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灵治疗高脂血症102例疗效观察

血脂灵治疗高脂血症102例疗效观察

一、血脂灵治疗高脂血症102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徐路[1](2020)在《基于FXR/FGF15/FGFR4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临床上常用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长期应用会出现不同概率、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草药的降脂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的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和吴茱萸碱1:1配伍可显着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轻高脂模型大鼠肝脏组织脂肪变性情况,通过作用于Leptin-AMPK通路、Leptin-Jak2-Stat3通路调节脂代谢,影响SREBP2、HMGCR、PPARα、LXRα、CYP7A1、NPC1L1、SR-BI、ABCG5、ABCG8等基因的表达,以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以及抑制小肠胆固醇吸收。胆汁酸是体内清除胆固醇的重要形式,对于维持胆固醇的稳态和防止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有毒代谢物的积累以及肝脏和其他器官的损伤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进一步阐明黄连吴茱萸配伍的降脂机制,我们提出连萸配伍是否会影响这一重要过程。研究目的:以高脂血症模型小鼠为研究载体,以胆汁酸代谢为切入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胆汁酸代谢负反馈调节通路FXR/FGF15/FGFR4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用色谱-质谱分析法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探讨黄连吴茱萸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动物分组及给药48只雄性C57BL/6小鼠,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3天,称小鼠体重并记录,禁食12h,每只小鼠尾静脉取血约0.5ml,35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根据测得血清总胆固醇值及小鼠体重,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n=8)、模型组(n=8)、阿托伐他汀组(n=8)、连萸低剂量组(n=8)、连萸中剂量组(n=8)、连萸高剂量组(n=8),使组间初始总胆固醇值及体重值无差异。空白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饲养,其余各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实验过程中所有动物自由采食和饮水。制备好中药煎剂,每日根据各组动物体重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给药体积为1ml/100g,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频率为1次/天,连续灌胃给药8周。2.血清脂质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检测采用酶化学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清脂质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3.肝脏病理形态观察采用HE染色镜下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4.FXR/FGF15/FGFR4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黄连吴茱萸配伍对FXR、FGF15、FGFR4、CYP7A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5.FXR/FGF15/FGFR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黄连吴茱萸配伍对FXR、FGF15、FGFR4、CYP7A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6.粪便胆汁酸代谢谱的检测采用色谱-质谱法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粪便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研究结果:1.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2.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指数及病理形态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的肝脏指数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脂肪变性,见脂肪空泡,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表现,其中连萸低、中、高剂量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3.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P<0.01),白介素10水平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白介素6水平降低(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0.01);连萸低、中剂量组小鼠血清白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P<0.01)。4.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FXR/FGF15/FGFR4通路靶基因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回肠FXR、回肠FGF15、肝脏FGFR4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肝脏CYP7A1、肝脏FX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回肠FX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回肠FGF15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肝脏FGFR4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1);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CYP7A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连萸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肝脏FX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5.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FXR/FGF15/FGFR4通路靶蛋白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回肠FXR、回肠FGF15、肝脏FGF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P<0.05),肝脏CYP7A1、肝脏FX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回肠FXR、FGF1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FGF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连萸低、高剂量组小鼠肝脏CYP7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FX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P<0.01)。6.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粪便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1)从胆汁酸的分类来看: 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空白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42.39%,次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57.61%。模型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32.90%,次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67.10%。连萸中剂量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46.92%,次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53.08%。 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空白组小鼠游离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97.39%,结合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2.61%。模型组小鼠游离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98.34%,结合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1.66%。连萸中剂量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94.15%,结合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5.85%。(2)从差异胆汁酸来看,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粪便胆汁酸12-KLCA、GDCA、HDCA、Apo CA、CDCA、DCA、Iso LCA、LCA表达上调(p<0.05),TMCA、TUDCA、TCDCA、α-MCA表达下调(p<0.05)。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中剂量组小鼠粪便胆汁酸7-KDCA、UDCA、CA、GCA上调(p<0.05),12-KLCA、Apo CA、Iso LCA下调(p<0.05)。结论:1.高脂血症的中医病机相对复杂,脾胃升降失常是其关键病机,治当辛开苦降,升清降浊。黄连、吴茱萸配伍作为辛开苦降法的代表,具有明显的调脂、抗炎作用。2.黄连、吴茱萸配伍通过抑制FXR/FGF15/FGFR4通路,上调CYP7A1的表达,促进胆汁酸的合成,影响胆汁酸代谢发挥调脂作用。

安娜[2](2020)在《活血化浊胶囊对不同海拔地区汉、藏族高脂血症相关因子及临床疗效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活血化浊胶囊对不同海拔地区(青海省西宁地区、果洛州地区)、不同民族(汉族、藏族)高脂血症患者的TG、TC、LDL、HDL、HcY、Hs-CRP、CysC的影响,同时观察活血化浊胶囊对痰瘀结滞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症状的影响,探讨活血化浊胶囊对不同海拔、不同民族高脂血症的影响作用,为该药在高原地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取长居于西宁地区(10年以上)和长居于果洛地区(10年以上),来西宁就诊的汉、藏族并属中医痰瘀阻滞证的高脂血症患者各20例,均给予活血化浊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观察该药物对患者的血脂指标(TG、TC、LDL、HDL)及相关因子(HcY、Hs-CRP、CysC)的影响。同时观察活血化浊胶囊对痰瘀结滞型主要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西宁地区汉、藏族治疗前TC、TG、HDL、LDL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果洛地区两组治疗前TC、TG、HDL、LDL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宁地区汉族治疗前后TC、TG、HDL、LD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藏族治疗前后TC、TG、LD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无统计学意义。果洛地区汉族治疗前后TC、TG、HD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治疗前后TC、TG、HDL、LD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宁地区汉、藏族治疗后TC、TG、HDL、LDL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果洛地区两组治疗后TC、TG、HDL、LDL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藏两族两地区治疗后TC、TG、LDL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有统计学意义(P<0.01);藏族两地区治疗后TC、TG、HDL、LDL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宁地区汉族HcY、CysC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Hs-CRP、CysC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果洛地区汉族HcY、Hs-CRP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ysC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HcY、CysC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地区汉、藏族高脂血患者痰瘀阻滞证症状积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活血化浊胶囊对同一海拔地区不同民族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调节作用,即降低TC、TG、LDL,升高HDL。2.活血化浊胶囊可以降低患者的Hs-CRP、CysC、HcY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3.活血化浊胶囊对不同海拔地区汉、藏族高脂血症属痰瘀结滞证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可起到缓解作用。

杨倩,李晓宇,赵新妹,孙蓉[3](2017)在《含何首乌的中成药不良反应系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查询《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120册)中所有含何首乌生品和炮制品的中成药,运用中国知网检索上述制剂的不良反应报道,并针对中药炮制、处方药味数、功能主治等中医特色,运用统计学手段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含何首乌生品中成药已有不良反应报道的品种有13种,其不良反应发生依次为胃肠道反应、口干、肝损伤、过敏反应、心悸,主要发生在治疗高脂血症、冠心病、痹症的中成药中;含何首乌炮制品的中成药已有不良反应报道的品种为37种,其不良反应报道主要有肝损伤、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多在治疗白发、脱发、体虚、血虚、肾虚、冠心病、脑血管等疾病时发生;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含生首乌制剂不良反应与处方药味数量之间没有相关性,而含制首乌制剂不良反应与处方药味数量之间呈一定的负相关。总之,含何首乌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尚缺乏明确证据证明其不良反应与何首乌毒性相关,应对其进行系统安全性研究,为客观评价何首乌及含何首乌制剂安全性,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提供客观依据。

卫治[4](2017)在《活血降脂胶囊调节血脂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山西省中医院制剂活血降脂胶囊对大鼠血脂及主动脉、肝脏及肝脏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的影响。方法通过喂养大鼠高脂饲料,建立大鼠的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完成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片组、血脂康胶囊组、活血降脂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另加空白组12只。活血降脂胶囊高、中、低剂量组予活血降脂胶囊水溶液(1.5g/kg、0.75g/kg、0.375g/kg)灌胃,辛伐他汀片组予辛伐他汀片水溶液(0.83mg/kg)灌胃,血脂康胶囊组予血脂康胶囊水溶液(0.15g/kg)灌胃,空白组、模型组按体积比重用蒸馏水灌胃。灌胃8周后,观察大鼠血脂指标的变化及光镜下肝脏、主动脉的病理改变,并进行免疫组化观察肝脏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表达的变化。结果活血降脂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及血脂康胶囊组、辛伐他汀片组,均能降低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未见影响,活血降脂胶囊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片组和血脂康胶囊组对比调脂作用相近,无统计学差异,在活血降脂胶囊各剂量组之间,高剂量组在降低TG、TC、LDL-C方面有明显优势,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活血降脂胶囊在调脂方面存在剂量相关性,高剂量调脂效果更优。肝脏病理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在肝脏仅有少部分肝细胞变性,与模型组全肝病脂肪变性形成对比。在活血降脂胶囊各剂量组之间,活血降脂胶囊低剂量组还可看到炎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情况,而高、中剂量组没有看到,提示活血降脂胶囊在剂量较高时改善脂肪肝的疗效最明显。主动脉病理结果,各给药组仅可以看到局部内皮下层增厚,内皮细胞核肿胀等微小损伤,与高脂模型组管腔内存在大量巨噬细胞吞噬脂肪细胞后形成的泡沫细胞团形成明显对比,提示各组均能改善模型大鼠的主动脉损伤。在活血降脂胶囊各剂量组之间,活血降脂胶囊低剂量组可看到局部内皮下层增厚,高、中剂量组没有看到,提示活血降脂胶囊在剂量较高时改善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更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活血降脂胶囊各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片组、血脂康胶囊组均能提高大鼠肝脏APOA的表达,对肝脏APOB表达未见明显影响,提示活血降脂胶囊调节血脂的机制可能与提高肝脏APOA的表达有关。结论活血降脂胶囊能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有效治疗高脂血症大鼠脂肪肝和主动脉粥样硬化,增强肝脏载脂蛋白A表达。

张会芳[5](2013)在《不同灸温调脂通脉效应及TRPV1介导灸法“以温促通”效应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课题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对古今文献的研究,探讨灸温是影响灸效的关键因素,适宜灸温是取得最佳灸效的重要前提,为下一步灸法“温通”效应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临床试验部分通过观察不同灸温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清Ox-LDL、ET-1、NO的影响,探讨不同灸温对高脂血症的“温通”效应,观察其能否通过调整血脂组分、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管舒缩功能、预防AS等不同病理环节体现;动物实验通过观察温度感受器TRPV1的激动剂capsaicin和拮抗剂capsazepine对高脂血症C57BL/6小鼠血脂及背根节TRPV1mRNA表达的影响,从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两个方面证实TRPV1介导了灸法以“温”促“通”效应机制。方法:理论研究:检索与本课题相关的古今文献资料,包括灸温、灸感、灸效、灸法作用机制、高脂血症、TRPV1,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上述资料之间及与本课题之间的相关性,从不同方面为灸法“温通”效应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临床试验:将4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45℃组和38℃组,用不同的艾灸温度艾灸患者神阙穴及足三里穴,每次每穴10分钟,隔日一次,治疗12周,肘静脉抽血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血清Ox-LDL、ET-1、NO的变化及组间疗效的差异。动物实验:分题一,将32只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46℃组、38℃组4组,每组8只。自制75%蛋黄乳剂25m1/kg腹腔注射,建立急性高脂血症模型。两次治疗结束后即刻取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背根节TRPV1mRNA的表达量;分题二,将40只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46℃组、46+CPZ组、46+溶媒组5组,每组8只。造模方法同分题一,46+CPZ组在治疗前需涂抹capsazepine,46+溶媒组在治疗前涂抹溶媒剂,其它组处理同分题一,两次治疗结束后即刻取材,检测指标及方法同分题一;分题三,将48只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46℃组、38℃组、CAP组、溶媒组6组,每组8只。造模及治疗方法同分题一,CAP组只涂抹capsaicin不治疗,溶媒组只涂抹不治疗,其它组处理同分题一,两次治疗结束后即刻取材,检测指标及方法同分题一。结果:临床试验:1温、热、灼、痛四种不同灸感对应的温度范围有别,“温”的温度范围大概在32.8℃~35.8℃;“热”的温度范围大概在36.8℃~39.9℃;“灼”的温度范围大概在40.9℃~43.5℃;“痛”的温度大概大于等于44.5℃。2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45℃组降低了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TC、TG、Ox-LDL的含量及ET-1/NO的比值,明显优于38℃组(P<0.05或者P<0.001)。同时,45℃组升高了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NO的含量,明显优于38℃组(P<0.05)。345℃和38℃对于血清中Ox-LDL的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但38℃组对NO、ET-1、ET-1/NO无明显影响,而45℃组作用明显,说明38℃艾灸对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其作用途径与45℃可能存在着区别。动物实验:4与模型组比较,46℃组TC降低明显,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与46℃组比较,38℃组TC含量明显较高,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46℃组TRPV1mRNA的表达量是模型组的2.62倍,38℃组TRPV1mRNA的表达量是模型组的1.78倍,46℃组TRPV1mRNA的表达量是38℃组的1.47倍。5与46℃组相比,46+CPZ组TC的含量与明显高于46度组(P<0.05),说明capsazepine拮抗了46℃艾灸的降脂效应。46℃组TRPV1mRNA的表达量是模型组的2.62倍,46+CPZ组TRPV1mRNA的表达量是模型组的1.59倍,说明capsazepine拮抗了46℃艾灸产生的TRPV1mRNA的表达。6与模型组比较,46℃组、CAP组TC的含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CAP组降TC的效应与46℃组降TC的效应从统计学上讲无差异(P>0.05)。46℃组TRPV1mRNA的表达量与CAP组TRPV1mRNA的表达量相同,是模型组的2.62倍,优于38℃组。理论研究:7灸感是艾灸起效的关键;温、热、灼、痛是灸感的主要表现形式;适宜的灸量是灸感、灸效产生的重要条件;灸温是不同施灸强度产生的综合灸量,适宜灸温是取得最佳灸效的重要前提。艾灸的作用机理与燃艾时所产生的理化因子有关,如穴位局部感受器、热休克蛋白、肥大细胞脱颗粒等,这些因子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进而产生相应的生物学变化。结论:临床研究:1“温、热、灼、痛”四种不同的灸感对应不同的温度范围,分别是32.8℃~35.8℃.36.8℃~39.9℃.40.9℃~43.5℃.大于等于44.5℃,灸感与温度密切相关。245℃艾灸刺激具有调脂作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血清中的TC.TG.ApoB.LDL-c的含量,同时明显升高了HDL-C的含量;显着降低了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Ox-LDL的含量,具有抗氧化作用;明显降低了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ET-1含量及降低ET-1/NO比值,同时升高了NO含量,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338℃艾灸刺激调脂作用不明显;但可以显着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Ox-LDL的含量,具有抗氧化作用;对ET-1、NO的含量及ET-1/NO比值影响不大,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不明显。4两组比较,45℃艾灸刺激调脂效应、抗氧化效应及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明显较佳。艾灸具有温通调脂作用,“温”是条件,即需达到一定的温度条件,45℃较38℃好,“通”是效应,艾灸刺激达到条件后才会产生较好的调脂通脉效应。动物研究:146℃艾灸刺激在降低TC的同时,明显增加了TRPV1mRNA的表达量,不同于38℃。2局部应用Capsazepine竞争性的拮抗了46℃艾灸热刺激产生的调脂作用,同时也抑制了艾灸热刺激产生的小鼠背根节TRPV1mRNA表达量。346℃艾灸刺激同Capsaicin一样,均可以激活TRPV1,并产生同样的调脂作用。4TRPVl介导了灸法以“温”促“通”效应机制,适宜的灸量既要激活TRPV1,同时又可使病人能耐受,即是43℃-45℃。理论研究:1灸感是艾灸起效的关键。2温热灼痛感是灸感的主要表现形式。3适宜的灸量是灸感、灸效产生的重要条件。4灸温是不同施灸强度产生的综合灸量,适宜灸温是取得最佳灸效的重要前提。

乐智勇[6](2012)在《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1相关的文献研究高脂血症是当今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的原因是由于机体的脂质代谢紊乱,导致机体代谢失去平衡,有关的物质大量积累,引发脂肪肝、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等,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为血清TC、TG的浓度较高,HDL-C的浓度较低。目前有较多的中药及复方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泽泻汤是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经典验方,该药方由泽泻、白术两位中药材配伍组成,泽泻的作用重在利水下行、祛湿功效,可以使已停之饮从小便而去;白术的作用则重在健脾制水功效,可以使水湿既化而不复聚。该方最早用于治疗昏冒眩晕,后来也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实际上是对泽泻汤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用药作用目的及机理基本相同。并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证明该方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但是目前对泽泻汤降血脂机理方面的研究文献不多,且作用机理没有得到较好地阐明,还处在初期的探索阶段。普遍认为泽泻汤降血脂的作用机理有,泽泻汤能影响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或者是泽泻汤能干预机体对内源性胆固醇的分解代谢,同时泽泻汤的降血脂作用还可能与其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性有关。也有学者认为,一些中药降血脂的作用机理还可能与药物能对机体的肝,脾、肾的保护作用有关,调节这些器官功能的平衡,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等作用有关。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泽泻汤的进行作用机制也处在探索的阶段。对肝脏中调节胆固醇合成的基因以及影响影响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的关键酶等(如Hmgcr、Srebf2、Fasn、Cyp7a1等)的研究,是目前降血脂药物机理研究的重点之一,对调节高脂血症的关键基因进行研究可能是从根本上阐明药物降血脂作用的有效方法。对泽泻汤降血脂作用的机理的阐明一方面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寻找及开发新型降血脂药物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2实验部分2.1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初步研究目的:通过泽泻汤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初步探讨泽泻汤降血脂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将高脂血症小鼠分成6个组,分别为高脂血症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阳性组,泽泻汤水提取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用泽泻汤水提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连续给药4w,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行为及生活状况。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HDL-C、SOD、 MDA、ALT、AST等生化指标,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及取部分肝脏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进行光镜检查。其余的脏器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结果:给药4w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显着降低,HDL-C、SOD显着升高,ALT、AST也显着降低。结论:中药泽泻汤水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且高剂量组效果最好。其降血脂作用机理可能是对肝、肾、脾等脏器的保护,调节机体代谢平衡,以及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小氧化应激性等。2.2泽泻汤的LC-MS/MS指纹图谱的建立目的:通过建立泽泻汤水提取物的LC-MS/MS指纹图谱,标准化泽泻汤降血脂的有效成分,为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LC-MS/MS联用技术,以实验一中使用的泽泻汤水提取物为样本,建立泽泻汤降血脂有效成分的指纹图谱。结果:建立了泽泻汤降血脂有效成分的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建立的泽泻汤指纹图谱方便、可行,能有效地对泽泻汤降血脂有效成分进行控制,标准化了泽泻汤的各成分,对研究泽泻汤降血脂作用以及降血脂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2.3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目的:通过对泽泻汤进行拆方与组方研究泽泻汤的降血脂作用,探讨泽泻汤降血脂作用的机理。方法:对泽泻汤进行拆分,先分别制备泽泻,白术,以及复方泽泻汤的水提取物。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将高脂血症小鼠分成6个组,分别为高脂血症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阳性组,泽泻汤水提取物组、泽泻水提取物组、白术水提取物组。用泽泻汤水提取物、泽泻水提取物、白术水提取物连续给药4w,观察小鼠的行为及生活状况。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HDL-C、SOD、MDA、ALT、AST等生化指标,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及取部分肝脏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进行光镜检查,各组织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研究复方泽泻汤水提取物、单一的泽泻水提取物、白术水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影响,并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泽泻汤等对调血脂的关键基因(Hmgcr、Srebf2、Fasn、Cyp7a1)表达的影响。结果:泽泻汤水提取物组仍然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泽泻水提取物组也有较弱的降血脂作用,而白术水提物组基本没有降血脂作用。泽泻汤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中Hmgcr、Srebf2、Fasn的表达有较显着地抑制作用,而对Cyp7a1的表达无显着作用。结论:泽泻汤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其降血脂作用与泽泻和白术的配伍协同作用有关,其降血脂作用机理还与泽泻汤能调节胆固醇的合成与代谢基因表达有关,泽泻汤通过抑制Hmgcr、Srebf2、Fasn的表达,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清TC、TG等生化指标,其到降血脂的作用。

韩荣[7](2011)在《高脂血症中医“血脉微型症瘕”论及其软坚散结法方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宗转化医学理念,本“涤其体而达其用”的思想,在“血脉微型症瘕”概念提出的基础上立软坚散结,消积去腐法拟以新疆地产药物阿魏为君药的中药处方,并基于现代理论技术,通过拟临床及临床研究评价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此证明:1)理论创新是提升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2)转化医学模式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方法:1)在对中医古今文献中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临床试验进行系统评价。2)通过建立动物病证模型进行拟临床研究。3)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的临床研究,确定软坚散结消积去腐法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6054例高脂血症病例调研结果显示:痰瘀互结、痰湿(浊)内阻、脾虚湿盛为主要证型,占57.46%。RCT临床研究显示:中药治疗高脂血症血脂疗效平均有效率为76.86%。TG平均降低0.83±0.49mmol/L。未见中药治疗导致肝肾功能异常的病例报道。2)建立了阿魏胶囊的指纹图谱;阿魏胶囊降低正常和高脂血症动物TC、TG、LDLC,升高HDLC(P<0.05或P<0.01),并能预防高脂饮食动物血脂异常。连续给药6月,高剂量组脾功能亢进,RBC、HGB、HCT下降,停药1月后恢复。体外细胞毒试验结果显示:药物作用后,细胞增殖。3)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血脂疗效平均有效率为74.50%,中医证侯疗效有效率为79.19%。中药组服药前后TC、TG、HDL-C、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G下降0.8503±1.803mmol/L。结论:1)从“涤其体而达其用”的思想出发提出“血脉微型症瘕”学说立软坚散结、消积祛腐法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独辟蹊径,并在此基础上研制的阿魏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且质量可控。说明理论创新是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核心。2)拟临床及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阿魏胶囊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其中降低TG作用尤为明显。3)基于中医理论创新及创新理论指导下的理法方药,借助现代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和评价,得出末端指标明确,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现代复方中药制剂。以此证明,转化医学模式对中医临床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王燕[8](2011)在《西北燥证与心系疾病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分析新疆地区心系疾病与西北燥证的罹患关系;2)分析新疆地区心系疾病病情、证情与西北燥证主兼证的相关性;3)分析新疆地区心系疾病患者与西北燥证罹患者素体状态的异同,从而揭示西北燥证对新疆地区心系疾病患者病证状态的影响。方法:运用文献学分析方法及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收集1314份调查问卷,其中病例组486例,对照组828例,对2组西北燥证罹患率、西北燥证证情、气血阴阳及五脏虚证罹患率进行比较。对病例组中燥证组非燥证组病情、临床证候证情、西北燥证证情、虚证证情进行比较。资料全部收回后采取EPIDATA3.0录入,然后导出数据。由SPSS16.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进行人口学资料均衡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采用t’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计数资料多组间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α’ = 2α/k(k-1)。结果:1)心系疾病病例组西北燥证罹患率为37.86%,对照组为18.47%,病例组高于对照组(χ2=60.329,P<0.01)。各病种病例组西北燥证罹患率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各病种西北燥证罹患率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神经衰弱(62.65%)、皮肤瘙痒症(49.35%)、冠心病(31.48%)、高血压(31.37%)、痤疮(24.13%);2)心系疾病组西北燥证总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各证候除肺心脾风火燥证两组无差异外,其余主兼证西北燥证积分二者均有显着差异,病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证候均数差值以心肾阴虚证及肺卫孔窍皮肤燥证最高;3)除高血压外,各病种病例组外燥证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尤以皮肤瘙痒症、痤疮明显。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三病种内燥证均高于外燥证(均有P<0.05)。皮肤瘙痒症、痤疮内燥证与外燥证积分比较未显示出差异(P>0.05);4)高血压与神经衰弱燥证组病情积分均高于非燥证组(均见P<0.01)。皮肤瘙痒症与痤疮燥证组与非燥证组病情积分未显示出差异(P>0.05);5)高血压阴阳两虚证与燥证总证情相关性最强(r=0.864,P<0.01);典型相关分析提示,西北燥证主兼证与高血压各证有很强关联性,其中因变量组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与自变量组脾胃蕴湿证、肝肾精血不足证相关性最强。神经衰弱气郁化火证与西北燥证总证情相关性最强(r=0.692,P<0.01);典型相关分析提示,西北燥证主兼证与神经衰弱各证有很强关联性,其中因变量组肝阴亏虚证、气郁化火证与自变量组肝肾精血不足证、心肾阴虚证相关性最强。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与西北燥证总证情相关性最强(r=0.517,P<0.01);典型相关分析提示,西北燥证主兼证与皮肤瘙痒症各证有很强关联性,其中因变量组血虚风燥证、湿热壅盛证与自变量组肺心脾风火燥证、脾胃阴虚证相关性最强。痤疮湿热证与西北燥证总证情相关性最强(r=0.391,P<0.01);典型相关分析提示,西北燥证主兼证与痤疮各证有很强关联性,其中因变量组湿热证、风热证与自变量组肺心脾风火燥证、肺卫孔窍皮肤燥证相关性最强;6)高血压病情与西北燥证证情有较强关联度(fi=0.51)。类证中与肝肾精血不足证(fi=0.49)、肺心脾风燥证(fi=0.38)、心肾阴虚证(fi=0.38)关联度也较强(P<0.01)。神经衰弱病情与西北燥证证情病证切合指数=0.31(P<0.01),提示神经衰弱病情与西北燥证证情有较强关联度。与各类兼证病证切合指数均有P<0.01,尤以肝肾精血不足证病证切合指数(fi=0.40)最大,其次是脾胃蕴湿证(fi=0.37)、心肾阴虚证(fi=0.32)、脾胃阴虚证(fi=0.32),与肺心脾风火燥证关联度最小(fi=0.29)。皮肤瘙痒症病情除与肺心脾风火燥证(fi=0.30,P<0.01)有较强关联度外,其余各证fi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病情积分与西北燥证病证切合指数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心系疾病病例组气虚证、阳虚证、心虚证、肝虚证罹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虚证罹患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阳虚证、心虚证、肺虚证、肝虚证罹患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1)。高血压组心虚证、肝虚证罹患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衰弱组气虚证、心虚证、肝虚证罹患率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虚证罹患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皮肤瘙痒症组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罹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尤以气虚证、阳虚证明显(P<0.01)。痤疮组各类虚证罹患情况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8)冠心病燥证组气血阴阳虚证及五脏罹患率均高于非燥证组(P<0.01)。高血压燥证组气血阴阳及五脏虚证罹患率均高于非燥证组(P<0.01)。神经衰弱燥证组气虚证、阴虚证、心虚证、肺虚证、肝虚证罹患率高于非燥证组(P<0.01)。血虚证、阳虚证、脾虚证、肾虚证罹患率2组无差异(P>0.05)。皮肤瘙痒症燥证组阴虚证、阳虚证、心虚证、肝虚证、肾虚证罹患率高于非燥证组(P<0.05)。气虚证、血虚证、肺虚证、脾虚证、胃虚证罹患率2组无差异(P>0.05)。痤疮燥证组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肝虚证高于非燥证组(P<0.05)。其他虚证罹患率2组无差异(P>0.05);9)病证组、唯病组、唯证组、非病证组4组虚证比较:既罹患心系疾病又罹患西北燥证的人群体质最差,各类虚证均较明显。其次为西北燥证罹患者,再次为仅患有心系疾病者,而以既无疾病又无西北燥证罹患的人群体质状态最佳。结论:1)西北燥证是新疆地区心系疾病的危险因素。西北燥证是新疆地区心系疾病的共同临床伴随证候,并以心肾阴虚证为突出表现;2)新疆地区心系疾病病情和证情与西北燥证主兼各证均有较强相关性,随各病种特点,与西北燥证主兼证相关性亲疏不等;3)新疆地区心系疾病组虚证证情较对照组严重,突出表现为气虚、阳虚、心虚和肝虚证重而且多;4)冠心病组以阳虚为主,其次为气虚。五脏虚证中以心虚、肺虚、肝虚较为突出。其中肺虚证是新疆地区冠心病患者特殊素体状态。高血压组以心虚、肝虚为主,亦有气虚表现。这是新疆地区高血压患者有别于内地的体质特点。神经衰弱组气虚、心虚、肝虚较为突出。皮肤瘙痒症组气虚、阴虚、阳虚较为突出。痤疮组因年龄较轻,整体体质状况较好,但亦有肾虚表现。肾虚可能是新疆地区痤疮患者的潜在病理状态;5)西北燥证加重新疆地区心系疾病虚证证情。西北燥证是新疆民众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防治西北燥证有助于提高新疆地区民众的健康水平。

王颖[9](2011)在《血脂灵片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血脂灵片和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降血脂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笼饲养,按体质量以随机分组方法分为6组:空白组、高脂模型组、血脂灵片高剂量组、血脂灵片中剂量组、血脂灵片低剂量组、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每组5只。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给药剂量进行灌胃给药4 d。第4天灌胃给药前大鼠禁食12 h,于末次给药后除空白组外均用Triton WR-1339进行尾静脉注射造模。造模后12 h再灌胃给药1次,测定造模后6、12、24、48 h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G在治疗后24 h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在治疗后48 h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在治疗后12 h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在治疗后12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灵片对高血脂症模型大鼠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郝秀霞,王睿琦,刘永胜[10](2010)在《高脂血症、动脉粥弱硬化与脑梗死——中医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1 中医高脂血症概述1.1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祖国医学对高脂血症无特定对应的病名,但却散见于"肥人、痰浊、胸痹、中风、眩晕、消瘅"等病的记载中,并有与之相关的众多论述。《灵枢·卫气失常论》

二、血脂灵治疗高脂血症102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脂灵治疗高脂血症10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XR/FGF15/FGFR4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研究
        1.2 高脂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高脂血症的治疗
        1.3.1 饮食运动治疗
        1.3.2 药物治疗
        1.4 胆汁酸代谢
        1.4.1 胆汁酸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代谢途径
        1.4.2 胆汁酸代谢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1.4.3 FXR/FGF15/FGFR4 是控制胆汁酸合成的关键通路
    2 中医学对血脂的认识
        2.1 膏脂的含义
        2.2 膏脂为人体所必需的精微物质
        2.3 膏脂的化生与脾胃关系密切
        2.4 膏脂转输失常形成高脂血症
    3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3.1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名的认识
        3.2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的认识
        3.2.1 过食肥甘厚味
        3.2.2 过逸少劳
        3.2.3 体质因素
        3.2.4 情志因素
        3.3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机的认识
        3.3.1 脾运失健
        3.3.2 脾胃气虚
        3.3.3 肝失疏泄
        3.3.4 肾失气化
        3.3.5 肝肾阴虚
        3.3.6 痰瘀互结
        3.4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
        3.5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
        3.5.1 饮食疗法
        3.5.2 适量运动
        3.5.3 针灸治疗
        3.5.4 中药复方
        3.5.5 其他
    4 从脾胃论治高脂血症的依据
        4.1 理论基础
        4.2 临床经验
        4.3 实验研究
    5 辛开苦降法为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治法
        5.1 辛开苦降法的含义
        5.2 辛开苦降法调节脾胃气机升降
        5.2.1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5.2.2 脾胃病以寒热错杂证多见
        5.3 历代医家对辛开苦降法的运用
    6 黄连吴茱萸配伍为辛开苦降法的体现
        6.1 黄连吴茱萸配伍的概述
        6.2 古代医家对黄连吴茱萸的运用
        6.3 黄连吴茱萸药理作用研究
        6.3.1 黄连的药理作用
        6.3.2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
        6.3.3 黄连吴茱萸配伍的药理作用
        6.4 黄连吴茱萸的临床研究
        6.4.1 黄连吴茱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6.4.2 黄连吴茱萸配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中药煎剂制备
        2.2 高脂饲料制备
        2.3 动物分组
        2.4 给药方法
        2.5 标本采集与处理
        2.6 观察指标及检测指标
        2.6.1 行为体征观察
        2.6.2 血浆检测
        2.6.3 肝指数(Hepatic index,HI)
        2.6.4 肝脏组织病理切片及HE染色
        2.6.5 肝脏及回肠组织中相关基因检测
        2.6.6 肝脏及回肠组织中相关蛋白检测
        2.6.7 胆汁酸谱检测
        2.7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动物一般情况观察
        3.2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饲料消耗量的影响
        3.3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3.4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3.5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肝脏指数及病理形态的影响
        3.5.1 对高脂模型小鼠HI的影响
        3.5.2 对高脂模型小鼠肝脏形态的影响
        3.5.3 对高脂模型小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3.6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3.7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3.7.1 总RNA质量检测
        3.7.2 溶解曲线
        3.7.3 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CYP7A1、FGFR4、FXR基因表达的影响
        3.7.4 对高脂血症小鼠回肠FXR、FGF15 基因表达的影响
        3.8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3.8.1 肝、肠组织蛋白浓度
        3.8.2 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CYP7A1、FGFR4、FXR蛋白表达的影响
        3.8.3 对高脂血症小鼠回肠FXR、FGF15 蛋白表达的影响
        3.9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组学的影响
        3.9.1 代谢物标准品XIC图
        3.9.2 质控样本评价
        3.9.3 胆汁酸成分
        3.9.4 标准曲线结果
        3.9.5 对胆汁酸谱不同种类的影响
        3.9.6 差异胆汁酸
讨论
    1 高脂血症模型评价
        1.1 高脂血症模型选择
        1.1.1 高脂饲料喂养法
        1.1.2 脂肪乳剂灌胃法
        1.1.3 复合因素造模法
        1.2 高脂血症模型评价
    2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2.1 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
        2.2 改善高脂血症小鼠肝脏脂肪变的作用
    3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的抗炎作用
        3.1 对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 水平的影响
        3.2 对血清抗炎因子IL-10水平的影响
    4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的调节作用
        4.1 对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
        4.1.1 对胆汁酸谱不同种类的影响
        4.1.2 差异胆汁酸
        4.2 对胆汁酸代谢通路的影响
        4.2.1 胆汁酸经典合成途径
        4.2.2 FXR/FGF15/FGFR4 通路
        4.3 肝脏FXR
    5 黄连吴茱萸配伍治疗高脂血症作用探讨
结论
特色与创新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高血脂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2)活血化浊胶囊对不同海拔地区汉、藏族高脂血症相关因子及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引言
    1 立题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2.2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地区汉、藏族两组TC、TG、HDL、LDL治疗前比较
    3.3 西宁地区汉、藏族两组TC、TG、HDL、LDL治疗前后比较
    3.4 果洛地区汉、藏族两组TC、TG、HDL、LDL治疗前后比较
    3.5 两地区汉、藏两组TC、TG、HDL、LDL治疗后比较
    3.6 同民族不同地区TC、TG、HDL、LDL治疗后比较
    3.7 西宁地区汉、藏族HcY、Hs-CRP、CysC治疗前后比较
    3.8 果洛地区汉、藏族HcY、Hs-CRP、CysC治疗前后比较
    3.9 西宁地区汉、藏族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10 果洛地区汉、藏族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进展
    1 内治
        1.1 病因病机 [1]
        1.2 辨证分型论治
        1.3 经方治疗
        1.4 中成药治疗
        1.5 单味药治疗
    2 外治法
        2.1 穴位埋线
        2.2 针灸治疗
        2.3 麦粒灸
    3 中医特色疗法
        3.1 耳穴疗法
        3.2 穴位贴敷
    4 食物疗法
    5 预防
    6 结语
    【参考资料】
致谢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3)含何首乌的中成药不良反应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药典》及《部颁标准》收录何首乌中成药情况
2 何首乌生品及其炮制品在口服中成药中的应用情况
3 含何首乌口服中成药不良反应总体情况
4 含生何首乌的口服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4.1 不良反应类别分析
    4.2 处方药味数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4.3 所治病症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4.4 服用剂量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5 含制何首乌口服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5.1 不良反应类别分析
    5.2 处方药味数与不良反应分析
    5.3 含制何首乌口服制剂治疗不同疾病时不良反应情况
    5.4 剂量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5.5 何首乌单方制剂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6 讨论
    6.1 含何首乌中成药的安全性需要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6.2 含何首乌制剂所致不良反应与何首乌毒性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确认
    6.3 中药不良反应报道质量及中药制剂说明书有待进一步完善

(4)活血降脂胶囊调节血脂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药研究进展
        1.1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基本认识
        1.2 病因病机
        1.2.1 其病在脾
        1.2.2 其病在肝
        1.2.3 其病在肾
        1.2.4 其病在痰瘀
        1.3 治则治法
        1.3.1 中药单味药治疗
        1.3.2 自拟方治疗
        1.3.3 中成药治疗
        1.3.4 其他治疗
    2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病因和发病机制
        2.2 分类
        2.3 诊断标准
        2.4 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活血降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高脂饲料
        1.2 主要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实验动物
        1.5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实验小结
    实验二 活血降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和主动脉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主动脉病理学检查结果
        2.2 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3 实验小结
    实验三 活血降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载脂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结果分析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实验小结
实验结果
讨论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不同灸温调脂通脉效应及TRPV1介导灸法“以温促通”效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古今医家对灸感、灸量、灸效的认识
        1.1 灸感是艾灸起效的关键
        1.2 温热灼痛感是灸感的主要表现形式
        1.3 适宜的灸量是灸感、灸效产生的重要条件
        1.4 灸温是不同施灸强度产生的综合灸量,适宜灸温是取得最佳灸效的重要前提
    2. 灸法温通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2.1 灸法与穴位皮肤感受器相关性研究
        2.2 灸法与热休克蛋白相关性研究
        2.3 灸法与肥大细胞脱颗粒相关性研究
        2.4 灸法与生物传热相关性研究
        2.5 灸法与热辐射相关性研究
        2.6 灸法与光辐射(近红外辐射)相关性研究
        2.7 艾的药性及其生成物的研究
    3.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3.1 血脂与高脂血症的概念
        3.2 高脂血症的分类
        3.3 高脂血症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3.4 高脂血症的危害及流行病学
        3.5 高脂血症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
        3.6 ox-LDL与血管内皮功能、AS相关性研究
        3.7 NO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
        3.8 ET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
    4. 西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现状
        4.1 临床常用调脂药物
        4.2 新型调血脂药物
        4.3 药物疗法的不足
        4.4 非药物疗法的应用概况
    5.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5.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病名的认识
        5.2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论述
    6.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现状
        6.1 单方
        6.2 复方
        6.3 中成药
        6.4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不足之处
    7. 灸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7.1 灸法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7.2 灸法调脂多靶点、多层次
        7.3 灸法调脂方法多、用穴少而精
    8. TRPV1的生理特性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8.1 TRPV1的克隆与命名
        8.2 TRPV1的结构
        8.3 TRPV1的分布
        8.4 TRPV1的活化
        8.5 TRPV1的生物学作用
        8.6 TRPV1的激动剂和拮抗剂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灸感“温、热、灼、痛”与温度的相关性研究
        1.1 样本来源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1.4 研究结果
        1.5 讨论
    2. 不同灸温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Ox-LDL、ET-1、NO的影响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分题一 不同灸温对高脂血症C57BL/6小鼠血脂及背根节TRPV1mRNA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灸温对C57BL/6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
        2.2 不同灸温对C57BL/6高脂血症小鼠背根节TRPV1mRNA的影响
        3. 讨论
    分题二 局部涂抹capsazepine对高脂血症C57BL/6小鼠血脂及背根结TRPV1mRNA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局部涂抹capsazepine对C57BL/6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
        2.2 局部涂抹capsazepine对C57BL/6高脂血症小鼠背根节TRPV1mRNA的影响
        3. 讨论
    分题三 局部涂抹capsaicin对高脂血症C57BL/6小鼠血脂及背根结TRPV1mRNA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局部涂抹capsaicin对C57BL/6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
        2.2 局部涂抹capsaicin对C57BL/6高脂血症小鼠背根节TRPV1mRNA的影响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相关的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与高脂血症用药
    1.2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和研究
    1.3 泽泻汤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
    1.4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1.5 泽泻汤的化学成分
2 实验部分
    2.1 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1.4 讨论
    2.2 泽泻汤的LC-MS/MS指纹图谱的建立
        2.2.1 实验材料
        2.2.1.1 分析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3 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实验结果
        2.3.4 讨论
3 展望
4 结语
    4.1 结论及创新点
    4.2 启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高脂血症中医“血脉微型症瘕”论及其软坚散结法方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高脂血症中医"血脉微型症瘕"论的提出
    1. 内容与方法
        1.1 高脂血症中医理论基础及病因病机、证型规律
        1.2 高脂血症中医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
        1.3 资料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高脂血症"血脉微型症瘕"病证模型的建立及软坚散结消积去腐法方药拟临床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高脂血症软坚散结法的临床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设计类型与原则
        1.2 研究人群
        1.3 治疗方案与对照措施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
        1.6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1.7 研究伦理学要求
        1.8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体系
        1.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的课题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8)西北燥证与心系疾病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心系疾病与西北燥证病机关联性分析
1. 心系疾病的概念与疾病谱系
    1.1 心系疾病的概念
    1.2 心系疾病与他系疾病疾病谱的划分
2.西北燥证病因病机及证候分析
    2.1 西北燥证病因病机及证候文献学分析
    2.2 西北燥证病因病机及证候流行病学分析
3. 西北燥证与心系疾病病机关联性
    3.1 新疆多发病中的心系疾病
    3.2 新疆心系疾病的病机分析
    3.3 心系疾病与西北燥证病机关联性分析
4. 小结 第二部分 心系疾病与西北燥证罹患关系及病情证情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心系疾病组与对照组西北燥证罹患率比较
    2.2 心系疾病组与对照组西北燥证证情比较
    2.3 心系疾病组与对照组内燥证、外燥证积分比较
    2.4 心系疾病组病情分析
    2.5 心系疾病组中医证候分析
    2.6 心系疾病中医证情与与西北燥证关联度分析
    2.7 心系疾病病情与西北燥证关联度分析
    2.8 心系疾病和肺系疾病、脾系疾病西北燥证罹患率比较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心系疾病与西北燥证罹患者素体状态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心系疾病组虚证罹患情况分析
    2.2 心系疾病组虚证积分情况分析
    2.3 心系疾病燥证组与非燥证组虚证罹患情况比较
    2.4 心系疾病燥证组与非燥证组虚证积分比较
    2.5 心系疾病病证组、唯病组、唯证组、非病证组虚证积分比较
    2.6 心系疾病组中医证候与西北燥证主兼证及虚证聚类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医心系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燥证的病因病机及治则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9)血脂灵片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给药
    2.3 正式造模
    2.4 测定大鼠血清TG、TC、HDL-C、LDL-C
    2.5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G的影响
    3.2 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的影响
    3.3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LDL-C的影响
    3.4 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HDL-C的影响
4 讨论

四、血脂灵治疗高脂血症102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XR/FGF15/FGFR4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D]. 徐路.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活血化浊胶囊对不同海拔地区汉、藏族高脂血症相关因子及临床疗效的研究[D]. 安娜. 青海大学, 2020(02)
  • [3]含何首乌的中成药不良反应系统分析[J]. 杨倩,李晓宇,赵新妹,孙蓉. 中草药, 2017(09)
  • [4]活血降脂胶囊调节血脂的实验研究[D]. 卫治.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17(09)
  • [5]不同灸温调脂通脉效应及TRPV1介导灸法“以温促通”效应机制研究[D]. 张会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6]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D]. 乐智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01)
  • [7]高脂血症中医“血脉微型症瘕”论及其软坚散结法方药的研究[D]. 韩荣. 新疆医科大学, 2011(12)
  • [8]西北燥证与心系疾病关联性研究[D]. 王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6)
  • [9]血脂灵片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 王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1)
  • [10]高脂血症、动脉粥弱硬化与脑梗死——中医研究进展[J]. 郝秀霞,王睿琦,刘永胜. 内蒙古中医药, 2010(07)

标签:;  ;  ;  ;  ;  

血脂灵治疗高脂血症102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