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郊矿主井筒防片帮孔冻结深度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轲,郝洪声,唐铁军[1](2020)在《大流量高流速径流水地层井筒冻结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以姑山矿为例,通过改进冻结程序和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了水文地质资料缺失以及高流速大流量深地层径流水造成的过水通道水流量较大,使得冷量损失过大,正常冻结壁交圈时间延长的问题,使冻结技术参数达到了设计目标,满足了充填井井筒安全开挖的条件。
李绪强[2](2014)在《深厚软岩全深冻结凿井技术与信息化施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对深厚软岩全深冻结凿井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胡家河矿深厚软岩冻结段井壁结构方案进行设计优化、同时对深厚软岩冻结信息化施工技术和大断面深厚软岩全深冻结井筒快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通过该技术的研究,不仅能够保障胡家河矿井筒的安全快速施工、加快矿井建设速度,节省基建投资,对提高我国深厚软岩冻结凿井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通过井壁及壁后冻土(岩)径向温度场监控和分析研究,得到了外层井壁及壁后冻土(岩)温度受砌筑外壁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深厚软岩冻结井筒采用单层混凝土井壁、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单双层井壁混合等结构形式的优缺点,提出了最佳优化方案。分析了深厚软岩地层冻结壁的扩展速度、有效厚度及平均温度随冻结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在胡家河矿主、副、风井开展深厚软岩冻结信息化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改变了只在深厚冲积层冻结井筒进行信息化施工的状况,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有参考价值。
陈凤海,张步俊[3](2013)在《冻结水文孔停止溢水原因排查与分析》文中提出淮南潘三矿深部进风井冻结水文孔冒水3 d后即停止溢水。针对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对井筒开挖前后的冻结壁、水文孔的现场排查和分析,得出了造成水文孔溢水异常的原因是所报道的含水砂性地层富水性极弱,为避免类似地层井筒再次因水文孔不冒水而误导冻结壁形成分析判断,提出了一些建议。
李功洲[4](2012)在《600m特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分析了600m特厚冲积层冻结法的技术难点,提出特厚冲积层冻结壁厚度计算公式及其关键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建立了600m特厚冲积层冻结壁厚度设计计算体系,解决了600m特厚冲积层的冻结壁设计难题,提出在600m特厚冲积层冻结井中采用主冻结孔布置在最外侧、其内侧增设辅助冻结孔和防偏帮孔的三圈冻结孔布孔新工艺,研究开发了适宜深井冻结受力与养护环境的外层井壁低水化热低温早强C60~C9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内层井壁低水化热防裂密实C60~C9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解决了特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高性能混凝土井壁制作材料难题,介绍了特厚冲积层冻结信息化施工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在工程应用,取得显着的技术经济效益。
盛天宝[5](2011)在《特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大于500m冲积层冻结法凿井技术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重大技术难题,仍处于探索阶段。论文针对赵固矿区特厚冲枳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难题,采用理论计算、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试验、实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特厚冲积层冻结壁厚度计算公式及其关键参数的计算选取方法,建立了冻结壁厚度计算体系和科学的多圈孔布孔方法,解决了大于500m特厚冲积层的冻结壁设计难题:就地取材,研究开发了C80-C9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复合井壁,解决了特厚冲积层冻结井筒支护难题。采用FLAC3D系统,对控制的512m粘土层施工工况建模,进行了冻结壁稳定性三维数值分析计算,预测了冻结壁稳定性,指导了设计和施工。开展了特厚冲积层冻结壁位移、冻结壁温度、井壁温度、冻结压力实测研究,掌握了多圈孔冻结壁形成特性,提出了冻结井壁前注浆理论和按注浆压力计算内井壁厚度的方法,取得了不同深度的冻结压力值,并成功应用,技术经济效益显着。
李功洲[6](2010)在《600 m特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析了600 m特厚冲积层冻结法的技术难点,提出特厚冲积层冻结壁厚度计算公式及其关键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建立了600 m特厚冲积层冻结壁厚度设计计算体系,解决了600 m特厚冲积层的冻结壁设计难题;并提出在600 m特厚冲积层冻结井中采用主冻结孔布置在最外侧、其内侧增设辅助冻结孔和防片帮孔的三圈冻结孔布孔新工艺,研究开发了适宜深井冻结受力与养护环境的外层井壁低水化热、低温早强C60~C9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内层井壁低水化热、防裂密实C60~C9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解决了特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高性能混凝土井壁制作材料难题;对特厚冲积层冻结信息化施工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在工程应用中取得显着的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王桦[7](2009)在《矿山岩土体导电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硐室围岩的稳定性和冻结法凿井穿越巨厚冲积层时冻结壁温度场的分析两大问题是当前深部开采井巷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两淮煤田冲积层常见土层和煤系地层常见岩层进行取样,试验研究两淮煤田主要岩土体的电阻率特性。并结合冻结法凿井、矿井巷道施工的工艺特点,提出电阻率法检测冻结壁温度场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基于电阻率法的围岩松动圈检测技术。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矿井冻结壁温度场和围岩松动圈检测的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在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拟断面的记录点对应深度方面存在着经验性,使其在工程应用方面存在局限性。根据点电场的基本理论,并结合最新的电阻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并行电法勘探和跨孔地震勘探的特点,提出拟地震式单极——单极跨孔直流电阻率CT技术的数据采集方式,并编制数据处理软件。为电阻率法检测冻结壁提供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2)通过对淮南煤田朱集煤矿冲积层主要土层进行取样,首先,将目前土体导电性测试常用装置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技术相结合,试验研究常温下土体电阻率与土性(颗粒级配)、含水量和密度(或密实度)之间的关系,并拟合出不同土体的电阻率与含水量、密度的回归方程;其次,研究冻土电阻率的测试方法,并结合两淮地区的冲积层土层含水量与密度、地温特点和冻结法凿井的冻结盐水温度与冻结壁平均温度设计,研究土体在一定含水量、密度条件下,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并拟合出相关度较高的不同土体的温度-电阻率(t-ρ)回归方程,这些方程是电阻率法检测冻结壁温度场的基础。(3)通过对两淮煤田煤系地层主要岩层进行取样,研究岩体的电阻率与应力(或应变)的关系。通过试验发现了取材方便、性能良好的电极与岩石耦合材料——过饱和粘土,拟合出相关度较高的不同岩体的应力.电阻率(σ-ρ)回归方程,这些方程是电阻率法检测硐室围岩稳定状态的基础。(4)在单极——单极跨孔直流电阻率CT勘探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阻率检测冻结法凿井冻结壁温度场的施工工艺、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方法。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5)地下峒室的稳定性是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地下峒室的稳定性,必须采用经济、合理的支护方式。基于围岩松动圈范围的大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选择峒室支护方式的重要性,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的原理并结合地下峒室开挖与支护的施工特点,提出了利用锚杆钻机钻孔、锚固剂封闭孔口、简易压力容器注浆封孔、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数据的松动圈测试技术,结合岩石导电性试验获得的电阻率与应力的回归方程,研究硐室开挖与支护后其围岩的变形程度与导电性的关系,分析围岩松动圈的发展状况。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两淮矿井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的工程实践中。
王静[8](2009)在《矿井井筒工程质量进度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矿建设工程是煤矿企业的基础,而井筒是矿井的咽喉,是矿井建设工程的重要部分。煤矿井筒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条件复杂,工程技术要求高,受地质、水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工程质量瑕疵和建设速度缓慢是井筒建设中的常见问题。井筒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和建设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煤矿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本论文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鲁西南地区的建井条件、建设状况及井筒质量和建井进度进行了调研考察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约束理论应用到井筒建设工程中,对影响井筒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和控制。根据消除的难易程度,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内部质量约束”和“外部质量约束”,并将内部质量约束又细分为“软约束”和“硬约束”,使管理人员方便地辨清某种约束在井筒工程质量目标实现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迅速找到消除、控制改约束的方法和手段。针对井筒建设工程现状,将工序进行细分,并对各个关键工序和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建立施工网络图,使各井筒工程的具体安排达到最优,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本论文结合井筒建设的具体实践,对井筒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建井速度。从而为新建矿井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实现优质高效建井的目标。
方伟,杨星林,徐树岐,刘海江[9](2008)在《巨厚表土层大直径立井井筒冻结法凿井快速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口孜东煤矿风井建设过程中,从冻结方案的优化设计着手,科学组织,合理布置,在掘砌过程中,充分运用综合机械化和进行多项技革新,实现巨厚表土大直径冻结井筒的优质快速施工。
黄德发,赵社邦,邓文芳[10](2006)在《河南矿井冻结法凿井施工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目前全省已建成和正在施工的井筒已达52个,累计冻结成井达16 000多米。该文主要是回顾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及需探讨的问题,展望今后冻结法凿井,为冻结凿井健康发展及创新提出一些建议。
二、城郊矿主井筒防片帮孔冻结深度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郊矿主井筒防片帮孔冻结深度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大流量高流速径流水地层井筒冻结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冻结技术参数 |
3 问题的发现及分析 |
4 应对措施及实施效果 |
4.1 应对措施 |
4.2 冻结效果 |
5 结语 |
(2)深厚软岩全深冻结凿井技术与信息化施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冻结法凿井施工现状 |
1.3.2 冻结壁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
1.3.3 信息化施工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胡家河矿深厚软岩冻结段井壁结构设计方案及优化 |
2.1 常用井壁设计方案应用 |
2.1.1 国外基岩冻结简述 |
2.1.2 国内基岩冻结简述 |
2.2 胡家河矿基岩冻结段井壁分析 |
2.2.1 地层特点 |
2.2.2 井壁结构方案分析 |
2.3 胡家河矿基岩冻结段设计优化 |
2.4 本章小结 |
3 深厚软岩冻结法施工技术研究 |
3.1 冻结法施工工艺 |
3.2 胡家河矿冻结层特性 |
3.3 胡家河矿井壁、冻结施工工艺 |
3.3.1 井筒特征 |
3.3.2 井壁设计 |
3.3.3 冻结施工组织设计 |
3.4 打钻、冻结、掘砌施工 |
3.4.1 冻结钻孔施工及特点 |
3.4.2 冻结制冷 |
3.4.3 冻结软岩掘砌施工 |
3.5 本章小结 |
4 深厚软岩冻结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
4.1 冻结信息化施工技术简况 |
4.2 冻结信息化施工的研究 |
4.2.1 研究内容 |
4.2.2 冻结器工作状况监测 |
4.2.3 水位观测孔的水位监测 |
4.2.4 冻结壁温度场监测 |
4.2.5 温度场测试数据整理及冻结壁形成特性分析 |
4.2.6 冻结壁及井壁径向温度实测 |
4.3 工程预报及实施效果分析 |
4.3.1 工程预报的意义和作用 |
4.3.2 工程预报 |
4.3.3 信息化施工技术实施效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大断面深厚软岩全深冻结井筒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
5.1 深厚软岩冻结井筒快速施工目的及意义76 |
5.2 深厚软岩冻结井筒快速施工措施 |
5.2.1 快速施工的现实意义 |
5.2.2 冻结地层、冻结方案特点及其对施工速度的影响 |
5.2.3 冻结段快速施工的主要措施 |
5.2.4 快速施工的实施效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冻结水文孔停止溢水原因排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3#水文孔水位变化异常可能原因分析 |
3 原因排查 |
3.1 井筒开挖前 |
3.2 井筒正式开挖后 |
4 建议 |
(5)特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详细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冻结法凿井技术现状 |
1.2.1 冻结法凿井技术现状 |
1.2.2 2000年以来特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赵固矿区井筒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2.1 井筒地质特征 |
2.1.1 赵固一矿井简地质条件 |
2.1.2 赵固二矿井筒地质条件 |
2.2 井筒水文地质条件 |
2.2.1 含水层抽水试验结果 |
2.2.2 井筒涌水星 |
2.3 本章小结 |
3 特厚冲积层冻结井壁设计研究 |
3.1 冻结段井壁设计技术现状 |
3.1.1 井壁结构 |
3.1.2 筑壁材料 |
3.2 冻结段井壁设计原理 |
3.2.1 冻结段井壁受力特点 |
3.2.2 井壁荷载计算 |
3.2.3 井壁厚度计算 |
3.3 赵固矿区冻结段井壁设计研究 |
3.3.1 井筒地质、水文地质特点对井壁设计的影响 |
3.3.2 赵固一矿冻结段井壁结构设计 |
3.3.3 前注浆理论的提出及内层井壁优化设计 |
3.3.4 赵固二矿冻结段外层井壁优化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特厚冲积层冻结设计研究 |
4.1 赵固一矿冻结方案设计 |
4.1.1 井筒地质、水文地质特点对冻结方案设计的影响 |
4.1.2 冻结壁设计 |
4.1.3 制冷设计 |
4.1.4 冻结方案主要技术指标 |
4.2 赵固二矿冻结方案优化设计 |
4.2.1 冻结壁设计 |
4.2.2 制冷设计 |
4.2.3 冻结方案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
4.3 本章小结 |
5 冻结壁稳定性数值分析 |
5.1 三维数值分析软件FLAC~(3D)系统概述 |
5.1.1 FLAC~(3D)系统的特点 |
5.1.2 FLAC~(3D)基本原理 |
5.1.3 FLAC~(3D)与有限元法的区别 |
5.2 冻结壁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的建模 |
5.2.1 建模依据 |
5.2.2 建模原则 |
5.2.3 计算域 |
5.2.4 荷载条件 |
5.2.5 边界条件 |
5.2.6 材料模型及变形模式 |
5.2.7 冻结施工掘砌过程模拟 |
5.3 赵固一矿主副井冻结壁稳定性三维数值分析 |
5.3.1 副井深部冻结壁稳定性三维数值分析 |
5.3.2 主井深部冻结壁稳定性三维数值分析 |
5.3.3 控制土层-512m埋深主副井冻结壁稳定性计算结果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 |
6.1 赵固矿区冻结段井壁的特点、难点、主攻方向 |
6.1.1 井壁结构特点 |
6.1.2 技术难点 |
6.1.3 主攻方向 |
6.2 高性能混凝上室内实验 |
6.2.1 实验目标 |
6.2.2 实验内容 |
6.2.3 实验指导思想 |
6.2.4 原材料性能实验优选 |
6.2.5 配合比、强度增长特性、耐久性实验 |
6.2.6 室内实验结果分析 |
6.3 C40~C90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效果分析 |
6.3.1 C40~C80高性能混凝十在赵固一矿的应用 |
6.3.2 C40~C90低水化热高性能混凝土在赵固二矿的应用 |
6.4 C40~C90高性能混凝土特点 |
6.4.1 外层井壁应用低温早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优点 |
6.4.2 内层井壁应用低水化热防裂密实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优点 |
6.5 本章小结 |
7 工程实测研究 |
7.1 井壁及壁后冻土温度特性实测研究 |
7.1.1 实测方案 |
7.1.2 实测结果分析 |
7.1.3 实测结论 |
7.2 冻结壁径向位移特性实测研究 |
7.2.1 实测方案 |
7.2.2 实测结果分析 |
7.2.3 实测结论 |
7.3 特厚粘上层冻结压力实测研究 |
7.3.1 实测方案 |
7.3.2 实测结果分析 |
7.3.3 特厚粘土层冻结压力选取与应用 |
7.3.4 实测结论 |
7.4 多圈孔冻结壁温度场工程实测研究 |
7.4.1 特厚冲积层冻结壁技术现状 |
7.4.2 多圈孔冻结壁温度场工程实测方法及结果 |
7.4.3 多圈孔冻结壁形成特性分析 |
7.4.4 实测结论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矿山岩土体导电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矿山深部开采现状及面临问题 |
1.1.1 国外矿山深部开采现状 |
1.1.2 我国矿山深部开采现状 |
1.1.3 矿山深部开采面临问题 |
1.2 电阻率法勘探概述 |
1.2.1 电阻率法勘探历史及发展趋势 |
1.2.2 电阻率法勘探存在问题 |
1.3 岩土体导电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土体导电性研究现状 |
1.3.2 岩体导电性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2 单极——单极跨孔直流电阻率 CT勘探技术研究 |
2.1 基本原理 |
2.2 观测系统 |
2.3 处理软件 |
2.3.1 原始数据文件 |
2.3.2 射线电阻率初步运算 |
2.3.3 射线电阻率中值平滑 |
2.3.4 电阻率数据网格化 |
2.3.5 保存网格化电阻率数据 |
2.4 图像绘制与分析 |
2.5 模型试验 |
2.5.1 试验模型的建立 |
2.5.2 数据采集与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矿山土体导电特性试验研究 |
3.1 主要仪器设备 |
3.2 土样及其物理性质 |
3.3 测量方法与采样间隔的选择 |
3.3.1 测量方法 |
3.3.2 采样间隔 |
3.4 土的导电性与含水量、密度的关系 |
3.4.1 试验步骤 |
3.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5 土的导电性与温度的关系 |
3.5.1 试验步骤 |
3.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矿山岩体导电特性试验研究 |
4.1 主要仪器设备 |
4.2 岩样制备 |
4.3 试验设计 |
4.3.1 试验装置与电路设计 |
4.3.2 采样间隔 |
4.3.3 电极耦合剂的选择 |
4.4 试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
4.4.1 试验步骤 |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电阻率法的冻结壁温度场测试技术 |
5.1 技术方案 |
5.1.1 土样的导电性测试 |
5.1.2 电法测试钻孔的布置 |
5.1.3 数据采集与处理 |
5.2 工程实例——淮南朱集煤矿矸石井冻结壁温度场检测 |
5.2.1 工程概况 |
5.2.2 电阻率法测试的现场布置 |
5.2.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松动圈测试技术 |
6.1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试松动圈的原理 |
6.2 施工工艺 |
6.2.1 钻孔施工 |
6.2.2 电极放置 |
6.2.3 钻孔封闭 |
6.3 数据采集与分析 |
6.4 工程实例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8)矿井井筒工程质量进度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目标和意义 |
2 理论基础 |
2.1 TOC理论 |
2.2 网络计划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3 井筒建设工程质量分析与控制 |
3.1 工程质量概述 |
3.2 井筒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
3.3 处理约束的解决方法 |
3.4 井筒工程质量约束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4 井筒建设工程进度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方法 |
4.1 建井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
4.2 水害防治 |
4.3 施工技术改进 |
4.4 冻结质量 |
4.5 设计方案优选 |
4.6 工序优化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参考文献 |
四、城郊矿主井筒防片帮孔冻结深度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流量高流速径流水地层井筒冻结技术[J]. 陈轲,郝洪声,唐铁军. 现代矿业, 2020(06)
- [2]深厚软岩全深冻结凿井技术与信息化施工研究[D]. 李绪强. 西安科技大学, 2014(03)
- [3]冻结水文孔停止溢水原因排查与分析[J]. 陈凤海,张步俊. 中州煤炭, 2013(12)
- [4]600m特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A]. 李功洲. 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2
- [5]特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盛天宝.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12)
- [6]600 m特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A]. 李功洲. 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 2010
- [7]矿山岩土体导电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D]. 王桦. 安徽理工大学, 2009(07)
- [8]矿井井筒工程质量进度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D]. 王静. 山东科技大学, 2009(S1)
- [9]巨厚表土层大直径立井井筒冻结法凿井快速施工技术[A]. 方伟,杨星林,徐树岐,刘海江. 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 2008
- [10]河南矿井冻结法凿井施工回顾与展望[A]. 黄德发,赵社邦,邓文芳. 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