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nternet免费专利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检索(论文文献综述)
吴高,韦楠华[1](2021)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困境及体系构建》文中提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在推动高校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虽有所发展,但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服务主体能力、服务内容规划、服务平台设计以及服务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建议从服务主体(组织结构、队伍建设)、服务内容(规划政策、服务项目、资源建设、品牌培育)、服务平台(管理平台、媒介平台)、服务机制(合作共享、规范标准、绩效评价)等四个角度来构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
王文倩[2](2021)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已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移动互联网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和缩影,影响和改变着国家治理模式、企业运行机制、组织管理模式以及社会生活方式。无论在工业经济时代还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价值转移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本文基于相关理论与文献研究,以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为主线,采用实证研究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驱动因素和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系统研究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动因与演进路径。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产业价值转移、驱动因素以及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对数字经济与共享经济、移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平台型企业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科学界定,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特征绘制出移动互联网产业图谱,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出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形成条件与基础,归纳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动因与演进路径,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内在机理;其次,通过研究假设,本文建立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概念模型,借助确定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阐述了潜变量与观测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特征进行研究,系统探讨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与数字消费需求变化的耦合关系,进而分析了数字消费行为及演变趋势、数字消费者在价值转移中的行为以及网络外部性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影响;再次,通过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主体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竞合博弈的分析,结合案例研究,验证了相关研究假设,探讨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实现机制。基于上述研究逻辑与思路,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开放式平台型组织是开放式创新和价值创造的新型主体;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价值转移受若干关键因素的影响;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与数字消费行为存在耦合关系;以“用户需求”为宗旨的价值共创主导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与价值创造;数字赋能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主体之间耦合共轭;平台型企业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关键节点;移动互联网产业场景中的数字赋能具有客观性和倍增效应。研究表明,由于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的价值转移形成条件与基础不同,产业价值转移的驱动因素有共性和特性之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关键驱动因素为顾客需求、技术进步、数据资源、开放式平台、价值共创、网络能力和创新绩效。本文主要的创新点:第一,揭示并归纳出移动互联产业价值转移的关键驱动因素。数字经济视阈下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关键驱动因素为顾客需求、技术进步、数据资源、开放式平台、价值共创、网络能力和创新绩效。第二,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厘清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各驱动因素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概念模型。第三,揭示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实现路径与关键节点。本研究基于数字化视角,系统研究了价值转移对企业战略动态演化的驱动作用与机制,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实现路径包括依托于新兴技术并有效利用数据资源,打造开放式平台组织,建立价值共创场所和机制,全方位扩大企业网络能力。平台型企业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关键节点。
张伟进[3](2021)在《基于Dubbo的专利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为58990件,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专利集技术、法律、经济于一体,蕴含着巨大价值。为了挖掘专利潜在价值,当前人们围绕着专利展开了多项研究,专利平台应运而生。随着网络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更,集成化服务已成为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当前部分专利平台存在功能单一、可扩展性差、数据量大响应慢等一系列问题,在未来专利信息集成化的发展中将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微服务设计理念,基于Dubbo框架设计了一个高可用、低耦合和易扩展的系统架构,并使用该架构实现了专利平台。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分析专利平台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以面向服务的思想为依据,在宏观的设计架构上,对相关技术进行对比与选择。调研专利平台现状,明确专利平台建设目标,针对专利平台具体业务需求及其特点,确定专利平台的整体功能需求。(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专利平台进行概要设计。首先,设计了专利平台的逻辑架构和功能架构,其次,设计了以Dubbo为主体的技术架构,为了简化后期运维,基于Jenkins设计了持续集成方案。最后,给出专利平台中的关键数据表设计。(3)完成专利平台的详细设计与实现。通过流程图、时序图和类图等,对专利平台中的权限认证,数据获取和专利检索功能作了详细阐述,其中数据获取又包含专利采集、专利文件上传和专利文件处理。(4)专利平台测试,验证专利平台功能模块是否能准确无误运行,性能是否达到期望效果。通过上述工作,完成了基于Dubbo的专利平台设计与实现。测试结果显示,专利平台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
张海营[4](2021)在《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的图书馆APP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回顾了科技接受模型的理论背景和改进历程,以TAM为框架原型,以TAM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为核心指标,加入创新扩散理论所涉及的多项外部变量的具体项目,构建了图书馆APP使用意愿分析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提出了针对图书馆APP使用意愿的13项研究假设,最终证实了其中11项假设成立。研究认为,主观规范、感知风险等六项指标影响着读者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这两大核心因素,并最终影响读者使用图书馆APP的行为意愿。最后,提出了解决图书馆APP软件规划与应用推广的系列措施。
尹小红,陶荣湘[5](2021)在《国外专利信息公益性传播特征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专利信息传播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实现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欧美日韩专利信息公益性传播的政策扶持、资源建设、服务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专利信息传播在制度环境、网络平台、服务体系以及服务内容等方面的改进与完善建议,对于实现国家科技强国战略、促进我国专利信息的传播和有效利用,提供了决策支持。
崔林[6](2021)在《中美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比较研究与启示》文中指出[目的/意义]持续、有效地开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专利信息服务,对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实现服务转型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运用比较分析法对美国专利与商标资源中心(PTRC)高校图书馆和中国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的专利信息服务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结论]借鉴美国PTRC实践经验,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路径:合理定位专利信息服务范围、高度重视专利信息服务工作、切实提高专利信息资源的可获取性和利用率、多途径加强专利信息素养教育、深入开展专利信息咨询服务、多渠道促进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多方合作开展深度专利信息服务。
周黎[7](2021)在《公共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现状及对策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网站调查、论文检索等方式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现阶段公共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思路。
陶荣湘[8](2021)在《从信息的提供者到创新的支持者:欧洲PATLIB中心网络概述、实践与特点》文中提出在知识产权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我国面临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少走弯路。本研究着眼于我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关切,系统梳理欧洲PATLIB中心发展历程和运营机制,归纳总结其特点,以期为我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李燕燕[9](2020)在《面向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研究 ——基于供给与采纳的双维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创业就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口红利不断减少,高技术引进壁垒增高,中小企业原有的成本发展优势逐渐减弱,亟需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知识产权不仅是创新成果的集中载体,更是点燃、激励创新的核心要素,对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作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的基础保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为创新提供重要支撑。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现了显着的现实意义。首先,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的核心主体是政府,拥有丰富的信息和数据,以及强大的资源整合、财政资金等支撑,具备面向中小企业供给优质、低价知识产权基础服务的条件。再者,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对知识产权服务中的“市场失灵”进行有效补充,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激活社会资源,实现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全面化、精细化、现代化发展。而事实上,尽管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可以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检索与分析、金融、维权援助等服务内容,但从范围、层次上看都还十分有限,服务体系结构不尽合理。另外,区别于大型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中小企业具备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经营特点及创新需求。然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无论是理论研究、政策制定,还是服务实践,都缺乏对各类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问题的系统分析与“个性化”探索。因此,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研究,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创新转型是摆在理论界面前的现实课题。本文将公共服务置于知识产权的场景且聚焦于中小企业,从供求双维度展开探讨。在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困境与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将中小企业创新采纳、决策与知识产权服务特性系统考量,阐释中小企业的风险顾虑及其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采纳的掣肘等论证,为优化公共服务项目的设计开发与组织实施、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指导和参考。本文内容包含以下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根据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背景和聚焦问题,对中小企业创新、知识产权及其公共服务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之后,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所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进行了概述。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本章对研究相关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三个核心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和界定。接下来,对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创新采纳、新公共管理、第三部门及多中心治理等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学术观点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分析。综合已有研究和文献资料,基于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存在问题及其服务风险与现实困境的研究,对我国面向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并探讨当前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不足与成因,尝试从现实矛盾出发,初步阐明面向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供给侧症结,为后续进一步从需求侧深入分析奠定基础。第四章,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风险与采纳分析。基于前述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存在问题及其服务风险与现实困境的研究,运用风险感知、创新采纳、组织决策、知识转移等理论观点,结合调研访谈,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风险顾虑进行了释义和解构,并以此建立制约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采纳的影响模型,实证检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需求中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关系等微观机理。最后,通过实证研究结果的讨论,进一步解释了当下存在的某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现象,为探究中小企业“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需求提供了参考。第五章,国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建设实践与借鉴。选择国外知识产权建设较为先进的国家,将其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创新模式、特色做法等进行研究,总结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启发我国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建设优化。第六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研究启示与对策建议。结合前述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需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及国外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围绕破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采纳中的各类制约,归纳并提出从经营保障、服务质量与能力、国际化及人才文化软环境等方向优化我国面向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第七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总结全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对研究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进行分析和说明,并对有待继续探究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第一,视角方面,针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研究中缺乏系统性的现状,聚焦服务对象——中小企业,从“供给-需求”的角度,对当下我国面向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完整的分析,有助通过宏观指导把控更微观层面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优化,给出的对策建议针对性和实操性更强。第二,内容方面,现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学术成果中对中小企业需求的关注较少,为数不多聚焦中小企业的研究多为某项公共服务的探讨,研究范围和深度有限。本研究创新性地围绕客户感知,对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风险进行解构,纳入了服务情境、企业及个人三方面高相关性因素,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采纳机理进行刻画,得出了较为全面细致的研究结论。第三,实践性方面,以往的研究集中在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较为宏观层面的研究,定性探讨居多,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的实践指导性较弱。针对于此,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与中小企业服务需求的实际,从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保障、提升服务成效、深化国际合作、重视人才培养与文化塑造等方面提出较为具体的策略建议,以期为优化和解决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供启发与决策依据。
罗贵斌[10](2020)在《高校产学研创新全流程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公益公产属性、信息不对称、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给产学研协同创新带来诸多障碍。基于专利信息对创新过程的支撑作用,按照协同创新的目标规划、组织建立、研发运行和成果转化四个流程构建专利信息服务体系,能够进一步优化高校创新资源配置和协作机制,确保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专利信息务体系目标实现。
二、Internet免费专利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检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ernet免费专利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检索(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困境及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践现状 |
1.1 国外现状 |
1.1.1 欧盟 |
1.1.2 美国 |
1.1.3 日本 |
1.2 国内现状 |
1.2.1 政策历程 |
1.2.2 实践现状 |
2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面临的困境 |
2.1 服务主体能力不足 |
2.1.1 组织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
2.1.2 成员个体服务能力不足 |
2.2 服务内容规划缺乏整体设计 |
2.2.1 规划、政策顶层设计缺失 |
2.2.2 服务内容体系不完备 |
2.2.3 资源配置开发利用不足 |
2.2.4 信息服务品牌打造力度不够 |
2.3 服务平台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
2.3.1 集成服务平台缺失 |
2.3.2 媒介平台利用不足 |
2.4 服务机制运行效果有待优化 |
2.4.1 合作共享不足 |
2.4.2 规范标准不足 |
2.4.3 绩效评价不足 |
3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
3.1 服务主体 |
3.1.1 优化组织机构 |
3.1.2 加强队伍建设 |
3.2 服务内容 |
3.2.1 制定规划政策 |
3.2.2 完善服务项目 |
3.2.3 加强资源建设 |
3.2.4 抓好品牌培育 |
3.3 服务平台 |
3.3.1 设计管理服务平台 |
3.3.2 利用新型媒体平台 |
3.4 服务机制 |
3.4.1 构建合作共享机制 |
3.4.2 完善规范标准机制 |
3.4.3 优化绩效评价机制 |
(2)数字经济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数字经济与共享经济 |
2.1.2 移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产业 |
2.1.3 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 |
2.1.4 平台型企业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理论界的研究进展 |
2.2.2 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
2.2.3 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关键驱动因素研究 |
3.1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形成条件与基础 |
3.1.1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形成条件 |
3.1.2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表现形式 |
3.1.3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形成基础 |
3.2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动因与演进 |
3.2.1 动因分析 |
3.2.2 演进过程 |
3.3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内在机理分析 |
3.3.1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自组织研究 |
3.3.2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增值与价值网络重构 |
3.3.3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创造与价值汇聚的关键节点 |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研究假设 |
4.1.1 数据资源 |
4.1.2 开放式平台 |
4.1.3 价值共创 |
4.1.4 网络能力 |
4.1.5 创新绩效 |
4.1.6 客户需求 |
4.1.7 技术进步 |
4.2 研究设计 |
4.2.1 研究假设模型 |
4.2.2 变量的定义与测度 |
4.2.3 调查方式及样本回收 |
4.3 信度与效度分析 |
4.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4.3.2 问卷信度分析 |
4.3.3 问卷效度分析 |
4.4 结构方程模型 |
4.4.1 模型建构 |
4.4.2 确定性因素分析和测评指标 |
4.5 研究假设验证与修正后模型 |
4.5.1 相关性检验 |
4.5.2 修正后模型 |
第五章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演化路径 |
5.1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与数字消费需求变化耦合关系 |
5.1.1 数字消费行为及演变趋势 |
5.1.2 数字消费者在价值转移中的行为研究 |
5.1.3 网络外部性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影响 |
5.2 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主体博弈分析 |
5.2.1 问题的提出 |
5.2.2 研究设计 |
5.2.3 Lotka-Volterra模型 |
5.2.4 竞合博弈分析 |
5.2.5 耦和共轭下创新主体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的关联分析 |
5.2.6 移动互联创新主体耦合共轭价值创造的机理分析 |
第六章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实证研究 |
6.1 研究问题的界定 |
6.2 案例研究背景 |
6.3 研究设计 |
6.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6.3.2 研究样本选取 |
6.3.3 数据获取与编码 |
6.4 目标案例简介 |
6.4.1 阿里巴巴简介 |
6.4.2 海尔集团简介 |
6.5 案例内分析 |
6.5.1 阿里巴巴与价值转移 |
6.5.2 海尔集团与价值转移 |
6.6 案例间比较研究 |
6.6.1 目标案例研究的异同点 |
6.6.2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实现路径和关键节点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管理建议 |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的驱动因素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基于Dubbo的专利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专利平台研究现状 |
1.2.2 专利平台架构设计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1.3.1 课题来源 |
1.3.2 课题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组织架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关键技术介绍 |
2.1 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 |
2.2 平台搭建关键技术 |
2.2.1 Dubbo |
2.2.2 服务注册中心 |
2.2.3 Docker |
2.2.4 持续集成 |
2.3 数据相关关键技术 |
2.3.1 Solr |
2.3.2 Minio |
2.3.3 爬虫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需求分析 |
3.1 专利平台概述 |
3.2 功能需求 |
3.2.1 权限认证功能需求分析 |
3.2.2 数据获取功能需求分析 |
3.2.3 专利检索功能需求分析 |
3.3 持续集成需求分析 |
3.4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概要设计 |
4.1 专利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
4.2 专利平台功能架构设计 |
4.3 专利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
4.3.1 技术架构设计 |
4.3.2 持续集成架构设计 |
4.4 数据设计 |
4.4.1 数据库概要设计 |
4.4.2 数据库表设计 |
4.5 本章总结 |
第5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专利平台开发环境实现 |
5.1.1 开发框架实现 |
5.1.2 持续集成实现 |
5.2 权限认证详细设计实现 |
5.2.1 权限认证详细设计 |
5.2.2 功能实现 |
5.3 数据获取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1 专利采集 |
5.3.2 专利文件处理 |
5.4 专利检索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1 专利检索详细设计 |
5.4.2 功能实现 |
5.5 本章总结 |
第6章 专利平台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功能性测试 |
6.2.1 权限认证模块 |
6.2.2 数据获取模块 |
6.2.3 专利检索模块 |
6.3 非功能性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4)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的图书馆APP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
2.1 科技接受模型 |
2.2 创新扩散理论 |
3?研究架构与研究假设 |
(1)APP软件设计。 |
(2)APP宣传推广与教育培训。 |
(3)APP读者服务。 |
(4)主观规范。 |
(5)创新特质。 |
(6)感知风险。 |
(7)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 |
4 调查设计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问卷设计 |
4.3 前测分析 |
4.4 调查对象的选择与调查安排 |
4.5 资料分析方法 |
5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5.1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5.2 因素分析与信度分析 |
5.2.1 因素分析 |
5.2.2 信度分析 |
5.3 人口统计变量对各调查项目的差异性分析 |
5.3.1 性别对各调查项目的差异分析 |
5.3.2 年龄对各调查项目的差异分析 |
5.3.3 职业对各调查项目的差异性分析 |
5.4 假设验证 |
6 提升图书馆APP读者使用意愿的对策 |
(5)国外专利信息公益性传播特征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外专利信息服务公益性传播体系 |
1.1 专利信息公益性传播含义 |
1.2 专利信息公益性传播途径 |
2 国外专利信息公益性传播特征 |
2.1 强大的政策支持 |
2.2 便捷的服务平台 |
2.3 完善的网络支撑 |
2.4 丰富的服务内容 |
2.5 多元的培育体系 |
3 对国内开展专利信息公益性服务的启示 |
3.1 加大政府投入,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3.2 保障基础资源,创建畅顺的网络服务平台 |
3.3 统一行业标准,建立规范化的传播服务体系 |
3.4 满足公众需求,构建多层次化的服务内容 |
3.5 拓展人才培养途径,提升公众利用专利信息的意识 |
4 结语 |
(6)中美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比较研究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调查方法 |
3 调查结果与比较分析 |
3.1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主体情况 |
3.2 专利资源建设及利用 |
3.3 专利信息咨询 |
(1)PTRC专利馆员提供的咨询服务。 |
(2)PTO提供的针对发明人的专业咨询服务。 |
3.4 专利信息传播推广 |
3.5 专利信息素养教育 |
3.6 深度专利信息服务 |
4 结论与建议 |
4.1 合理定位专利信息服务范围 |
4.2 高度重视专利信息服务工作 |
4.3 切实提高专利资源的可获取性和利用率 |
4.4 深入开展专利信息咨询服务 |
4.5 多渠道促进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 |
4.6 多途径加强专利信息素养教育 |
4.7 多方合作开展深度专利信息服务 |
(7)公共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现状及对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专利文献信息及其作用 |
2 公共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情况调查 |
2.1 网站调查 |
2.2 论文检索 |
2.3 公共图书馆入选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情况 |
3 公共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
3.1 专利信息资源单一 |
3.2 服务主体不够明确 |
3.3 服务层次不够深入 |
3.4 服务主动性不够 |
4 公共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发展对策 |
4.1 统一标准,建立规范化的专利信息服务 |
4.2 着力信息资源建设 |
4.3 建立多元合作模式 |
4.4 积极开展专利信息公益宣传 |
4.5 创新专利信息服务手段 |
4.6 组建专业服务团队 |
5 结束语 |
(8)从信息的提供者到创新的支持者:欧洲PATLIB中心网络概述、实践与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欧洲PATLIB中心网络:文献综述 |
1.1 PATLIB中心的理论解释与依据 |
1.2 PATLIB中心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
1.3 PATLIB用户及其需求分析 |
1.4 PATLIB服务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 欧洲PATLIB发展历程与运营机制 |
2.1 PATLIB中心的发展历程 |
2.2 欧洲PATLIB中心的运营机制 |
2.2.1 组织架构 |
2.2.2 职能与资质 |
2.2.3 保障与支持 |
2.2.4 服务项目与内容 |
2.2.5 资金来源与运营管理 |
3 欧洲PATLIB中心网络的特点 |
3.1 市场地位明确 |
3.2 基础设施全面 |
3.3 服务规范标准 |
3.4 合作网络广泛协调 |
4 结语 |
(9)面向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研究 ——基于供给与采纳的双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知识产权是驱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
1.1.2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中小企业创新的强有力支撑 |
1.1.3 知识产权服务的供给不足需要公共服务有效补位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中小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 |
1.3.2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研究 |
1.3.3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1.7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小企业 |
2.1.2 知识产权 |
2.1.3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知识产权理论 |
2.2.2 创新采纳理论 |
2.2.3 公共服务理论 |
第3章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分析 |
3.1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困境与公共服务 |
3.1.1 知识产权建设存在的问题 |
3.1.2 知识产权活动的风险来源 |
3.1.3 知识产权服务的现实困境 |
3.1.4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作用 |
3.2 面向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现状 |
3.2.1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情况 |
3.2.2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建设沿革 |
3.2.3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相关政策 |
3.2.4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建设成效 |
3.3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服务范围、层次有限,结构不合理 |
3.3.2 与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链接不紧密 |
3.3.3 相关规制、人才等的配套保障不足 |
3.4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1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体制方面 |
3.4.2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的参与主体方面 |
3.4.3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的机制建设方面 |
3.4.4 对中小企业“个性化”分析与探索方面 |
第4章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风险与采纳分析 |
4.1 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风险顾虑 |
4.1.1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感知风险的内涵 |
4.1.2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感知风险的结构 |
4.2 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采纳分析 |
4.2.1 理论依据 |
4.2.2 假设提出 |
4.2.3 模型构建 |
4.3 研究设计 |
4.3.1 问卷设计与调查 |
4.3.2 取样与数据收集 |
4.4 实证分析 |
4.4.1 样本特征 |
4.4.2 样本数据质量与检验 |
4.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4.5 研究结论和讨论 |
4.5.1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感知风险及其维度构建 |
4.5.2 情境、企业及个人因素对服务风险的影响 |
4.5.3 风险感知对中小企业服务采纳意向的影响 |
第5章 国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建设实践与借鉴 |
5.1 典型国家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建设实践 |
5.1.1 美国 |
5.1.2 日本 |
5.1.3 韩国 |
5.1.4 新加坡 |
5.2 国际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项目——TISC |
5.2.1 TISC的基本情况 |
5.2.2 TISC与中小企业 |
5.2.3 TISC的推广成效 |
5.2.4 TISC在华的进展 |
5.3 国际实践与经验对我国的启发 |
5.3.1 强化知识产权人才保障,引入专家服务 |
5.3.2 降低创新成本,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
5.3.3 引流知识产权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
5.3.4 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 |
5.3.5 加快和深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国际合作 |
5.3.6 “客户需求”导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 |
第6章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研究启示与对策建议 |
6.1 面向中小企业感知,解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需求 |
6.1.1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核心是经营风险 |
6.1.2 企业决策人的心理风险问题值得关注 |
6.2 从中小企业实际出发,加强创新经营保障 |
6.2.1 加快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创新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6.2.2 持续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
6.2.3 加强政策引导与公共服务创新,完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
6.2.4 优化发展环境,健全知识产权的司法服务与法律监管体系 |
6.3 促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质量与能力的提升 |
6.3.1 构建和打造高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
6.3.2 深化“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探索 |
6.3.3 打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项目和机构品牌 |
6.4 继续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国际化建设 |
6.4.1 加快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国际化合作 |
6.4.2 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配套服务建设 |
6.5 重视对知识产权文化、人才的宣传与培养 |
6.5.1 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意识 |
6.5.2 重视对知识产权文化环境的培育塑造 |
6.5.3 加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发展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调查问卷1 |
调查问卷2 |
调查问卷3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10)高校产学研创新全流程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专利信息服务发展困境 |
(一)高校协同创新起步较晚,专利信息服务基础薄弱 |
(二)公益公产背景下高校成果转化动力不足,专利信息服务机制混乱 |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创新资源配置不够优化,高质量成果产出和转化比例较低 |
(四)专利信息服务流程针对性不够,高校研发管理和预警水平有待提升 |
二、专利信息服务支撑协同创新的内在逻辑 |
(一)协同创新目标规划 |
(二)协同创新组织建立 |
(三)协同创新研发运行 |
(四)协同创新成果转化 |
三、协同创新全流程专利信息服务体系 |
(一)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及适用前提 |
(二)专利信息服务体系的运行 |
五、结论 |
四、Internet免费专利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检索(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困境及体系构建[J]. 吴高,韦楠华. 图书馆, 2021(12)
- [2]数字经济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研究[D]. 王文倩.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基于Dubbo的专利平台设计与实现[D]. 张伟进.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2021(06)
- [4]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的图书馆APP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张海营.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03)
- [5]国外专利信息公益性传播特征及启示[J]. 尹小红,陶荣湘. 新世纪图书馆, 2021(02)
- [6]中美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比较研究与启示[J]. 崔林. 图书情报工作, 2021(04)
- [7]公共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现状及对策探究[J]. 周黎.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01)
- [8]从信息的提供者到创新的支持者:欧洲PATLIB中心网络概述、实践与特点[J]. 陶荣湘. 图书馆杂志, 2021
- [9]面向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研究 ——基于供给与采纳的双维分析[D]. 李燕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10]高校产学研创新全流程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 罗贵斌.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20(05)
标签:移动互联网论文; 知识产权管理论文; 专利布局论文;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论文; 服务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