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种蔬菜新品种五注意(论文文献综述)
杨鹏[1](2020)在《美洲作物在武陵地区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明清时期,玉米、番薯、马铃薯、辣椒、烟草等30多种美洲作物传入我国,随后被引种至武陵地区,继而广泛种植。美洲作物的引种和推广对武陵地区的农业生产、人口增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玉米等美洲作物在武陵地区的引种时间、推广过程等问题,并揭示了其引种和推广的动因以及历史影响。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对武陵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及农业历史概况进行概述。宋代以前武陵地区农业经济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主,农耕业和畜牧业有一定发展,但不占主要地位。元明至清初,随着屯田的开展和流民的迁入,农耕生产进一步发展。清代改土归流后,农耕业迅速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生产方式,采集和渔猎的地位下降,仅作为一种补充手段。第二章阐述主要美洲作物在武陵地区的引种和推广的发展历程。涉及有三类作物:一是粮食作物主要包括玉米、番薯和马铃薯;二是经济作物主要包括烟草和花生;三是蔬菜作物主要包括辣椒和南瓜。第三章探讨武陵地区引种和推广美洲作物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因素,武陵山区的自然条件适合于美洲作物尤其是玉米、番薯和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生长。二是社会因素,一方面清代改土归流后,各地府县官员大力劝种,加快了美洲作物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改土归流后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武陵地区,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随之传入这一区域,为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另外,人口激增导致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促使美洲作物尤其是玉米等粮食作物迅速推广。第四章主要分析美洲作物传入武陵地区的历史影响。具体来看,一是提供了农业生产的作物新品种,改变了农作物结构,同时扩大了这一地区的耕地面积,极大地提高了地区的粮食产量。二是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动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是为人口增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四是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民间文化活动,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五是改变了武陵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植被破坏、动物灭绝、水土流失、地力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
郑南[2](2010)在《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6世纪以来,约近30种可食性美洲植物品种相继传入我国,尤其是其中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辣椒、烟草等品种的扩布,其影响更是重大深远。作者将这一历史阶段性现象称之为“美洲作物涌入中国”。本文从饮食史、中外食事交流史的视域展开,以对既往传入研究的得失检讨及关于美洲原产作物文献的勘识为基础,通过文献考订讨论了诸传入品种的异称名实、时间途径、传播分布。侧重讨论了美洲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饮食生活、食物结构、人口增长、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相关方面的影响。同时辅以田野工作对作物传入的线路与分布实施深入的研究。文章认为:“民艰于食”是中国具有长久历史的基本国情。美洲作物涌入中国与人口增长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美洲作物的传种导致了人口增多、山地垦荒、生态环境破坏,这与当时的政体、国情紧密相关,百姓要存活,政府要稳定,于是都顾及眼前而忽略长远,没有人对社会做可持续性的长远考量。作为一桩持续性的历史事件,“美洲作物涌入中国”带给了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影响可以高度简约为正负两个基本方面。积极意义是使中国人的食生产、食生活更趋丰富多彩,丰富了中国的食料作物品种,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食料生产结构,改善了人们的餐桌,同时也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滋润了中国人的心灵。其消极方面,并非是作物本身的过失,那是政体、国情和文化机制作用的结果,所谓“因人因地而异”。一方面,易长高产粮食作物带来了社会粮食总产提高的积极结果,但继之却是人口滋蔓繁殖——加重土地压力,深度开荒——生态破坏扩大,灾害频发——饥馑严重,中国人生存心态危机加深。粮食总产增加了,但是饥饿问题并没有解决,人口和土地矛盾更趋尖锐。美洲作物涌进中国造成了更多的中国饥民和更严重的生态破坏。这种情况在整个有清一代都非常严重。17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灾荒、饥馑节律呈现时间缩短、程度加深、危害严重,从社会经济着眼,根本上就是人口与土地矛盾的日趋尖锐化所致。在日益加深的人口和土地矛盾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被吃饭难题苦恼,长久、沉重、普遍的生存压力最终会严重伤害承受者的心理健康,会扭曲人们的心灵。世世代代忍受肚子的基本需求而痛苦的人们,是很容易萎靡萎缩、缺乏信心,也易于使人们丧失理想和幻想能力。中国传统本草学与农学对新物种关注的观念、视角有明显的不同,因而有宋应星对明末全国粮食作物结构评估的失衡。同时指出:中国人嗜辣的根本原因是庶民大众的膳食过于粗糙贫苦,单纯地归于地理环境与维系文化现象的诠释是有片面性的。辣椒的传入对中国人餐桌、口味和族群心理、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最具综合性的,与玉米、甘薯、马铃薯等淀粉质粮食作物的充饥活命作用不同,辣椒作为调味品不是生命的必须,却最终成了中国人生活的必需。在论及烟草的危害性时,文章还指出:中国人对烟草嗜好的迅速普及,不仅夺占了大量的良田肥壤,而且也是因循过渡到吸食鸦片的诱因,吸食黄烟与吸食大烟二者有行为习惯上的联通性。
王文武,丁克友[3](2006)在《蔬菜引种五注意》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品种的食用需求日趋多样化,一些高产优质、营养价值高、食口性佳、有市场前景的蔬菜品种被大量引进和种植,而且随着种子流通速度的加快,农民可在本地选购到各地的蔬菜良种,这也不失为菜农增产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也出现了不少引种失败的例子。为此,在蔬菜引种过程中必须做到五注意。 1 注意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一个品种在甲地种植表现优良,在乙地不一定
郑劭清,王维民,子寒,沈寇,陈洁,贺直,成晓[4](2004)在《引进蔬菜 魅力何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情起落、格局变动,风生水起的蔬菜市场酝酿着老百姓菜篮子的明天。如今的老百姓不仅希望自己的菜篮子装得满,还希望篮子里的蔬菜能够外观美、口感好、种类丰富。 伴随着这一趋势,引进蔬菜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资料显示,20年
丁世安[5](2004)在《引种蔬菜新品种五注意》文中提出 蔬菜新品种以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经济效益高而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菜农引种盲目,损失惨重。为此,提醒菜农在引种蔬菜新品种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二、引种蔬菜新品种五注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种蔬菜新品种五注意(论文提纲范文)
(1)美洲作物在武陵地区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 美洲作物在武陵地区传播问题研究回顾 |
(二) 美洲作物在武陵地区传播问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本文研究的时空范围界定 |
(一) 时间界定 |
(二) 空间界定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区域环境与农业历史概述 |
第一节 武陵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
一、自然环境 |
二、历史时期武陵地区的民族分布与变迁 |
第二节 武陵地区农业历史概况 |
第二章 美洲作物在武陵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一、玉米 |
二、番薯 |
三、马铃薯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一、烟草 |
一、花生 |
第三节 蔬菜作物 |
一、辣椒 |
二、南瓜 |
第三章 美洲作物在武陵地区引种和推广的动因分析 |
第一节 自然因素 |
一、玉米等作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二、武陵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 |
第二节 社会因素 |
一、政府官员的劝种 |
二、民间移民的推动 |
三、对高产作物的强烈需求 |
第四章 美洲作物在武陵地区引种和推广的历史影响 |
第一节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一、改变了农作物结构 |
二、扩大了耕地面积 |
三、提高了粮食产量 |
第二节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一、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二、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第三节 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
第四节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
一、饮食生活 |
二、民俗文化 |
第五节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一、植被破坏 动物灭绝 |
二、水土流失 地力下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关于选题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关于本选题既往研究的一般情况 |
1.5 研究难点与方法 |
1.6 基本思路与篇章布局 |
1.7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2 关于玉米登陆中国与扩布问题的讨论 |
2.1 玉米传入的时间 |
2.2 玉米传入途径 |
2.3 玉米异称识辨 |
2.4 玉米在我国各地的传播分布 |
2.4.1 西南地区 |
2.4.2 西北地区 |
2.4.3 东南地区 |
2.4.4 中南地区 |
2.4.5 华北地区 |
2.4.6 东北地区 |
3 番薯名实辨析与在中国的传布 |
3.1 番薯与中国古甘薯 |
3.2 番薯的异名别称 |
3.3 番薯的传入时间和途径 |
3.3.1 东南海路传入闽粤地区 |
3.3.2 西南陆路传入中国云南、广西地区 |
3.3.3 番薯引种中国过程中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与中国商人、华侨 |
3.4 番薯在我国各地的传播和分布 |
3.4.1 番薯在南方地区的推广传播 |
3.4.2 番薯在北方地区传种概况 |
4 关于马铃薯传入中国问题的讨论 |
4.1 考古发现的马铃薯遗存 |
4.2 马铃薯的驯化栽培与印第安人 |
4.3 马铃薯在世界各国的早期传播 |
4.4 马铃薯传入中国的历史 |
5 辣椒的传入及中国辣椒文化 |
5.1 中国历史文献对"辣"的记述和理解 |
5.2 辣椒的传入 |
5.3 辣椒传入中国的路线 |
5.3.1 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并非辣椒传入的首选线路 |
5.3.2 海路交通在15、16世纪国际交往中的垄断地位 |
5.3.3 盛极一时的"大帆船贸易"及马尼拉港的中转作用 |
5.3.4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辣椒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
5.3.5 辣椒传入中国的最早地点 |
5.4 中国辣椒文化的特点及深层认识 |
5.4.1 辣椒在中国 |
5.4.2 辣椒在国内的引种及分布 |
6 烟草传入的史录与辨析 |
6.1 关于烟草传入中国途径的记载与学界意见 |
6.2 烟草种植在中国的迅速普及 |
6.2.1 闽粤地区 |
6.2.2 江浙地区 |
6.2.3 湘鄂地区 |
6.2.4 赣皖地区 |
6.2.5 川黔滇桂青藏地区 |
6.2.6 盛京吉黑地区 |
6.2.7 直隶晋鲁豫地区 |
6.2.8 陕甘宁蒙疆地区 |
7 美洲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
7.1 美洲作物的传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7.1.1 美洲作物的传入为我国提供了粮食生产的新品种,改变了我国的农作物结构 |
7.1.2 美洲作物的传入增加了我国的耕地面积 |
7.1.3 美洲作物的传入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
7.2 美洲作物传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
7.2.1 美洲作物的综合性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7.2.2 美洲作物传入对粮食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 |
7.3 美洲作物传入对饮食生活的影响 |
7.3.1 对人们平居生活的影响 |
7.3.2 美洲作物在备荒、救荒中的作用 |
7.4 美洲作物传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7.5 辣椒在中国引发的革命 |
7.6 "无人不吃烟"的后果 |
7.6.1 烟夺良田,粮产日耗 |
7.6.2 大半国人吞云吐雾 |
7.6.3 烟夺口粮,忧患难解 |
8 结语 |
9 附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古籍 |
方志类 |
资料汇编类 |
今人论着 |
外文文着 |
翻译文着 |
附图 |
图1:欧洲第一幅玉米图(1542) |
图2:玉米近缘祖先——大刍草 |
图3:印度十二、十三世纪赫所那(Hoysala)庙的玉米雕刻 |
图4:印度十二、十三世纪赫所那(Hoysala)庙的玉米雕刻 |
图5:印度十二、十三世纪赫所那(Hoysala)庙的玉米雕刻 |
图6:印度十二、十三世纪赫所那(Hoysala)庙的玉米雕刻 |
图7:印度十二、十三世纪赫所那(Hoysala)庙的玉米雕刻 |
图8:李时珍《本草纲目》玉蜀黍图 |
图9: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玉蜀黍图 |
图10: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甘薯图 |
图11: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马铃薯图 |
图12: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辣椒图 |
图13:印加时期印第安人制作的马铃薯形状的陶器 |
图14:西班牙人阿亚拉绘制的印加帝国时期的印第安人播种和收获马铃薯的风情画 |
图15:1601年法国植物学家克拉萨斯着作中的马铃薯木刻画 |
后记 |
作者简介 |
(3)蔬菜引种五注意(论文提纲范文)
1 注意品种的生态适应性 |
2 注意品种的特性 |
3 注意应从正规渠道引进通过审定和检疫的品种 |
4 注意所引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 |
5 注意市场消费因素 |
四、引种蔬菜新品种五注意(论文参考文献)
- [1]美洲作物在武陵地区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D]. 杨鹏.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2]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D]. 郑南. 浙江大学, 2010(11)
- [3]蔬菜引种五注意[J]. 王文武,丁克友. 上海蔬菜, 2006(01)
- [4]引进蔬菜 魅力何在[N]. 郑劭清,王维民,子寒,沈寇,陈洁,贺直,成晓. 中华合作时报, 2004
- [5]引种蔬菜新品种五注意[J]. 丁世安. 农业知识,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