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

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

一、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论文文献综述)

秦苗苗[1](2020)在《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随之教育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并成为关涉“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关键。教师作为完成这一使命的特殊主体,其师德起到决定性作用。习近平非常关注师德建设,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深入一线了解情况,亲自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到学校实地调研、与师生促膝长谈,并且通过书信来往,勉励慰问广大师生。同时掌握学生成长需要、教师发展特点的一手资料,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反复强调师德建设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明确了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与条件。他先后于2013年教师节致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提出“三个牢固树立”;2014年教师节到北京师范大学慰问时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引路人”及“四个统一”;2018年教育大会上提出“三个传播”“三个塑造”;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六要”标准等一系列关于师德的最新论断,为新时代下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的培养确定了努力的方向,逐渐形成了具有高度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师德建设相关论述。该论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布局,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师德建设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新时代下培养优秀教师队伍需求的正确把握,成为实现中华民族教育强国的理论支撑。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师德师风水平明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着提高。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青年队伍正在茁壮成长。当前学术界对于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研究还属于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一些学术成果对于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理论思想具有一定价值。但是这些理论成果大多聚焦于习近平师德建设内容的简单论述,系统性、完整性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学术观点重复率高。综合考虑当前学术研究的不足与国家教育发展迫切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本论文立足于习近平教育施政实践,系统阐述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发展过程和路径探索,深入分析理论特征、继承发展和时代价值,力求在前人研究水平上、尤其是针对不足,再做深入探求。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了论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介绍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历史背景,梳理了理论基础和发展过程。第三章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主要内容。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明确了新时代高尚师德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和提高政治站位,恪守道德规范和涵养高尚人格,增强学识素养和不断守正创新,心怀宽仁慈爱和践行敬业奉献;进而提出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全面领导、完善教师引入培养考核机制、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环境、发挥教师主观能动等措施,切实推进了师德建设。第四章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理论特征。其一,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论述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人本思维;其二,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论述突出了锻造优良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体现战略思维;其三,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论述划定了师德红线,体现底线思维;其四,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论述深化了协同育人,体现系统思维。这几个理论特征彼此联系、密不可分,具有一定的逻辑必然性,共同彰显了习近平的教育管理智慧。第五章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继承与发展。在几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从全局角度考虑教育和教师问题,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和谋划教师队伍建设。这其中既有对以往优良传统的传承,又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提炼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中关于师德建设初心、建设内容、建设路径上的继承和发展,是探明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形成与发展机制的应然之举。第六章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时代价值。首先,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论述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实现中国共产党师德建设的理论升华。其次,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论述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在他的领导下,师德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深化了师德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丰富了师德建设的工作方法,并初步取得成效。

侯燕[2](2019)在《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青年,既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又是影响社会问题的不定因素。青年群体的发展方向与各种政治力量的走势存在一定内在联系,青年与青年问题也因此始终受到社会的关注。马克思主义者总是把世界的发展进步与青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满腔热情地寄希望于青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把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由于曾从事共青团工作,胡锦涛对于青年和青年问题有着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他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青年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从事关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高度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与青年变化时代特征的科学认识与判断,从而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但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性。任何科学思想形成和发展都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独特的实践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胡锦涛青年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也有其内在根基,其产生、形成、发展和成熟都遵循社会历史基本规律。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厚积薄发的新篇章,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无限的智慧和热情投入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自身的特征与需求也呈现出相应的时代气息。随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胡锦涛青年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持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把青年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以服务青年发展促进青年理想信念的形成与生力军作用的发挥,指引着当代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通过对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以及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回溯和梳理,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总体脉络和逻辑体系,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在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如何以胡锦涛青年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高青年素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提供人才保障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本研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以及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是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和文化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党的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胡锦涛自身成长和青年工作经历则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就其发展阶段来看,胡锦涛青年思想经历了由孕育到初步形成、再到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紧密相连。本研究也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关于青年的地位和价值、青年的优势与不足、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等方面的基本观点,这些也恰恰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立论基础。在总论其形成基础、发展阶段和基本出发点之后,本研究选取胡锦涛青年思想极具时代特征的政治视角、利益视角、人才视角、实践视角、全球视角等维度对其内容构成进行了分论。从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突出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实施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等方面论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从为大局服务与为青年服务的一致性、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着力服务青年的根本需求等方面讨论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从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执政能力与干部选拔等方面剖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从火热社会实践中的无悔青春、党和国家需要青春力量、伟大时代召唤创业者等方面分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从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等方面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最后,提出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即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青年脉搏,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引导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坚持服务青年,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牢牢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基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胡锦涛青年思想系统且全面地回答了关于青年的基本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既有理论范畴,又是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胡锦涛青年思想内容丰富、时代感强,不仅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对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及其科学品质,开拓青年工作的思路、方法、手段,增强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为了阐明胡锦涛青年思想对于开展青年工作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了多个案例,从某一角度或某一形式印证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实践价值。比如,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简述了党和青年的特殊关系,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对于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论述;以大学青年教师为例,从剖析职业获得感生成入手,对于如何立足青年的基本特征、遵从青年成长的客观规律、正确分析青年的实际状况、在服务中赢得青年进行了探讨;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就共青团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进行了分析;以21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青年自组织为例,讨论了新时期青年社会实践主体的拓展形式,得到的基本结论是,自组织这一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组织形式对于青年参与社会、投身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但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贴近青年、创新思路,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主体作用,积极引领青年成长发展;以孔子学院的形成发展为例,简析青年国际交流状况,以此说明青年拓展世界眼光的重大意义,并印证青年对于促进国际交流、树立国际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积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分析青年和青年工作,不难看到胡锦涛青年思想严谨而科学的理论品质及重大而深刻的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国际青年争夺战愈演愈烈,党的青年工作也面临各种新情况与新挑战,但综观国际国内大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深刻指出,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与青年运动的主题,在根本上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完全一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从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出发,全面梳理、分析胡锦涛青年思想对青年工作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成效,对于引领当代中国青年自觉担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责任,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与指导价值。

汤素娥[3](2019)在《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研究》文中提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辉煌的历史;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上审视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明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赋予了劳动更多首创性、生动性、科学性的时代内涵、美好展望、切实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如何深入研究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捋顺其生成源流、廓清其内容构件、探究其理论品格、查摆其现实挑战、审思其实践要求,这对党中央在新时代团结带领广大劳动人民向劳动要精神力量、向劳动要社会实践、向劳动要文明素质、向劳动要生产力、向劳动要核心价值观,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蕴和实践价值。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生成源深流长。从理论渊源上看,得益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学说的涵养;从价值传承上看,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劳动论述的赓续;从文化涵育上看,深受中华优秀传统劳动伦理、中国共产党劳动文化、红色革命家庭美德的影响。从实践养成上看,离不开习近平自身在知青岁月、地方从政、治国理政等不同时期工作岗位的劳动锻造。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内容博大恢弘。其中,劳动价值论,阐述了劳动创造人类文明、劳动铸就“中国梦”、劳动成就人的价值。劳动精神论,披述了目标层面的科学劳动、体面劳动、幸福劳动的理想状态;理念层面的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德性态度;行为层面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实践道义。劳动主体论,沥述了扞守劳动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扬劳动群众的精神引领、助力劳动群众的全面发展。劳动关系论,陈述了和谐劳动关系意义深远、着力化解劳动关系纠纷、全面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理论品格鲜明。其内容架构的严谨性与逻辑关涉的指向性表现在:劳动价值论阐述立论旨趣并回答“何为劳动”、劳动精神论披述价值遵循并回答“何以劳动”、劳动主体论沥述力量依托并回答“何人劳动”、劳动关系论陈述实践照应并回答“何从劳动”。其外显特征的鲜明性与内隐特质的立体性表现在:时代性与人民性的高度融汇、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传承性与超越性的紧密结合、系统性与针对性有效贯通。其现实地位的重要性与理论贡献的深远性表现在: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成为民众共识、艰苦奋斗成为主流风尚的社会底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成为国家旋律、劳动浇筑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追求。当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面临多方面的现实挑战。现实挑战的问题表现在,劳动价值认知异化偏向、劳动群众地位被边缘化、弘扬劳动精神知易行难、劳动关系纠纷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成因在于,正面引导乏力与负面止损迟滞、逐利本性膨胀与调解组织疲软、家庭教育流俗与全面教育脱节、认知判断犹疑与实践定力不足。其危害在于,一定程度消解民族复兴的资源投入、妨碍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大用人单位的成本开支、弱化劳动者自由全面发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要遵循科学的实践要求。首要任务是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发挥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学校教育的育人质量、改进继续教育的育人效能、激活自我教育的内化作用。基本要求是筑造健康劳动环境,营造劳动至上的社会环境、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创造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必备保障是构建科学管用的劳动机制,建立健全劳动责权清晰的工作机制、劳动实践规范的奖惩机制、劳动权益维护的监督机制。

英容华[4](2019)在《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政府管理机制研究 ——以临沂市为个案》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大批的技能领军型人才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技能领军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来源于职业教育,但是目前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和关注程度远远不及普通教育,导致技能型人才尤其技能领军型人才呈现出数量短缺、结构失衡、质量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普通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地区出现大面积的“用工荒”,尤其对于技能领军型人才的短缺,这就充分说明我国的“教育过剩”现象已经凸显。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技能领军型人才的技术支撑。要想培养出更多的技能领军型人才需要政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只有找准了政府在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工作中的角色,构建适合技能领军型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才能使得技能领军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对于技能领军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的政府管理机制的研究变得非常有必要。政府如何运用其职能来解决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建立有效的政府管理机制,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本文围绕临沂市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政府管理机制现状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可供临沂市公共管理者对临沂市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政府管理机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提出符合临沂现状的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政府管理机制的改进意见和思路,为临沂市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政府管理机制创新提供参考。临沂市只是我国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中的一个个案,可以通过对临沂市政府管理机制的研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为其他地方技能领军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政府管理机制的改进提供经验借鉴,进一步推动技能领军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黄晓静,王飞[5](2018)在《筑巢引凤 共建共享 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以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家商城产学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校企合作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校企合作要不断地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变化匹配,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计划,从而使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当前,如果职业教育能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则能突破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实现多方"共赢",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李树陈[6](2016)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政策研究》文中认为职业教育政策是国家公共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解决公共职业教育问题、满足公共教育利益为目的。从政治学视角来分析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规律,是公共政策研究方法及其内容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运用和拓展,能够提高政策形成的科学性,提升政策执行的实效性,满足广大民众的利益诉求,服务于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大局。职业教育在我国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承担着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责和使命。在国家不断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顶层设计框架下,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政策环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经费不足、技术技能人才未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认同等。在国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如何克服存在的问题,调动政府、市场、企业、行业、学校、民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利益共享,形成办好职业教育的合力和持久动力,实现职业教育公共治理现代化,成为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公共政策涉及到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调整与分配。职业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牵涉到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分配,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职业教育政策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密切相关,影响到我国政治稳定、经济转型、社会和谐与文化繁荣,它是助推经济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对职业教育政策的研究,需要对有关概念进行明晰界定。对治理、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利益相关者理论、国家治理体系和职业教育政策及其体系等概念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为研究职业教育政策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出台的各种职业教育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其对国家整体治理体系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今后更好地处理好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的共生互动有着非常好的参考和借鉴。全球治理视野下,各国更加注重公共政策的构建。职业教育政策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到经济发展、产业调整、人力资本投入、国家繁荣稳定等多方面。国际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普及职业教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等所提倡的政策对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推动和借鉴作用。尤其是促使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全球职业教育治理协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立足本国实际,紧密对接国际人才需求变化的动向成为诸多发展中国家的优先选择。纵观世界各个发达国家的历程,它们在推进本国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都密切注意教育结构的调整与变革,尤其是非常注重发挥职业教育在整个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德国尽管在国情、文化传统等方面与中国有很大差异性,但职业政策制定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规律对中国依然有用且相通,即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好作用,转变职能,为职业教育发展创设好外部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起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增进办学活力,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全社会破除既有的各种歧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营造好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氛围和环境。这些都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即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开放的运行体系、进行跨界性研究、进行国际化合作等,这些都成为新时期立足我国实际制定正确职教政策的必要参照。目前,我国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转型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发展也呈现出补齐职业教育薄弱环节、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多元化成才成长、顺应全民终身学习时代要求等特点。这种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更加凸显,政府的主导作用将更加突出。政府需要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宏观思考,进行法律制度构建、机制体制政策层面上的战略安排,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来满足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巨大需求。与之同时,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也要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促进政治稳定的重要途径、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新四化”布局的重要支撑、促进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国际组织、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围绕着我国职业教育实际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方面的进一步思考,如进一步细化顶层理性设计,包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更加体现职业教育公益性、促进社会公平,坚持依法治教等方面,尤其是对《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提出建议;进一步改善政府宏观管理作用,包括明晰各级政府职业教育职能分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其中对营造全社会尊重技术技能型人才尊重的文化和氛围、弘扬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功能,包括调动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性、拓展行业组织功能、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对如何进一步调动起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积极性提出了思考。综上所述,所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思考,以期能够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宫宁[7](2016)在《基于民生改善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了劳动者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意识,切实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和劳动适应能力,增加了劳动收入,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在注重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面向人人,以人为本,尤其关注平民阶层和下层普通民众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利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追求。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高等教育的需求,改善了劳动力结构,强调了自由平等与福利尊严,提供了人人享有公平选择教育资源的机会和人生出彩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我国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已进入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民生改善功能的实现,已成为当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维度。基于这样的形势与认识,本文专门就基于民生改善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研究,审视构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发展的思路与框架,旨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和持续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其改善民生功能的实现。本论文分为七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的缘起背景、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国内外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研究的重要观点和论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简评,阐述本研究的框架思路、结构安排和基本研究方法,并对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描述。第二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的基本理论概述。本章主要介绍和阐述论文中所涉及的核心词汇和概念。对民生——教育民生——高等职业教育民生概念和内涵进行逐级的厘定与阐述,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民生属性,是平民教育、就业教育、高级技术教育、幸福教育。这些基本理论的概述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问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与平台,为本论题政策措施的奠定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的基本理论溯源。本章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的主要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溯源,不仅从马克思教育民生思想展开追溯,而且还从中国传统教育民生思想、孙中山职业教育民生思想及新中国共产党人对职业教育民生思想中探讨当代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的实现方式和道路。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宝贵财富。第四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的发展历程。通过历史分析方法,分阶段总结建国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民生成绩及存在的阻碍高等职业教育民生发展的误区。并从民生的视角对党实施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进行梳理,总结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取向上的演变。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经历了从政治取向——经济取向——民生取向的转变,不断探寻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管理体制、教育模式,使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显着提升。第五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贡献及困境。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民生改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满足普通民众接受多样化高等教育的需求、提高了其就业创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培养了受教育者的职业精神,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服务了社区居民生活。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违背民生的问题,包括价值理念的桎梏、国家政策的缺失以及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实践困境,这些都是我们党和政府需要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第六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的国际镜鉴。利用国别研究的方法,总结、借鉴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特征及根据他国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发展提供重要启示。第七章民生视域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通过树立“民生”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价值观,构建“民生”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机制,革新“民生”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体系,探索“民生”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民生发展体系。

温琬稀[8](2010)在《黄尧职业教育思想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黄尧先生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活跃在我国职业教育战线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任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近几年(1998-2009年)里,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并丰富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论文在介绍黄尧先生的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他任职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激烈、最深刻时期推行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迎来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所做的贡献;剖析其办学理念、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培养模式等所体现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进一步选取这一时期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影响深远的三个内容: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产教(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作深入探讨,显现黄尧先生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实质。本文认为黄尧先生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中国特色和创新性等特征。黄尧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源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反过来又给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于理论支持。既为我国当代职业教育史添上一笔,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办大职业教育的经验。

罗崇敏[9](2008)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努力开创云南现代教育事业新局面──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文中提出2008年2月19日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在全省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回顾总结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绩和经验,正确

郑金贵[10](2007)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江泽民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文中研究说明《江泽民文选》第一、二、三卷中共有203篇着作,其中有40篇对教育做了重要论述(第一卷9篇,第二卷15篇,第三卷16篇)。笔者研读了这40篇原着,把其中的主要论述摘录出来,进行认真消化,并作分类。江泽民同志围绕着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七个方面对教育工作作了重要论述。

二、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
    2.1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历史背景
        2.1.1 世界交往环境对师德提出新的挑战
        2.1.2 建设教育强国对师德提出新的亟需
        2.1.3 教师队伍建设对师德提出新的要求
    2.2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
        2.2.2 列宁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
        2.2.3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
        2.2.4 传统文化中关于师德建设的历史积淀
    2.3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发展过程
        2.3.1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萌芽期(1982-2012年)
        2.3.2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发展期(2012-2017年)
        2.3.3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成熟期(2017-今)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主要内容
    3.1 习近平对新时代师德的内涵界定
        3.1.1 高尚师德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和提高政治站位
        3.1.2 高尚师德体现在恪守道德规范和涵养高尚人格
        3.1.3 高尚师德体现在增强学识素养和不断守正创新
        3.1.4 高尚师德体现在心怀宽仁慈爱和践行敬业奉献
    3.2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五个抓手
        3.2.1 掌握意识形态话语
        3.2.2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3.2.3 完善“引培考”机制
        3.2.4 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3.2.5 发挥教师主观能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理论特征
    4.1 突出立德树人体现人本思维
        4.1.1 将教师和学生作为师德建设的双主体
        4.1.2 将满足师生需要作为师德建设的目标
        4.1.3 将优秀教师和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推力
    4.2 锻造师德师风体现战略思维
        4.2.1 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上强调政治战略
        4.2.2 教师师德师风锻造上体现目标战略
        4.2.3 教师师德师风培养上立足知行战略
    4.3 划定师德红线体现底线思维
        4.3.1 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底线
        4.3.2 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教学的底线
    4.4 深化协同育人体现系统思维
        4.4.1 定义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体现整体性
        4.4.2 构建学校各部门教育共同体体现协同性
        4.4.3 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体现建设开放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继承与发展
    5.1 在师德建设初心上的继承与发展
        5.1.1 在师德建设初心上的继承
        5.1.2 在师德建设初心上的发展
    5.2 在师德建设内容上的继承与发展
        5.2.1 在师德建设内容上的继承
        5.2.2 在师德建设内容上的发展
    5.3 在师德建设路径上的继承与发展
        5.3.1 在师德建设路径上的继承
        5.3.2 在师德建设路径上的发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时代价值
    6.1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理论价值
        6.1.1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
        6.1.2 实现中国共产党师德建设理论升华
    6.2 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的实践意义
        6.2.1 领导师德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
        6.2.2 深化师德建设体制机制的改革
        6.2.3 丰富师德建设的有效工作方法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基础与发展阶段
    第一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理论文化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
        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
        四、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
    第二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现实需求: 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三、个人因素: 胡锦涛自身的成长与青年工作经历
    第三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
        一、胡锦涛青年思想孕育阶段
        二、胡锦涛青年思想初步形成阶段
        三、胡锦涛青年思想丰富完善阶段
第二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第一节 青年的地位与价值
        一、“青年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伟大力量”
        二、“党离不开青年,青年更离不开党”
        三、“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
    第二节 青年的优势与不足
        一、青年“最具创造活力”
        二、青年“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
        三、青年要“认真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第三节 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四个新一代”
        二、实现路径: “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三、基本原则: “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
第三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
    第一节 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
        一、扩大党在青年群体中的执政基础
        二、注重对青年的引导方式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
        一、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二、青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推进青年道德建设
    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
        一、服务科学发展是青年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以青年为本
        三、发挥青年在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第四节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论析——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
第四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
    第一节 “把为大局服务和为青年服务结合起来”
        一、“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二、服务青年是党的宗旨在青年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
        一、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二、青年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
    第三节 “竭诚服务青年”
        一、服务青年学习成才
        二、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三、维护青年合法权益
    第四节 案例分析: 在服务青年中赢得青年——以大学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生成为例
第五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
    第一节 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
        一、青年人才是最重要战略性资源
        二、“提高青年整体素质”
        三、完善青年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
    第二节 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二、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标准,持续促进教育公平
        三、以青年成才为终极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第三节 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
        一、树立“多样化人才”和“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
        二、“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
        三、青年的成才路径
    第四节 执政能力与青年干部选拔
        一、青年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三、创新青年干部选拔机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共青团如何以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
第六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
    第一节 “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永恒的青春”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青年学习提高的大课堂
        三、“投身实践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青年要艰苦奋斗
        三、时代呼唤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
    第三节 “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
        一、当代青年“生恰逢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青年汲取营养和力量的源泉”
        三、创新思维是青年发展的希望所在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自组织——社会实践主体的新拓展
第七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
    第一节 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
        一、起点: 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二、任务: “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
        三、基点: “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节 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
        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
        二、青年是和平发展的生力军
        三、青年“肩负着开创世界人民美好未来之使命”
    第三节 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
        一、青年交流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视留学工作
        三、构建青年交流的长效机制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国际交流状况论析——以孔子学院为例
第八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青年运动要坚持党的领导
        二、准确把握青年脉搏
        三、优化青年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青年接续奋斗
        二、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
        三、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
    第三节 坚持服务青年,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
        一、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
        二、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
        三、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生成源流
    2.1 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学说的涵养
        2.1.1 根植马克思劳动学说的沃土
        2.1.2 汲取恩格斯劳动学说的精粹
        2.1.3 吸收列宁劳动学说的精华
        2.1.4 承袭斯大林劳动学说的精髓
    2.2 价值传承: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劳动论述的赓续
        2.2.1 坚持毛泽东劳动论述的价值底色
        2.2.2 延续邓小平劳动论述的价值取向
        2.2.3 拓深江泽民劳动论述的价值内涵
        2.2.4 丰富胡锦涛劳动论述的价值要义
    2.3 文化涵育:中国优秀劳动理念的影响
        2.3.1 中华优秀传统劳动伦理的规范
        2.3.2 中国共产党劳动文化的浸润
        2.3.3 红色革命家庭美德的习礼
    2.4 实践养成:自身成长经历的劳动锻造
        2.4.1 萌芽阶段:知青岁月时期的劳动锤炼
        2.4.2 发展阶段:地方从政时期的为民服务
        2.4.3 完善阶段:治国理政时期的运筹帷幄
第3章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内容构件
    3.1 劳动价值论
        3.1.1 劳动创造人类文明
        3.1.2 劳动托起“中国梦”
        3.1.3 劳动成就人的价值
    3.2 劳动精神论
        3.2.1 目标层面:劳动的理想状态
        3.2.2 理念层面:劳动的德性态度
        3.2.3 行为层面:劳动的实践道义
    3.3 劳动主体论
        3.3.1 扞守劳动群众的主体地位
        3.3.2 发扬劳动群众的精神引领
        3.3.3 助力劳动群众的全面发展
    3.4 劳动关系论
        3.4.1 和谐劳动关系意义深远
        3.4.2 着力化解劳动关系纠纷
        3.4.3 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
第4章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理论品格
    4.1 内容架构的严谨性与逻辑关涉的指向性
        4.1.1 劳动价值论阐述立论旨趣并回答“何为劳动”
        4.1.2 劳动精神论披述价值遵循并回答“何以劳动”
        4.1.3 劳动主体论沥述力量依托并回答“何人劳动”
        4.1.4 劳动关系论陈述实践照应并回答“何从劳动”
    4.2 外显特征的鲜明性与内隐特质的立体性
        4.2.1 时代性与人民性高度融汇
        4.2.2 科学性与革命性有机统一
        4.2.3 传承性与超越性紧密结合
        4.2.4 系统性与针对性有效贯通
    4.3 现实地位的重要性与理论贡献的深远性
        4.3.1 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成为民众共识
        4.3.2 艰苦奋斗成为主流风尚的社会底色
        4.3.3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成为国家旋律
        4.3.4 劳动浇筑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追求
第5章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现实挑战
    5.1 现实挑战的问题表现
        5.1.1 劳动价值认知异化偏向
        5.1.2 劳动群众地位被边缘化
        5.1.3 弘扬劳动精神知易行难
        5.1.4 劳动关系纠纷时有发生
    5.2 现实挑战的成因剖析
        5.2.1 国家层面:正面引导乏力与负面止损迟滞
        5.2.2 社会层面:逐利本性膨胀与调解组织疲软
        5.2.3 家校层面:家庭教育流俗与全面教育脱节
        5.2.4 个人层面:认知判断犹疑与实践定力不足
    5.3 现实挑战的主要危害
        5.3.1 消解民族复兴的资源投入
        5.3.2 妨碍和谐社会的有序构建
        5.3.3 加大用人单位的成本开支
        5.3.4 弱化劳动者自由全面发展
第6章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实践要求
    6.1 首要任务:着力加强劳动教育引导
        6.1.1 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6.1.2 提升学校劳动教育的育人质量
        6.1.3 改进继续劳动教育的育人效能
        6.1.4 激活自我劳动教育的内化作用
    6.2 基本要求:全面筑造健康劳动环境
        6.2.1 营造劳动至上的社会环境
        6.2.2 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6.2.3 创造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
    6.3 必备保障:构建科学管用劳动机制
        6.3.1 建立健全劳动责权清晰的工作机制
        6.3.2 建立健全劳动实践规范的奖惩机制
        6.3.3 建立健全落实劳动理念的监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政府管理机制研究 ——以临沂市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重难点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 相关概念和理论阐释
        1.5.1 政府职能理论
        1.5.2 人力资源理论
        1.5.3 技能领军型人才的标准
        1.5.4 技能领军型人才的政府管理机制
第二章 国家对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政府管理机制现状
    2.1 产业结构与技能领军型人才
        2.1.1 技能领军型人才输出少
        2.1.2 技能领军型人才需求大
    2.2 我国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政府管理机制的现状
        2.2.1 文件强调重视
        2.2.2 缺乏相关责任主体
    2.3 临沂市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政府管理机制现状
        2.3.1 临沂发展现状
        2.3.2 技能领军型人才短缺
        2.3.3 临沂技能领军型人才政府管理机制的缺陷
第三章 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政府管理机制问题分析
    3.1 我国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政府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3.1.1 深受传统观念影响,舆论导向尚未转变
        3.1.2 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1.3 国家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3.1.4 政府投资的人才培训基地配套措施欠缺
        3.1.5 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2 临沂市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政府管理机制问题分析
        3.2.1 临沂市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人才缺乏问题
        3.2.2 对技能领军型人才的现状调查分析
        3.2.3 临沂市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政府管理机制的核心问题
第四章 国外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分析与经验借鉴
    4.1 国外先进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政府管理机制
        4.1.1 德国“双元制”机制
        4.1.2 美国“合作教育”机制
        4.1.3 英国“工读交替”机制
        4.1.4 日本“企业教育”机制
    4.2 对国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政府管理机制经验借鉴
        4.2.1 完善的法律是根本保障
        4.2.2 充足的经费是物质基础
        4.2.3 市场的需求是导向
        4.2.4 校企合作是根本途径
        4.2.5 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是重要举措
第五章 临沂市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与发展政府管理机制改善建议
    5.1 健全政府技能领军型人才管理体制
        5.1.1 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健全人才信息库
        5.1.2 加强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5.1.3 拓宽培养渠道,以赛促进选拔
        5.1.4 建立实训基地,优化人才结构
    5.2 优化技能领军型人才成长环境
        5.2.1 提高技能领军型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5.2.2 健全技能领军型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5.2.3 搭建技能领军型人才交流平台,营造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环境
    5.3 推进制度化建设,开创工作新局面
        5.3.1 发挥各方优势,推进制度化建设
        5.3.2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筑巢引凤 共建共享 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以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家商城产学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校企合作的概念
2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3 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4 校企共建家商城产学园, 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
    4.1 家商城产学园的建立开创了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4.2 家商城产学园的建立开创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新局面
    4.3 家商城产学园的建立开创了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5 结语

(6)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的综述
        二、关于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的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三、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第二章 国家治理视阈下职业教育政策概念分析
    第一节 现代治理体系相关理论分析
        一、治理理论
        二、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三、公共产品理论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节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职业教育政策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教育政策是国家公共政策重要内容
        三、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及其特点
第三章 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近代以来职业教育的开创与探索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职业教育政策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职业教育政策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职业教育政策
        三、“文革”时期职业教育的浩劫和艰难前行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恢复和发展阶段政策
        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期的政策
        三、世纪之交职业教育政策调整与变革
        四、新世纪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阶段的政策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政策评析
        一、发展动力从经济需求转向综合需求
        二、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
        三、职业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章 全球治理视野下职业教育政策比较分析
    第一节 国际组织层面职业教育政策比较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政策研究
        二、世界银行职业教育政策研究
        三、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培训政策研究
        四、国际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对中国的启发
    第二节 外国政府职业教育政策比较分析
        一、美国职业教育政策进展分析
        二、德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分析
    第三节 国际职业教育政策发展趋势及启示
第五章 现代职业教育对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第一节 发展职业教育与保障政治稳定
    第二节 发展职业教育与改善民生
    第三节 发展职业教育与“新四化”布局
    第四节 发展职业教育与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五节 发展职业教育与构建学习型社会
第六章 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进一步强化顶层理性设计
        一、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
        二、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公益性
        三、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法治化建设
    第二节 改进政府宏观管理作用
        一、明晰各级政府职业教育职责分工
        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三、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经济社会地位
        四、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第三节 充分发挥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功能
        一、调动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性
        二、拓展行业组织多种功能
        三、发挥企业办学重要作用
        四、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基于民生改善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1.1.1 选题的缘起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研究成果及评述
        1.2.2 国内学者研究成果及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
第2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的基本理论概述
    2.1 民生和教育民生
        2.1.1 民生概述
        2.1.2 教育民生
    2.2 职业教育
        2.2.1 职业教育的概念
        2.2.2 职业教育的内涵
    2.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理论阐析
        2.3.1 高等职业教育概念
        2.3.2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
        2.3.3 高等职业教育民生内涵
        2.3.4 高等职业教育的民生属性
第3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理论渊源阐析
    3.1 马克思教育民生思想
        3.1.1 教育与民生的辩证关系
        3.1.2 高等职业教育民生与马克思教育民生思想的关系
    3.2 我国传统教育民生思想
        3.2.1 我国古代教育民生思想
        3.2.2 民本主义教育观
        3.2.3 平民主义教育观
    3.3 孙中山职业教育民生思想
    3.4 新中国共产党人职业教育民生思想
        3.4.1 毛泽东初步发展职业教育民生思想
        3.4.2 邓小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生思想
        3.4.3 江泽民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民生思想
        3.4.4 胡锦涛科学发展职业教育民生思想
        3.4.5 习近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民生思想
第4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发展历程
    4.1 高等职业教育复苏阶段(1949—1977年)
        4.1.1 实现工农大众教育权益
        4.1.2 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
    4.2 高等职业教育初期创办阶段(1978年—1990年)
        4.2.1 高等职业教育确立
        4.2.2 社会力量创办职业大学
    4.3 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阶段(1991年—1998年)
        4.3.1 加快高技能型人才培养
        4.3.2 面向市场调整人才培育模式
        4.3.3 确立高等职业教育法律地位
    4.4 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阶段(1999年—2011年)
        4.4.1 大力发展、大众教育
        4.4.2 服务宗旨、就业导向
        4.4.3 以人为本、多样办学
        4.4.4 政府统筹、地方管理
        4.4.5 加大投入、奖助结合
    4.5 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4.5.1 助力高等教育大众化
        4.5.2 系统培养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4.5.3 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4.5.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5.5 明确企业办学主体地位
        4.5.6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第5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贡献及困境
    5.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民生的突出贡献
        5.1.1 满足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
        5.1.2 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5.1.3 提高收入水平
        5.1.4 培养职业精神
        5.1.5 服务社区居民生活
    5.2 民生视域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
        5.2.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桎梏
        5.2.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缺失
        5.2.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建设的实践困境
第6章 高等职业教育民生之国际镜鉴
    6.1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民生考察和经验借鉴
        6.1.1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特征
        6.1.2 德国“双元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的启示
    6.2 美国“社区学校”民生考察与经验借鉴
        6.2.1 美国“社区学校”民生特征
        6.2.2 美国“社区学校”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的启示
    6.3 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民生考察与经验借鉴
        6.3.1 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民生特征
        6.3.2 澳大利亚TAFE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的启示
第7章 民生视域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7.1 树立“民生”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价值观
        7.1.1 重视高等职业教育
        7.1.2 确立高等职业教育民生立场
        7.1.3 强化公正、公平的高等职业教育民生伦理品质
    7.2 构建“民生”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机制
        7.2.1 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政策
        7.2.2 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投资体系
    7.3 革新“民生”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体系
        7.3.1 政府主导
        7.3.2 行业指导
        7.3.3 企业参与
    7.4 探索“民生”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7.4.1 形成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结构
        7.4.2 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7.4.3 重视特色课程建设
        7.4.4 构建梯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7.4.5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7.4.6 努力做好人民满意的“双师型”教师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黄尧职业教育思想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的意义
    2 黄尧先生简介
    3 黄尧先生宏观教育研究的论着
        3.1 《中国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梗概
        3.2 《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梗概
    4 研究方法和路线
        4.1 文献查阅法
        4.2 专访、对话法
        4.3 历史事件分析法
        4.4 比对研究法
        4.5 研究路线
第二章 黄尧任职期间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1 坚持改革和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
        1.1 宣传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性
        1.2 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1.3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1.3.1 依靠全社会办职业教育,推动多元化办学体制
        1.3.2 改革管理体制,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1.3.3 深化进行机制改革,推行新机制新模式
        1.3.4 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开创教育为"三农"服务新局面
        1.4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1.5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5.1 扩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1.5.2 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
    2 深化改革加大调整力度推动职业教育积极发展
        2.1 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
        2.1.1 开创我国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2.1.2 启动"创新工程"
        2.1.3 实施"创新工程"
        2.2 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措施和政策
        2.2.1 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2.2.2 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新模式,建立学校与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
        2.2.3 深化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产教结合模式实行"订单式"培养
        2.3 推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和政策
    3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05-2007年)
        3.1 加快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
        3.1.1 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3.1.2 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3.1.3 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3.2 以服务为宗旨,实施"四大工程"
        3.3 以就业为导向,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3.4 全面推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3.4.1 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
        3.4.2 规划"十一五"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3.5 职业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
    4 小结
第三章 黄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初探
    1 黄尧对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1.1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
        1.2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 黄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中的服务理念
        2.1 我国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
        2.2 我国职业教育的服务理念
    3 黄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中产教结合机制和模式
        3.1 工学结合在世界职业教育史上的演义
        3.2 黄尧先生对工学(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机制、模式的深入研究
    4 黄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4.1 黄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
        4.2 黄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中国特色
        4.3 黄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创新特征
        4.4 黄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以能力为本位的特征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江泽民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二、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之本
三、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成长
五、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要尊师重教
六、进行教育创新, 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七、加强军队院校建设, 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队人才
附录:江泽民论教育
    江泽民论教育

四、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研究[D]. 秦苗苗.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2]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D]. 侯燕. 扬州大学, 2019(06)
  • [3]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研究[D]. 汤素娥. 湖南大学, 2019(07)
  • [4]技能领军型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政府管理机制研究 ——以临沂市为个案[D]. 英容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5]筑巢引凤 共建共享 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以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家商城产学园为例[J]. 黄晓静,王飞.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07)
  • [6]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政策研究[D]. 李树陈.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7]基于民生改善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 宫宁. 吉林大学, 2016(08)
  • [8]黄尧职业教育思想初探[D]. 温琬稀.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 [9]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努力开创云南现代教育事业新局面──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 罗崇敏.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08(03)
  • [10]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江泽民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J]. 郑金贵.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标签:;  ;  ;  ;  ;  

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