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防御体系的安全

安全技术防御体系的安全

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安全性(论文文献综述)

黄邓楷[1](2020)在《基于CPTED理论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社会矛盾冲突愈发激烈,城市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建设平安校园和安全社区的呼声高涨,校园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城的社会结构相对复杂、空间高度开放共享,其校园环境安全管理更具挑战性。一方面,随着大学城扩张建设步伐的放缓,校园环境使用后评价逐渐引起重视,但评价对象以大学城物质环境为主,空间使用主体——学生的环境感知评价研究略显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犯罪治理主要依赖法律震慑、治安防范等管理手段,较少基于空间视角利用环境规划设计方法预防犯罪。基于此背景,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开展学生的环境安全感知评价,探讨学生安全感与大学城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关系。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整理、问卷调查、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和SPSS软件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广州大学城空间环境特征与学生安全感知的联系,对安全感评价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质化和量化分析,发掘宏观的空间位置和微观的街景特征与学生安全感的关联,建立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指标体系,据此试述提升学生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优化策略。论文研究可分成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为绪论,旨在阐明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并进行国内外大学城及校园规划设计、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及安全感评价相关研究和实践的综述,强调环境规划设计手段在我国大学城校园安全管理中缺失的现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现实背景基础。第二部分(第二章)是环境安全感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立足广州大学城空间环境现状,梳理日常活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等传统犯罪学理论和“街道眼”、可防卫空间、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等环境犯罪学理论,分析国内外CPTED理论的研究、相关实践案例与组织机构的发展趋势,总结可为环境安全感知评价提供有益借鉴的CPTED应用经验。归纳并提炼环境安全感评价的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为接下来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第三、四、五章)是问题分析和实证研究。首先,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开展单体校园的环境安全感评价探索性调研,对CPTED六要素进行信度分析、重要性排序、相关性分析,并挖掘高校环境安全感评价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传统调查方法难以准确定位地点,无法对特定空间安全感评价进行定量分析;也较难识别影响安全感的环境特征,难以建立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为弥补上述缺陷,分别利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照片打分法分析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安全感评价的宏观空间位置因素和微观街景特征因素,构建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第六章)是规律总结和策略研究。根据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分别阐述大学城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对学生安全感评价的影响,据此试述提升学生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优化策略,力图为我国高校校园环境安全规划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开展了环境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环境安全感知评价的研究内容上都取得一定的创新性成果。本文研究成果可补充完善大学城环境安全规划设计导则,为我国高校校园安全环境的科学合理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袁也[2](2020)在《我国企业支付平台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以A市地铁AFC自动售票系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已迅速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互联网革命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电子商务。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而电子商务依靠电子支付平台实现货币的交易,因此电子支付在我国也随之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电子支付平台在高速发展下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让企业和消费者担心是支付安全方面的风险,由于支付平台的技术及支付市场的不够完善,使支付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这一切成为了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障碍。因此分析企业支付平台安全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并制定解决措施,对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企业电子支付平台安全风险分析与风险防范措施研究为主题,以A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AFC支付系统安全事件为例,分析企业电子支付平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结合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对支付平台的支付安全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对策。首先本文将结合我国电子支付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企业支付平台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根据支付平台发展现状,列举出支付平台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分析风险的来源。然后以A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AFC支付系统安全事件为案例,通过分析A是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对AFC支付系统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对发生的支付系统系统安全事件以及后续采取的措施进行描述,并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根据案例给出企业支付平台防范措施的相关建议。本文研究认为,面对支付平台的安全风险,企业应首先加强对支付平台系统本身的防范措施,其次在支付平台风险管理方面,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子支付平台风险管理体系,明确支付平台风险管理目标,实行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加强风险相关的数据监控,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支付安全管理意识的培训和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此外政府方面需要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管和网络相关法律的完善。

王诗慧[3](2020)在《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及其风险防范》文中研究说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进出口领域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多数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很难通过传统融资模式获得足够的现金流。而近年来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和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路径。电商平台、物流/仓储企业、上下游企业等主体通过形式多样的联结与协作,共同构成了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多种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但是这在解决跨境电商融资难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风险防范的研究对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有研究中较少被关注。本文从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中三种典型的融资模式出发,以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防范风险为重点,为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提供参考。本文提出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的概念,并对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的组成、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文献的梳理和现实的考察,本文选取了跨境电商电子订单融资、电子仓单融资、数据质押融资三种典型的跨境电商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跨境电商线上供应链融资的授信机制分析和有关融资风险的文献研究,发现影响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效果的关键因素主要为:信息共享、制度建设、系统建设,从三个关键因素出发可寻找风险防范的具体方向和路径。由此,本文搭建了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的分析框架。在分析框架的指导下,本文从三种典型融资模式出发,通过业务流程中风险的提取-分类-归纳,识别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中的具体风险,确定风险防范的重要方向;通过构建与融资模式相匹配的博弈模型,关注主体间博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采用案例研究法,对不同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风险防范的角度进行解读。博弈论与案例研究法的应用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印证了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中风险的来源和防范风险的方向,同时为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的具体路径提供启示。最后,从三种典型融资模式的风险防范和影响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效果的三个关键因素出发总结本文研究,并为跨境电商、银行、电商平台、物流等第三方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提供了相关建议。本文认为,信息共享程度低所导致的生态圈主体间能力与道德因素的识别困难,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集合生态圈中各主体的力量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制度建设的改善不仅需要从行业规范和各主体自身的行为规范出发,还应关注主体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机制建设;在系统建设方面,金融业对系统的几乎零容错率,要求系统建设确保安全和稳定,同时大数据应用情境下,需要重视系统对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并关注数据存储、传输过程的安全性。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意义:理论意义层面上,聚焦于“跨境+供应链+互联网”的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弥补了目前已有文献在该领域缺乏焦点性关注的不足;采用过程分析结合博弈理论印证和案例实证印证的方法,丰富了对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问题的研究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供应链金融理论、博弈论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应用。现实意义层面上,本文对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及其风险防范研究,不仅明确了跨境电商融资中风险防范的方向,更总结了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具体路径,对跨境电商、电商平台、银行、第三方企业等在参与共建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时,做好自身风险防范和提高整体效益有一定的意义。

王亚丽[4](2020)在《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认为移动支付业务在移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蓬勃发展,对于中国农业银行来说,移动支付业务的出现推动了中国农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进一步创新,能满足不同结算群体在付款和结算等多方面的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时代的到来,银行在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时面临着种种挑战,不成熟的市场环境给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带来了明显或潜在的各类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是有深远意义的。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进行研究。在介绍了中国农业银行的基本状况后,本文在现有移动支付业务风险管理理论、文献及相关理论的支持下,通过解读中国农业银行内部与移动支付业务相关的管理规定,对其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现状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现阶段中国农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对移动支付业务风险的识别评估不够全面,系统技术防护有待进一步提高,外部网络安全亟需改进以及客户针对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意识及网络风险处理水平不足。同时相关协议对移动支付业务中的风险责任划分不明确,以及移动支付业务的信誉风险防范措施不完善等。而导致这些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体系及流程不全面,具体为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管理需改善及标准规范不统一和内部员工风险合规意识有待加强。同时中国农业银行的网络安全性建设不完善,银行对客户各类风险防范知识宣传培训不到位,以及移动支付多环节衔接风险防范不到位,银行风险监管制度相对滞后,同时信誉风险应急处理机制还不完善。依据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目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文结合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首先,中国农业银行要优化移动支付业务内部风险防流程,强化电子银行系统安全建设,加强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和监管,提高移动支付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其次,中国农业银行应提升银行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降低多环节衔接风险;再次,银行须提高用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客户风险防范技能的培训,完善风险的预警机制;最后,降低市场各类交易过程风险,预防法律法规及监管风险,优化信誉风险预警机制强化与媒体的联系。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逐步提升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水平。

赵英明[5](2020)在《基于等保2.0的铁路客票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工控领域信息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面对新技术,我国已有的等级保护制度略显局限。2019年5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以下简称等保2.0)正式发布,标志着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工作进入2.0时代,对我国的网络安全相关工作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铁路客票系统作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客票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事关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随着等保2.0的发布与实施,铁路客票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需与时俱进,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和等保的要求进行升级。本文基于等保2.0的体系框架,对铁路客票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对铁路客票系统的网络架构和安全防护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铁路客票系统安全防护情况的薄弱点和风险点。根据分析结果,对比等保2.0要求,按照“一个中心,三重防护”的框架,对铁路客票系统的安全防护升级需求进行了研究。(2)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本文从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四个层面,设计了铁路客票系统安全防护升级方案。(3)为了验证铁路客票系统安全防护升级方案效果,本文综合运用了集对分析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分别对铁路客票系统升级前后的安全防护水平进行了安全评估,证明本文所设计的铁路客票系统安全升级方案能够提升铁路客票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曾毅[6](2020)在《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与防护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日渐猖獗,恐怖分子袭击各类建筑场所的事件频发,我国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因所处环境复杂,容易受到恐怖袭击。国内对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的研究较少,相关防范恐怖袭击的防护指导操作性、实用性不强,缺乏一套针对性、实用性强的风险评估方法和防护设计方案统一标准,极大地制约了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机构“走出去”,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安全引起了社会不同层面普遍关注,开展有针对性的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方法与防护设计方案研究,对于保障境外中资企业机构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以境外中资企业机构自建或租赁的建筑物为对象,通过文献调研、数据统计、理论分析、会议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建筑物开展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与防护设计研究。首先,基于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和网上公开数据,分析恐怖袭击威胁方式和攻击手段,识别建筑物恐怖袭击基准威胁。在此基础上,按照GB 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对防护措施的划分建议,结合美军反恐防护工程系列标准中的防护措施开展建筑物恐怖袭击防护设计要素分析,总结得出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防护设计要素。其次,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和文献调研,遵循ISO31000:2018《风险管理指南》标准,针对性地提出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方法。建筑物恐怖袭击风险涉及可能性、脆弱性和严重性三个基本要素,并创新性地建立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指标量化评判方法。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度计算指标权重的改进方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然后,参考国内外有关安全防范标准,按照防护设计要素分类标准,对全部基础威胁从场地工程、建筑构件、技术设备和人力制度防护四个方面提出防护设计方案。最后,选择某境外中资企业开展应用验证,按照本文提出的风险评估指标,对该企业所在建筑物进行全面评估,得到不同威胁下的风险值,并依据企业风险评价准则,使用防护设计方案对建筑物防护措施进行针对性改进。

苗晨丹[7](2020)在《“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办学形势多种多样、人员结构日益复杂、高校建筑结构复杂多变。大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受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追求多样、个性鲜明。再加上近几年,网络飞速发展,新型犯罪手段也不断更新,这使得高校的安全管理问题愈加复杂。为了应对新时代校园安全稳定问题,各高校纷纷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平安校园”安防系统,协助高校安防工作的综合治理。“平安校园”综合监控系统在各大高校能发挥出显着的功效,除了主要的视频监控功能外,该系统还可以实现电话报警、消防管理、交通管控、应急管理、巡更管理等功能。“平安校园”安防系统不但可以保证各子系统独立运行,还可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安防联动。安防人员可以利用系统随时全面掌握安防情况,对案情做出快速准确地反应,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最大限度的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平安校园”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高校“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作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国内外平安校园研究现状和现有安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高校“平安校园”项目的特点和安防系统设计需求,构建了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该模型以系统建设效果、性能效果、应用效果、系统的支持效果以及人员管理效果为一级指标,建立了一个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将构建的评价模型应用于H校的“平安校园”项目,并针对评价结果,对H校“平安校园”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对其他相关单位“平安校园”项目的建设与升级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

张行舒[8](2020)在《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子政务涉及到政府部门的机密,肩负政府的门户形象,实施过程要求极高的安全性能。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包括个人隐私、公众权益、国家利益、事关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重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为电子政务提供安全屏障,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现阶段对于大数据下结合云环境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研究非常多,也初步形成了一定体系。但是关于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的研究比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也处在探索阶段,虽然理论逐步成型,但是对于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对信息安全带来的影响及风险都还没有相应的理论体系,相关研究也比较少。所以本文试图对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信息安全管理理论进行梳理,丰富相关研究。本文研究主体为大数据时代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主要探究大数据时代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所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具体来说,本论文立足于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信息共享背景,拟用信息安全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利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大数据时代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进行共享安全管理的研究。本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首先,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安全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安全问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安全问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服务安全问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管理安全问题;其次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中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风险管理理念滞后、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安全防护系统薄弱、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全程监控不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应急管理机制缺失;针对问题及原因,结合国内外经验,本文给出了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安全管理路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树立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理念、加强政务信息共享全程监管、开展政务信息共享系统审计、实施政务信息共享风险管理。

邓艳[9](2020)在《湖南星沙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变革和转型。电子银行就是基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基础上从传统的商业银行逐渐演变而来。电子银行业务的诞生打破了传统的银行柜台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电子银行业务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严重制约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展开,这些风险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它更为复杂,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也更为广泛。通过研究商业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控制,规避或降低电子银行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影响,促进电子银行的健康良性发展,就成为了本次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湖南星沙农村商业银行研究对象,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探讨湖南星沙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及运行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从内部管理、技术、操作、客户及其他层面构建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选择对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比较熟悉的10位人员,借助1-9标度法对各风险指标进行打分,设计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权重,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对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综合评分值为:67.43分,属于“一般风险”等级,通过对各风险指标评价的分析,提出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内部管理风险应关注内部管理制度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及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的控制,技术风险应关注信息系统稳定性风险及监管系统可靠性风险的控制,操作风险应关注过失风险的控制,客户风险应关注客户误操作风险的控制,其他风险应关注法律风险及声誉风险的控制。结合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提出了风险控制策略,对促进湖南星沙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刘彦[10](2020)在《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以A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商务行业在近年来飞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互联网是其发展的摇篮。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使得电子商务审计业务也随之崛起。如何控制审计风险、如何保证电子商务审计的质量成为各大会计师事务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电子商务企业的角度出发,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中学习经验,更好的规避审计风险。由于对电子商务审计业务还未形成系统、成熟的审计经验,相关的研究较少,所以审计人员还要从电子商务审计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对审计方向和重点进行调整,更好的适应电子商务审计。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所选课题进行研究。首先,对电子商务、审计相关的概念、发展等进行归纳阐述,为后文提供理论支撑,引入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概念。并分析了电子商务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例如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网络环境存在信息不对称、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较薄弱、电子数据缺乏可靠性、业务系统缺乏交易完备性、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适应电子商务的审计软件缺乏、审计技术和方法相对滞后、克服审计风险独特性难度大等。之后,在多方面了解案例公司并获取资料后,引入A公司作为案例,从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审计检查风险角度出发,剖析了A公司具有收入确认、数据安全、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差异以及审计人员因素等几个方面的审计风险。最后,基于电子商务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审计风险控制对策:完善电子商务审计规范和体系、加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升电子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系统的交易完备性、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开发实用的电子商务审计软件、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适应审计风险特点等。对于降低审计人员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安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PTED理论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4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
    1.5 研究目标与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及安全感评价发展趋势
    2.1 国外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发展
        2.1.1 传统犯罪学理论
        2.1.2 环境犯罪学理论
        2.1.3 CPTED相关组织机构
        2.1.4 CPTED相关实践案例
    2.2 国内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发展
        2.2.1 CPTED理论基础研究
        2.2.2 CPTED技术基础研究
        2.2.3 CPTED设计方法研究
        2.2.4 国内CPTED研究进展总结
    2.3 环境安全感评价发展趋势
        2.3.1 评价方法趋向多元化发展
        2.3.2 评价内容愈加丰富
    2.4 结语
第三章 高校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先导性研究
    3.1 研究概述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对象
        3.2.2 数据获取
        3.2.3 研究方法
    3.3 CPTED六要素分析
        3.3.1 CPTED六要素信度分析
        3.3.2 CPTED六要素相关性分析
        3.3.3 CPTED六要素重要性程度
    3.4 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分析
        3.4.1 学生安全感评价整体水平
        3.4.2 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
        3.4.3 校园边际空间环境特征分析
        3.4.4 校园内部区域环境特征分析
    3.5 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要素及优化策略
        3.5.1 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要素
        3.5.2 单体校园环境设计优化建议
    3.6 结语
第四章 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
    4.1 研究概述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内容
        4.2.2 问卷设置
        4.2.3 数据获取
        4.2.4 研究方法
    4.3 学生安全感评价水平分析
        4.3.1 大学城与华工环境安全感评价水平差异
        4.3.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环境安全感水平
        4.3.3 学生个体因素对环境安全感水平的影响
    4.4 学生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4.1 空间地点标记的准确性
        4.4.2 安全感评价高的地点空间分布特征
        4.4.3 安全感评价低的地点空间分布特征
        4.4.4 学生安全感与特定空间的距离关系
        4.4.5 学生个体因素对安全感空间分布的影响
    4.5 结论
        4.5.1 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的利与弊
        4.5.2 大学城环境设计优化建议
    4.6 结语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影响因素分析
    5.1 研究概述
    5.2 研究设计
        5.2.1 实景照片选取
        5.2.2 数据来源及获取
        5.2.3 研究方法
    5.3 安全感评价结果分析
        5.3.1 安全感评价水平
        5.3.2 安全感的空间分布
    5.4 影响安全感的环境因素分析
        5.4.1 绿视率
        5.4.2 环境可视性
        5.4.3 环境管理程度
        5.4.4 环境美观程度
        5.4.5 他人的存在
        5.4.6 土地利用类型
    5.5 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
    5.6 结论
        5.6.1 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5.6.2 提升安全感的环境设计和管理策略
    5.7 结语
第六章 提升环境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优化策略
    6.1 提升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规划策略
        6.1.1 提倡校城一体的规划设计策略
        6.1.2 强调紧凑用地的土地开发策略
        6.1.3 主张步行舒适的交通组织策略
        6.1.4 重视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策略
        6.1.5 优化中心绿地的空间共享策略
    6.2 提升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设计策略
        6.2.1 保证绿化空间视线通透
        6.2.2 改善户外空间设施设计
        6.2.3 激活临街界面空间活力
        6.2.4 重视边际空间维护管理
        6.2.5 提高夜间环境照明水平
        6.2.6 加强监控设施监视能力
    6.3 提升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管理策略
        6.3.1 加强高校安防系统建设
        6.3.2 建立犯罪预防规划体系
        6.3.3 重视学生安全教育普及
        6.3.4 转变传统安全管理理念
        6.3.5 推进校园法制管理建设
    6.4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园学生安全感调查问卷
附录2 :广州大学城校园环境学生安全感调查问卷
附录3 :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分调查问卷照片节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我国企业支付平台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以A市地铁AFC自动售票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图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电子支付平台
        2.1.2 电子支付平台风险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风险预警和评估理论
        2.2.2 风险控制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3章 我国电子支付平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电子支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2 电子支付平台发展问题分析
        3.2.1 平台内部对风险管控重视度不够
        3.2.2 平台管理人员业务不熟
        3.2.3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第4章 企业电子支付平台风险分析
    4.1 电子支付平台风险识别
        4.1.1 基于业务的风险
        4.1.2 基于财务方面的风险
        4.1.3 基于系统的风险
    4.2 电子支付平台风险来源
        4.2.1 网络环境
        4.2.2 支付平台系统安全漏洞
        4.2.3 人为的不安全操作
        4.2.4 验证码设计缺陷
        4.2.5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第5章 A市地铁AFC支付系统风险防范案例分析
    5.1 背景介绍
        5.1.1 AFC支付系统介绍
        5.1.2 A市地铁AFC支付系统发展历程
        5.1.3 存在的问题
    5.2 A市地铁AFC支付系统被入侵事件介绍
    5.3 企业应对措施
    5.4 案例总结
第6章 建立与完善企业支付平台防范措施
    6.1 企业支付平台风险防范的总体思路
    6.2 支付平台系统方面的防范措施
        6.2.1 支付平台系统安全性能的防范
        6.2.2 支付密码保护措施
    6.3 完善企业支付平台管理办法
        6.3.1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
        6.3.2 加强风险相关数据的监控
        6.3.3 完善支付平台风险预警和评估
        6.3.4 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6.4 加强政府的立法和监管
        6.4.1 网络实名制的实施
        6.4.2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6.4.3 完善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的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3)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及其风险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跨境电商生态圈的研究
        2.1.1 跨境电商生态圈的提出
        2.1.2 跨境电商生态圈的运作
    2.2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2.2.1 传统供应链金融
        2.2.2 线上供应链金融
        2.2.3 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
    2.3 关于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的研究
        2.3.1 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模式
        2.3.2 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
    2.4 本章小结
3 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3.1 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概述
    3.2 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现状
    3.3 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发展趋势
    3.4 本章小结
4 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及其分析框架
    4.1 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的主要内容
    4.2 影响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效果的关键因素
    4.3 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的分析框架
    4.4 本章小结
5 电子订单融资与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
    5.1 问题的提出
    5.2 电子订单融资模式
    5.3 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基于电子订单融资模式
    5.4 电子订单融资与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一个博弈理论印证
        5.4.1 博弈模型设定
        5.4.2 占优策略分析
        5.4.3 博弈结果解释
    5.5 电子订单融资与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一个案例实证印证
        5.5.1 样本选择与资料获取
        5.5.2 案例融资模式分析
        5.5.3 案例风险防范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电子仓单融资与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
    6.1 问题的提出
    6.2 电子仓单融资模式
    6.3 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基于电子仓单融资模式
    6.4 电子仓单融资与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一个博弈理论印证
        6.4.1 博弈模型设定
        6.4.2 博弈均衡分析
        6.4.3 博弈结果解释
    6.5 电子仓单融资与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一个案例实证印证
        6.5.1 样本选择与资料获取
        6.5.2 案例融资模式分析
        6.5.3 案例风险防范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数据质押融资与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
    7.1 问题的提出
    7.2 数据质押融资模式
    7.3 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基于数据质押融资模式
    7.4 数据质押融资与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一个博弈理论印证
        7.4.1 博弈模型设定
        7.4.2 稳定性分析
        7.4.3 博弈结果解释
    7.5 数据质押融资与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风险防范:一个案例实证印证
        7.5.1 样本选择与资料获取
        7.5.2 案例融资模式分析
        7.5.3 案例风险防范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对策建议
    8.3 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展望
        8.3.1 不足之处
        8.3.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4)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2章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中国农业银行基本情况简介
    2.2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现状
    2.3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第3章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问题成因分析
    3.1 风险防范体系及流程不全面
    3.2 网络安全性建设不完善
    3.3 银行对客户各类风险防范知识宣传培训不到位
    3.4 银行风险监管制度声誉风险应急处理机制执行力不足
第4章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的优化策略
    4.1 改善管理层面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4.2 加强技术层面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4.3 优化客户层面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4.4 强化全流程层面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等保2.0的铁路客票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外等级保护研究现状
    1.3 国内等级保护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工作
2 铁路客票系统和等保2.0
    2.1 铁路客票系统
    2.2 等级保护制度
        2.2.1 等保2.0的核心内容
        2.2.2 等保2.0与等保1.0的差别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等保2.0的铁路客票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3.1 铁路客票系统国铁集团层级的架构
    3.2 通信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3.3 区域边界安全需求分析
    3.4 计算环境安全需求分析
    3.5 安全管理中心需求分析
    3.6 安全评估方法需求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等保2.0的铁路客票系统安全防护技术
    4.1 设计框架
        4.1.1 设计原则
        4.1.2 整体设计框架
    4.2 安全通信网络
        4.2.1 通信传输安全
        4.2.2 可信认证
    4.3 安全区域边界
        4.3.1 边界防护
        4.3.2 入侵防范
    4.4 安全计算环境
        4.4.1 身份鉴别
        4.4.2 恶意代码防范
        4.4.3 入侵防范
        4.4.4 数据安全
    4.5 安全管理中心
        4.5.1 审计管理
        4.5.2 系统管理
        4.5.3 安全管理
        4.5.4 集中管控
    4.6 本章小结
5 铁路客票系统的安全评估
    5.1 集对分析综合评价法
    5.2 层次分析法
    5.3 德尔菲法
    5.4 铁路客票系统安全评估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与防护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2 建筑物恐怖袭击基准威胁与防护设计要素
    2.1 建筑物恐怖袭击基准威胁
        2.1.1 建筑物恐怖袭击统计分析
        2.1.2 建筑物恐怖袭击基准威胁
    2.2 建筑物恐怖袭击防护设计要素
3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
    3.1 风险评估方法与指标建立
        3.1.1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识别
        3.1.2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分析
        3.1.3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价
        3.1.4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处理
    3.2 建筑物风险评估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4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防护设计
    4.1 防护设计理论原则
        4.1.1 防护设计理论
        4.1.2 防护设计原则
    4.2 一般防护设计方案
        4.2.1 警卫力量
        4.2.2 周界实体屏障
        4.2.3 入侵与紧急报警系统
        4.2.4 视频监控系统
        4.2.5 出入口控制与防爆/暴安检系统
        4.2.6 照明系统
        4.2.7 停车场
        4.2.8 安全屋
        4.2.9 应急预案
    4.3 专用防护设计方案
        4.3.1 武装袭击
        4.3.2 直射武器
        4.3.3 间射武器
        4.3.4 投掷武器
        4.3.5 钝锐器
        4.3.6 生化及放射性武器
        4.3.7 汽车炸弹
        4.3.8 人体炸弹
        4.3.9 邮件炸弹
5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应用验证
    5.1 海洋大厦及企业调查
        5.1.1 海洋大厦周围情况
        5.1.2 海洋大厦使用情况
        5.1.3 海洋大厦及企业防护措施梳理
        5.1.4 企业应急管理措施梳理
    5.2 风险识别
        5.2.1 威胁识别
    5.3 风险分析
        5.3.1 可能性分析
        5.3.2 脆弱性分析
        5.3.3 严重性分析
    5.4 风险评价
    5.5 风险处理
        5.5.1 海洋大厦地面区域使用规划改进
        5.5.2 海洋大厦及企业防护改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计算权重的Matlab程序
附录 B 应用验证基准威胁清单
附录 C 应用验证威胁-防护矩阵
附录 D 应用验证风险清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校安防系统研究现状
        1.2.2 安防项目评价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难点
        1.4.2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平安校园”项目概述
        2.1.1 “平安校园”项目的定义
        2.1.2 “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
        2.1.3 “平安校园”项目建设目标
        2.1.4 “平安校园”综合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2.2 “平安校园”项目的总体要求
        2.2.1 业务功能要求
        2.2.2 性能要求
        2.2.3 安全要求
        2.2.4 系统功能应用要求
        2.2.5 系统的支持和维护要求
    2.3 相关评价理论
        2.3.1 德尔菲法
        2.3.2 层次分析法
        2.3.3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4 模糊合成算子
    2.4 本章小结
3 “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2 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步骤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3.2.2 评价指标的初步识别
        3.2.3 德尔菲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
    3.3 确定评价指标
        3.3.1 建设效果评价指标
        3.3.2 性能效果评价指标
        3.3.3 应用效果评价指标
        3.3.4 系统支持效果评价指标
        3.3.5 人员管理效果评价指标
    3.4 本章小结
4 “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AHP-模糊评价模型整体构思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4.2.2 构造判断矩阵
        4.2.3 特征值及一致性检验
        4.2.4 权重的计算
    4.3 模糊综合评价
        4.3.1 模糊评价的原理
        4.3.2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4.4 本章小结
5 H校“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5.1 H校“平安校园”项目基本情况
        5.1.1 H校简介
        5.1.2 H校“平安校园”综合监控系统结构
    5.2 H校“平安校园”项目运维和管理现状
        5.2.1 系统的运行状态
        5.2.2 系统的应用和维护情况
    5.3 H校“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指标权重
        5.3.2 H校“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5.4 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5.4.1 指标权重分析
        5.4.2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4.3 对策与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德尔菲法调查表
附录 B 各级指标相对上级指标绝对标度打分表
附录 C 各指标相对上一级指标绝对标度打分结果
附录 D 各一级指标和各二级指标相对标度打分表
附录 E 一二级指标相对标度专家打分结果
附录 F 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计算过程
附录 G 评价指标隶属度调查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述
        一、大数据
        二、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务信息共享
        三、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安全理论及其适应性分析
        二、风险管理理论及其适应性分析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适应性分析
第二章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现状
    第一节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背景
        一、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实践
        二、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实践
    第二节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建设实践
        一、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基本运行框架
        二、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三、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应用现状
        四、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应用成果
    第三节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实践
        一、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部门
        二、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技术情况
        三、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内容
        四、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法律法规
第三章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问题
        一、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安全问题
        二、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安全问题
        三、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服务安全问题
        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管理安全问题
    第二节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问题原因
        一、风险管理理念滞后,存在人才瓶颈
        二、平台安全防护系统薄弱,不能适应技术更新
        三、共享全程监控不力,管理水平较低
        四、安全设计缺乏规划,应急管理机制缺失
第四章 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管理的经验启示
    第一节 国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经验与启示
        一、国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经验
        二、国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启示
    第二节 国内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经验与启示
        一、国内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经验
        二、国内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启示
第五章 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安全管理优化路径
    第一节 完善政务信息共享安全理念
        一、完善数据资产安全观
        二、完善政务信息共享观念
        三、完善应对共享风险常态化的主动观念
        四、完善科学的法律法规保障理念
    第二节 全程监管政务信息
        一、建立安全监控集中管理
        二、强化各个流程监控
    第三节 完善政务信息共享系统审计体系
        一、建立常态化的政务信息系统审计机制
        二、建立政务信息共享系统审计标准
        三、明确政务信息共享系统审计内容
        四、动态安全审计
    第四节 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运行管理体系
        一、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行政管理
        二、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技术管理
        三、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风险管理
        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日常管理
        五、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预警管理
        六、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安全应急管理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湖南星沙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电子银行的基本概念
    2.2 电子银行风险的种类和特征
        2.2.1 电子银行风险的种类
        2.2.2 电子银行风险的特征
    2.3 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2.3.1 风险管理理论
        2.3.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2.3.3 PDCA风险控制理论
第3章 湖南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识别
    3.1 湖南星沙农商行简介
    3.2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3.2.1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3.2.2 电子银行运行现状
        3.2.3 电子银行内部控制现状
    3.3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3.3.1 问卷调查的设计
        3.3.2 问卷调查的实施
    3.4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因素分析
        3.4.1 内部管理层面引发的风险
        3.4.2 技术方面引发的风险
        3.4.3 操作因素引发的风险
        3.4.4 客户因素引发的风险
        3.4.5 其他因素引发的风险
第4章 湖南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评价研究
    4.1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运用文献研究法确定电子银行风险指标
        4.1.2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指标的初步构建
        4.1.3 运用德尔菲法对电子银行风险指标进行筛选
        4.1.4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指标最终构建
    4.2 湖南星沙农商行电子风险指标权重确定
        4.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
        4.2.2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一级风险指标权重确定
        4.2.3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二级风险指标权重计算
    4.3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评价指标的衡量
        4.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操作原理
        4.3.2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等级的计算
    4.4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分析
        4.4.1 最大隶属度原则分析风险
        4.4.2 风险等级标准分析风险
        4.4.3 各二级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分析风险
第5章 湖南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风险控制策略
    5.1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5.1.1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5.1.2 建立全面系统的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
        5.1.3 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5.2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技术风险控制策略
        5.2.1 加强技术风险管控
        5.2.2 强化风险评估
    5.3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策略
    5.4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客户风险控制策略
    5.5 星沙农商行电子银行其他风险控制策略
        5.5.1 增强法律意识,防范法律风险
        5.5.2 健全声誉风险处理机制
第6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电子商务相关研究
        1.2.2 电子商务审计相关研究
        1.2.3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电子商务理论
        2.1.1 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点
        2.1.2 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
        2.1.3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
    2.2 审计相关理论
        2.2.1 审计基本理论
        2.2.2 审计风险理论
3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概述
    3.1 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
    3.2 电子商务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3.2.1 电子商务对审计环境的影响
        3.2.2 电子商务对审计目标和技术的影响
        3.2.3 电子商务对审计对象和内容的影响
    3.3 电子商务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3.3.1 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3.3.2 对检查风险的影响
    3.4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的特点
        3.4.1 收入确认风险高
        3.4.2 审计证据不稳定
        3.4.3 审计风险难控制
4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4.1 审计环境方面
        4.1.1 电子商务审计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
        4.1.2 网络环境存在信息不对称
    4.2 审计对象方面
        4.2.1 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较薄弱
        4.2.2 电子数据缺乏可靠性
        4.2.3 业务系统缺乏交易完备性
    4.3 审计主体方面
        4.3.1 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4.3.2 缺乏适应电子商务的审计软件
        4.3.3 审计技术和方法相对滞后
        4.3.4 克服审计风险独特性难度大
5 案例分析
    5.1 案例背景
        5.1.1 公司简介
        5.1.2 主要收入来源
        5.1.3 发展战略
        5.1.4 内部控制
    5.2 行业分析
        5.2.1 行业发展现状
        5.2.2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5.2.3 A公司行业现状分析
    5.3 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因素分析
        5.3.1 收入确认风险
        5.3.2 数据安全风险
        5.3.3 内部控制风险
    5.4 审计检查风险因素分析
        5.4.1 审计准则差异风险
        5.4.2 审计人员因素风险
6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6.1 审计环境方面
        6.1.1 完善电子商务审计规范和体系
        6.1.2 加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6.2 审计对象方面
        6.2.1 加强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6.2.2 提升电子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2.3 提高系统的交易完备性
    6.3 审计主体方面
        6.3.1 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6.3.2 开发实用的电子商务审计软件
        6.3.3 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
        6.3.4 适应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特点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安全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PTED理论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 黄邓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2]我国企业支付平台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以A市地铁AFC自动售票系统为例[D]. 袁也.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3]跨境电商金融生态圈及其风险防范[D]. 王诗慧. 浙江大学, 2020
  • [4]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研究[D]. 王亚丽. 吉林大学, 2020(01)
  • [5]基于等保2.0的铁路客票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D]. 赵英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10)
  • [6]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与防护设计[D]. 曾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0)
  • [7]“平安校园”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 苗晨丹.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成都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下的安全管理研究[D]. 张行舒.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9]湖南星沙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 邓艳. 南华大学, 2020(01)
  • [10]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以A公司为例[D]. 刘彦.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安全技术防御体系的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