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生物理学习情况初步调查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逸珊[1](2021)在《初中生物理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万婷婷[2](2021)在《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现状测查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思维能力是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创造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物理教育也将培养具有科学思维的人作为中学物理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归纳推理能力作为科学推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指标。另外,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来看,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得出都涉及到归纳推理,培养学生的物理归纳推理能力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等的理解,也能促进学生掌握物理方法、形成物理思维。由此看来,分析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的认知过程,探索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现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物理教育质量的提升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论文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归纳推理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进行分析、整合,并借鉴Sternberg关于归纳推理的信息加工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视角,建构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的认知过程模型,提出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的过程主要分为信息抽取、归纳加工与识别、假设生成和调整修正四大认知阶段,每一阶段又包含几个具体的认知活动。基于对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认知过程的深度剖析,以及对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结构要素,包括信息关联能力、相似性抽取能力、模式识别能力、一般性推广能力和假设修正能力,梳理各要素间的关系,建构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结构模型。其次,根据建构的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结构模型,建立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出以物理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测评工具,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归纳推理能力的各子能力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自主开发的问卷,对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进行现状测查,调查结果显示:一、初中生的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处于低水平,具体表现在学生物理归纳推理有一定的盲目性、表面性、随意性,且没有形成归纳推理的习惯;二、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各子能力之间显着相关;三、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与数学、物理学业水平均存在相关性。最后,结合调查发现,提出物理教学中提升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针对性建议:一、转变教学观念,显化归纳推理教学;二、挖掘归纳推理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归纳推理;三、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归纳推理思维;四、创设体验性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归纳推理。
李茗雪[3](2021)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物理复习策略及其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初中物理复习对初中物理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考改革后,学生学业压力增大,低效的复习方法会影响学生学习和心理的健康。传统的复习课策略,教师以“讲”为主,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容易丧失学习主动性;课下自主复习,学生以“练”为主,“机械记忆”为辅,“填鸭式”的复习策略,剥夺了学生内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可视化表达工具、信息化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进行高效地复习。本研究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为理论基础,围绕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复习中的学生自主复习策略和教师的复习课教学策略展开,旨在帮助初中生学会自主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物理复习课效率,发展学生物理学科关键能力。研究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再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初中学生、教师在物理复习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物理复习的难处。基于研究现状、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初中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心理特点,归纳总结出了贯穿于新授课、复习课、课下三个黄金复习阶段的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物理复习策略。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收集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中、后三次测验的物理成绩作对比分析,通过学生物理成绩的变化、问卷调查的反馈,了解该策略的实施效果,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实验表明:基于思维导图的错题管理提高了改错本的使用率,能帮助学生快速诊断出自己的知识盲点,提高复习效率。基于思维导图的学生自主复习策略,能较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物理学科关键能力。通过实验班、对照班前、中、后测成绩的分析,我们发现,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策略能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与“以习题引导复习”、“教师主讲”等常见的复习课教学策略相比,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教学策略能节省课堂时间,帮助学生理清思维,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快速掌握重难点知识,提高复习课效率。
蔡天娇[4](2021)在《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模型建构与测评工具的开发研究》文中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一直是物理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对于科学思维能力的教育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纷纷实行科学课程改革,结合国际上的PISA,TIMSS等大型评量的评价理念,纷纷推出适合于本国国情的改革方案。纵览观之,大部分方案把科学素养的培养放在核心地位,培养科学素养的核心环节就是科学探究,科学推理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都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推理能力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也一直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的重任,因此研究推理能力在物理学科的具体化,以及其中的物理演绎推理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物理演绎推理学习培养演绎推理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在大量阅读物理思维、科学推理的文献基础上,厘清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认知过程,提出了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理论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已有科学推理能力的测评工具,针对我国初中生物理教育的教学实际,开发了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测评工具,并且进行了小范围施测,对模型和工具进行了验证。本研究在参照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探讨与模型建构,第二部分是测评工具的开发、修正、测试与分析,第三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反思。第一,理论探讨与模型建构。首先,基于广泛的文献研究对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包括物理演绎推理的价值、特征和类型以及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的认知过程,接下来,本研究提出了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演绎推理问题表征、演绎策略构思、前提推演、得出演绎推理结论和评价与调整这五个主要阶段。接下来,按照能力的要素分析法,以物理学科特征为要素提取和模型构建的内在依据,以物理演绎推理的要素为构建模型的显性表征,以演绎推理的内在逻辑为模型构建的隐性考量,提出了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理论模型。将物理演绎推理能力分为演绎推理情境理解能力,推理要素提取能力,组织编码能力、演绎策略选取能力、前提推演能力、过程评价能力和调整修正能力。第二,测评工具的开发、修正、测试与分析。结合上述理论模型,建立了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测评指标,依据指标编制了物理演绎推理能力水平测试题,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利用统计软件SPSS 26.0通过信度和效度分析结合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经过数据分析和处理,了解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现状,及各个子能力之间相关性并且结合访谈和主观题的文本分析,得到结论。第三,研究结论与反思。通过研究发现,初中生的物理演绎推理能力整体处于发展推理阶段,子推理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过程评价能力和调整修正能力相对较低。学生的物理演绎推理能力与物理成绩成明显正相关,与语文,数学成绩相关性不大。不同性别也没有显着差异,父亲的学历水平对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没有显着影响,但是母亲的学历水平对初中生的物理演绎推理能力有显着影响。并且同伴行为对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影响很大,包括与同伴交流推理问题和一起看推理小说,推理漫画等。理论模型中各个子能力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各个子推理能力设置合理,理论模型具有可靠性。本研究基于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望开发出符合我国教育背景的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测评工具,帮助科学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及时了解初中生的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现状和问题,更有效地开展物理教育教学活动。
李星慧[5](2021)在《基于生活情境的问题导图在初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以“透镜及其应用”相关内容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国家需要人才促进党和国家的发展,新时代的人才更注重理论和技术相结合,需要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论。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系统地学习物理,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好奇心强,乐于探索和接受新奇事物。物理模型是理论与实际的连接点,构建物理模型需要多种思维能力的结合。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将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纳入学生学业质量水平当中。教师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物理建模能力,对于学生以后升入高中能够更快融入高中的学习生活。问题教学从古至今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意识上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课堂问题在教学中属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对初一年级的课堂提问情况进行前期调查,再结合教学内容、ETA物理认知模型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导图,并以此问题导图进行问题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探讨基于问题导图的问题法教学在初中生物理模型构建水平的应用,探究问题导图在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中对课堂问题等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结合“问题教学法”和“物理建模教学”国内外相关研究,讲述了培养初中学生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原因、问题导图和问题教学法对培养初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影响以及目前初中生问题教学的现状。第二部分对问题导图、问题教学法和物理建模能力的相关理论进行分类和介绍,涉及了“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ETA物理认知模型”等。第三部分内容为基于生活情境的问题导图设计策略,重点介绍了问题情境的选择策略以及问题导图的设计策略。第四部分针对初中物理中“透镜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设计了4个系列的问题导图,即整体内容的问题导图、“透镜”的问题导图、“透镜”相关习题的问题导图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导图,再以问题导图为基础,进行相关内容的问题法教学设计。第五部分为教育实践部分。将基于问题导图的问题法教学设计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根据问卷和测试题的数据,探讨“透镜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中问题导图给教学设计及课堂提问以及在初中生物理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影响,发现第一,学生对于能够直接看到的问题情境,印象更加深刻。第二,基于问题导图设计的课堂问题整体逻辑性较强,能够清晰的展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第三,根据问题导图设计的课堂问题能够稍微提升学生区别观点和证据的能力。
农修寒[6](2021)在《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放眼世界,人才一定是未来国家竞争力非常重要的资源,如何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重点之一。物理这一学科是真理、美感、科学精神的统一,但是在物理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往往不被重视。将有限的时间利用起来,以“培养全面的人”思想武装头脑,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很有必要的。本论文主要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背景,对论文核心概念“人文素养”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并说明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意义、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人文素养研究现状”、“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现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人文素养与物理核心素养结合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综述本论文的3个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萨顿科学人文主义”,并说明三个理论基础给本论文研究的启示。基于物理学科特点和研究重点,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六个内涵:“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审美情趣”、“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定的科学信念”、“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第三部分,挖掘物理各方面教学资源中人文素养的呈现,包括:研究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人文素养的呈现,研究2015-2020年广西南宁市物理中考题中人文素养的呈现;研究时事热点、政治新闻中人文素养在相关物理知识的呈现;研究广西壮族文化中人文素养在相关物理知识的呈现。第四部分,对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现状情况: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够凸显,没有将物理与人文联系的意识,教师也不够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分析造成现状的3个原因:社会环境不够重视物理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没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意识、学生自身没有形成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的观念。第五部分,基于教学资源中的人文素养呈现研究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调查,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4个原则: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原则、多样性和创新性统一原则、自然融合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并提出3个培养策略:挖掘多方面的教学素材,巧设物理情境;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精神。第六部分,探索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途径,尝试人文素养和物理核心素养结合的教学片段研究。实行分要素研究,尝试研究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分别与人文素养结合的教学片段,包含《重心》、《透镜实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说明设计意图。第七部分,基于培养人文素养的原则及策略,在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的导向下,进行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的教学设计——《光的色散》,实践后利用访谈法向学生和教师调查教学效果,得出结论:学生和教师对于“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的教学设计反响比较好,说明了《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第八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说明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的未来展望。
陈英锋[7](2020)在《民族地区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研究 ——以东乡族自治县X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中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东乡族自治县的物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不高就是其中之一。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研制了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的调查问卷。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因果认识和概括认识来了解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现状。测试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良好的测验信度和效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不高,且主要以直觉兴趣为主。物理学习兴趣在是否喜欢任课教师、是否感到学习困难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和初中生学习心理特征有关、与物理学习难度有关,更为突出的是,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和教学语言有关。针对以上问题,研究提出了:巧用物理故事和现象,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因果性认识,培养学生迁移应用、拓展求知的能力;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加强知识巩固,提升学生的概括性认识。
陈泽旋[8](2020)在《元认知策略在初三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大部分物理规律的发现与物理概念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通过物理实验,学生能够完善科学知识体系、培养正确的操作技能与端正科学态度。然而,目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普遍较低。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提出基于元认知策略进行初三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旨在提高初三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界定了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与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及其组成要素。同时,基于初三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特点,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为依据,编制基于元认知策略的物理实验教学设计:实验课前,利用“自我提问单”培养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实验课中,通过填写基于元认知策略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自行监控和调节实验过程;实验课后,通过填写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自行评估实验过程。在教学准实验研究环节中,通过调查研究法选取广州市某中学初三年级的两个教学班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进行基于元认知策略的物理实验教学,对照班进行传统物理实验教学。通过分析讨论实验干预前后相关数据的变化,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基于元认知策略的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实验探究题成绩的提高;第二、基于元认知策略的物理实验教学后,实验能力中等的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明显提高,但实验能力较差的学生没有明显变化;第三、基于元认知策略的物理实验教学后,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没有明显变化;第四、基于元认知策略的物理实验教学后,学生的评价策略水平有明显提高,而计划策略、监控与调节策略水平的提高幅度较小。
李悦[9](2020)在《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及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问题解决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就物理课程的教学而言,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是物理教育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工作也是围绕探索提高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而开展的。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与分析,确定SOLO分类理论为评价依据以代替传统的评价方法。选定中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具体过程如下:选择合适的测试题,并结合SOLO分类理论的特点,制定出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完成测试并利用评价标准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评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处于单点结构水平,少部分处于关联结构水平。其次,为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本文提出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并依据教学策略提出教学设计方案。具体的过程为,基于认知心理学中的问题解决过程理论,明确物理问题解决的步骤,再根据物理问题解决的步骤提出培养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运用教学策略形成教学设计方案,旨在提升学生对于具体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李明珠[10](2020)在《表现性评价促进初中学生物理知识形成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一些物理课堂上,许多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是用一种生硬的方式直接给出的。这样强行灌注知识的教学方式是低效率的,并且不可能深入学生的心灵,学生无法得到迁移和应用。另外,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评价学生依然以纸笔测验为主,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轻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形成呢?又如何评价学生的知识获得情况呢?本研究尝试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初中物理的教学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外显性行为评价学生对于物理知识获得情况,并促进学生物理知识形成,旨在给一线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具体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物理知识形成、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提供一些参考。首先,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基础和指导,采用文献法来梳理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体系,包括表现性评价的内涵、特征以及表现性评价的构成要素。其中笔者重点阐述了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和目标、表现性任务、表现性评价工具以及评分规则。接着,笔者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并参考借鉴其他学者设计开发的学生科学探究行为通用量化评价量表,初步构建了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生物理知识形成过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此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线上的方式对来自不同学校的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紧接着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调查问卷中的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并通过计算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了一套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生物理知识形成过程能力PTA量表。最后,对桂林市某中学两个物理成绩无显着差异且物理学习情况差异不显着的班级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主要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进行表现性评价,让学生清楚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哪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使得表现性评价能够真正的评价学生的能力。在实施三次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教学实践后,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物理知识理解及学习情况、知识形成过程的能力提升情况、评价表和任务单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情况、对物理知识形成的表现性评价的认同程度。通过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初中物理知识形成的实验以及调查问卷、前后测结果等数据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实施表现性评价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构建和理解,并且也愿意继续采用表现性活动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在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过程中加强了自身的表达能力、整理实验数据和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学生对于表现性评价任务是陌生的,对表现性评价任务进行解释和说明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教师能否有效地完成表现性评价的关键点。本研究希望以后会有更多关于表现性评价的研究,推动表现性评价在我国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使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二、初中生物理学习情况初步调查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生物理学习情况初步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现状测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目标 |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理论探讨 |
(一)归纳推理的类型 |
(二)物理归纳推理的类型 |
(三)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的类型 |
(四)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的特点 |
(五)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的认知过程模型 |
(六)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阶段 |
四、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结构模型的建构 |
(一)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结构要素 |
(二)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结构模型 |
(三)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
五、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测试工具开发 |
(一)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二)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测试工具的编制 |
(三)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测试工具的检验 |
(四)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 |
六、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测试与分析 |
(一)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测试的研究对象 |
(二)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测试的数据分析 |
(三)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现状测查结论 |
七、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提升策略 |
(一)转变教学观念,显化归纳推理教学 |
(二)挖掘归纳推理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归纳推理 |
(三)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归纳推理思维 |
(四)创设体验性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归纳推理 |
八、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 B 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测试试题评分标准 |
附录 C 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
后记 |
(3)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物理复习策略及其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1.1.2 发展物理学科关键能力的需求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实践研究法 |
2 理论概述 |
2.1 思维导图 |
2.1.1 思维导图的概念 |
2.1.2 思维导图的绘制 |
2.1.3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区别与优势 |
2.2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
2.2.1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
2.2.2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
2.3 复习 |
2.3.1 初中物理复习的目的 |
2.3.2 初中物理复习的分类 |
2.3.3 初中物理复习策略研究现状 |
2.4 理论基础 |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2 深度学习理论 |
2.4.3 信息加工理论 |
3 初中物理复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对象 |
3.2 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其分析 |
3.2.1 学生问卷 |
3.2.2 教师问卷 |
3.3 调查结论 |
4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物理复习策略及其实践案例 |
4.1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物理学生自主复习策略 |
4.1.1 循序渐进地引导,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
4.1.2 及时反馈与有效评价,调节引导学习方向 |
4.1.3 借助思维导图管理错题,提高自主复习效率 |
4.2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师物理复习课教学策略 |
4.2.1 物理复习课前:明确任务,梳理基础 |
4.2.2 物理复习课中:注重思维,逻辑教学 |
4.2.3 物理复习课后:积极评价,及时反馈 |
4.3 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实践案例 |
4.3.1 线下习题专题复习课案例 |
4.3.2 线下章节复习课案例 |
4.3.3 线上章节复习课案例 |
4.4 实践结果 |
4.4.1 调查与分析 |
4.4.2 实验班、对照班前、中、后测结果对比与分析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 |
5.3 研究的展望 |
致谢 |
附录 |
参考文献 |
(4)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模型建构与测评工具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五)研究框架与思路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理论探讨 |
(一)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课标要求解读 |
(二)培养学生物理演绎推理的价值 |
(三)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的基本特征 |
(四)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的类型 |
(五)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的认知过程 |
(六)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的影响因素 |
四、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模型建构 |
(一)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阶段 |
(二)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结构要素 |
(三)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理论模型 |
五、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与项目编制 |
(一)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
(二)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测试项目编制 |
(三)测试工具的检验与修正 |
六、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测试与分析 |
(一)研究对象 |
(二)数据分析 |
(三)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测查现状 |
(四)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的提升策略 |
七、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不足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5)基于生活情境的问题导图在初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以“透镜及其应用”相关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过程 |
1.4 研究意义 |
2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2.1 物理模型的概念界定 |
2.2 基于生活情境的问题导图的理论基础 |
2.2.1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4 问题式教学 |
2.2.5 ETA物理认知模型 |
3 基于生活情境的问题导图的设计策略 |
3.1 基于生活的问题情境的选择策略 |
3.2 问题导图的设计策略 |
4 “透镜及其应用”的问题导图在问题法教学中的应用 |
4.1 “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分析 |
4.1.1 教材内容和重难点分析 |
4.1.2 学情分析 |
4.2 “透镜及其应用”整体内容的问题导图设计 |
4.2.1 问题情境的选择 |
4.2.2 “透镜及其应用”整体内容的问题导图绘制 |
4.3 “透镜”的问题导图设计 |
4.3.1 问题情境的选择 |
4.3.2 “透镜”的问题导图的绘制 |
4.4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导图设计 |
4.5 透镜相关习题的问题导图设计 |
4.6 基于问题导图的问题法教学设计 |
4.6.1 “透镜”的问题法教学设计 |
4.6.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法教学设计 |
5 问题导图在培养初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调查实践研究 |
5.1 问卷和试题的编制 |
5.2 教学实践情况说明 |
5.2.1 实践目的 |
5.2.2 实践对象 |
5.2.3 实践过程 |
5.3 课堂提问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
5.3.1 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喜好 |
5.3.2 问题的明确性 |
5.3.3 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联系 |
5.3.4 问题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
5.3.5 问题导图的整体逻辑性 |
5.4 学生物理建模能力测试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3 研究不足和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从国家教育理念的角度来看 |
1.1.2 从学科特点的角度来看 |
1.1.3 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来看 |
1.2 概念界定与辨析 |
1.2.1 素养和素质 |
1.2.2 人文素养 |
1.2.3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4.1 现实意义 |
1.4.2 理论意义 |
1.5 创新之处 |
2.文献综述 |
2.1 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2.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2.2.3 萨顿的科学人文主义 |
2.3 基于物理教学剖析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相关内涵 |
2.3.1 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 |
2.3.2 社会责任感,关心人类命运 |
2.3.3 审美情趣 |
2.3.4 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定的科学信念 |
2.3.5 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 |
2.3.6 团结协作精神 |
3.人文素养在初中物理各类教学资源中的呈现 |
3.1 初中物理教材中人文素养的呈现 |
3.1.1 判定标准的说明 |
3.1.2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内涵呈现次数的统计 |
3.1.3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内涵呈现的具体分析 |
3.1.4 小结 |
3.2 2015-2020 年广西南宁市物理中考题中人文素养的呈现 |
3.2.1 判定标准的说明 |
3.2.2 2015-2020 年广西南宁市物理中考题中人文素养内涵呈现的统计 |
3.2.3 2015-2020 年广西南宁市物理中考题中人文素养内涵呈现的具体分析 |
3.2.4 小结 |
3.3 时事热点、政治新闻中人文素养在相关物理知识的呈现 |
3.4 广西壮族文化中人文素养在相关物理知识的呈现 |
4.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现状调查 |
4.1 调查对象 |
4.2 调查内容 |
4.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4 调查结果的成因分析 |
4.4.1 社会环境不够重视物理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
4.4.2 教师没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意识 |
4.4.3 学生自身没有形成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的观念 |
5.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原则及策略 |
5.1 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原则 |
5.1.1 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原则 |
5.1.2 多样性和创新性统一原则 |
5.1.3 自然融合原则 |
5.1.4 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 |
5.2 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的策略 |
5.2.1 挖掘多方面的教学素材,巧设物理情境 |
5.2.2 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
5.2.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精神 |
6.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培养途径的探索 |
6.1 初中物理教学中人文素养和物理核心素养结合的教学片段研究初探 |
6.1.1 人文素养和物理观念结合的初中物理教学片段研究 |
6.1.2 人文素养和科学思维结合的初中物理教学片段研究 |
6.1.3 人文素养和实验探究结合的初中物理教学片段研究 |
6.1.4 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结合的初中物理教学片段研究 |
7.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应用 |
7.1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
7.2 实施过程 |
7.3 访谈法调查教学效果 |
7.3.1 访谈对象及问题设计 |
7.3.2 访谈的结果 |
7.3.3 访谈得出的结论 |
8.结论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的不足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7)民族地区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研究 ——以东乡族自治县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问题缘起 |
1. 《课标》对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视 |
2. 教学实际中存在学生缺乏物理学习兴趣的问题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理论意义 |
3. 实践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1. 文献法 |
2. 问卷调查法 |
3. 访谈法 |
(四) 研究内容 |
(五) 研究思路 |
二、文献综述 |
(一) 概念界定 |
1. 兴趣 |
2. 学习兴趣 |
3. 物理学习兴趣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综述 |
2. 国内研究综述 |
三、理论基础 |
(一) 建构主义理论 |
1. 建构主义的核心特征 |
2. 建构主义的教与学思想 |
(二) 成就动机理论 |
(三)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 |
1. 多元智能的五大特征 |
2. 智能是多元的核心教育思想 |
四、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 |
(一) 调查对象 |
(二) 调查工具 |
1. 调查指标的确定 |
2. 调查问卷的形成 |
3.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4. 访谈提纲的确定 |
(三) 调查的实施 |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2. 学生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 教师访谈的实施 |
五、调查结果分析 |
(一) 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 |
1. 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直觉兴趣 |
2. 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操作兴趣 |
3. 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因果认识 |
4. 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概括认识 |
5. 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差异分析 |
6. 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总体现状 |
(二) 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学生方面 |
2. 教师方面 |
3. 学校方面 |
六、改善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对策 |
(一) 巧用物理故事和现象,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 |
1. 恰当运用物理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 创设问题情景,促进学生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 |
(二) 培养学生的操作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
1. 鼓励学生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2. 改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投入 |
(三) 注重因果性认识,培养学生迁移应用、拓展求知的能力 |
1. 关注物理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
2. 创建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拓展学生知识范围 |
(四)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加强知识巩固,提升学生的概括性认识 |
1.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突出学习目标的发展性 |
2. 加强课后知识巩固,引导学生主动攻疑克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着作类 |
期刊类 |
学位论文类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东乡族自治县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 |
(8)元认知策略在初三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理论探讨 |
2.1 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
2.2 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 |
3 研究设计 |
3.1 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 |
3.2 实验对象的选取 |
3.3 实验变量 |
3.4 实验材料 |
3.5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6 课堂观察研究的设计 |
4 在初三物理实验教学应用元认知策略的教学实践 |
4.1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
4.2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
4.3 小结与反思 |
5 前后测数据的分析 |
5.1 前测数据的分析 |
5.2 后测数据的分析 |
5.3 讨论与小结 |
6 研究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物理实验元认知策略水平调查问卷 |
附录2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实验报告 |
附录3 物理电学实验观察记录表 |
附录4 实验操作考试题与成绩 |
致谢 |
(9)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及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时代的需要 |
2.物理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 |
3.人才培养的需要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五)研究内容 |
1.物理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标准的设计 |
2.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分析 |
3.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的建构 |
(六)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测验法 |
3.统计分析法 |
一、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一)概念界定 |
1.问题 |
2.问题解决 |
3.物理问题解决 |
(二)理论基础 |
1.SOLO理论的主要内容 |
2.问题解决的过程 |
二、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
(一)评价对象及测试内容的选取依据 |
1.评价对象 |
2.测试内容的选取依据 |
(二)SOLO分类理论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对应关系 |
(三)SOLO视角下的试题分析 |
(四)基于SOLO理论的试题评价标准 |
(五)评价结果及讨论 |
1.试题的信度分析 |
2.试题的效度分析 |
3.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水平分布情况 |
4.小结 |
三、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
(一)物理问题解决过程的提出 |
1.问题解决过程的详细分析 |
2.物理问题解决过程的提出 |
3.物理问题解决过程的详细描述 |
(二)基于物理问题解决过程的教学策略 |
(三)基于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方案 |
1.课例——《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 |
2.课例——《电功率》教学设计方案 |
(四)教学设计对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总结 |
1.《电阻的测量》教学效果分析 |
2.《电功率》教学效果分析 |
结语 |
(一)总结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表现性评价促进初中学生物理知识形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课程标准的要求 |
2.中学物理纸笔测验评价方式的不足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表现性评价的国内研究现状 |
2.表现性评价的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及内容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多元智力理论 |
(二)表现性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
1.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
2.表现性评价的特征 |
三.表现性评价在初中物理知识形成中的设计 |
(一)确定表现性评价目的和目标 |
1.表现性评价的目的 |
2.表现性评价的目标 |
(二)设计真实情境中的表现性任务 |
(三)选择评价工具 |
1.表现性评价工具的种类 |
2.选择表现性评价工具 |
(四)制定评分规则 |
(五)反馈 |
四.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生物理知识形成过程能力PTA量表的确定 |
(一)确定评价的基本要素 |
(二)构建评价标准的依据 |
(三)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生物理知识形成过程能力PTA量表的评价标准初步构建 |
(四)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1.建立权重体系的方法 |
2.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生物理知识形成过程能力评价表调查问卷的统计及分析 |
3.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生物理知识形成过程能力PTA量表的权重分配 |
(五)界定表现水平 |
(六)最终形成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生物理知识形成过程能力PTA量表 |
五.表现性评价在初中物理知识形成中的应用的实践案例 |
(一)案例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二)案例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三)案例三:《探究物质的密度》 |
六.结果与数据分析 |
(一)实验前后测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
(二)三次实验的评价结果 |
(三)调查问卷数据及分析 |
1.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 |
2.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七.研究总结 |
(一)研究的结论 |
(二)教学的建议 |
(三)研究的不足 |
(四)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初中生物理学习情况初步调查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物理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王逸珊. 新疆师范大学, 2021
- [2]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现状测查与提升策略研究[D]. 万婷婷.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物理复习策略及其实践[D]. 李茗雪.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4]初中生物理演绎推理能力模型建构与测评工具的开发研究[D]. 蔡天娇.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生活情境的问题导图在初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以“透镜及其应用”相关内容为例[D]. 李星慧.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6]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D]. 农修寒.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7]民族地区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研究 ——以东乡族自治县X中学为例[D]. 陈英锋. 西北师范大学, 2020
- [8]元认知策略在初三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泽旋. 广州大学, 2020(02)
- [9]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及培养策略研究[D]. 李悦. 鞍山师范学院, 2020(12)
- [10]表现性评价促进初中学生物理知识形成的研究[D]. 李明珠.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