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程明喜[1](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程价值取向是指课程设计主体进行课程设计时所持的导向性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确定中的选择性倾向。课程价值取向伴随课程设计的技术安排和要素实施的全过程,是课程设计具体技术背后的“幽灵”和“无形的手”。笔者在长期从事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国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思想观念多样、课程设计理念纷繁芜杂、各种声音此消彼长现象。由于缺少研究,很多课程参与主体,包括不同培训机构、课程设计者、培训者、参培教师等课程取向意识缺失,无法在相对共识、清晰的课程立场下有效沟通、设计课程并形成合力,这是导致教师培训“无序”与“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教师培训的历史与现实,视界从1978年起至2018年,整整贯通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研究旨在考察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三是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以教师培训历史发展为主线,聚焦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主要采取了文献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一是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的检索和阅读,确立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依据不同时期教师培训重要政策和关键事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将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置于历史坐标下,还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历史真相。二是文本分析。研究按教师培训发展四阶段展开,选取了不同时期多种形态的教师培训课程37份,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方面展开文本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并依据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做出判定,最后,确定了不同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而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变迁。三是德尔菲法和访谈法。通过文献阅读,初步圈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运用德尔菲法,通过对11位培训专家的函询,确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六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改革与发展、培训政策与标准、培训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最后,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及参训教师的访谈,揭示了不同因素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以及“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取向;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课程呈现出能力中心取向;“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课程呈现出专业发展取向与综合素养取向并存取向。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整体上呈现出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专业发展、向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第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与变迁受多种因素影响。第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本研究提出的建议是:一是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第一,加强教师培训课程研究,提升课程取向意识,在明晰的课程取向指导下实施课程设计技术;第二,加强教师培训政策、标准和理论学习,确保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和规范的课程设计技术。二是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第一,把握教育改革与教育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作出正确判断;第二,有意识地建立课程设计团队,避免课程设计者个体视角偏见和经验束缚;第三,本着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设置培训项目,基于教师实际,聚焦主题设计培训课程。三是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第一,立足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时更新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依据;第二,立足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及时出台教师培训政策、推广教师培训经验。四是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第一,进行综合素养取向下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第二,选择知识社会学视角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行深度分析。
张美玲[2](2019)在《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2000年以来的CNKI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热浪也已经逐渐覆盖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当中,信息技术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十分深刻且长远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课程改革和落实新课标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精神。论文以知网中2000年-2018年的相关期刊为研究对象,利用专门方法和工具来对其进行计量分析,通过计量分析了解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第一章引言,在引言部分将重点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整体研究思路、具体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基于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在这一章重点是要对知网中2000年以来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科学的计量分析,首先是要说明文献的来源和研究工具,具体研究中是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和Citespace V这两种工具来实现对期刊文献数量、来源、年代实现统计分析、作者数量、作者单位来展开统计分析。第三章期刊文献内容的统计分析,这一章是利用Citespace V软件来对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来实现统计分析,对于高频关键词的分析要经过筛选、共现分析、突现分析以及聚类分析这几个步骤;在此基础上再利用Citespace来对文献的研究热点进行考察。第四章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人们对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2、文献作者数量日益增多,但是研究还不成熟。在2000-2018年这段时间内计算机辅助中学化学的期刊文献作者数量有618个,根据洛特卡定律进行分析后发现国内的研究尚未成熟,仍然处于爬坡阶段;3、当前的研究集中在中学化学教学及信息技术辅助等方面;4、当前的研究热点表现在对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对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对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对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四方面。
芦瑞[3](2019)在《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提出现代教育新理念倡导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下进行学科教学活动。在化学学科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倡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学习化学。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模块二和模块三中涉及大量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的知识,这些结构较为抽象,学生理解相对困难。因此,借助计算机手段辅助该部分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选取了三种化学软件来构建原子、分子、晶体结构模型,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三和选修五为基础设计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实践调查与结果分析,发现应用计算机辅助化学物质结构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宏微结合的思想,构建宏观-微观-符号间的联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传统教学相比,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可使微观粒子可视化,促进学生积极掌握知识;与其他辅助软件教学相比,本研究选取的软件简洁、方便,易于教师与学生操作。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其中,研究背景阐述了社会发展、教育改革、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改革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需要。研究综述主要总结了国内外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探讨。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化学物质结构、化学物质结构思维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等相关理论。第三部分: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应用。本章主要阐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中的建构,简述了物质结构在新课标中的分布,gnuplot、GaussView5.0、eChem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四部分: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实践与效果评价。以银川一中高二年级两个班同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效果评价,确定本研究具有可信度与可实施度。第五部分: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计算机辅助物质结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微观知识的认识,培养其化学学科素养。
杜吉雅[4](2016)在《蒙文版高中化学探究式CAI课件的研发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了各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更要求各学科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多媒体CAI教学与“科学探究”的思想紧密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新趋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许多学校实验条件有限或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有些探究性实验不能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演示或开展,尤其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资源短缺的蒙古族地区,蒙语授课的学校满足不了新课改对大部分探究性实验的要求。目前,汉文版的化学实验课件较多,但由于蒙语授课学生的思维差异和语言环境等因素,汉文版的CAI课件在蒙语授课的化学教学中并无多大效果。纯蒙语编制的探究式CAI课件能弥补这些缺憾。因此,研发蒙文版探究式高中化学实验CAI课件对于培养蒙语授课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本文主要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对地处偏远落后的内蒙古蒙古族中学化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二是开发“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及其性质研究”和“浓硫酸的性质研究”等2套蒙文版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究式CAI课件。论述了设计蒙文版CAI课件的原则和依据、编写课件的案例、课件的运行模式和特点以及素材的收集材,编制CAI课件的注意事项等。三是选取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一中的高一(1)班和(2)班两个班级10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所开发的2套课件进行了实践教学研究,并对其实验数据进行了教育统计分析。通过对蒙文版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CAI课件实践检验的数据分析,笔者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回答一般试题方面,成绩没有显着差异;对于探究性试题,实验班的正确率比对照班高,差异较明显。总体上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班学生。蒙文版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CAI课件可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对问题进行一步一步地探究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发了他们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了蒙语授课中学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那音满都呼[5](2015)在《蒙授中学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以锡盟部分旗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写出,必须加大力度推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普及,促进学科课程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展现方式,教师的传授知识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交流方式的改革,最大化的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点,为学生的学习及发展提供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及高效的学习工具,而且积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并且努力开发信息化,符合现代化的课程资源。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化学教学中已经广泛使计算机,使得多媒体CAI教学日趋完美,但是在我国,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及部分旗县的教学当中使用多媒体CAI教学的局面不容乐观。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到化学教学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的重视及效率不高。这使得多媒体辅助教学停止在理论水平上,还没有完全应用到实践中。1.本课题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宏观思想和内容标准的微观要求,将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2.通过走访调查,能更好的了解锡盟各旗县的化学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状,通过调查情况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完美的应用到基层教师队伍中,从而实现,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目的。3.研究意义在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4.化学教学中由于有微观知识点、现象不明显实验、危险有毒实验等点内容及特点,这时用传统教学去教学时,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视频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化学教学的有机整合,促进教师由讲师向导师转变。本文中所调查的旗县有苏尼特左旗蒙中、苏尼特右旗蒙中、阿巴嘎旗蒙中、二连浩特市蒙中、锡林浩特市蒙中及锡盟蒙中等共六所学校。通过走访,问卷调查这几所旗县及市的学校学生及一线教师,为论文搜集资料,提供依据。锡盟部分旗县的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力争向上的地位,而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发展也比较晚(除了锡市蒙中及锡盟蒙中),多媒体硬件也是最近几年才安装在每个班级的。由于较晚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所以教师们实践应用少,计算机水平没有在实践中所提升。通过对比六所学校蒙授中学当中的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现状,了解锡盟部分旗县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所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出相关对策,为锡盟部分旗县教育教学提供现实依据。
任君[6](2014)在《CAI在高中生物与化学交叉知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成为时代的热点,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也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目前各学科之间仍然彼此独立,缺乏沟通。这样的问题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困难和学生学习的困难。尤其是生物与化学学科之间不衔接的问题。生物与化学是两门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但二者在现阶段高中课本中的知识较为分散,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与化学相交叉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了解决生物与化学知识衔接不紧密的问题,本研究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有关生物与化学联系最紧密的10个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开始,首先分析了目前生物与化学交叉部分内容学生学习存在困难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呼和浩特市一中159名高二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了目前高中生物与化学知识间交叉融合的存在问题、研究现状及应对策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生物与化学交叉部分内容时存在缺乏相应的化学基础知识、教师讲解不系统、课本衔接不紧密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手段增加相关化学知识的介绍可能是目前解决生物与化学知识交叉融合的方法之一。经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有关通过CAI教学手段解决该教学问题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研究该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次,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现状及理论依据为出发点,探讨了利用CAI辅助生物与化学交叉部分内容教学的可行性;从教育性、科学性及艺术性三方面总结了设计制作该CAI教学课件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确定教育目标、明确重难点、制作导入新课课件、制作教学目标课件、制作相关化学知识内容课件、制作相关生物知识内容的课件6个制作生物与化学交叉内容CAI辅助教学课件的基本流程。研究中,从目前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有关生物与化学联系最紧密的10内容中,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及结构”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相似相容原理)”两个内容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此制作流程制作了CAI教学课件。再次,为了检验所制作课件的教学效果,选择了呼和浩特市第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平行教学班进行了教学实验效果研究,并利用Excel2003、Spssl3.0等数理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学习的实验班后测实验成绩均高于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学习的对照班,实验班在偏重理解的试题方面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班。最后,在实验结束后,对已经接受了CAI教学的实验班学生进行了有关对新教学的感受及认可程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运用新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在生物知识讲解中贯穿化学知识的教学之后,绝大多数同学认可这一教学手段,通过这一教学手段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通过CAI教学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生物与化学交叉部分内容的学习困难。
刘甜[7](2014)在《化学Flash课件的开发与积件库的建立 ——以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实验内容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计算机的应用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学科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经过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文章分析了当前动画课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特点、优势、开发现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充分了解开发动画课件的意义、原则与流程的基础上,笔者通过一套化学动画课件系统的制作以及积件库的建立,希望达到丰富教学资源和辅助课改教学的目的,并为开发者提供新颖的技能和实用的素材。笔者以贵阳市现行的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的实验内容为动画开发素材,以Macromedia Flash8为开发软件,经过近两年的制作和修改,最终形成了一套中学化学动画课件系统。该系统共有55个可独立演示的课件,每个课件中包含“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和“习题”四个版块。在实验版块中,课件通过逼真的动画,合理的控制按钮,丰富的化学仪器和色彩等等,从视觉和听觉上力求达到将化学实验形象化的效果。文章讨论了开发Flash课件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例如教学设计、素材收集、页面美化、脚本设计、演示控制、动画制作、积件形成等等,总结出了一些实用的制作经验和方法。该套课件可以通过Windows的界面直接播放,其便利性和可操作性为高中化学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本课件系统已发放至16所贵阳市的高级中学,得到了数十位一线化学教师的试用和反馈。教师们一致认为本套课件制作精良,可以达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开发建议。除此以外,本文所列的制作思想、原则、方法和启示也能够为开发或使用Flash课件的一些教师提供借鉴。
何亮[8](2013)在《CAI积件促进公体软式排球技术教学的研究 ——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代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促使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形式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变传统课堂的枯躁乏味为生动活泼,变抽象为形象,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CAI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在原有的传统教学基础上使教学更加多元化,增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CAI课件有其局限性,相比之下CAI积件更加符合教学要求。积件思想和技术继承了精品课件辅助的强大教学功能,摒弃了诸多弊端,注重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适用面宽。有高度的灵活性、重组性,以知识点为分离线索,不受教材体系、版本限制。内容可以不断更新和扩充,是对CAI多媒体课件的继承和发展。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提出了让奥运与全民健身同行的目标,需要我们推出有利于大众健身的好形式、好项目。经过诸多科研人员与学者的比较分析,软式排球是排球类项目中以及球类项目中具有普及性优势的运动项目。对学生既有健身,也有培养学习排球兴趣的作用,对大众的适应性优势更加明显。通过分析得知积件无论是相比于传统教学还是第一代CAI(课件)教学,都更具优越性,在软式排球运动项目基础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使初学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技术表象。本文尝试将CAI多媒体积件引入到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技术教学中,并制作了太原理工大学软式排球技术教学CAI多媒体积件,探索性地制作了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技术中的准备姿势、移动步伐、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技术动作的积件,为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积件库起了奠基石的作用。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冯久龙[9](2013)在《大学公共体育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可程度与应用效果研究 ——以苏州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 CAI克服了传统教具教法存在的缺陷,成为优化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大学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中,CAI弥补了课本插图和文字说明以及教师讲解示范的局限性,克服了传统教具教法的缺陷,使复杂的动作简单化,不可分解的动作具体化。CAI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还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信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研究了CAI在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的认可度与应用效果,笔者以苏州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为例,对苏州大学公共体育课的49名授课教师、90名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了解师生对CAI的认可情况和应用效果,结果发现(1)苏州大学供公共体育使用的CAI设备不理想;(2)教师认可度较一般,主要是因为学校电脑和网络等硬件设备不齐整,教学课件的缺乏,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水平不高等;但学生多数持认可态度,表现在对CAI形式的满意,对CAI内容的肯定,对CAI程度的接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CAI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3)应用不齐整,呈现出局部和零散状态;(4)能力待提高。部分师生认为运用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表现在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减轻了教师工作量;对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提高,体育成绩的提高,知识技能的掌握。对此本文进行了详细论述。这将为开展和扩大CAI在大学公共体育课高效地运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提供重大的参考意义。
王亮[10](2012)在《高中化学氧气制备和性质探究式CAI课件开发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新课改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信息社会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与“科学探究”的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新趋势。氯气的性质和制备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金属性质的研究和非金属性质的研究起到了很重要的承接作用。但许多学校因实验条件所限或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省略了氯气性质和制备实验的教学环节,严重影响氯气性质和制备方法的教学效果。为了使许多不具备满足新课改实验室要求学校也能够完成《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大部分探究性实验内容,弥补因考虑安全问题省略了氯气性质和制备实验带来的缺憾,促进氯气的性质和制备教学,开展高中化学氯气制备和性质探究式CAI课件开发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开发1套包含“氯气制备的探究”、“氯气性质的探究”、“微观探究反应本质”、“氯气的绿色回收”等四个方面的氯气的探究式高中化学CAI课件”。研究阐述了设计“探究式CAI课件”脚本的依据和原则、编写脚本的案例,CAI课件结构模式和运行特点以及课件中各元件的特点,制作CAI课件注意事项,制作课件案例等。二是选取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一中学学校两个高一年级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所开发研制的CAI课件进行了为期2周、10课时的实际教学实验,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教育统计、分析。通过对探究式高中化学CAI课件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在回答探究试题的正确率上,实验班比相应对照班明显要好,差异极其明显;在回答一般试题的成绩上,差异比较显;在知识迁移应用的试题上两个班级差异不明显。但总体上实验班的成绩略高出对照班。探究式高中化学CAI课件在仿真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对问题一步一步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应该把真实演示实验和CAI课件实验结合使用。同时在实验中还发现探究式高中化学CAI课件优越性的体现还与使用教师对课件的熟悉程度有密切关系。
二、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理解及界定 |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 |
二、课程设计 |
三、价值与价值取向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理论意义 |
三、现实意义 |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框架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的研究 |
一、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 |
二、教师培训历史分期研究 |
三、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研究述评 |
第二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研究 |
一、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
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研究 |
三、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研究 |
四、教师培训课程问题与策略研究 |
第三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
一、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 |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 |
第四节 关于教师培训的其他研究 |
一、教师培训思想研究 |
二、教师培训理论研究 |
三、教师培训政策研究 |
四、教师培训需求研究 |
五、教师知识与教师素质研究 |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本体论研究 |
第一节 价值取向及其相关范畴 |
一、价值与价值取向 |
二、价值取向形成的机制 |
三、价值取向的特点、作用与规定性 |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及其价值取向 |
一、一般意义课程的多种界说 |
二、教师培训课程 |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 |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 |
第一节 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 年) |
一、培训背景 |
二、培训使命 |
三、课程资源建设 |
第二节 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并举阶段(1989-1998 年) |
一、培训背景 |
二、培训使命 |
三、课程资源建设 |
第三节 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 年) |
一、培训背景 |
二、培训使命 |
三、课程资源建设 |
第四节 “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 年至今) |
一、培训背景 |
二、培训使命 |
三、课程资源建设 |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分析 |
第一节 知识中心取向教师培训课程的探察(1978-1988 年) |
一、学历补偿培训:八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二、非学历培训:八十年代非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三、学历补偿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中心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
第二节 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分析(1989-1998 年) |
一、学历补偿与提高培训:九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课程特征分析 |
三、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向能力过渡取向的共性特征 |
第三节 能力中心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透视(1999-2009 年) |
一、全员教师岗位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三、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教师培训课程能力中心价值取向的共性特征 |
第四节 专业发展与综合素养取向下教师培训课程的聚焦(2010 年至今) |
一、“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三、“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培训课程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
第六章 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确定 |
一、可能影响因素的圈定 |
二、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
三、影响因素的分类 |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分析 |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 |
二、培训政策与标准 |
三、培训理论与实践 |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 |
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
六、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 |
第三节 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
一、社会学的视角 |
二、课程目标的社会应对与选择 |
三、课程结构的社会谋划与平衡 |
四、课程内容的社会筛选与重组 |
五、培训方式的社会惯习与创新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呈现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向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 |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 |
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 |
二、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 |
三、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
四、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2)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2000年以来的CNKI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化学现状的研究 |
1.3.2 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现状 |
1.3.3 对知识图谱及其应用的研究 |
1.4 课题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基于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
2.1 文献来源与研究工具 |
2.1.1 文献来源 |
2.1.2 研究工具 |
2.2 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 |
2.2.2 文献来源统计分析 |
2.2.3 文献年代统计分析 |
2.3 作者统计分析 |
3 期刊文献内容的统计分析 |
3.1 关键词统计分析 |
3.1.1 高频关键词筛选 |
3.1.2 共现分析 |
3.1.3 突现分析 |
3.1.4 聚类分析 |
3.2 研究热点分析 |
3.2.1 2000 -2006 研究热点分析 |
3.2.2 2007 -2012 年研究热点分析 |
3.2.3 2013 -2018 年研究热点分析 |
4 启示 |
4.1 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
4.2 对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启示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5.2.1 研究者合作意识日趋增强 |
5.2.2 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日趋多元 |
5.2.3 学科间联系日趋紧密 |
5.2.4 学科内研究倾向于中观和微观层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3)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需要 |
1.1.2 教育改革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需要 |
1.1.3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改革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需要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探讨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计算机辅助教学 |
2.1.2 化学物质结构 |
2.1.3 化学物质结构思维 |
2.2 理论探讨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行为学习理论 |
2.2.3 认知学习理论 |
2.2.4 学习动机理论 |
第三章 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应用 |
3.1 计算机辅助原子结构教学的应用 |
3.1.1 原子结构知识在新课标中的分布 |
3.1.2 gnuplot辅助原子结构教学 |
3.1.3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学设计 |
3.2 计算机辅助分子结构教学的应用 |
3.2.1 分子结构知识在新课标中的分布 |
3.2.2 GaussView5.0辅助分子结构教学 |
3.2.3 eChem辅助分子结构教学 |
3.2.4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教学设计 |
3.3 计算机辅助晶体结构教学的应用 |
3.3.1 晶体结构知识在新课标中的分布 |
3.3.2 GaussView5.0辅助晶体结构教学 |
3.3.3 《金属晶体》教学设计 |
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
4.1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教学实践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及数目判断》教学设计 |
4.2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效果评价 |
4.2.1 信度和效度分析 |
4.2.2 调查问卷分析 |
4.2.3 效果评价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论文发表情况 |
所获荣誉 |
(4)蒙文版高中化学探究式CAI课件的研发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二章 蒙古文版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CAI课件开发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
一、理论基础 |
(一)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 主体性教育理论 |
二、研究方法 |
(一) 问卷调查法 |
(二) 实验教学法 |
(三) 统计分析法 |
第三章 蒙文版CAI课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一) 多媒体教学使用情况 |
(二) 制作多媒体课件情况 |
(三) 教师制作课件常用工具与使用水平 |
(四) 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
四、蒙文版化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五、建议 |
第四章 探究式高中化学蒙文版CAI课件的开发 |
一、脚本制作 |
二、探究式高中化学蒙文版CAI课件的结构模式和运行特点 |
三、探究式高中化学蒙文版CAI课件的开发 |
(一) 素材的收集 |
(二) 注意事项 |
(三) 蒙文版CAI课件制作案例 |
第五章 探究式高中化学蒙文版CAI课件教学效果的实践检验 |
一、实验对象及实验方法 |
二、实验内容 |
三、实验结果统计方法 |
四、实验结果 |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一) 前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
(二) 后测成绩一般试题和探究式试题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
(三) 实验班和对照班对一般试题和探究题正确率的比较 |
(四) 实验班和对照班知识迁移实验题正确率的比较 |
(五) 实验班和对照班综合性实验题正确率的比较 |
六、实验结果评价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氯气教学设计(对照班蒙文学案) |
附录2 浓硫酸教学设计(对照班蒙文学案) |
附录3 CAI课件前测试题(蒙语编制) |
附录4 CAI课件后测试题(蒙语编制)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蒙授中学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以锡盟部分旗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论文课题的提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1 课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现状 |
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理论依据 |
1.3.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1.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二章 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
2.1 传统化学教学的优势与不足点 |
2.1.1 传统化学教学的优势 |
2.1.2 传统化学教学的不足点 |
2.2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 |
2.2.1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概述 |
2.2.2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产生发展 |
2.3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及不足点 |
2.3.1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
2.3.2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足点 |
2.4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当中的应用 |
2.5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当中的应用 |
第三章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应用 |
3.1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应用优势 |
3.2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
3.3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
3.4 化学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完美有机整合 |
第四章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应用的现状 |
4.1 锡盟部分旗县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应用的现状 |
4.2 锡盟苏尼特左旗中学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应用的现状 |
4.3 锡盟苏尼特右旗中学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应用的现状 |
4.4 锡盟阿巴嘎旗中学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应用的现状 |
4.5 锡盟二连浩特市中学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应用的现状 |
4.6 锡盟锡林浩特市蒙中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应用的现状 |
4.7 锡盟蒙中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应用的现状 |
4.8 锡盟部分旗县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应用现状总结 |
第五章 对各旗县学校进行问卷调查 |
5.1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
5.2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
5.3 对教师的问卷调查 |
5.4 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
第六章 调查结论及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
6.1 问卷调查的结论 |
6.2 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
6.2.1 学生方面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
6.2.2 教师方面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6)CAI在高中生物与化学交叉知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课题的提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CAI的发展史及国内研究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1.3.1 高中生物与化学相联系的主要知识点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2 理论依据 |
2.1 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教学的理论依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及信息加工理论 |
2.1.1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
2.1.2 发展历史 |
2.1.3 信息加工理论 |
2.2 CAI课件制作原理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
2.2.1 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 |
2.2.2 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
2.3 生物与化学交叉部分内容CAI课件制作流程理论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 |
2.3.1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涵义 |
2.3.2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 |
3 教学设计 |
3.1 教学课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
3.1.1 教育性 |
3.1.2 科学性 |
3.1.3 艺术性 |
3.2 教学课件设计的基本流程 |
3.2.1 确定教学目标 |
3.2.2 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
3.2.3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
3.3 教学案例 |
4 教学实践 |
4.1 实验对象 |
4.2 实验方法 |
4.2.1 文献分析法 |
4.2.2 实验教学法 |
4.2.3 统计分析法 |
4.3 实验内容及结果 |
4.3.1 前测成绩T检验 |
4.3.2 后测成绩T检验和正确率比较 |
4.4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4.4.1 前测成绩独立样本的T检验 |
4.4.2 后测成绩独立样品T检验 |
4.4.3 实验班和对照班试题回答正确率比较 |
4.4.4 实验后问卷调查 |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化学Flash课件的开发与积件库的建立 ——以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实验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CAI 技术中的化学 Flash 课件 |
1.1 CAI 技术 |
1.1.1 CAI 技术的含义与发展 |
1.1.2 CAI 课件的研究现状 |
1.1.3 CAI 课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开发现状 |
1.1.4 CAI 课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启示 |
1.1.5 CAI 课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开发和使用原则 |
1.2 Flash 课件 |
1.2.1 开发软件简介 |
1.2.2 利用 Flash 制作课件的特点与优势 |
1.2.3 Flash 课件的开发现状与开发流程 |
1.3 Flash 课件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
1.3.1 Flash 课件与化学学科的结合点 |
1.3.2 Flash 课件在化学学科中的运用现状 |
第二章 开发化学 Flash 课件的选题、意义及准备 |
2.1 课件的选题 |
2.1.1 开发选题 |
2.1.2 课标分析 |
2.1.3 教材分析 |
2.2 开发的意义 |
2.2.1 丰富教学资源 |
2.2.2 提供实用技能 |
2.2.3 辅助课堂教学 |
2.3 开发的原则 |
2.4 具体开发步骤 |
第三章 课件的开发制作 |
3.1 开发环境 |
3.1.1 计算机环境 |
3.1.2 软件准备 |
3.2 素材的收集 |
3.2.1 声音、图片和元件的收集 |
3.2.2 元件的绘制 |
3.3 脚本设计 |
3.3.1 系统结构设计 |
3.3.2 场景设计 |
3.3.3 界面设计 |
3.4 课件主体的制作 |
3.4.1 模版的制作 |
3.4.2 实验动画的制作 |
3.5 课件的链接与集成 |
3.5.1 主菜单的制作 |
3.5.2 系统简介的制作 |
3.5.3 选修页面的制作 |
3.5.4 章节页面的制作 |
3.5.5 演示页面的制作 |
3.6 课件的发布与测试 |
第四章 课件制作实例详解和技巧分析 |
4.1 实例一 |
4.2 实例二 |
4.3 实例三 |
第五章 积件库的建立 |
5.1 积件思想 |
5.2 积件库的建立与应用 |
第六章 课件的测评 |
6.1 测评方法的确立 |
6.1.1 课件的评价指标 |
6.1.2 课件的测评内容 |
6.1.3 课件的测评方法 |
6.2 课件的发放与反馈 |
6.3 课件的评价与修改 |
第七章 课件的开发经验和开发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课件光盘封面 |
附录 2 课件系统操作说明 |
附录 3 实验目录 |
附录 4 实验课件的脚本 |
选修 1 化学与生活 |
选修 2 化学与技术 |
选修 3 物质结构与性质 |
选修 4 化学反应原理 |
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 |
附录 5 部分帧动作展示 |
附录 6 部分页面展示 |
附录 7 课件的试用调查表 |
附录 8 课件的试用证明 |
致谢 |
(8)CAI积件促进公体软式排球技术教学的研究 ——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2.1 CAI多媒体课件 |
1.2.2 CAI多媒体积件 |
1.2.3 CAI多媒体课件与积件的关系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CAI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1 CAI在国内的发展 |
2.1.2 CAI在国外的发展 |
2.2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中的综述 |
2.3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排球教学中的综述 |
2.4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公体软式排球教学中的相关综述 |
2.5 积件在体育教学中相对于课件的优越性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调查问卷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数据统计分析法 |
3.2.6 软件编制法 |
第四章 软式排球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对比分析以及CAI多媒体积件教学的优势 |
4.1 软式排球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对比分析 |
4.1.1 软式排球传统教学方式 |
4.1.2 软式排球多媒体教学方式 |
4.1.3 CAI多媒体辅助软式排球教学比以往的传统教学更具优势 |
4.2 CAI多媒体积件的优势 |
第五章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技术教学CAI积件需求分析 |
5.1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教师对多媒体CAI课件的了解程度 |
5.2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教师对多媒体CAI积件的了解程度 |
5.3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积件的倾向性 |
5.4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倾向性 |
5.5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教师对于积件制作平台的侧重选择 |
5.6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CAI辅助技术对软式排球理论课、实践课的影响 |
5.7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技术教学侧重使用的教学方法 |
5.8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教师对CAI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和技术的了解程度 |
5.9 太原理工大学软式排球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以及教师情况 |
5.10 小结 |
第六章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技术教学CAI多媒体积件制作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6.1 理论上的可行性 |
6.2 技术上的可行性 |
6.3 经济上的可行性 |
6.4 设备上的可行性 |
第七章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技术教学CAI多媒体积件制作的研究 |
7.1 太原理工大学软式排球教学CAI多媒体积件的制作思路 |
7.2 太原理工大学软式排球技术教学CAI多媒体积件的制作过程 |
7.2.1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准备姿势、移动技术CAI多媒体积件制作 |
7.2.2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发球技术的CAI多媒体积件制作 |
7.2.3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垫球技术的CAI多媒体积件制作 |
7.2.4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传球技术的CAI多媒体积件制作 |
7.2.5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扣球技术的CAI多媒体积件制作 |
7.2.6 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拦网技术的CAI多媒体积件制作 |
7.2.7 运用FLASH积件系统制作太原理工大学公体软式排球技术FLASH积件 |
7.3 软式排球技术教学CAI多媒体积件的评价 |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9)大学公共体育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可程度与应用效果研究 ——以苏州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1.1.1 选题的依据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CAI 的研究现状 |
1.2.3 CAI 的发展趋势 |
1.2.4 当前 CAI 中存在的问题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数理统计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专家访谈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CAI 硬件、软件、人员三大要素分析 |
3.1.1 CAI 的硬件要素分析 |
3.1.2 CAI 的软件要素分析 |
3.1.3 CAI 的人员要素分析 |
3.2 苏州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理念引导教学改革 |
3.2.1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分析 |
3.2.2 苏州大学公共体育课 CAI 必要性分析 |
3.3 苏州大学公共体育课 CAI 的认可度与应用效果分析 |
3.3.1 苏州大学公共体育课 CAI 认可度分析 |
3.3.2 苏州大学公共体育课 CAI 应用效果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设备不理想 |
4.1.2 认可较一般 |
4.1.3 应用不齐整 |
4.1.4 能力尚不足 |
4.2 建议 |
5 参考文献 |
6 附录 |
7 致谢 |
(10)高中化学氧气制备和性质探究式CAI课件开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意义和现状 |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一) 实验法 |
(二) 文献法 |
(三) 观察法 |
(四) 访谈法 |
第二章 高中化学氯气制备和性质探究式CAI课件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认知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一) 个体建构主义 |
(二) 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
三、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
(一) 以问题为中心 |
(二) 跟进性探究 |
第三章 高中化学氯气制备和性质探究式CAI课件开发 |
一、脚本制作 |
(一) 设计脚本的依据和原则 |
(二) 编写脚本的案例 |
二、高中化学氯气制备和性质探究式CAI课件的结构模式和运行特点 |
三、高中化学关于氯气制备和性质的探究式CAI课件的开发 |
(一) 素材的收集 |
(二) 制作探究式CAI课件注意事项 |
(三) 探究式CAI课件制作案例 |
第四章 高中化学氯气制备和性质的探究式CAI课件教学效果的实践检验 |
一、实验对象及实验方法 |
二、实验结果统计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一) 前测成绩独立样品T检验 |
(二) 后测成绩一般试题、知识迁移应用试题和探究试题成绩独立样品T检验 |
五、教学效果评价 |
第五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CAI课件前测试题(预期的答案在括号或题的下面,有*号的是探究题) |
致谢 |
四、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 程明喜.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2]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2000年以来的CNKI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D]. 张美玲.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3]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 芦瑞. 宁夏大学, 2019(02)
- [4]蒙文版高中化学探究式CAI课件的研发及实践研究[D]. 杜吉雅.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03)
- [5]蒙授中学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以锡盟部分旗县为例[D]. 那音满都呼.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5)
- [6]CAI在高中生物与化学交叉知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D]. 任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3)
- [7]化学Flash课件的开发与积件库的建立 ——以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实验内容为例[D]. 刘甜. 贵州师范大学, 2014(01)
- [8]CAI积件促进公体软式排球技术教学的研究 ——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D]. 何亮. 太原理工大学, 2013(03)
- [9]大学公共体育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可程度与应用效果研究 ——以苏州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为例[D]. 冯久龙. 苏州大学, 2013(11)
- [10]高中化学氧气制备和性质探究式CAI课件开发与实践[D]. 王亮.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