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吴雅威[1](2021)在《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作为决策咨询机构的智库,一直受到政府机构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与实施,更为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然而,由于缺少多源数据、智慧化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图书情报机构(以下简称图情机构)提供智慧数据服务以满足智库复杂需求。目前,大数据时代持续推动着图情机构服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正在促使其由传统信息服务向智慧数据服务转型。因此,当前智库到底存在哪些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图情机构面向智库需求应该采取何种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以及如何提升智慧数据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图情机构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数据管理理论、用户场景理论和质性研究理论等为基础,探讨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首先,分析并构建了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及其模型,结合实际案例对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详细阐述了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并构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针对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给予相应对策及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主要通过混合式研究方法分析了智库的数据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智慧数据服务需求以及需求驱动因素。明确了智库的两个主要需求:多源数据服务需求(包括多源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创新发展环境服务需求(包括图情机构职能与服务及技术工具与人才等)。智库的数据需求、场景环境和应用过程的变化,对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提出了更高期望与要求。本章为后文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以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奠定了需求基础和研究框架。(2)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基于智库需求,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以及借鉴智慧数据服务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及其特征,阐述各要素在智慧数据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明确了以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智能化技术方法、智慧化平台、服务环境为5大关键要素,以及服务场景化、技术智能化和数据多源化3大特征。引用生态系统及其相关发展理论构建模型来剖析服务主体、客体、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及关系,最终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分析其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及其服务要素与特征,验证前文所明确的关键要素,为后文研究奠定要素基础。(3)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基于智库需求,结合模式构建法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其一,个性化推荐模式,主要探讨图情机构通过感知智库需求,融合多源数据、专家智慧、智能技术及用户需求精准识别等资源与服务,通过智慧数据服务平台与新媒体技术,最终实现场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推送;其二,嵌入式服务模式,主要探讨以图情机构为主体,通过分散、兼职和旋转门等途径嵌入智库内部及其活动过程,将智慧数据服务与智库的数据采集、综合处理、成果传播推广等环节相融合,精准定位智库需求,提供多源数据采集、融合处理、人才支持和影响力塑造等针对性服务。(4)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根据智库需求和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与流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智库的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化技术与工具融合与协同治理;基于专家系统的多源数据分析与应用;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以此来实现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体现了智慧数据服务的新路径与新思想。(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以智库需求、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和智慧数据服务内容为评价依据,初步构建了包括多源数据、智能化技术与工具、智慧数据服务人员三个维度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再利用专家调查法、灰色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完成指标优化和赋权,以验证指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以天津社科院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应用性,以此为图情机构提升智慧数据服务能力与质量提供适当参考。(6)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以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为依据,考量涵盖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优化智慧数据服务流程、改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保障策略。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涵盖政策保障、数据保障、技术保障与人才保障等层次。其中,政策保障涵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数据保障涵盖完善多源数据建设、融合、安全与开放保障机制等;技术保障涵盖完备智能化数据管理技术、方法与工具集体系构建等;人才保障涵盖智慧数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构建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可以优化智库活动流程,提升智库的课题研究能力、决策支持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动力,还可保障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质量和水平,也为大数据时代下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研究体系提供理论启发与借鉴,拓展智慧数据服务的理论与应用范畴,推动智慧数据服务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通过建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帮助其更清楚的认识优势与缺陷,根据评价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更好的服务智库。同时,为图情机构系统认知大数据时代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实现路径提供参考,继而有效引导图情机构从智库需求感知到服务模式构建再到服务能力评价的流程化视角来看待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工作。
赵月[2](2020)在《创新驱动视野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建设水平,将知识创新和科技效能的发挥作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策略的重要国策。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的提出,高校在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不断得到重视,整合科技研发成果、健全高校创新管理机制、提升高校创新知识产权的内在效能,则成为现阶段将高校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内容落到实地,助力于系统性高校创新知识产权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据此,本文尝试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下构建面向创新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其理论意义在于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面向创新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关联性,系统性探讨面向创新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的逻辑,现实意义则在于整合面向创新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方法,探讨创新知识产权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提升面向创新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水平,以及高校创新知识产权的管理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网络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创新驱动视野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理论架构,探讨知识产权相关概念和信息服务相关理论,整合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动能,针对创新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意义以及产业政策进行分析,进行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需求调研,针对资源建设需求、服务提供需求、产权管理需求和产研联动需求进行探讨,并从服务性维度、效益性维度、人文性维度和产业化维度方面进行面向创新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体系设计,针对平台整体架构、平台分层架构以及平台模块服务内容进行探讨,并针对资源管理模块、服务指引模块、产权服务模块和辅助服务模块进行分类探讨。最后,为保障面向创新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良性运行,尝试从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和技术保障层面上探讨面向创新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保障措施,确保平台良性运行,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刘国庆[3](2020)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信息需求与精准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大量流动人口在城镇聚集,新市民群体由此产生。如何实现“以人为本”,践行新型城镇化中“以人的城镇化”的建设理念,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已经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新市民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种种信息障碍,新市民群体的信息贫困与信息弱势不仅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城市融入,也是影响城镇化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以城市中常住的新市民群体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新市民信息的需求、行为、服务等几个方面,对现阶段新市民群体的信息需求及其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提高当前我国新市民群体信息服务的精准化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准确掌握新市民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的信息需求以及如何为新市民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服务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以需求层次理论、信息需求挖掘理论、精准服务理论等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研究中借鉴精准扶贫思想,系统的对新市民精准信息服务机制与途径进行研究,为解决新市民在城市社会中的信息需求以及信息服务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实现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兼顾新市民群体的城市融入,保障新市民能够及时、全面、精准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实现对新市民群体的精准信息服务,更好的促进新市民群体的城市融入,从而提高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质量。
王柏卉[4](2020)在《面向文化自信的少儿图书馆特色信息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走文化自信道路,来自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继承与自信,是文化自信观的历史根本。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员,弘扬传统文化使其必然使命。少儿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国家的发展主要掌握在他们手中。而少年时期是文化最好的奠定时期,所以要使优秀传统文化重新恢复活力,就要把少儿作为主要用户群体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少儿图书馆传统文化信息服务工作。本文主要以信息服务理论与文化自信理论为基础,探寻少儿图书馆的特色信息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在第二章阐述了文化自信与少儿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相关概念以及特点,重点分析了少儿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对于后文会运用的其余相关理论的介绍。第三章则是通过多种调研方式对少儿图书馆现在的传统文化信息服务情况进行调研。调研主要分为网络调研、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并参考“七问分析法”设置网络调研内容、问卷题项与访谈提纲,并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当前少儿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信息服务方面的现状与出现的问题。第四章则是根据第三章的调研结果,运用少儿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公共文化传播学理论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依据原因分析的结果构建了解决路径,分别为基于少儿认知心理特点的资源建设机制、突出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传播机制以及多方协作共建共享机制。最后,笔者把文化自信五个内容要点和少儿信息服务组成要素相结合,依据第四章构建的机制提出了丰富传统文化馆藏资源、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多方协作加强传统文化服务、打造传统文化特色空间以及加强传统文化服务保障的五点具有针对性的少儿特色信息服务建议。
刘丹[5](2020)在《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同样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公共信息已经成为控制社会生产生活各个环节的重要战略资源。当前,我国政府正处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逐渐把公共信息服务的权利更多的赋予图书馆来实行。公共图书馆因为其数量有限,局限性日益突出,无法提供覆盖全社会范围的公共信息服务。而此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信息需求不断增多,且向着多元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社区图书馆不仅以数量取胜,并且在人才、技术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使其在开展公共信息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公共图书馆和基层的社区图书馆相互合作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共图书馆以其拥有的丰富信息资源为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开展提供资源保障,社区图书馆以深入基层的优势可以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使其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本人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公共信息服务的相关理论做了充分的了解,并对国外发达国家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案例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制定出实地考察的内容。在进行实地考察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首先是对图书馆员进行访谈,从图书馆员的年龄结构、专业技术、信息素养、学历这几个方面了解图书馆员是否具备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并了解社区图书馆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的经费投入、宣传力度、技术人才配备、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等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认识度、社区居民利用社区图书馆的活动方式、社区居民对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评价、社区居民对图书馆员的公共信息服务评价等实际情况。总结出我国社区图书馆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时的经验和不足,结合国内外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提出合理建议。
王舒可[6](2020)在《公共图书馆信息扶贫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展开,我国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但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精准扶贫的重心逐渐由经济扶贫转向与文化信息扶贫共同开展。为此,国家提出实施信息扶贫、消除信息贫困的要求,让贫困地区在经济脱贫和生活脱贫的同时实现信息脱贫,是目前社会非常关注的一大研究课题。信息精准扶贫是全社会参与的、促进信息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发展,以推动其经济发展的一种较为传统的扶贫形式。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信息化基地和信息服务机构,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贫困地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信息扶贫是推动信息精准扶贫进程的一大途径,因此研究公共图书馆参与信息扶贫的影响因素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完善了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扶贫的理论基础,又为其参与信息扶贫实践提供了指导作用。本文以社会认知理论、信息贫困理论、信息生产力理论、贫困治理理论为基础,从政策、资源、相关服务、专业人才、参与意愿、学术研究这六个维度来探索对信息扶贫绩效的影响因素,形成本文的理论框架。在理论框架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公共图书馆信息扶贫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对收集的调研数据利用SPSS和AMOS进行分析统计,并检验研究假设是否成立。利用SPSS和AMOS分析工具来统计调研数据,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共图书馆参与信息扶贫的过程当中,受专业人员影响最大,其次是政策、参与意愿和资源,最后是相关服务和学术研究。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优化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措施,提高信息扶贫的绩效提供借鉴和参考。
傅辉子[7](2020)在《“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开发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意义]“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提出,对高校的学科教学、科研创新、成果利用提出更高要求。国家新型智库战略中提出建设高校智库的方针,同样强调高校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促进高校研究成果转化。“双一流”高校建设与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战略目标都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中心,应当把握机遇,积极进行职能转型与建设。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图书馆职能转型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研究图书馆与智库相关关系,明确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智库建设中的定位与功能,推动高校图书馆职能转型,推动高校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查法,对图书馆与智库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图书馆与智库的有机联系,研究高校图书馆在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过程中的定位。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图书馆转型智库案例:美国国会图书馆、胡佛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图书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建设内容与建设方向,为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功能提供建议。采用网络调查法与统计分析法,访问国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官方网站,调查高校图书馆智库型服务提供与开展情况,分析高校图书馆进行智库功能开发的基础与可行性,为不同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功能提供建议。[结果/结论]图书馆与智库在资源建设与分析服务方面存在相似性,鉴于图书馆与智库的内在关联,图书馆应当积极参与到智库建设过程中,发挥图书馆优势,增强图书馆功能。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发挥资源建设与知识服务职能,并作为高校与社会间的沟通窗口,协调与统筹各学科学院的研究人才,共同提供决策咨询产品,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文化、科技发展提供更多决策建议。高校图书馆可构建智库型平台,为政府、高校师生与研究人员、企业提供各类资源服务、知识服务、与决策咨询。根据“双一流”高校的调查分析结果,我国高校图书馆具备一定的智库功能开发基础,但需要根据各院校的需求与能力确定建设任务与目标,国内外高校间需要加强协同与资源共享。最后,从政策、人员、资金、硬件设备与信息安全、宣传方面提供体系保障。
王荻[8](2020)在《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安徽省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移动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与人们生活的融入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对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微信公众号作为微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衍伸功能产品,也成为社会中各机构的重要推广和服务平台,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也同样如此。公共图书馆在向读者提供传统的信息服务时很难直接突破时空的界限。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不仅能为读者提供更加多样化、便捷化和即时反馈化的信息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馆藏资源可以被更好的利用。当前,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创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然而,在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微信公众号的概念以及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模式加以明晰,通过网络调研法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下辖16个地级市的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所提供的各项信息服务进行归纳和统计,再通过与问卷调查结果中的用户使用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由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和措施。本文认为应该通过构建微信运营团队,完善微信运营制度、建立长效互动机制,挖掘用户需求、提高文章推送的水平和质量、展现地域特色,发挥地域优势等多种措施来优化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服务。
周雪芹[9](2019)在《2019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总目录》文中研究指明
杨曼[10](2019)在《教育自觉视野下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开放获取和文献互助平台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弊端逐渐凸显,严重阻碍了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文章从教育自觉的特殊视角出发,提出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对策,实现信息服务用户自主化,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功能智慧化,推动地方文化经济繁荣发展。
二、浅谈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图情机构智慧化资源管理与服务转型 |
1.2.2 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 |
1.2.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及其评价 |
1.2.4 评述与分析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智库 |
2.1.2 智慧服务 |
2.1.3 智慧数据服务 |
2.1.4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数据管理理论 |
2.2.2 扎根理论 |
2.2.3 用户场景理论 |
2.2.4 灰色系统理论 |
第3章 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 |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智库数据资源管理分析 |
3.1.1 调查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对象与数据收集 |
3.1.3 结果分析 |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库服务需求分析 |
3.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
3.2.2 范畴编码与检验 |
3.2.3 模型构建及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与特征 |
4.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 |
4.1.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
4.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分析 |
4.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 |
4.2.1 图情机构主体 |
4.2.2 智慧数据 |
4.2.3 智慧化技术工具与方法 |
4.2.4 智慧数据服务平台 |
4.2.5 智慧数据服务环境 |
4.2.6 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之间关系 |
4.3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特征 |
4.3.1 数据多源性 |
4.3.2 技术智能性 |
4.3.3 服务场景化 |
4.4 案例分析 |
4.4.1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 |
4.4.2 南师大图书馆智慧数据服务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概念和类型 |
5.1.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概念 |
5.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类型 |
5.2 面向智库需求的个性化推荐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2.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
5.2.2 智库需求感知 |
5.2.3 资源融合及服务集成 |
5.2.4 智能化推荐 |
5.2.5 案例分析 |
5.3 面向智库需求的嵌入式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3.1 智库活动层 |
5.3.2 嵌入层 |
5.3.3 融合层 |
5.3.4 服务层 |
5.3.5 案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 |
6.1 智库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 |
6.1.1 智库特征识别 |
6.1.2 智库需求确定 |
6.2 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 |
6.2.1 Data Commons平台的概念和特点 |
6.2.2 Data Commons平台的目标与功能 |
6.2.3 Data Commons平台的架构设计 |
6.3 多源数据融合 |
6.3.1 多源数据融合架构 |
6.3.2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
6.4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 |
6.4.1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模式 |
6.4.2 基于协同治理的智能化技术融合过程 |
6.5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情报分析 |
6.5.1 专家数据管理模块 |
6.5.2 专家在线咨询模块 |
6.5.3 专家智能推荐流程 |
6.6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
6.6.1 场景化服务 |
6.6.2 场景化服务接受效用 |
6.6.3 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
6.6.4 场景化服务推荐实验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
7.1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的提出 |
7.2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
7.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修正 |
7.4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阐释 |
7.5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化与赋权 |
7.5.1 样本选择及问卷描述 |
7.5.2 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易获得性计算 |
7.5.3 评价指标优化 |
7.5.4 评价指标赋权 |
7.6 实证研究 |
7.6.1 研究方法 |
7.6.2 数据分析 |
7.6.3 结果分析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 |
8.1 政府政策保障方面 |
8.2 图书情报机构服务主体保障方面 |
8.2.1 强化服务意识并挖掘智库需求 |
8.2.2 优化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架构 |
8.2.3 建立并完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
8.3 多源数据保障方面 |
8.3.1 加强智慧数据体系建设 |
8.3.2 建立一体化多源数据联动与反馈机制 |
8.4 智能化技术方法与工具保障方面 |
8.4.1 加强现代化数据技术的融合和应用 |
8.4.2 完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和服务 |
8.5 智慧数据服务人才保障方面 |
8.5.1 完善我国图情机构学科馆员制度 |
8.5.2 提升智慧数据服务人员的创新服务能力 |
8.6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9.2.1 研究局限 |
9.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成果 |
致谢 |
(2)创新驱动视野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知识产权相关理论 |
2.1.1 知识产权 |
2.1.2 知识产权类型 |
2.1.3 知识产权管理方式 |
2.2 信息服务相关理论 |
2.2.1 信息服务 |
2.2.2 信息服务特点 |
2.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第3章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概述 |
3.1 创新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意义 |
3.1.1 创新驱动视野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
3.1.2 创新驱动视野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 |
3.1.3 创新驱动视野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对知识产权本身的意义 |
3.2 相关政策分析 |
3.2.1 国家关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建设的政策分析 |
3.2.2 高校创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规章的分析 |
3.3 创新驱动视野下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构建 |
3.3.1 构建实际意义 |
3.3.2 构建优势与价值 |
第4章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现状调研及案例剖析 |
4.1 调研内容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研结果 |
4.2 网络调研结果分析 |
4.2.1 高校内部合作流程不完善 |
4.2.2 外部因素对高校的阻力 |
4.2.3 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实施力度欠佳 |
4.3 案例分析 |
4.3.1 案例描述 |
4.3.2 案例分析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创新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体系建构 |
5.1 面向创新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体系设计维度 |
5.1.1 服务性维度 |
5.1.2 效益性维度 |
5.1.3 人文性维度 |
5.1.4 产业化维度 |
5.2 面向创新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体系设计思路 |
5.2.1 平台整体架构思路 |
5.2.2 平台分层架构思路 |
5.2.3 平台模块服务思路 |
5.3 面向创新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体系设计建构 |
5.3.1 资源管理模块建构 |
5.3.2 服务指引模块建构 |
5.3.3 产权服务模块建构 |
5.3.4 辅助服务模块建构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创新驱动视野下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保障措施 |
6.1 组织保障 |
6.1.1 建立健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管理机构 |
6.1.2 健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内控管理机制 |
6.1.3 推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绩效制度 |
6.2 物质保障 |
6.2.1 健全中央财政定点高校知识产权补贴机制 |
6.2.2 夯实校内知识产权管理资金预算支持体系 |
6.2.3 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自主盈利 |
6.3 技术保障 |
6.3.1 健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硬件管理技术 |
6.3.2 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软件支持水平 |
6.3.3 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技术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研究预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信息需求与精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社会网络化分析 |
1.3.4 研究现状述评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区别 |
2.1.2 新型城镇化 |
2.1.3 新市民内涵与特征 |
2.1.4 新市民信息需求 |
2.1.5 精准信息服务 |
2.2 信息服务相关理论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2 信息需求挖掘理论 |
2.2.3 信息服务理论 |
2.3 其他理论 |
2.3.1 精准识别理论 |
2.3.2 精准服务理论 |
第3章 面向新市民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描述 |
3.1.1 问卷调查的对象设计 |
3.1.2 问卷调查的范围设计 |
3.1.3 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 |
3.2 新市民信息需求现状调查 |
3.2.1 信息需求类型 |
3.2.2 信息需求动机 |
3.2.3 信息需求倾向 |
3.3 面向新市民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
3.3.1 获取的信息与信息需求的匹配程度不高 |
3.3.2 信息获取渠道没有实现有效利用 |
3.3.3 新市民获取信息的能动性较低 |
3.3.4 新市民对信息服务满意度不高 |
3.4 新市民信息服务现状成因分析 |
3.4.1 新市民信息意识不强 |
3.4.2 新市民需求表达障碍 |
3.4.3 新市民获取信息手段限制 |
3.4.4 新市民对所处的信息环境陌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精准信息服务的机制与途径分析 |
4.1 精准识别机制 |
4.1.1 新市民精准识别 |
4.1.2 新市民信息需求的精确表达 |
4.1.3 新市民信息需求的精准识别 |
4.2 精准供给机制 |
4.2.1 新市民信息精准供给的长效保障 |
4.2.2 新市民信息供给精准传递 |
4.3 精准管理机制 |
4.3.1 精准的信息需求管理 |
4.3.2 精准的信息服务流程管理 |
4.3.3 精准的信息服务绩效评价 |
4.4 精准信息服务的实现途径分析 |
4.4.1 建立包容性更强的信息服务体系 |
4.4.2 信息服务整体化 |
4.4.3 打造智慧型新市民信息服务平台 |
第5章 精准信息服务的策略 |
5.1 精准识别策略 |
5.1.1 精准识别新市民 |
5.1.2 精准识别信息需求 |
5.2 精准供给策略 |
5.2.1 政府层面 |
5.2.2 图书馆层面 |
5.2.4 新市民层面 |
5.3 精准管理策略 |
5.3.1 健全管理体制 |
5.3.2 加强对信息服务效果监控 |
5.3.3 完善新市民信息管理平台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信息需求与精准服务调查问卷 |
致谢 |
(4)面向文化自信的少儿图书馆特色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文化自信的具体内容 |
2.1.1 文化自信的含义 |
2.1.2 文化自信的内容要点 |
2.1.3 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内涵 |
2.2 少儿图书馆信息服务 |
2.2.1 公共图书馆涵义与职能范畴 |
2.2.2 少儿图书馆信息服务涵义与特征 |
2.2.3 少儿图书馆信息服务组成要素 |
2.3 其它相关理论 |
2.3.1 儿童发展心理学 |
2.3.2 儿童认知心理学 |
2.3.3 公共文化传播学 |
第3章 少儿图书馆传统文化的信息服务情况调研 |
3.1 网络调研法 |
3.1.1 传统文化信息资源服务 |
3.1.2 传统文化检索服务 |
3.1.3 传统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 |
3.1.4 传承地方文化特色服务 |
3.1.5 多机构合作服务 |
3.2 问卷调查法 |
3.2.1 调查对象 |
3.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2.3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3.2.4 问卷调研总结 |
3.3 深度访谈 |
3.3.1 访谈目的 |
3.3.2 访谈设计 |
3.3.3 访谈结果 |
3.4 少图传统文化信息服务调研问题总结 |
3.4.1 传统文化资源服务形式老套 |
3.4.2 活动创新性不足 |
3.4.3 活动开展宣传力度不够 |
3.4.4 活动秩序较差 |
3.4.5 反馈机制不完善 |
第4章 少儿传统文化信息服务的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路径 |
4.1 少儿传统文化信息服务的问题原因分析 |
4.1.1 忽视了少儿认知过程对传统文化信息服务的影响 |
4.1.2 忽视了少儿心理发展过程对传统文化信息服务的影响 |
4.1.3 忽视了公共文化传播方法对少儿特色信息服务的影响 |
4.2 少儿传统文化信息服务的解决路径 |
4.2.1 基于少儿认知心理特点的资源建设机制 |
4.2.2 突出民族特色与公共文化传播的匹配机制 |
4.2.3 多方协作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
第5章 少儿图书馆传统文化特色信息服务策略 |
5.1 根植自信之根:丰富传统文化馆藏资源 |
5.1.1 鼓励少儿传统文化产品创作 |
5.1.2 加强传统文化资源多元化+分极化的馆藏建设 |
5.1.3 推送面向需求的特色馆藏服务 |
5.2 回归自信之本:加强打造专业人队伍 |
5.2.1 提升馆员传统文化素养 |
5.2.2 发挥传统手艺人带头作用 |
5.2.3 培养少儿图书馆文明礼仪 |
5.3 贯通自信之源:多方协作加强传统文化服务 |
5.3.1 开启少儿图书馆+模式 |
5.3.2 编织网络协作脉络 |
5.3.3 推动跨境协作文化交流互鉴 |
5.4 锤炼自信之魂:打造传统文化特色空间 |
5.4.1 开展民族区域特色活动 |
5.4.2 推行特色传统文化学习 |
5.4.3 加强传统文化的活学活用 |
5.5 践行自信之力:加强传统文化的服务保障 |
5.5.1 注重传统文化服务测评 |
5.5.2 加强传统文化政策支持 |
5.5.3 提升传统文化的技术水平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社区及社区图书馆 |
二、公共信息及公共信息服务 |
第二节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均等化理论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三、公共需求理论 |
四、公共产品理论 |
第三章 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概述 |
第一节 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一、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可行性 |
二、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
第二节 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 |
一、提供政府信息服务 |
二、公共信息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
三、公共信息加工服务 |
四、弱势群体服务 |
五、社区服务 |
第四章 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现状及调查分析 |
第一节 我国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
一、一线城市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初具规模 |
二、新一线城市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有很大提升空间 |
三、二三线城市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水平较低 |
四、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建设停滞 |
第二节 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基本情况调查 |
一、访谈设计及实施 |
二、访谈的结果分析 |
第三节 读者对公共信息服务反馈问卷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统计 |
一、问卷调查设计及实施 |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用户需求了解不深入,公共信息服务内容单一 |
第二节 图书馆员素质较低,公共信息服务人才短缺 |
第三节 财政资金拨款有限,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缺乏 |
第四节 缺少法律法规保障,公共信息服务制度设立不完善 |
第五节 各机构间缺乏联动,公共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下 |
第六节 宣传工作不到位,公共信息服务知晓率低 |
第六章 完善我国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建议 |
第一节 以公众需求为出发点拓宽公共信息服务的范围与方式 |
第二节 提供人才的培养和用户的知识培训 |
第三节 积极争取多方资源支持公共信息服务 |
第四节 构建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
第五节 加强公共信息资源整合 |
第六节 提升公众对公共信息服务的知晓率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6)公共图书馆信息扶贫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 |
1.2.1 相关概念 |
1.2.2 文献综述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图 |
1.3.4 研究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社会认知理论 |
2.2 信息贫困理论 |
2.3 信息生产力理论 |
2.4 贫困治理理论 |
3 公共图书馆信息扶贫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3.1 公共图书馆信息扶贫影响因素中潜变量和观测变量的确定 |
3.1.1 潜变量和观测变量的概念 |
3.1.2 政策 |
3.1.3 资源 |
3.1.4 相关服务 |
3.1.5 专业人员 |
3.1.6 参与意愿 |
3.1.7 学术研究 |
3.1.8 绩效评估 |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与模型构建 |
3.2.1 研究假设 |
3.2.2 模型构建 |
4 四川省公共图书馆信息扶贫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4.1 四川省公共图书馆介绍 |
4.1.1 四川省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
4.1.2 样本发放情况 |
4.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2.1 问卷发放 |
4.2.2 问卷收集与整理 |
4.3 样本的基本情况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1 样本的基本情况 |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 调查表检验 |
4.4.1 信度分析 |
4.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5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4.5.1 验证性因子分析 |
4.5.2 模型拟合度分析 |
4.5.3 假设检验及结果分析 |
5 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
5.1 国家层面 |
5.2 地方层面 |
5.3 公共图书馆层面 |
5.3.1 加强公共图书馆信息扶贫的自身建设 |
5.3.2 推动公共图书馆信息扶贫制度建设 |
5.3.3 重视公共图书馆信息扶贫的具体实践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双一流”高校建设 |
1.1.2 新型智库建设 |
1.1.3 智库实践与专业调研 |
1.1.4 高校智库建设 |
1.1.5 高校图书馆建设 |
1.2 研究目的 |
1.2.1 推进高校图书馆职能转型 |
1.2.2 探索高校图书馆智库功能开发方案 |
1.3 研究意义 |
1.3.1 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建设 |
1.3.2 发展高校科研创新与学科人才培养 |
1.3.3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路线 |
1.5 主要创新点 |
1.5.1 以“双一流”高校智库建设为主体研究背景 |
1.5.2 研究图书馆发挥智库功能路径 |
1.5.3 以智库理论指导高校图书馆职能转型 |
1.5.4 提出高校图书馆智库开发与应用方案 |
第2章 图书馆发挥智库功能理论基础与案例 |
2.1 国内研究进展 |
2.2 智库内涵 |
2.3 图书馆和智库联系与区别 |
2.3.1 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智库资源建设 |
2.3.2 图书馆情报服务与智库服务 |
2.4 图书馆发挥智库功能路径 |
2.4.1 图书馆为智库提供资源与知识服务 |
2.4.2 图书馆与智库融合发展 |
2.4.3 图书馆向智库转型 |
2.5 国内外图书馆转型智库案例 |
2.5.0 美国国会图书馆 |
2.5.1 胡佛研究所 |
2.5.2 国家图书馆 |
2.5.3 上海图书馆 |
2.5.4 图书馆成功转型智库案例的启示 |
2.5.4.1 重视特色资源建设 |
2.5.4.2 重视研究团队建设 |
2.5.4.3 发展循序渐进 |
2.5.4.4 必要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
2.5.4.5 技术运用与平台构建 |
第3章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功能方案 |
3.1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智库建设中的作用 |
3.1.1 高校图书馆发挥资源建设与知识服务作用 |
3.1.2 高校图书馆作为人才统筹与协调中心 |
3.1.3 高校图书馆承担部分智库咨询功能 |
3.2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特点 |
3.2.1 依托高校智库发展 |
3.2.2 发挥高校社科学院研究优势 |
3.2.3 发挥高校科技研究资源优势 |
3.3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功能 |
3.3.1 资源建设功能 |
3.3.2 知识服务功能 |
3.3.2.1 科研服务 |
3.3.2.2 科研数据管理 |
3.3.3 决策咨询功能 |
3.4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开发主体 |
3.4.1 高校图书馆 |
3.4.2 专家团队 |
3.4.3 高校教研人员 |
3.5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开发流程 |
3.5.1 资源管理 |
3.5.2 智库研究 |
3.5.3 系统构建 |
第4章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可行性调查与分析 |
4.1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可行性调查 |
4.1.1 资源建设功能调查 |
4.1.2 知识服务功能调查 |
4.1.2.1 科研服务功能调查 |
4.1.2.2 科研数据管理功能调查 |
4.1.3 决策咨询功能调查 |
4.2 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可行性分析 |
4.2.1 高校图书馆具备智库功能开发基础 |
4.2.2 分级进行高校图书馆智库功能开发 |
4.2.3 加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生态建设 |
4.3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优势与不足 |
4.3.1 人员组成情况 |
4.3.2 资源组成情况 |
4.3.3 建设经验 |
4.3.4 建设意愿 |
4.3.5 管理能力 |
4.3.6 用户情况 |
第5章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保障措施 |
5.1 协同创新机制与政策保障 |
5.2 人才保障 |
5.3 经费保障 |
5.4 信息安全保障 |
5.5 硬件设备与技术保障 |
5.6 宣传保障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8)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安徽省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预期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微信和微信公众号概述 |
2.1.1 微信的概念及发展 |
2.1.2 微信公众号的概念及发展 |
2.2 公共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概述 |
2.2.1 公共图书馆的分类和特点 |
2.2.2 公共图书馆的职能 |
2.2.3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
2.3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 |
2.3.1 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内容 |
2.3.2 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特征 |
第三章 安徽省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调研 |
3.1 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现状调研 |
3.1.1 样本选择 |
3.1.2 公众号类型 |
3.1.3 自动回复 |
3.1.4 消息更新数量 |
3.1.5 消息更新内容 |
3.1.6 自定义菜单 |
3.2 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用户需求调研 |
3.2.1 问卷设计 |
3.2.2 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第四章 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4.1 缺乏具备专业素质的运营团队 |
4.2 自动回复的内容和功能尚待完善 |
4.2.1 欢迎信息的形式及内容有待改进 |
4.2.2 关键词检索功能需完善 |
4.3 推送的消息和文章缺乏用户吸引力 |
4.4 地域特色难以展现 |
第五章 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优化措施 |
5.1 构建微信运营团队 |
5.2 建立长效互动机制挖掘用户需求 |
5.2.1 充分利用图书馆大数据 |
5.2.2 完善自动回复功能 |
5.2.3 自定义菜单栏增加互动留言板块 |
5.2.4 利用微信群扩大影响力 |
5.3 提高消息和文章推送的水平和质量 |
5.3.1 数量和质量双重把关 |
5.3.2 注重原创 |
5.4 展现地域特色发挥地域优势 |
5.4.1 自定义菜单栏增加地域特色专栏 |
5.4.2 举办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图书馆活动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安徽省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调研问卷 |
致谢 |
(10)教育自觉视野下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自觉的内涵 |
二、教育自觉视野下的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
三、教育自觉视野下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服务理念陈旧, 认识存在偏差 |
(二) 服务功能单一, 服务思维固化 |
(三) 基础服务设施陈旧, 服务平台不完善 |
(四) 服务制度不健全, 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
(五) 信息资源建设匮乏, 信息共享程度低 |
四、教育自觉视野下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路径———以粤西高校图书馆为例 |
(一) 积极开展多维度的信息教育教学, 增强信息用户的信息意识 |
(二) 加强信息服务人员组织结构建设, 打造优质的信息服务队伍 |
(三) 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加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
(四) 加强地方高校图书馆联盟, 实现信息资源与服务共享 |
(五) 加强推进“校地图书馆合作”模式, 助力地方文化繁荣发展 |
五、结语 |
四、浅谈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吴雅威. 吉林大学, 2021(01)
- [2]创新驱动视野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研究[D]. 赵月.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信息需求与精准服务研究[D]. 刘国庆.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4]面向文化自信的少儿图书馆特色信息服务研究[D]. 王柏卉.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5]社区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研究[D]. 刘丹.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6]公共图书馆信息扶贫影响因素的研究[D]. 王舒可.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7]“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开发研究[D]. 傅辉子. 苏州大学, 2020(03)
- [8]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安徽省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D]. 王荻.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9]2019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总目录[J]. 周雪芹.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12)
- [10]教育自觉视野下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研究[J]. 杨曼.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