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花团在化学实验中的用途(论文文献综述)
曹禹[1](2021)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在丰富学校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等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开发新的校本课程资源也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尝试以“药物化学”作为学科知识背景,并结合社会性科学议题(SSI)视角,设计出一个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首先本研究梳理了SSI教育与校本课程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然后本研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调查他们对于本课程的态度、期望和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均对《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持有正面态度,但目前课程资源不足。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及原则、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要素,综合了师生需要与学科背景,以新课程理念为切入点,设计了《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本课程共分为3个模块,8个专题,以“药物化学”作为主干知识,并结合了历史、人文、社会等隐性因素,力图向学生介绍药物化学的发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疫情原因,本课程未能进行课堂实施,因此邀请课程专家对本课程进行背对背评价,并依据专家给出的意见与建议完善课程文本。科学教育正在不断深化,而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被学者和一线教师所关注。希望本研究能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杨璨[2](2021)在《“支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重视课本内容和考点知识的传授,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经常以“观众”的角色听教师讲授;而教学中的评价标准也只重视“分数”这一维度。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不能开发学生的潜力、也无法推动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以及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因此,一线教师更应结合学生和教师两者的特点,将科学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相结合,创造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而逐步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本研究拟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和建构主义中的“支架式教学法”为基础,针对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支架式教学,即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遵循支架式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框架、推动思维的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研究过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对支架式教学进行理论基础、实际操作、教学效果的研究;二是依据相关文献书籍对相关教育学理论和支架式教学进行概念界定;三是对初中化学教材,学生学情进行可行性分析;四是设计以支架式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案例的实践运用,最后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表征实践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因在支架式教学的熏陶下对化学的兴趣、学习的能力、思维的发展均得到提高;同时支架式教学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具体表现在支架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有助于学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益于推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进步、还有利于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发展。其次,本研究的实施效果以及结论也能为今后继续研究支架式教学的后人给予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参考价值。
龙娇[3](2021)在《境脉视域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学科开始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在此之下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早前已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也取得了一些显着的成果,从我国学校教育的特点来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进行,随着研究深入也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创设形式单一只在导课的时候引入情境,或是出现“一课多情境”的状态导致课堂转换速度快,难以把握教学重难点,或是教师只从自身感受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达不到教学效果等等,问题的不断涌现,使情境教学衍生出其他的教学方法,创设境脉教学的方法就是其中之一。论文以境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活动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作为研究理论指导,对境脉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进行初步探讨,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展开相关调查。首先,通过文献法对境脉教学和情境教学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通过调查和听课的方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化学境脉课堂结构,以及境脉教学创设原则和相关策略。随后,以《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2019版》为依据,设计创设境脉教学课堂,在云南省蒙自市某中学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后得到的纸笔测验成绩、问卷前后测成绩对比和访问情况得出境脉课堂教学的优势:境脉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致,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对化学意识的运用,整体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对于不同性别在境脉课堂教学中的效果男生比女生更合适,境脉教学作为情境教学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以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教学过程设计注重情境与知识间的融合,情境的推动下使学生在课堂活动进行中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增进师生关系培养,达成有意义且高效的教学,从而转变了学生学习观念,最终造就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胡丹娅[4](2021)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必修教材栏目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1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依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于2019年出版。新教材作为课程的物化形式和文本素材,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栏目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也直接体现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又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为了切实领会新教材的创新之处和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有必要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必修教材的栏目进行比较研究,为充分发挥栏目的功能与价值、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本文将2007年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2)》称为旧教材。将2019年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第一、二册)》称为新教材。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人教版新旧必修教材中的栏目,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新旧教材的章节编排顺序进行比较。再将新旧教材中的栏目划分为“资料性栏目”和“活动性栏目”。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对这两类栏目三个方面:同一类型栏目的比较、新旧教材栏目中相同知识点的比较和不同类型栏目类型的增加进行比较,比较分析了新旧必修教材栏目数量的设置、章节的分布、内容设置的差异。将新旧教材中的栏目的变化原因与新旧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不同理念,以及不同课程目标(旧教材主要强调三维目标、新教材主要强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分析,并对每一类栏目的功能和价值与课标相对应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了新教材栏目设置的编写特点。之后再对“硫及其化合物”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示例,进一步体现栏目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新教材,立足于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中必修内容不设模块只设主题,新教材章节顺序也发生了一定的调整,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资料性栏目”新增了五种类型的栏目,栏目的总数也有所增加;在内容的选取上,更加贴近生产生活、科技、社会和环境等,并突出化学学科的德育功能;化学史和CTSE(Chemistry Technology Society Environment)的内容选择也更加注重展现民族自信,强调素养导向。新旧必修教材“活动性栏目”新增“实验活动”栏目,在总数上差异不大;但在栏目内容选取上,明确九个学生必做实验,更加强化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贯穿STSE教育理念;并且拓展习题的综合功能,更加注重习题的层次性、开放性和针对性。最后,在充分领会和挖掘各栏目的功能和价值的基础上,论文对必修版块中栏目设置数量最多的“硫及其化合物”内容进行了教学设计。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同行和一线教师开展新课标、新教材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唐敏[5](2021)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国家逐渐有了共同的认知: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提升公民的素养,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成功。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促进现代公民终身发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在内的五个维度,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具体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各个维度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很有必要的。有创新才能有进步,所以当今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笔者选取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落实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1)绪论,对本研究的背景、国内外有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和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目的和意义等进行阐述;(2)界定本研究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化学实验教学的概念,并对其他相关的理论进行阐述;(3)调查研究,先通过教师访谈了解当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现状,再通过调查问卷向了解当地高中生对于化学实验的认知、学校实验条件、实验开展情况、教师态度、学生参与情况、实验评估等方面的情况;(4)针对调查了解到的现状提出相应策略,在该策略和相关理论基础的指导下,以“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例进行教学设计研究、实践、案例分析,本研究以武胜中学高一年级两个同层次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并在选取的实验班进行实践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再通过反思设计更合适的实验教学案例。(5)研究结论及展望,包括研究结论、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的研究展望等。研究发现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层层递进式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的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对培养“科学探究及创新意识”核心素养有较为明显的帮助。同学们的化学成绩有一定的提升,思维更加广阔、灵活,实验技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加强对化学实验的重视,设计适合高中生的化学实验课堂。
麦麦提艾力·艾科拜尔[6](2021)在《中美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代国际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需要,进一步落实当前课程改革“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的要求。本研究以我国【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和美国《科学探索者》教科书(以下简称【美版】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四个维度对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进行整体比较以及从六个角度对四对典型案例进行个案比较,为我国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的进一步修订及实际教学提出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中美初中化学两版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着眼于从属类型、数量及分布、学科知识组成、呈现方式四个维度,通过对中美两版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的选编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1)两版教科书都以不同的栏目体现了“学科交叉”内容,【美版】教科书设置了“学科交叉”特色栏目——“跨学科探索”,内容更丰富,而【人教版】教科书在“资料卡片”栏目中集中体现“学科交叉”内容,但没有设置学科交叉专题栏目;(2)“学科交叉”内容在中美初中化学不同分册和单元课题中数量差距较大,【美版】教科书在不同章节中除了注重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的交叉外,还注重化学与数学、社会、文学、艺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人教版】教科书更多是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学科内容的交叉,学科领域交叉程度较低;(3)两版教科书“学科交叉”内容的学科组成各异,其中化学与物理学交叉特征较多,其次是化学与生物学交叉特征,化学与地理学交叉的特征较少;(4)两版教科书都选取大量插图呈现“学科交叉”内容,但【美版】教科书插图更贴近生活,且图片配有文字解释和思考问题,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效果。本研究根据学科交叉的程度、篇幅对等程度、案例完整程度、化学知识类型等,从中美两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选取四对内容相近的案例进行个案分析比较,得出结论:(1)“内容资源与知识逻辑”方面,两版教科书不同程度都注重学科交叉内容资源的选取,【人教版】教科书内容层次不断深入,注重理论知识的进阶,【美版】教科书更好的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到同一概念中;(2)“情境载体与问题聚焦”方面,【人教版】教科书既以图片和生活场景的文字说明,也通过实验和讨论等小组活动创设情境,丰富了情境载体的形式,【美版】教科书多利用日常生活情境和历史情境为载体,注重熟悉的场景聚焦探究问题,情境设置体验性更强;(3)“知识组成与交叉程度”方面,【人教版】教科书内容比较浅显,学科之间联系性较弱,相对独立,【美版】教科书学科融合较为深入,学科之间的联系性比较好;(4)“探究活动的设计”方面,【人教版】教科书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所学内容相联系,注重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美版】教科书探究活动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5)“合作学习的设计”方面,【人教版】教科书以探究实验、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美版】教科书合作学习特征不够明显;(6)从我国科学素养三维目标的视角分析,【人教版】教科书关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概念、技能和方法的掌握与理解,【美版】教科书更加关注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意识和学习的成就感。基于两版教科书整体内容比较研究,对我国初中化学教材编写相关的策略建议:(1)优选更多时代性特征明显的“学科交叉”内容,更新初中化学课本内容;(2)创设社会生活化情境,促进多学科间知识融合;(3)满足多样学习需求,增设“学科交叉”主题栏目;(4)丰富教材“学科交叉”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阅读深度。基于案例比较研究对我国初中化学“学科交叉”内容的教学建议:(1)将“学科交叉”认识理念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2)以“学科交叉”引导交流学习促进学科间横向融合;(3)以“学科交叉”系统性的内容整合构建教学内容;(4)以丰富活动创新打造“学科交叉”教学的趣味课堂。
靳佩[7](2020)在《基于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文中提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节约意识。本论文借助石嘴山市每年一度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说课比赛的平台,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研究,找出目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公开的文献,精选出有关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内容,从而归纳整理出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原则。对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并且通过笔者进行的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探究,逐步完善改进方法,最终确定了初中化学几个重要实验的改进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改进后的实验的价值和功能,设计更加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成功率、简化实验操作、易于学生观察和提高课堂实验教学效率的目的,实现学生认识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际,通过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师生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线中挖掘自己的潜能,进而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尝试在具体的案例实践中得出能为初三一线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本文共通过五个部分来阐述关于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的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简要归纳了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支撑,界定了与本课题有关的两个重点概念:化学实验和实验改进,并且介绍了对现行人教版化学实验进行改进的主要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根据任教地区学校数年的一线化学教学经验,结合对部分教师的访谈、了解,对九年级化学实验基本情况进行反思和分析。第四部分:介绍实验改进创新的基本原则,对人教版初中化学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并展示了实验改进与教学整合的实践案例。第五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周龙成[8](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备考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几次重要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变革就是在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变化中逐渐递进螺旋式上升的。基础教育的变革,是对“当前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需要哪些品格和能力才能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思考。每一阶段都颁布有适应这一阶段发展要求的课程标准,不同阶段的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和评价各不相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都强调了学科素养的重要,并且对学科素养都有一定的要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实验知识对于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化学实验这一专题不论是对于高中刚入学的高一学生还是高二高三学生,他们都会觉得比较难。针对在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高三化学的实验教学,本文从老师“教”的角度探索了高三阶段实验专题的复习备考策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死记硬背了很多实验基础知识,但遇到一些创新探究、综合实验问题的分析就无从下手,主要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真反思近几年的教学,查阅文献,研究近五年全国卷实验高考题,总结高考题所考查的学科必备知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研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听课研讨,对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从教材出发,总结概括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选修五课本上的一些重点实验,针对重点实验的教学给了一些参考。最后笔者总结了高三阶段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备考的一些策略:重视课本实验,重视基本实验操作的训练,重视实验探究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验设计与评价中来,研读考纲和课标,研究热点考点预测考试方向。同时,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也给出了一些建议。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必备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本研究所提出策略在笔者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在课前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得知学生在一些基本的实验问题上不在有担心恐惧心理,分析平时的考试成绩,实验题的得分也有明显的提升。所以,本研究的结果对于高三化学实验专题的复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媛[9](2020)在《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化学实验教学越来越贴近生活,注重探究,运用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化学实验在新教材中有明显的增加,比如《实验化学》这个选修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增加了更多的实验探究设计,介绍了一些更加先进的化学实验,和化学教学方面的技术,使得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突出。改进后的实验教学会更倾向于教师作为教学的辅助,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等方式设计实验,并自主完成后续的观察,分析,讨论等过程。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各项实验方面的能力提升,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埋下好的基础。课本中绝大多数的探究型的实验设计都是很合理的,但还是有一些实验有一些欠缺,比如实验设计的不够环保、没有严格控制变量导致实验不够严谨,或者可行性不够强,耗时,成功率低或者浪费药品等。既然存在有不足,那我们可以不断探究,找到更为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往往是以验证为主,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很多教师仍也比较偏向于演示实验,其教学流程通常为:教师先讲解知识点,之后做演示实验,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且记录,实验操作完成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最后回归到知识点上,课堂的最后往往还会要学生再重复实验中的重难点及注意事项。偏讲授式的教学,学生可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老师已经讲授过相关知识点做过演示实验的情况下,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用品,学生在实验室重新做一遍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加深对实验过程及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但是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是很好,同时学生容易养成不思考、不探索、不质疑、不实践的学习习惯。这都是实验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本论文主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确定选题及拟定教材中需要改进的几个实验。之后展开实验探究,结合所查阅的文献,对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完成后按改进后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之后根据实验改进的原则,对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验改进后的效果;并依据创新教育观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对化学现存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本论文从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从高考实验模块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新教材课标所强调的内容反映出学生实验综合素养的缺失的普遍问题。通过调查高中化学实验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本地及邻近市学校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总结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当中的实验教学变得越来越贴近生活,注重探究,运用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同时阐述了实验于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第二部分,本论文的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针对于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总结出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多有利于完善教材、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等等,从多方面阐述了改进实验,落实探究型的实验教学的研究意义。本课题的探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展开实验探究,结合所查阅的文献,对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课堂授课后,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第三部分,几个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支持。分析来新课程标准理念、认知理论、科学探究培养目标及能力构成要素,对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几个不够严谨的实验进行分析,并且从对装置、药品和教学技术改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第四部分,实验改进案例。通过实验探究对实验进行合理改进,然后将改进后的成果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并通过课后的调查问卷对学生和同行所提出的问题再进行改进,放置了五个教学案例分析的实例。同时介绍了一些生活中的趣味小实验。第五部分,总结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并且展望未来的化学实验的教学的进行方向。
刘欢欢[10](2020)在《基于实验设计发展高中生化学学科能力的教学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学科能力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可是伴随国际形势不断更新,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强大的局势下,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在不断提高,所以培养具备化学学科能力的高素养人才,更加符合大国人才的需求。以发展化学学科能力为目标,完善学生综合实力,提高竞争力,是化学学科的需要,更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突破的要点。而通过实验设计的进阶来凸显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提高,可以更好地的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将理论和实践无缝结合,更具说服力和表现力,更贴近教育的需求,更符合人才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高中化学学科能力培养实际状况,以及国内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找出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申出化学学科能力和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验设计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发展化学学科能力。然后,阐述了课题产生的缘由和必要性、迫切性。接着逐步剖析“能力—学科能力—化学学科能力”的内涵,挖掘出基于实验设计的高中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5要素: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实验迁移能力,并且简要分析了该5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金字塔关系。再设定相应的研究原则:明确性、递进性、实验性、全面性。依据原则和化学实验内容的设计,总结实验教学的3种方式,包括情境实验教学、宏微实验教学和创新实验教学。根据教学方式构建相应的实验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实验,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开拓创新实验,挖掘实验创新能力。为了验证课题提出的实验教学方式、策略和原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首先明确教学实施的内容、目的、意义和数据收集方法。然后,采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对某中学高一(9)和高一(11)两个班实施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研究。研究期间,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实验探究法和访谈法等数据收集方法方法。用所提出的教学策略指导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教学:设置了SO2的性质实验教学、NH3的性质实验教学和HNO3的氧化性实验教学。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反思实验等环节中逐步提升化学学科能力。再对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和实验迁移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反思结果、总结得出化学学科能力发展情况。最后,总结、分析、统计实施教学前后关于学生的的测试结果、学生访谈结果以及两阶段考试成绩等的差异,发现教学前后实验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和实验迁移能力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设计的教学方式下的教学,更新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理念,使得学生的化学成绩和化学学科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上述方式、策略和原则是可行的、有效的。国内关于化学学科能力的研究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索,而且研究时间较短,研究对象比较单一,以及个人的能力、精力的局限性,所以提出的方式和策略还有待于完善,研究结论也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检验。希望能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棉花团在化学实验中的用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花团在化学实验中的用途(论文提纲范文)
(1)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于时代背景 |
1.1.2 基于学生发展需要 |
1.1.3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重难点 |
1.3.3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内容分析法 |
1.5.2 调查法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SSI |
2.1.2 校本课程 |
2.1.3 药物化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泰勒的课程原理 |
2.2.2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4 项目式学习理论 |
3 文献综述 |
3.1 校本课程 |
3.1.1 国内研究 |
3.1.2 国外研究 |
3.1.3 校本课程文献述评 |
3.2 SSI |
3.2.1 国外研究 |
3.2.2 国内研究 |
3.2.3 SSI文献述评 |
4 高中学生及教师对《药物化学》校本课程需求调查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工具 |
4.3 调查对象与调查过程 |
4.4 调查结果分析 |
4.4.1 对学生的调查分析与结论 |
4.4.2 对教师的调查分析与结论 |
4.4.3 调查启示 |
5 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设计 |
5.1 课程设计理念及原则 |
5.1.1 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设计理念 |
5.1.2 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设计原则 |
5.2 《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概述 |
5.2.1 课程目标 |
5.2.2 内容总体框架 |
5.2.3 课程内容编排 |
5.2.4 教学要素分析 |
5.2.5 课程评价 |
6 《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
6.1 教学设计案例一:科学研究中的偶然和必然 |
6.1.1 概述 |
6.1.2 教学设计 |
6.2 教学设计案例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
6.2.1 概述 |
6.2.2 教学设计 |
6.3 教学设计案例三: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
6.3.1 概述 |
6.3.2 教学设计 |
6.4 教学设计案例四:中医药与药物化学 |
6.4.1 概述 |
6.4.2 教学设计 |
7 课程设计评价 |
7.1 评价表单汇总与结论 |
7.2 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汇总 |
7.3 专家评价结论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问题和不足 |
8.3 对新课程理念下校本课程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药物化学》课程设计 |
致谢 |
(2)“支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需要 |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需要 |
三、化学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 |
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化学学科的发展需要 |
五、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现状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丰富支架式教学理论 |
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
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相关研究评述 |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教育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五、多元智力理论 |
第二节 支架式教学相关理论 |
一、支架式教学的内涵 |
二、支架的类型 |
三、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
第三节 SOLO分类评价理论 |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概念 |
二、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水平层次 |
三、SOLO分类评价说明 |
第四节 课堂观察相关理论 |
一、课堂观察 |
二、课堂观察表 |
第三章 初中化学关于支架式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初中化学教材关于支架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二节 初中生化学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研究的目的 |
三、问卷调查的对象 |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 |
五、调查结果统计 |
六、调查结论 |
第三节 初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访谈调查 |
一、访谈的目的 |
二、访谈的对象 |
三、访谈的内容 |
四、访谈的结论 |
第四章 初中化学中关于支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设计 |
一、实践对象 |
二、实践工具 |
三、实践步骤 |
四、实验研究变量与控制 |
第二节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案例 |
一、教学案例1 |
二、教学案例2 |
三、教学案例3 |
第三节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数据分析 |
一、定量研究 |
二、定性研究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反思及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支架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
二、支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三、支架式教学有益于推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进步 |
四、支架式教学有利于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发展 |
第二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初中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 初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访谈调查 |
附录 C 支架式教学回访问卷 |
附录 D 化学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表 |
附录 E 课后习题 |
附录 F 支架式教学的访谈问卷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境脉视域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由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关于境脉的研究现状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 |
第二章 课堂境脉教学理论建构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三、活动理论 |
四、境脉学习理论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情境的内涵 |
二、情境教学的内涵 |
三、境脉的内涵 |
四、化学课堂境脉的内涵 |
第三章 境脉视域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研究 |
第一节 化学境脉课堂结构 |
一、串联型 |
二、并联型 |
三、复合型 |
第二节 化学课堂境脉教学创设原则 |
一、主体性和主导性相结合原则 |
二、进阶性和整体性相结合原则 |
三、科学性与有效性相结合原则 |
四、目的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
第三节 化学课堂境脉创设策略 |
一、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
二、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
三、创设史实情境,提升科学素养 |
四、创设旧知情境,引出新知认识 |
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
第四节 化学境脉课堂教学设计步骤 |
第四章 境脉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境脉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实验设计 |
一、实验设计 |
二、实验目的 |
三、实验对象 |
四、实验变量与假设 |
五、实验方法 |
六、实验过程 |
第二节 境脉视域下化学课堂教学案例 |
一、教学示例一 |
二、教学示例二 |
三、教学示例三 |
第五章 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一节 成绩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调查问卷数据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学生课后访谈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必修教材栏目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材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
一、 “高中化学教材研究”的总体研究现状 |
二、 “高中化学教材研究”的文献分析 |
第二节 “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节 “化学教材栏目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一、 “化学教材栏目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 |
二、 “化学教材栏目”文献分析 |
三、文献综述小结 |
第三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教材 |
2.教材栏目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比较教育学 |
第四章 人教版新旧教材“资料性栏目”比较 |
第一节 新旧教材章节编排的比较 |
第二节 新旧教材中“资料性栏目”数量比较 |
第三节 新旧教材中“资料性栏目”在章节中分布情况比较 |
第四节 新旧教材中“资料性栏目”内容设置的比较 |
一、同一类型栏目的比较 |
二、新旧教材栏目中相同知识点比较 |
三、不同类型栏目的增加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五章 人教版新旧教材活动性栏目比较 |
第一节 新旧教材中“活动性栏目”数量比较 |
第二节 新旧教材中“活动性栏目”在章节中分布情况比较 |
第三节 新旧教材中“活动性栏目”内容设置得比较 |
一、同一类型栏目的比较 |
二、人教版新旧教材栏目中相同知识点比较 |
三、不同类型栏目种类的增加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示例 |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
二、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
三、教学内容分析 |
四、学情分析 |
五、教学目标 |
六、教学重难点 |
七、方法手段 |
八、教学准备 |
九、教学过程 |
十、板书设计 |
十一、案例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人教版2007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资料性栏目内容设置 |
附录 B 人教版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资料性栏目内容设置 |
附录 C 人教版2007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活动性栏目内容设置 |
附录 D 人教版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活动性栏目内容设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核心素养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核心素养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国外研究现状 |
1.2.4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 |
2.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 化学实验 |
2.3 化学实验教学 |
2.4 其他相关理论 |
2.4.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3 创新教育理论 |
2.4.4 多元智能理论 |
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及核心素养落实现状调查研究 |
3.1 核心素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现状调查研究 |
3.1.1 访谈提纲 |
3.1.2 访谈分析 |
3.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2.1 问卷调查与实施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4 基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及实践 |
4.1 实施策略 |
4.2 研究对象 |
4.3 实践研究实施过程 |
4.4 学生访谈 |
5 研究结论及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6)中美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学科交叉”内容是当代国际科学技术进步的重大特征 |
1.1.2 “学科交叉”内容是当代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
1.1.3 “学科交叉”内容渗透是推进科学课程深化改革的必然 |
1.1.4 “学科交叉”比较研究是完善教材建设的重要方法之一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课题的确定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的确定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2 “学科交叉”概念界定 |
2.1 学科 |
2.2 学科交叉 |
3 中美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选编的比较结果 |
3.1 中美两版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选编的比较分析 |
3.1.1 中美两版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从属类型的比较 |
3.1.2 “学科交叉”内容数量与分布的比较 |
3.1.3 “学科交叉”内容中的学科知识组成比较 |
3.1.4 “学科交叉”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 |
3.2 中美两版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整体比较结论 |
3.2.1 两版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的共同特征 |
3.2.2 两版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的不同特色 |
3.3 对我国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选编设计的策略建议 |
3.3.1 优选“学科交叉”内容,赋予教科书时代特征 |
3.3.2 创设社会生活化情境,促进多学科间知识融合 |
3.3.3 满足多样学习需求,增设“学科交叉”主题栏目 |
3.3.4 丰富教材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
4 中美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学科交叉”案例比较研究 |
4.1 案例一氧气 |
4.1.1 【人教版】教科书中“氧气”内容 |
4.1.2 【美版】教科书中的“氧气”内容 |
4.1.3 “氧气”案例中的“学科交叉”内容比较 |
4.2 案例二碳的单质 |
4.2.1 【人教版】教科书中“碳的单质”内容 |
4.2.2 【美版】教科书中“碳的单质”内容 |
4.2.3 “碳的单质”案例中“学科交叉”内容的比较 |
4.3 案例三溶液 |
4.3.1 【人教版】教科书中“溶液”内容 |
4.3.2 【美版】教科书中“溶液”内容 |
4.3.3 “溶液”案例中的“学科交叉”内容比较 |
4.4 案例四聚合物与复合材料 |
4.4.1 【人教版】教科书中的“聚合物与复合材料”案例内容 |
4.4.2 【美版】教科书中的“聚合物与复合材料”内容 |
4.4.3 “聚合物与复合材料”案例中的“学科交叉”内容比较 |
4.5 基于案例比较研究对初中化学“学科交叉”内容的教学建议 |
4.5.1 将“学科交叉”认识理念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 |
4.5.2 以“学科交叉”引导交流学习促进学科间横向融合 |
4.5.3 以“学科交叉”系统性的内容整合构建教学内容 |
4.5.4 以丰富活动创新打造“学科交叉”教学的趣味课堂 |
5 结论与建议 |
5.1 中美两版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选编比较的结论 |
5.1.1 “学科交叉”内容的整体比较结论 |
5.1.2 “学科交叉”典型案例比较的结论 |
5.2 对我国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选编设计的策略建议 |
5.3 基于案例比较研究对初中化学“学科交叉”内容的教学建议 |
5.4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7)基于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5 研究的意义 |
2.理论支撑 |
2.1 素质教育理论 |
2.2 建构主义理论 |
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4 化学实验 |
2.5 实验改进 |
3.大武口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情况 |
3.1 学生实验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
3.2 实验内容编排的特点 |
3.3 基本实验目标分析 |
3.4 强化实验效果的措施 |
4.对人教版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 |
4.1 实验改进与创新需遵循的原则 |
4.2 实验改进与创新的途径和内容 |
4.3 实验改进创新与教学整合的教学案例 |
5.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备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近五年全国卷高考实验题考点分析和与北京卷考法对比 |
2.1 近五年全国卷实验选择题考点统计分析 |
2.2 近五年全国卷实验非选择题考点统计分析 |
2.3 全国卷实验题特点分析 |
2.4 全国卷实验题与北京卷考法对比 |
第3章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高考实验考题中的体现 |
3.1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3.2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
3.3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课堂与高考 |
第4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备考策略 |
4.1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概要 |
4.2 高考题中课本之外的化学实验 |
4.3 访谈与课例分析情况简述 |
4.4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 |
4.5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建议 |
4.6 核心素养下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备考策略 |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
5.1 研究总结与反思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教师访谈问题设计 |
致谢 |
(9)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高考实验模块的特点及启示 |
1.2 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2.1 新教材中化学实验内容及变化 |
1.2.2 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
1.2.3 高中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
2 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
2.1 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的兴趣 |
2.3 有助于完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
2.4 有助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合适的的实验教学 |
2.5 有利于教科书的修订 |
2.6 主要研究方法 |
2.6.1 实验研究法 |
2.6.2 文献研究法 |
2.6.3 调查法 |
2.6.4 案例分析法 |
3 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 |
3.1 新课程标准理念 |
3.2 认知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法 |
3.3 科学探究培养目标及能力构成要素 |
3.4 高中化学实验的主要类型 |
3.5 化学实验改进的原则 |
4 实验改进方式以及案例分析 |
4.1 常规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装置药品的改进 |
4.2 实验教学手段的改进 |
4.3 实验教学改进的案例 |
4.3.1 二氧化硫制备及性质检验实验改进案例 |
4.3.2 Fe与水蒸气反应实验的改进 |
4.3.3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设计 |
4.3.4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改进 |
4.3.5 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检验改进 |
4.4 对一些高中化学必要实验的补充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基于实验设计发展高中生化学学科能力的教学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 |
1.1.2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问题提出 |
1.3.1 化学教学的现实问题 |
1.3.2 新课标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要求 |
1.3.3 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3 研究方法 |
1.4.4 实施教学的对象 |
1.4.5 实施教学的变量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能力(智力)起源 |
2.2 学科能力内涵 |
2.3 化学学科能力内涵 |
2.4 化学学科能力的要素 |
2.4.1 逻辑思维能力 |
2.4.2 实验探究能力 |
2.4.3 实验操作能力 |
2.4.4 实验创新能力 |
2.4.5 实验迁移能力 |
3 实验教学的原则、方式和策略 |
3.1 实验教学的原则 |
3.1.1 明确性 |
3.1.2 递进性 |
3.1.3 实验性 |
3.1.4 全面性 |
3.2 实验教学的方式 |
3.2.1 情境化实验教学 |
3.2.2 宏微观结合实验教学 |
3.2.3 创新实验教学 |
3.3 实验教学的策略 |
3.3.1 创设情境实验,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
3.3.2 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
3.3.3 开拓创新实验,挖掘实验创新能力 |
4 “元素化合物性质实验”中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
4.1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教学实践设计 |
4.1.1 教学片段1《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 |
4.1.2 教学片段2《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
4.1.3 教学片段3《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 |
4.1.4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教学实施反思 |
4.2 “氨气性质实验”教学实践设计 |
4.2.1 “氨气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
4.2.2 “氨气性质实验”教学实施反思 |
4.3 “硝酸性质实验”教学实践设计 |
4.3.1 “硝酸性质实验”教学课件 |
4.3.2 “硝酸性质实验”教学实施反思 |
5 实施效果与分析 |
5.1 教学实施前学情分析 |
5.1.1 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分析 |
5.1.2 实验班和对照班化学学科能力分析 |
5.2 教学实施前后学生的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
5.2.1 逻辑思维能力的检测 |
5.2.2 实验操作能力的检测 |
5.2.3 实验探究能力的检测 |
5.2.4 实验创新能力的检测 |
5.2.5 实验迁移能力的检测 |
5.2.6 前后测数据分析 |
5.3 教学实施前后实验班访谈结果与分析 |
5.3.1 教学实施前访谈记录 |
5.3.2 教学实施后访谈记录 |
5.4 教学实施后学生期末测试的成绩分析 |
5.5 小结 |
6 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棉花团在化学实验中的用途(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研究[D]. 曹禹.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2]“支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璨.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境脉视域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 龙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必修教材栏目的比较研究[D]. 胡丹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D]. 唐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6]中美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学科交叉”内容的比较研究[D]. 麦麦提艾力·艾科拜尔.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1)
- [7]基于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D]. 靳佩. 西南大学, 2020(05)
- [8]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备考策略研究[D]. 周龙成. 西南大学, 2020(05)
- [9]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D]. 李媛. 西南大学, 2020(05)
- [10]基于实验设计发展高中生化学学科能力的教学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D]. 刘欢欢.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