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总管下段梗阻的CT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苏德莲[1](2021)在《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联合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I)冠状位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20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7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MRCP及MRI冠状位成像扫描,分析胆道梗阻性疾病的MRCP及MRI冠状位成像的影像表现;比较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比较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性诊断效能。结果:(1)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88.6%及95.7%,三组检查方法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4%、82.9%、94.3%,联合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MRI冠状位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良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8.7%、78.3%、93.5%,MRI冠状位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联合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MRI冠状位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定性诊断恶性梗阻疾病效能方面,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分别为58.7%、78.3%及93.5%,联合检查敏感度高于MRCP、MRI冠状位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5.8%、91.7%及95.8%,差异无明显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方面,MPCP与MRI冠状位成像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在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方面,MRI冠状位成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优于MRCP冠状位成像,且两者联合可显着提高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在定性诊断恶性胆道梗阻疾病效能方面,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的诊断敏感度较单一检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综上,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对明确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根据,值得在胆道系统疾病诊断中广泛运用。
夏琼[2](2019)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 Ultrasound,CEUS)结合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定量分析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梯度(Grad)三个造影参数,在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因腹痛、腹胀、黄疸于我院肝胆外科住院,确诊为胆总管下段病变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及造影检查,观察及记录造影模式,结合TIC分析,分别获得病灶及病灶周边正常胆管壁(距离病灶5mm以上的正常胆管壁)的TIC三组造影参数: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梯度。术后追踪患者的病理结果,78例患者中,有61例有病理结果。根据病理类型分成良性组和恶性组,其中,良性组28人,恶性组33人。同时纳入25名正常志愿者(没有胆总管下段病变的患者)为正常对照组,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胆总管壁的三组造影参数。结果1.输入造影剂后,胆总管下段病灶边界、大小等显像更加清楚。2.恶性组中,(1)动脉期表现高增强26例,其中静脉期表现低增强24例,呈等增强2例;(2)动脉期表现等增强4例,其中静脉期表现低增强2例,等增强2例;(3)动脉期及静脉期均表现低增强3例。3.良性组中,(1)动脉期为高增强5例,其中静脉期为低增强1例,等增强4例(2)动脉期为等增强23例,其中静脉期为等增强19例,低增强4例。4.良性组中,胆总管下段病灶与周边正常胆总管壁的造影参数TTP、AUC、Gr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恶性组中,胆总管下段病灶与周边正常胆总管壁的造影参数TTP、AUC、Gr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胆总管下段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比较,超声造影参数TTP、AUC、Gr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三组中,胆总管用于对照的胆管壁超声造影参数TTP、AUC、Gr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造影使胆总管下段病灶边界、大小等显像更加清楚。2.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增强程度不同。3.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值之间存在差异。恶性病变中的达峰时间短于良性病变;而恶性病变中的曲线下面积、梯度大于良性病变。为进一步研究该差异对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
邓壮[3](2019)在《壶腹周围癌的EUS评价及其与MRI、MRCP、CT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EUS在壶腹周围癌中的诊断价值,并与MRI、MRCP、CT等影像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影像诊断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为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2月份至2018年5月份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且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壶腹周围癌的患者73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研究EUS、MRI、MRCP以及CT在壶腹周围癌中的诊断符合率、特异性、敏感性,分析EUS、CT、MRI以及MRCP检查壶腹周围癌的影像学征象,比较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73例,其中男性51例(占69.86%),女性22例(占30.14%),患者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29岁,平均为62.03±9.12岁。所有患者行手术病理检查,病理诊断结果均为壶腹周围癌,其中壶腹癌23例(占31.50%),十二指肠乳头癌22例(占30.14%),胰头癌14例(占19.18%),胆总管下段癌14例(占19.18%)。EUS诊断壶腹周围癌的符合率为78.08%,高于CT(66.18%)、MRI 62.5%)、MRCP(55.71%)。EUS与CT对壶腹周围癌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总体诊断符合率要高于MRI、MRCP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EUS与MRI、MRCP在不同类型壶腹周围癌的诊断符合率,发现EUS的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符合率与MRI、MRCP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43)。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符合率与MRCP的诊断符合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ROC曲线结果显示,EUS、CT、MRI、MRCP对胰头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其它三种类型壶腹周围癌,EUS和CT对胰头癌的诊断效能接近,且均优于MRI和MRCP;EUS对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以及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其它三种诊断方法。EUS对不同类型壶腹周围癌的敏感性为71.43%~86.96%,特异性为88.68%~100%;MRI对不同类型壶腹周围癌的敏感性为54.55%~71.43%,特异性为80.70%~100%;MRCP对不同类型壶腹周围癌的敏感性为41.67%~61.54%,特异性为75.81%~100%;CT对不同类型壶腹周围癌的敏感性为47.62%~84.62%,特异性为87.93%~96.49%。根据不同诊断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EUS诊断效能优于其它三种诊断方法。EUS对于不同类型壶腹周围癌的肿块血供、形态、边缘、是否凸向管腔、回声、胰胆管扩张比、梗阻部位管腔形态进行分析。胰头癌的肿块血供不丰富率(100%)、形态不规则率(100%)、肿块凸向管腔率(100%)、血供不丰富率(100%)均高于壶腹癌(56.5%,43.5%,56.5%)、十二指肠癌(36.4%,22.7%,36.4%)、胆总管下段癌(35.7%,21.4%,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壶腹癌肿块边缘清晰率(56.5%)高于胆总管下段癌(71.4%)和胰头癌(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癌的回声(低回声率100%)与壶腹癌回声(低回声率13%,等回声率30.4%,偏高回声56.5%)、十二指肠乳头癌回声(低回声率13.6%,等回声率31.8%,偏高回声54.5%)、胆总管下段癌回声(低回声率71.4%,等回声率0%,偏高回声28.6%)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下段癌的回声与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回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乳头癌与壶腹癌回声间存在差异,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癌胰胆管扩张比高于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下段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壶腹癌,P<0.0001;十二指肠乳头癌,P<0.000l;胆总管下段癌,P=0.001)。壶腹癌梗阻部位管腔形态(截断型,30.4%;鸟嘴型56.5%,鼠尾型13.0%)与十二指肠乳头癌(截断型,68.2%;鸟嘴型0%,鼠尾型31.8%)、胆总管下段癌(截断型,57.1%;鸟嘴型14.3%,鼠尾型28.60%)、胰头癌不同(截断型,64.3%;鸟嘴型14.3%,鼠尾型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壶腹癌与十二指肠乳头癌间有显着差异(x2=117.496,P=0.001);结论:EUS诊断壶腹周围癌的诊断符合率,高于CT、MRI、MRCP。EUS、CT、MRI、MRCP对胰头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其它三种类型壶腹周围癌,EUS和CT对胰头癌的诊断效能接近,且均优于MRI和MRCP;EUS对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以及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其它三种影像学方法。EUS检查过程中,肿块的血供、形态、边缘、是否凸向管腔、回声、胰胆管扩张比、梗阻部位管腔形态可作为壶腹周围癌分类的参考依据。
余晨,吕农华,何文华,曾皓,祝荫,夏亮,张成,何来昌,张江南,钟柯兆,邓军[4](2017)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尾巨大假性囊肿》文中提出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原因为胰腺实质或胰管破裂,外漏的胰液、坏死组织等积聚于胰腺周围,周围组织受到炎性刺激后形成无上皮细胞内衬的纤维性包囊。胰腺假性囊肿好发于胰体、胰尾,由于腹膜后间隙狭小,当囊肿体积较大时,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难以分辨其组织来源,易误诊为肾囊肿或腹膜后间隙囊性肿瘤。现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
郭桂兰[5](2015)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在胆道梗阻定位定性诊断中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CDUS)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在胆道梗阻定位及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明确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更好地指导临床对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具体如下:(1)收集经手术、病理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 ERCP)诊断为胆道梗阻12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完成CDUS、常规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检查。(2)由两位腹部影像诊断医师对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梗阻的部位、程度,病灶特征及周边情况等。(3)分别统计CDUS与MRI在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结果。采用X2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定位和定性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20例胆道梗阻病例,其中CDUS定位准确的有114例,MRI定位准确的有116例,两者定位灵敏度分别为95%、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在120例病例中CDUS定性准确的有95例,MRI定性准确的有112例,两者定性灵敏度分别为79.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81例良性病变中,65例CDUS定性准确,MRI定性准确的有74例,两者灵敏度分别为80.2%、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39例恶性病变中CDUS与MRI定性准确的分别为30例、38例,两者灵敏度分别为76.9%、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1.CDUS与MRI在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方面具有等效性。2.MRI对胆道梗阻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优于CDUS。
马果丰,刘刚,李艳华,朱冬梅,刘健[6](2014)在《超声、CT及MR在诊断胆总管下段疾病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胆总管胰段和十二指肠段称为胆总管下段,胆总管下段病变主要因结石、炎症及肿瘤等引起,大部分临床表现相似,而且由于胰头壶腹区解剖结构的特殊,造成该病影像学诊断难度增加。本研究通过对比超声、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在诊断胆总管下段疾病的价值,为早期明确诊断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疑诊为胆总管下段疾病患者120例,男69例,女41例,年龄35~89岁,平均68岁。临
刘金晶[7](2013)在《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超声与CT诊断价值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超声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或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证实,分析患者的超声和CT图像表现特征,并比较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超声的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82.3%,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68.5%;CT的定位准确率为90.8%,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74.0%;同时,我们也发现,超声和CT结合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2%,胰头癌26例,壶腹部癌19例,胆道结石16例,硬化性胆管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5例。结论超声和CT都能够对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进行定位,并具有相似的定位诊断能力,但两者在诊断由不同病因导致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过程中各有特点,定性能力有所侧重,同时,超声和CT相结合,取长补短,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也将大大提高。
季必勇[8](2013)在《MRCP及不同MRI序列联合应用对胆管癌诊断价值的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胆管癌MRCP形态学应用价值以及比较胆管癌MRI多序列联合应用价值的差异。方法收集资料齐全的41例肝外胆管癌病例,所有病例均行ERCP及经手术病理证实。MRCP设置对照组肝外胆管良性狭窄16例。对所有41例肝外胆管癌均行MRCP(2D-MRCP、3D-MRCP、True FISP)、T1WI、T2WI、DWI、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作为参考标准,分析胆管癌恶性梗阻MRCP的形态学外观,与ERCP结果进行对比做出评估。CA19-9结果作为辅助参考指标。分析MRI不同序列联合成像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并做出比较。结果41例肝外胆管癌中的22例位于近段,6例、13例分别位于中间段及远段。MRCP(2D-MRCP及3D-MRCP序列、True FISP序列)表现为不对称狭窄和不规则边缘20例、突然截断21例。CA19-9阳性率为85.4%。MRCP检查胆管狭窄的恶性原因和良性原因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60.1%(25/41)、81.3%(13/16)和66.7%(38/57),ERCP则分别为63.4%(26/41)、81.3%(13/16)和68.4%(39/57)。MRI常规平扫13例肝门部见软组织肿块信号,病灶呈长T1、混杂T2信号,9例肿块信号不明显。中间段及远段胆管内呈局限性增厚或软组织结节者11例,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8例呈等T1、等T2信号或较小难以辨别。肝门部22例中的20例病灶DWI序列以高信号呈现,信号均匀或欠均匀。中间段及远段胆管19例中DWI序列14例病灶表现为高信号。本组41例中的40例VIBE序列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冠状位重建均直接显示病灶强化,表现为病变区管腔偏心性狭窄,管壁局限性增厚或肿块,横断位为环形或半环形增厚,明显延迟期强化,增强扫描冠状位重建直观显示病灶。MRCP联合(T1WI、T2WI)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边缘统计学意义。MRCP/(T1WI、T2WI)联合DWI序列前后比较,两种方法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MRCP/(T1WI、T2WI)/DWI联合VIBE动态增强冠状位重建序列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CP形态学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可与ERCP相媲美。CA19-9有较高的参考价值。DWI序列经济、实用,定位及定性参考价值高。MRCP/(T1WI、T2WI)联合DWI序列为优选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序列加以冠状位,显示病灶强化特征,直接显示病灶范围,对病灶定位及定性准确性明显提高。MRCP/(T1WI、T2WI)/DWI联合VIBE动态增强冠状位序列为更优化选择序列。
雷红卫,冯友银,郑卫华,万迪弘,李琼,汪里萍[9](2012)在《胆总管下段微小病变的影像学综合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胆总管下段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总管下段微小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各种检查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胆总管下段微小病变的诊断中符合率分别为:US检查(56.5%)、MRI+MRCP检查(77.1%)、薄层CT(87.8%)、ERCP检查(87.8%),各种检查均有优缺点。结论:优化联合应用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和确诊率。
刘德樟,周小忠,李绍东,陈英涛[10](2011)在《多层螺旋CT诊断壶腹部癌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壶腹部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有完整CT资料,经手术或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活检病理证实的壶腹部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直接征象:35例中30例可见十二指肠降段,其中28例胆总管下段内软组织肿块可见"截断征",2例呈"杯口征"。(2)间接征象:26例可见胆总管下段及胰管扩张呈"双管征",胆囊扩大16例。(3)十二指肠近段扩张,肠管壁不规则增厚8例,胰头、钩突部侵犯11例,腹主动旁淋巴结增大6例,肝转移5例。(4)CT正确诊断30例,1例误诊为胰头癌;2例误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2例误诊为壶腹部炎症包块。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显示壶腹部癌的肿块,鉴别胆道梗阻的部位及性质,根据CT征象中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能明确诊断壶腹部癌。
二、胆总管下段梗阻的CT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总管下段梗阻的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患者检查前准备 |
1.4 扫描方法及参数 |
1.5 诊断方法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影像学表现 |
2.2 定位结果 |
2.3 定性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B |
附录C 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研究对象、材料方法 |
1.1 研究对象、材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仪器 |
1.2 检查方法 |
1.2.1 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 |
1.2.2 图像观察和分析 |
1.3 质量控制 |
1.4 分组 |
1.5 统计学分析 |
2.研究结果 |
2.1 病例一般临床资料 |
2.2 常规超声表现及超声造影模式 |
2.3 超声造影数据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造影在胆道系统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壶腹周围癌的EUS评价及其与MRI、MRCP、CT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
3.2 不同影像方法诊断壶腹周围癌诊断情况 |
3.3 不同病理类型壶腹周围癌的影像诊断征象 |
4 讨论 |
5 结论 |
6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在胆道梗阻定位定性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2 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
1.3 本研究的实用价值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检查方法 |
2.3 研究方法 |
2.4 图像分析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定位诊断 |
3.2 定性诊断 |
第4章 讨论 |
4.1 胆道梗阻概述 |
4.2 胆道梗阻良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
4.3 胆道梗阻恶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
4.4 CDUS与MRI诊断胆道梗阻的优势与不足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超声、CT及MR在诊断胆总管下段疾病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仪器与方法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一、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胆总管下段疾病诊断优缺点的比较 |
二、胆总管下段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
(8)MRCP及不同MRI序列联合应用对胆管癌诊断价值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多层螺旋CT诊断壶腹部癌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2 结果 |
2.1 壶腹部癌的CT表现 |
2.2 CT诊断 |
3 讨论 |
3.1 壶腹部癌CT征象分析 |
3.2 壶腹部癌误诊分析 |
3.3 多层螺旋CT在壶腹部癌诊断价值 |
四、胆总管下段梗阻的CT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D]. 苏德莲.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D]. 夏琼.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3]壶腹周围癌的EUS评价及其与MRI、MRCP、CT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D]. 邓壮. 浙江大学, 2019(03)
- [4]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尾巨大假性囊肿[J]. 余晨,吕农华,何文华,曾皓,祝荫,夏亮,张成,何来昌,张江南,钟柯兆,邓军. 中华消化杂志, 2017(01)
- [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在胆道梗阻定位定性诊断中的对比研究[D]. 郭桂兰. 南华大学, 2015(03)
- [6]超声、CT及MR在诊断胆总管下段疾病中的对比研究[J]. 马果丰,刘刚,李艳华,朱冬梅,刘健.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05)
- [7]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超声与CT诊断价值比较[J]. 刘金晶. 中国卫生产业, 2013(12)
- [8]MRCP及不同MRI序列联合应用对胆管癌诊断价值的评价[D]. 季必勇. 安徽医科大学, 2013(01)
- [9]胆总管下段微小病变的影像学综合诊断价值[J]. 雷红卫,冯友银,郑卫华,万迪弘,李琼,汪里萍.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0)
- [10]多层螺旋CT诊断壶腹部癌的价值[J]. 刘德樟,周小忠,李绍东,陈英涛. 海南医学, 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