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峰[1](2021)在《对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估标准研制的思考》文中提出一、校本课程评估标准编制的背景 校本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云南省作为西部边疆省份,在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中对"校本课程如何开发与建设"这一课题既存在与其他省份的共性问题,如只注重校本课程的数量,忽视了内容和内涵建设;只注重阶段性目标,缺乏对各学段课程衔接的统筹考虑;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张玉[2](2021)在《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以重庆市X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曹秀丽[3](2021)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生态三江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朱昕茹[4](2021)在《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以江苏省A学校《数学实验》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中的一部分,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主题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如校本课程的现状、问题、策略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不少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进行了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但由于校本课程自身以学校为研究开发主体的特殊性,形成的书面资料却不够完整和丰富,也缺乏系统性。其中关于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占比很低,具体到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就更少。因此本研究以江苏省A学校《数学实验》课程为例,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实践研究。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在梳理了与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厘清了对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理解。简述了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借鉴的理论模式,展现了以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为基础的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包括课程开发环境分析、课程研究设计、课程实施与评估三大方面。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概况、开发队伍、学生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过问卷调查重点对学生需求和教师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开发原则、课程开设形式和课程内容选择四点研究设计了校本课程,以案例的形式呈现校本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多角度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三大方面的相关反思和展望。本研究直面剖析了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困境与对策,为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实践的案例及策略分享,希望为教师进一步探索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实践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经验。
李楚恒[5](2021)在《胡杨精神融入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胡杨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进多年,校本课程开发在此过程中逐渐成为我国多地中小学重点实践的教育活动。其中,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课程开发逐渐成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热点之一。胡杨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熟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胡杨精神既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共性,也具有地方文化的个性,将胡杨精神融入兵团中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能够促进师生对胡杨精神内涵的深入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推动胡杨精神的培育和传承。但是,目前兵团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普遍存在观念不到位,缺乏专业支撑等问题。基于学界对胡杨精神和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结合胡杨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兵团中小学现阶段立足地方文化进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施问题。本论文基于问题导向对胡杨中学胡杨精神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专题研究,除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将提出研究问题并对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主要是对胡杨中学胡杨精神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调研分析。第三章至第四章是对胡杨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由体系建构到教学实施的梳理与呈现。第五章将对胡杨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经验与问题的总结和反思。胡杨中学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有效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有力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体现出兵团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性与可行性。但目前胡杨中学和兵团同类型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仍普遍存在课程开发意识薄弱、教材依赖程度高、理论和技术支持缺乏等问题。第六章为结论部分,主要对胡杨中学和兵团同类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提出优化策略。胡杨中学胡杨精神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胡杨中学在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根据自身情况,借鉴不同地区较为成功的经验进行科学论证,以解决存在的问题。胡杨中学和兵团同类型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改进策略,从内部因素入手,通过采取注重校本课程培训、加强校本教师培训、创建课程建设共同体等举措,进一步探索校本课程实践的可行性方案,从而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走向更加科学与完善。
白沅玉[6](2021)在《初中生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及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校本课程作为国家重要补充课程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专业能力发展,建构学校特色化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开展研究,首先了解科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对科技校本课程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其次笔者在参考兴华创新实践师资班探究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选取了“射箭探究活动”和“意面堆塔”为主题的课程作为研究案例。笔者从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科技能力和科技道德方面对学生访谈和科技创新校本课程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科技素养培养情况。希望本文实践的结论与反思,能为科技教育工作者及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个参考视角。
吴寒冬[7](2021)在《延安红色资源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研究》文中提出延安红色资源是在延安十三年的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留存下来的革命历史遗存和优秀传统文化,是艺术与人民内心情感的完美结合。本文以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为载体,利用延安红色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坚持立德树人与美育化人的育人理念,运用实地考察法及文献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丰富初中美术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对延安红色资源的全面认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幸福感与自豪感,拓宽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学校特色化的发展,合力传承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延安红色资源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调查,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分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二章,从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三方面论述延安红色资源开发的价值;第三章,重点论述延安红色资源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内容,旨在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可行性、尊重主体性、遵循协调性与实现整合性的统一为开发原则。设计以《我们的家乡》《心中的延安》《杨家岭写生》《宝塔山写生》《枣园写生》《老鲁艺版画印迹》《怀念伟人》《讲好红色故事》《新时代的延安》为主题的九节课程。通过学生对延安红色资源的全面认知,学生可以实现对延安红色资源的理性理解,对延安红色资源的情感升华。第四章,探讨延安红色资源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实施方法和途径。采取学生合作探究法,教师辅助引导法,创设情境教学法,实地写生教学法,通过结合美术教材、利用网络资源、实施课外活动的途径完成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第五章,遵循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价原则,对校本课程内容本身、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教学的情况进行评价;第六章,以延安红色资源作为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案例。从学情分析、教学方案及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范东旭[8](2021)在《基于PBL理念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探索与实践研究 ——以哈尔滨市XX高中为例》文中指出为落实新课改要求,更好的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校本课程进行设计、开发并实施是十分有必要,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仅是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渴求,也是对新课标落实的要求,实施校本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也能提升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能力和课程理论理解能力。近几年来对于校本课程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简称PBL理念)理念开发的校本课程研究较少。本文着重研究结合PBL理念对校本课程进行设计和实施,该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并应用发现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泰勒的课程开发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对基于PBL理念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流程进行探索。结合校本课程的特点,将项目式学习法应用到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确定项目主题、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在项目实施中具体为引入项目、制定方案、开展活动、成果展示、项目评价等。以哈尔滨XX高中为例,从六个维度使用调查问卷法对学生的校本课程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PBL理念的校本课程的实施,实施课程后从六个角度和四个方面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及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分析工具分析。通过基于PBL理念的校本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结果来验证是否达到有效教学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本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一)本研究课题验证了基于PBL理念校本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合理性。(二)学生在参与校本课程后,核心素养和各方面能力均有提升1.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所提高2.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3.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科学实践精神得到发展4.基于PBL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有帮助(三)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黄子瑜[9](2021)在《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中提出为切实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国家基于青少年锻炼问题先后颁布了各项政策,以便于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解决问题。事实上,提升广大青少年素质活动中,校园足球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东北地区的特殊性,因常年气温较低,这对于户外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为此,开展雪地足球运动的课题研究,是有效地解决东北地区天气寒冷无法开展户外运动的主要办法。我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推行、师生参与、教师授课能力培养方面提供了专门化的指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将雪地足球作为黑龙江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不仅可以挖掘学生对本土体育活动的兴趣,还能够为本土开展特色的冬季体育活动夯实基础,并能对社会经济发展、学生体能素质与心智机能的发展提供了外部的有利条件。在本课题的研究当中,为确保全文内容的严谨性,理论研究的合理性与论述部分的可行性,主要使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首先阐述了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课程开展的现状,并且对校园足球课程及雪地足球课程开展情况、学生、教师及家长对雪地足球的态度、教师专业素养及雪地足球校本课程认识情况、学校具备的场地、器材及安全性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过现状调查发现学校具备开发雪地足球的条件,为更好地挖掘黑龙江地域中小学开展户外雪地活动的资源优势,提出开发的原则、类型、程序以及具体内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综合分析等办法展开实证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1)黑龙江省中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开展情况较好,雪地足球课程开展情况有待提升,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学校开设了足球课,只有不足一半的学校开设了雪地足球课,学生、教师、家长认可度都非常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也比较高,具有一定的师资能力,冬季雪地足球场地设施可以保障雪地足球课程的教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但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系统的建设雪地足球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表明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不合理的问题,雪地足球课程内容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2)黑龙江省中小学具备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条件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的政策性条件成熟,同时也具有可以作为指导性依据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地方性《课程实施方案》,雪地足球符合校本课程建设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开发要求,具备体育校本课程独特性的基础,满足校本课程开发中地区、学校、学生三者差异性条件。黑龙江省的校园足球政策可以保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3)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四种类型。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整体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以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过程模式”和“环境模式”为思想基础,其开发程序包括成立组织、学校的情境分析、雪地足球校本课程目标拟定、雪地足球校本课程组织、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实施、雪地足球校本课程评价六个环节。(4)黑龙江省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教育主体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发的实际内容可以从开发足够的足球场地、场地及师资等资源;增加雪地足球课程占比与雪地足球活动开展的趣味性;引导人们对雪地足球的正确看法三个方面入手,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影响,二是校长和体育教师的影响,三是学校以及社区教育环境、学生家长参与、校园科研机构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均为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潜在因素。
姜丹[10](2021)在《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校本课程建设在中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何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建设,也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连民间歌谣类属于方言土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乡土文化资源,也是优质的语文教学资源,作为语文教学资源其具有很高的价值。大连民间歌谣表达的情感真切,格调优美,表现的形式多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得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堂拥有了可行性。本论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以及语文的核心素养为理论依据,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七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和民间歌谣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阐述本文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和其他说明。第一章内容为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广义的校本课程,狭义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历史沿革;校本课程建设的价值;校本课程建设的依据。第二章内容为大连方言音系和大连民间歌谣,其中包括大连民间歌谣的种类及大连民间歌谣的价值。第三章内容为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其中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对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第四章的内容为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主要问题包括方言远离课堂,教师建设校本课程的能力不足,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不了解等。第五章的内容为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原则与策略。其中包括时代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第六章的内容为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案例及效果分析。其中包括大连民间歌谣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学效果分析。
二、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对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估标准研制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本课程评估标准编制的背景 |
二、校本课程评估标准编制的目的 |
(一)规范校本课程建设 |
(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三、校本课程评估标准编制的原则 |
(一)价值性原则 |
(二)科学性原则 |
(三)系统性原则 |
(四)多元化原则 |
(五)发展性原则 |
四、校本课程评估标准编制的内容 |
(一)课程规划 |
(二)课程管理 |
(三)课程实施 |
(四)课程效果 |
五、校本课程评估的指标体系 |
(4)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以江苏省A学校《数学实验》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
(二) 关于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
(三) 已有研究述评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 校本 |
(二) 课程 |
(三) 校本课程 |
(四)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
二、理论基础 |
(一) “目标模式” |
(二) “实践模式” |
第二章 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 |
一、学校概况 |
(一) 办学条件 |
(二) 文化传统 |
二、开发队伍 |
(一) 领导小组 |
(二) 教师小组 |
(三) 开发指导小组 |
三、学生情况 |
(一) 认知水平 |
(二) 学生需求 |
第三章 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研究设计 |
一、课程目标设置 |
(一) 知识与技能 |
(二) 过程与方法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二、课程开发原则 |
(一) 实践性 |
(二) 自主性 |
(三) 趣味性 |
三、课程开设形式 |
四、课程内容选择 |
(一) 第一学段 |
(二) 第二学段 |
(三) 第三学段 |
第四章 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估 |
一、课程的实施 |
(一) 实施对象 |
(二) 实施时间 |
(三) 实验案例及评析 |
二、课程的评价 |
(一) 评价主体 |
(二) 评价内容 |
(三) 评价方式 |
第五章 反思及展望 |
一、反思 |
(一) 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环境的反思 |
(二) 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的反思 |
(三) 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估的反思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小学生数学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5)胡杨精神融入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胡杨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胡杨精神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分析 |
2.1 调研设计与胡杨中学概况 |
2.2 胡杨精神课程开发及意义 |
2.3 地方文化类校本课程开发 |
第3章 胡杨中学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分析 |
3.1 课程开发目标 |
3.2 课程开发原则 |
3.3 校本课程设置 |
3.4 课程内容选择 |
第4章 胡杨中学语文校本课程教学实施情况分析 |
4.1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程序 |
4.2 胡杨精神校本课程实施 |
4.3 校本课程教育教学评价 |
第5章 胡杨精神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与问题 |
5.1 课程开发积累的经验 |
5.2 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6章 胡杨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优化 |
6.1 注重校本课程培训,增强课程开发意识 |
6.2 加强校本教师培训,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
6.3 创课程建设共同体,促进课程资源共享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初中生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目的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二)国外校本课程开发含义 |
(三)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二)国内校本课程开发含义 |
三、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
四、科技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基础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二)做中学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五、科技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
第三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章 科技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
一、学校情境分析 |
(一)学校支持 |
(二)学校课程发展需求 |
二、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大纲 |
(一)课程开发理念 |
(二)课程目标设计 |
(三)课程内容设计 |
(四)课程评价体系 |
第五章 科技创新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
一、射箭探究活动教学设计与实践 |
(一)学情分析 |
(二)活动背景与活动目标 |
(三)教学设计 |
(四)课后访谈 |
(五)教学实践反思 |
二、意面堆塔活动教学设计与实践 |
(一)学情分析 |
(二)活动背景与活动教学目标 |
(三)教学设计 |
(四)课后访谈 |
(五)教学实践与反思 |
第六章 科技创新校本课程评价 |
一、学生自我评价结果 |
(一)射箭探究课程学生自评量表结果 |
(二)意面堆塔活动学生自评量表结果 |
二、教师评价 |
(一)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
(二)学生作品评价 |
第七章 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
一、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延安红色资源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六)文献综述 |
一、延安红色资源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现状与问题 |
(一)延安红色资源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查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方法 |
4.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二)延安红色资源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分析 |
1.学生对延安红色资源的全面认知较低 |
2.教师对延安红色资源开发研究性较弱 |
3.学校对延安红色资源开发引导性较少 |
二、利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延安红色资源的价值 |
(一)培育学生形成红色基因的审美情怀 |
(二)凝聚学生传承延安精神的爱国情怀 |
(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性发展 |
三、延安红色资源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
(一)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
1.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
2.拓宽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
3.推动学校特色化的发展 |
(二)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
1.可行性原则 |
2.主体性原则 |
3.协调性原则 |
4.整合性原则 |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 |
1.第一课走进红色延安——《我们的家乡》 |
2.第二课感受圣地延安——《心中的延安》 |
3.第三课探寻革命旧址——《杨家岭写生》 |
4.第四课探寻革命旧址——《宝塔山写生》 |
5.第五课探寻革命旧址——《枣园写生》 |
6.第六课追溯木刻艺术——《老鲁艺版画印迹》 |
7.第七课描绘红色肖像——《怀念伟人》 |
8.第八课弘扬延安精神——《讲好延安故事》 |
9.第九课延安美好明天——《新时代的延安》 |
四、延安红色资源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施 |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方法 |
1.学生合作探究法 |
2.教师辅助引导法 |
3.创设情境教学法 |
4.实地写生教学法 |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途径 |
1.结合美术教材 |
2.利用网络资源 |
3.实施课外活动 |
五、延安红色资源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 |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原则 |
1.导向性原则 |
2.整体性原则 |
3.发展性原则 |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 |
1.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
2.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
3.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
六、延安红色资源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案例 |
(一)研学专题《心中的延安》 |
1.学情分析 |
2.教学设计 |
3.教学反思 |
(二)创作专题《新时代延安》 |
1.学情分析 |
2.教学设计 |
3.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8)基于PBL理念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探索与实践研究 ——以哈尔滨市XX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国家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
(二) 新课程标准的落实的要求 |
(三) 学科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校本课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概述 |
(一) 项目式学习 |
(二) 校本课程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一) 发现学习理论 |
(二) 多元智能理论 |
(三) 泰勒的课程开发理论 |
(四)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一、基于PBL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流程 |
二、校本课程开发需求分析 |
(一) 社会需求分析 |
(二) 学校需求分析 |
(三) 学生需求分析 |
三、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探索的途径 |
(一) 基于实验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
(二) 基于化学史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
(三) 基于生活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
(四) 基于新教材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
(五) 基于化学前沿科技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
四、基于PBL理念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实施 |
(一) 基于PBL理念分析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 |
(二) 基于PBL理念分析影响校本课程实施原则 |
第四章 基于PBL理念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 |
一、基于PBL理念下《化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开发设计 |
(一) 调查问卷分析 |
(二) 项目主题定位 |
二、基于PBL理念下《化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
(一) 拟定项目教学主题 |
(二) 拟定项目教学目标 |
(三) 拟定项目评价目标 |
(四) 项目实施 |
三、基于PBL理念下化学校本课程评价 |
(一) 化学教师课程评价 |
(二) 学生项目学习效果评价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文献综述 |
1.2.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逻辑分析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访谈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实地考察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展的现状与分析 |
3.1.1 校园足球课程及雪地足球课程开展情况 |
3.1.2 学生、教师及家长对雪地足球的态度 |
3.1.3 教师专业素养及对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认识情况 |
3.1.4 学校具备的场地、器材及安全性情况 |
3.2 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
3.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是政策性依据 |
3.2.2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导性依据 |
3.2.3 体育校本课程独特性的基础依据 |
3.2.4 校本课程开发中地区、学校、学生三者差异性条件 |
3.2.5 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
3.3 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原则及类型 |
3.3.1 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
3.3.2 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
3.4 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及具体内容 |
3.4.1 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
3.4.2 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四)语料来源及相关说明 |
一、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理论 |
(一)校本课程的基本内涵 |
(二)校本课程建设的价值 |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依据 |
二、大连民间歌谣的分类及价值 |
(一)大连民间歌谣的分类 |
(二)大连民间歌谣的价值 |
三、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
四、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问题及成因 |
(一)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问题 |
1.方言远离课堂 |
2.教师建设校本课程的能力不足 |
3.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不了解 |
4.缺少民间歌谣的专项教材 |
(二)将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问题成因 |
1.社会普遍忽视方言教育 |
2.教师缺少相关的专业培训 |
3.学校支持度不高 |
4.物质条件不充足 |
五、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原则与策略 |
(一)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原则 |
1.时代性原则 |
2.适应性原则 |
3.循序渐进原则 |
4.系统化原则 |
(二)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策略 |
1.给予多方支持 |
2.培训专业教师 |
3.学校实施校本课程 |
4.编写优质教材 |
六、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案例及效果 |
(一)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小本课程建设的教学案例 |
1.大连民间歌谣教学设计 |
2.大连民间歌谣教学反思 |
(二)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效果分析 |
1.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2.加深了学生对民间文化的了解 |
3.增强了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热爱 |
4.提高了学生弘扬地域文化的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将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调查问卷(学生用) |
附录二:将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调查问卷(教师用) |
致谢 |
四、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估标准研制的思考[J]. 李云峰.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21(Z5)
- [2]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以重庆市X小学为例[D]. 张玉. 西南大学, 2021
- [3]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生态三江源》为例[D]. 曹秀丽.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4]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以江苏省A学校《数学实验》课程为例[D]. 朱昕茹. 扬州大学, 2021(09)
- [5]胡杨精神融入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胡杨中学为例[D]. 李楚恒.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6]初中生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D]. 白沅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延安红色资源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研究[D]. 吴寒冬. 延安大学, 2021(11)
- [8]基于PBL理念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探索与实践研究 ——以哈尔滨市XX高中为例[D]. 范东旭.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9]黑龙江省中小学雪地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黄子瑜.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10]将大连民间歌谣引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研究[D]. 姜丹.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