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强度》2004年第26卷总目录

《机械强度》2004年第26卷总目录

一、《机械强度》2004年第26卷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波[1](2012)在《电力接地网建设管理的研究》文中指出电力系统接地网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最基本保证。怎样更好的设计变电站接地网、怎样建造出更符合环境更可靠的接地网、怎样更安全地运行接地网、如何对接地网腐蚀进行防护,这些都是非常急需我们去研究、去解决的问题。论文对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施工及运行进行了研究,系统整合了电网络理论、材料科学网络拓扑结构、工作流程化管理等方面知识。加强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管理使电力接地网的设计变得更加规范合理、加强接地网运行可靠性及故障诊断管理诊断的准确度和高效率、找出接地网腐蚀的各方面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整个电力接地网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变电站接地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方旭慧[2](2009)在《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结构安全性分析及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费中占得比例正逐年上升,目前我国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拥有热工性能优良的建筑围护结构可以在比较低的能源消耗情况下提供比较合宜的室内热环境,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在围护结构中,墙体的能量损失约占30-40%,墙体的节能保温技术得到了建筑界的关注。挤塑聚苯板(XPS)外墙外保温系统由于保温隔热性能优越在民用建筑中逐渐得到了广泛使用,但该种外墙外保温系统位于建筑结构外层,承受着正、负风压和风振作用,温度、湿度变化产生的应力,地震力作用。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及耐雨水侵蚀和抗冻融能力。系统存在空腔结构,结构受力复杂,系统构造层次多,施工质量难以控制。而目前国家尚无相关规范和标准,该系统的机械物理性能指标是参照国家建筑工业行业标准《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2003确定的。如何确保该种外保温系统25年的设计使用年限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对挤塑聚苯板(XPS)外墙外保温系统在自重、温差、地震作用、风荷载及上述荷载和作用最不利组合下的结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理论计算,分析了乳液型界面剂对XPS板的粘结性能、玻纤网格布对抹面胶浆粘结强度、瓷砖粘结剂及施工方法对瓷砖粘结性能、锚栓在不同基层砌体中拉拔力及吊挂力、基层找平砂浆对粘结强度等影响,同时进行了针对性的实验和检验,提出了系统组成材料的选择意见及施工工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有重要指导作用。

谭玉荣[3](2008)在《10%溴虫腈水乳剂配方及其物理稳定性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溴虫腈(chlorfenapyr)是由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一种含有三氟甲基吡咯结构的杀虫剂,其作用机制独特,可有效防治小菜蛾P.xylostella、甜菜叶蛾S.exigua、甘蓝夜蛾M.brassicae、菜蚜B.brassicae等害虫,对抗氨基甲酸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害虫和害螨具有较高的防效,尤其对抗性甜菜夜蛾和小菜蛾防效突出,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已有关于溴虫腈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和乳油等剂型的研究报道,但尚未见关于溴虫腈水乳剂的报道。农药水乳剂(EW)是目前国内外主要发展剂型之一。溴虫腈难溶于水(25℃时溶解度为200mg/L),易溶于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有机溶剂,具备加工成水乳剂的可能性。本试验采用相转移法,通过对溶剂、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配伍,确定了10%溴虫腈水乳剂的最优配方为溴虫腈质量分数为10%;溶剂为甲苯,质量分数22.8%;表面活性剂EL-40,S-80和农乳500#以质量比16:3:1复配,总质量分数为10%;蒸馏水质量分数为56.7%。配方所制备的10%溴虫腈水乳剂各项指标合格,并且经常温、热贮(54±2)℃80 d未出现析油、分层现象,所制备的制剂黏度小,倾倒性佳,利于分装。以此配方为研究载体,分别考察了乳化剂的结构、油水质量比、增稠剂、共乳化剂、无机盐和加工工艺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实验现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因素与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体系稳定的关键因素为乳化剂。稳定性体系的形成机理是:选择合适的乳化剂、油相密度以及合适的油水质量比,提供足够的能量,形成具有液滴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液滴膜强度大、适宜的体系黏度的高度分散体系。共乳化剂、增稠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乳剂的稳定性,不是水乳剂稳定性的关键问题。而无机盐的加入往往会降低水乳剂的稳定性。本试验配制的10%溴虫腈水乳剂的最佳配方,在未加入共乳化剂、增稠剂等助剂的前提下,制备出稳定性好的水乳剂,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上述观点。最后研究了10%溴虫腈水乳剂成分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溴虫腈水乳剂的工业生产上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冯秀斌[4](2008)在《高效降解涕灭威菌株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利用农药特别是化学农药来防治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病虫草害是保证粮食增产和稳产的必要手段,随之而来的农药污染便成为摆在我国环境保护方面最大的问题。加强农药的生物降解研究、解决农药对环境及食物的污染问题,是人类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农药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所选用的目标化合物涕灭威是国内氨基甲酸酯农药中使用量较大、毒性最高的一种农药。它具有较大的水溶性,能够随水迁移,并且在地下水和和河流中已经发现了它的存在。因此,筛选对涕灭威有降解能力的菌株及生物修复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试验应用富集培养法从使用涕灭威多年的甘薯田土壤中筛选出了对涕灭威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三株菌株,分别对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了菌株种属鉴定,测定生长最优条件,并进行了相关的固定化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筛选出了对涕灭威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TB26、TB52和100-8;培养方式、外加氮源条件和耐药度对菌株的生长和降解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2利用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TB26和TB52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属Klebsiella sp.,菌株100-8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p.。经过生长条件优化,TB26的最优生长条件为:麦芽糖:蛋白胨=1:1,pH=9.0,35℃:TB52的最优生长条件为:D-果糖:氯化铵=1:1,pH=7.0,35℃;100-8的最优生长条件为:D-果糖:脲=2:1,pH=5.0,35℃。3菌株经过固定化处理后,大幅提高菌株对环境的pH、温度和降解目标物浓度的耐受能力,提高菌株的降解率。

庹化丽[5](2008)在《板翅式换热器翅片加工质量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判定板翅式换热器翅片质量的方法,即通过实验测量翅片的阻力特性曲线来判断翅片的质量。通过搭建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风洞测试台,利用计算机在线控制和计算,直接测量空气流过翅片的流量、翅片前后的温度和压差,得出摩擦因子随雷诺数的变化关系,即翅片表面阻力特性曲线。通过大量实验,在得到同型号大量的翅片表面阻力特性曲线的基础上,总结得出此种型号翅片标准阻力特性曲线带。将当前生产加工的翅片的表面阻力特性曲线与本文所得同种型号标准阻力特性曲线带进行对比来判断翅片的质量。为了检验这种新的板翅式换热器翅片质量检测方法,我们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包括:1.为得到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阻力特性曲线,本文设计了一台鼓风式直流风洞,并搭建了该风洞试验系统,包括空气系统和测量系统。2.在风洞实验台上,对大量95J1202型号的锯齿翅片进行实验,得到多组不同雷诺数及对应的摩擦因子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标准阻力特性曲线。对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在95%置信区间范围内计算出合格翅片的摩擦因子与标准曲线上的值的偏差,从而最后确定判定翅片质量的标准曲线及其偏差区间。3.分析同一把刀加工翅片质量随加工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出在相同Re下,摩擦因子f随刀具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刀具磨损到一定程度后,中间有较长一段时间的稳定期,此阶段加工的翅片的质量基本一致;新刀具初始加工出的翅片质量并不稳定,在相同Re下,最大摩擦因子与最小摩擦因子相差38%。4.实验结果发现,翅片齿数、厚度和宽度及是否清洗等对翅片的阻力特性有影响。

徐建华[6](2008)在《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研究及其固体钽电解电容器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机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高频大容量、低等效串联电阻、高可靠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雷达、导弹、超音速飞机、自动控制装置等电子线路中,并满足当前电子电路日益高频化的要求。该类电容器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引起了企业和研究者的关注。目前高频低ESR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制备以及电容器制备工艺两个方面。本论文针对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开展了从原料到材料到电极到电容器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主要有:高得率导电聚合物单体的合成研究、高电导率高稳定性聚合物电极薄膜的制备研究、片式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被膜工艺及相关机理研究、高频低ESR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失效机理及可靠性研究、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产业化可行性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归纳如下:1.提出采用导电聚合物聚乙烯二氧噻吩作为片式固体电容器的阴极材料,独特的化学原位聚合工艺使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由300mΩ降低至40mΩ,电容器的频率使用范围由10KHz提高至100KHz。(授权专利03105908.2)。2.在乙撑二氧噻吩单体材料合成中,使用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的复合铜粉为催化剂,使用反应物可溶而产物不溶促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的质子型极性化合物为溶剂,使反应温度降低50℃、反应时间缩短6小时,而产率提高近25%(专利申请号200610055264.X)3.鉴于PEDT的的阳离子自由基聚合机理,聚合反应速度快,反应难以控制的难点,在聚合物电极薄膜制备过程中采用独特的氧化剂、溶剂体系和聚合改良剂,使聚合物薄膜的电导率高且可在10~100S/cm间调控(授权专利ZL03105755.1)。4.在聚合物阴极电容器制备过程中采用表面活性处理和薄膜吸附技术提高电容器静电容量引出率,使容量引出率由35%提高至95%(授权专利ZL03105907.4)。5.首次采用在线掺杂原位沉积的PEDT电极薄膜,可在修补金属氧化层缺陷的同时大幅提高聚合物薄膜的电导率,降低电容器ESR,同时还可简化被膜工艺。(授权专利03105908.2)6.首次通过在活化剂处理后的芯子表面沉积有机硅烷类偶联剂,制备硅烷类偶联剂-PEDT界面复合材料作为中间隔离层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中间隔离技术可显着提高电容器的耐压能力,在相同容量和外形尺寸的情况下,使用中间隔离技术后的产品工作电压可提高一倍以上。7.发现了在平坦与多孔表面沉积聚合物薄膜的电导率变化规律,提出并建立了受限空间内导电聚合物薄膜生长机理及模型,为在多孔阳极表面沉积聚合物薄膜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在钽电解电容器多孔阳极体表面化学原位被覆聚乙烯二氧噻吩(PEDT)薄膜研究″)。8.研制出的PEDT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工作电压为2~16V,容量范围在10~220μF,研制的产品除漏电流外,电容器的工作电压、容量、损耗和频率特性、温度特性等参数均优于MnO2电容器,并达到美国KEMET公司聚吡咯产品目录公布的性能水平,目前该研究技术成果已在相关企业开始初步实现生产化。

朱向冰[7](2006)在《军用自动立体显示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不需要立体眼镜的自动立体显示技术对军方而言非常重要,本项目主要集中在光学原理探索、样机的研制和测量方法研究。首先研究了较为成熟的几种立体显示方法的光学原理,包括:屏后线光源、屏前遮光光栅、屏前柱透镜阵列等立体显示技术,并对它们进行了评价和比较。采用屏后线光源技术作为基本的技术方案,重点研究了照明平面到像素平面的距离、线光源的周期、左右眼的观察区域、光源的张角、光源的宽度、像素间隙、像素厚度、玻璃的折射率等因素对立体显示效果的影响,给出了理论公式;编写了模拟计算的程序,对立体显示效果进行仿真。然后设计了立体显示器。讨论了自动立体显示模块的光学结构,给出了部分设计图纸;研究了几种立体显示的信号格式和3D卡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制作出了立体显示器。详细研究了立体显示模块制作过程中防眩层的处理以及TN盒的粘贴等具体工艺,给出了增效片的技术方案;介绍了屏加固技术。最后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了改造和加固;引入了“3D分离度”来反映立体效果,并对立体显示器进行了测试,给出了具体的测量结论。

雅非群[8](2004)在《天然改性除氟吸附剂的制备与机理》文中认为生物质来源广泛,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高度的选择性。本文针对饮用水中的氟离子,以生物质材料壳聚糖为原料进行专题研究。壳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链上的游离氨基在弱酸溶液中结合一个质子生成阳离子聚合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通过优化化学改性条件包括化学浸,甲醛接枝与浸铁,高温煅烧,高分子聚合和磁性高分子聚合,首次成功的制备了具有磁响应功能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复合微球,达到了高效除氟的目的。此外,还与天然材料改性得到的骨碳吸附剂及天然矿物电气石和常规除氟剂活性氧化铝进行对比,结合数学模型及一系列红外光谱,电镜能谱分析等实验检测手段,对改性吸附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1.生物质原料改性得到的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当pH为7,平衡浓度为120mg/L和78mg/L时,磁性吸附剂和骨碳改性吸附剂的吸附量分别为17.68mg/g和18.11mg/g,均好于传统的除氟剂活性氧化铝。 2.磁性吸附剂的静态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而骨碳吸附剂,电气石和活性氧化铝以多分子层吸附为主。吸附剂磁性的大小对它的除氟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当饱和磁化率由56.67μWb·m·kg-1减小为48.83μWb·m·kg-1时,吸附剂的吸附量由4.24mg/g下降为3.98mg/g。 3.磁性吸附剂在不同吸附时间吸附能力的变化曲线接近二级动力学反应机理,而在柱状实验中,原水流经一定高度的吸附床时,磁性吸附剂和骨碳吸附剂的吸附过程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 4.改性后的磁性吸附剂在原有-NH2等基团的基础上引入了Ca2+,Fe3+等离子,大大加强了该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粒子内部磁性的存在,产生了某种类聚效应,使其内部磁场变得有规则,从而加强了吸附性能。在碱性条件下,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更强,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也更大。 5.反洗实验结果表明,经二次反洗后,磁性吸附剂和骨碳吸附剂的吸附量仍可以达到原来的98%和98.5%。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赋磁改性处理后的壳聚糖吸附剂以及骨碳改性得到的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与常规除氟方法相比,操作条件简单,除氟效率高。因此,天然材料改性后的吸附剂适用于去除水中的氟离子,符合环境材料的要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二、《机械强度》2004年第26卷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械强度》2004年第26卷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力接地网建设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新建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管理
    2.1 变电站接地网构造原理
    2.2 降低接地电阻的几种基本方法
    2.3 接地网主要参数
    2.4 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控制
        2.4.1 测量变电站所处位置的土壤电阻率
        2.4.2 确定接地网的面积
        2.4.3 确定最大接地网入地故障电流
        2.4.4 确定接地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2.4.5 接地点布置
        2.4.6 铜与钢性能比较
        2.4.7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的研究
        2.4.8 经济性比较
    2.5 进行接地系统的初步设计
3 接地网的施工管理
    3.1 接地网施工的一般工序
        3.1.1 施工准备
        3.1.2 工艺要求
        3.1.3 接地体连接方式
        3.1.4 必须加强施工的整个环节的管理
    3.2 接地系统的测量
4 接地网的运行管理
    4.1 概述
    4.2 变电站接地网故障诊断方法
5 接地网腐蚀防护管理
    5.1 概述
    5.2 接地导体的腐蚀机理分析
    5.3 防止接地网腐蚀的防护基本方法
    5.4 阴极保护方案
    5.5 标准及规范
    5.6 方案确定思路
    5.7 方案要求原则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结构安全性分析及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目次
1 概述
    1.1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1.2 外墙外保温技术发展与现状概况
        1.2.1 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
        1.2.2 外墙外保温国内发展概况
    1.3 各类外墙外保温优缺点对比
    1.4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6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1.7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材料性能要求
        1.7.1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规定
        1.7.2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要求
        1.7.3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性能要求
2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结构安全性分析
    2.1 XPS板外墙外保温结构安全性验算内容
    2.2 XPS板外墙外保温结构安全性验算方法
        2.2.1 重力荷载效应验算
        2.2.2 地震荷载效应与变形验算
        2.2.3 风荷载效应验算
        2.2.4 温度荷载效应验算
        2.2.5 承载力验算
        2.2.6 施工期间验算
3 不同材料、配合比的基层找平砂浆对基层粘结强度的影响
    3.1 试验原材料及配合比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乳液型界面剂对XPS板粘结性能研究
    4.1 原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耐碱玻纤网格布对抹面胶浆粘结强度的影响
    5.1 试验原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不同瓷砖粘结剂、施工方法对瓷砖粘结性能的影响
    6.1 试验原材料
    6.2 试验方法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不同类型保温锚栓对基层砌体拉拔力、吊挂力的影响研究
    7.1 试验原材料及仪器
    7.2 试验结果与分析
        7.2.1 不同类型保温锚栓对基层拉拔力影响
        7.2.2 不同类型锚栓对砌体吊挂力的影响研究
    7.3 本章小结
8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研究
    8.1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工艺流程
    8.2 XPS板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8.3 外墙外保温系统选择要点
    8.4 XPS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8.4.1 一般规定
        8.4.2 主控项目
        8.4.3 一般项目
9 工程应用
10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10%溴虫腈水乳剂配方及其物理稳定性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农药水乳剂应用现状、存在问题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农药水乳剂存在的问题
    2 溴虫腈的介绍
    3 研究意义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研究意义
        3.2 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10%溴虫腈水乳剂配方筛选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溶剂体系的确定
        2.2 油相浓度的选择
        2.3 乳化剂筛选
    3 小结
第二章 10%溴虫腈水乳剂体系物理稳定性研究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乳化剂的结构与乳化剂HLB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2.2 油水质量比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2.3 加工工艺对水乳剂稳定性研究
        2.4 增稠剂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2.5 共乳化剂对水乳剂稳定性影响
        2.6 无机盐对水乳剂稳定性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乳化剂的结构与乳化剂HLB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3.2 油水质量比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3.3 加工工艺对水乳剂稳定性研究
        3.4 增稠剂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3.5 共乳化剂对水乳剂稳定性影响
        3.6 无机盐对水乳剂稳定性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4.1 乳化剂的结构与乳化剂HLB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4.2 油水质量比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4.3 加工工艺对水乳剂稳定性研究
        4.4 增稠剂对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4.5 共乳化剂对水乳剂稳定性影响
        4.6 无机盐对水乳剂稳定性影响
第三章 10%溴虫腈水乳剂体系的构相模型
    1 模型的构建
        1.1 乳化剂稳定乳状液体系的构相图
        1.2 油乳化剂的质量比不同的乳状液的构相图
    2 模型的含义
        2.1 乳化剂稳定乳状液构相图解释
        2.2 油、乳化剂和水质量比稳定的乳状液构相图解释
    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4)高效降解涕灭威菌株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涕灭威使用现状
    2 涕灭威在环境中的归趋
        2.1 涕灭威在土壤中的归趋
        2.2 涕灭威在水中的代谢
        2.3 涕灭威在生物体中的代谢
    3 微生物降解农药综述
    4 菌株鉴定
        4.1 生理生化鉴定
        4.2 16S rDNA鉴定
    5 生物修复
        5.1 菌液处理
        5.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6 论文研究的立题意义
第一章 高效降解涕灭威菌株的筛选
    1 材料方法
        1.1 供试土壤
        1.2 仪器和试剂
        1.3 高效降解菌的选育
        1.4 降解特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分离与筛选
        2.2 降解特性
    3 讨论
第二章 菌株鉴定及生长条件优化
    1 材料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仪器和试剂
        1.3 高效降解菌的鉴定
        1.4 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鉴定
        2.2 菌株生长条件优化
        2.2.1 最适碳源与氮源选择
        2.2.2 最适碳氮比选择
        2.2.3 最适pH值选择
        2.2.4 最适温度选择
    3 讨论
第三章 涕灭威降解菌株固定化细胞的降解特性研究
    1 材料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仪器和试剂
        1.3 固定化球制备
        1.4 不同条件对降解率影响
        1.5 土镶中涕灭威的提取及测定
        1.6 不同处理对土壤中涕灭威的降解
    2 结果与分析
        2.1 固定化球制备
        2.2 不同条件对降解率影响
        2.2.1 初始pH值对降解率的影响
        2.2.2 培养温度对于降解率的影响
        2.2.3 涕灭威浓度对于降解率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土壤中涕灭威的降解
    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5)板翅式换热器翅片加工质量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清单
目次
1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来源及目标
    1.3 板翅式换热器简介
        1.3.1 板翅式换热器基本结构
        1.3.2 板翅式换热器的特点
        1.3.3 翅片的型式与作用
        1.3.4 锯齿翅片的对换热器传热和流动的影响
        1.3.5 板翅式换热器材料与制造工艺
        1.3.6 新型板翅式换热器的开发现状
    1.4 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阻力特性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板翅式换热器翅片质量检测实验台的设计
    2.1 引言
    2.2 质量检测的原理
    2.3 实验原理
    2.4 实验台设计
    2.5 风道阻力计算及风机选型
        2.5.1 风机的选型计算
        2.5.2 风机的种类及特点
        2.5.3 风机的选型结果
        2.5.4 风机配套电机的选择
    2.6 测量系统
        2.6.1 需测量的参数
        2.6.2 温度测量
        2.6.3 流量测量
        2.6.4 压差测量
    2.7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
    2.8 小结
3 翅片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翅片阻力特性的实验方法
        3.2.1 测试的翅片介绍
        3.2.2 板翅式换热器翅片夹具的工作过程
        3.2.3 实验过程
    3.3 数据处理
    3.4 误差分析
        3.4.1 误差的计算
        3.4.2 误差的来源
    3.5 小结
4 板翅式换热器翅片加工质量检测
    4.1 引言
    4.2 同一把刀生产翅片表面质量研究
        4.2.1 同一把刀不同加工时期阻力特性曲线图
        4.2.2 翅片厚度对阻力特性的影响
        4.2.3 翅片齿数对阻力特性的影响
        4.2.4 翅片宽度对阻力特性的影响
        4.2.5 翅片清洗对阻力特性的影响
        4.2.6 各把新刀加工的翅片性能对比
    4.3 翅片表面标准阻力特性曲线及翅片质量检测
        4.3.1 翅片表面标准阻力特性曲线
        4.3.2 翅片质量检测
    4.4 小结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研究及其固体钽电解电容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解电容器简介
        1.1.1 电解电容器的结构特点
        1.1.2 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性能特点
        1.1.3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应用
        1.1.4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发展趋势
    1.2 固体电解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1.2.1 无机材料二氧化锰(MNO_2)
        1.2.2 电荷转移型导电聚合物TCNQ
        1.2.3 结构型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
    1.3 结构型导电聚合物电极电解电容器的性能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3.1 有机电解质电解电容器的性能特点
        1.3.2 有机电解质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应用
        1.3.3 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选题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固体电解电容器主要性能指标及设计原理
    2.1 固体电解电容器主要性能指标
        2.1.1 电容量C
        2.1.2 损耗角正切值
        2.1.3 等效串联电阻ESR
        2.1.4 漏电流
        2.1.5 纹波电压(电流)
    2.2 高频低ESR固体钽电解电容器设计原理
        2.2.1 固体电解电容器ESR的主要来源分析
        2.2.2 固体电解电容器电性能设计原理
    2.3 主要原材料及电容器制造设备
        2.3.1 主要原材料
        2.3.2 主要测试仪器和电容器制备设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导电聚合物PEDT单体的合成方法与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原理及合成路线设计
        3.2.1 EDOT的合成路线一
        3.2.2 EDOT的合成路线二
        3.2.3 两条合成路线的比较
    3.3 合成方法
        3.3.1 硫代二乙酸二乙酯的合成方法
        3.3.2 2,5—二甲酸乙酯—3,4—二羟基噻吩的合成方法
        3.3.3 2,5—二甲酸乙酯—3,4—乙撑二氧噻吩的合成方法
        3.3.4 2,5—二甲酸—3,4—乙撑二氧噻吩的合成方法
        3.3.5 3,4—乙撑二氧噻吩的合成方法
    3.4 合成工艺及工艺优化
        3.4.1 硫代二乙酸二乙酯的合成工艺
        3.4.2 2,5—二甲酸乙酯—3,4—二羟基噻吩的合成工艺
        3.4.3 2,5—二甲酸乙酯—3,4—乙撑二氧噻吩的合成工艺
        3.4.4 2,5—二甲酸—3,4—乙撑二氧噻吩的合成工艺
        3.4.5 3,4—乙撑二氧噻吩的合成工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EDT的化学合成方法、工艺及性能研究
    4.1 导电聚合物PEDT化学聚合机理
    4.2 导电聚合物PEDT化学聚合动力学方程的推导及验证
        4.2.1 化学聚合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4.2.2 聚合动力学方程的验证
    4.3 化学聚合PEDT薄膜电导率控制工艺研究
        4.3.1 反应时间的影响
        4.3.2 不同氧化剂的影响
        4.3.3 聚合温度的影响
        4.3.4 反应介质的影响
        4.3.5 聚合反应中溶剂含量对膜的导电性的影响
        4.3.6 驱除溶剂的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
    4.4 PEDT半定量分子量的测定及其与导电率关系
    4.5 PEDT薄膜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机电容器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5.1 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制备工艺设计
    5.2 钽粉比容的选择
    5.3 金属氧化膜形成工艺的选择
        5.3.1 钽阳极氧化原理
        5.3.2 氧化膜形成工艺
    5.4 聚合物阴极被膜方法对固体钽电容器电性能的影响
        5.4.1 表面活性预处理对固体钽电容器容量的影响
        5.4.2 相容性中间隔离技术对有机固体钽电容器耐压性能的影响
        5.4.3 中间补形成对漏电流的影响
        5.4.4 清洗对漏电流的影响
        5.4.5 受限空间内被覆聚合物薄膜工艺对电容器ESR的影响
        5.4.6 在线掺杂对ESR的影响
        5.4.7 钽块表面PEDT薄膜厚度对ESR的影响
    5.5 化学聚合成膜工艺参数对电容器各项电性能的影响
        5.5.1 成膜工艺参数对电容器的电容量和损耗的影响
        5.5.2 成膜工艺参数对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ESR)的影响
    5.6 老化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5.6.1 样品的制作(聚PEDT钽电容器)
        5.6.2 老化效果与作用机理
    5.7 被膜工艺的优化
    5.8 片式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微观分析
    5.9 片式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频率及温度特性研究
        5.9.1 ESR—频率特性
        5.9.2 容量—频率特性
        5.9.3 容量—温度特性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有机电容器失效机理分析及可靠性实验
    6.1 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失效机理
        6.1.1 由介质层材料变化引起的失效机理
        6.1.2 由阴极层材料引起的失效机理
        6.1.3 有机电容器自愈机理
    6.2 有机电容器可靠性实验
        6.2.1 实验设计
        6.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7)军用自动立体显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目的
        1.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1.2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
        1.2.1 研究内容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3 创新之处
2 自动立体显示的光学原理
    2.1 双目视差法
        2.1.1 立体视觉原理
        2.1.2 屏后线光源的光学原理
        2.1.3 国外线光源技术的发展
        2.1.4 屏前遮光技术的原理
        2.1.5 屏前柱透镜阵列的原理
    2.2 其它自动立体显示系统
3 自动立体显示模块的研制
    3.1 概述
    3.2 基本光学设计
        3.2.1 普通显示器的光学结构
        3.2.2 基本光源设计
    3.3 特殊产品的要求
    3.4 采用光阀的结构
        3.4.1 光阀
        3.4.2 多管直射式照明
        3.4.3 增效片
        3.4.4 加热片
        3.4.5 整体光学结构
    3.5 改进后的光学结构
    3.6 电路及实现
        3.6.1 电路组成
        3.6.2 信号和像素分布
        3.6.3 3D卡
        3.6.4 其它电路
    3.7 屏加固技术
4 立体显示器的测试
    4.1 测试内容
    4.2 平面显示状态
    4.3 立体显示状态
    4.4 其它测试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生期间科研成果
博士后期间科研成果
    A 完成的程序
    B 研制的硬件
    C 发表的论文
    D 承担的其它项目
    E 学术报告
    F 鉴定成果
个人简历

(8)天然改性除氟吸附剂的制备与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目前除氟的主要方法
    1.2 非生物质吸附剂的除氟应用
        1.2.1 含铝吸附剂
        1.2.2 稀土类吸附剂
        1.2.3 其他吸附剂
    1.3 生物质吸附剂的除氟应用
        1.3.1 生物质吸附剂的除氟应用
        1.3.2 生物吸附改性的方法研究
        1.3.3 影响生物吸附的主要因素
        1.3.3.1 pH值
        1.3.3.2 吸附剂的性质
        1.3.3.3 处理方式
        1.3.3.4 温度
        1.3.3.5 时间
        1.3.3.6 其他离子(化合物)
        1.3.4 生物吸附的解吸
        1.3.4.1 酸解吸
        1.3.4.2 盐解吸
        1.3.4.3 碱解吸
        1.3.5 生物吸附模型
        1.3.5.1 生物吸附静态模型
        1.3.5.2 生物吸附动态模型
        1.3.6 生物吸附机理研究
        1.3.6.1 表面络合机理
        1.3.6.2 离子交换机理
    1.4 生物质壳聚糖的性能及其应用
    1.5 本课题的任务及意义
2 实验仪器及方法
    2.1 实验仪器、药品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药品
        2.1.3 主要仪器的使用及作用
    2.2 实验计算方法
        2.2.1 游离氨基含量的测定
        2.2.2 F~-测定方法
        2.2.3 吸附容量Q的计算
    2.3 误差分析方法
3 吸附剂的制备研究
    3.1 天然改性吸附剂的制备研究
        3.1.1 吸附剂a的制备---化学浸
        3.1.1.1 吸附剂a对F~-的作用
        3.1.2 吸附剂b的制备---甲醛接枝与浸铁
        3.1.2.1 吸附剂b的吸附实验
        3.1.3 吸附剂c的制备---高温煅烧
        3.1.3.1 吸附剂c的吸附实验
        3.1.4 吸附剂d的制备---高分子聚合
        3.1.4.1 吸附剂d的吸附实验
        3.1.5 吸附剂e的制备---磁性高分子聚合
        3.1.5.1 四氧化三铁的制备
        3.1.5.2 吸附剂e的制备
        3.1.5.3 吸附剂e的吸附实验
        3.1.6 吸附剂f--复合骨碳
        3.1.6.1 吸附剂f的吸附实验
    3.2 小结
4 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
    4.1 静态实验研究
        4.1.1 磁性吸附剂的静态吸附实验
        4.1.1.1 原水浓度变化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4.1.1.2 原水pH值变化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4.1.1.3 不同粒径的吸附剂对吸附量的影响
        4.1.1.4 不同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
        4.1.1.5 磁性吸附剂的磁性大小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4.1.2 骨碳吸附剂的吸附实验
        4.1.2.1 原水浓度变化对骨碳吸附剂的影响
        4.1.3 电气石和活性氧化铝的吸附实验
        4.1.4 上述吸附剂的吸附比较
    4.2 动态吸附实验研究
        4.2.1 骨碳吸附剂的动态吸附
        4.2.1.1 不同吸附剂量对吸附曲线的影响
        4.2.1.2 进水速度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4.2.1.3 进水浓度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4.2.2 磁性吸附剂动态实验
        4.2.2.1 无磁场作用下磁性吸附剂的动态吸附
        4.2.2.2 磁场作用下磁性吸附剂的动态吸附
    4.3 再生实验结果及讨论
        4.3.1 磁性吸附剂的再生
        4.3.2 骨碳吸附剂的再生
    4.4 小结
5 机理探讨
    5.1 仪器分析及机理探讨
        5.1.1 壳聚糖吸附剂吸附机理探讨
        5.1.2 骨碳吸附剂除氟机理探讨
        5.1.3 电气石及活性氧化铝除氟机理探讨
    5.2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四、《机械强度》2004年第26卷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接地网建设管理的研究[D]. 刘洪波. 浙江大学, 2012(07)
  • [2]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结构安全性分析及施工技术研究[D]. 方旭慧. 浙江大学, 2009(S1)
  • [3]10%溴虫腈水乳剂配方及其物理稳定性规律研究[D]. 谭玉荣.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4]高效降解涕灭威菌株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D]. 冯秀斌.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5]板翅式换热器翅片加工质量的实验研究[D]. 庹化丽. 浙江大学, 2008(04)
  • [6]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研究及其固体钽电解电容器技术[D]. 徐建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5)
  • [7]军用自动立体显示技术研究[D]. 朱向冰. 合肥工业大学, 2006(04)
  • [8]天然改性除氟吸附剂的制备与机理[D]. 雅非群. 大连理工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机械强度》2004年第26卷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