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核电站在二氧化碳和超铀元素之间进行选择

法国核电站在二氧化碳和超铀元素之间进行选择

一、法国核电站选择要在二氧化碳和超铀元素间抉择(论文文献综述)

杨博[1](2017)在《绿色技术范式研究》文中指出数百年的工业文明使地球环境深深的陷入到生态危机的泥沼之中,自然资源的逐步困乏,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这无一不反应出工业技术范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文明发展,多重缺陷的工业技术范式必然要被新的技术范式所替代。在对工业技术范式不断地反思之下,绿色技术范式出现在了历史舞台,可以说绿色技术范式就是这种可以适应文明新发展替代工业技术范式延续人类文明继续前进的新技术范式。这是因为绿色技术范式不论是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价值理念都与生态文明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与契合性。就在这样的历史发展下,引领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技术范式必将会成为新时代的脊柱。本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对以工业技术范式为技术基础的工业文明在发展中所出现诸多问题作为研究前提,对绿色技术的悄然崛起以及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共识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进而实现一次对可能出现的新技术范式的哲理性研究分析。具体而言,首先对技术范式与绿色技术范式的概念、意义、结构等进行分析界定,以技术范式的二分结构作为全文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与研究前提;然后分析技术范式更替与社会文明形态(制度)发展的互动关系,理清技术进步进而实现绿色技术范式的社会动力机制有哪些;对工业技术范式与绿色技术范式进行理性比较分析,探明工业技术范式的局限性与绿色技术范式的优越性;就绿色技术所实现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的提升作用,进行绿色技术范式与生产方式绿色化的互动研究;然后进行绿色技术范式与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表明技术范式的发展过程中,除了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以外,绿色人文对于绿色技术范式实现的重要性;最后对全文进行全面梳理与展望,绿色技术范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必将是人类技术文明发展的必然,能源问题的解决有可能是未来实现绿色技术范式的有效突破口,绿色技术范式一定可以助飞中国梦的实现。在导论部分,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意义,前人已做的研究现状梳理,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技术范式更迭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进行了梳理,探寻了技术范式更迭的复杂性,探究了技术哲学视角下对于技术范式实现转换的代表性观点。同时提出了此次研究的主要观点、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对技术范式与绿色技术范式的理论基础进行探究分析,发现了“技术范式”与“科学范式”的内在联系,通过对科学与技术的内在发展联系以及G ·多西等学者对技术范式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技术范式形成的本身与科学范式即存在有相似性的也存在着技术不同于科学的差异性,那就是技术范式本身所具有的二层结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即作为技术范式“硬核”的核心技术群与“保护带”的社会、文化、经济等人文因素的要素组团。因此绿色技术范式也同样是具有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二层结构,即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还要兼顾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形态一直是在以社会文明的形态储存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而技术之于人类更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人类利用技术作用于自然,得到的是社会的效益增长,可在社会效益分配与社会生产分工这些问题上却又是社会制度在起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技术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其与其它社会活动例如政治活动、思想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有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技术与社会是一种互动性的双向作用:一方面技术可以对其它的社会活动产生影响以此来体现其社会功能性;另一方面其它社会活动也可以对技术有作用力与影响,以此构成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这也是技术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双向属性作用的结果。技术可以生成社会生产力,可技术离开了社会也就无生产力可言了。社会形态的演进也是需要技术作为其动力的,反过来社会的需求又可以推动技术的发展,但这一切的形成都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形态才可以实现。也就是说技术与社会形态相匹配时,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时,不匹配时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受阻碍之时,而且这种驱动作用与阻碍性都是双向影响的,当匹配了新的社会文明形态出现,新的技术范式也随之形成。也就是说要想研究技术范式的转换,研究清楚社会文明的演进对其有重要意义。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技术范式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研究,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中一直是看似正向进步的就是技术的发展,因为关于技术的进步,一直以来的关注者看到的都是如何实现生产力的提升、对自然灾害的避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控制上面,说白了就是实现人类自身的安身立命与发展。可是发展到了工业文明的今天,人类对于安身立命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异化,有限的地球资源与突如其来的生态危机又将人类发展逼向了墙角。历史发展的关口使得人类不得小再次开始思辨,反思将来的发展。技术范式的绿色化转变已势在必行。因为绿色技术范式相对工业技术范式在自然界的内在价值认可、技术发展观、消费观、社会发展观、自然观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其优越性。第四部分内容是将绿色技术范式与也产方式绿色化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以生产方式转化的视角进一步表明了绿色技术范式所具有的优越性,以及绿色技术范式将会给人类社会与生态自然所来的积极影响。既可以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优化劳动生产关系,又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全面提升。毕竟生产方式的改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提,绿色技术范式的实现就可以在物质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彻底打破工业文明的发展困境;反过来生产方式要想实现转变又不可离开技术的支持,因此生产方式绿色化的转变也是推动技术范式绿色化转变的驱动力。第五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绿色技术范式的研究薄弱环节进行的探讨,也就是绿色技术范式与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的内在联系研究。目前关于绿色技术的研究都是放在了绿色技术的发展上面,毕竟技术直接对应的就是生产力的提升与改变,可除了技术发展的本身,从前文可知社会对于技术范式更迭所起的作用可能会更大,毕竟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技术只能是停留在实验室里,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效能。而且绿色技术范式作为现代技术范式的反思、批判、扬弃和超越而出现的新范式,现代绿色人文发展的大背景对于绿色技范式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毕竟技术发展的本身也不仅在于技术的进步,当人文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发生了绿色化、生态化转向,那么现代技术范式向绿色技术范式的转向也就显得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余论部分是对该研究的总结与展望,绿色技术范式就其本身优越性与对生态文明时代的驱动性与切合性而言,不论在技术发展还是在人类文明研究规律中都将会是人类技术文明发展的必然。可工业技术范式所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由还是在于人类对化石能源等不再生资源的无节制使用上,对于能源问题的解决有可能既是推进绿色技术范式转换的原因,同时也会是实现绿色技术范式更迭的结果,因此能源问题的解决有可能是未来实现绿色技术范式的有效突破口。绿色技术范式是中国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基础,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内核,是中国加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曾建新[2](2013)在《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世界核电的复兴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核电成为当今世界和我国能源发展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我国核电技术的创新与进步问题,核电技术创新也从自然科学领域向社会科学领域发展,从工程应用技术向技术经济管理方向发展。随着人们对世界和我国核电技术发展状况了解的深入,许多学者把眼光集中到核电产业发展管理上来,其中核电产业及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日显重要的方面。在已有研究文献评述的基础上,本文将产权结构因素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问题分解为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问题:产权及其结构的演化和功能机制问题,即产权结构的形成和因素的作用问题;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问题,以及它们与产权结构因素的关系问题;企业产权结构的主要因素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机理、性质与评价问题。以上三个问题构成了研究产权结构因素影响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企业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深入分析了资源产权向企业法人产权演化的机理和产权内部结构关系。按照“产权界定、产权行使、行权结果”的思路,在委托代理方式下,由反映归属的权属结构、反映权能配置的权能结构、反映行权结果的收益结构组成。产权结构发生变化方式就存在主体变化、客体变化、行权方式变化和权能属性变化四种。其次,本文按照“行为动力、技术创新动力、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逻辑,分析了技术创新动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技术创新动力是由主体的需求或欲望产生的目标,在内外部各激发因素和制约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创新的收益预期,最后以决策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将各因素所蕴含或产生的收益(正或负的收益)内化于企业产权。深入探讨了核电技术创新的性质与特性,构建了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因素影响模型。然后,专门分析了企业产权结构在权属、权能和收益的三个方面具体结构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我国核电产业和企业状况,探讨了产权三方面的结构演变对企业相关主体技术创新决策影响机理,构建了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影响概念模型,并选取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核电反应堆技术创新两个案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在上述基础上,确定了产权结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模型,提出了本文的假设。结合我国核电产业企业的特点和状况,对影响企业产权结构的因素,构建了测度的指标,采用Likert7.0量表测量方法;把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非产权因素等三个方面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和方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收集与处理,采用AMOS7.0和SPSS for windows11.5软件工具,进行了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进行检验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假设都通过了检验。最后,本文考虑了核电技术自身演变规律和中国现实背景,并借鉴世界核电大国的核电产业发展与技术演变的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核电技术创新的产权结构选择策略。

曾建新,王铁骊[3](2012)在《基于技术轨道结构理论的核电堆型技术演变与我国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核电堆型技术的创新沿着轨道内和轨道间的两种结构方向发展:在单一堆型轨道内,以顺轨式累积型创新产生技术性能多样化的机型;在多堆型轨道间,以跃轨式革命型创新发生堆型的转换,或以融轨式集成型创新形成新堆型。我国需统筹核电堆型的发展:形成压水堆自主品牌系列,加快第四代核电堆型的商用进程,研发战略性新堆型。

侯伟[4](2009)在《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城乡总体规划是指导城乡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乡建设、城乡管理的基本依据,对规范城乡土地开发活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21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体系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均对我国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城乡总体规划应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构建城乡生态和空间为支撑,以完善城乡发展制度为根本保障。城乡总体规划的制定过程引入战略环境评价,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提供技术支持、运行框架和长远效益,推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而进行的,一般实行的是事后评价,因此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只能补救小范围的环境损害,无法从决策源头上保护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环境评价阶段推进规划环评,因此,对城乡总体规划进行战略环境评价是时势所趋。论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理论,从环境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及在规划方面的应用入手,提出了战略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理论,即研究战略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复合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也同样具有耗散结构特征,并且把综合集成方法作为其研究方法之一。论文以城乡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通过对城乡总体规划的内容即把握宏观的城乡建设总的发展方向,研究城乡土地利用及布局等的分析,它的宏观定位为建构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奠定了基础。战略环境评价有着完整的一套应用程序,在各种及各行规划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把战略环境评价应用于城乡总体规划政策制定、战略的选择、规划的编制及实施,并通过系统的评价因素的确定及评价过程的建立,构建完整的适用于城乡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任何战略的实施都需要一定技术方法的支撑,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也不例外。论文从研究国外较完备的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入手,通过对我国自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来逐渐形成的比较系统的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包括应用战略环境评价常用的技术方法,同时提出城乡总体规划分阶段应用的技术与方法,并进行了主要的技术方法应用与示范。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推进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进展,使其更广泛地应用规划各个领域。战略环境评价的实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论文通过对多元参与制度、委员会制度、社会监督协调机制、决策保障机制、法律制度、实施保障制度等对战略环境评价过程与结果的保障研究,使得战略环境评价结果更具有可靠性、透明性及可操作性。实例研究是检验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重要手段,论文通过对大庆高新区主体区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验证了研究的结构框架构建的合理性,技术方法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建立的科学性,指出了其具有的代表性及实践意义。总之,通过对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初步建构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并且在技术与方法体系及制度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

闫淑敏[5](2001)在《法国核电站选择要在二氧化碳和超铀元素间抉择》文中认为

二、法国核电站选择要在二氧化碳和超铀元素间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国核电站选择要在二氧化碳和超铀元素间抉择(论文提纲范文)

(1)绿色技术范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技术范式演化更替的理论研究
        二、影响技术范式演变更替的动力因素有哪些
        三、关于技术范式转换的复杂性研究
        四、技术哲学视域中关于技术范式转换的代表性描述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五节 研究方法的运用
第一章 技术范式与绿色技术范式
    第一节 源自“科学范式”的“技术范式”
        一、近代以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技术范式的提出
        三、从“科学范式”到“技术范式”
        四、技术范式的形成与演进
    第二节 技术范式的理论基础
        一、范式与技术的结合
        二、技术范式有拉卡托斯式二层结构
        三、技术范式的狭义理解——技术路标与轨道
        四、技术范式的广义理解——技术共同体
        五、哲学视域下技术范式与科学范式的不同
    第三节 现代技术范式的绿色化转向
        一、源自人文哲学传统反思的绿色化转向
        二、对工业技术范式缺陷的批判
        三、绿色技术的丰富内涵
    第四节 绿色技术范式及其基本特征
        一、绿色技术范式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二、绿色技术范式对于现代性的扬弃
        三、绿色技术范式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的绿色化
第二章 技术范式转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与社会文明的演进
        一、社会与社会制度
        二、社会文明演进的规律性表现
    第二节 历史演进中技术范式对社会变迁的作用
        一、历史进程中技术范式的转变
        二、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驱动作用
        三、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
        四、技术范式转变推动了社会文明形态(制度)变迁的进程
    第三节 社会形态(制度)变迁对技术范式发展的影响
        一、特定社会形态(制度)对技术发展有制约性
        二、社会形态(制度)变迁对技术范式转变有驱动性
    第四节 技术范式与社会形态(制度)具有周期性对应关系
        一、技术范式的转换动因与转换过程
        二、技术范式与社会文明的相互构成
        三、技术范式与社会具有周期对应性关系,但周期在缩短
    第五节 基于绿色技术范式可以实现生态文明崛起
        一、绿色技术范式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绿色技术范式实现了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第三章 现代技术范式的反常、危机与绿色化转向
    第一节 地球资源的有限性
        一、化石能源
        二、矿物资源
        三、水资源
        四、太阳能
    第二节 工业技术范式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
        一、生态危机的出现
        二、工业技术范式的内在逻辑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内因
        三、工业技术范式的社会异化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外因
    第三节 现代性危机源自工业技术范式的局限性
        一、工业技术范式否定自然界的内在价值
        二、工业技术范式奉行的是征服主义的技术发展观
        三、工业技术范式奉行消费主义的消费观
        四、工业技术范式奉行的是单纯经济主义发展观
        五、工业技术范式崇尚机械论自然观
    第四节 绿色技术:对工业技术的反思
        一、绿色浪潮背景下孕育的绿色技术
        二、新能源技术及低碳技术的出现
        三、新能源革命及低碳技术的快速发展
    第五节 绿色技术范式的优越性
        一、绿色技术范式肯定自然界的内在价值
        二、绿色技术范式秉承和谐型的技术发展观
        三、绿色技术范式奉行生态主义消费观
        四、绿色技术范式倡导可持续的发展观
        五、绿色技术范式强调整体有机论的自然观
第四章 绿色技术范式与生产方式绿色化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提出及内涵
        一、“绿色化”可以提升传统生产方式
        二、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哲学内涵
    第二节 生产方式绿色化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发展要求
        一、生产方式对于社会文明演进具有支配作用
        二、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实践本质是驱动生态文明社会的形成
        三、生产方式绿色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实现绿色技术范式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内在驱动力
        一、随技术进步实现进化的生产方式
        二、以绿色技术为媒介实现绿色发展
        三、绿色技术范式在生产方式绿色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第四节 生产方式绿色化对绿色技术范式的发展要求
        一、技术范式发展要符合生产方式的发展要求
        二、要使支撑绿色技术范式的科学研究成为生产方式绿色化保障基础
        三、技术的开发创新阶段要体现出生态性、综合性与整体性
    第五节 以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
        一、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现实意义
        二、绿色技术创新对于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驱动表现
        三、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实现的具体方式
        四、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多要素路径
    第六节 生产方式绿色化开启生态文明新型工业化
        一、现代工业化的时代困境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新型工业化开端
        三、生产方式绿色化是发展必然
第五章 绿色技术范式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内在联系
    第一节 生态经济:绿色技术范式在经济维度的实践联系
        一、生态经济的含义与理论支撑
        二、绿色技术解决的是生态经济的绿色化生产力问题
        三、绿色技术范式需要实现经济维度的绿色化转向
    第二节 生态政治:绿色技术范式在政治维度的实践转向
        一、政治、生态、技术,三者的联系
        二、生态政治对于绿色技术发展的影响
        三、绿色技术范式可以实现政治维度的绿色化转向
    第三节 生态文化:绿色技术范式在文化维度的实践转向
        一、生态文化——工业文化的绿色化反思
        二、生态文化与绿色技术范式内在关联性
        三、生态文化为绿色技术范式提供文化支撑的积极作用
第六章 余论
    第一节、绿色技术范式的转变是人类技术文明发展的必然
    第二节、能源科技创新是实现绿色技术范式的重点方向
        一、解决能源问题是实现绿色技术范式的突破口
        二、实现能源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
        三、能源科技创新离不开绿色人文环境
    第三节、绿色技术范式是中国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技术范式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基础
        二、绿色技术范式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内核
        三、中国加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世界核电复兴与我国的核电发展选择
        1.1.2 世界核电技术的代际演进与发展现状
        1.1.3 我国核电发展的主要问题
        1.1.4 我国核电技术创新中的动力问题
        1.1.5 我国核电技术创新中的产权结构因素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核电技术
        1.3.2 技术创新动力
        1.3.3 产权与产权结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章节安排
        1.4.3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产权结构及其功能理论述评
        2.1.1 产权的形成、交易费用和最优产权结构
        2.1.2 产权的属性及其功能
        2.1.3 产权结构相关的实证研究
    2.2 技术创新动力理论及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2.2.1 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状况
        2.2.2 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因素的测度与评价
        2.2.3 技术创新及动力的产权因素影响研究状况
    2.3 核电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2.3.1 关于核电技术创新的特征
        2.3.2 关于我国核电技术创新中主要问题的研究状况
    2.4 理论与文献研究述评
3 企业产权结构演化机理与我国核电产权特征
    3.1 产权结构的组成与作用机制
        3.1.1 异质性资源的产权结构及其特性
        3.1.2 要素视角和功能视角的产权结构组成
        3.1.3 产权结构变化的致因路径
        3.1.4 产权的行为过程机制与产权结构的作用
    3.2 产权从所有者到企业的转化:企业产权结构的形成
    3.3 我核电产业企业的产权结构特征
        3.3.1 我国企业的所有制类型
        3.3.2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委托代理还是代表?
        3.3.3 世界和我国核电产业企业的产权结构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作用机理
    4.1 核电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的产权机理
        4.1.1 技术创新动力形成的一般机制
        4.1.2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因素框架
        4.1.3 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4.1.4 核电技术创新的约束特征与动力机制
        4.1.5 产权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
        4.1.6 产权结构对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性质
    4.2 产权权属结构的作用机理
        4.2.1 所有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关系:文献回顾
        4.2.2 所有制对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机制
        4.2.3 权属结构影响技术创新动力的一般机制
        4.2.4 权属结构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机理
    4.3 产权权能结构的作用机理
        4.3.1 权能结构对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文献回顾
        4.3.2 企业产权权能配置与行为导向
        4.3.3 权能结构的技术创新动力作用机制
        4.3.4 权能结构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影响的中国特征
        4.3.5 我国核电企业权能结构的技术创新动力影响机制
    4.4 产权收益结构的作用机理
        4.4.1 企业技术创新相关主体的需求与技术创新激励:文献回顾
        4.4.2 企业核电技术创新相关主体的收益结构与期望值
        4.4.3 企业核电技术创新收益结构的动力影响机制
    4.5 产权结构作用的演化机理
    4.6 本章小结
5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分析
    5.1 作为行为影响因素的产权结构界定
        5.1.1 产权结构:受体与施体的确定
        5.1.2 基于代理人动力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5.1.3 影响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定义
        5.1.4 企业产权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分类
        5.2.1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分类原则
        5.2.2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分类框架
        5.2.3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识别与分类
    5.3 产权结构因素内涵及对技术创新动力影响的定性分析
        5.3.1 权属结构因素的内涵及影响性质
        5.3.2 权能结构因素的内涵及影响性质
        5.3.3 收益结构因素的内涵及影响性质
    5.4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影响核电技术创新动力模型与假设
        5.4.1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模型
        5.4.2 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观测
        5.4.3 影响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非产权结构因素
        5.4.4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影响的假设
    5.5 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核电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5.5.1 案例选取方法
        5.5.2 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产权结构
        5.5.3 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核电反应堆技术创新
        5.5.4 两大集团的核电技术创新动力与产权结构的关系
    5.6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问卷设计
        6.1.2 变量测度
        6.1.3 问卷发放与研究样本
    6.2 数据分析
        6.2.1 信度和效度分析
        6.2.2 回归分析
        6.2.3 实证结果总结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核电技术演变与中国的产权结构选择策略
    7.1 世界核电产业发展特征与企业产权特点
        7.1.1 核电主要国家的产权模式与演变趋势
        7.1.2 核电主要国家的产业组织模式
        7.1.3 核电大国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7.2 核电技术演进规律与自主创新的产权结构安排策略
        7.2.1 基于技术轨道结构理论的核电技术演变规律
        7.2.2 核电堆型技术的差异与分布
        7.2.3 世界核电技术演进阶段与技术发展趋势
    7.3 中国核电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7.3.1 核电自主化发展与核电技术自主创新政策
        7.3.2 我国核电技术路线选择的演变历程
        7.3.3 核电发展的路线、技术路线与技术路线图差异
        7.3.4 我国核电产权结构演变
    7.4 中国核电技术自主创新的产权结构选择策略
        7.4.1 基于核电技术演进规律的技术创新选择
        7.4.2 基于国情和国际经验的核电自主化发展的产权结构选择
        7.4.3 相关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非产权要素等方面的建议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世界与中国核电站一览表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实证研究的主要企业名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技术轨道结构理论的核电堆型技术演变与我国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技术轨道理论与技术轨道结构模型
    1.技术范式决定下的技术轨道理论
    2.技术轨道理论中关于结构的思想
    3.技术轨道结构的整合模型
        (1) 单一技术轨道的二维结构
        (2) 多条轨道的并列结构
    4.技术轨道结构理论的意义
        (1) 它能较好地解释有关技术轨道的技术创新理论。
        (2) 对产品多元化、多样化的形成和具有竞争性的原因具有解释力。
        (3) 对于技术创新的抉择具有指导性。
二、核电堆型的技术轨道结构分析
    1.核电技术范式下的堆型技术轨道形成
    2.核电堆型技术轨道的结构
    3.技术轨道结构视角的核电堆型技术创新
    4.世界核电堆型技术演变的技术轨道结构解释
三、我国核电堆型技术选择与技术创新
    1.世界主要核电国家堆型技术选择的借鉴
    2.我国核电堆型技术发展历程与现状
    3.我国核电发展的堆型选择与技术创新
        第一, 融合压水堆多机型技术, 形成自主品牌系列。
        第二, 加快已有四代堆型建设和开发, 优化核电结构。
        第三, 坚持核裂变新堆型的战略研发, 抢占堆型转换主导权。
        第四, 坚持核电建设和技术创新不断线。
        第五, 坚持自主创新的模式不变。
四、结论

(4)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与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概况及文献综述
    1.3 关于本文的研究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篇章结构框图
第2章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理论解读
    2.1 环境与城乡总体规划
        2.1.1 环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1.2 环境与城乡总体规划的关系
    2.2 战略环境评价概述
        2.2.1 相关概念解析
        2.2.2 SEA演变与发展
        2.2.3 基本原则与特征
        2.2.4 类型及基本原理
        2.2.5 SEA实践经验总结
        2.2.6 发展机遇与挑战
    2.3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环境经济学理论
        2.3.3 循环经济理论
        2.3.4 战略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的构建
    3.1 评价因素的确定
        3.1.1 评价的内在要求
        3.1.2 评价因素的选择
    3.2 评价区域的确定
        3.2.1 评价层次的划分
        3.2.2 评价系统的建立
    3.3 评价过程的实现
        3.3.1 基础资料的分析
        3.3.2 规划战略的筛选
        3.3.3 规划政策的分析
        3.3.4 规划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
        3.3.5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3.6 替代方案的选择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4 评价结果的总结
        3.4.1 SEA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3.4.2 SEA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3.4.3 SEA报告书的编制内容
    3.5 评价框架的建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体系
    4.1 技术的应用
        4.1.1 3S技术概念解析
        4.1.2 3S技术应用概况
        4.1.3 SEA-ITS技术实践应用
    4.2 方法体系的建立
        4.2.1 方法应用的概况
        4.2.2 方法选择的原则
        4.2.3 评价阶段方法的应用
        4.2.4 主要技术方法的应用
    4.3 指标体系的建立
        4.3.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4.3.2 指标体系层次及基准
        4.3.3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4.4 技术方法的实现
        4.4.1 实现的目标
        4.4.2 满足的条件
        4.4.3 受到的限制
        4.4.4 实现的可行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制度保障体系
    5.1 多元参与制度
        5.1.1 公众参与制度的保障
        5.1.2 公众参与阶段与方法
        5.1.3 公众参与机构与组织
    5.2 委员会制度
        5.2.1 委员会机构设置
        5.2.2 运作经验与展望
    5.3 监督与协调制度
        5.3.1 建立的必要性
        5.3.2 评价前的监督与协调
        5.3.3 相关机构之间的监督与协调
        5.3.4 社会舆论与媒体的监督与协调
    5.4 法律制度
        5.4.1 现行的法律制度概述
        5.4.2 建立信息共享与宣传机制
        5.4.3 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5.4.4 完善评价与审批机构机制
    5.5 实施保障制度
        5.5.1 实施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5.5.2 实施保障体系的相互关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庆高新区主体区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实例研究
    6.1 实例概述
        6.1.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6.1.2 区域环境质量状况
        6.1.3 评价定位
    6.2 评价概况
        6.2.1 项目缘起
        6.2.2 评价范围
        6.2.3 评价思路
        6.2.4 评价目标
    6.3 评价关键点的应用
        6.3.1 编制框架的建立
        6.3.2 参与组织网络化
        6.3.3 公众参与制度
        6.3.4 技术方法的应用
        6.3.5 指标体系建立
        6.3.6 评价结果总结
        6.3.7 技术方法的充实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法国核电站选择要在二氧化碳和超铀元素间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色技术范式研究[D]. 杨博.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2]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研究[D]. 曾建新. 中南大学, 2013(01)
  • [3]基于技术轨道结构理论的核电堆型技术演变与我国的选择[J]. 曾建新,王铁骊. 中国软科学, 2012(03)
  • [4]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D]. 侯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05)
  • [5]法国核电站选择要在二氧化碳和超铀元素间抉择[J]. 闫淑敏. 国外核新闻, 2001(01)

标签:;  ;  ;  ;  ;  

法国核电站在二氧化碳和超铀元素之间进行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