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COM技术在图书馆综合业务管理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潘月宇[1](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资料管理系统应用》文中指出当前随着人们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中,建筑业中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要求和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在建筑项目设计和施工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工程资料、图纸等,这些信息一般处于分离管理的状态,导致资料更新、保存的难度都很大,资料管理人员每天必须要处理各种资料,在具体使用到这些资料时又无法及时提供,BIM技术的发展为资料管理提供了新的平台,让其成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沟通渠道和方式,使得高效的施工资料信息管理成为可能。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指出我国施工资料管理与BIM技术研究现状及BIM技术在项目资料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建筑施工项目资料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当前资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BIM技术的优势从设计、施工、维护等阶段论证BIM技术在施工资料管理中的适用性和需求,借助BIM技术的优势,与传统施工资料管理理论相结合,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然后,本文构建了基于BIM的施工资料信息管理模型框架,自上往下共有数据层、核心应用层、可拓展层三个层次,详细阐述了核心应用层包括物料文档管理、进度成本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应用模块的实现流程,并提出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各模块子系统集成,各参与方通过WEB 3D技术在用户层进入管理模型,选择不同的应用程序通过数据库提供的各类施工资料数据,最终实现相应的目标管理。最后,本文通过结合一个实际案例,分别从物料文档管理、进度成本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总结相关的应用结果,展示了 BIM技术的应用对工程施工资料管理效率的提升,例证了 BIM在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环保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的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相应的问题,这需要在今后实际应用中进行相应的改进。通过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资料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全要素管理,对改变建筑业粗放的生产方式,提升工程各目标施工资料管理效率有实践意义。
曹鹏[2](2016)在《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安全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云计算应用于数字学术资源信息服务扩展了服务对象、丰富了服务类型、提高了服务效率、节约了总体利用成本。但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征,使其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更加突出;尤其云服务建设涉及众多主体的参与,结构复杂、规模庞大,同时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建设面向共享共建,在学术信息服务整合的基础上面向海量用户提供云服务,信息安全成为影响云服务构建及用户接受度的关键因素。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安全保障问题的研究,立足于云环境下国家知识创新发展中数字学术资源服务的现实需求,在满足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发展需要的同时,保障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安全。本文针对云环境下数字学术信息服务安全问题,从服务供应链角度出发进行安全保障研究。在研究推进过程中,首先将数字学术信息服务安全保障所涉及的各方主体作为供应链安全中前后紧密联系的环节加以研究,分析总结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学术信息服务安全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服务链理论构建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平台安全保障模型。通过将数字学术内容源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方、机构联盟、监管机构和第三服务方等通过服务链在云环境中整合起来,以数字学术信息服务安全保障为目标构造云服务平台。在云服务平台复杂的服务链集成调用中,通过在云服务供给中引入服务等级保护(SLA)来保证云服务平台的安全保障水平,进而实现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平台对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及差异化服务的保障。云服务在服务供应链各环节中传递时的安全问题,则通过引入信任机制构建云环境下数字学术信息服务链信任模型来解决。云环境下的数字学术资源安全保障除了云服务平台安全、云服务过程安全,还包括用户安全。用户既是云环境下学术资源的利用者又是生产者,该二元属性决定了用户安全必须包括云服务中用户的使用权、隐私权和知识产权。本文通过将联邦式身份管理架构引入学术资源云服务平台来实现用户身份安全管控;进一步通过构建区块链知识产权保障模型来保护用户在学术资源云服务环境下科研交流与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内容,通过权利的有效保障促进学术资源云服务中的知识交流与创新。最后,以CALIS云服务为例,分析了其在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实践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将服务链及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信息服务安全等级保护理论、安全链理论引入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安全保障研究。本章对这些理论的基本内涵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云服务平台安全维护、云服务过程安全控制和云服务用户安全管理中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进行了说明。第二章分析云计算对数字学术资源信息服务安全的影响。通过将数字学术资源信息服务安全保障所涉及的各方主体作为供应链安全中前后紧密联系的环节加以研究,分析总结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学术资源信息服务安全影响因素。将数字学术内容源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方、监管机构和第三服务方等通过服务链在云环境中整合起来,构造统一的数字学术资源信息服务云平台。在此基础上,基于服务链理论构建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平台安全保障模型。第三章基于SLA基本框架,在复杂的服务链集成调用中,通过在服务链两端引入服务等级保护(SLA)来提升云服务平台安全保障水平,进而实现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平台对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及差异化的服务的保障。构建基于层及分析法的服务方信任评估模型,实现基于信任传递的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过程安全管理。第四章针对云环境下的数字学术信息服务过程进行安全保障的构建。云环境下的数字学术信息服务供应链节点数量多、服务种类复杂,除了传统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机构外,还包括很多互联网开放获取资源服务提供者,并且由于服务节点都在云中,是“虚拟化的”,资源信息服务的可信度存在疑问的实际情况。通过将层次分析法及灰色系统理论引入云环境下数字学术资源信息服务,提出基于AHP的内容服务提供方信任评估模型来保障高可信度的学术资源信息服务的有效获取、透明访问、发布和共享。第五章着力于云服务平台中用户安全的管控。安全链管理的核心除了上述平台、技术等要素外,还包括用户。本章首先分析了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环境下,用户所面临的安全保障问题。用户既是云服务的利用者,同时也是学术资源的创造者,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涉及用户的使用权、隐私权和知识产权等权益。为了保障用户这三类权益,通过构建云环境下的的身份管理体系、隐私保障策略及引入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来用户的安全及权益进行有效保障。第六章以CALIS云服务为例开展案例研究。首先调研了CALIS云服务应用实践,以及其基于服务链管理在云环境下的学术信息资源安全保障变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平台、服务过程及用户管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建议。第七章对全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并提炼本文的研究结论和观点,指出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进行了展望。
吕弘[3](2011)在《基于AJAX与SOAP技术的图书馆统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馆藏图书信息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越发繁重。而我国大部分图书馆的统计工作目前只能由多个职能部门分头负责,内部没有系统化的统计平台,且统计项目不尽完善,这对统计、分析、评价图书馆业务建设和服务均造成一定困难。为解决此系列问题,本文提出建立图书馆统计平台,为图书馆机构研发出一个规范的、有效的业务建设状况与服务效率统计信息系统。图书馆统计系统作为图书馆机构各项业务的统计平台,将图书馆各个系统的统计数据统一汇总,为其他相关系统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统计平台,具有高汇聚性,高兼容性,可将不同系统的统计数据统一展现在该平台上。本项目为某省级图书馆统计平台项目建设。使用了多层B/S构架和J2EE技术来构建统计平台系统。该系统应用AJAX与SOAP等关键技术,AJAX作为Web应用的研究热点,针对相关系统现状与需求,引进了异步调用,提供了页面局部刷新;SOAP技术结合基于HTTP的技术与XML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针对分散或分布式环境以XML形式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轻量的、结构化和类型化的信息交换机制。该系统设计使得不同平台、不同编程语言的系统可互相通信,提高了相关系统间的互操作性,解决了数据异构的相关系统的的兼容性问题。本文在参考其他信息系统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应用MVC模式,实践了以J2EE的平台整合AJAX技术与SOAP技术开发图书馆统计平台系统。
苏文[4](2009)在《基于DCOM和MIDAS分布式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计算机已成为一种趋势。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从而使得考试的技术手段和媒介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计算机考试系统随之产生,伴随着Internet的普及应用,考试系统也逐渐网络化。本文首先讨论了分布式应用软件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软件模式、DCOM技术、CORBA技术、EJB技术等,对MIDAS部件和原理作了重点分析。介绍了测试理论(CTT和IRT)和组卷原则,分析了组卷问题的数学模型和常见的组卷算法,并提出一种基于二项分布原理的优化随机组卷算法,对算法的模型和实现过程作了详解。在以上理论指导下,提出一个基于DCOM、ADO和MIDAS技术的C/S结构模型,然后以此为背景设计了一个多层分布式网络考试系统。并对大部分模块的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作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了在开发过程中涉及的一些技术要点,主要包括ADO效率优化问题、题库难度系数基于已测样本进行的调整的技术、负载平衡、容错技术、多媒体数据存储等。最后指出该系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设想。
胡敏[5](2009)在《C/S及B/S结构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C/S及B/S软件体系结构风格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一卡通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套业务系统结构均采用了三层C/S或B/S软件体系结构风格。该文通过对C/S结构、B/S结构及相关技术的介绍,分析了校园一卡通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体系结构的特点及实现。
吴志亚[6](2008)在《基于构件的高校系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更新,软件处理对象的不断变化己经使传统的从源代码级开发软件系统的方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软件危机使人们不断研究和探索更好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方法,软件复用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两年前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导致原来的一些管理系统不适合新的管理模式,各个系部需要一个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于一身的系务管理系统。基于构件技术开发的高校系务管理系统,可靠性好、成本低、互操作性好,可以实现软件的“即插即用”。将构件技术应用到学校管理系统中还比较鲜见,本文基于构件技术,设计实现了高校系务管理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软件复用技术的发展状况,并结合软件复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对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接着,论文结合COM/DCOM构件技术,从软件工程角度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和领域分析方法对高校系务管理系统需求进行了分析。通过需求分析建模,使得系统对象更加明确,利于系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然后对系务管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即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进行了具体的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最后,本文详细讨论了基于COM/DCOM构件技术的系务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过程。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可复用构件及软件复用技术在系统设计和软件快速开发方面,体现出了它所具有突出优势和先进性。
顾云锋[7](2008)在《基于SOA和WEB服务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但由于软件开发技术的限制以及高校信息化由零到整的发展历程,使得各个子系统高度独立,数据与业务无法共享。因此,高校信息系统集成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高校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Web服务是自描述、自包含的应用模块,它具有平台无关性、编程语言无关性等优点。面向服务的架构就是利用Web服务的上述特点,实现系统之间基于标准的、松散耦合的应用架构。本文首先介绍了应用集成的基本理论,并系统地讨论了应用集成的传统解决方案。指出了传统集成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符合理想的基于SOA和Web服务的应用集成方案。深入研究了SOA和Web服务的理论知识。进而应用面向服务的思想提出了基于SOA和Web服务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方案:通过Web服务封装遗留信息系统和构建企业服务总线。介绍了实现SOA的两种技术支持平台:NET平台和J2EE平台,并在J2EE平台上运用所提出的集成方案初步实现高校信息系统的集成。最后对本文作了总结和展望。面向服务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在目前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本文提出的基于SOA和web服务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方案对高校信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谢鹏[8](2008)在《基于J2EE架构的远程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现代远程教育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基于Web的远程教学平台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根据J2EE的四层架构体系和分层设计思想,设计了一个可扩展的远程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的客户层提供简洁的人机交互界面;web层响应用户请求;应用服务层完成计算和逻辑处理;数据层提供数据的存储服务。本文着重研究了基于组件的分布式N层体系结构,以及如何利用当前先进的基于组件的开发方式和中间件技术,来实现远程教学平台的各种业务逻辑和数据逻辑。在应用开发中结合Struts框架和Hibernate技术来处理页面逻辑和对象的持久化工作,采用Ajax技术来实现功能的个性化定制,提供给用户无刷新的友好管理界面,最后本文对教学平台的安全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开发实践表明,采用J2EE四层架构技术,使得教学平台具有较强的伸缩性、通用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每一层能够专注于特定的角色和功能,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本教学平台采用B/S模式,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就可以实现网络教学,操作起来方便简洁。
李锐英[9](2008)在《高校校园网系统集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校园网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的需要。高校校园网系统集成的应用,是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是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然而,由于整体规划或技术选择的问题,使得当前我国高校校园网系统集成中出现了普遍的“信息孤岛”现象,致使各个系统之间信息不同共享、数据重复建设等,给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系统集成技术成为了目前高校信息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传统的企业系统集成采用诸如CORBA,DCOM和EJB技术,在建立面向连接的、紧密藕合的分布式系统以及进行企业内信息系统的集成时,优势较大,但较难用这些技术开发面向消息的、松散耦合的分布式系统并进行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动态集成,高校校园网的系统集成是企业系统集成的特例,建设过程中存在同样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校园网系统集成的现状,对校园网系统集成实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几种常用的集成技术和集成方法.由于基于MDI的信息集成方法是以模型驱动的,为企业提供了实时访问所有集成的异构信息源的能力。而Web服务作为一种松散耦合化组件,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的应用,它具有平台无关性、编程语言无关性等优点,它可以被发布和定位,并通过Web进行调用,确保了模型驱动的信息集成的易用性、重用性和灵活性。本文认为将MDI与Web服务技术的体系结构相结合,使应用系统与信息源的耦合度大大降低,管理和访问集成的信息变得更加方便容易。文中首先介绍了校园网及系统集成的相关基础理论,在分析高校中原有信息系统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信息系统集成框架,构建了高校校园网系统的集成模型。在系统集成实现中,通过信息系统集成访问和Web服务架构中的信息集成访问提出了集成系统的具体开发过程。通过对相关理论及实例,最后分析了使用基于MDI和Web服务的集成方法时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当前校园网系统集成建设中的建议和对策。
刘阳[10](2008)在《市场导向的需求链全程管理(MO-DCOM)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传统供应链上,决定产品通过供应链移动的是那些远离消费市场的制造商,这些产品的生产并非源于市场的特别需求或消费者的偏好,而是来自制造商实力背景、资源和营销能力,这个过程是一个线性的、从左至右的序列,消费者被动地处于接受的末端。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关心的重点已不再是如何从事生产,而是转变成了如何做好销售和流通,由此,需求链管理也日益成为现代企业持续成长和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对最终用户的关注加快了从供应链到需求链的转移,并促使企业重新审视他们在供应链中的角色。本文正是基于供应链、需求链的现状及发展的必要性,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PDCA戴明环循环”的思想,提出了市场导向的需求链全程管理MO-DCOM(Market Oriented-Demand Chain Overall Management)的理念,创新性的建立MO-DCOM的框架模型,并对模型中的三个需求实体及四个层面(即需求采集预测层、需求实现层、绩效评价层、平台支撑层)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同时,针对需求链管理中的基础——市场需求预测,在零售、分销、生产三个环节分别推导出“多种商品的需求预测模型”、“基于概率的销量估计算法”、“基于小波分析的需求预测模型”三种预测方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结合国内烟草行业的现状,论证了烟草行业采用MO-DCOM的必要性,设计了由前台硬件及后台系统组成的需求全程管理平台,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MO-DCOM模型的适用性和操作的可行性。文章最后对MO-DCOM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二、DCOM技术在图书馆综合业务管理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COM技术在图书馆综合业务管理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资料管理系统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4 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
2 建筑施工项目资料管理现状及BIM适用性分析 |
2.1 建筑施工项目资料管理 |
2.2 建筑施工项目资料管理主要问题 |
2.3 BIM技术 |
2.4 BIM技术、建筑施工项目资料管理配合使用可行性分析 |
2.5 BIM技术施工资料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技术在施工资料管理系统建立 |
3.1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资料管理的总体要求与框架体系 |
3.2 数据服务层设计 |
3.3 应用功能平台层设计 |
3.4 可拓展应用层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案例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2 施工资料管理BIM应用目标 |
4.3 工程前期准备 |
4.4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资料信息管理应用 |
4.5 BIM技术施工资料管理系统应用效果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安全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选题背景 |
0.2 研究意义 |
0.2.1 理论意义 |
0.2.2 现实意义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1 国外研究现状 |
0.3.2 国内研究现状 |
0.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0.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0.4.1 研究对象 |
0.4.2 研究总体框架与内容 |
0.4.3 研究方法 |
0.4.4 研究创新点 |
1 理论基础 |
1.1 服务链管理及协同理论 |
1.1.1 服务链管理 |
1.1.2 协同服务与保障理论 |
1.2 面向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1.2.1 面向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
1.2.2 面向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云服务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
1.3 信息服务安全等级保护理论 |
1.3.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理论的基本内涵 |
1.3.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理论在云服务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
1.4 安全链理论 |
1.4.1 安全链理论及其原理 |
1.4.2 安全链的要素体系 |
1.4.3 安全链理论在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
2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安全问题及其安全链保障模型 |
2.1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安全问题 |
2.1.1 数字学术资源信息云服务平台安全 |
2.1.2 数字学术资源信息云服务过程安全 |
2.1.3 数字学术资源信息云服务用户安全 |
2.2 信息服务与服务链管理 |
2.2.1 服务链与供应链 |
2.2.2 信息服务链管理的关键过程 |
2.2.3 信息服务链协调的模式与主要方法 |
2.3 基于SOA的学术信息服务单元重构 |
2.3.1 数字学术信息资源服务链节点构成 |
2.3.2 基于SOA的数字学术资源信息服务链集成框架 |
2.3.3 基于SOA的数字学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架构 |
2.4 基于安全链的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模式 |
2.4.1 云环境下的数字学术资源信息服务链体系架构 |
2.4.2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平台安全链模型构建 |
3 基于等级保护的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平台安全保障 |
3.1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SLA基本框架 |
3.1.1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SLA内容 |
3.1.2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SLA质量参数 |
3.1.3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SLA链管理 |
3.2 基于服务等级保护的云服务安全管理 |
3.2.1 基于安全等级保护的云服务安全保障组织 |
3.2.2 数字学术资源信息云服务探测器 |
3.2.3 SLA监控和报告流程 |
3.3 数字学术资源信息云服务质量管理 |
3.3.1 云服务等级协议与用户体验 |
3.3.2 数字学术资源信息云服务关键质量指标和关键性能指标 |
3.3.3 基于价值链的数字学术资源信息云服务质量管理 |
4 基于信任传递的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过程安全控制 |
4.1 基于服务链的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安全信任机制 |
4.1.1 云环境下基于信息服务链的信任模型 |
4.1.2 云环境下数字学术资源信息服务链信任评估机制 |
4.1.3 基于AHP的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提供方信任评估模型 |
4.2 基于信任的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链调度 |
4.2.1 服务流调度模型 |
4.2.2 基于信任的多服务流调度策略 |
4.2.3 可定制的单服务流调度策略 |
4.3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供应链追溯问责 |
5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中的用户安全与权益保障 |
5.1 云环境下数字学术资源用户面临的安全威胁 |
5.1.1 云环境下用户对学术资源信息服务的利用权 |
5.1.2 云环境下数字学术资源用户的收益获取权 |
5.1.3 云环境下数字学术资源用户的隐私权 |
5.2 面向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的用户身份安全管理 |
5.2.1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用户身份安全管理要素 |
5.2.2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用户身份安全管理目标 |
5.2.3 面向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的联邦式身份管理 |
5.3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中用户隐私权的保障与维护 |
5.3.1 云计算环境下隐私安全隐患环节分析 |
5.3.2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中用户隐私权的保障 |
5.3.3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中的秘密维护 |
5.4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中用户知识产权的保障与监督 |
5.4.1 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中用户知识产权的保障 |
5.4.2 云环境下基于区块链的学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 |
6 案例分析 |
6.1 CALIS服务实践及安全保障变革 |
6.1.1 CALIS服务实践解析 |
6.1.2 CALIS云服务安全保障分析 |
6.2 CALIS云服务安全保障时间中的问题及建议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致谢 |
(3)基于AJAX与SOAP技术的图书馆统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Ajax 概述 |
1.3 Ajax 应用现状 |
1.4 SOAP 技术的发展状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J2EE 体系构架与平台开发的相关技术 |
2.1 J2EE 体系构架 |
2.1.1 J2EE 的概述 |
2.1.2 J2EE 体系结构的优势 |
2.1.3 JDBC API 介绍 |
2.1.4 MVC 设计模式 |
2.1.5 Struts 框架 |
2.2 PORTAL 技术 |
2.2.1 PORTAL 技术概述 |
2.2.2 PORTAL 的功能 |
2.3 Ajax 技术 |
2.3.1 Ajax 的定义 |
2.3.2 基于 Ajax 的 Web 应用原理 |
2.3.3 J2EE Web 应用程序引入 Ajax 后的设计缺陷 |
2.4 SOAP 技术 |
2.4.1 SOAP 的消息规范 |
2.4.2 SOAP 的消息结构 |
2.4.3 SOAP 与 XML 的关系 |
2.4.4 SOAP 编码 |
2.5 小结 |
第3章 图书馆统计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的目标 |
3.2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1 功能性需求 |
3.2.2 性能需求 |
3.3 系统的体系结构 |
3.4 系统的功能结构 |
3.4.1 统计显示模块 |
3.4.2 统计审计模块 |
3.4.3 系统管理模块 |
3.5 统计类别及统计报表情况分析 |
3.5.1 统计类别 |
3.5.2 统计报表情况分析 |
3.6 小结 |
第4章 Ajax 技术在图书馆统计平台中的设计应用 |
4.1 Ajax 技术开发平台的搭建 |
4.1.1 DWR 框架简介以及 Ajax 框架的选择 |
4.1.2 DWR 框架实现 |
4.1.3 集成设计思路 |
4.2 Ajax 技术在平台中的应用 |
4.2.1 验证登陆 |
4.2.2 改善翻页功能 |
4.3 小结 |
第5章 SOAP 技术在平台中的设计与实现 |
5.1 基于 SOAP 协议的统计平台通信机制 |
5.1.1 对比 COM/DCOM 的通信原理与 SOAP 协议 |
5.1.2 SOAP 交换消息模型 |
5.1.3 SOAP 协议传输图书馆统计平台信息时消息交换的模式 |
5.1.4 SOAP 协议绑定 |
5.1.5 SOAP HTTP 请求 |
5.1.6 SOAP HTTP 响应 |
5.2 基于 SOAP 协议的图书馆统计平台信息传输的编程实现 |
5.2.1 服务器的编程实现 |
5.2.2 客户端的编程实现 |
5.3 基于 SOAP 协议传输图书馆统计平台信息的测试 |
5.4 小结 |
第6章 功能展示与效果分析 |
6.1 统计显示模块部分功能展示 |
6.2 统计系统管理部分功能展示 |
6.3 统计功能效果分析 |
6.4 图书馆统计平台测试 |
6.4.1 测试结果及发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B 需求归类表 |
(4)基于DCOM和MIDAS分布式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多层分布式应用的相关技术 |
2.1 软件模式的发展 |
2.2 典型的分布式对象技术 |
2.3 MIDAS |
2.3.1 MIDAS的功能与部件 |
2.3.2 MIDAS的工作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题库设计理论与组卷策略研究 |
3.1 试题库理论概述 |
3.2 测试理论与题库建设理论 |
3.2.1 经典测试理论 |
3.2.2 项目反应理论 |
3.3 组卷原则及组卷问题的数学模型 |
3.3.1 组卷原则 |
3.3.2 组卷问题的数学模型 |
3.4 常见的组卷算法 |
3.4.1 随机组卷算法 |
3.4.2 回溯法组卷算法 |
3.4.3 遗传算法组卷算法 |
3.5 一种通用的组卷方案 |
3.5.1 多目标优化问题 |
3.5.2 二项分布函数原理在组卷算法中的应用 |
3.5.3 一种优化的随机组卷算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层分布式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 |
4.1 分布式架构设计 |
4.1.1 数据访问方式 |
4.1.2 基于DCOM、ADO和MIDAS的C/S结构模型 |
4.2 系统框架结构设计 |
4.3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总体设计 |
4.4.2 逻辑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层分布式网络考试系统的实现 |
5.1 应用程序服务器的实现 |
5.1.1 实现应用程序服务器的动态连接 |
5.1.2 数据访问层的实现 |
5.1.3 业务逻辑层的实现 |
5.1.4 注册和配置应用程序服务器 |
5.2 客户端的实现 |
5.2.1 内存对象层 |
5.2.2 用户界面层实现 |
5.3 题库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1 题库管理的基本功能实现 |
5.3.2 抽题算法的实现 |
5.4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
5.5 系统实现技术分析 |
5.5.1 难度系数动态调整 |
5.5.2 ADO效率优化 |
5.5.3 容错能力与负载平衡 |
5.5.4 多媒体数据处理 |
5.5.5 多层应用系统中更新数据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详细摘要 |
(5)C/S及B/S结构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结构及相关技术 |
1.1 C/S结构 |
1.2 中间件技术 |
1.3 DCOM技术 |
1.4 B/S结构 |
2 系统应用与实现 |
2.1 C/S结构的运用与实现 |
2.2 B/S结构的运用与实现 |
3 结束语 |
(6)基于构件的高校系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标及其主要的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其章节编排 |
第二章 构件技术 |
2.1 构件 |
2.1.1 构件的分类 |
2.1.2 构件的特点 |
2.2 构件实现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
2.2.1 CORBA 技术 |
2.2.2 JavaBeans 和EJB 技术 |
2.2.3 COM/DCOM 技术分析 |
2.2.4 三大主流构件技术的综合比较 |
2.3 基于构件的高校系务管理系统开发的优势 |
2.4 基于COM/DCOM 的管理系统的特点 |
2.5 构件库管理系统 |
2.5.1 构件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
2.5.2 构件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
2.5.3 构件库的组织 |
2.5.4 构件组装 |
2.6 中间件 |
2.6.1 中间件的种类 |
2.6.2 构件和中间件的关系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系务管理系统的领域需求分析 |
3.1 需求描述 |
3.2 系统模块需求分析 |
3.2.1 教学管理 |
3.2.2 学生管理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COM/DCOM 的应用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 |
4.1 应用软件的过程观 |
4.2 应用软件的构架定义 |
4.3 系务管理系统的总体构想 |
4.3.1 现阶段对系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要求 |
4.3.2 现阶段系务管理系统开发的原则 |
4.4 基于COM 的系务管理系统设计 |
4.4.1 系务管理系统构件体系结构 |
4.4.2 基干COM 的系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模式 |
4.4.3 基于COM 的系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的特点 |
4.5 高校系务管理系统子系统设计 |
4.5.1 教学管理子系统功能模块 |
4.5.2 学生管理子系统功能模块 |
4.6 高校系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
4.6.1 数据库设计概述 |
4.6.2 系务管理系统数据库总体设计 |
4.6.3 高校系务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应用与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校系务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基于构件的高校系务管理系统模型 |
5.2 学生管理系统设计 |
5.2.1 业务子系统设计 |
5.2.2 构件系统设计 |
5.3 构件的获取和自定义构件 |
5.3.1 COM 构件的编写 |
5.3.2 COM 构件的发布 |
5.4 教学管理系统构件库建设 |
5.4.1 构件库需求分析 |
5.4.2 构件库优化的探讨 |
5.5 构件的组装方法 |
5.5.1 基本技术分析 |
5.5.2 实现方法 |
5.5.3 系统构架组装模型设计 |
5.6 系统的测试方法 |
5.7 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回顾 |
6.2 成果及意义 |
6.3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基于SOA和WEB服务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目前高校所使用的信息系统按功能分类 |
1.3 目前高校信息系统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
1.4 高校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的需求 |
1.5 目前高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的研究及其实现方法 |
1.6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 |
1.7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应用集成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应用集成的概念及集成的层次 |
2.2 传统的应用集成 |
2.3 传统的应用集成的不足 |
2.4 "理想的"集成方案应满足的要求和集成面临的技术挑战 |
2.4.1 "理想的"集成方案应满足的要求 |
2.4.2 集成面临的技术挑战 |
2.4.2.1 复杂性 |
2.4.2.2 架构策略 |
2.4.2.3 粒度 |
2.4.2.4 实施中的非技术因素 |
2.5 符合理想方案的基于SOA和WEB服务的集成 |
2.5.1 面向服务架构的思想(SOA) |
2.5.1.1 什么是服务 |
2.5.1.2 什么是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
2.5.1.3 当代SOA的共同特征 |
2.5.1.4 SOAD-面向服务的分析与设计 |
2.5.1.5 SOAD必需解决的问题 |
2.5.1.6 SOAD品质因素要求 |
2.5.1.7 流程中间相遇的SOAD方法 |
2.5.1.8 SOAD需要扩充的概念 |
2.5.2 WEB服务的基本理论 |
2.5.2.1 WEB服务的定义 |
2.5.2.2 WEB SERVICES中的主要技术:XML、SOAP和WSDL、UDDI |
2.5.2.2.1 XML |
2.5.2.2.2 SOAP——Web Services的消息传输方式 |
2.5.2.2.3 WSDL——Web Services的描述方式 |
2.5.2.2.4 UDDI——注册发布Web服务 |
2.5.3 Web Service是目前最适合实现SOA的技术 |
2.5.4 基于SOA和Web服务集成的优势 |
第三章 基于SOA和WEB SERVICES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设计 |
3.1 总体设计方案 |
3.1.1 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 |
3.1.2 设计策略 |
3.1.3 解决方案设计 |
3.1.3.1 用SOA与Web服务进行集成-通过Web服务封装遗留系统 |
3.1.3.2 使用Web服务构建高校信息系统集成总线,实现SOA |
3.2 面向服务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架构模型 |
3.3 面向服务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具体设计方案 |
3.3.1 服务接口设计 |
3.3.2 面向服务集成方案 |
第四章 基于SOA和WEB SERVICE5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实现 |
4.1 支持SOA和Web Services的技术平台 |
4.1.1 构建SOA所需的开发与运行平台的常见层次 |
4.1.2 J2EE中的SOA支持 |
4.1.3.NET中的SOA支持 |
4.1.4 J2EE平台和.NET中的SOA支持 |
4.2 案例、实现方案 |
4.2.1 以Web服务的形式封装遗留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
4.2.2 基于CMP的数据库的Web服务设计 |
4.2.3 企业服务总线的构建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致谢 |
(8)基于J2EE架构的远程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2 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1.5 小结 |
2 组件模型与J2EE 技术 |
2.1 组件模型 |
2.1.1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 |
2.1.2 Microsoft 的COM/DCOM 组件模型 |
2.1.3 SUN 的EJB 组件模型 |
2.1.4 三种组件技术的比较 |
2.2 J2EE 技术 |
2.2.1 J2EE 概述 |
2.2.2 J2EE 多层组件模型 |
2.2.3 J2EE 核心技术 |
2.3 小结 |
3 远程教学平台总体架构分析与设计 |
3.1 远程教学平台整体架构设计思路 |
3.1.1 J2EE 多层体系结构 |
3.1.2 远程教育分布式结构特点 |
3.1.3 远程教学平台架构适应性分析 |
3.2 远程教学平台需求分析 |
3.2.1 远程教学平台用例分析 |
3.2.2 远程教学平台需求建模 |
3.3 远程教学平台体系结构模型 |
3.4 远程教学平台总体构架设计 |
3.5 小结 |
4 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4.1 表示层的设计开发 |
4.2 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开发 |
4.2.1 业务逻辑设计 |
4.2.2 业务逻辑实现 |
4.3 数据层的设计开发 |
4.3.1 数据层逻辑结构设计 |
4.3.2 数据层设计与代码实现 |
4.4 WEB 层的设计开发 |
4.4.1 基于Ajax 的Web 设计与实现 |
4.4.2 基于Ajax 的个性化定制管理 |
4.5 小结 |
5 远程教学平台安全认证机制研究 |
5.1 一般安全性策略 |
5.2 远程教学平台的具体安全措施 |
5.3 远程教学平台权限系统业务逻辑分析 |
5.3.1 远程教学平台权限系统用例分析 |
5.3.2 远程教学平台权限系统业务逻辑动态描述 |
5.3.3 远程教学平台权限系统业务建模 |
5.4 远程教学平台安全体系的设计 |
5.4.1 远程教学平台系统权限 |
5.4.2 安全底层的设计 |
5.4.3 身份验证和权限分配子系统的设计 |
5.5 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 录 |
(9)高校校园网系统集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高校校园网建设现状综述 |
1.1 校园网基本概念与功能分析 |
1.1.1 校园网的概念与特点 |
1.1.2 校园网的功能分析 |
1.2 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现状 |
1.2.2 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系统集成的必要性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集成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系统集成的概念与特点 |
2.1.1 集成的含义 |
2.1.2 集成思想的发展 |
2.1.3 系统集成的含义 |
2.1.4 系统集成的特点 |
2.2 系统集成常用技术与方法 |
2.2.1 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 |
2.2.2 常用的系统集成技术及其评价 |
2.2.3 常用的系统集成方法及其评价 |
2.3 基于MDI 方法和WEB 服务集成的提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高校校园网系统集成应用 |
3.1 MDI 概述 |
3.1.1 MDI 技术特征 |
3.1.2 基于元数据的信息集成 |
3.2 WEB 服务技术概述 |
3.2.1 Web 服务的定义 |
3.2.2 Web 服务技术的特点 |
3.2.3 基于Web 服务的系统集成 |
3.2.4 Web 服务技术的体系结构 |
3.3 MDI 与WEB 服务系统集成的应用 |
3.3.1 高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
3.3.2 信息系统集成访问 |
3.3.3 Web 服务架构中的信息集成访问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集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建议 |
4.1 系统集成过程问题 |
4.2 WEB 服务技术方面的问题 |
4.3 数据和信息集成方面的问题 |
4.4 非技术因素的处理 |
本章小结 |
结论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市场导向的需求链全程管理(MO-DCOM)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立题背景 |
1.1.1 为什么进行需求链全程管理研究 |
1.1.2 为什么从市场导向角度开展研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需求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需求预测方法的现状研究 |
1.3 本文的架构和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1.5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
2 MO-DCOM基本思路与原理 |
2.1 供应链管理走向市场导向需求链管理的必然性分析 |
2.2 MO-DCOM的基本原理 |
2.2.1 MO-COM的基本思路 |
2.2.2 MO-DCOM的一般原理 |
2.2.3 MO-DCOM的环境分析 |
2.3 MO-DCOM的管理模式转移特点分析 |
2.3.1 运作模式转向全程闭环型 |
2.3.2 管理重心前移至需求采集预测 |
2.3.3 成员关系整合为协作方式 |
2.4 本章小结 |
3 MO-DCOM模型构架研究 |
3.1 MO-DCOM框架模型 |
3.2 需求采集与预测 |
3.2.1 市场需求采集 |
3.2.2 市场需求预测 |
3.3 市场需求实现 |
3.3.1 需求实现的一般过程 |
3.3.2 传统补货、VMI、CPI及CRP四种需求实现方式对比分析 |
3.4 MO-DCOM绩效评价体系 |
3.4.1 指标体系建立思路 |
3.4.2 构建分层评价指标体系 |
3.5 MO-DCOM的平台支撑 |
3.5.1 企业间商务平台 |
3.5.2 企业内商务平台 |
3.5.3 企业信息门户 |
3.6 本章小结 |
4 MO-DCOM中市场需求预测技术的进一步讨论 |
4.1 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分析 |
4.1.1 市场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 |
4.1.2 市场需求预测的三个环节 |
4.2 零售环节的需求预测一多种商品的需求预测模型 |
4.2.1 需求变化时利润与进货量的关系 |
4.2.2 多种商品的需求预测综合策略 |
4.3 分销环节需求预测—基于概率的销量估计算法 |
4.3.1 基于概率的销量估计算法的推算 |
4.3.2 商品的淡旺季分析 |
4.3.3 预约销售的检测和处理 |
4.3.4 应用实例 |
4.4 生产环节需求预测—基于小波分析的需求预测模型 |
4.4.1 市场需求的小波分解法 |
4.4.2 分解信号预测方法的AR模型 |
4.4.3 分解信号预测后的重构 |
4.4.4 应用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5 实证研究—烟草行业MO-DCOM平台规划 |
5.1 实施MO-DCOM的背景及需求分析 |
5.1.1 烟草行业需求管理现状分析 |
5.1.2 MO-DCOM规划的应用需求分析 |
5.2 烟草MO-DCOM的技术构架 |
5.2.1 平台组成及网络架构 |
5.2.2 前后台数据互联结构 |
5.2.3 前台终端的数量设定 |
5.3 MO-DCOM管理系统功能架构 |
5.3.1 需求采集管理 |
5.3.2 需求分析管理 |
5.3.3 工业品牌管理 |
5.3.4 零售户管理 |
5.3.5 消费者管理 |
5.4 MO-DCOM管理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集成方案 |
5.4.1 系统互联集成架构 |
5.4.2 系统间数据集成途径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回顾 |
6.2 研究结论 |
6.3 后续工作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DCOM技术在图书馆综合业务管理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资料管理系统应用[D]. 潘月宇.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2]数字学术资源云服务安全保障研究[D]. 曹鹏. 武汉大学, 2016(12)
- [3]基于AJAX与SOAP技术的图书馆统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吕弘. 湖南大学, 2011(06)
- [4]基于DCOM和MIDAS分布式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苏文. 苏州大学, 2009(10)
- [5]C/S及B/S结构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应用[J]. 胡敏.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6]基于构件的高校系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吴志亚.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4)
- [7]基于SOA和WEB服务的高校信息系统集成研究[D]. 顾云锋. 南京师范大学, 2008(01)
- [8]基于J2EE架构的远程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应用[D]. 谢鹏. 西安科技大学, 2008(01)
- [9]高校校园网系统集成的研究[D]. 李锐英. 大连交通大学, 2008(06)
- [10]市场导向的需求链全程管理(MO-DCOM)研究与应用[D]. 刘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