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扩大出口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关系

探讨扩大出口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关系

一、扩大出口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关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管涛,姜哲[1](2022)在《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外汇市场发展质量:历程、成效与展望》文中指出基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和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外汇市场发展历程,研究提出外汇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是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构建高水平的金融基础设施,其实践逻辑应坚持基于实需原则的汇率市场化改革,并与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研究初步构建了基于汇率制度、市场效率、市场开放、市场公平、市场风险和市场多样性六个维度的外汇市场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发现境内外汇市场发展水平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和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现状基本相称,但较英美等成熟外汇市场还存在较大差距。研究建议从深化汇率制度改革、丰富市场主体类型、发展场内外汇交易、深化资本项目开放、提升风险应对能力等方面稳步推动境内外汇市场高质量发展。

金春雨,徐悦悦[2](2022)在《预期引导下汇率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基于FSR-BVAR模型的检验》文中指出文章采用带符号约束的因子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FSR-BVAR),检验了引入汇率预期后实际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目标影响效应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实际汇率和汇率预期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汇率预期对宏观经济调控具有引导作用,汇率升值预期对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和就业具有正向引导,对物价水平具有负向引导;引入汇率预期,实际汇率波动对稳定物价水平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性显着提升,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效性无明显变化,对平衡国际收支有效性有所下降;在预期引导下,汇率预期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的调控更有效,实际汇率波动对稳定物价和促进就业的调控更有效;汇改后,预期引导下的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国际收支的调控能力显着提高,对就业影响效应减弱,而汇率预期对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及就业水平的调控效果减弱,对国际收支影响效应增强。

袁晓云,向雅萍[3](2021)在《中美贸易摩擦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说明中美贸易摩擦开启以来,人民币汇率明显受到中美贸易谈判形势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再次成为中美之间乃至国际社会的热门且敏感的论题。事实上,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美国在贸易战未能实现其预期效果时,再次将矛头指向人民币汇率制度,这将使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相关制度的内在缺陷。中国应坚决扞卫汇率主权,近期内促进市场定价效率的提升并设立适当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区;远期目标是明确人民币的价值基础,改革央行的管理方式,最终构建人民币自由浮动汇率制。

管涛,殷高峰[4](2022)在《开放没有回头路:中国应对资本流动冲击的经验及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回顾了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中国六次应对资本流动冲击的经验,认为中国逐渐从最初的以行政管制手段为主,转变为更多发挥市场调节和宏观审慎措施的作用。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保持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增加汇率政策弹性,维护经济金融体系健康,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等经验,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信心。然而,扩大开放后,金融政策的外部制约增强、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波动和跨境传染风险上升,以及国内宏观政策溢出效应放大等,将更加考验中国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为实现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需要完善金融对外开放配套基础设施,坚持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开放,牢牢把握金融开放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同时做到扩大开放与防范风险齐头并进。

管涛[5](2021)在《加强人民币升值情形下的汇率预期管理》文中指出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人民币缺乏汇率弹性,一度成为全球主要利差交易货币,埋下了"8.11"汇改初期跨境资本流动逆转冲击的隐患。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及时释放了市场压力,避免了预期积累,低买高卖的汇率杠杆调节作用正常发挥。未来可继续优化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并研究适时扩大乃至取消汇率浮动区间。

李亭亭[6](2021)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逆周期因子调节政策研究》文中指出

樊婧昳[7](2021)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金融股及整体股票市场价格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

车明[8](2021)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尽管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打造一个公平、开放、稳定的国际贸易体系,但是由于各国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存在分歧且现有多边贸易组织(如WTO)无法对各国贸易政策施加强有力的约束,使得各国均有可能对本国贸易政策进行调整,而外界无法准确预知其贸易政策是否会调整、何时调整以及如何调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仍然是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都在采取各种措施来阻止本国经济下滑,这样的状况引起了全球各界对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普遍忧虑。这种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并未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而逐步缓解,反而在近几年中愈演愈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执政之后,坚持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不断挑起与其它国家的贸易摩擦。除美国外,日本将韩国排除出贸易优惠“白名单”,同样引起亚洲内部国家间贸易分歧,由于英国“公投脱欧”,欧盟贸易政策环境变得疑雾重重,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也提升了潜在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在导致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提升的各个事件中,中美贸易摩擦无疑和中国的关系最为密切,由于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势必会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结合本次中美贸易摩擦的基本事实研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及其宏观经济效应,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自身的特点及其与宏观经济运行间的关系,亦能为评估本次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提供一定依据。本文的第一章内容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等内容。第二章的文献综述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理论研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不确定性的内生性研究和其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四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评述。接下来,本文从两个角度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自身的特点展开研究,其中第三章对三种测度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选择最优的测度方式,为后文的相关研究内容奠定基础;第四章探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内生响应还是外生冲击,为后文的理论建模方式提供指导。而后,本文分别从模型和实证的角度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研究,其中第五章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构建包含异质性企业的开放DSGE模型模拟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探讨其传导机制;第六章基于模型分析结果和现实情况构建冲击约束集,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最后,第七章对前文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获得了以下几点结论:(1)结合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基本事实对三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测度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就本次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基于贸易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幅度的“关税测量法”无法准确衡量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利用“随机波动率法”测度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时,会将已经提前告知的关税波动也计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标中,且未能识别本次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出现的不同商品关税税率反向变动造成的抵消效应;通过对报纸进行文本分析构建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此次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两国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且丰富的时变性质还能够体现一段时期内经贸关系紧张与缓和的交替变化。(2)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内生性识别结果表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会因为正向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而下降;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受到冲击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变动方向不确定,因此可以认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原因而非结果。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工业增加值的解释力度较强,中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变化对经济波动具有相对重要的影响。此外,对借助工具变量寻找到的唯一解分析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具有明显右偏和厚尾的非正态分布特点。(3)在构建异质性开放DSGE模型分析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时,基于哈佛大学经济复杂性数据库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所提供的中国2017年进出口产品级数据发现,在中国进口产品结构和来源国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新的关税,会使得中国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上升2%左右。此外,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分析发现,非出口企业年平均出口市场进入率为9.70%,出口企业年平均出口市场退出率为12.78%。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将导致宏观经济下行,即投资、消费、就业和产出等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且本次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所产生的“下行效应”约占总效应的30%至40%。在传导机制分析中发现,新厂商进入与在位厂商退出是产生本文基准模型脉冲响应结果的核心传导机制,此外,名义粘性、商品偏好、消费习惯和投资调整成本均会对脉冲响应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4)在实证分析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时发现,在受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后,反映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情况的宏观景气指数出现一个“驼峰状”的负向偏离;在反应宏观经济运行的具体指标方面,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的负面影响最大。方差分解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宏观景气指数的解释力度在冲击出现之后的前5期中逐步上升,并在长期中稳定在高位;在反应宏观经济运行的具体指标方面,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社会消费品总额同比增长率和进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率的解释力度都超过了20%。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时变分析表明,在本次中美贸易摩擦之前,宏观景气指数的脉冲响应相对稳定,但在本次中美贸易摩擦期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强;在反应宏观经济运行的具体指标方面,在本次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的脉冲响应值在短期内迅速下降,而后逐步回升,并未体现出“先逐步下降,后逐步回升”的特点;和其他两项指标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的脉冲响应峰值出现较晚,且具有一定的长期效应;进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率的脉冲响应值呈现出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且在本次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变动幅度明显增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研究视角方面,本文并未像大多数文献那样将关注点集中在微观层面,重点分析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而是结合本次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国际影响大的特点,选择将注意力集中在宏观层面,重点研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产生的影响。(2)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测度方面,本文并未直接指定某种特定的方法来衡量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而是结合本次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的客观事实对“关税测量法”、“不确定性指数法”和“随机波动率法”这三种测度方式的准确性进行分析与比较,并选择最符合本次中美贸易摩擦基本事实的方式去测度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及其变化。(3)在理论模型方面,本文结合新进入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贡献且其自身也具有较高进入率与退出率的基本事实,在建模分析过程中通过引入新企业进入与在位企业退出机制,将市场外潜在进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也纳入本文模型的分析框架内。同时为了让模型设置更加符合中国现实,本文根据中国企业级数据对不同类型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沉没成本进行校准,并基于中国进口产品级数据估计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中国进口商品平均税负变化情况,让数值模拟结果更具现实意义。(4)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并未直接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变化视为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外生冲击,而是尝试分析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变化和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因果关系。其次,在实证分析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时,本文基于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构建符号约束,同时基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基本事实构建叙事法约束,并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同时施加符号约束与叙事法约束进行冲击识别。

尢佳[9](2021)在《交易成本视角下的人民币货币替代进程分析》文中认为国际货币体系长期维持美元作为单一结算货币的格局,强大的美元本位制网络效应诚然提高了多边贸易中的金融效率,然而美元在国际货币兑换上的非对称性也带来了难以解决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美国借助美元的国际地位来降低本国货币错配风险、增加国际融资能力,甚至向海外转嫁国内金融危机的危害。因此,各国对于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的需求日益强烈。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启动以来,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在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证券市场投资等领域的使用渠道不断拓展,并于2016年10月加入SDR货币篮子。即便如此,人民币在全部国家和地区的整体支付份额占比依然较低,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中心-外围”体系短时期内不会被打破,人民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作为外围货币,人民币亟待建立自身的支付网络效应。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不容忽视,全球孤立主义和保守思想抬头,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外部政治经济环境有所恶化;同时随着国内市场不断开放,跨境资本流动、汇率市场波动程度加大,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风险有所增加。货币替代是指一种货币对于另一种货币在价值尺度、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贮藏价值中一个或多个职能上发生替代,并使得一国货币需求受到国际货币输出国的经济变量影响的现象。货币替代是一种法定货币实现国际化、履行世界货币职能的基础和重要阶段。由于微观上搜寻、兑换、文化差异等原因和宏观上货币制度建设成本的存在,境外居民和企业选择使用外币进行交易时,国际货币对其国家本币不会是“无摩擦”的完美替代,必然存在宏观和微观上的交易成本。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促进人民币在经济贸易活动和金融交易中的国际使用,因此本文从交易这一最基础的分析单位切入,从交易成本角度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交易成本在货币替代中所产生的作用。参考和借鉴经典货币替代理论,论述了微观和宏观的交易成本特点及相互影响关系,构建了含有交易成本的货币替代理论模型,通过对香港离岸市场的实证分析总结出现阶段人民币货币替代的特点,从货币替代的交易成本角度分析了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经验。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1)货币替代的交易成本可以划分为由私人部门承担的微观交易成本和由国家和政府组织承担的宏观交易成本,微观和宏观交易成本都对货币替代进程产生作用;(2)微观交易成本主要通过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选择对货币替代产生影响,微观主体会根据本币通货膨胀率和外币微观交易成本等因素决定使用哪种货币,外币的交易成本越低,则越有可能发生货币替代;(3)宏观交易成本由国际货币发行国承担,当存在强势国际货币国、新兴国际货币国和被货币替代国三个参与方时,作为输出国际货币的后发国家,宏观层面上依然可以采取给予被货币替代补偿的方式,承担宏观交易成本,推动货币替代进程;(4)货币替代在持续过程中具有棘轮效应,交易成本是棘轮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香港地区2004年开展人民币活期存款业务以来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香港地区人民币货币替代已经显示出棘轮效应,而且主要是出于交易便利性目的而持有人民币;(5)交易成本视角下,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特点是“宏观层面承担交易成本,利用政策推动微观交易成本的降低,微观主体享受人民币交易成本降低的好处”。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有效推动人民币货币替代进程,建议一方面可以利用新技术直接降低人民币的微观交易成本,并且推行双赢的对外经济合作政策,赢得其他国家支持共同推动人民币货币替代进程;另一方面应控制宏观交易成本,通过离岸市场发展尽快形成人民币货币替代的棘轮效应,降低政策推行成本,并且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丰富风险管理手段,以降低货币替代进程中的宏观风险。

范宗平[10](2021)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2005年,中国开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国内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深,尤其是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5年中国“股灾”的影响。在人民币汇率逐渐市场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对我国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因此本文基于中国近年经济社会的一些变化,研究在汇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有效性在面临国际短期资本流动(HM)冲击时的反应。本文总结了目前已有的研究,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测算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新的分析,并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衡量提出了新的见解,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米德冲突”、“三元悖论”和DSGE模型,重点研究了基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市场化趋势之下的国际资本。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建立DSGE模型,该模型基于大型开放经济,包含家庭、企业、银行以及进出口均衡四部门,进行模型求解、参数校准与估计,并对该模型进行包括Granger因果检验等在内的多种检验和实证分析,模拟资本在受到某个冲击后的反应,以此来研究本文主要变量的相关关系。通过上述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文章得出如下结论:(1)本文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汇率(e)、货币供应量(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利率(r)五个变量作为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这五个变量也是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影响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和预期目标实现的主要渠道;(2)在传导机制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中是最快和最有效的;(3)本文认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CPI、e、GDP、M2与r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这也说明HM的变动会引起M2、GDP和CPI的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变动;(4)国际短期本流动是影响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变量变动的原因;(5)从方差分解的结果来看,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利率增长的贡献度最高,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贡献最低,也从侧面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二、扩大出口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关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扩大出口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外汇市场发展质量:历程、成效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与境内外汇市场发展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二)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外汇市场发展历程
二、境内外汇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
    (一)外汇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
    (二)推动外汇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
三、外汇市场质量评估体系
    (一)指标体系
    (二)评估结果(5)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未来展望
        第一,深化汇率制度改革,实现汇率自由浮动。
        第二,丰富市场主体类型,优化外汇市场结构。
        第三,稳步推出外汇期货,发展场内外汇交易。
        第四,推动资本项目开放,助力外汇市场开放。
        第五,防范资金流动风险,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2)预期引导下汇率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基于FSR-BVAR模型的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二、研究方法
    (一)模型构建
    (二)模型估计
三、基于FSR-B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处理
    (二)预期和未预期下汇率的经济效应
    (三)汇改前后预期引导下汇率宏观经济效应对比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3)中美贸易摩擦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成果评析
    (一) 固定汇率制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转变
    (二)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的逐渐扩大
    (三)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机制的改革探索
二、 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 国际层面的挑战
    (二) 国内层面的挑战
三、 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 坚决扞卫中国的汇率主权
    (二) 近期完善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促进市场定价效率的提升。
        (2)设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三) 远期构建人民币自由浮动汇率制
        (1)明确人民币的价值基础。
        (2)改革央行的管理方式。

(4)开放没有回头路:中国应对资本流动冲击的经验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994年以来中国六次应对资本流动冲击的经验
    (一)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三)2011-2012年欧美主权债务危机
    (四)2015-2016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
    (五)2018-2019年中美经贸摩擦
    (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
中国金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更加充足
中国金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中国金融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应对之策

(5)加强人民币升值情形下的汇率预期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在有管理的浮动框架下人民币汇率已经越来越灵活
本轮升值对出口企业财务影响加大引起政策关注
汇率预期管理要解决“中间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问题
前期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及时且有效
进一步加强汇率预期管理的政策选择

(8)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理论研究
        2.1.1 实物期权效应
        2.1.2 预防性动机
        2.1.3 关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理论研究的文献述评
    2.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
        2.2.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测度方式
        2.2.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2.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
        2.2.4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其他影响
        2.2.5 关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实证研究的文献述评
    2.3 内生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
        2.3.1 从理论角度解释不确定性来源的相关研究
        2.3.2 从实证角度探讨不确定性内生性的相关研究
        2.3.3 关于内生不确定性研究的文献述评
    2.4 其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
        2.4.1 从整体视角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2.4.2 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2.4.3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2.4.4 关于其他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研究的文献述评
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测度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3.1 引言
    3.2 “关税测量法”与现实情况的比较分析
        3.2.1 “关税测量法”的基本思想与测度方式
        3.2.2 与现实情况的比较分析结果
    3.3 “随机波动率法”与现实情况的比较分析
        3.3.1 “随机波动率法”的基本思想与测度方式
        3.3.2 与现实情况的比较分析结果
    3.4 “不确定性指数法”与现实情况的比较分析
        3.4.1 “不确定性指数法”的基本思想与测度方式
        3.4.2 与现实情况的比较分析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内生性识别
    4.1 引言
    4.2 识别策略与结构冲击约束集
        4.2.1 识别策略
        4.2.2 结构冲击约束集
    4.3 实证分析
        4.3.1 数据来源
        4.3.2 内生性识别结果
        4.3.3 方差分解
        4.3.4 唯一解
    4.4 稳健性检验
        4.4.1 改变滞后阶数
        4.4.2 改变经济波动的衡量方式
    4.5 本章小结
    附录4A 与本文相关的冲击识别方法
5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分析
    5.1 引言
    5.2 构建DSGE模型
        5.2.1 家庭
        5.2.2 最终品生产商
        5.2.3 零售商
        5.2.4 批发商
        5.2.5 资本品生产商
        5.2.6 在位中间品生产商
        5.2.7 新进入的中间品生产商
        5.2.8 政府部门
        5.2.9 加总变量与宏观均衡
    5.3 参数校准
        5.3.1 校准核心参数
        5.3.2 校准其他参数
    5.4 数值模拟
        5.4.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脉冲响应结果
        5.4.2 贸易摩擦冲击的脉冲响应结果
    5.5 传导机制分析
        5.5.1 新厂商进入
        5.5.2 名义粘性
        5.5.3 商品偏好
        5.5.4 消费习惯
        5.5.5 投资调整成本
    5.6 本章小结
    附录5A 中间品生产商最优决策方程
    附录5B 高阶近似与剪枝算法
6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
    6.1 引言
    6.2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事实描述
        6.2.1 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情况的基本事实描述
        6.2.2 宏观经济具体指标的基本事实描述
    6.3 实证设计与数据来源
        6.3.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识别策略
        6.3.2 稳健性检验
        6.3.3 数据来源
    6.4 实证结果
        6.4.1 脉冲响应结果
        6.4.2 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结果
        6.4.3 稳健性检验结果
    6.5 时变视角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分析
        6.5.1 混合TVP-SV-VAR模型
        6.5.2 选择最优模型设置
        6.5.3 混合TVP-SV-VAR模型估计结果
    6.6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交易成本视角下的人民币货币替代进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目的和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
        一、研究思路
        二、基本框架
        三、主要观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货币替代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货币替代的内涵及经济影响
        一、货币替代的含义
        二、货币替代的分类
        三、货币替代的度量
        四、货币替代的决定因素
        五、货币替代的经济影响
    第二节 货币替代的基础理论述评
        一、货币服务的生产函数理论
        二、货币替代的边际效用理论
        三、货币替代的资产组合理论
        四、货币替代的预防需求理论
        五、反货币替代的“无行动区间”理论
    第三节 货币替代与交易成本的相关研究
        一、含有交易成本的货币替代理论模型
        二、货币替代的棘轮效应相关研究
    第四节 人民币货币替代问题研究
        一、人民币反向货币替代的定义
        二、人民币货币替代的影响因素
        三、人民币货币替代的经济效应
        四、货币替代视角下的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
第三章 国际主要货币的货币替代经验借鉴
    第一节 主要国际货币的货币替代进程回顾
        一、美元货币替代进程回顾
        二、德国马克货币替代进程回顾
        三、日元货币替代进程回顾
    第二节 货币替代发生的经济基础
        一、经济长期稳定繁荣
        二、贸易强大
        三、币值稳定
        四、发达的金融市场
        五、制度性因素
    第三节 货币替代进程中的政策推动
        一、货币替代的发生依赖政策推动培育市场
        二、货币替代的实现依赖政策推动克服先发货币的棘轮效应
        三、货币替代的政策推行具有显着的宏观成本
第四章 货币替代中的交易成本
    第一节 交易成本概念的不同层次
        一、狭义的“交易的成本”
        二、广义的“制度的成本”
    第二节 货币替代的交易成本两分
        一、货币替代的微观交易成本内涵及特点
        二、货币替代的宏观交易成本内涵及特点
    第三节 交易成本在货币替代进程的作用
        一、货币替代发生的前提
        二、宏观交易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货币替代政策目标的确立
        三、微观交易成本的首次比较:货币替代的发生
        四、微观交易成本的再次比较:货币替代的持续进行
第五章 交易成本对货币替代进程的影响
    第一节 微观交易成本对货币替代的影响
        一、模型假设
        二、最优化与市场均衡
        三、模型的扩展
        四、模型小结
    第二节 宏观交易成本对货币替代进程的影响
        一、博弈规则
        二、模型求解
        三、模型小结
    第三节 政策含义
第六章 人民币货币替代进程实证分析: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例
    第一节 香港人民币市场概况
        一、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历史
        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概况
    第二节 香港人民币货币替代交易成本考察
        一、逐渐降低的微观交易成本
        二、不断凸显的宏观交易成本
    第三节 人民币与美元在香港货币替代棘轮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设定、计量方法与数据说明
        二、模型估计与检验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香港地区人民币货币替代经验总结
第七章 降低人民币货币替代交易成本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利用央行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直接降低微观交易成本
        一、以结算货币为初期试点方向
        二、以引入外部智库为主要合作模式
        三、以新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第二节 推行与被货币替代国双赢的经济合作政策
        一、积极扩大进口,形成与被货币替代国的贸易逆差
        二、对外直接投资与人民币融资方案相结合
        三、扩大货币互换协议使用范围至日常经贸活动
    第三节 依托离岸市场尽快形成人民币替代的棘轮效应
        一、以优质人民币债券产品为突破口
        二、完善外汇定价机制,形成在岸与离岸外汇市场的协调
        三、继续推动在岸与离岸的互联互通机制创新
        四、利用开放银行模式提高中资银行的海外服务能力
    第四节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丰富风险管理手段
        一、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对系统风险的识别能力
        二、对高频投机交易开征金融交易税
        三、慎重稳步开放资本市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和不足
2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2.1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
        2.1.1 国际资本流动
        2.1.2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分类
        2.1.3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测算
        2.1.4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
    2.2 货币政策有效性相关概念
        2.2.1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衡量
        2.2.2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2.2.3 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机制概述
    2.3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理论
        2.3.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3.2 “三元悖论”
        2.3.3 米德冲突
        2.3.4 DSGE模型
    2.4 小结
3 基于汇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影响研究
    3.1 汇率市场化现状
        3.1.1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历史
        3.1.2 我国汇率市场化现状
    3.2 汇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国际短期资本
        3.2.1 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现状
        3.2.2 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项目构成
        3.2.3 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流出我国的原因
        3.2.4 汇率市场化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
        3.2.5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渠道
    3.3 小结
4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4.1.1 变量选取
        4.1.2 数据处理
    4.2 模型构建
        4.2.1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构建
        4.2.2 参数校准与估计
    4.3 实证分析与结果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平稳性检验
        4.3.3 VAR模型的建立
        4.3.4 Granger因果检验
        4.3.5 协整检验
        4.3.6 脉冲响应与模拟分析
        4.3.7 方差分解
    4.4 小结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强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
        5.2.2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2.3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四、扩大出口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关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外汇市场发展质量:历程、成效与展望[J]. 管涛,姜哲. 宏观质量研究, 2022(01)
  • [2]预期引导下汇率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基于FSR-BVAR模型的检验[J]. 金春雨,徐悦悦. 华东经济管理, 2022(01)
  • [3]中美贸易摩擦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路径探析[J]. 袁晓云,向雅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4]开放没有回头路:中国应对资本流动冲击的经验及启示[J]. 管涛,殷高峰. 国际经济评论, 2022(01)
  • [5]加强人民币升值情形下的汇率预期管理[J]. 管涛. 清华金融评论, 2021(09)
  • [6]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逆周期因子调节政策研究[D]. 李亭亭. 吉林财经大学, 2021
  • [7]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金融股及整体股票市场价格影响的研究[D]. 樊婧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
  • [8]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 车明. 四川大学, 2021(12)
  • [9]交易成本视角下的人民币货币替代进程分析[D]. 尢佳.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10]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 范宗平. 浙江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探讨扩大出口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