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的早期再开胸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尚鹏飞[1](2020)在《不同方式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正中胸部切口、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与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方式二尖瓣置换术的优缺点,为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资料。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按连续法将6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术;B组: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术;C组:正中开胸行二尖瓣置换术。对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体重、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手术时长、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红细胞、血浆)、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输红细胞、血浆)、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及术后短期随访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分析总结三组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体重、心功能NYHA分级、LVEF基线一致。正中开胸组在手术时长、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全胸腔镜组比较,用时较少,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输血方面等指标,全胸腔镜组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正中开胸组比较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方面三组无明显差异。术后疼痛感、对切口的满意度,全胸腔镜组最优,其次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再次是正中开胸组。截止2019年9月,随访3-39个月,随访58人,随访率达96.7%。三组患者生活状态良好,无院外死亡、脑栓塞、脑出血、机械瓣膜故障、瓣周漏、溶血等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胸腔镜、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和正中开胸三种手术方式用于二尖瓣置换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而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胸壁创伤最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和患者感受更好;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不失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也可作为掌握全胸腔镜手术一种过渡性操作方法。
奈力(Nely Teixeira Dala Menezes)[2](2019)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术处理二尖瓣疾患的临床分析和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和传统正中开胸术在实施二尖瓣置换术时对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随访相关资料的差异,探讨胸腔镜手术在二尖瓣置换术的优劣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心胸外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通过入院体格检查、胸部X光片、ECG以及CT等确诊为单纯二尖瓣疾病的36例患者。其中18例实施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病例作为完全胸腔镜组;另18例施行了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病例术中、术后及随访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种术式在二尖瓣治疗中的预后及手术方案的优缺点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指导。结果:(1)术中观察指标:术中体外循环时长、主动脉被阻断时长以及手术时间方面,完全胸腔镜组要劣于传统正中开胸组(P<0.05);(2)术后观察指标: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长、24h胸腔引流量、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红细胞输注量、第一天的VAS评分,完全胸腔镜组整体低于传统正中开胸组(P<0.05),但医疗成本高于传统正中开胸术组(P<0.05),两组间术后8h的心肌酶和残余分流无明显差异(P>0.05);(3)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新发房颤、脑中风、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乳糜胸和住院死亡率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而完全胸腔镜组伤口愈合不良率低于传统正中开胸术组;(4)SF-12量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完全胸腔镜组和传统正中开胸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生活质量有显着差异(P<0.05),完全胸腔镜组和传统正中开胸组患者相比,完全胸腔镜组生活质量更高。结论: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增加的情况,与传统开胸术一样安全、可行;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微创的临床效果更为显着;完全胸腔镜组患者术后恢复快,与传统正中开胸组患者相比术后生活质量方面更高。
胡桂梅[3](2011)在《婴儿体外循环术后床边紧急再开胸11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婴儿期体外循环术后床边紧急二次开胸手术病人的病情变化特点和临床结果,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365例婴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临床病例,探讨11例床边紧急开胸的原因、病情观察重点和防治措施。结果再开胸的原因:活动性出血2例;广泛性渗血5例;心脏压塞2例;心包填塞1例;心肌无力1例。床边紧急再开胸手术后,死亡1例,继发脑损害1例,败血症1例。结论采取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有效的止血;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术后引流管的负压吸引;术后早期充分镇静下的气道护理等措施,可减少二次开胸的发生率。遇到:①怀疑心脏填塞;②出血不止,引流量多;③心搏骤停等严重情况时应立即配合医生紧急开胸抢救,任何犹豫都将失去对患者的抢救机会。
邢军[4](2009)在《心内直视术后出血再次开胸手术常见原因及临床防治》文中认为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出血和心包填塞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二医院心胸外科于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因心脏直视术后出血和心包填塞再次开胸手术87例病例,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活动性出血21例,急性心包填塞63例,延迟性心包填塞3例。术后76例患者痊愈出院,死亡11例(活动性出血组3例,急性心包填塞8例)。活动性出血组术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进行性下降,心率增快(P<0.05),引流管水柱波动良好,引流量显着增多(P<0.05)。急性心包填塞组术后pH值、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突然快速降低及尿量显着减少,中心静脉压及心率很快增高(P<0.05)。引流管水柱波动消失,引流量突然减少。延迟性心包填塞组术后PaO2下降,中心静脉压及心率升高(P<0.05)。术后活动性出血以心脏切口、胸腺、骨膜及骨髓腔、剑突血管、心包切缘、钢丝穿孔点等多见。66例为手术创面弥漫性渗血。结论:术前心功能不全及继发多脏器功能失调,体外循环凝血机制紊乱,术中止血不彻底,肝素与鱼精蛋白中和不完全,术后处理不及时是心内直视术后出血或心包填塞的主要原因。调整术前脏器功能,术中操作仔细,止血彻底,加强血液保护,术后严密监护,妥善处理,必要时及时开胸止血是防治术后出血的关键。
刘威,扬盛春,夏园生,梁建华[5](2006)在《婴儿期体外循环术后床边紧急再开胸手术11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婴儿期体外循环术后床边紧急再开胸手术经验及教训,以减少心脏术后2次开胸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婴儿心内直视手术365例,其中行监护病房床边紧急再次开胸手术11例,发生率3.12%。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例,法洛四联症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3例,完全性房室管畸形1例,重度肺动脉狭窄1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大动脉转位1例。体外循环时间53~24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0~130min。两次手术间隔3~60h,平均16h。结果再开胸的原因:活动性出血2例;广泛性渗血5例;心脏压塞2例;心包填塞1例;心肌收缩无力1例。床边紧急再开胸手术后,死亡1例,继发脑损害1例,败血症1例。结论采取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有效的止血及必要地扩大纵隔容积;术后引流管的负压吸引;术后早期充分镇静条件下的气道护理等措施,可减少2次开胸的发生率。遇到:①怀疑心脏填塞;②出血不止,引流量多;③心搏骤停等严重情况或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应紧急开胸手术抢救,任何犹豫与延误,将失去对患者的抢救机会。虽然是紧急手术,仍必须注意无菌操作。
吴兵,王朝晖,吴东信,李卫国[6](2006)在《心脏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的诊治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心脏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过去发生的18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病人进行分析,其中急性心包填塞10例,迟发性心包填塞8例。结果18例病人分别经心包穿刺、心包开窗引流及开胸止血手术治疗,均获成功。结论心包填塞是心脏直视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一经诊断,无论急性还是迟发性,均应积极治疗。适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会有效地降低心包填塞的发生。
陈林[7](2005)在《风心病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疗效分析和术中心肌保护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是常见的心脏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目前,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治疗瓣膜疾病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其中,主动脉和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DVR)占近30%,其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合并细小主动脉瓣环的处理更困难,争议较多。尽管随着对瓣膜疾病的认识水平、瓣膜置换技术、心肌保护技术、体外循环技术以及瓣膜工艺等的提高,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功率有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死亡率,约为1-5%,特别是DVR手术的死亡率还要高。死亡原因以低心输出综合征最常见,提示除了基础病变导致的心肌损伤外,还存在手术中心肌保护不完善的情况。目前DVR手术的心肌保护,多采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而在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病变的病例中,采用该方法是否妥当,是否还有更完善的方法,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评估双瓣膜置换术中主动脉瓣位植入小型号机械瓣的疗效,并探讨影响中、远期疗效的因素,为临床应用小口径主动脉机械瓣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病变的病理特征和能量代谢状况,探寻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置换手术的更佳心肌保护措施。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为临床回顾性研究,应用Microsoft Access XP数据库和SPSS10.0统计软件,收集1998年01月至2004年05月我院1092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重点分析患者基础病变、手术方式、心肌保护方式、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血清损伤标志物,以及手术并发症等因素对手术早期死亡的影响。第二部分为前瞻性研究,针对重庆地区患者体形小的特点,跟踪记录2002年01月至2005年06月期间,我院232例双瓣膜置换手术(DVR)的临床资料,研究主动脉瓣位植入小型号机械瓣的DVR手术中、后期心功能恢复情况。研究分三组:植入17mm
魏书庆,陈曼,梁峰,马文良,韩晓明[8](2004)在《心脏手术后出血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分析心脏手术后出血原因及急性心包填塞二次开胸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 6 7例心脏手术进行分析 ,发生术后出血 8例 ,其中二次开胸止血 3例 (包括急性心包填塞 2例 )。结果 除 1例发生纵隔感染 ,延长住院天数外 ,余均经正常住院日治愈出院。结论 心脏手术后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王涛,李守先,张供,宋毅,巩性军[9](2002)在《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的早期再开胸体会》文中研究说明
王维新,解士胜,郑光明,陈元恒,李令诃[10](1997)在《心脏手术后出血及再开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的早期再开胸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的早期再开胸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方式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患者入组条件 |
1.3 手术方式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2)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术处理二尖瓣疾患的临床分析和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麻醉处理 |
2.2.2 通气管理 |
2.2.3 体外循环管理 |
2.2.4 手术方式 |
2.2.5 观察指标 |
2.2.6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完全胸腔镜组与传统正中开胸组间术中资料的比较 |
3.3 完全胸腔镜组与传统正中开胸组间术后相关资料的比较 |
3.4 完全胸腔镜组与传统正中开胸组间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比较 |
3.5 完全胸腔镜组与传统正中开胸组在术后随访方面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结果分析 |
4.1.1 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方面比较 |
4.1.2 两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 |
4.1.3 两组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 |
4.1.4 两种手术方式的使用方面比较 |
4.1.5 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方面比较 |
4.2 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
4.2.1 技术要点 |
4.2.2 临床适应症 |
4.2.3 注意事项 |
4.3 创新与不足 |
4.3.1 创新之处 |
4.3.2 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婴儿体外循环术后床边紧急再开胸11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再开胸手术的原因 |
1.3 再次开胸手术的情况及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出血 |
3.2 渗血 |
3.3 心包填塞 |
3.4 心搏骤停 |
4 小结 |
(4)心内直视术后出血再次开胸手术常见原因及临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心脏术后出血临床诊断与处理 |
3.2 术后出血和心包填塞的常见原因 |
3.3 术后处理 |
3.4 再次开胸指征 |
3.5 预防和减少术后出血及心包填塞的措施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婴儿期体外循环术后床边紧急再开胸手术1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再开胸手术的原因 |
1.3 再次开胸手术情况 |
2 结果 |
3 讨论 |
(6)心脏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的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风心病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疗效分析和术中心肌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风心病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疗效分析和术中心肌保护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疗效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双瓣膜置换术中主动脉瓣位植入小型号人工机械瓣中、远期心功能恢复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对主动脉瓣狭窄为主双瓣膜置换术的保护作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结论 |
致谢 |
照片 |
全文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研究进展 |
文献综述二 心脏瓣膜外科治疗进展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8)心脏手术后出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2.1 出血量标准 |
2.2 本组8例患者心脏术后出血情况 |
2.3 心脏术后常见的出血原因 |
2.4 心脏术后出血二次开胸 |
(9)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的早期再开胸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2.结果 |
3.讨论 |
3.1心脏直视术后出血再开胸探查标准: |
3.2 心脏直视术后有活动性出血点及大量渗血者均应给予外科止血处理。 |
3.3 心脏直视术后出血过多或心脏压塞的主要原因: |
四、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的早期再开胸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方式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分析[D]. 尚鹏飞.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2]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术处理二尖瓣疾患的临床分析和对比研究[D]. 奈力(Nely Teixeira Dala Menezes). 南昌大学, 2019(01)
- [3]婴儿体外循环术后床边紧急再开胸11例临床观察[J]. 胡桂梅.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4)
- [4]心内直视术后出血再次开胸手术常见原因及临床防治[D]. 邢军. 中南大学, 2009(03)
- [5]婴儿期体外循环术后床边紧急再开胸手术11例[J]. 刘威,扬盛春,夏园生,梁建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04)
- [6]心脏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的诊治体会[J]. 吴兵,王朝晖,吴东信,李卫国. 医药世界, 2006(06)
- [7]风心病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疗效分析和术中心肌保护研究[D]. 陈林. 第三军医大学, 2005(11)
- [8]心脏手术后出血分析[J]. 魏书庆,陈曼,梁峰,马文良,韩晓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05)
- [9]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的早期再开胸体会[J]. 王涛,李守先,张供,宋毅,巩性军. 山东医药, 2002(02)
- [10]心脏手术后出血及再开胸[J]. 王维新,解士胜,郑光明,陈元恒,李令诃.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