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相结合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产、学、研”相结合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一、“产学研”结合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张毛毛[1](2021)在《“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质量高低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前景,主要通过文献计量法来分析年度发文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期刊来源,通过机构和作者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核心机构、作者及其合作关系,通过高频关键词表、共现知识图谱和聚类知识图谱分析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分析研究热点的演变。目的在于把握"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过程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罗融华[2](2021)在《供需视角下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运行机制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校企合作是提高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合作需要建立一系列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运行机制,才能规范合作进程,培养人才,保障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有序进行。

李梦卿,余静[3](2021)在《“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征及发展路向——基于全国56所“双高”样本校的分析》文中提出"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力量,剖析入选"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56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共性特征,表现出以能力为重、聚焦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特征,以师德为魂、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内涵特征,以创新为先、引领职教现代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路向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增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健全产教融合机制,统筹协调"双师型"教师资源配置;健全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李芩旭[4](2021)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黄艳雯[5](2021)在《重庆市C高职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

李鑫[6](2021)在《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彭小芸[7](2020)在《“双城”建设背景下宜宾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职业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和传承技能,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帮助实现就业,主要包含全日制学校教育和非全日制培训两个部分,在促进经济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宜宾市大学城、科技创新城(以下简称“双城”)建设以来,宜宾市坚持以与四川省教育厅共同建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为目标,以职业教育建设为重点,通过多社会主体合作、多高校聚集、多地区协作以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和创新,促进教育、行业企业、人才等各链条的有机衔接和融合,逐渐发展形成教育、产业和城市互动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宜宾市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更好地把握“双城”建设发展机遇,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破解困扰宜宾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到推动宜宾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是本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双城”建设背景下如何破解宜宾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这一命题,对宜宾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宜宾市职业教育存在的职业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多元投入职业教育不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职业教育与“双城”供需对接不够精准、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五个方面的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借鉴无锡市、嘉兴市、佛山市三个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指出普职融合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鼓励多元参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基础、推进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四个方面的启示,结合宜宾市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多元参与改善职业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加强职业院校与“双城”互动融合和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服务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的对策,进而得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夯实高素质人才基础、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之路的结论。

高士琳[8](2020)在《辽宁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必须适时地做出调整。近些年,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高校转型发展”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探索而是通过国家下发的一系列政策走向具体的实施层面。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辽宁省的众多高校也加入了转型的行列并在前进中不断探索创新。本文以辽宁省14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制度变迁理论、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及三螺旋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中央及25个省市(自治区)出台的有关推动地方高校转型政策文本分析后,建立起分析辽宁省地方高校转型的研究框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及案例研究法对搜集到的14所转型高校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全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文章的整体思路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此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全文理论建构,并通过文献综述部分发现现有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总体设想、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辽宁省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背景进行分析。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国家以及25个省市(自治区)出台的有关地方高校转型的政策特点。其次将视角聚焦辽宁,对辽宁省出台的一系列推动省内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政策进行分析,深刻揭示了辽宁省高校转型的动因。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辽宁省高校转型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此部分对辽宁省14所转型高校在办学定位及服务面向、“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科与专业、社会服务共4个维度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转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辽宁省14所转型高校在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企业层面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对辽宁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现状进行研究,针对在转型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型发展的主要策略选择,希望以此能对辽宁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问题研究有所裨益。

夏敏[9](2020)在《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以广西A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对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了决策部署。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成为今天高等教育研究者和高等职业院校相关管理者努力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基于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一主题,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注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深入分析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调查分析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提出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建议。本文共分为六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与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概念界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历史回顾,阐明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基于对广西四所高等职业院校展开调查,分析广西高职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并得出相关结论。第四部分对广西区内具有示范性作用的高等职业院校A学院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A学院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成效以及问题、不足。第五部分阐述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第六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其创新及不足之处。

李政[10](2020)在《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振兴区域经济的重任。当前存在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模糊、评价标准不统一,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不足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定义了“双师型”教师,并选取湖北地区3所地方应用型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为访谈对象,运用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对264名“双师型”进行了胜任力调查,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发现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在教师职业素养方面,“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师专业知识与行业前沿脱轨、见贤思齐的学习意识不强;在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素养方面,“双师型”教师存在企业实践经验不足、以实践为导向的横向课题研究欠缺的问题;在教师教学能力素养方面,“双师型”教师存在课堂互动能力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不充分的问题。对于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对专家访谈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基于原因提出了三方面切实可行的对策:一是提升“双师型”教师职业素养,包括增强“双师型”教师职业认同感、强化“双师型”教师三个意识、培养“双师型”教师工匠精神;二是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包括拓宽“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锻炼的渠道、建立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相关制度、完善“双师型”教师投身实践教学的政策;三是提高“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包括建立“双师型”教师教学“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健全“双师型”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改进“双师型”教师教学考评制度。

二、“产学研”结合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学研”结合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和工具
    (二)citespace工具介绍
    (三)数据来源
二、“双师型”教师相关文献的总体分布趋势分析
三、“双师型”教师相关文献的期刊来源分析
四、基于共现图谱的“双师型”教师研究作者分析
五、基于共现图谱的“双师型”教师研究机构分析
六、我国“双师型”教师的研究热点及主题聚类
    (一)“双师型”教师的研究热点分析
    (二)“双师型”教师的主题聚类分析
        1.“双师型”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聚类#0
        2.“双师型”教师的实践场所和主要领域聚类#1
        3.“双师型”教师的培养#4
        4.“双师型”教师的相关政策#5
        5.“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6
        6.“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7
        7.“双师型”教师的从业成本聚类#8和认定标准聚类#9
七、研究演进路径和发展趋势分析
八、结论和思考

(2)供需视角下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运行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校企合作浮于表面,程度不够深入
    (二)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少第三方监管,不能得到政府的大力维护和支持
    (三)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分析
    (一)校企合作培养师资的基础——因素关联分析
    (二)校企合作培养师资的前提——供需匹配分析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路径——合作途径选择
三、建议
    (一)构建保障体系,加强互信机制
    (二)“产学研”与“转创用”结合,创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平台
    (三)注重人文关怀,共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结语

(3)“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征及发展路向——基于全国56所“双高”样本校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体特征:以能力为重,聚焦人才培养目标
    (一)依循市场导向,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教师队伍
    (二)强化校企共育,实现“外引”与“内培”相结合
二、内涵特征:以师德为魂,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一)夯实师德培育工程,打造“国家工匠之师”
    (二)规范师资认定标准,强化“双师”素质建设
三、结构特征:以创新为先,引领职教现代化发展
    (一)紧扣产业发展前沿,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二)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平台
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路向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二)增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
    (三)健全产教融合机制,统筹协调“双师型”教师资源配置
    (四)健全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7)“双城”建设背景下宜宾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1.1 政府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1.1.1.2 科研院校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1.1.1.3 大量企业进驻带来劳动力需求的急剧增加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实践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双城”
        2.1.2 职业教育
        2.1.3 “双师型”教师
    2.2 理论依据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激励理论
第三章 “双城”建设背景下宜宾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宜宾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3.1.1 “双城”建设背景下宜宾市职业教育现状概述
        3.1.1.1 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3.1.1.2 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3.1.1.3 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
    3.2 “双城”建设背景下宜宾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职业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
        3.2.2 多元投入职业教育不够
        3.2.3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3.2.4 职业教育与“双城”供需对接不够精准
        3.2.5 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3.3 宜宾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3.3.2 多主体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3.3.3 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体制不够畅通
        3.3.4 职业教育与“双城”互动还不够
        3.3.5 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
第四章 国内部分城市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4.1 国内部分城市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
        4.1.1 无锡市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4.1.1.1 完善的政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助力
        4.1.1.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1.1.3 职业教育助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4.1.2 嘉兴市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4.1.2.1 坚持产学研融合发展
        4.1.2.2 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融
        4.1.2.3 专业建设特色发展
        4.1.3 佛山市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4.1.3.1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4.1.3.2 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4.1.3.3 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培养
    4.2 国内部分城市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
        4.2.1 普职融合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
        4.2.2 鼓励多元参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4.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基础
        4.2.4 推进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第五章 “双城”建设背景下推进宜宾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5.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5.1.1 强化“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5.1.2 改善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5.1.3 优化职业教育校点布局
        5.1.4 构建职业教育分类分层协调发展新格局
    5.2 鼓励多元参与改善职业教育资源
        5.2.1 探索开展区域合作办学
        5.2.2 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5.2.3 鼓励混合所有制办学
        5.2.4 坚持企业主导组建产教联盟
    5.3 完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5.3.1 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
        5.3.2 大力推进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3.3 优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管理
        5.3.4 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5.4 加强职业院校与“双城”互动融合
        5.4.1 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5.4.2 建设高质量实习实训基地
        5.4.3 深入实施校企合作育才
        5.4.4 构建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5.5 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服务保障体系
        5.5.1 加强舆论宣传
        5.5.2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5.5.3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5.5.4 强化产教融合人才保障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企业)

(8)辽宁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地方本科院校
        1.3.2 转型发展
        1.3.3 应用型本科院校
    1.4 理论基础
        1.4.1 制度变迁理论
        1.4.2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1.4.3 三螺旋理论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内研究综述
        1.5.2 国外研究综述
        1.5.3 文献述评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技术路线
        1.7.1 创新之处
        1.7.2 技术路线
2 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背景
    2.1 国家及部分省域高校转型政策分析
        2.1.1 国家层面高校转型政策及特点分析
        2.1.2 25所省市(自治区)转型政策及特点分析
    2.2 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政策、动因及基本情况
        2.2.1 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相关政策
        2.2.2 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政策动因
        2.2.3 辽宁省地方本科高校基本情况及转型目标
3 辽宁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辽宁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现状
        3.1.1 办学定位及服务面向
        3.1.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3.1.3 学科与专业结构
        3.1.4 校企合作
    3.2 辽宁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存在问题
        3.2.1 办学定位与服务受传统发展惯性制约
        3.2.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3.2.3 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亟需进一步优化
        3.2.4 校企合作的深度与有效性需要加强
4 辽宁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4.1 政府主导,切实推动转型发展
        4.1.1 运用政策手段,为转型提供制度供给
        4.1.2 运用经济手段,为转型提供资源供给
        4.1.3 运用评估手段,为转型提供多元评价
    4.2 高校主体,扎实开展转型工作
        4.2.1 明确办学目标定位是转型关键
        4.2.2 “外引”+“内培”提高教师队伍的数量及质量
        4.2.3 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4.2.4 优化培养过程
    4.3 企业支持,积极参与学校转型
        4.3.1 深化校企合作
        4.3.2 践行社会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以广西A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做出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
        2.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主要概念界定
        1.高等职业教育
        2.高等职业院校
        3.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4.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策略
    (四)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激励理论
        4.习近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六)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二、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论概述
    (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回顾
        1.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2.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历程
    (二)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
        1.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
        2.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原则
        3.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
    (三)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
        1.满足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2.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
        3.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三、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1.问卷及访谈提纲编制
        2.样本选取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比例与结构情况
        2.教师认知与资格认定情况
        3.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4.教师考评激励情况
        5.教师职业规划与师德情况
    (三)调查结论与思考
        1.“双师型”教师数量存在缺口,结构待优化
        2.全区建立了认定制度,但还需实行动态管理
        3.“双师”培训形式丰富,但还有待完善
        4.没有专门“双师”考核,激励措施不足
        5.教师职业信念不足,师德准入考察不严谨
四、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个案分析——以广西A学院为例
    (一)A学院简介
    (二)A学院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及成效
        1.“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内培与外引
        2.教学导师制指引新手教师职业方向
        3.鼓励校企合作以提高教师“双师”能力
        4.重视师德建设出台考评办法
    (三)A学院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不足
        1.“双师型”教师数量存在差距
        2.资格定期再认定管理不足
        3.缺乏“双师”特色的考核激励
        4.企业挂职锻炼融入效果欠佳
五、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建议
    (一)各主体明确自身定位,合力培育“双师型”教师
        1.政府引导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2.学校积极配合,扩大师资规模
        3.企业转变观念,树立合作意识
    (二)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1.规范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认定
        2.严谨考察师德,完善师德建设
        3.严把准入路径,引进兼职教师
    (三)构建多元培养格局,完善培训模式
        1.注重职前和职后培训的衔接
        2.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培训
        3.整合资源提升“双师”领头人及团队能力
    (四)结合“双师”特色,设置考核激励措施
        1.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发展性评价
        2.实施激励保障,促进教师发展
    (五)依托专业平台,提升“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
        1.培养教师职业信念,明确发展方向
        2.设置教职工发展中心,关注教师成长
        3.建设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关注个体需求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1.2 “双师型”教师选拔、培训、考核的需要
        1.1.3 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的需要
    1.2 文献综述
        1.2.1 “双师型”教师的相关研究
        1.2.2 胜任力模型及应用的相关研究
        1.2.3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
        1.2.4 “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相关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价值
        1.3.1 理论价值
        1.3.2 应用价值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地方应用型院校
        2.1.2 “双师型”教师
        2.1.3 胜任力
    2.2 理论基础
        2.2.1 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特征
        2.2.2 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借鉴
        2.2.3 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
第3章 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调查设计与分析
    3.1 “双师型”教师胜任力问卷调查设计
        3.1.1 问卷内容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信度分析
    3.2 “双师型”教师胜任力调查结果分析
        3.2.1 “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3.2.2 “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提升途径分析
        3.2.3 “双师型”教师胜任力要素评价分析
第4章 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4.1 职业素养不足
        4.1.1 缺乏教师职业认同感
        4.1.2 教师专业知识与行业前沿脱轨
        4.1.3 见贤思齐的学习意识不强
    4.2 “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4.2.1 企业实践经验不足
        4.2.2 以实践为导向的横向课题研究欠缺
    4.3 “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4.3.1 课堂互动能力不足
        4.3.2 教学方法陈旧
        4.3.3 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不充分
    4.4 成因分析
        4.4.1 职业素养不足的成因
        4.4.2 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成因
        4.4.3 教学能力不足的成因
第5章 地方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对策
    5.1 提升“双师型”教师职业素养
        5.1.1 增强“双师型”教师职业认同感
        5.1.2 强化“双师型”教师三个意识
        5.1.3 培养“双师型”教师工匠精神
    5.2 增强“双师型”教师实践技能
        5.2.1 拓宽“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锻炼的渠道
        5.2.2 健全“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制度
        5.2.3 完善“双师型”教师投身实践教学的政策
    5.3 提高“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
        5.3.1 建立“双师型”教师教学“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5.3.2 健全“双师型”教师教学激励机制
        5.3.3 改进“双师型”教师教学考评制度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调查问卷
附录 B: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访谈提纲

四、“产学研”结合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张毛毛.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5)
  • [2]供需视角下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运行机制初探[J]. 罗融华. 文教资料, 2021(25)
  • [3]“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征及发展路向——基于全国56所“双高”样本校的分析[J]. 李梦卿,余静. 职业技术教育, 2021(24)
  • [4]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D]. 李芩旭.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5]重庆市C高职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黄艳雯. 西南大学, 2021
  • [6]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策略研究[D]. 李鑫. 湖北大学, 2021
  • [7]“双城”建设背景下宜宾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彭小芸.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8]辽宁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D]. 高士琳.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9]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以广西A学院为例[D]. 夏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研究[D]. 李政.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产、学、研”相结合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