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对不同年龄患儿实施的心理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兆霞[1](2022)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护理对患儿精神状况及手术配合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不同年龄阶段心理护理对患儿精神状况及手术配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儿科患者,按照年龄平均分为甲组、乙组各60人,其中4~7岁为乙组,0~3岁为甲组。之后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甲组、乙组各自分为观察组(甲1、乙1)及对照组(甲2、乙2),各30例。应用传统术前准备的是对照组(甲2、乙2),而按照患儿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心理护理的是观察组(甲1、乙1)。在护理治疗结束之后,记录分析下患儿手术前后血压和脉搏变化结果,以及配合程度、恐惧感,对不同时期儿科患儿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在手术前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的脉搏及血压有显着性差异,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脉搏稳定性及血压稳定率均较为优异,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手术前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恐惧感更低,且手术配合程度及精神状况均较为优异,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时期儿科患者,采用相应时期合理的护理工作,以及按照不同阶段患儿心理特点展开的心理护理,可将患儿术后恢复率提升,对患儿疾病治疗有积极意义,可将患儿手术成功率提升,改善患儿精神状况,提升手术配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吴婵璇,黄文燕,邹美玲,曾素娟[2](2021)在《心理护理干预在非合作患儿束缚下口腔治疗的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非合作患儿束缚下口腔治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1年1月期间首次口腔治疗的非合作患儿300例,年龄为3~5岁,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实施束缚下口腔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束缚下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项目分别为龋齿充填、乳牙根管预备、乳牙根管充填,对比两组口腔治疗时长、治疗后患儿对下次治疗的接受度、家长对本次治疗及医护配合默契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龋齿充填、乳牙根管预备、根管充填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对下次治疗的接受度、家长对本次治疗及医护配合默契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合作患儿的首次口腔治疗时,选择束缚下治疗配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患儿克服恐惧心理及提高对口腔治疗的认知,提高疗效、再次就诊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
刘玮玮,张同领,高艳[3](2021)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在围术期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对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开展围术期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286例小儿疝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3例。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异常表现发生率、术后疼痛发生率与疼痛、术后复发率、心理健康状况、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压异常、呼吸异常、心率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疝气复发率、各项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疝气小儿于围术期开展心理护理能减少围术期异常表现,减少术后疼痛及复发,改善患儿心理健康状况,提升患儿家长对手术护理实施的满意度。
李晓宇[4](2021)在《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对患儿父/母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癫痫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儿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及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的干预效果。方法本实验属于类实验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04例癫痫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实验前按患儿的入院时间给其编号,抽取编号为奇数的患儿及父母为对照组,编号为偶数的患儿及父/母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交叉入组,征得患儿父/母同意,干预组患儿及父/母52例,对照组患儿及父/母52例,在对患儿及父/母实施资料收集过程中共出现9例患儿及其父/母因随访失败出组,最终干预组48例,对照组47例患儿及父/母完成研究。入组患儿及父/母需要在入院24小时内接受问卷和量表基线调查(患儿及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小儿癫痫生活质量量表、服药依从性量表),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干预组除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外,由研究者对患儿及父/母实施家庭管理模式干预,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和癫痫疾病知识,干预时间为入院24小时内至出院后6个月,干预方法包括讲解、发放家庭管理手册、健康宣教、观看视频、同病种患儿家属沟通以及门诊督促。两组患儿均于出院后6个月返院复查时由研究者和培训过的护士进行再调查,评估癫痫患儿父/母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儿的生活质量、近6个月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及癫痫的发作次数的干预效果。调查表所用数据采用Excel 2010表格录入,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结果,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等进行统计推断,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抽取104例癫痫患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5例完成了整个研究过程,总失访率8.7%。(1)干预前两组间比较:两组父/母观察指标: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观察指标: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两组间比较:两组父/母观察指标: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观察指标: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对照组父/母的观察指标: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儿的观察指标: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均有所改变,但改变幅度不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干预组组内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父/母的观察指标: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观察指标: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将家庭管理模式应用于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可以提高患儿父/母的疾病知识水平,家庭管理能力及维持正常的家庭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癫痫患儿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减少患儿近6个月癫痫的发作次数及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
于萍[5](2021)在《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构建适用于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的团体游戏干预方案。2.探讨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试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儿科学龄期的白血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2019年8月到2020年1月入院的患儿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20年5月到2020年10月入院的患儿纳入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团体游戏干预。团体游戏干预包括粘土制作游戏、绘画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棋盘游戏,每周一种游戏,四种游戏循环实施,共干预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干预前发放)、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Weiss’s功能缺陷程度量表评估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时两组患儿的心理社会功能状况。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简单效应分析进行效果分析。结果1.最终完成本次研究的患儿共59名,其中干预组30例,对照组29例;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SCARED量表评分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干预1个月,两组的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干预组的总分和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1)对照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的量表总分、躯体化惊恐维度、广泛性焦虑维度、分离性焦虑维度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干预1个月时,量表总分、躯体化惊恐维度、广泛性焦虑维度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量表总分、躯体化惊恐维度、广泛性焦虑维度较干预前及干预一个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性焦虑维度干预3个月较干预1个月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干预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各个时间点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干预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的量表总分和各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1个月与干预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的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整体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干预前后DSRSC量表评分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干预组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1)对照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27,P=0.226)(2)干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913,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随时间延长,干预组内的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儿干预前后MCMQ量表评分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面对维度和放弃维度,干预1个月,两组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面对维度干预组的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放弃维度干预组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避维度,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干预组的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1)对照组:面对维度、放弃维度、回避维度,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面对维度和放弃维度,干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组内干预3个月的评分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避维度,干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随时间延长,干预组内的评分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儿干预前后Weiss’s功能缺陷程度量表评分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干预1个月,两组的总评分和各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干预组的总评分和各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1)对照组:量表总分和各个维度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量表总分和各维度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干预组内干预3个月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P<0.05),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游戏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积极面对疾病,改善心理社会功能,使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可以早日健康的回归社会。
张瑞芳[6](2021)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常见疾病之一,还会导致低视力,甚至盲,而屈光参差是弱视的常见病因。如果儿童弱视早期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丧失双眼视功能,成年后其学习、工作、甚至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L)都会受到影响。屈光矫正、遮盖治疗及弱视训练相结合,能够治愈大多数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但在治疗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治疗依从性差,进而影响治疗效果。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得以逐步推广,并在慢性病患儿疾病治疗、健康促进中取得积极效果。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以期为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寻找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案,为完善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及实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便利选取2019年6~9月就诊于新乡市3家医院(分布于3个区)眼科门诊的124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即门诊就诊及复诊时的治疗及常规护理指导;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FCC,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建立个体化家庭护理方案,内容包括戴镜护理、遮盖治疗护理、综合训练指导、心理护理等,方式包括建立弱视宣教网络平台、强化家庭访视等。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及其主要照顾者人口学资料,以患儿治疗依从性得分、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治疗有效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于干预前(T0)、干预3个月(T1)、干预6个月(T2)、干预9个月(T3)、干预12个月(T4)收集数据以评价干预效果。所有资料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有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共119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完成了整个研究,其中试验组59例,对照组60例,两组弱视儿童及主要照顾者基本信息和干预前弱视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1)试验组在T1、T2、T3、T4阶段的治疗依从性得分都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1=12.13,P<0.001;t2=8.08,P<0.001;t3=6.59,P<0.001;t4=9.91,P<0.001)。时间因素对试验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23.44,P<0.001);时间因素对对照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41.19,P<0.001)。(2)试验组在T1、T2、T4阶段戴镜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07,P<0.001;t2=6.42,P<0.001;t4=2.67,P<0.0125);时间因素对试验组戴镜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17.67,P<0.001);时间因素对对照组戴镜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80.33,P<0.001)。(3)试验组在T1、T2、T3、T4阶段的遮盖依从性得分都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13,P<0.001;t2=8.07,P<0.001;t3=7.34,P<0.001;t4=9.66,P<0.001);时间因素对试验组遮盖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14.91,P<0.001);时间因素对对照组遮盖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17.49,P<0.001)。(4)试验组在T1、T2、T3、T4阶段的综合训练依从性都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43,P<0.001;t2=7.84,P<0.001;t3=7.82,P<0.001;t4=8.07,P<0.001);时间因素对试验组综合训练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4.75,P>0.0125);时间因素对对照组综合训练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13.12,P<0.001)。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疗效的影响(1)T0阶段,两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最佳矫正视力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1.37,P=0.180),T1、T2阶段试验组(0.50±0.15、0.61±0.15)、对照组(0.46±0.17、0.54±0.16)最佳矫正视力值均明显提高,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2,P>0.01;t2=2.48,P>0.01),T3、T4阶段试验组(0.71±0.15、0.81±0.13)、对照组(0.61±0.17、0.67±0.17)最佳矫正视力值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2,P<0.01;t4=5.27,P<0.001);时间因素对试验组视力水平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423.77,P<0.0125);时间因素对对照组视力水平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182.29,P<0.001)。(2)在T1阶段,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37.29%,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33.33%,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45,P=0.653);在T2、T3、T4阶段,试验组弱视治疗有效率(67.80%、90.00%、100.00%)与对照组(46.67%、65.00%、7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42,P=0.020;Z3=3.49,P<0.001;Z4=4.00,P<0.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能有效提高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最佳矫正视力值及治疗有效率。
王志平[7](2020)在《接纳与承诺疗法在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方案(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并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方案对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心理灵活性、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4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的主要照顾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2例(n=72)。对照组主要照顾者接受常规心理干预,实验组主要照顾者在接受常规心理干预基础上接受ACT。分别于入院第1天、出院当天、出院后1月和出院后3月,对两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 Version II,AAQ-I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美国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进行测量,评价ACT干预对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干预效果。结果:(1)入院后第1天两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的AAQ-I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实验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的AAQ-II评分均较对照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显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后第1天两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实验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的SAS评分均较对照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显着降低(P<0.05)。(3)入院后第1天两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实验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的SDS评分均较对照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显着降低(P<0.05)。(4)入院后第1天两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的SF-36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实验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SF-36中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显着升高(P<0.05),出院3个月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均较对照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显着升高(P<0.05)。结论:(1)ACT可以减轻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经验性回避程度,提高心理灵活性。(2)ACT可以减轻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改善负性心理情绪。(3)ACT可以改善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马程程,何艳芳[8](2020)在《心理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中所收治的8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前40例患儿为对照组,后40例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肾病综合征患儿实施心理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愈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车雯锦[9](2020)在《济南、泰安及潍坊三地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统计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以期进一步完善并推广符合地域特点的临床路径,规范临床治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泰安市中医二院及潍坊市中医院住院并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共计852例(其中济南653例,泰安118例,潍坊81例),以山东中医病案质控中心电子“肺炎喘嗽”中医临床路径的推广时间(2019年6月)为界,将2019年1~6月的住院患儿作为旧路径组,2019年7~12月的住院患儿作为新路径组。通过统计病例资源的基本信息、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草药及中医特色疗法的费用占比、疗效评定等方面的差异,评价和分析肺炎喘嗽路径管理实施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果:济南、泰安及潍坊三地病例中,性别之间并无差异(p>0.05);年龄上,三地有效病例均以学龄前儿童为主;三地新路径的推行在减少住院天数、节省住院费用、注重中草药及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均优于旧路径组(P<0.05)。结论:新版肺炎喘嗽临床路径的应用能有效减少CAP患儿的住院天数,节省住院费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徐晓彤[10](2020)在《浅析儿科心理护理三要素》文中认为儿科患儿入院治疗过程中通常反应较为激烈,抵抗情绪较大,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的关键。本文针对患儿的年龄特点,总结出心理护理的三要素,以期切实提高儿科心理护理质量。
二、针对不同年龄患儿实施的心理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对不同年龄患儿实施的心理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年龄阶段心理护理对患儿精神状况及手术配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方法 |
1.积极创建出温馨、舒适的儿童病房: |
2.不同年龄段心理护理方式。 |
(三)观察指标 |
1.心理状态: |
2.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四)统计学处理 |
二、结果 |
(一)对比两组患儿脉搏加快发生率及血压变化情况 |
(二)对比两组患儿的术前配合程度 |
(三)临床判定患儿的焦虑和抑郁评分 |
(四)比较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三、讨论 |
四、结束语 |
(2)心理护理干预在非合作患儿束缚下口腔治疗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式 |
1.2.1 束缚下口腔治疗的常规护理过程 |
1.2.1.1 术前准备 |
1.2.1.2 器械物品的准备 |
1.2.1.3 术中配合 |
1.2.1.4 术后 |
1.2.2 观察组 |
1.2.2.1 术前 |
1.2.2.2 术中配合 |
1.2.2.3 术后健康教育 |
1.2.3 对照组 |
1.2.4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对龋齿充填的治疗满意度对比 |
2.2 两组对乳牙根管预备的治疗满意度对比 |
2.3 两组对乳牙根管充填的治疗满意度对比 |
2.4 两组的治疗时间对比 |
2.5 龋齿充填治疗后两组患儿对接受下次治疗的接受度 |
2.6 根管预备治疗后两组患儿对下次治疗的接受度 |
2.7 根管充填治疗后两组患儿对下次治疗的接受度 |
2.8 治疗中两组家长对医护配合默契的满意度 |
3 讨论 |
3.1 心理干预对治疗时间的影响 |
3.2 心理干预对患儿治疗配合度的影响 |
3.3 心理干预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
4 结论 |
(3)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在围术期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排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围术期异常表现 |
2.2 术后疼痛、复发情况 |
2.3 心理健康状况 |
2.4 家长护理满意度 |
3 讨论 |
(4)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类型 |
3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两组患儿及其父/母一般情况比较 |
2 干预前两组患儿及父/母基线调查的观察指标比较 |
3 家庭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比较 |
讨论 |
1 两组癫痫患儿及父/母一般情况分析 |
2 家庭管理模式对癫痫患儿父/母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
3 家庭管理模式对癫痫患儿父/母家庭管理能力的影响 |
4 家庭管理模式对癫痫患儿父/母家庭功能的影响 |
5 家庭管理模式对患儿观察指标的影响 |
结论 |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癫痫患儿家庭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5)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游戏干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3 相关概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 技术路线图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5 伦理问题 |
结果 |
1 两组样本脱落情况 |
2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
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SCARED量表评分比较 |
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DSRSC量表评分比较 |
5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MCMQ量表评分比较 |
6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Weiss's功能缺陷程度量表评分比较 |
讨论 |
1 团体游戏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
2 团体游戏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应对方式的影响 |
3 团体游戏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社会功能的影响 |
4 团体游戏干预用于改善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推广的意义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
1 研究的创新性 |
2 研究的局限性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白血病心理社会功能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附录 F |
缩略词表 |
致谢 |
(6)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综合护理干预对弱视儿童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
附录B 患儿及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C 弱视训练依从性调查表 |
附录D 视力改善登记表 |
附录E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家庭护理干预方案 |
附录F 新乡医学院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报告 |
附录G 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特征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接纳与承诺疗法在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脑性瘫痪的流行现状 |
1.2 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现状 |
1.3 接纳与承诺疗法 |
1.4 ACT疗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5 研究问题 |
1.6 操作性定义 |
1.7 研究假设 |
1.8 研究目的 |
1.9 研究意义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分析 |
2.6 技术路线图 |
3.结果 |
3.1 两组脑性瘫痪患儿和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两组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II)评分比较 |
3.3 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 |
3.4 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 |
3.5 两组美国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的比较 |
4.讨论 |
4.1 ACT对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经验性回避程度的影响 |
4.2 ACT对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焦虑和抑郁程度的影响 |
4.3 ACT对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5.结论 |
6.创新与不足之处 |
7.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研究所用问卷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对策分析 |
参考文献 |
(8)心理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观察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9)济南、泰安及潍坊三地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肺炎喘嗽的辨证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5.退出路径标准 |
6.疗效标准 |
7.研究方案 |
7.1 研究方法 |
7.2 分组方法 |
7.3 观察指标 |
8.统计方法 |
结果 |
1.基础特征分析 |
1.1 性别 |
1.2 年龄分布 |
1.3 病原学构成 |
2.疗效指标分析 |
2.1 住院天数比较 |
2.2 住院费用比较 |
2.3 第五天疗效判定比较 |
2.4 出院疗效判定比较 |
3.中医治疗情况 |
3.1 中草药费用占比比较 |
3.2 中医特色疗法费用占比比较 |
4.路径脱落率分析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临床路径的发展历程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10)浅析儿科心理护理三要素(论文提纲范文)
1.儿科患儿年龄特点 |
1.1 婴幼儿特点。 |
1.2 学龄前期患儿特点。 |
1.3 学龄期患儿特点。 |
2.儿科心理护理的三要素 |
2.1 良好沟通是心理护理关键前提。 |
2.2 人性化的服务是心理护理目的。 |
2.3 特色健康教育是心理护理手段。 |
四、针对不同年龄患儿实施的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年龄阶段心理护理对患儿精神状况及手术配合率的影响[J]. 张兆霞.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2(01)
- [2]心理护理干预在非合作患儿束缚下口腔治疗的效果评价[J]. 吴婵璇,黄文燕,邹美玲,曾素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11)
- [3]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在围术期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J]. 刘玮玮,张同领,高艳. 心理月刊, 2021(22)
- [4]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李晓宇. 青岛大学, 2021(02)
- [5]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于萍. 青岛大学, 2021(02)
- [6]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研究[D]. 张瑞芳.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7]接纳与承诺疗法在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照顾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D]. 王志平.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8]心理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 马程程,何艳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08)
- [9]济南、泰安及潍坊三地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分析研究[D]. 车雯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浅析儿科心理护理三要素[J]. 徐晓彤. 人人健康,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