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陈军明,王欣,马文泽,徐华,蔡宇,李文成,丁尔勤[1](2021)在《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方式,因其解剖形态的特殊性和损伤机制的复杂性,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予以固定。因此,固定方式、固定物的选择是临床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关键,不恰当的固定,可能增加骨折延迟愈合、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本文现对当前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胫腓骨骨折的有效安全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伟业[2](2021)在《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月至2019-01月天津医院急诊复位室和肢体矫形一病区骨质疏松型Colles骨折患者共6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运用中医骨伤三期辨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用药对骨质疏松和骨折进行中医药的系统治疗;同时骨折经指套悬吊牵引及中医手法整复后,试验组用夹板进行外固定,对照组用石膏进行外固定,骨折愈合后均择机拆除外固定。记录并统计治疗前及辨证三期用药11周后骨密度,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即时、两周复查、四周复查、以及两组患者拆除外固定两周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评分测定,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基线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VAS评分、骨折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骨密度对比分析结果:三期辨证用药后试验组骨密度值:-1.96±0.25,对照组:-1.97±0.19,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三期辨证用药完成后组间骨密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掌倾角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拆除固定两周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两周、四周、拆除固定两周后组间对比均是p<0.05,有统计学意义;尺偏角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拆除固定两周后两周组内对比统计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周、四周、拆除固定两周后组间对比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桡骨高度拆除固定两周后实验组为:1.33±0.28,对照组:1.36±0.27,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时间(周):实验组为:11.81±4.91,对照组为:12.89±3.32,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腕关节Gartland和Werley功能评分,试验组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优良率为:71.4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周试验组VAS评分组间对比p<0.05,拆除固定两周后组间统计结果为p<0.05;治疗前与拆除固定两周后VAS评分组内对比统计:试验组为p<0.05,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四周两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对骨质疏松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对骨折部位进行了非常有效的复位和固定,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综上所述,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毛小金,张祖君,徐剑,王议峰[3](2021)在《腓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与传统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腓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0月9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住院顺序奇偶数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腓骨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记录两组腓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术后1周、3月、6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腓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与对照组的9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显效率64.44%,优于对照组的42.22%(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44%,较对照组的20.00%低(P<0.05);术后3月、6月,两组AOFAS及ADL评分均较术后1周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3月AOFAS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处理腓骨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优势,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
赵镒汶,陈逸,王珂杰,戴小宇,王锋,胡新宇,马文明[4](2020)在《胫骨髓内钉联合腓骨钢板治疗同平面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中复位固定顺序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研究胫骨髓内钉联合腓骨钢板治疗同平面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中优先复位固定腓骨与胫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8例同平面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资料。男38例,女20例;年龄20~65岁,平均40岁。左侧30例,右侧28例。骨折AO分型:42-A型27例,42-B型18例,42-C型13例。根据术中采用的不同复位固定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腓骨组33例(腓骨优先复位固定),胫骨组25例(胫骨优先复位固定)。胫骨骨折采用髓内钉固定,腓骨骨折采用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胫骨闭合复位率、髓内钉动力化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腓骨组手术时间为(96±15)min,较胫骨组(116±19)min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闭合复位率腓骨组为84.8%(28/33),胫骨组为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髓内钉动力化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髓内钉联合腓骨钢板治疗同平面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效果良好,当骨折线位于胫骨非狭窄段时,术中先行腓骨复位固定有助于胫骨的复位和置钉,能提高手术效率,但并不增加骨折愈合时间,较先行胫骨复位固定更有优势。
梅永林[5](2020)在《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的快捷便利,胫腓骨骨折在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引起的全身骨折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外固定架凭借创口小、操作简单、拆卸方便等优势在胫腓骨骨折固定方面优势显着,赤木洗剂治疗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是我院骨伤科的传统中医药特色,充分展现出中医的简、便、廉、效的优越性。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剂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治疗骨折提供一定的临床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分2组进行临床研究,分别给予外固定架固定配合温水、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的干预措施,术后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Johner-Wruh胫骨骨折评分、骨痂生长X线评分、VAS疼痛评分、小腿周径的差值率、SF-36生存质量评分及随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常规组方案和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熏洗治疗的观察组方案在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标准方面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术后3个月常规组患者优32例、良14例、中12例、差2例,优良率为76.67%,而观察组患者优38例、良1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90.32%,可见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②术后3个月进行X线复查,两组患者均表现为较多的骨痂生长,X线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的进展,VAS疼痛评分逐渐降低,术后3个月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在术前和术后3月之间均没有差异(P>0.05)。④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小腿周径差值率均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2个月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SF-36评分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⑥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固定针松动、固定针断钉、骨筋膜室综合征、深层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不良事件,在骨折延迟愈合不良事件中两组的发生情况类似,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炎,缩短熏洗时间、减少熏洗频率后自行好转;常规组有1例患者出现浅层感染,给予常规清创换药,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1周后,感染得以控制。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熏洗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胫腓骨骨折术后的疼痛情况,促进肢体肿胀的消退,改善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功能活动,提高骨折术后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是一种治疗胫腓骨骨折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黎贤发[6](2020)在《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局部冷疗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局部冷疗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治疗前后软组织的肿胀,疼痛,临床疗效,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局部冷疗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在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治疗作出更好的决策提供指导,为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兴安界首骨伤医院骨科接诊的胫腓骨骨折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而无排除标准任一项的病例共160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患者,然后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A组:甘露醇+冷疗组,即125ml的20%甘露醇静滴,bid,局部用冷疗装置外敷局部,20min,bid;B组:甘露醇+益气活血膏方,即125ml的20%甘露醇静滴,bid,早晚口服益气活血膏方各100ml;C组:甘露醇+益气活血膏方+冷疗组;D组:单纯甘露醇组。治疗周期为1星期。检测患者下列指标:(1)血液流变学指标:于治疗第1天及治疗后第7天清晨6:00-8:00抽取左侧肘部静脉血4-5ml,加入肝素抗凝管摇匀,送由实验室使用同一台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器检测,主要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中及高切等指标。(2)炎症相关指标:于治疗后第1天及第7天抽血检测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3)肿胀缓解情况:用软尺量患者患肢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天的肿胀程度。(4)疼痛评分(VAS评分):评估患肢治疗前、治疗后第1、3,5,7天的疼痛评分情况。(5)首次出现皮纹的时间。(6)并发症发生的例数。所得数据运用SPSS 20.0分析软件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四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侧别、受伤因素、患肢肿胀程度、骨折分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在接受治疗7天后,四组患者总有效均为100%,说明四种治疗方式都能达到治疗效果,但从显效层面上进行比较,可以得知C组采用的治疗方式要较其他三组的临床疗效更佳(P<0.05),A组及B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但A组与B组之间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3.患者在血液流变学方面比较,在接受治疗后C组各指标降低最明显,与其他三组之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各指标下降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炎症相关指标方面比较,四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L-1β,IL-6,TNF-α及血沉均明显降低,C组各指标降低最明显,与其他三组之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各指标下降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患肢肿胀值方面比较,第1天,第3天的肿胀值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的上升幅度较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肿胀值上升幅度小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5天,第7天的肿胀值开始下降,A,B,C三组的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组下降最多,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VAS评分方面比较,患者入院时四组之间的疼痛V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进行对应的处理后各组疼痛VAS评分逐渐降低。A,B,C三组的疼痛VAS评分在第1,3,5,7天下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组比A,B两组的疼痛VAS评分下降更快,B组下降较A组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皮纹出现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对照组出现皮纹时间最晚,C组出现时间最早,其次为B组,A组,四组之间的差异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四组中均以张力性水泡并发症出现最多,B组和C组中出现胃肠道不适。结论: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冷疗具有既能其加快患处软组织血液的循环促进肿胀消退又可能有缓解软组织疼痛的临床疗效,可为临床解决胫腓骨骨折术前软组织肿胀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中药膏方联合冷疗可作为创伤后术前软组织肿胀的首选治疗,值得更深层次的研究及推广运用。
刘广东[7](2020)在《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弹性带锁髓内钉(Elastic 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ELIN)与微创经皮钢板(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osteosynthesis,MIPP)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对临床数据加以分析整理,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为腓骨骨折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骨科及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腓骨骨折患者32例。分别采用弹性带锁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固定,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弹性带锁髓内钉组(A组):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7-77岁,平均43士16.7岁,损伤位置划分A组,左侧骨折8例,右侧骨折5例,其中直接暴力损伤4例,为车祸伤,间接损伤9例,为高空坠落伤及摔伤,依据A0分型A1型1例,A2型7例,A3型2例,B1型1例,B3型1例,C3型1例。微创钢板组(B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48.4±16.9岁,依据骨折损伤位置划分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7例,直接暴力损伤4例,为车祸伤及钝器伤所致;间接损伤共11例,为高空坠落伤及摔伤,AO分型A1型3例,A2型6例,A3型2例,C1型2例,C3型1例。所有患者经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准备无手术禁忌,接受弹性带锁髓内钉或微创经皮钢板治疗。统计两组术前AOFAS评分,手术等待时间,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投照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踝关节AOFAS评分(末次随访时)及术后并发症。其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标准是以患者患肢可完全负重,X线提示骨折线模糊或者消失为准;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A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为43±16.7岁,B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为48.4±16.9岁,两组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无差异(P>0.05)。A组与B组观察指标比较:术前住院时间(A组4.46±0.87天,B组9.05±3.64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术前等待时间短;平均手术时间(A组27.92±7.20,B组126.43±13.40分钟),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手术时间短;平均术中出血量(A组32.31±7.85ml,B组195.26±28.36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术中出血量少;术中C型臂投照次数(A组10.23±1.64次,B组5.05±2.25次),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投照次数多;平均拆线时间(A组14.46±1.12天,B组16.63±1.98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较B组平均拆线时间短;平均临愈合时间(A组2.35±0.14月,B组2.93±0.1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AOFAS评分89.38±1.66分,标准评分优良率为100%,B组术后AOFAS评分90.10±2.0分,标准评分优良率为1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例中有0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0例延迟愈合,0例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1例,未发现内固定断裂、静脉血栓、膝踝关节疼痛并发症。B组有0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0例延迟愈合,0例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2例(主要来自胫骨侧关节面损伤,非腓骨侧),未发现内固定断裂、静脉血栓、膝踝关节疼痛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和10.5%。结论弹性带锁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均为微创治疗腓骨骨折的有效术式,弹性带锁髓内钉较微创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张浩,张紫机,王拥军,桑敬伟,张文,杨卫兵[8](2019)在《髓内钉联合不同固定术治疗胫腓骨远端双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胫腓骨远端双骨折患者采用腓骨侧髓内钉固定,联合胫骨侧不同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58例研究对象均为安阳市人民医院接收的胫腓骨远端双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固定方法随机分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腓骨侧弹性髓内钉,联合胫骨侧交锁髓内钉固定,研究组则采用腓骨侧侧弹性髓内钉,联合胫骨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优良率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是89.66%和93.1%,组间未见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VAS疼痛评分以及出血量方面,两组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病例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胫腓骨远端双骨折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2种固定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采用胫骨侧锁定加压钢板结合腓骨侧弹性髓内钉的固定方式,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赵泽雨[9](2019)在《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 的]1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的研制及其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初步牵引疗效。2研制舒适型下肢抬高垫,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术前抬高消肿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3评估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 法]1根据牵引目的及目前胫腓骨骨折牵引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设计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该装置的双针牵引支架由双孔连接片、各种型号螺母、牵引针夹、两枚牵引针和两根牵引螺纹杆组成,牵引针固定位置为常规牵引部位,牵引螺纹杆平行于小腿长轴并位于小腿两侧。通过调节M8宽螺母牵开骨折端,牵开速度可控,可在术前缓慢牵开,也可在术中快速牵开。收集2017年01月-2018年6月解放军第920医院创伤骨科研究所(原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行骨牵引术;B组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传统的单针跟骨牵引术。收集A组30例患者的牵引前、牵引后3天、6天X线片,观察骨折端重叠部分和骨折间隙的变化,测量重叠骨折端的牵开长度;术中有限切开复位,观察骨折端间隙及周围软组织张力情况。记录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牵引当天、牵引后第3、6天的VAS评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2根据人体工程学及临床实际研究设计舒适型下肢抬高垫,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0月解放军第920医院创伤骨科研究所(原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住院的患肢明显肿胀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5例,A组患者给予舒适型下肢抬高垫抬高消肿,B组患者的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抬高消肿,记录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第3、第6天的VAS评分、舒适度评分和肢体周径差值(患肢周径-健侧对应部位周径)。3收集2017年0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第920医院创伤骨科研究所(原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胫腓骨远端骨折30例,术前均应用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行骨牵引术,双针牵引位置分别是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部位。将患者随机分为A(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B(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布朗氏架)两组,各15例。A组作为观察组,牵引患肢置于舒适型下肢抬高垫上抬高消肿;B组作为对照组,牵引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抬高消肿。记录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牵引当天、牵引后第3、第6天的肢体周径差值(患肢周径-健侧对应部位周径)和ICQ舒适度评分。[结 果]1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牵引组的所有患者牵引前后X线片结果显示重叠、移位骨折端不同程度地牵开,牵开长度范围7.2-45.8mm,平均为23.1mm,其中 6 例牵开长度<15.0mm(6/30,20.0%),18 例在 15-30.0mm 之间(18/30,60.0%),5 例在 30-45.0mm 之间(5/30,16.7%),1 例≥45.0mm(1/30,3.3%)。牵引调节 6 d后的X线片较牵引调节后3 d更为明显。术中有限切开复位骨折,手术切口小,术中可见骨折端间隙增大,周围软组织有效松弛,骨折重叠部分少,周围软组织及骨膜剥离少,各类型骨折复位强度明显降低。在邻近关节或累及关节面的骨折中,关节间隙增大。A组(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牵引)、B组(传统单针跟骨牵引)患者牵引后第3、6天的VAS评分比较分别为(4.13±0.97)分VS.(4.87± 1.01)分,P=0.006、(2.40±0.97)分 VS.(3.13±1.07)分,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表明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具有持续有效的牵引作用,有利于软组织消肿,可减轻患者疼痛,牵引疗效优于传统单针跟骨牵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58.00±27.50)min VS.(72.67±17.11)min,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114.83±38.98)ml VS.(171.83±45.65)m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出血量小于B组,说明术前应用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行骨牵引治疗能达到有效牵引目的,可降低术中复位难度及减少术中出血量。2A组(舒适型下肢抬高垫)、B组(布朗氏架)患者入院第6天A组VAS评分较B组低(2.67±0.80)分VS.(3.22±0.93)分,P=0.003,表明舒适型下肢抬高垫减轻疼痛作用优于布朗氏架;入院第3天A组舒适度与B组比较,(23.62±3.00)分 VS.(22.29±3.38)分,P=0.034,第6天 A组舒适度较B 组高(25.82±1.56)分VS.(24.96±1.64)分,P=0.012,提示舒适型下肢抬高垫较布朗氏架可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第3天两组肢体周径差比较(3.27±0.70)cm VS.(3.60±0.78)cm,P=0.038 及第 6 天(1.75±0.39)cm VS.(1.99±0.54)cm,P=0.022,A组肢体周径差值均较B组低,认为舒适型下肢抬高垫消肿效果较布朗氏架好。3 A组(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B组(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布朗氏架)患者牵引当天、牵引后第3天、第6天肢体周径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牵引后第3天、第6天的肢体周径差值为(5.05±1.47)cm、(2.21±0.73)cm均小于 B 组(4.55±1.44)cm、(2.29±0.72)cm,可认为在高能量胫腓骨远端骨折的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的术前牵引治疗中,舒适型下肢抬高垫抬高消肿效果与布朗氏架无差异,结果显示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具有有效的抬高消肿作用。两组患者牵引后第3天的ICQ舒适度评分比较为(82.80±5.62)分VS.(75.40±4.40)分,P=0.049,第6天的评分比较为(78.73±5.18)分VS.(69.80±6.24)分,P=0.008,A组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在术前牵引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结论]1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构型简单、操作简便、牵引速度可控、便携,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术中复位强度及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持续有效的牵引疗效。2在胫腓骨骨折抬高消肿治疗中,舒适型下肢抬高垫可有效抬高消肿、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是一种有效的牵引装置,具有持续牵引、消肿、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范卜方[10](2019)在《锁定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腓骨骨折对Pilon骨折及踝关节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在Pilon骨折(一种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及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对胫腓远端的双骨折及软组织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骨科病区收治的Pilon骨折或踝关节骨折患者共93例,分为A、B两组,A组46例患者,腓骨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对于Pilon骨折的胫骨远端骨折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或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对于踝关节骨折的胫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B组患者47例,腓骨采用髓内钉固定,对于Pilon骨折的胫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或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对于踝关节骨折的胫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随访时间12-18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伤口延迟愈合,术后切口皮缘无菌性坏死,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患肢踝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A、B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23±20.56分钟、116.54±25.78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99.78±15.09ml、95.67±17.84ml,平均透视次数:15.98±6.78次、17.03±5.13次,平均切口长度为:15.23±3.21厘米、14.89±3.30厘米,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0.67周±2.44周、18.32±2.21周。末次随访时A、B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6.56±8.12分、91.23±7.28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手术切口长度方面,两组患者之间相比t值分别为:0.16、0.97、-0.68、0.50,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t值为3.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B组患者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小于A组患者。两组患肢踝关节功能评分(末次随访时):t值2.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B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方面:A组患者术后,10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B组术后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38%;X2值为4.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结论:Pilon骨折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都属于胫腓骨远端的骨折,在其治疗过程中,对腓骨骨折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会影响胫腓骨远端骨折及软组织的恢复,腓骨行髓内钉固定时相较锁定钢板固定,更加符合微创理念,能为骨折提供更佳的生物力学环境,且对软组织的二次损伤小,有利于胫腓骨远端骨折及周围软组织的恢复,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恢复踝关节功能。
二、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外固定器 |
2 内固定治疗 |
2.1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 |
2.2 交锁髓内钉 |
2.3 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 |
3 组合固定技术 |
4 关节镜辅助技术 |
5 关节固定和关节置换 |
6 总结 |
(2)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Colles骨折病因病机 |
2 中医骨折治疗原则 |
3 中医骨伤科骨折的治法 |
4 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
5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2 病例来源 |
2 实验设计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影像学检查 |
2.4 康复锻炼 |
3 临床疗效观察及评定 |
4 数据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 |
1 患者基线数据分析 |
2 患者治疗指标分析 |
2.1 骨密度的分析 |
2.2 掌倾角和尺偏角分析 |
2.3 桡骨高度分析 |
2.4 骨折愈合时间分析 |
2.5 腕关节Gartland和 Werley功能评分组间对比 |
2.6 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
2.7 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变化分析 |
讨论 |
1 Colles骨折流行病学及分型 |
2 中医药治疗Colles骨折的历史沿革 |
3 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优势与研究方向 |
4 中医骨伤三期辨证的优势 |
5 指套悬吊牵引的临床优势与禁忌症 |
6 利用网络药理学对部分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初探 |
7 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综述 Colles骨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诊断 |
2 中医和西医的分型 |
3 治疗 |
3.1 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
3.2 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4 康复方法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腓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与传统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3 两组临床疗效 |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5 两组术后AOFAS及ADL评分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5)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中医学对胫腓骨骨折的认识 |
2 中医对胫腓骨骨折病机的认识 |
3 胫腓骨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
4 胫腓骨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进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研究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评价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基线特征 |
3.2 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分 |
3.3 骨痂生长X线评分 |
3.4 VAS疼痛评分 |
3.5 小腿周径差值率 |
3.6 生活质量SF-36评分 |
3.7 不良事件 |
讨论 |
1 胫腓骨的实用解剖 |
2 胫腓骨骨折的损伤机制 |
3 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
4 赤木洗剂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中医理论依据及现代机制探讨 |
5 研究结果分析 |
6 不良事件评估 |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局部冷疗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实验标准 |
2.研究方案 |
2.1 实验药品 |
2.2 治疗方法 |
2.3 检测指标 |
2.4 评价方法 |
2.5 统计学分析 |
3.研究结果 |
4.讨论与分析 |
4.1 中医对于胫腓骨骨折后引起组织肿胀、疼痛的研究概况 |
4.2 益气活血膏方的组方及立方依据 |
4.3 现代医学对于胫腓骨骨折后引起组织肿胀、疼痛的研究概况 |
4.4 益气活血膏方对胫腓骨骨折后软组织损伤修复的影响 |
4.5 冷疗机制及注意事项 |
5.本研究结果讨论 |
5.1 在血液流变学比较方面 |
5.2 在炎症相关指标比较方面 |
5.3 在患肢肿胀值比较方面 |
5.4 在VAS评分比较方面 |
5.5 在皮纹出现时间及并发症比较方面 |
5.6 在临床疗效比较方面 |
5.7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5.8 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冷疗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软组织肿胀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治疗下肢骨折围手术期肿胀的研究进展 |
引言 |
1 分期论治 |
2 中药内治 |
3 中药外治法 |
4 其他疗法 |
5 西医治疗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流程图 |
一、腓骨的治疗背景 |
1.1 腓骨解剖特点 |
1.2 腓骨骨折临床特点 |
1.3 腓骨损伤的力学机制 |
1.4 腓骨骨折传统治疗观念 |
1.5 腓骨骨折固定治疗意义 |
1.6 腓骨骨折治疗发展方向 |
二、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 |
2.1 对象与方法 |
2.1.1 一般资料 |
2.1.2 固定材料简介 |
2.1.3 术前准备 |
2.1.4 手术方式 |
2.1.5 术后处理 |
2.1.6 观察指标 |
2.1.7 疗效判定标准 |
2.1.8 术后随访及临床评分 |
2.1.9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3.1 腓骨骨折损伤因素及肢体功能影响 |
2.3.2 腓骨骨折的治疗方式 |
2.3.3 腓骨骨折外固定治疗 |
2.3.4 腓骨骨折传统内固定治疗 |
2.3.5 腓骨骨折微创固定介绍 |
2.3.6 腓骨骨折微创钢板固定 |
2.3.7 髓内钉设计特点介绍及弹性带锁髓内钉固定优势 |
2.3.8 AB两组治疗结果分析 |
2.3.9 AB两组微创固定方式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
2.4 小结 |
三、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一) |
附录(二) |
综述 腓骨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髓内钉联合不同固定术治疗胫腓骨远端双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状况 |
2.2 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 |
3 讨 论 |
(9)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舒适型下肢抬高垫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的疗效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锁定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腓骨骨折对Pilon骨折及踝关节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 [1]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研究[J]. 陈军明,王欣,马文泽,徐华,蔡宇,李文成,丁尔勤. 医学信息, 2021(16)
- [2]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D]. 张伟业.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腓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与传统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 毛小金,张祖君,徐剑,王议峰. 西部医学, 2021(06)
- [4]胫骨髓内钉联合腓骨钢板治疗同平面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中复位固定顺序的探讨[J]. 赵镒汶,陈逸,王珂杰,戴小宇,王锋,胡新宇,马文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0(11)
- [5]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D]. 梅永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益气活血膏方联合局部冷疗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黎贤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D]. 刘广东.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髓内钉联合不同固定术治疗胫腓骨远端双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 张浩,张紫机,王拥军,桑敬伟,张文,杨卫兵. 医药论坛杂志, 2019(08)
- [9]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D]. 赵泽雨.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10]锁定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腓骨骨折对Pilon骨折及踝关节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D]. 范卜方. 承德医学院,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