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建模与高职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高翔[1](2021)在《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初探》文中研究表明将数学建模思想运用到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初衷就是提高高职学校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实现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转换,将数学知识及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此外,将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还可以实现对高职学生抽象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增强高职学生的联想、分析、推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
王敏,吴雄娟,王琼华,张才猛[2](2021)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高等数学不仅传输数学学科知识,也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前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开展,需从发挥数学大师榜样力量、引入中国古典文化、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等渠道深度挖掘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其思考和动手能力,传承大国工匠精神,准确把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等切入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加强高等数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手段齐头并进,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贯穿在整个学科教育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开展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路径。
刘奕[3](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邱仰聪[4](2019)在《基于文化自信的高职数学文化素质教育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是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通过分析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的特点和时代意义,指出高职院校今后应该立足于文化自信的理念基础,从加强数学建模和数学史教育、实现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职数学教师队伍等方面入手,办好新形势下的高职数学文化素质教育。
邱仰聪[5](2019)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职数学建模的文化育人功能研究》文中指出在新工科背景下,数学建模教育可以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的发展现状和困境,探讨数学建模在科学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文化育人功能,并指出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数学建模教育的积极意义。
方媛琳[6](2019)在《线性代数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线性代数是学习工程测量专业必修的工具性专业基础课,而课程教学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终身教育等问题。本文旨在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我院目前数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学科能力迁移不足的原因,并找出解决的方案。通过对笔者所在学院的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我院的线性代数课程存在以下问题,也是导致学生线性代数学科能力迁移应用困难的主要成因:第一,我院学生基础薄弱,差异大,缺乏实践机会。高职院校的招生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大部分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普遍缺乏应用数学的能力。第二,课程教学学时少,教学内容多,实用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联系不强,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性和应用性内容,与高职学生专业的契合不足,与专业课程背景融合不深入,没有高职院校专业的特色,没有体现线性代数在专业中的迁移应用。第三,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有待提高。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系统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太单一,对测量专业背景和知识了解不深。第四,作业布置、教学考核模式比较单一,没有层次感。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上四点是影响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总结了基于为专业服务的改革原则和途径,整理了线性代数在测量专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得出了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线性代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并给出了两个教学案例。本文最后就教学大纲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基于专业服务的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策和建议。本文的创新点是:将数学建模思想和建构主义思想融入线性代数课堂教学中,实现线性代数与工程测量专业的融合,强化线性代数为测量专业服务的工具性作用。
张夏雨[7](2018)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何为“高素质”,首要研究清楚的问题就是职业院校教师有哪些核心素养成分,各成分之间又是怎样的结构。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教育并重日益成为共识,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责任,随着未来职业的发展对职业人才数学素养要求的变化以及现阶段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必然会给教师的核心素养带来新的内涵与特征。因此,现阶段探索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是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本研究则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目前关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还相当缺乏,已有研究采用文献法确定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素养结构成分,并未建构和验证量表的结构效度,影响结论的可靠程度。本研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进行结构研究,在此基础上,调查全国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现状。通过本研究,希望对高职院校教师素养提升实践提供研究基础,成为教师核心素养研究的一种推进。本研究主要采用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方法。首先通过理论研究建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和各项指标,通过专家访谈,对理论框架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自编《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量表》。量表经过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因素分析,进行修编从而建构并验证了量表的建构效度,获得了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结构。其次利用具有建构效度的量表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认知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比较不同性别、教龄、职称、学历、地区和院校类别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若干建议。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结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是一个二阶因素模型,它的二阶因素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三个一阶因素为知识、能力和品性,其中知识因素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两个观测变量,能力因素分为数学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三个观测变量,品性因素则分为认识信念和态度两个观测变量。2.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认识总体水平。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总体倾向于符合社会对该群体的角色期待。具体地,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知识、能力和品性三个维度上的认识,以对“品性”因素的认同度最高;其中又最为赞同将“对专业发展的态度”和“终身学习的态度”作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3.高职院校不同群体数学教师核心素养认识差异。(1)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存在性别差异。女教师对于核心素养以及知识、能力和品性三个维度的认知程度都显着高于男教师,女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更符合社会的角色期待。(2)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在教龄、职称和地区上差异均不显着。教龄6-10年的教师比教龄在1-5年的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同度有所提高,之后随着教龄的继续增长反而有所下降。不同职称的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是较为稳定的。在调查的七个地区中,西南地区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程度相较于其他地区最低。(3)不同学历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存在显着差异。具有硕士学历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于核心素养中“数学应用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认识程度要显着高于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4)不同类型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存在差异。综合类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认同度显着高于其他类型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但是理工科类高职院校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与其他三种类型院校教师的认识却并未有差异。(5)性别、学历和学校类型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认识存在交互作用。性别和学历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以及对于其中的能力和品性因素的认识有显着的交互作用,性别和学校类型对品性因素的认识有显着的交互作用。
陈玉玲[8](2016)在《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改革的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数学建模作为数学的应用化课程,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引起了高职院校师生的关注。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竞赛相关问题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高职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旨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的能力,满足社会化生产的需求。
唐军[9](2016)在《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当代社会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技术性工人的主要来源,职校学生的核心素养会直接影响社会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必须加以重视.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职校学生现状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相距甚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要求,在职业学校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应该进一步明确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究竟教给学生什么,又如何教.这正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首先采用文献法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和界定,并介绍了国内外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接着,通过对五年制高职数学的现状分析以及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情况的调查分析,寻求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传统数学课堂阻碍其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然后,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为目标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研究,努力探求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培养途径,即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素养教学”.本文最后对上述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得出了本次研究的成果和结论,即目前的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效果,需要加以改进和优化,具体策略如下:一、推动师生关系改变,合理调配师生作用;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学生学习信心;三、结合实际进行教学,重视课堂活动开展;四、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变“知识教人”为“素养育人”.同时,分析了目前课堂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韩登利[10](2015)在《以数学建模为切入点的高职数学教改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在素质教育的视野下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与思考,指出公共基础课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课程是提高高职学生全面素质极好的载体,数学建模融入数学课程是高职数学课改的有效切入点,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本单位改革成果进行了详细论述。
二、数学建模与高职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建模与高职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
二、数学建模思想的认识与意义 |
三、数学建模思想应用到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策略分析 |
(一)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学生的数学练习题之中,培养高职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与实践 |
(二)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课堂中去,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 |
(三)强调数学建模思想对高职数学教学课堂的重要性,提升高职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的整体应用率 |
四、结语 |
(2)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目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困境 |
1.1 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 |
1.2 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弱化了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
1.3 教师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能力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
1.4 数学建模应用水平不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缺 |
2 深度挖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 |
2.1 传承我国古今数学家的榜样力量 |
2.2 引入中国古典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
2.3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
2.4 以数学建模教学为契机,传承大国工匠精神 |
3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开展路径 |
3.1 准确把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
3.1.1 数学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
3.1.2 数学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 |
3.1.3 利用“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3.2 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
3.3 积极组织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 |
3.4 加强高等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
4 结 语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4)基于文化自信的高职数学文化素质教育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数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
2 中华传统数学文化是数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
2.1 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的特点 |
2.2 弘扬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的时代意义 |
3 新形势下的高职数学文化素质教育 |
3.1 加强数学建模教育 |
3.2 推进数学史教育 |
3.3 实现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3.4 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职数学教师队伍 |
(5)新工科背景下高职数学建模的文化育人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的发展现状和困境 |
2 数学建模文化 |
3 数学建模的文化育人功能 |
3.1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
3.2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
4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数学建模教育的积极意义 |
(6)线性代数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
2.1 高等职业教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综述 |
2.2 工程测量专业课程与线性代数衔接的研究综述 |
2.3 理论依据 |
第三章 高职工程测量中线性代数课程现状的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的对象 |
3.3 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
3.4 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线性代数与工程测量结合的原则与途径 |
4.1 线性代数与工程测量结合的原则 |
4.2 线性代数与工程测量结合的途径 |
第五章 线性代数在工程测量专业中的应用举例 |
5.1 n阶行列式的概念的教学案例 |
5.2 线性代数与测量专业课程融合的实操性考核方案 |
第六章 高职工程测量中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的建议 |
6.1 课程教学大纲的调整 |
6.2 教材教学内容的改革 |
6.3 教学方法的建议 |
6.4 师资建设的建议 |
6.5 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在校生《线性代数》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测量专业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7)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主要概念界定 |
1.2.1 “教师素养”及相关概念之辨析 |
1.2.2 “高等职业院校”概念的界定 |
1.2.3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及相关概念之辨析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角色及素养的相关研究 |
2.1.1 国家政策角度的相关观点 |
2.1.2 数学教育角度的相关研究 |
2.1.3 高职教育角度的相关研究 |
2.2 数学教师素养和职教教师素养的相关研究 |
2.2.1 数学教师素养的相关研究 |
2.2.2 职教教师素养的相关研究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3.2.1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量表》编制的理论基础 |
3.2.2 建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 |
3.2.3 分析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认识的差异 |
3.3 研究思路 |
3.3.1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理论建构 |
3.3.2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
3.3.3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认识的现状调查和差异比较 |
3.3.4 提升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 |
3.4 研究方法 |
第4章 理论建构 |
4.1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构建路径 |
4.1.1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应然性要求 |
4.1.2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实然性分析 |
4.1.3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因素构建 |
4.1.4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理论构建路径图 |
4.2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理论框架 |
第5章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结构 |
5.1 预研究 |
5.1.1 专家访谈 |
5.1.2 预试 |
5.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5.2.1 整体探索性因素分析 |
5.2.2 分层面因素分析 |
5.3 信度分析 |
5.4 验证性因素分析 |
5.4.1 初始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5.4.2 修正模型1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5.4.3 修正模型2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5.4.4 修正模型3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5.5 小结 |
5.5.1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
5.5.2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结构 |
5.5.3 修正前后量表之间的比较 |
第6章 高职院校不同群体数学教师的差异分析 |
6.1 研究目的 |
6.2 研究过程 |
6.2.1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的总体状况 |
6.2.2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的差异分析 |
6.3 分析与讨论 |
6.4 研究结论 |
第7章 提升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对策建议 |
7.1 提升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前提性反思 |
7.1.1 提升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目标提出 |
7.1.2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现状分析 |
7.2 提升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途径 |
7.2.1 建立适合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素养提升的职后培训体系 |
7.2.2 设置针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素养提升需求的课程体系 |
7.2.3 组建专家和教师专业合作的学习共同体 |
7.2.4 形成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组织和环境 |
7.2.5 实施针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不同群体差异性的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
第8章 研究结论 |
8.1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结构 |
8.2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认识总体水平 |
8.3 高职院校不同群体数学教师核心素养认识差异 |
8.4 本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B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初测/复测问卷 |
附录C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量表项目选编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8)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改革的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意义 |
2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
2.1 教学目标 |
2.2 教学方法 |
2.3 教学模式 |
2.4 竞赛导向 |
3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改革的对策探讨 |
3.1 创新教学模式 |
3.2 完善课程体系 |
3.3 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
4 小结 |
(9)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现实意义 |
1.3.2 理论意义 |
1.3.3 心理学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核心素养的概念 |
2.1.1 关于人的核心素养 |
2.1.2 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2.1.3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 |
2.2 国外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发展与现状 |
2.2.1 国际组织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与研究 |
2.2.2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框架和方向 |
2.2.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在我国的提出与发展 |
2.3 国内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发展 |
2.3.1 国际上提出数学素养的几个案例 |
2.3.2 我国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与演变 |
第3章 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数学现状 |
3.1 关于学生的学习现状 |
3.2 关于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 |
3.3 关于教师的教学现状 |
3.4 关于课程地位 |
3.5 关于教学评价 |
第4章 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调查分析 |
4.1 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社会研究现状 |
4.2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阐述 |
4.3 五年制高职师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问卷调查 |
4.3.1 问卷调查 |
4.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4.4 有关调查结论 |
4.4.1 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
4.4.2 培五年制高职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
第5章 促进数学应用意识的课堂教学研究实践 |
5.1 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立足点 |
5.2 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线 |
5.3 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的课堂培养实践 |
5.3.1 让学生理解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 |
5.3.2 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的课堂培养原则 |
5.3.3 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的培养思路与案例分析 |
1 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
2 立足教材内容,体现专业特点 |
3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
4 营造开放空间,促进主动学习 |
5 注意分层推进,实现循序渐进 |
6 突出学生主体,倡导合作交流 |
7 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
8 利用信息方式,丰富应用手段 |
9 结合案例教学,培养综合素养 |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
6.1 初步认识 |
6.1.1 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 |
6.1.2 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要素 |
6.2 研究成果 |
6.2.1 推动师生关系改变,合理调配师生作用 |
6.2.2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
6.2.3 结合实际进行教学,重视课堂活动开展 |
6.2.4 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变“知识教人”为“素养育人” |
6.3 实践成效 |
6.4 研究反思 |
6.4.1 开展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
6.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10)以数学建模为切入点的高职数学教改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素质教育与高职数学课程改革 |
2 数学建模融入数学课程是高职数学课改的有效切入点 |
2.1 数学建模融入数学课程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2.2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课程能够加快高职学校素质教育的步伐 |
2.3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课程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
3 数学建模教学实践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
3.1 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
3.2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
3.3 形成“课内、课外”互动的良好氛围, “教学、实践、竞赛”一体化的有效机制 |
3.4 数学实验室初具规模, 数学问题软件解决 |
3.5 数学建模成绩与学生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
四、数学建模与高职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初探[J]. 高翔. 现代职业教育, 2021(47)
- [2]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J]. 王敏,吴雄娟,王琼华,张才猛.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04)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4]基于文化自信的高职数学文化素质教育探讨[J]. 邱仰聪.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
- [5]新工科背景下高职数学建模的文化育人功能研究[J]. 邱仰聪.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 [6]线性代数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 方媛琳. 广州大学, 2019(01)
- [7]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研究[D]. 张夏雨.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4)
- [8]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 陈玉玲.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4)
- [9]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研究[D]. 唐军. 苏州大学, 2016(06)
- [10]以数学建模为切入点的高职数学教改研究与实践[J]. 韩登利. 科技视界, 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