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14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邵剑波,赵亚平[1](2009)在《影像学在新生儿腹部实质性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新生儿腹部实质性器官包括肝(不含胆管)、胰、脾、肾及肾上腺,其病变分为4大类:先天性发育畸形、感染性病变、创伤性病变及真性新生物。对于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而言,除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畸形较多外,感染、创伤及实体肿瘤均较儿童和成人少见。根据这一特点,本文重点介绍新生儿腹部实质性脏器疾病的检查方法和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及真性新生物的影像学特点。
刘鑫,郭启勇,苏庆华,白玉作,李云[2](2000)在《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14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描述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 14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患者,分析其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 14例均行超声检查, 3例行 CT检查, 11例行 MR检查。患者继往无肝炎及肝硬化史。血浆AFP水平13例(11/13)升高,1例(1/13)正常。结果:超声检查肿瘤回声不均匀,中低混合性回声为主,2例(2/14)夹杂斑片状强回声;CT平扫见边界清楚、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单发或多结节融合状,2例(2/14)可见多发斑片状钙化;MRI T1WI肿块信号低于肝实质, T2WI肿块信号高于肝实质,8例(8/14)中心部坏死长 T1长 T2信号, 6例(6/14)可见出血T1WI、T2WI高信号。结论:①初生至3岁前出现并急剧增大的肝脏肿大、右上腹包块,进行性全身衰竭者,应首先考虑肝母细胞瘤的可能;②肝母细胞瘤AFP测定常明显增高;③肿块内斑片状钙化对于肝母细胞瘤诊断有重要意义。
王夏婉,高剑波,柴亚如[3](2016)在《儿童不同病理类型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儿童不同病理类型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儿童HB的CT图像特点,从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实性成分强化特点、有无钙化、有无转移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3例HB均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肿块,密度不均,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可见明显渐进性强化.15例单纯上皮型HB中,发生于肝右叶者11例,肝左叶者2例,左右叶同时累及者2例;肿块直径≥10 cm者4例(26.67%);4例(26.67%)可见钙化;实性成分静脉期CT值>100 HU者12例(80.00%);仅1例(6.67%)发生网膜转移.8例上皮和间叶混合型HB中,发生于肝右叶者7例,肝左叶者1例;直径≥10 cm者8例(100%);6例(75.00%)可见钙化;实性成分静脉期CT值>100 HU者2例(25.00%);5例(62.50%)发生肝内、下腔静脉、门静脉或肺转移.不同病理类型HB在肿瘤大小、实性成分静脉期CT值、有无钙化及有无转移等特征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HB的CT表现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初步反映其病理分型.
二、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14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14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影像学在新生儿腹部实质性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腹部实质性脏器疾病检查方法的选择与评价[1-4] |
2 新生儿腹部实质性脏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2.1 新生儿肝脏病变[1-11] |
2.1.1 先天性肝脏发育异常 |
2.1.2 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 |
2.1.3 肝间叶性错构瘤 |
2.1.4 肝母细胞瘤 |
2.2 新生儿环形胰腺[1-4, 12] |
2.3 新生儿脾脏病变[1-5, 13] |
2.3.1 脾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脾的大小、位置及数目异常与变异, 如脾大, 游走脾, 副脾, 多脾和无脾等。 |
2.4 新生儿肾脏病变[1-5] |
2.4.1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盂积水 |
2.4.2 多房囊性肾发育不良 |
2.4.3 肾母细胞瘤 |
2.5 新生儿肾上腺病变[1-5, 12-16] |
2.5.1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 |
2.5.2 新生儿肾上腺出血 |
2.5.3 神经母细胞瘤 |
(3)儿童不同病理类型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14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像学在新生儿腹部实质性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邵剑波,赵亚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9(09)
- [2]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14例分析)[J]. 刘鑫,郭启勇,苏庆华,白玉作,李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0(S1)
- [3]儿童不同病理类型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J]. 王夏婉,高剑波,柴亚如.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