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篮球单元式教学法初步探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金霖[1](2021)在《学导式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
彭飞[2](2021)在《莫斯顿互惠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
莫劲松[3](2021)在《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部于2018年8月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通知中提到:“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对大学生‘增负’,增加学业挑战度、提高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篮球普修课程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与否。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金课”、课程建设、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笔者阐述了“金课”的宗旨、“金课”对课程建设各个要素的基本要求,金课建设的意义、篮球课程的特征以及篮球课程的地位,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再者,对广西六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找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的建设进行分析。本文研究结论:1,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目标制定不够全面、具体,不能实现“金课”课程目标的“综合性”、“操作性”标准。课程目标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不够明确;课程目标制定不够精细,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导向性不足。2,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内容不够完善,未达到“金课”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思想性”标准。课程内容中篮球前沿知识与德育内容涉及较少。3,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不能达到“金课”教学方法的“自主性”、“思辨性”、“互动性”标准。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现代化教学方法使用率较低。4,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评价体系欠规范,未实现“金课”课程评价的“开放性”、“多元性”、“科学性”标准。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课程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评价模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5,现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未达到“金课”师资队伍的“发展性”、“常态性”、“积极性”要求。师资队伍缺乏青年篮球教师,教师职业培训次数较少,科研成果数量偏少且积极性不高。
钟小芳[4](2021)在《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盲生体育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提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一致性的研究如火如荼,而特殊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一直是教育行业研究的薄弱部分,其研究深度也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相差较远。特殊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办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课程一致性的研究可以充实特殊教育的研究内容,贯彻落实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本研究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分析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盲生班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对比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两者之间的一致性。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各种一致性评价工具的优缺点,结合特殊体育项目的特点以及盲生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选择课堂实施调查模式以及韦伯模式作为一致性的评价工具。两种分析模式都需要提供文本内容将其转化为数据材料以支撑本文研究。本文研究的文本内容主要由《盲校义务教育(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6年版)》与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盲生班初中体育教师自我评价量表以及其教学方案三个文本资料构成。对于三个文本内容进行逻辑框架的梳理,并将逻辑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量化处理,得出数据。选择两种一致性分析工具,将其进行本土化改造,令其适用于我国的特殊体育教育制度,对本文的研究主体进行一致性程度的分析。而本文的研究主体是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盲生班初中阶段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及《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二者之间的一致性,那么本文根据课堂教学的定义以及盲校课程标准中现有的规定中符合课堂教学的教学要素的文本内容部分,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对比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得出以下结论:(1)盲生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吻合度较高;(2)盲生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吻合度较低;(3)盲生体育教师对于动作技能的把握较为准确,对情感领域的把握较差;(4)盲生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在涉及的广度上与课程标准一致;(5)盲生体育课堂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之间都没有均等分布;(6)盲生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主体维度与课程标准一致。提出了提升和完善盲校体育课程标准对盲生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导性和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研制适合我国盲生体育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分析工具;健全盲生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强化特殊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掌握等建议。
廖冰心[5](2021)在《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的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试行),在高中试行体育模块化教学,确立了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教学目标的高中体育学科体系,在上海、北京等地试行两年之后,2020年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这对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2020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对于高中体育课的教学将是一个新的研究命题,提高高中体育教师基于新课程标准学科素养的教学意识与执教能力是研究的核心命题。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根据教育方针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研究也是新世纪优秀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当下,贯彻落实好2020版《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关键在于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将课标所倡导的核心素养贯穿其中。鉴于此,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以高中篮球课程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围绕尝试性地进行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的研究,具体探讨如何开展基于2020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篮球课教学,以及如何实现标准所要求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下的篮球课教学设计,通过研究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把握2020版《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程理念,立足新课程标准精神和理念,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研究也是新世纪优秀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当下,贯彻落实好2020版《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关键在于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将课标所倡导的核心素养贯穿其中。因此,本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研究中注重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将学科素养全面贯穿到篮球技能教学中,遵循学校体育教学规律,对篮球选项课模块、课时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尝试建构学业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2.篮球课程是2020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中选修内容,本研究将高中篮球全部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模块一和二是基础技术阶段,模块三和四是和提升技术,模块五和六是高阶阶段。鉴于篇幅限制,只进行了高一年级三个模块的教学设计,如在模块一、二中安排移动、反弹传球、单手肩上传球等技术动作以及结合所学技战术介绍有关竞赛规则,在模块三中安排快攻与防守快攻、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等攻防技术以及结合所学技战术介绍有关竞赛规则等内容。3.根据课程领域目标进行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和课时教学设计研究。在设计中体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在分目标中按照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品格十个维度进行了教学策略和手段的选择。4.教学设计始终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在健康行为方面,表现为学生乐于参与各种学练活动,表现出良好的求知欲及创作欲等;运动能力方面,表现为掌握篮球学练中的脚步动作、运、传、投、防及战术基础配合的关健,并能较好地完成组合练习;体育品德方面,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体有道德和学习乐趣等。教学重点主要包括篮球文化理念和相关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较好地掌握篮球运动的动作技术要领以及基本战术配合;通过基本技战术的学习能综合运用及在实践中举一反三。5.本研究设计过程遵循体育教学设计程序。模块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背景分析阶段、决策设计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运用传统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学练和同学的帮助找出差异,及时纠正和重建认知结构。在模块设计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建民主、平等与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学手段上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现有的技能认知水平,促进其篮球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具体为提升篮球选项课的趣味性;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组织小型篮球赛,提高篮球技术实际运用能力;制定合理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自主练习。6.为检测教学设计效果,将其在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年级实施,并采用观察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等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发现所研究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度、篮球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在氛围良好的篮球专项课中学习会使得效率更高,在教师的科学引导和趣味化的比赛或游戏中篮球变得生动有趣。
邢禄建[6](2021)在《诱导教学法在高中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运而生。为寻求顺应发展的教学方法,本人将诱导教学法运用于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中羽毛球教学中,来验证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仅为该校羽毛球教学提供理论研究,还可以为它校羽毛球以及其他体育项目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将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二羽毛球选项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随机将两个羽毛球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诱导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干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选定指标进行测试,通过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羽毛球基本技术和学习兴趣的差异分析诱导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而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得出的结论:(1)诱导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该校高中学生的羽毛球技术都有非常显着的提高,但是在羽毛球技术评分上,诱导教学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法提升的幅度更高。(2)在该校高中羽毛球教学中运用诱导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运用传统教学法提高的幅度更大,说明诱导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应的建议:(1)为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以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可适当将诱导教学法推广到羽毛球教学或其他体育项目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2)针对高中生对学习羽毛球兴趣程度不高的情况,可以尝试在教学中运用诱导教学法。(3)在今后的羽毛球教学中要注意诱导方式的合理运用,建议后续的教师可以根据动作的结构特点选用与之相符合的诱导方式。
王天资[7](2020)在《泰国中学初级汉语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 ——以北碧府帕查蒙空中学非汉语班为例》文中提出近些年来,主题式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它不受教学内容的限制,注重学习内容的情境性和关联性,通过围绕主题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在主题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论文结合在泰国帕查蒙空中学担任汉语教师的经历,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泰国学校的汉语词汇教学与主题式教学理念相结合,进行了主题式汉语词汇教学设计。在建构主义和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论文以帕查蒙空中学的初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非汉语班学生为教学实验对象,对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由此确定了每个年级的整体教学目标,并在明确主题式词汇选择原则、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和评估实施方法的前提下,从宏观层面上进行了主题式汉语词汇的总体教学设计。论文根据各个年级的学习时长、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设计了六大主题内容及次级主题内容。从微观层面上,论文对三个年级的词汇教学进行了主题教学设计,并以“水果”“学校生活”和“职业”三个次级主题式汉语词汇教学设计作为实践分析案例。通过对三个次级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估反思,论文总结了主题式汉语词汇教学的优缺点,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汉语教师要从自身素养、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三方面合理安排主题教学设计,科学化推动教材配套使用,以期通过论文研究对新手汉语教师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教育部[8](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董世杰[9](2020)在《深度学习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影响 ——以江门市某中学物理教学实验测试为例》文中认为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与数学及其他自然学科关系颇深。要学好物理,就需要经过复杂且深入的思维过程,学习物理的过程也是提升个体思维能力的过程,物理教学也是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品质的手段之一。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传统教师通常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思维品质的提升情况,因而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本文基于林崇德教授发展心理学中关于青少年思维品质发展的论点结合埃里克·詹森关于深度学习及深度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利用邢红军教授原始物理问题测量工具,探究深度学习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影响,了解深度学习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作用,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教学建议。笔者选取了广东省江门市某中学不同层次的四个班级,将四个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配一个优秀班和一个普通班。实验组由笔者设计深度学习路线和深度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实验,对照班则由对应科任老师正常进行教学。为检测学生思维品质变化情况,笔者利用原始物理问题思维品质测试卷进行了三次思维品质检测,通过对思维品质检测得分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深度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发展。2.深度学习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在不同层次学生群体内存在差异性。3.女生在经过深度学习后,思维品质发展更明显。4.问题式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构成的“思考-讨论-揭晓”模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5.原始物理问题是促进学生发生深度学习的良好教学媒介。6.分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基于以上结论,笔者提出了相应教学建议:1.教师应该了解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模式,理解深度学习对思维品质的影响,利用多种方式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思维品质。2.重视原始物理问题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深度学习。3.各层次学生都可以进行深度学习,可以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计有针对性的深度学习方案。4.利用原始物理问题结合多种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从根本能力层次培养和评价学生。5.重视分组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思维品质。
魏敏[10](2020)在《基于micro:bit开源硬件的小学STEM校本课程开发》文中认为21世纪是一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的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青少年编程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已,我国也推出了政策呼吁加强中小学编程教育的开展。我国一些省和市已从小学阶段就推行了编程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部分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编程类校本课程。本文从社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生需求出发,设计开发micro:bit的STEM校本课程。本校本课程属于新编课程,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为课程目标制定依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最终课程目标对micro:bit校本课程展开开发与实践,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收集分析相关文献,总结确定本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和条件并选择合适本次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模式,最后详细梳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2)基于micro:bit开源硬件的STEM校本课程开发,本研究首先从社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四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本次micro:bit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其次,选择micro:bit开源硬件作为课程内容,并将课程内容按照泰勒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原则将课程内容以由简单到复杂的项目有序组织;接着确定本次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最后,给出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方法。(3)基于micro:bit开源硬件的STEM校本课程教学实践,选取《机器人是什么》一课详细阐述本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笔者根据德金(Deakin)行动研究的模式边行动边研究,选择上海市F小作为研究场所,在每一轮行动研究中都进行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不断地改进本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4)对基于micro:bit开源硬件的STEM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总结展望。
二、篮球单元式教学法初步探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篮球单元式教学法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3)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关于“金课”的研究 |
2.3 关于体育“金课”的研究 |
2.4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的研究 |
2.5 “金课”建设的理论基础 |
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建设的理论探讨 |
3.1 “金课”建设的宗旨 |
3.2 “金课”建设的标准 |
3.2.1 “金课”课程目标的标准 |
3.2.2.1 “金课”课程目标的“综合性” |
3.2.1.2 “金课”课程目标的“操作性” |
3.2.2 “金课”课程内容的标准 |
3.2.2.1 “金课”课程内容的“前沿性” |
3.2.2.2 “金课”课程内容的“思想性” |
3.2.3 “金课”教学方法的标准 |
3.2.3.1 “金课”教学方法的“自主性” |
3.2.3.2 “金课”教学方法的“思辨性” |
3.2.3.3 “金课”教学方法的“互动性” |
3.2.4 “金课”课程评价的标准 |
3.2.4.1 “金课”课程评价的“开放性” |
3.2.4.2 “金课”课程评价的“多元性” |
3.2.4.3 “金课”课程评价的“科学性” |
3.2.5 “金课”师资队伍的要求 |
3.2.5.1 “金课”师资队伍的“发展性” |
3.2.5.2 “金课”师资队伍的“常态性” |
3.2.5.3 “金课”师资队伍的“积极性” |
3.3 “金课”建设的意义 |
3.4 篮球课程的特点 |
3.5 篮球普修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中的地位 |
4 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4.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建设现状 |
4.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
5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的建设 |
5.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目标的建设 |
5.1.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目标的“综合性” |
5.1.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目标的“操作性” |
5.1.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目标的案例分析 |
5.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内容的建设 |
5.2.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内容的“前沿性” |
5.2.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内容的“思想性” |
5.2.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内容的案例分析 |
5.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教学方法的建设 |
5.3.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教学方法的“自主性” |
5.3.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教学方法的“思辨性” |
5.3.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教学方法的“互动性” |
5.3.4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 |
5.4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评价的建设 |
5.4.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评价的“开放性” |
5.4.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评价的“多元性” |
5.4.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评价的“科学性” |
5.4.4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评价的案例分析 |
5.5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
5.5.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师资队伍的“发展性” |
5.5.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师资队伍的“常态性” |
5.5.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师资队伍的“积极性” |
5.5.4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师资队伍的案例分析 |
6 “金课”建设的困境 |
6.1“金课”建设理念存在分歧 |
6.2 教师对“金课”建设动力不足 |
6.3 学生对“金课”建设参与意识低 |
6.4 社会对“金课”建设支持力度弱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2 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3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盲生体育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选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三类特殊学校的新课程改革 |
1.1.2 关于体育教学的改革 |
1.1.3 课程改革后衍生出的一致性研究 |
1.2 研究意义 |
1.2.1 为进一步优化课程改革提供方向与建议 |
1.2.2 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
1.2.3 有利于提升特殊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
1.2.4 有利于提高特殊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
1.3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一致性界定 |
2.1.2 特殊体育界定 |
2.1.3 课程标准界定 |
2.1.4 课堂教学界定 |
2.1.5 体育课堂教学界定 |
2.2 一致性理论产生的背景 |
2.2.1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的驱动 |
2.2.2 学业评价实践的需求 |
2.3 一致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 一致性的相关理论模型 |
2.4.1 韦伯一致性研究工具 |
2.4.2 “SEC”一致性分析模式(课堂实施调查模式) |
2.4.3 成功模式(Achieve模式) |
2.4.4 三种课程一致性工具的比较 |
2.5 一致性的相关研究现状 |
2.5.1 一致性分析模式理论的介绍研究 |
2.5.2 一致性分析模式的比较研究 |
2.5.3 各种一致性分析模式的实证分析 |
2.5.4 课程一致性影响因素 |
2.5.5 垂直一致性研究 |
2.5.6 一致性在体育领域的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一致性研究工具的选择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资料法 |
3.3.2 内容分析法 |
3.3.3 比较研究法 |
3.3.4 问卷调查法 |
3.3.5 数理统计法 |
3.4 研究思路 |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4.1 数据的收集 |
4.1.1 《盲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6 年版)》内容分析 |
4.1.2 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盲生班体育教师初中(7-9 年级)教学方案内容分析 |
4.1.3 设计教师自评量表 |
4.2 一致性分析模式的改造 |
4.2.1 “SEC”一致性分析模式的改造 |
4.2.2 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的改造 |
4.3 整理罗列分析框架 |
4.3.1 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基本框架 |
4.3.2 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 |
4.3.3 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的基本框架 |
4.3.4 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基本框架 |
4.4 编码 |
4.4.1 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编码 |
4.4.2 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编码 |
4.4.3 对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的编码 |
4.4.4 对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编码 |
4.4.5 对教师自我评价量表的编码 |
4.4.6 对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的编码 |
4.4.7 对教学方案教学实施进行统计 |
4.4.8 对教学方案中教学评价进行统计 |
4.5 研究数据的信效度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SEC”一致性分析 |
5.1.1 盲生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
5.1.2 盲生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5.2 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 |
5.2.1 盲生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5.2.2 盲生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5.3 研究结果总结 |
5.3.1 盲生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5.3.2 盲生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5.3.3 盲生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5.3.4 盲生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5)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的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顺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诉求的需要 |
1.1.2 基于2020 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篮球课程设计的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3 2017 年《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准》试行后关于高中课程设计和篮球课程设计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观察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2.2.5 问卷调查法 |
第三章 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 版)下的篮球课教学研究 |
3.1 解读 2020 版《体育与健康标准》,把握课程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
3.1.1 2020 版《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
3.1.2 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解读 |
3.1.3 2020 版《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程结构 |
3.2 高中一年级篮球课模块教学内容分析设计 |
3.2.1 新课标下高中篮球课模块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
3.2.2 新课标下高中篮球课教材内容分析 |
3.2.3 高中一年级篮球课模块教学内容分析设计 |
3.3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研究 |
3.3.1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设计的学情分析 |
3.3.2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目标设计 |
3.3.3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设计的重难点分析 |
3.3.4 新课标下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设计中教学策略和手段 |
3.3.5 新课标下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一设计案例 |
3.4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篮球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
3.4.1 篮球选项课模块1 节选1 课时: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双手头上传球动作技术学习 |
3.4.2 篮球选项课模块2 节选1 课时:单双手反弹传球 |
3.4.3 篮球选项课模块3 节选1 课时: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三步上篮) |
3.5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评价 |
3.5.1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评价思路 |
3.5.2 高中篮球选项课模块教学过程性评价操作方式 |
第四章 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下的篮球选项课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
4.1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 |
4.2 高中篮球选项课教学实施过程 |
4.2.1 模块教学实践过程 |
4.2.2 典型教学案例分析 |
4.2.3 教学实践反思与完善 |
4.3 高中篮球选项课教学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
4.3.1 新课标导向下高中篮球体育教学设计的评价方法 |
4.3.2 新课标导向下高中篮球体育教学设计的评价案例 |
4.3.3 落实新课程标准(2020)的效果分析 |
4.3.4 高中篮球选项课学生评价制度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反思 |
5.2.1 研究反思 |
5.2.2 改进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诱导教学法在高中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党和国家对体育教学改革和方法创新提出明确要求 |
1.1.2 羽毛球教学现状与教学方法改革的迫切需要 |
1.1.3 诱导教学法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2 诱导教学法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1.4.3 诱导教学法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
1.4.4 诱导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4.5 体育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4.6 小结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教学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3.1.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形态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2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3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羽毛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4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羽毛球学习兴趣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3.2.1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羽毛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羽毛球学习兴趣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组内各项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3.3.1 实验前后实验班各项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3.3.2 实验前后对照班各项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3.4 在羽毛球教学中运用诱导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 |
3.4.1 优势 |
3.4.2 不足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附件五 |
(7)泰国中学初级汉语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 ——以北碧府帕查蒙空中学非汉语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选题缘由 |
1.1.2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2.1 主题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研究 |
1.3.2.2 主题式教学在泰国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
1.3.2.3 主题式教学在泰国汉语词汇教学中的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4.1 体验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第2章 主题式汉语词汇教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主题式汉语词汇教学的相关概念 |
2.1.1 主题 |
2.1.2 主题式教学与主题式汉语教学 |
2.1.3 主题式汉语词汇教学 |
2.2 主题式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泰国中学初级汉语主题式词汇教学概况及设计 |
3.1 学情分析 |
3.1.1 教学现状 |
3.1.2 教学对象 |
3.2 教学目标 |
3.2.1 初一年级的总体教学目标 |
3.2.2 高二年级的总体教学目标 |
3.2.3 高三年级的总体教学目标 |
3.3 教学设计 |
3.3.1 教学主题的选择 |
3.3.2 教学主题词汇选择原则 |
3.3.3 主题式汉语词汇教学内容安排 |
3.3.4 主题式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的确定 |
3.3.5 主题式汉语词汇教学评估的实施方法 |
第4章 主题式词汇教学在非汉语班的具体教学设计 |
4.1 主题式词汇教学在初一非汉语班的教学设计 |
4.2 主题式词汇教学在高二非汉语班的教学设计 |
4.3 主题式词汇教学在高三非汉语班的教学设计 |
第5章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
5.1 主题式汉语词汇教学设计运用反思 |
5.2 主题式汉语词汇教学的改进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深度学习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影响 ——以江门市某中学物理教学实验测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研究综述 |
1.3.1 国内思维品质相关研究现状 |
1.3.2 国外思维品质相关研究现状 |
1.3.3 国内深度学习相关研究现状 |
1.3.4 国外深度学习相关研究现状 |
1.3.5 深度学习与思维品质培养交叉研究现状 |
2 理论基础 |
2.1 思维品质 |
2.1.1 思维品质概念界定 |
2.1.2 物理学科下的思维品质各维度表现 |
2.1.3 物理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 |
2.1.4 物理思维品质的评价方法 |
2.2 深度学习理论 |
2.2.1 深度学习概念界定 |
2.2.2 深度学习路线(DELC) |
2.2.3 深度学习驱动策略 |
2.3 原始物理问题——深度学习与物理思维品质间的纽带 |
2.3.1 原始物理问题 |
2.3.2 原始物理问题与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测量 |
2.3.3 原始物理问题对深度学习的驱动作用 |
3 研究方案设计 |
3.1 研究方法与思路 |
3.2 课堂教学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 |
3.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3.2.2 教学实验设计与实施 |
3.3 思维品质测试方案设计 |
3.3.1 测试方案设计总则 |
3.3.2 测试流程设计 |
3.3.3 原始物理问题测试卷的编制和实施情况 |
4 测试结果与分析 |
4.1 A卷测试结果展示 |
4.2 B卷测试结果展示 |
4.3 C卷测试结果展示 |
4.4 不同层次班级对比 |
4.5 不同性别学生对比 |
5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教学建议 |
5.3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Ⅰ 原始物理问题思维品质测试A卷 |
附录 Ⅱ 原始物理问题思维品质测试B卷 |
附录 Ⅲ 原始物理问题思维品质测试C卷 |
附录 Ⅳ A卷测试原始数据 |
附录 Ⅴ B卷测试原始数据 |
附录 Ⅵ C卷测试原始数据 |
附录 Ⅶ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知识模块化表格 |
附录 Ⅷ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深度教学设计 |
致谢 |
(10)基于micro:bit开源硬件的小学STEM校本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6 研究价值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STEM教育 |
2.2 校本课程 |
第三章 基于micro:bit的STEM校本课程开发 |
3.1 课程需求分析 |
3.2 课程目标制定 |
3.3 课程内容选择 |
3.4 micro:bit课程实施 |
3.5 micro:bit课程评价 |
第四章 基于micro:bit的STEM校本课程教学实践 |
4.1 教学实践概述 |
4.2 教学实施与改进 |
4.3 实施反思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课程开发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课程评价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能力评估表 |
附录四 能力评价标准 |
附录五 作品评价表 |
附录六 作品评价标准 |
附录七 上海市三年级信息科技教材 |
附录八 小组积分表 |
致谢 |
四、篮球单元式教学法初步探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学导式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D]. 吴金霖.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莫斯顿互惠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彭飞. 山东体育学院, 2021
- [3]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建设研究[D]. 莫劲松.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4]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盲生体育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钟小芳. 延安大学, 2021(12)
- [5]基于新课程标准(2020)的高中篮球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D]. 廖冰心.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6]诱导教学法在高中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邢禄建.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7]泰国中学初级汉语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 ——以北碧府帕查蒙空中学非汉语班为例[D]. 王天资.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1)
- [8]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9]深度学习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影响 ——以江门市某中学物理教学实验测试为例[D]. 董世杰.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micro:bit开源硬件的小学STEM校本课程开发[D]. 魏敏. 扬州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