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265、神农606、神农9741

神农265、神农606、神农9741

一、沈农265,沈农606与沈农9741(论文文献综述)

刘猷红[1](2015)在《籼型细胞质粳稻发现的实验证据与遗传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籼粳亚种杂交优势利用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理论指导下培育的超高产品种实现了我国水稻单产的又一次飞跃,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籼粳杂交优势理论与利用多针对于亚种间核基因组间的相互作用,对细胞质作用的报道与探讨非常有限。本研究以东北粳稻为试材,利用生物信息学与生物技术手段,结合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主栽品种细胞质的籼粳属性,并通过构建同核异质系发现了粳型超级稻核质互作优势产生的植物学证据,证明了核质互作对于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的有益补充。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对籼稻93-11与粳稻日本晴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的亚种分化序列位点发现,细胞质基因组与核基因组的亚种分化片段具有高度同源性。以此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了以细胞质基因为研究对象的分子标记,以总DNA为模板会产生检测结果假阳性的观点。2.以叶绿体DNA与线粒体DNA为模板,利用籼粳特异的4个叶绿体标记与4个线粒体标记,检测44份东北地区主栽水稻品种的细胞质亚种属性。研究筛选到7份材料在8个细胞质亚种分化位点上位籼型,如沈农265、沈农9741、辽粳454、辽粳326、辽盐241、营8433、辽盐283等高产品种与超高产品种。3.基于细胞质基因组范围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SNP)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粳核籼质材料沈农265,沈农9741,沈农9816,辽粳454和辽粳326具有籼亚种背景。单体型网络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材料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与籼稻具有一致或遗传相似的单体型。4.本研究对14个光合与呼吸作用相关的细胞质功能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5个粳核籼质样本的叶绿体功能基因典型籼稻9311具有一致基因型,而其他材料与典型粳稻日本晴的位点相同。线粒体功能基因测序结果也证明了粳核籼质材料的碱基位点未发现新的突变,与9311基因型一致。试验表明5个样本中固定下来的优势可能来源于籼型细胞质与粳稻细胞核整体的互作,而并非个别基因间的互作。5.为了定性判断籼稻细胞质对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是否具有贡献,本研究以3个籼型细胞质粳稻沈农265、沈农9741、辽粳454与4个粳型细胞质粳稻秋光、丰锦、盐丰47、辽粳5构建双列杂交群体。产量构成因素性状的遗传分析发现,杂交后代F,的分蘖数、穗数、单株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四个农艺性状不仅加性方差、显性方差、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达1%的极显着水平,而且母性遗传率和母性遗传比率的方差分量也达到显着水平。说明这4个产量构成因素性状不仅受到细胞核遗传影响,也同样具有细胞质遗传效应。所有亲本的株高和穗粒数的母体效应没有检测到或不显着。粳核粳质样本辽粳5和丰锦的分蘖数、穗数和单株有效穗数的母体效应达极显着的水平,但方差分量均是负值。尽管粳核籼质样本沈农265和沈农9741的籼型细胞质对于产量构成因素千粒重的调控效应没有达到显着水平,但多为正值,而秋光粳型细胞质的千粒重的母体效应达负向显着水平,说明籼稻型细胞质对千粒重有一定的正向拉动作用,在此双列杂交群体中秋光的粳型细胞质对千粒重有显着地负向拉动作用。6.本试验以4份粳核籼质材料为细胞质供体,2份粳核粳质材料丰锦和辽粳5为细胞核供体,连续回交7代,研究发现同核异质系与亲本相比分蘖数和穗数减少了而穗粒数增加,并且都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结果表明同核异质系与轮回亲本相比较,在固定的光合产物储备条件下,同核异质系减少了植物体分枝的分化进而增加了穗粒数。暗示着这个代偿关系不仅是亚种间核质互作产生优势的植物学机制,同时也是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与理想株型相结合育种策略的新体现。该研究结论进一步证实了双列杂交的遗传分析结果的推断。

赵一洲,李正茂,路洪彪,倪善君,张战,李鑫,毛艇,张丽丽,刘研[2](2015)在《辽宁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多样性演变及亲缘关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1981-2010年育成的62个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时期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多样性和亲缘系数的变化,并通过主坐标分析、聚类分析了解品种间的形态距离和遗传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育种时间的推移,辽宁省水稻品种间品质性状多样性下降,遗传基础狭窄。在今后的水稻品质育种工作中应拓宽亲本来源、加强种质交流,充分利用现有育成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程度发挥优质骨干亲本的作用。

杨贤莉,王嘉宇,刘丹,张玲,李晓楠,吕国依[3](2014)在《沈农系列水稻高产品种及其衍生系的遗传结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沈农265、沈农606、沈农9741、千重浪1号、沈农9903、沈农9816等6个高产品种及其衍生的570份品系为材料,通过对DEP1、GS5、qSW5、Gn1a、qGW8、GS3和GW2等7个功能基因位点的检测来分析这些已经克隆的控制产量性状的基因在辽宁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利用籼粳特异性的InDel标记分析籼稻血缘含量对北方高产优质粳稻育种的贡献。结果表明,除了GW2外,其他6个功能基因位点均检测到等位基因的变异。576份材料中,DEP1、qSW5和qGW8在沈农系列粳稻品种中被广泛利用。检测到467份材料含有DEP1基因,占总数的81.9%;550份材料含有qSW5基因,占96.5%;351份材料含有qGW8,占61.6%;而GS5、Gn1a以及GS3在育种中被利用得较少,仅在少数品系中被利用,比例分别为5.4%、0.7%和1.1%。籼粳特异性标记分析表明,54.0%的参试材料在32个位点上有一定籼型血缘引入,且第5染色体上存在的籼型位点较多,占该染色体的20.8%。

刘丹[4](2014)在《东北粳稻遗传多样性及穗部性状基因定位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技术的有效结合己成为当前作物育种的重要方向。品种资源是育种家选育亲本的基础,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可为种质资源利用和杂交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而穗部性状是育种家选育新品种的重要指标。良好的穗部形态直接决定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品种的选育地区和推广年代两个方面入手,系统分析了东北粳稻近40年来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籼粳杂交衍生系群体对水稻穗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旨在为开展东北粳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奠定基础。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东北粳稻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54个SSR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19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61。不同地区的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吉林省粳稻品种多样性水平较高,而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较低;不同年代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近年东北粳稻品种多样性水平略有提高。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证明,等位基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部,其中不同省份地区之间的种内变异为88.18%,而不同推广年代间的种内变异为96.86%。通过Neighbor-joining(NJ)聚类分析将东北粳稻品种划分为三个类群,分别对应于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群体结构分析表明,东北粳稻遗传结构存在明显的分化,且黑龙江省品种与辽宁省品种存在较大差异。2.部分产量相关功能基因在东北粳稻育种中得到利用。对8个产量相关的功能基因检测发现,东北粳稻中除了IPA1和GW2两个基因位点未存在等位基因变异外,其它6个产量相关的功能位点均存在等位基因变异,表明GS3,GS5,qSW5,Gn1a,qGW8以及DEP1这6个功能基因位点均部分的被固定到了现代粳稻品种中。3.东北地区近现代以来育成品种的籼型基因频率逐渐增加。对近年来育成的粳型超级稻品种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可知,参试15份粳型超级稻品种均含有一定的籼型血缘,且不同地区超级稻品种所含籼型基因频率(Fi)有所不同。对不同年代育成的参试材料的籼型基因频率(Fi)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以2005-2011年育成的超级稻品种籼型基因型频率最高,Fi为0.068;12份1977-1999年育成的栽培品种次之,Fi为0.033;9份1963-2000年育成的日本品种几乎不含有籼型血缘,Fi为0.011。4.检测到14个控制穗部性状的QTLs,包括2个穗长QTLs,1个穗重QTL,2个一次枝梗数QTLs,2个二次枝梗数QTLs,2个颖花数QTLs,3个结实率QTLs,1个千粒重QTL和1个着粒密度QTL,它们分布于第1,3,4,5,6,7,11和12号染色体上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穗部性状的QTL多分布在第1号染色体上,数量占总数的40%以上。控制穗部性状的单个QTL的贡献率在8.06%-58.62%之间,其中有6个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七山占,8个来源于秋光。5.检测到27个控制粒形性状的QTLs,包括3个粒长QTLs,11个粒宽QTLs和13个粒厚QTLs,它们分布于第1,2,3,4,5,11和12号染色体上,可分别解释14.45-38.48%、28.98-52.36%和38.77-44.23%的表型变异。在2011年检测到7个QTLs,包括3个粒宽QTLs和4个粒厚QTLs;2012年检测到11个QTLs,包括2个粒长QTLs,5个粒宽QTLs和4个粒厚QTLs;2013年检测到9个QTLs,包括1个粒长QTL,3个粒宽QTLs和5个粒厚QTLs。检测到两个重演性较好的QTLs,分别为控制粒宽的qGW5a和控制粒厚的qGT12c,它们在三个年份中均稳定表达。控制粒形性状的单个QTL的贡献率在5.58-26.90%之间,其中有6个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七山占,14个来源于秋光。6.sp突变体是一个散穗型突变体材料,田间表现为穗部一次枝梗向外延伸,与穗轴夹角增大,穗向周围散开。与亲本相比,株高极显着增加,穗重极显着减少。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p与02428构建的F2群体进行定位研究,初步将sp基因定位在第4号染色体长臂端,位于E3和RM17578之间的62.9Kb区域内,跨越OSJNBb0022F16和OSJNBa0071I132个BAC克隆群。7.lax(t)俐突变体是一个散穗型突变体材料,与野生型相比,其一次枝梗正常,二次枝梗小穗发育受阻,小穗退化,只长有末端籽粒。利用极端个体分组与隐性基因组分析法(Bulked extremes and recessive class analysis, BERCA),将lax(t)基因初步定位在第4号染色体长臂RM16883和MM1466之间159.6kb区域。进一步通过扩大F2定位群体和筛选合成新的多态性引物,将lax(t)基因精细定位在MM1406和RM16890之间47.8kb区域。利用RAP-DB进行基因预测分析,发现该区域只有一个候选基因Os04g0396500,其编码一个参与调节水稻AM形成的蛋白因子。测序分析表明,lax(t)与日本晴存在三个位点上的碱基差异,推测lax(t)可能是lax2的一个新的等位基因。

许明,贾德涛,马殿荣,苗微,王楠,陈温福[5](2011)在《北方粳型超级稻灌浆结实期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文中研究表明以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以秋光和辽粳294为对照,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粳稻灌浆结实期碳水化合物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沈农265和沈农606比对照品种具有显着的产量优势。通过对灌浆结实期的籽粒和叶片碳水化合物的测定,发现沈农265叶片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在花后10 d和花后40 d显着高于对照品种秋光,花后40 d沈农265的籽粒淀粉含量显着高于秋光;而沈农606与对照品种辽粳294叶片和籽粒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没有显着差异。根系和叶片保护酶的测定结果表明,超级粳稻的根系衰老要早于地上部分,与同期对照品种相比,沈农265和沈农606叶片和根系丙二醛含量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较高,延缓了植株衰老。

许明,贾德涛,陈温福[6](2010)在《北方粳型超级稻根系生长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以典型的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秋光和辽粳294作为对照,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各个品种的根冠比、单位地上部分所具有的根长、根系总吸收面积、叶面积指数、干物质运转与分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对照品种秋光和辽粳294叶片伸展速度较快,后期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减少,出现早衰的现象;超级粳稻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生育前期根冠比大,生育后期有较高叶面积指数,根系发达,没有出现根系冗长,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换率中等,可以充分利用生育后期的光能资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干物质,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许明,贾德涛,马殿荣,王嘉宇,苗微,陈温福[7](2010)在《北方超级粳稻根系生理、叶片光合性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北方粳型超级稻代表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秋光和辽粳294为对照,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根系伤流速度、根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表明,沈农265和沈农606在整个生育期内根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和伤流速度都显着地高于对照品种,特别是在生育后期,根系衰老缓慢,生理活性强。在灌浆结实期,两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对照品种差异显着,光合特性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品种。说明超级粳稻沈农265和沈农606具有明显的根系生理优势和叶片光合优势,灌浆结实期根系生理活性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显着正相关。

马威[8](2009)在《粳型超级稻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沈农606是北方广泛种植的超级稻品种,田间表现对北方稻瘟病菌株具有很高的抗性,利用已筛选出的在抗、感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采用BSA法对构建的几代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讨论,旨在找到与抗稻瘟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从而为沈农606中抗病基因的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

张喜娟[9](2009)在《水稻超高产品种的生理特性及遗传基础》文中认为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超高产水稻的生理特性和遗传基础是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理论依据。沈农265和沈农6014是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培育出来的直立穗型超高产水稻品种,它们推动了粳型超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的深入和超高产水稻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本文从多方面研究了超高产水稻沈农265和沈农6014的生理特性及沈农265的遗传基础。研究内容包括:1)以辽粳294和辽粳371为对照,研究了超高产水稻沈农265和沈农6014的产量性状、光合特性、维管束性状和籽粒灌浆充实特性;2)以12个不同穗颈弯曲度的北方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差异,沈农265和沈农6014为直立穗型试材;3)利用沈农265/丽江新团黑谷的176株F2群体,对超高产水稻沈农265的产量、穗部、穗颈维管束以及抗倒伏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沈农265和沈农6014产量水平高。沈农265比对照辽粳294和辽粳371分别增产7.96%和14.16%,沈农6014比对照分别增产9.50%和15.80%。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沈农265和沈农6014通过适当降低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大幅度地提高穗粒数及保持较高的结实率来获得高产。从穗部性状特点来看,沈农265和沈农6014的穗长中等、穗着粒密度大、一二次枝梗数及粒数多、一二次枝梗着粒密度大且结实率较高、一二次枝梗千粒重较小、穗型指数较大。从穗部性状与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来看,穗着粒密度和一二次枝梗着粒密度大、一二次枝梗数和粒数多、一次枝梗结实率高是两超高产水稻品种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这些特点可以作为北方水稻育种的重要参考指标。2沈农265和沈农6014光合生产和光合产物转运能力强是其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它们的光合特点有:1)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小,但上三叶叶面积所占比例较高,上三叶叶长适中,但叶宽和比叶重较大,空间配置较好;2)剑叶叶绿素含量高、叶绿素a/b的值低,剑叶衰老缓慢,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在弱光及低CO2浓度下有较强的同化能力,光合“午休现象”较轻,耐光氧化能力强,叶片净光合速率高;3)分蘖成穗率高,光合产物浪费少,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优势不大,但齐穗后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经济系数高,光合产物分配到穗部的量多,茎鞘中储藏物质转运率较高。3沈农265和沈农6014维管束性状和籽粒灌浆充实特点有:剑叶、穗颈和穗下部一二次枝梗维管束系统发达,说明两超高产水稻品种光合产物运输系统比较发达;由于穗粒数多,尽管光合生产和光合产物转运能力强、维管束系统发达,沈农265和沈农6014籽粒的灌浆起始势、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等灌浆特性并没有优势,而各粒位和穗位籽粒仍表现了较高的结实率和充实度。相关分析表明:改善剑叶、穗颈和枝梗维管束性状,不仅利于增加穗粒数和形成大穗,还能使各粒位和穗位的结实率、充实率提高,说明穗粒数与结实率和充实率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改进维管束系统来协调;由剑叶、穗颈和枝梗维管束性状改善所引起的穗粒数增多、灌浆速率降低及灌浆期延长,可以通过提高枝梗小维管束韧皮部面积占维管束面积的比例来解决。此外,剑叶、穗颈及枝梗维管束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剑叶和穗颈维管束性状对枝梗维管束性状改善有促进作用,作用大小表现为:穗下部>穗中部>穗上部,提高穗颈小维管束韧皮部所占比例有利于提高枝梗小维管束韧皮部所占比例。4直立穗型粳稻穗下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和第4节间(N4)的弯曲力矩与弯曲穗型品种差异不显着,但N1、N2、N3的抗折力却显着提高,从而使N1、N2、N3的倒伏指数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弯曲穗型粳稻,说明其中上部节间抗倒能力明显增强。进一步分析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粳稻茎杆解剖结构、化学成分以及它们与茎杆抗折力的相关性发现,直立穗型粳稻N1、N2、N3抗折力强的主要原因是:(1)茎壁厚度和茎壁面积增大,节间抗折的物理性状明显提高;(2)大小维管束数目多,大小维管束、韧皮部、木质部面积增大,节间内部组织的结构明显改善:(3)纤维素含量高,支持细胞壁结构的物质含量多。茎壁厚度、茎壁面积、维管束性状及纤维素含量可以作为选育抗倒伏品种的主要参考指标。就北方粳稻而言,培育直立穗型品种,更容易获得抗倒性强的品种。5对沈农265/丽江新团黑谷的F2群体的产量、穗部和穗颈维管束以及抗倒伏性状进行了QTL分析。1)共检测到17个控制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差异较大,在12%~65%之间,其中有4个QTL的贡献率超过25%,分别是控制穗长的qPL9、每穗颖花数的qSPP4-1、着粒密度qSD9和结实率的qRG12。2)共检测到37个控制穗部和穗颈维管束性状的QTL,它们分布在水稻的第1、2、3、4、5、6、7、8、9和12号染色体上,单个QTL对性状表型贡献率在11%~65%之间,其中大于20%的有15个。这些QTL分别位于第3、4、6、9和12号染色体上,以6个QTL簇(QCR)的形式存在。说明紧密连锁或成簇分布是穗颈维管束性状和穗部性状高度相关的遗传学基础之一。3)共检测到18个控制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其中控制基部第二节间抗折力的QTL检测到4个,位于第4、7、9和10号染色体上,可解释遗传变异的12%~23%,其正效等位基因均来自沈农265。在第4染色体上的相同区间上还同时检测到了控制茎粗、茎壁厚度、单个大维管束面积、单个大维管束木质部面积、单个小维管束面积和单个小维管束木质部面积的QTL,贡献率在12%~21%之间。在第7染色体与控制基部第二节间抗折力的QTL相同的位置上,检测到控制茎粗的QTL,贡献率为13%,说明这两个位点是控制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的重要区域,也是茎壁性状、维管束性状与机械强度高度正相关的遗传学基础。

王嘉宇,范淑秀,徐正进,陈温福[10](2007)在《几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揭示直立大穗型水稻品种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的灌浆特性,以沈农265等5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用Richards方程W=A/(1+Be-bt)1/N对不同粒位籽粒的灌浆过程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存在较大差异,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差异最大,相对一次枝梗籽粒和上部二次枝梗籽粒而言,中下部二次枝梗籽粒灌浆峰值低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晚,但是达到峰值后下降缓慢,因此籽粒增重曲线接近直线,最终粒重也与其他粒位接近。可见尽管供试的直立大穗型品种不同粒位籽粒灌浆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但是中部和下部二次枝梗籽粒完全可以正常充实。

二、沈农265,沈农606与沈农974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沈农265,沈农606与沈农9741(论文提纲范文)

(1)籼型细胞质粳稻发现的实验证据与遗传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东北粳稻育种历史与发展现状
    1.2 稻属植物籼粳分化研究进展
    1.3 细胞质基因组研究进展
        1.3.1 叶绿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1.3.2 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1.4. 细胞质遗传与核质互作的研究进展
        1.4.1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与特点
        1.4.2 细胞质效应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4.3 细胞质效应与环境互作对性状的影响
        1.4.4 核质互作研究进展
    1.5 简化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东北粳稻细胞质亚种分化与遗传效应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水稻细胞质基因组籼粳分化基因组信息的分析
        2.1.3 细胞质基因组DNA的提取
        2.1.4 5%高浓度的琼脂糖凝胶的配制方法
        2.1.5 细胞质类型的分子判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ORF100序列比对分析
        2.2.2 细胞质籼粳分化基因的序列比对
        2.2.3 水稻细胞质类型的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序列比对
        2.2.4 东北粳稻细胞质属性的判定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东北粳稻细胞质基因组的系统进化与单体型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DNA的提取
        3.1.3 简化基因组测序
        3.1.4 遗传进化树分析
        3.1.5 细胞质基因的单体型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分析
        3.2.2 系统进化树和单体型网络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东北粳稻细胞质功能基因的基因型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DNA的提取
        4.1.3 基因测序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叶绿体功能基因测序分析
        4.2.2 线粒体基因组的功能基因分析
    4.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东北粳稻籼型细胞质的遗传效应分析
    5.1 试验材料
        5.1.1 材料
        5.1.2 双列杂交群体田间种植计划
        5.1.3 农艺性状的调查
        5.1.4 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正反交相关农艺性状的平均表现与方差分析
        5.2.2 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5.2.3 亲本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分析
        5.2.4 双列杂交F1代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
        5.2.5 基因与环境互作下粳稻各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
    5.3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构建同核异质系发掘亚种间核质互作的植物学机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2 实验方法
        6.2.1 同核异质系的构建
        6.2.2 田间种植与农艺性状的测定
        6.2.3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同核异质材料的构建
        6.3.2 丰锦细胞核供体的农艺性状分析
        6.3.3 辽粳5细胞核供体的农艺性状分析
    6.4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7.1 稻属植物细胞质DNA研究的前提
    7.2 籼型细胞质对超高产水稻的育种贡献
    7.3 核质互作在东北粳稻育种的应用与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辽宁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多样性演变及亲缘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1.2 分析方法
        1.2.1 品质性状测定
        1.2.2 多样性指数
        1.2.3 主坐标分析
        1.2.4 亲缘系数分析
        1.2.5 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育成品种品质性状及多样性比较
    2.2 不同时期育成品种品质性状差异性分析
    2.3 不同时期育成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3 讨论

(3)沈农系列水稻高产品种及其衍生系的遗传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DNA提取
        1.2.2 分子标记及其扩增条件
        1.2.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功能基因分析
    2.2 籼粳属性量化分析
    2.3 聚类分析
3 讨论

(4)东北粳稻遗传多样性及穗部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东北粳稻发展概况
        1.1.1 东北粳稻生产现状分析
        1.1.2 东北粳稻育种研究进展
        1.1.3 东北粳稻遗传多样性评价
    1.2 水稻穗部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1.2.1 基因定位原理及方法
        1.2.2 穗部质量性状基因定位进展
        1.2.3 穗部数量性状基因定位进展
    1.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东北粳稻遗传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DNA提取和分子标记信息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SSR多态性分析
        2.2.2 东北粳稻遗传多样性分析
        2.2.3 聚类分析
        2.2.4 功能基因分析
        2.2.5 东北粳稻的遗传结构分析
    2.3 讨论
        2.3.1 东北粳稻遗传多样性
        2.3.2 不同地区粳稻遗传多样性变化
        2.3.3 不同推广年代东北粳稻遗传多样性变化
        2.3.4 东北粳稻中产量相关功能基因利用水平
    2.4 结论
第三章 东北粳型超级稻的遗传组成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水稻基因组DNA的提取和分子标记分析
        3.1.3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粳型超级稻系谱分析
        3.2.2 聚类分析
        3.2.3 粳型超级稻籼型基因频率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水稻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表型性状调查
        4.1.3 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水稻穗部相关性状表型分析
        4.2.2 水稻穗部相关性状QTL分析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不同年际间水稻粒形性状的QTL剖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性状调查
        5.1.3 遗传图谱构及QTL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水稻粒形性状表型分析
        5.2.2 水稻粒形性状相关分析
        5.2.3 水稻粒形性状QTL分析
    5.3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水稻散状穗突变体sp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6.1.3 定位群体构建
        6.1.4 水稻基因组DNA的提取和PCR扩增
        6.1.5 基因定位
        6.1.6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sp突变体表型分析
        6.2.2 散穗性状的遗传分析
        6.2.3 sp基因初定位
    6.3 讨论
    6.4 结论
第七章 水稻稀穗基因lax_((t))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7.1.3 DNA提取及定位群体构建
        7.1.4 基因定位
        7.1.5 基因功能预测和测序分析
        7.1.6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稀穗突变体形态特征分析
        7.2.2 稀穗突变体遗传分析
        7.2.3 稀穗突变体基因定位
        7.2.4 候选基因预测及测序分析
    7.3 讨论
    7.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233份参试材料及来源
    附录Ⅱ 62个SSR引物信息
    附表Ⅲ 8个产量相关功能标记信息
    附表Ⅳ 稀穗突变体与野生型在lax2区域的序列变异
    附表Ⅴ 分子实验室常用试剂及配方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图表统计

(5)北方粳型超级稻灌浆结实期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粳型超级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
    2.2 北方粳型超级稻灌浆结实期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2.2.1 葡萄糖含量
        2.2.2 果糖含量
        2.2.3 蔗糖含量
        2.2.4 淀粉含量
    2.3 不同生育期超级粳稻植株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2.3.1 丙二醛含量
        2.3.2 SOD活性
        2.3.3 POD活性
3 讨论与结论

(6)北方粳型超级稻根系生长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根冠比的变化
    2.2 水稻植株单位地上部分所具有的根长
    2.3 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叶面积与根系总吸收面积之间的关系
    2.4 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的运转与分配
3 讨论

(7)北方超级粳稻根系生理、叶片光合性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育时期北方粳型超级稻根系生理性状的变化
        2.1.1 根系吸收面积
        2.1.2 单株根系氧化力
        2.1.3 伤流速度
    2.2 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
        2.2.1 叶绿素含量
        2.2.2 光合速率
        2.2.3 蒸腾速率
        2.2.4 气孔导度
    2.3 北方粳型超级稻根系代谢活性与叶片光合性能的关系
3 讨论

(9)水稻超高产品种的生理特性及遗传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超高产水稻育种理论的研究
        1.1.1 超高产水稻育种的起源
        1.1.2 中国超高产水稻育种理论
    1.2 高产水稻的形态和生理性状的研究
        1.2.1 产量及其相关性状
        1.2.2 光合相关性状
        1.2.3 维管束性状与籽粒灌浆充实性
        1.2.4 植株的抗倒伏性
        1.2.5 根系活力
    1.3 高产水稻遗传基础的研究
        1.3.1 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1.3.2 控制产量相关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克隆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超高产水稻产量性状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比较
        2.2.2 不同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
        2.2.3 不同水稻品种穗部性状比较
        2.2.4 穗部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超高产水稻光合生产能力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冠层结构
        3.2.2 叶片净光合速率
        3.2.3 不同生育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3.2.4 齐穗后剑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2.5 分蘖成穗率
        3.2.6 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及转运状况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超高产水稻维管束性状与籽粒灌浆充实特性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维管束性状
        4.2.2 穗部不同部位籽粒灌浆特性
        4.2.3 不同粒位和穗位籽粒性状
        4.2.4 剑叶、穗颈和枝梗的维管束性状与籽粒灌浆及其它性状的相关性
    4.3 讨论
        4.3.1 不同部位维管束性状的关系
        4.3.2 维管束性状与籽粒灌浆及其它性状的的关系
        4.3.3 沈农265和沈农6014的维管束性状和籽粒性状
    4.4 结论
第五章 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抗倒伏性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粳稻的茎秆抗倒伏性能
        5.2.2 茎杆结构特征
    5.3 讨论
        5.3.1 水稻茎秆机械强度的影响因素
        5.3.2 直立穗型粳稻抗倒性
    5.4 结论
第六章 超高产水稻遗传基础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1.4 数据分析
    6.2 结果分析
        6.2.1 沈农265/丽江新团黑谷的SSR标记连锁图
        6.2.2 沈农265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6.2.3 沈农265穗部和穗颈维管束性状的QTL分析
        6.2.4 沈农265基部伸长节间性状与机械强度的相关性和QTL分析
    6.3 讨论
        6.3.1 沈农265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6.3.2 沈农265穗部和穗颈维管束性状的QTL分析
        6.3.3 沈农265基部节间性状与机械强度的相关性和QTL分析
    6.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10)几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和试验设计
    1.2 调查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差异
    2.2 籽粒灌浆特性
        2.2.1 不同粒位籽粒灌浆模拟方程
        2.2.2 不同粒位籽粒增重动态
        2.2.3 籽粒灌浆速率动态
        2.2.4 灌浆特征参数
3 讨论
4 结论

四、沈农265,沈农606与沈农9741(论文参考文献)

  • [1]籼型细胞质粳稻发现的实验证据与遗传效应分析[D]. 刘猷红. 沈阳农业大学, 2015(12)
  • [2]辽宁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多样性演变及亲缘关系分析[J]. 赵一洲,李正茂,路洪彪,倪善君,张战,李鑫,毛艇,张丽丽,刘研.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6)
  • [3]沈农系列水稻高产品种及其衍生系的遗传结构分析[J]. 杨贤莉,王嘉宇,刘丹,张玲,李晓楠,吕国依. 中国水稻科学, 2014(05)
  • [4]东北粳稻遗传多样性及穗部性状基因定位研究[D]. 刘丹. 沈阳农业大学, 2014(10)
  • [5]北方粳型超级稻灌浆结实期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J]. 许明,贾德涛,马殿荣,苗微,王楠,陈温福. 中国水稻科学, 2011(01)
  • [6]北方粳型超级稻根系生长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J]. 许明,贾德涛,陈温福. 华北农学报, 2010(03)
  • [7]北方超级粳稻根系生理、叶片光合性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J]. 许明,贾德涛,马殿荣,王嘉宇,苗微,陈温福. 作物学报, 2010(06)
  • [8]粳型超级稻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建立[J]. 马威.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10)
  • [9]水稻超高产品种的生理特性及遗传基础[D]. 张喜娟. 沈阳农业大学, 2009(12)
  • [10]几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 王嘉宇,范淑秀,徐正进,陈温福. 作物学报, 2007(08)

标签:;  ;  ;  ;  ;  

神农265、神农606、神农974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