计与优化研究[D]. 梁大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化解策略 ——基于对C市十五位高中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D]. 杨再花.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对小学高年级合作学习中“个体责任”的研究[D]. 田春.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思考[A]. 郭恒.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 2018
- [9]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A]. 焦亚男,余婕,曹新兵,陈环荣,卞裕健.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 2017
- [10]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A]. 李丽花.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