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全面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贾婀娜,贾潇潇,姚琳[1](2022)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全科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调查报告》文中认为为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广东省、贵州省、浙江省等高校的500名全科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满意度、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对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认知、提升全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等。综合分析当前高校全科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从思想认识、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杜精睛,马跃东[2](2021)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与信息化培养新模式更多的被提及,两者的关联也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与现代信息化发展的融合被推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经是高校智能化管理面临的新的挑战,医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变革需要加快步伐。各医学高校已经认识到通过合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便利条件改变医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满足高校培养人才的教育需求,更能使医学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文章研究了信息化时代给素质教育带来的变革、机遇、挑战,思考如何利用现代化资源、信息、手段,帮助医学高校提高大学素质教育的培养。
邢莹莹[3](2020)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学的本质是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对生命健康的珍爱,是科学与人文的交叉学科,因此医学教育本身就应包括人文素质教育。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相对独立的教育方式,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但现实医学院校大部分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育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及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结合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从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机制,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自我教育三个方面,提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王娜[4](2020)在《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文中认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医学生是未来国家医疗健康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肩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生死重任,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特别是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危急关头,广大医护工作者选择了挺身而出、英勇逆行,始终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种关键时刻的行动选择是核心价值观的彰显,也进一步凸显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至关重要。本文紧扣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条主线,以基本理论意蕴的阐释为逻辑起点,分析论述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以及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的现实境遇,明确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框架,并在分析研究当前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化、创新和借鉴进行了探讨,系统论证了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实施路径。第一章阐述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厘定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依据。结合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思想要义和价值旨归,以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论述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阐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文化及其核心价值理念的基本理论,分析现代医学的科学精神,挖掘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资源。第二章分析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境遇。首先从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角度阐述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情境,然后探讨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我国当前医患关系发展的新趋向以及医患关系失调的影响因素,阐明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医患关系背景,最后考察分析了发达国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状况及启示。第三章概括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框架。在从主导内容和基本内容两个层面阐释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明确了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指向,分别从理想信念目标、价值认同目标、道德要求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分析了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第四章对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掌握当前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状况,总结和归纳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和主要成效,分析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偏差以及当前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和困境,并着眼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检视分析。第五章探讨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路,系统论证了教育方法的整体性创新发展。坚持优化、创新、借鉴相结合的原则,对理论灌输、实践养成、榜样示范等常规方法的优化途径进行了具体分析,立足线、面、体三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走向,并对国外医学生人文教育值得借鉴的宏观方法、具体方法和新兴方法进行了探讨。第六章论述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厚植文化滋养根基、突出生命价值观教育、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以“青马工程”为牵引凝聚教育合力等五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加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路径。
胡晓宇[5](2019)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调查研究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文中认为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高度结合的学科体系,要求医务人员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技能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偏差,人文关怀主动性不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选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掌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借鉴和吸收以往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人文素质的基本问题入手,选取沈阳地区某高校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交流访谈,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并梳理出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的多方面因素,进而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实可行对策及建议。该问题研究将对丰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理论,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减少医患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观点在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总体是好的,但也一定程度暴露出部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问题,如医学生对医疗政策及医学专业理论关注不够,寻求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差,这些问题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是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培养以及个人修养等。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需要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医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进而为医学人才培养、医疗实践尽绵薄之力。
刘莉[6](2019)在《孙思邈《大医精诚》促进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论文以孙思邈《大医精诚》为切入点,通过凝炼其核心价值内核,探讨其促进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路径和实践路径。旨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我国医学院校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为我国医学院校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1.对孙思邈《大医精诚》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文献研究,为孙思邈《大医精诚》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做好理论研究。2.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分析我国医学院校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3.通过列举孙思邈的相关着作,总结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具体内容,为凝练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提供研究基础。【结论】1.本论文通过对国内4所中医药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论证了国内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该课题进行研究的必要性。2.本论文将《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内核高度凝炼为“仁、慎、精、诚”,能够避免理论枯瘪难以将其生活化和推广化,从而增强其传播效力及影响力。同时,撷取《大医精诚》之医心仁、医济慎、医术精、医德诚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互动融合,对于培养医学生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诚信品格和友善品质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3.本论文以课堂、学校、社会为路径,以学生为核心,依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从树立理念、整合载体、创新方法、探索机制等层面建立的“三进”载体结构模式让孙思邈《大医精诚》思想在医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
万清峰[7](2018)在《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学的目的是防治疾病,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医学服务的对象是人类,由此可见医学是一门人学,拥有人文特性和文化底蕴。因此,医学生除了要学习医学中有关生命的医学理论和技术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人文素养,以更好地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增强疾病的治疗效果。然而,近些年来医患纠纷呈日益增长的态势,医学界“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医学院校加强并改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人文精神,增强医学生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往的能力迫在眉睫。本研究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医学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层面深入剖析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分析医学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带来的现实危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操作性的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教育的优化策略。本研究以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教育为研究个案,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该校医学人文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根据研究目的,笔者自编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分别对该校大专临床专业和高职护理专业共300名学生和10名人文素质教育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对调查所获资料进行分析发现,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医学理念的物化和功利化、现代课程理念的缺失、教育管理者及教师自身医学人文素质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本研究提出了系列优化对策:从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完善教学方法、注重见习实习、提高师资力量、多种考评方式、建设校园文化等多角度提出建议。
周晶[8](2016)在《医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信息越来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重要且有影响的因素。在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载体的信息化学习型社会中,信息素质成为适应社会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特别是对于医学生这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其信息素质的水平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校的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与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与改善。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调查研究和访谈法,对医学生的信息素质进行探讨。全文共七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文章的第一、二章,简要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医学生信息素质的研究现状,对信息素质的内涵演变、信息素质的内涵、信息素质的评价标准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总结出加强医学生信息素质的启示,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第三、四、五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了解我校医学生信息素质现状,调查结果显示: (1)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需求,目的相对明确:医学生虽然具有一定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但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其他途径的利用程度略低;对信息素质缺乏一定的理解。 (2)医学生不同年级的专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差异;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一般,还不能准确地得到有效的信息;大部分医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信息评价能力;医学生不同年级之间的信息应用能力存在显着差异。 (3)医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关法律法规不重视,缺乏对他人及自己作品、版权等的维护意识。第五章通过与其他学生信息素质的对比得出:医学生较一般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水平较高,但都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两者都要整体改进与提升。第三部分为文章的第六章,基于调杳研究结果,分析了医学生信息素质及学校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建信息化校园环境,营造信息素质良好氛围、加强图书馆建设,发挥图书馆优势、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医学生信息素质的平衡发展、提高信息素质教师水平,保证信息素质教育有效开展、强化自我信息素质水平,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对策建议。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第七章,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孙鹏[9](2012)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医学所具有的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使其在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现代医学模式改变以及卫生服务需求程度的背景下,对医疗工作者人文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为医学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医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影响今后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医学生人文素质在医学生各项素质中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高等医学教育在对单纯科技理性教育反思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医学生人文素质这一根本素质的培养。随着国家医改政策变化、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实施以及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的公布,医学人文教育又有许多新的要求和变化。在当今时代,怎样构建一个适应形势需要和时代要求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用哪些方法、途径和举措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对医学人文以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关概念进行界定,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为课题开展提供理论指导。第二部分:历史研究。回顾中西方人文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不同历史阶段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规律、变化,厘清医学人文教育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继承以往时期的教育传统,适应不同时代特征,形成的医学人文教育独特模式和传统,对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做法。第三部分:比较研究。对欧美医学人文教育总体情况和部分院校的经验做法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分类类比,吸取欧美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为课题研究作出教育决策,为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提供借鉴参考。第四部分:实证研究。以我国6所高等医学院校为研究对象,对这6所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以及关注并了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国内外专家进行访谈,然后运用扎根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第五部分:体系构建。结合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需要,把握医学生学习特点规律,在明确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构建原则基础上,构建出“一贯式、内省化、全维度、双螺旋”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本研究主要借鉴哲学、系统科学、社会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医学生人文教育内涵、历史、功能、影响因素、发展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探索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策略,提出完善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建议对策,为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塑造医学人文精神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熊敏慧[10](2011)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学是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一门科学,不仅要求掌握精湛的医术,还要求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是由其职业特殊性所决定的。但长期以来,我们重视医学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致医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足。所以,应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这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乃至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言。阐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与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这部分从思想观念、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况,分析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策提供思路。第三部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对滞后原因分析。从社会方面、教育决策者、实施者方面、医学生自身,分析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对滞后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对策、建议,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二、试论全面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全面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健康中国”背景下全科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与方法 |
1.1 调查方法与对象 |
1.2 统计分析 |
2 调查问卷总体状况 |
3 全科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分析 |
3.1 全科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总体满意度的评价 |
3.2 全科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评价 |
3.3 全科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认知评价 |
3.4 对提升全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的评价 |
3.4.1 从个人角度看全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
3.4.2 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需要改善的方面 |
3.4.3 在课程建设方面,公共基础课在培养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
3.4.4 从发展方向看,大学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
4 讨论 |
4.1 思想认识方面 |
4.2 课程建设方面 |
4.3 教学内容方面 |
4.4 师资队伍方面 |
(2)新媒体时代高校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信息时代给医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带来的变革 |
2 信息时代为医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带来的机遇 |
3 信息时代中医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方向 |
3.1 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 |
3.2 着眼于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培养 |
3.3 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 |
4 信息时代中医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思考 |
4.1 提高医学生素质教育的认识 |
4.2 加大信息化素质教育的投入 |
4.3 提高素质教育主体的培养 |
4.4 完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
4.5 建立健全医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
(3)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
二、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一章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概述 |
第一节 基本理论概述 |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 |
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 |
三、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
第二节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意义 |
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二、是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
三、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教育理念没有与时俱进 |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
三、教育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
四、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较薄弱 |
五、医学生人文意识淡薄 |
六、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
第二节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医学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
二、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办学条件局限 |
三、医学院校大学生对人文学科和课程兴趣不浓,重视程度不足 |
四、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社会实践相对缺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
第一节 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 |
一、更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
二、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
第二节 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机制 |
一、构建立体化教育环境 |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教学体系 |
三、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四、创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式方法 |
五、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估 |
六、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教育氛围 |
第三节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自我教育 |
一、激发医学生对人文素质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
二、医学生要主动提升人文知识储备 |
三、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人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人文素质 |
四、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拓展人文素质 |
本章小结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意蕴 |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概念界定 |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理据 |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三)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理论 |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资源 |
(一)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 |
(二)现代医学的科学精神 |
第二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境遇 |
一、精神情境: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 |
(一)精神生活在新时代美好生活中意义的凸显 |
(二)满足新时代精神生活的外部条件 |
(三)提升新时代精神生活的价值观维度 |
二、文化背景: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对价值观生成的影响 |
(一)文化在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中的基础性意义 |
(二)多元文化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影晌 |
三、医患关系背景:在全社会建立良性医患关系的需求 |
(一)医患关系发展新趋向 |
(二)医患关系失调影响因素分析 |
四、域外考察借鉴:发达国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启示 |
(一)淡化说教,注重隐性渗透 |
(二)回归生活,注重情境体验 |
(三)讲求特色,注重本土化构建 |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框架构建 |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结构 |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内容 |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指向 |
(一)理想信念目标 |
(二)价值认同目标 |
(三)道德要求目标 |
(四)人才培养目标 |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
(一)方向性原则 |
(二)问题性原则 |
(三)针对性原则 |
(四)主体性原则 |
(五)系统性原则 |
(六)实效性原则 |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二)体现实践德育效应 |
(三)倡导课程思政改革 |
(四)打造特色教育模式 |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一)效度不高:需增强教育有效性 |
(二)温度不够:需提高教育亲和力 |
(三)合力不强:需强化整体协同性 |
(四)活力不足:需提升话语创新力 |
四、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社会层面:社会转型的价值震荡 |
(二)学校层面:教育使命的价值偏离 |
(三)个体层面:师生的主体性缺失 |
第五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路 |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常规方法优化 |
(一)理论灌输的方法 |
(二)实践养成的方法 |
(三)榜样示范的方法 |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创新走向 |
(一)双线融入:贯穿院校医学教育全过程 |
(二)全面覆盖:借助大数据技术变革育人方法 |
(三)完善体系:综合构建立体化方法体系 |
三、国外医学生人文教育方法借鉴 |
(一)宏观方法借鉴 |
(二)具体方法借鉴 |
(三)新兴方法借鉴 |
第六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 |
(一)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
(二)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 |
(三)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
二、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
(一)制度设计和方式创新相结合 |
(二)课程教学和日常教育相结合 |
(三)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物质文化相结合 |
三、突出生命价值观教育 |
(一)奠定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思想基础 |
(二)弘扬中医学生命伦理思想 |
(三)回归生命价值观教育本质 |
四、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 |
(一)自我教育的动机激发 |
(二)自我教育的条件创设 |
(三)自我教育的多维引导 |
五、以“青马工程”为牵引凝聚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 |
(一)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前提依据 |
(二)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基本原则 |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以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青马工程”为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5)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调查研究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第一章 前言 |
1.1 立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方案 |
1.2.1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2.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新时代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
2.1 新时代的内涵 |
2.2 新时代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
2.3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
2.3.1 培养全面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 |
2.3.2 适应全新医学模式的迫切需要 |
2.3.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积极途径 |
第三章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的现状 |
3.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现状调查 |
3.1.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问卷调查设计 |
3.1.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现状调查 |
3.1.3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现状分析 |
3.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 |
3.2.1 不利于医学生的健康成长 |
3.2.2 降低医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 |
3.2.3 影响“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
第四章 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的因素分析 |
4.1 社会影响是人文素质养成的主要环境因素 |
4.1.1 当代社会对人文主义的轻视 |
4.1.2 技术主义占统治地位 |
4.2 高校教育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关键因素 |
4.2.1 高校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
4.2.2 医学生人文课程体系不完善 |
4.2.3 师资力量薄弱 |
4.3 家庭教育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
4.3.1 受“重专业轻人文教育”的培养方式的影响 |
4.3.2 父母忽视子女的人文素质教育 |
4.4 自我修养是人文素质养成的决定因素 |
4.4.1 医学生人文素质意识较为淡薄 |
4.4.2 部分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充分 |
第五章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
5.1 建立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社会环境 |
5.1.1 改良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5.1.2 改变医学人文教育定位 |
5.2 发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主阵地作用 |
5.2.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
5.2.2 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
5.3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
5.3.1 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
5.3.2 父母要发挥榜样作用 |
5.4 提高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
5.4.1 医学生要加强人文素养的自我教育 |
5.4.2 树立正确成才理念,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
附录 调查问卷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孙思邈《大医精诚》促进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 医学教育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 |
1.2 医务人员人文素质现状的现实选择 |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赋予中医院校的时代使命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研究现状 |
2.2 文献评述 |
3 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医学院校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
1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1.2 问卷设计 |
1.3 数据统计与资料分析 |
2 调查数据分析 |
2.1 近年来医学院校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
2.2 当前医学院校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所存在的不足 |
2.3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足的归因分析 |
第三章 孙思邈《大医精诚》促进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路径 |
1 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形成背景 |
1.1 个人成长经历 |
1.2 所处时代背景 |
2 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 |
2.1 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内核 |
2.2 孙思邈《大医精诚》核心价值内核所蕴含的含义 |
3 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时代价值 |
3.1 以“仁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培育医学生的爱国情怀 |
3.2 以“慎独勤勉”的习医态度培养医学生的敬业精神 |
3.3 以“诚信求真”的职业品行培养医学生的诚信品格 |
3.4 以“推已及人”的人际理念增强医学生的友善品质 |
第四章 孙思邈《大医精诚》促进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 |
1 树立“三进”理念,强化《大医精诚》的引领功能 |
2 创新“三进”方法,探寻《大医精诚》的认同规律 |
3 整合“三进”载体,建立《大医精诚》的导引体系 |
4 探索“三进”机制,构建《大医精诚》的践行格局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Ⅱ |
(7)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人文与素质的内涵 |
1.2.2 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
1.2.3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的总体趋势 |
1.3.2 从研究内容来看 |
1.3.3 从研究方法来看 |
1.3.4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切入点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的对象、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思路 |
1.5.3 研究方法 |
第2章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依据 |
2.1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
2.1.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1.2 建构主义理论 |
2.1.3 现代人本主义理论 |
2.1.4 现代课程理论 |
2.2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政策依据 |
2.2.1 有关开展素质教育的政策规定 |
2.2.2 有关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政策规定 |
2.2.3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及其解读 |
2.3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依据 |
2.3.1 医学的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 |
2.3.2 医学的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带来的现实危害 |
第3章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 |
3.1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文本分析 |
3.1.1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的解读 |
3.1.2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分析 |
3.2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
3.2.1 个案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状况堪忧 |
3.2.2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不明确甚至缺失 |
3.2.3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完善 |
3.2.4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单一 |
3.2.5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力量单薄 |
3.2.6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不合理 |
第4章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医学理念的物化和功利化 |
4.1.1 医学的技术主体化导致片面强调医学专业教育而忽视医学人文教育 |
4.1.2 医学资本主体化导致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弱化 |
4.2 现代课程理念的缺失 |
4.3 个案学校教育管理者及教师自身医学人文素质有限 |
第5章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5.1 更新教育理念,多角度认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
5.1.1 树立全面发展的医学教育理念 |
5.1.2 树立人本主义的医学教育理念 |
5.1.3 树立现代课程理念 |
5.2 丰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门类、形式和内容 |
5.3 采用多样有效的医学人文课程实施方法 |
5.4 注重见习、实习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 |
5.5 拓宽渠道,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
5.6 改革考评制度,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
5.7 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医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 时代的要求 |
2. 内在的需求 |
3. 实践的滞后 |
二、研究意义 |
1. 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 |
2. 促进医学科学发展 |
3. 推进教育改革与进步 |
三、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设计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五、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信息素质的内涵与评价标准 |
一、信息素质的基本内涵 |
1. 信息素质的内涵与历史演变 |
2. 医学生信息素质内涵 |
3. 信息素质的内在联系 |
二、信息素质的评价标准 |
1. 美国信息素质评价标准 |
2.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质评价标准 |
3.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评价标准 |
4. 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启示 |
第三章 医学生信息素质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施测 |
一、问卷设计目标与原则 |
1. 设计目标 |
2. 设计原则 |
二、变量测量 |
三、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
四、访谈提纲的设计 |
五、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四章 医学生信息素质现状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信息素质现状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1. 信息意识 |
2. 信息能力 |
3. 信息道德 |
4. 信息素质教育 |
二、访谈结果与分析 |
1. 学校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的现状 |
2. 对医学生信息素质的整体评价 |
3. 对医学生信息素质的建议或意见 |
第五章 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对比分析 |
一、综合性大学的对比分析 |
二、其他医学院校的对比分析 |
第六章 医学生信息素质现状的讨论与对策建议 |
一、医学生信息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1. 医学生信息意识有待加强 |
2. 医学生信息能力发展不均衡 |
3. 医学生信息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
二、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1. 学校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
2.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理论和方法陈旧 |
3. 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 |
三、对策及建议 |
1. 创建信息化校园环境,营造信息素质良好氛围 |
2. 加强图书馆建设,发挥图书馆优势 |
3. 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医学生信息素质的平衡发展 |
4. 提高信息素质教师水平,保证信息素质教育有效开展 |
5. 强化自我信息素质水平,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导言 |
1.1 课题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主要内容 |
1.4 主要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医学人文教育相关概念 |
2.2 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
2.3 医学人文教育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历史研究 |
3.1 人文教育历史演进 |
3.2 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及人文教育简要历程 |
3.3 小结 |
第四章 比较研究 |
4.1 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现状 |
4.2 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
4.3 小结 |
第五章 访谈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设计 |
5.3 研究结果 |
5.4 小结 |
第六章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
6.1 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
6.2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设计原则 |
6.3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理性思考 |
6.4 “一贯式、内省化、全维度、双螺旋”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主要内容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章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
2.1 充分认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
2.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
2.1.2 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需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
2.1.3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
2.2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 |
2.2.1 人文教师队伍现状 |
2.2.2 人文课程的设置 |
2.2.3 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
2.3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1 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
2.3.2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育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
2.3.3 部分高校教师人文素质不高,师资力量较薄弱 |
2.3.4 部分医学生人文意识淡薄 |
第3章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对滞后原因分析 |
3.1 时代背景—从社会方面的原因分析 |
3.1.1 社会发展,时代转变 |
3.1.2 医学模式的转变 |
3.2 教育体系--从教育决策者、实施者方面的原因分析 |
3.2.1 办学模式、教育、培养方式 |
3.2.2 师资队伍建设 |
3.3 培养过程--从医学生自身的原因分析 |
3.3.1 思想重视不够 |
3.3.2 人文知识储备有待加强 |
3.3.3 人文社会实践相对缺乏 |
第4章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
4.1 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 |
4.1.1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引导 |
4.1.2 坚持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 |
4.2 构建平台,优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培养模式 |
4.2.1 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4.2.2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 |
4.2.3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教育环境氛围 |
4.2.4 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人文素质教育 |
4.2.5 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
4.3 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评估体系 |
4.3.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 |
4.3.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 |
结语 未来的医生:白衣天使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试论全面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中国”背景下全科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调查报告[J]. 贾婀娜,贾潇潇,姚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01)
- [2]新媒体时代高校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究[J]. 杜精睛,马跃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22)
- [3]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 邢莹莹.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 [4]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 王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调查研究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D]. 胡晓宇.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6]孙思邈《大医精诚》促进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D]. 刘莉.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个案研究[D]. 万清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
- [8]医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D]. 周晶. 南京医科大学, 2016(02)
- [9]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 孙鹏. 第三军医大学, 2012(07)
- [10]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 熊敏慧. 南昌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