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酸多奈哌齐与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任汝静,殷鹏,王志会,齐金蕾,汤然,王金涛,黄强,李建平,谢心怡,胡勇博,崔诗爽,余小萍,朱圆,刘馨雅,朱怡康,林绍慧,王怡然,黄延焱,胡以松,王学锋,王鸿利,褚敬申,王颖,李春波,周脉耕,王刚[1](2021)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成功老龄化对应的老年性疾病对国民的影响日益突出,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izheimer’s disease,AD)及相关认知障碍尤为突出和显着。目前,中国AD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仍持续增高,AD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第5位,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促进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专家联合编撰了本报告。本报告动态跟踪报道我国的AD流行趋势,综合评价我国的AD疾病经济负担,全面揭示我国的AD诊疗现状以及现有的相关公共卫生资源,旨在为AD的防治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政府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专业支持依据,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信息平台。
聂桐[2](2021)在《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铁岭市中心医院新城院区收治的89例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联合组则在盐酸多奈哌齐的基础上增用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认知功能,治疗前后缓激肽、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缓激肽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疹、恶心呕吐、眩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D疗效显着,有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同时降低血清缓激肽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程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蔡德山[3](2021)在《抗AD药迎曙光 哪些企业仍在过评路上?》文中指出日前,美国FDA加速批准了渤健(Biogen)、卫材(Eisai)合作开发的新药阿杜卡努单抗(Aducanumab,Aduhelm),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及认知障碍。目前使用的药物仅能缓解AD症状,无法阻止其渐进式发展,而阿杜卡努单抗是首个能够控制疾病进展的药物,从而成为这一领域新
时健[4](2021)在《新型染料木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病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发病于老年人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认知减退、行为失常等症状,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上市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等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度和轻度患者的病症,但并不能阻止和逆转AD的病情进展。因此,开发和研究新型AD治疗药物显得尤为迫切。由于AD的发病机制复杂,单一靶点并不能有效的阻止和逆转病情,多靶点的药物设计策略已成为抗AD药物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基于多靶点设计策略,设计合成了以下四类衍生物:芹菜素-O-烷基胺衍生物;柚皮素-O-烷基胺衍生物;染料木素-O-烷基胺衍生物;查尔酮-O-烷基胺衍生物。本论文共合成中间体9个、目标物37个,所有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均经1H NMR和HRMS确证,部分化合物还经13C NMR表征。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染料木素-O-烷基胺衍生物7d是一种可逆的高选择性h ACh E抑制剂(IC50=0.53μM)。动力学研究和分子对接均表明,7d是一种混合型ACh E抑制剂,能同时与ACh E的催化活性位点和外周阴离子位点结合。7d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ORAC=1.1 eq)、神经保护作用和金属螯合性能。在25μM下,7d对自身诱导、h ACh E诱导和Cu2+诱导的Aβ聚集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9.8%、42.1%和74.1%,对Cu2+诱导的Aβ1-42聚集有明显的解离作用(67.3%)。7d还能显着诱导自噬,提高GXP4蛋白水平,在体外可以穿越血脑屏障。此外,体内实验表明7d可显着逆转东莨菪碱诱导的记忆障碍。故化合物7d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多功能抗AD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染料木素-O-烷基胺类似物中的TM-4是一种可逆的双靶点抑制剂(h ACh E,IC50=0.36μM;h Bu Ch E,IC50=15.6μM),并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ORAC=1.2 eq)。TM-4能显着抑制Aβ1-42的自我诱导聚集(IC50=3.7μM)。分子对接为其具有较强的Ch E抑制活性和Aβ1-42聚集抑制活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也是一种理想的神经保护剂,具有潜在的金属螯合剂作用,能抑制和分解乙酰胆碱酯酶和Cu2+诱导的Aβ聚集。此外,TM-4可以激活HT22细胞的UPS降解途径,诱导U87细胞自噬,从而有助于清除与AD相关的聚集蛋白。更重要的是,TM-4可以通过BBB体外检测,这为我们的初步设计提供了支持。体内实验表明,TM-4能显着提高Al Cl3诱导的斑马鱼AD模型的运动障碍恢复率和反应效率,对Aβ1-40诱导的血管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此外,化合物TM-4在5000 mg/kg的剂量下没有立即出现任何急性毒性或死亡,在上述行为实验完成后,对大脑海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上调的DEGs(如enpp2、att5h、zdhc17和efla1)支持TM-4的多靶点活性,其他上调和下调的DEG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开放靶点。TM-4的体内代谢产物(血、尿和粪便)和大鼠/人肝微粒体代谢和肠道菌群(大鼠)体外代谢可为TM-4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支持。本论文研究为多靶点抗AD药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理论依据。
李佳美[5](2020)在《针药并举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神经病理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肾脑相济”理论为基础,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针刺“百会”、双侧“肾俞”、双侧“三阴交”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活血汤灌胃,观察补肾活血针药并举疗法对SAMP8小鼠的干预作用。通过观察针药并举疗法对SAMP8小鼠大脑皮层Aβ、p-tau蛋白的影响,从神经病理角度探讨针药并举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效果,进而为中医药治疗AD提供证据支持。材料与方法:选用30只清洁级7月龄雄性SAM种系小鼠,其中24只快速老化SAMP8小鼠以及6只抗快速老化SAMR1小鼠。将24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每组6只。将6只同月龄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针刺组针刺“百会”、双侧“肾俞”、双侧“三阴交”,电针选用连续波,频率为2Hz,电流0.6m A,持续20min,1次/d;中药组补肾活血汤灌胃,0.2ml/次,1次/d;针药组同时给予针刺与中药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程度的抓取与固定并给予蒸馏水灌胃,0.2ml/次,1次/d,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筑巢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改变,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检测Aβ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au蛋白表达。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可视平台实验中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及游泳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隐蔽平台实验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小鼠的训练潜伏期均有所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显着减少(P<0.05);与针刺组、中药组相比,针药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显着增加(P<0.05);针药组与针刺组和中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筑巢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筑巢实验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评分明显升高(P<0.05),针刺组和针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虽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小鼠大脑皮层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核染色清楚且均匀;模型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数量减少,排列散乱,不规则,出现核固缩现象;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数量增多,排列较为规则整齐,结构清晰。说明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均能改善SAMP8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损伤和核固缩现象。3.采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层内Aβ表达。Aβ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SAMR1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形态完整,排列有序,无明显Aβ阳性染色;模型组SAMP8小鼠大脑皮层Aβ阳性染色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在神经元核周质内表达,呈棕褐色(P<0.05);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SAMP8小鼠大脑皮层Aβ阳性染色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少,且染色较淡(P<0.05);而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之间,三组SAMP8小鼠大脑皮层Aβ阳性染色细胞数量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ELISA法检测Aβ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AMP8小鼠大脑皮层内的Aβ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3个治疗组SAMP8小鼠大脑皮层内Aβ水平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之间,三组SAMP8小鼠大脑皮层内Aβ的含量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4.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层内p-tau表达。p-tau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au阳性细胞胞质体积较大,多呈棕黄色或棕褐色,表达主要出现在神经元的核周质内。对照组SAMR1小鼠大脑皮层有较少神经元出现p-tau阳性表达;与对照组SAMR1小鼠相比,模型组SAMP8小鼠p-tau阳性染色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阳性细胞p-tau染色较深(P<0.05);与模型组SAMP8小鼠相比,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SAMP8小鼠p-tau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接近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SAMP8小鼠大脑皮层p-tau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SAMR1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p-tau的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SAMP8小鼠相比,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p-tau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间两两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药并举疗法可有效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2针药并举疗法可有效降低SAMP8小鼠大脑皮层Aβ表达;3针药并举疗法可有效减少SAMP8小鼠大脑皮层p-tau蛋白表达;4针药并举疗法对SAMP8小鼠神经病理改变有抑制作用,但与针刺组及中药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
胡春丽,何传才,常青[6](2020)在《卡巴拉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卡巴拉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老年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卡巴拉汀组、多奈哌齐组和联合组,各45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卡巴拉汀组给予卡巴拉汀治疗,多奈哌齐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联合组给予卡巴拉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16周。比较3组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临床痴呆量表、神经精神症状问卷评定精神行为症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评定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自理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能力,统计并比较3组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丙二醛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联合组较其余两组变化更显着(P<0.05)。(2)治疗后3组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临床痴呆量表、神经精神症状问卷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联合组显着低于其余两组(P<0.05);3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联合组显着高于其余两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巴拉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疗效显着,能够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精神行为症状、认知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高。
白莹,李春霞,曹艳华[7](2020)在《多奈哌齐联合醒智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醒智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方法 1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醒智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及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为(0.23±0.07)ng/L、白细胞介素-6(IL-6)为(60.34±7.42)ng/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为(1360.83±490.28)ng/L,均低于对照组的(0.46±0.11)、(105.36±73.52)、(1860.53±430.87)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22.83±2.08)分高于对照组的(19.05±1.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醒智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药物服用期间安全性好,对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积极作用。
杨堃,张炜[8](2020)在《利斯的明和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利斯的明和多奈哌齐两种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制定合理的纳/排标准,确定关键词,使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进行信息提取,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直接比较Meta分析。结果直接比较纳入9篇文献,共计3364例患者。就MMSE指标来看,利斯的明组的疗效优于多奈哌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性方面,直接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斯的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稍优于多奈哌齐。
王柯人[9](2019)在《新型多靶点芹菜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又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慢性的、发展过程为渐进性的脑部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行为失常等症状。截至目前,A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主要的病理学特征为乙酰胆碱(ACh)水平的缺失,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和过度的tau蛋白磷酸化等。目前上市的药物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和加兰他敏)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长期临床使用表明,上述药物仅能在短时间内局部缓解AD患者的症状,却并不能阻止和逆转AD的病程。故开发新型的AD治疗药物已迫在眉睫。由于AD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单一靶点的药物不能有效地阻止疾病的进程,因此,开发同时靶向AD病理网络的多靶点药物已成为抗AD药物研发的新领域。芹菜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神经保护等多重药理活性,但其较低的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在AD中的应用。卡巴拉汀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轻中度AD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氨基甲酸酯片段是其抑制胆碱酯酶的关键药效团。本文基于“多靶点”药物的设计策略,以芹菜素为先导化合物,通过药效团拼合原理,与卡巴拉汀的药效团-氨基甲酸酯进行拼合,设计了一系列芹菜素-O-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通过对目标化合物的逆合成分析,我们以芹菜素为原料,在碳酸钾和乙腈条件下,与不同的氨基甲酰氯反应,通过控制芹菜素和氨基甲酰氯的反应比例和反应时间,得到了7个双取代和4个三取代的芹菜素-O-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其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HR-ESI-MS和HPLC表征。本文测试了所有目标化合物的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3a3k均具有较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且三取代的芹菜素-O-氨基甲酸酯比双取代的目标化合物显示了更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另外,取代基的不同对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也有显着的影响,N-甲基-N-乙基取代的氨基甲酰基比其他取代基显示了更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d和3i显示了最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6.8μM和9.2μM。可逆性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3d是一个可逆性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本论文采用ORAC法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拥有双氨基甲酸酯的目标化合物3a3g显示了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然而含有三取代氨基甲酸酯的目标化合物3i3k显示了较弱的抗氧化活性,这可能与羟基的屏蔽有关。本文采用硫黄素T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测试了化合物3d和3i对Aβ1-42自身聚集的抑制和解聚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d显示了较强的抑制(77.9%)和解聚(66.2%)活性,化合物3i显示了适当的抑制(35.2%)和解聚(40.4%)活性。另外,计算机分子对接为化合物3d的抑制能力提供了合理的依据。本文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3d和3i对H2O2诱导PC12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d比3i具有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化合物3d的羟基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的方法测试了化合物3d和3i对生物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d是一个选择性的金属离子螯合剂,而化合物3i则对金属离子没有络合能力。同时,硫黄素T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测试的结果表明化合物3d能够显着的抑制(78.9%)和解聚(64.6%)Cu2+诱导Aβ聚集。本文采用平行人工膜渗透-血脑屏障模型(PAMPA-BBB),测试了化合物3d和3i的体外血脑屏障透过能力,结果显示化合物3d和3i的渗透率分别为15.49×10-6cm/s和19.16×10-66 cm/s,表明化合物3d和3i能够透过体外血脑屏障。体内斑马鱼AD模型显示,化合物3d能够显着的改善斑马鱼AD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反应能力。且能够保护Aβ诱导的血管损伤。上述结果表明,化合物3d是一个高效、均衡的多靶点候选化合物,为多靶点抗AD药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理论依据。
刘湘媛[10](2019)在《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阿尔兹海默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智力状态、日常生活能力、AD病理行为、血清缓激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MMSE评分观察组26.59±6.21分,对照组22.31±5.29分;治疗后ADL评分观察组25.19±5.17分,对照组30.75±5.93分;治疗后BEHAVE-AD评分观察组29.33±3.46分,对照组34.24±3.26分。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BEHAVE-A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BEHAVE-AD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缓激肽治疗前对照组为21.79±5.28 U/L,观察组为22.05±5.17 U/L,治疗后对照组为15.72±3.18 U/L,观察组为12.50±3.04 U/L,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较单独使用盐酸多奈哌齐可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智力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AD病理行为,降低血清缓激肽,且安全性良好。
二、盐酸多奈哌齐与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酸多奈哌齐与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论文提纲范文)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
一、疾病负担相关数据 |
二、诊断及相关数据 |
三、治疗及相关数据 |
四、公共卫生资源信息 |
AD的流行病学及疾病负担 |
一、1990年至2019年我国AD及其他痴呆的疾病顺位变化 |
二、2019年我国和全球的AD及其他痴呆的疾病负担比较 |
三、2019年我国AD及其他痴呆的死亡情况 |
四、2019年我国AD及其他痴呆的患病情况 |
五、2019年我国AD及其他痴呆的YLL |
六、2019年我国AD及其他痴呆的YLD |
七、2019年我国AD及其他痴呆的DALY |
AD的临床诊断 |
一、神经影像学检查 |
二、神经心理测评 |
三、体液标志物 |
四、基因检测 |
五、正在进行中的AD临床诊断试验 |
AD的治疗及相关临床试验 |
一、已上市的AD治疗药物 |
二、AD临床药物试验及非药物试验 |
AD防治的公共卫生资源 |
一、专病门诊现状及其服务提供 |
二、政府支持及政策导向 |
三、AD的资源配置现况 |
(2)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临床评价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ADL、BEHAVE-AD、MMSE评分比较 |
2.2 两组血清缓激肽比较 |
2.3 两组MDA、SOD及GSH-Px水平比较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3)抗AD药迎曙光 哪些企业仍在过评路上?(论文提纲范文)
A格局 |
B治疗药物 |
C辅助类 |
(4)新型染料木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病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阿尔茨海默病 |
1.2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
1.3 FDA批准上市的抗AD药物及其衍生物的开发现状 |
1.3.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及其衍生物的开发现状 |
1.3.2 NMDA受体拮抗剂及其衍生物的开发现状 |
1.4 多靶点抗AD药物研究前景 |
第二章 染料木素-O-烷基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其抗AD活性研究 |
2.1 染料木素-O-烷基胺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2.2 染料木素-O-烷基胺衍生物的制备 |
2.2.1 中间体3a~3e的制备 |
2.2.2 染料木素-O-烷基胺类衍生物的制备 |
2.2.3 实验结果 |
2.2.4 讨论 |
2.3 染料木素-O-烷基胺类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筛选 |
2.3.1 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 |
2.3.2 化合物对AChE的酶动力学测试 |
2.3.3 化合物与AChE的分子对接 |
2.3.4 化合物7d对 hAChE的可逆性抑制 |
2.3.5 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
2.3.6 化合物的金属离子络合能力测定 |
2.3.7 化合物的抑制Aβ聚集能力测定 |
2.3.8 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测定 |
2.3.9 化合物7d诱导自噬的活性 |
2.3.10 GPX4 蛋白的调控 |
2.3.11 体外7d血脑屏障通透性测定 |
2.3.12 化合物7d的体内活性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型多靶点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AD活性研究 |
3.1 新型多靶点抑制剂的设计 |
3.2 目标化合物TM-1~TM-19 的制备 |
3.2.1 实验结果 |
3.2.2 讨论 |
3.3 新型多靶点抑制剂的生物活性筛选 |
3.3.1 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 |
3.3.2 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
3.3.3 抑制/解聚Aβ聚集测试 |
3.3.4 代表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 |
3.3.5 化合物TM-4与hAChE的酶动力学测试 |
3.3.6 化合物TM-4与hAChE和 hBuChE的分子对接 |
3.3.7 化合物TM-4对hAChE和 hBuChE的可逆性抑制 |
3.3.8 生物膜干涉法测定TM-4与Aβ_(1-42)的结合方式 |
3.3.9 化合物TM-4与Aβ_(1-42)的分子对接 |
3.3.10 化合物TM-4 的金属离子络合能力测试 |
3.3.11 化合物TM-4 解聚Cu~(2+)诱导的Aβ_(1-42)的实验 |
3.3.12 化合物TM-4 促进病理性蛋白的清除 |
3.3.13 化合物TM-4 增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活性 |
3.3.14 化合物TM-4 诱导U87 细胞自噬GFP-LC3 斑点的研究 |
3.3.15 化合物TM-4 体外血脑屏障通透性测定 |
3.3.16 化合物TM-4对Al Cl_3诱导AD斑马鱼的研究 |
3.3.17 化合物TM-4对Aβ_(1-40)诱导的血管损伤的斑马鱼的保护作用 |
3.3.18 化合物TM-4 的体内活性评价 |
3.3.19 脑海马组织中TM-4 基因的转录组序列分析 |
3.3.20 化合物TM-4 的新陈代谢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五章 实验部分 |
5.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5.2 染料木素-O-烷基胺类衍生物的制备 |
5.2.1 4a~8c的制备 |
5.3 优势骨架的烷基胺衍生物的制备 |
5.3.1 中间体5a~5c的制备 |
5.3.2 中间体7和10 的制备 |
5.3.3 TM-1~TM-14 的制备 |
5.3.4 TM-15~TM-19 的制备 |
5.4 生物活性测试 |
5.4.1 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 |
5.4.2 化合物对ACh E抑制动力学测定 |
5.4.3 分子对接研究 |
5.4.4 抗氧化活性测定(ORAC-FL法) |
5.4.5 化合物抑制/解聚Aβ自聚集的活性 |
5.4.6 透射电镜法测定化合物抑制和解聚自身诱导的Aβ_(1-42)聚集 |
5.4.7 对H_2O_2诱导的PC12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测定 |
5.4.8 对SH-SY5Y细胞的细胞毒性效应的测定 |
5.4.9 金属离子螯合能力测试 |
5.4.10 血脑屏障透过能力评价(PAMPA-BBB) |
5.4.11 对Al Cl_3诱导的斑马鱼AD模型的影响 |
5.4.12 跳台被动回避试验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针药并举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神经病理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多奈哌齐联合醒智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4.1 对照组 |
1.4.2 研究组 |
1.5 观察指标 |
1.5.1 血清炎症因子 |
1.5.2 MMSE评分 |
1.5.3 疗效判定标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 |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4 两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8)利斯的明和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3 有效性 |
2.4 安全性 |
3 讨论 |
(9)新型多靶点芹菜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阿尔茨海默症 |
1.1.1 阿尔茨海默症的来源 |
1.1.2 阿尔茨海默症现状 |
1.2 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机制 |
1.2.1 胆碱能假说 |
1.2.2 Aβ级联假说 |
1.2.3 氧化应激假说 |
1.2.4 金属离子假说 |
1.2.5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假说 |
1.2.6 炎症反应假说 |
1.2.7 基因突变假说 |
1.2.8 其他假说 |
1.3 本病的临床治疗药物 |
1.3.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
1.3.2 受体拮抗剂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 |
1.3.3 复方新药Namzaric |
1.3.4 甘露特钠胶囊 |
1.4 处于临床III期研究的AD治疗药物 |
1.5 芹菜素在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发进展 |
1.6 研发新型多靶点抗AD药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衍生物的合成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7 ,4'-二(氨基甲酰氧基)-5-羟基黄酮(3a~3g)的制备 |
2.2 生物活性测试 |
2.2.1 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 |
2.2.2 与AChE的分子对接研究 |
2.2.3 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
2.2.4 化合物抑制/解聚Aβ自身聚集的活性研究 |
2.2.5 解聚自身诱导的Aβ_(1-42)聚集 |
2.2.6 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测定Aβ_(1-42)聚集 |
2.2.7 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2.2.8 金属离子络合性质测定 |
2.2.9 硫黄素T法测定化合物抑制和解聚Cu~(2+)诱导的Aβ_(1-42)聚集 |
2.2.10 体外血脑屏障透过能力评价 |
2.2.11 对斑马鱼AD模型的评价 |
第三章 新型芹菜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AD活性研究 |
3.1 前言 |
3.2 芹菜素的研究进展 |
3.2.1 抗氧化活性 |
3.2.2 抗炎活性 |
3.2.3 抑制Aβ聚集活性 |
3.2.4 神经保护作用 |
3.2.5 自噬作用 |
3.3 芹菜素-O-氨基甲酸酯衍生物的设计 |
3.4 芹菜素-O-氨基甲酸酯衍生物的合成 |
3.4.1 实验结果 |
3.4.2 讨论 |
3.5 芹菜素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评价 |
3.5.1 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 |
3.5.2 化合物3d与 huAChE的分子对接研究 |
3.5.3 化合物3d对AChE的可逆性研究 |
3.5.4 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ORAC-FL法) |
3.5.5 抑制/解聚Aβ聚集测试 |
3.5.6 化合物3d与Aβ_(1-42)的分子对接研究 |
3.5.7 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3.5.8 金属离子络合性质测定 |
3.5.9 化合物3d对Cu~(2+)诱导Aβ_(1-42)聚集的影响 |
3.5.10 血脑屏障通透能力评价 |
3.5.11 斑马鱼模型评价 |
第四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智力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AD病理行为比较 |
2.2 两组患者血清缓激肽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四、盐酸多奈哌齐与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J]. 任汝静,殷鹏,王志会,齐金蕾,汤然,王金涛,黄强,李建平,谢心怡,胡勇博,崔诗爽,余小萍,朱圆,刘馨雅,朱怡康,林绍慧,王怡然,黄延焱,胡以松,王学锋,王鸿利,褚敬申,王颖,李春波,周脉耕,王刚.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04)
- [2]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聂桐.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08)
- [3]抗AD药迎曙光 哪些企业仍在过评路上?[N]. 蔡德山. 医药经济报, 2021
- [4]新型染料木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病活性研究[D]. 时健. 南阳师范学院, 2021(11)
- [5]针药并举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神经病理影响的研究[D]. 李佳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卡巴拉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临床对照研究[J]. 胡春丽,何传才,常青.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0(03)
- [7]多奈哌齐联合醒智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分析[J]. 白莹,李春霞,曹艳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9)
- [8]利斯的明和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杨堃,张炜. 海峡药学, 2020(02)
- [9]新型多靶点芹菜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症研究[D]. 王柯人. 南阳师范学院, 2019(12)
- [10]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 刘湘媛. 交通医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