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与西北农业

左宗棠与西北农业

一、左宗棠与西北农业(论文文献综述)

韩立君,郑淇月[1](2021)在《浅论左宗棠西北经济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清末年间,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边疆危急,幸得同治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驻守边疆。左文襄公对西北地区进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经济建设与开发,具体措施有振兴农牧、屯田实边,广兴水利、治理河渠,发展工业、创办洋务,植树造林、绿化城镇。这一系列举措顺应历史潮流,发展了西北经济。而今天下安定,民殷国富,山河锦绣,然身处承平盛世也应不忘明心,以左公开发西北经验为鉴才能愈发富强。

赵亚军[2](2021)在《左宗棠新疆屯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晚清爱国英雄,左宗棠因收复新疆名垂史册,但其在新疆屯政的作用往往被人忽视。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左宗棠新疆屯政历史背景、思想形成、具体措施、历史意义进行论述,肯定其历史功绩。左宗棠新疆屯政运用兵农结合的方式稳定边疆,同时兼顾社会和经济发展,其务实有效的利民政策是对历史经验的又一延续和创新。本文认为,左宗棠新疆屯政事业是与他抵御外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贯穿始终。左宗棠战时屯政取得了一定效果,应予以积极肯定。通过屯政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顺利收复新疆解决了部分军粮补给,意义重大;前期屯政最根本的目的是将屯政作为西征筹备粮饷的一种渠道。后期屯政的实施对战后新疆重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社会生产、推动新疆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有益于社会稳定。收复新疆后,左宗棠继续在新疆地区推行屯政,进行改革。如散兵归农、招抚流亡、兴修水利、改革赋税、推广棉桑、实行汉语教学等多种务实政策,迅速稳定了新疆社会秩序,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建设。研究认为左宗棠新疆屯政所表现的深远影响不仅局限在对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层面,更表现在边疆建设和国家边疆安全层面。左宗棠新疆屯政是具有前瞻性、务实性的边疆实践,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左宗棠部下刘锦棠就任新疆省巡抚后,仍延续左宗棠在新疆实行的利民政策,奠定了新疆建省后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为维护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宝贵经验,并打下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时至今日,晚清新疆社会治理模式仍对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深远影响,即使对于当代中国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也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

王明芳[3](2021)在《左宗棠西北屯田研究》文中提出

王泓[4](2021)在《左宗棠德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左宗棠是我国近代着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毛泽东曾评价“湖湘名人,无出‘曾左’”,鲁迅称其为“中国脊梁”式人物,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次针对不同问题的讲话中谈及左宗棠,这表明左宗棠是一个具有历史贡献、值得深入研究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左宗棠德育思想虽然具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但其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其继承弘扬能够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程度的借鉴和启发。本文以历史与现实的双线逻辑对左宗棠德育思想开展客观的研究,完成其当代价值的继承和转化,并进一步探究其当代价值应用的实践路径。为了全面准确地呈现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本文首先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左宗棠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特定追溯,对其个人经历和思想渊源进行系统梳理,对其德育思想形成过程进行合理总结。然后界定出其思想体系中存在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实践模式等德育思想核心内容,即修身育人思想、爱国安民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进而对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对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历史意义进行评价,对左宗棠德育思想的闪光点和局限性进行审视,遵循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指导方针,完成对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的转化,将当代价值的应用定位于一种支援性资源工具的育人功能。最后从细分的中小学生、高校大学生、社会人群三类群体对象出发,结合具体的道德现状及问题,探究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的应用及实践路径。简而言之,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出发,借鉴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的精华内容,用于提升社会成员中不同群体的道德素质,对峙部分社会成员出现的道德问题;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出发,结合社会成员中不同群体的学习、生活及成长规律,寻求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应用的可行性实践方法。通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力求使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践应用,能够提升新时代社会成员道德水平,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点及面,由点及体,使左宗棠德育思想成为利于公民道德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援性资源之一,进而实现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德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马子荥[5](2020)在《清代甘肃茶叶贸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清代甘肃茶叶贸易缘起于明代茶马互市,因茶马司的设置和茶法的管理,在西北茶马互市中占有重要地位。清初的茶马互市繁盛,茶马交易区域多在少数民族与汉族居住边界处,以洮州、岷州、西宁为主要区域。这一时期的茶马交易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对茶叶的需求,满足了边防地区的战备马匹供给量。到乾隆后期受国家政治、经济影响,逐渐裁撤茶马机构,进行茶叶民间贸易。茶商领引办茶,仍销往原来茶马交易区域,逐渐形成小规模的茶叶市场,茶商也在商业发展中渐露头角。同治年间,历经战乱的甘肃茶叶贸易在左宗棠重新整顿之后迈入新阶段,茶票制的实行和新晋茶商的加入,使茶叶贸易重回兴盛,同时甘肃茶叶贸易在全国内销转出口经济形势的驱动下,在转口贸易和口外贸易上也大有发展。甘肃茶叶贸易变化的整个过程是一个跨区域商品流通规模化和区域发展全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推动茶叶贸易的商人也在不断适应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从传统社会茶商转变为近代社会茶商,体现出中小茶商个体到大茶商群体、小资本经营到大资本茶号的发展过程。茶商队伍的不断壮大将甘肃茶叶贸易从有限的区域贸易带进一个具有专业贩运流程、专业营销手段的茶贸体系中,为甘肃商业的近代化发展注入了动力。在甘肃茶叶贸易的发展中,它的内外部推动力都来源于国家政治、经济形式的转变,这种被动影响与国内茶贸重地区域变动影响全局的形势显然不同,这种掣制关系是甘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决定的,也是甘肃茶叶贸易中最明显的区域发展特色。

后俊杰[6](2020)在《清代甘肃茶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清朝入关之时因其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为战马之需和笼络西北少数民族部落,故而在甘肃踵明朝旧制,重开茶马贸易,并设立茶马御史,辖五茶马司,专管茶马事务,又垄断茶叶,严厉缉私保证茶叶用于中马,从而为清初战争中保证马匹供应、巩固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此为清代初期甘肃茶政之旨要也。雍乾之际,随着全国战事的结束,国家大一统基本完成,清廷北方马厂的建立健全足以供给足够数量的马匹,加之茶马司陈茶积茶数量巨大,茶马事务不受重视渐趋停滞,故于雍正十三年彻底停罢了茶马贸易。此后茶叶开始自由贸易化,清廷只专注于如何收取茶叶税课,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北茶叶贸易市场开始形成,同时随着乾隆时期新疆重新被纳入版图,并成为甘肃官茶的行销引地,清廷通过对甘州茶马司增引来满足新疆人民的茶叶需求和重订新疆茶务章程的办法稽查私贩以保障官茶的地位,从而完成了对新疆茶务的整顿。咸同年间甘肃茶政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回民起义战乱的影响而停滞,左宗棠在平定战乱之后即着手采取措施重振甘肃茶政,主要有豁免积欠正、杂课;以票代引,严格税制;增设南柜,减轻茶商厘税负担;严厉稽私等四项内容,从而开启了清代后期甘肃茶政以茶票制为主要特征的时代,西北茶贸市场得以重新恢复发展,此后在历代陕甘总督的不断改革完善之下,甘肃每案发票数持续增长,从而为增加茶税收入、稳定西北政局、保障西北地区人民茶叶需求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化冰[7](2020)在《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文中提出茶业的形成,是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在超长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安化黑茶即是探索安化黑茶从普通植物物种向茶业发展转化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与调适的过程。本文以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借助跨学科的综合分析方法,对安化黑茶的发展脉络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历史梳理。在层次上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安化黑茶在商品化的历史进程中,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联;二是安化黑茶产业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变迁的问题。安化黑茶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影响和推动其形成的因素不是纯自然环境,不是纯经济因素,也不是纯政治、文化因素或者某一民族独创的产物。他是当事民族为了本民族全体成员的生存与繁衍,凭借民族文化对当地生态系统进行不断适应、改造与利用的结果。可以说,安化黑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茶叶文化生态史。因此,对这一关系的厘清,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安化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生态条件均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带之一,这成为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从远古时代到北宋王朝,伴随着梅山文化的形成,大量汉族民众开始定居此地,融入当地文化,并参与到当地民族的茶叶经营。多民族文化的交织、互动以及调适使得安化黑茶的种植、加工制作技艺开始走向成熟,并与市场接轨,开始了商品化进程。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五章。这里主要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茶政变迁对安化黑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唐德宗年间始征茶税,茶叶被纳入国家统一的税赋管理体制。宋代西北边防吃紧,朝廷启动“茶马互市”政策,在西北边疆“以茶易马”,一直延续至清代中期。安化黑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优惠的价格,从以非正规渠道逐步转向正规渠道进入“茶马互市”,并从中获利。明代以降,安化地区被确定为“盐茶开中”政策的主要执行区。清道光以后,为平息太平天国事件,湘军和淮军等地方武装为筹集军饷,转而插手控制茶叶的销售渠道,同时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清廷被迫放弃“茶引制”,改行“以票代引”。这一举措不仅化解了经费开支浩繁的难题,财政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安化黑茶由此而跻身世界名茶之列。可以说,安化的黑茶产业是在历代封建王朝的盐茶专卖制度体系下发展起来的。安化黑茶从民间普通商品交易,发展成为国家专卖物资,是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干预的结果。安化黑茶的身份、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为成为一项世界级的繁荣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六章。这部分主要探讨安化黑茶的边疆贸易和对外出口贸易。中国西北内陆以及北亚、俄罗斯等地,由于其特殊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当地民众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计方式。茶叶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所缺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还可以作为一种蔬菜的替代品,进而饮茶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当地民众获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安化黑茶这一物美价廉的茶品在进入西北民众视野后,很快就被接纳,并广泛传播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应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宗教等社会交往过程中,黑茶被西北、蒙古乃至俄罗斯的民众赋予了多重文化意义。黑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商品,而是经过异域文化调适过的“文化”产物,具有了一种社会“生命”物质的属性,并且已经完全融入到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不可获缺。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七章。这一章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阐释了安化黑茶产制技艺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社会环境和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安化黑茶的育种、种植、采摘、制作等技术系统都明显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同样是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互动调适的产物。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第八章。这一章通过对当地遗留下来的碑文深入剖析,证明安化黑茶产业在当地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几乎整个社会都是围绕黑茶这一文化事项而展开,充分展示出在茶叶市场建构过程中,由于国家强制力的干预,而促成了各种制度及市场机制的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互动,以及各种权利诉求、利益分配、社会文化资源的交互作用和影响,进而使得规范和约束茶叶种植和买卖的相应茶规也应运而生。以茶规为依托,围绕着茶叶的种植和运销活动,安化这一地方社会也逐渐发展出一整套适应市场需要的运行机制和新秩序。本文的第九章分析和总结了安化茶业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变迁的问题。纵观安化黑茶产业在传统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到清朝,安化黑茶从普通的植物物种一跃成为一项世界级的产业,其在社会中所发挥的政治和军事功能一直相伴而生。但是,伴随着国内、国际格局的巨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性质的改变,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黑茶产业一直以来所发挥的政治和军事功能逐渐弱化,甚至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从而导致黑茶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慢慢衰落,原来的富裕地区出现了贫困现象。暂时的衰败,绝对不能否定茶叶产业上千年的繁荣和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在新时代背景下,茶叶产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仍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安化黑茶的复兴,应该换一种思路,将其从旧社会制度的桎梏中脱离出来,置入新的社会制度之中,并赋予其新的文化生态价值和生命力,对其革新而不革命。只有通过这样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才能提出推动安化黑茶产业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推动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为类似地区的可持续脱贫提供有效借鉴和路径选择。

马利民[8](2020)在《谭钟麟治理西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871—1879年,谭钟麟曾先后任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1871年初到西北,面对社会局势动荡、民生凋敝的局面,积极采取措施,缓和社会矛盾,同时严禁鸦片,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种植方法,并在全省推广植桑养蚕,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时值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设粮台于陕西,谭钟麟全力协助左宗棠,在积极筹饷同时催收统筹各省协饷,为西征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支援。谭钟麟在陕西任职八年之后于1879年调任浙江巡抚,两年之后(1881)再次来到西北,于1881—1888年间担任陕甘总督。任陕甘总督期间,积极统筹谋划新疆建省事宜,全力支援新疆战后的开发和治理;大力整饬吏治、裁减冗兵、开源节流、大兴文教,取得了显着的效果。总之,谭钟麟治陕八年、督陕甘六年,在其前后任职西北十四年的时间里,西北的社会治理、开发和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谭钟麟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其很多措施基本延续左宗棠等人做法,创新点并非很多,加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一些措施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翟文静[9](2020)在《刘锦棠民族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晚清时期,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民族关系错综复杂。面对复杂的民族关系,晚清重臣刘锦棠进行了认真处理,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思想。刘锦棠的民族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影响较大,在新疆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论述了刘锦棠的民族思想。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纵横结合,阐述了刘锦棠民族思想的主要内容,探究了刘锦棠民族思想形成的原因,分析了其民族思想的特点及得失。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包括绪论和正文两个部分。绪论主要包括本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系统地梳理了刘锦棠民族思想的主要内容。刘锦棠的民族思想包含诸方面内容,主要有“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恩威兼施”、“以恩为主”、“尊儒重汉”等。第二章论述了刘锦棠民族思想形成的来源。刘锦棠民族思想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的影响,自身经历的影响,传统民族观的影响,晚晴洋务思潮的影响。第三章论述了刘锦棠民族思想的特点与得失。务实性、进步性、灵活性是刘锦棠民族思想的重要特点。刘锦棠的民族思想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发展与民族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当然,刘锦棠的民族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蕴藏着大汉族主义情绪、鲜明的阶级性。这些局限性,对刘锦棠在新疆的民族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鉴古知今,读史明智。对刘锦棠的民族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无疑可为当今中国的民族工作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王淼[10](2019)在《晚清新疆省巡抚治疆政策研究(1884-1912)》文中指出本论文以新疆建省为切入点,以历任巡抚的治疆活动为中心,在晚清被迫从“大一统”天下观的天朝逐渐转型整合到“多元一体”的近代民族国家背景下,综合运用民族学和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考察历任巡抚治理新疆的施政历程,并从政治、边防、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全面分析其治疆政策与措施等方面的利弊得失,探索和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供当今边疆治理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发展借鉴和参考。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在西方民族国家主导的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清朝收复新疆后,统治阶级经过“海防”“塞防”国家战略走向的激烈争论,最终放弃了在边疆与民族地区延续千年的“因俗而治”“羁縻而治”等传统治理边疆的政策与措施,废除旧的行政体系,设立善后总局,最后建立行省、设置巡抚,新疆逐步实现了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改变了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治理模式。第二章讨论了新疆建省设抚初创时期的边疆治理情况。“建省设抚”的实施正值新疆收复不久,各方面百废待举。首任巡抚刘锦棠及护理巡抚魏光焘对外整军固防,对内废除军府制下的旧制度、政策,采取了各种稳定民生的措施,以便让新疆社会与经济尽快得到恢复与发展。通过刘锦棠与魏光焘的努力,新疆在建省以后的社会局势逐渐趋于平稳,各种制度不断完善,为新疆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章探讨了先后继任新疆巡抚的陶模、饶应祺,前两任巡抚主要以恢复发展,保障稳定为主,大规模洋务还来不及筹办。这一时期虽然外部英俄列强一直觊觎新疆,内部社会局势也非持久太平,但在前任巡抚治理边疆的基础上,陶模、饶应祺大力推行洋务,加强武备、力行屯田、促进教育,使得新疆政令基本通达、社会基本稳定;新疆的边防、吏治、整军、教育等方面都有了显着的发展,促使新疆向近代化转型过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一时期新疆各方面发展都有显着提高。第四章、第五章探讨了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后新疆巡抚的边疆治理情况。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洋务运动的破产、维新变法的流产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清廷被迫实行“新政”与预备立宪。“新政”及预备立宪的实施对西北边疆的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军事边防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潘效苏、吴引荪、联魁等几任巡抚对新疆的兵制、警政、文化教育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到袁大化在任时期,新疆甚至已经有了修建铁路的构想。但这一时期新疆巡抚更换频繁,社会危机加深,最终在“辛亥革命”的摧枯拉朽下,清朝灭亡,新疆省与内地所有省份一样,最终都走向了共和。对晚清新疆历任巡抚边疆治理经验与教训的回顾与总结,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镜”,探索边疆治理的规律,更好地服务于当今新疆稳定与国家安全的大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左宗棠与西北农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左宗棠与西北农业(论文提纲范文)

(1)浅论左宗棠西北经济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左宗棠西北经济开发思想
    (一)开展边疆救荒活动
        1. 农牧并举
        2. 军屯、民屯并举
    (二)建设西北水利工程
        1. 广修水利
        2. 出资修建水利的方式
    (三)发展工商业
        1. 发展工业
        2. 振兴贸易
    (四)掀起绿化西北的热潮
        1. 发展桑蚕业
        2. 广植防护林
二、现实意义
    (一)完善西北水利工程建设
        1. 建设西北水利工程要先做好前期研究
        2. 要积极学习治河先进技术
        3.要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二)努力走好新时期“一带一路”
        1.要根据地域特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要推进新时代的陆上丝绸之路,进而推动地区间、国家间的合作
    (三)注重西北发展的可持续性
        1.我们要传承左公种柳的精神
        2.要充分发挥西北各级政府的领导作用
        3. 西北人民要有全民环保的意识

(2)左宗棠新疆屯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选题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
第2章 左宗棠新疆屯政历史背景及思想形成
    2.1 左宗棠新疆屯政历史背景
    2.2 左宗棠屯政思想形成因素
第3章 左宗棠新疆屯政具体实施
    3.1 补充人力以促生产
    3.2 大兴水利以拓耕地
    3.3 改革赋税以利民生
    3.4 推广农桑以尽地利
    3.5 强化民族互信以和为贵
    3.6 其他措施
第4章 左宗棠新疆屯政的延续及价值
    4.1 左宗棠新疆屯政的延续
    4.2 左宗棠新疆屯政历史意义
    4.3 左宗棠新疆屯政历史贡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左宗棠德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
        2.1.1 德育
        2.1.2 思想政治教育
        2.1.3 道德教育
        2.1.4 三者的概念界定
    2.2 研究遵循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理论
        2.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
    2.3 研究涉及的相关关系
        2.3.1 公民道德建设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
        2.3.2 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
        2.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形成
    3.1 左宗棠德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1.1 朝廷政治内忧外患
        3.1.2 经济发展曲折缓慢
        3.1.3 文化变迁推陈出新
    3.2 左宗棠的个人经历
        3.2.1 求学教书与修身积德
        3.2.2 平乱安民与抵御外侵
        3.2.3 经世致用与洋务运动
    3.3 左宗棠德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3.3.1 对圣贤学问与古人典范的选择性继承
        3.3.2 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发扬
        3.3.3 对左氏家学的集大成
        3.3.4 对贤者友人思想的学习升华
    3.4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3.4.1 萌芽阶段
        3.4.2 发展阶段
        3.4.3 成熟阶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4.1 “礼制傲气”与“义高于利”的修身育人思想
        4.1.1 “性即理也”与“以敬存理”
        4.1.2 “礼制傲气”与“动心忍性”
        4.1.3 “义高于利”与“以义制利”
    4.2 “义与天下同安危”的爱国安民思想
        4.2.1 抵御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4.2.2 治政安民谋划久安长治
        4.2.3 自强自立为求强国富民
    4.3 “穷经将以致用”的经世致用思想
        4.3.1 对国文典籍的经世致用
        4.3.2 对西学长技的经世致用
    4.4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4.4.1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4.4.2 对时代现实的理性思考
        4.4.3 对民族性格的传承弘扬
        4.4.4 源于实践并用于实践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评价
    5.1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闪光点
        5.1.1 对于义利观的独特见解
        5.1.2 对于实践思维的独特运用
        5.1.3 对于教育实践的独特方法
        5.1.4 对于自强自立的独特主张
    5.2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局限性
        5.2.1 维稳封建阶级统治的思维根基
        5.2.2 封建地主阶级属性的忠君理念
        5.2.3 对农业与工商业的不对等重视
        5.2.4 家庭教育中的重男轻女观念
    5.3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5.3.1 左宗棠其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
        5.3.2 左宗棠德育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5.3.3 左宗棠德育思想在中国德育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6.1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转化
        6.1.1 客观评判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
        6.1.2 转化创新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
        6.1.3 对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应用的定位
    6.2 助力中小学生道德启蒙与教化
        6.2.1 “学为圣贤”帮助建立崇德修身的信仰
        6.2.2 “抵御侵略”助力培植爱国爱民的情感
        6.2.3 “读书明理”与“学以致用”助力培养自我教育的习惯
    6.3 助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6.3.1 “崇俭广惠”与“自省自律”助力修炼高尚君子之人格
        6.3.2 “抵御侵略”与“自强自立”助力明确报国利民之志向
        6.3.3 “穷经将以致用”助力锻炼经世致用之能力
    6.4 提升社会人群道德水平
        6.4.1 “礼制傲气”与“见利思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6.4.2 “爱国安民”与“自强自立”规范爱国实践行为
        6.4.3 左氏家庭德育内容与方式启发家庭德育理念
    6.5 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的实践路径
        6.5.1 助力中小学生道德启蒙教化的实践路径
        6.5.2 助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6.5.3 提升社会人群道德水平的实践路径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清代甘肃茶叶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写作思路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清前期的甘肃茶叶贸易
    第一节 甘肃茶叶贸易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 以甘肃为中心的茶马交易管理
    第三节 以甘肃为中心的茶马交易市场
第二章 清中后期的甘肃茶叶贸易
    第一节 从茶马互市到茶叶贸易
    第二节 同治前后的甘肃茶叶贸易
第三章 清末甘肃茶叶贸易的复兴与发展
    第一节 甘肃茶叶贸易的革新时期
    第二节 甘肃茶叶贸易的新发展趋势
第四章 清代甘肃茶叶贸易的区域特色
    第一节 甘肃茶叶贸易市场与消费
    第二节 甘肃茶叶贸易与清代政治、经济局势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清代甘肃茶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一章 茶马贸易:清前期甘肃茶政的构建
    第一节 清初官营茶马贸易的恢复
    第二节 清代官营茶马贸易的停罢
    第三节 清代官营茶马贸易停罢的原因探究
第二章 自由贸易:清中期兰州道管理下的甘肃茶政
    第一节 茶马司职能的转变
    第二节 甘肃官茶行销新疆及清政府对新疆茶务的整顿
    第三节 柜商制度下的茶商及其经营方式
第三章 茶票制:清后期甘肃茶政的改革
    第一节 咸同年间甘肃茶务之废与恩、杨新茶法的失败
    第二节 左宗棠对甘肃茶务的改革
        一、豁免积欠正、杂课
        二、以票代引,严格税制
        三、增设南柜,减轻茶商厘税负担
        四、严厉稽私,令私茶商补票、纳课、完厘
    第三节 继任陕甘总督对茶务改革的继续完善
第四章 清代甘肃茶政演变的趋向及其影响
    第一节 整体趋向于开放性
    第二节 保障军需,巩固边防
    第三节 推动西北茶贸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7)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文化生态学研究理论
    第三节 安化黑茶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二章 跨文化语境下的物质流通
    第一节 早期的物质流通研究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派的物质研究
    第三节 物质流通研究新走向
第三章 安化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 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
    第二节 梅山地域与族属
    第三节 “梅山”历史沿革
第四章 安化黑茶的商品化发端
    第一节 资江水运及货物运输
    第二节 《茶经》与梅山茶事
    第三节 商品茶定名
第五章 茶政变迁与黑茶贸易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君王们的点金术:榷茶与税茶
    第二节 几经波折:湖茶跻身茶马政
    第三节 不断拓展疆域的黑茶贸易
    第四节 传统专卖体制对茶业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安化黑茶的贸易拓展
    第一节 千年前的茶叶商贸活动
    第二节 黑茶在蒙古的商贸往来
    第三节 黑茶在新疆的商贸往来
    第四节 黑茶在俄国的商贸往来
第七章 口述史中的“产”与“制”
    第一节 炊烟袅袅:沸腾的雪峰山麓
    第二节 黑毛茶初制的传统工艺
    第三节 千两茶:文化范畴的再生产
第八章 地方社会中的茶业人和茶事
    第一节 茶叶流通环节的社会性适应
    第二节 茶政管理者
    第三节 中间商
    第四节 茶叶生产者
第九章 安化黑茶与生态扶贫
    第一节 黑茶产业与生态扶贫
    第二节 安化黑茶产业面临的的困境
    第三节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对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安化黑茶制作技艺
    附录二 :安化地方有关茶的民歌
    附录三 :茶亭
    附录四 :民间传说

(8)谭钟麟治理西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谭钟麟生平简介
    二、选题依据及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四、相关史料介绍
第一章 初到西北,为官勤勉(1871——1878年)
    一、调和矛盾,稳定秩序
        (一)缓和社会矛盾
        (二)平定“刀匪”动乱和溃勇哗变
        (三)配合周边省份平乱
    二、禁种鸦片,鼓励种粮
    三、大兴丝织,发展生产
        (一)推行区种、大兴丝织
        (二)鼓励凿井、濬郑白渠
    四、主持粮台,西征筹饷
        (一)积极筹饷
        (二)催收部款及各省协饷
第二章 总督陕甘,吏畏民怀(1881——1888年)
    一、新疆建省,多出手定
        (一)新疆建省问题由来
        (二)谭钟麟的建省方案及主张
        (三)新疆建省方案的确定
    二、裁汰冗兵,严修吏事
        (一)裁汰冗兵,缩减军费开支
        (二)严修吏事,改善官场风气
    三、开源节流,发展文教
        (一)开源节流,减轻民困
        (二)立义塾、起大屋,风趣为一变
第三章 谭钟麟治理西北时期主要人际关系
    一、与左宗棠的关系
        (一)关于陕甘分闱
        (二)关于禁烟和筹饷
    二、与刘锦棠的关系
    三、与谭继洵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刘锦棠民族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刘锦棠民族思想的内容
    第一节 因俗而治与因地制宜
        一、因俗而治
        二、因地制宜
    第二节 恩威并施与以恩为主
        一、恩威并施
        二、以恩为主
    第三节 尊儒重汉
第二章 刘锦棠民族思想的来源
    第一节 文化思潮的影响
        一、传统民族思想的影响
        二、洋务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自身经历的影响
        一、家庭的影响
        二、平定陕甘回民起义
        三、治理陕甘地区的善后措施
第三章 刘锦棠民族思想的评价
    第一节 刘锦棠民族思想的特点
        一、务实性
        一、进步性
        二、灵活性
    第二节 刘锦棠民族思想的得与失
        一、刘锦棠民族思想的时代价值
        二、刘锦棠民族思想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晚清新疆省巡抚治疆政策研究(1884-191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立题依据
        (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基本资料
        (一) 档案、文献类
        (二) 游记、日记、方志类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 重点、难点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疆建省前的局势
    第一节 晚清新疆的空前危机
        一、“大一统”天下观的蜕变
        二、新疆“内忧外患”形势
        三、沙俄强占伊犁与英、俄角逐
    第二节 海防、塞防之争与“哲德沙尔”政权的覆灭
        一、海防、塞防之争下的晚清国家安全观
        二、清军西征与伊犁的收复
    第三节 新疆建省方案的提出
        一、建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二、建省方案的构想
    第四节 行省制在新疆的确立
        一、“建省设抚”的实施
        二、“建省设抚”的意义
第二章 建省初期新疆巡抚的治疆政策(1884-1891)
    第一节 刘锦棠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884-1889)
        一、固防与整军
        二、吏治的整顿
        三、屯垦与税收
        四、变通政令与社会治理
        五、教育与民族交流
    第二节 魏光焘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889-1891)
        一、边防建设与国土安全
        二、因地制宜的经济政策
第三章 新疆巡抚陶模、饶应祺的治疆政策(1891-1902)
    第一节 陶模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891-1895)
        一、武备与边圉
        二、发展经济与规范赋税
        三、保障社会安定发展
        四、因材施教,提倡国学
    第二节 饶应祺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895-1902)
        一、保障政治稳定
        二、加强边防安全
        三、保障经济利益
        四、教育与宗教政策
第四章 清末“新政”后新疆巡抚治疆政策(1902-1906)
    第一节 潘效苏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902-1905)
        一、晚清“新政”的施行与新疆的改革
        二、揆情审势,遴官益边防
        三、“遣客改土”欲固边防
        四、“新政”下的新疆经济
        五、安抚哈萨克,稳定民族关系
    第二节 吴引荪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905-1906)
        一、整吏治与课吏馆
        二、废止招募世袭兵
        三、理清度支,清算赃银
        四、创立近代警制
        五、兴办近代学堂
第五章 预备立宪体制下新疆巡抚治疆政策(1906-1912)
    第一节 联魁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906-1910)
        一、筹立宪,拟设谘议局
        二、惩治腐败
        三、改练新军,创立巡防队
        四、统一财政,置办工艺局
        五、严禁毒品
    第二节 袁大化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910-1912)
        一、拟修铁路,实边固防
        二、开辟利源,挽救财政
        三、拓宽教育视野
        四、“固本图文明”政策的失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左宗棠与西北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论左宗棠西北经济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韩立君,郑淇月. 现代职业教育, 2021(33)
  • [2]左宗棠新疆屯政研究[D]. 赵亚军.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左宗棠西北屯田研究[D]. 王明芳.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4]左宗棠德育思想研究[D]. 王泓.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5]清代甘肃茶叶贸易研究[D]. 马子荥. 兰州大学, 2020(01)
  • [6]清代甘肃茶政研究[D]. 后俊杰.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D]. 杨化冰. 吉首大学, 2020(02)
  • [8]谭钟麟治理西北研究[D]. 马利民. 兰州大学, 2020(01)
  • [9]刘锦棠民族思想研究[D]. 翟文静. 烟台大学, 2020(08)
  • [10]晚清新疆省巡抚治疆政策研究(1884-1912)[D]. 王淼.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左宗棠与西北农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