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种咸菜腌制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胡竹峰[1](2022)在《寻味篇》文中指出酸北方人嗜酸,酸汤面、酸菜鱼是他们的美味。前几天在郑州,请朋友吃饭,主食点了一钵酸汤面叶,滋味甚好,宾主相欢。北方人口味偏酸咸,南方人喜欢甜辣。南糖北醋这个说法不知道能不能立住脚,山西老陈醋倒一直是四大名醋之首,稳居宝座。南方也产醋,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阆中保宁醋。南方的醋,酸中带香,口感微微有些甜。甜是南方滋味底色,小桥流水人家,青花瓷小盏载不动苦辣酸咸。北方人吃面,能搁半碗醋,一太原朋友用醋泡蛋炒饭。饭吃完,碗底剩一勺醋。我不喜欢醋,
邱月[2](2020)在《“信、达、雅”背景下的《朝鲜族风俗知识》朝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在本翻译实践报告之中主要讨论的是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翻译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该书是由沈英淑老师编着的介绍我国朝鲜民族生活习俗的一本科普类书籍。这本书于2012年于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17万余字,在中国无中文译本出版,笔者翻译了前两章,原文共计近五万字,译文三万八千余字,已达到延边大学朝鲜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朝鲜族风俗知识》这本书原着共分为六章,分别从饮食、服装、住所、礼仪、节日和民俗游戏、家庭礼仪等六个方面来具体介绍了我国朝鲜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和风俗习惯。并且在每一部分当中,都详细地划分了多个部分,全方面、多角度地将朝鲜民族的生活习俗展示给大家。例如其中第一章饮食部分包含传统饮食、饮食用具、摆桌习惯、饮食礼仪四个方面,第二章服装部分分为男装、女装、服装衣料、洗衣和捣衣、着装礼仪几个方面。并且在每个方面中都为我们列举了实例,把每一部分都描述的非常细致,例如在饮食部分的传统饮食方面,作者仅就主食这一类就分为了五大类,每一种类中还非常细致地介绍了所包含的品种,共计20余种之多,可见这本书的介绍非常之全面。通过作者这一系列的详细介绍,可以使读者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了朝鲜民族这一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特点。并且作者还在详细介绍了这些风俗的由来与含义,使读者在全面、具体地了解与掌握这些风俗的同时,对朝鲜民族的文化特点与风土人情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将朝鲜民族固有的善良淳朴、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的独特、积极的意义。笔者以译本《朝鲜族风俗知识》为中心,在“信、达、雅”翻译理论的背景下完成了此次翻译实践。在进行本翻译项目的过程中,笔者认真研究相关知识,查阅大量相关书籍,力求翻译明确,通顺,简练。笔者在研读《朝鲜族风俗知识》的同时,还阅读了大量平行文本,以保证译对原文的充分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努力使译文具有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艺术感染力,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实地翻译出来,力求保证专业性的同时,使译文具备文学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笔者采取分解式译法、复指式译法等翻译方法使内容专业准确的同时,语言更具备通俗性、简洁性等特点,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并且在翻译的过程中,笔者在“信、达、雅”的翻译理论指导下,采取释义与中文表达方式相融合的方法,将一些读者不甚了解的朝鲜民族固有词汇或固有文化以最恰当的方式进行翻译,以避免出现在翻译过程中,原文与译文不能够完全对应或读者不能完全理解的情况,以保证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文内容。笔者通过对此次翻译实践情况的介绍与分析,完成了本次的翻译实践报告。报告主要以翻译案例分析为中心,共分为引言、翻译项目描述、译前准备、翻译案例分析、结语这五章。在第一章中,笔者就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第二章中对该作品和项目理论背景还有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三章中阐述了翻译研究前所做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和项目完成情况;第四章中详细阐述了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主要涉猎了词汇、句子的翻译技巧以及多种翻译方法的运用技巧,并附上例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五章中笔者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了总结,简述了笔者的心得体会。
罗雯[3](2019)在《《中国民俗》节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文是一篇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其源语文本为《中国民俗》,该书记载了中华民族饮食、服饰、传统建筑、婚庆礼仪、信仰禁忌等诸多层面的文化。为了让外国读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笔者对该书的第一章“饮食文化”进行了汉译英翻译,并选用翻译目的论作为该英译的指导理论。该报告首先介绍了其研究背景及意义;接着对翻译过程进行描述,包括译前准备、译中处理、译后修改;而后,从词汇和句子两大层面出发,总结归纳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翻译难点,并结合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分析探讨了相应的翻译方法。总体而言,对于大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笔者采用了音译加注法和直译加注法;在翻译个别有信息冗余的文化负载词和带重复意义的四字格结构时,笔者采用了省译法;在翻译含有重叠或无关信息的诗句时,笔者选择删译法以保证译文的流畅性;在翻译排比句时,笔者采用了转化法改变词性以避免译文重复;在翻译无主句时,笔者采用了转化法改变语态或增译法增添主语以求译文句子的完整性;在翻译流水句时,笔者选择重组法改变结构或增译法增加连词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笔者研究发现,对于民俗文化类文本的翻译,既要尽可能完整地传达原文信息,又要避免给读者造成理解障碍,既要照顾中英语言差异,又要保留文章审美情趣,从而才能真正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因此,译者在翻译文化文本时要妥善处理好译文忠实性与可读性之间的关系。
江玉祥[4](2018)在《泡菜考——兼谈韩国泡菜及泡菜申遗诸问题》文中认为文章首先解释了"菹"字的含义,认为泡菜源自古代的菜菹,然而菹并不等同今日之泡菜;然后分析和梳理了中国古代作菹方法及其食菹的风俗,以及清代的盐菜、腌菜和泡菜生活习俗;最后探讨了韩国泡菜及泡菜申遗问题。
潘荣阳[5](2018)在《抗日战争时期盐业与福建经济生活》文中研究指明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盐业研究成果,渐已丰硕,研究方向、领域不断拓宽,具体成果目录可以参见《中国盐业史学术研究一百年》等论着②。食盐,作为生活资料,在战争时期是食用与税收并重。因具有食用功能而作为生产资料,在食品加工方面亦发挥不可低估作用,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维系着战时城乡的日常社会生活。但是,由于经济问题包罗万象,盐与社会生活问题在经济学属于"不入流"的问题,在盐业研究领域也不受关注,国内有关此类研究的成果不多③。本文以抗战时期的闽区
杜婧[6](2015)在《如何认识和科学食用咸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咸菜毫无营养价值"、"吃咸菜致癌"、"高盐分增加肾脏负担"……当铺天盖地的有害论碰撞咸菜的酸爽口感,你会如何取舍呢?吃咸菜是否和健康饮食背道而驰?其实腌菜最初的意义是贮藏,但由于其口味酸爽、咸甜适口和特殊的"芬芳"气味而越来越受到人
杜婧[7](2015)在《咸菜新吃 吃出健康》文中提出"咸菜毫无营养价值""吃咸菜致癌""高盐分增加肾脏负担"……当铺天盖地的有害论碰撞咸菜的酸爽口感,你会如何取舍?吃咸菜是否和健康饮食背道而驰?腌菜存在的最初意义是便于贮藏蔬菜,由于其口味或酸爽、或咸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渐渐形成了一种咸菜文化。时间久了,围绕咸菜产生了两大阵营:"YES阵营"和"NO阵营",追求口感的人对咸菜"情有独钟",追求健康的人则"谈咸色变",归根到底都是拿着腌菜的营养价值在说事。到底孰是孰非?
张蕾[8](2014)在《延边腌制与发酵咸菜的风味料研究及其配方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延边风味小咸菜在延边饮食文化中饰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其酸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随着各地腌制蔬菜的兴起,加之延边小咸菜研究深度和宣传力度不够,延边小咸菜在市场地位逐渐没落。本研究综合考虑延边小咸菜的特点,从工艺、风味、防腐三方面入手,着力制作出风味更好、质量更高、保鲜时间更长的延边风味咸菜,研究得出如下结果:桔梗咸菜的配方优化研究,通过测试桔梗咸菜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得到一种制作桔梗咸菜的优化配方:辣椒粉1%,食盐3.5%,白糖2.4%,白蒜、生姜混合汁2.6%,中低温腌制时间24h。辣白菜的配方优化研究,通过测试辣白菜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得到一种制作辣白菜的优化配方:辣椒粉3.7%,混合汁3.5%,萝卜13.2%,白糖1.2%,鱼露2.5%,糯米糊6%,苹果梨添加量6%。延边风味小咸菜的特殊风味辅料研究,选用辣白菜为研究对象,研究鱼露、苹果梨、糯米糊、辣椒粉这些延边咸菜特有的辅料对辣白菜感官品质、pH值、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及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辣白菜感官品质及理化指标变化均与这些辅料密切相关。这些辅料的添加不仅能提升辣白菜辣、鲜、香等多种风味特色,还能促进辣白菜初期的乳酸发酵,使其提早进入适口性发酵期,更有减少亚硝酸盐含量的作用。延边风味小咸菜的防腐保鲜研究,在桔梗咸菜中添加适量的防腐保鲜剂以延长延边风味小咸菜的储藏期。在添加了适量的防腐保鲜剂之后,通过测试桔梗咸菜中的微生物指标和涨袋情况,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到一种延长桔梗咸菜储藏期的配方:在4℃的贮藏条件下,每1000g桔梗咸菜中添加乳酸链球菌素0.04g,脱氢乙酸钠0.03g,尼泊金复合酯钠0.02g,可使桔梗咸菜的储藏期达到73天。
王迎[9](2013)在《菜用马铃薯咸菜的加工工艺及其品质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广东省惠州市盛产菜用马铃薯,鲜薯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但随着菜用马铃薯栽培面积及产量的提高,鲜薯市场逐渐饱和,滞销情况开始出现,菜用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业等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惠州菜用马铃薯为试材,开发一种菜用马铃薯咸菜产品,研究了菜用马铃薯咸菜的加工工艺及其品质控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菜用马铃薯切条的护色方法及脱水条件等对菜用马铃薯咸菜品质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食盐用量、腌制时间、杀菌条件等对菜用马铃薯咸菜品质及产品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等。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研究得出菜用马铃薯咸菜较为合理的加工工艺为:新鲜菜用马铃薯→清洗→切条→护色→薯条含水量调整→腌制→装袋封口→微波杀菌→自来水中冷却→凉干包装袋表面水分→成品。(2)菜用马铃薯切条后,切面的单宁物质及多酚氧化酶等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后易发生酶褐变,使薯条色泽劣变;水分含量太高的薯条,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脱水,导致薯条营养成分大量流失并降低薯条脆度。本文对不同食盐用量及不同切条脱水条件对薯条的色泽及脆度影响的正交试验结果可知,采用2.5%食盐溶液护色8min、在85℃下鼓风脱水3h调整水分后再进行腌制,可以获得色泽及脆度均较好的马铃薯咸菜产品。(3)在马铃薯条腌制期间,较高浓度的食盐用量,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降低产品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利于保护薯条的色泽及脆度。但食盐用量过多,会导致发酵缓慢,而高盐食品也不是健康食品的发展方向。本文试验结果表明,14%的用盐量,既能有效的抑制腌制过程中马铃薯条的腐败变质,又能保持薯条有较好的色泽、脆度及营养品质,腌制27d后亚硝酸盐含量达最低水平。(4)将食盐浓度相同的腌制环境的初始pH值调低,对产亚硝酸盐的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抑制强度,高于对有益乳酸菌的生长繁殖的抑制强度,同时对薯条的色泽、脆度等产生正面影响。本试验结果显示,在薯条腌制初期,用柠檬酸将腌制环境pH调低至3-5,到腌制结束时,可获得亚硝酸盐含量低、色泽及脆度均良好的马铃薯咸菜产品。(5)在腌制好的马铃薯条中添加0.05%食用苯甲酸钠后,采用食品蒸煮袋真空封口(每袋50g),经微波杀菌60s,在常温自来水中冷却至约35℃后,风干袋面,常温避光保存180d后,未见菜用马铃薯咸菜产品变质。
林祥[10](2012)在《农家腌制咸菜技术》文中认为一、腌制基本要求腌制工具及原料的选择:农家腌制咸菜,一般以选用瓷坛或玻璃坛为好,不能使用金属制品。在原料选择上必须符合两条基本标准:一是新鲜,无病虫害,符合卫生要求;二是品种必须对路,腌制咸菜,应选择耐贮藏,不怕压挤,肉质坚实的品种,如白菜、萝卜、苤蓝、大头菜等。在腌制咸菜时,食盐的最高使用量不能超过蔬菜重量的20%。按时倒缸:倒缸就是将容器里的咸菜上下翻动,这样可使蔬菜腌制得均匀,并能较好地保持原有的颜色。
二、十种咸菜腌制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种咸菜腌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寻味篇(论文提纲范文)
酸 |
甜 |
苦 |
辣 |
咸 |
鲜 |
膻 |
腥 |
麻 |
臭 |
涩 |
嫩 |
脆 |
淡 |
(2)“信、达、雅”背景下的《朝鲜族风俗知识》朝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翻译项目简介 |
2.1 作品简介 |
2.2 项目理论背景简介 |
2.3 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
第三章 译前准备 |
3.1 译前分析 |
3.2 知识储备 |
3.3 制定项目完成计划 |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
4.1 朝鲜族饮食相关词汇翻译 |
4.2 朝鲜族服饰相关词汇翻译 |
4.3 长句子翻译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谢辞 |
附录: 《(?)》原文译文对照 |
(3)《中国民俗》节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port |
1.2 Purpos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2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1.2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s |
2.1.3 Understanding of Skopos Theory |
2.2 Representation during Translation |
2.2.1 Comprehension |
2.2.2 Expression |
2.3 Proofreading after Translation |
2.3.1 Self-Proofreading |
2.3.2 Native Speakers’Proofreading |
Chapter 3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the Source Text |
3.1 Difficulties at Lexical Level |
3.1.1 Culture-loaded Terms |
3.1.2 Chinese Four-character Expressions |
3.2 Difficulties at Syntactic Level |
3.2.1 Chinese Poetic Lines |
3.2.2 Parallel Sentences |
3.2.3 Zero-subject Sentences |
3.2.4 Run-on Sentences |
Chapter 4 Translation Methods Adopted in Translating the Source Text |
4.1 Translation Methods at Lexical Level |
4.1.1 Transliteration plus Annotation |
4.1.2 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Annotation |
4.1.3 Omission |
4.2 Translation Methods at Syntactic Level |
4.2.1 Conversion |
4.2.2 Addition |
4.2.3 Deletion |
4.2.4 Reconstruction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A 翻译自评 |
Appendix B 导师评语 |
Appendix C 翻译实践 |
(4)泡菜考——兼谈韩国泡菜及泡菜申遗诸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释“菹” |
2 古代作菹方法及其食菹的风俗 |
3 清代的盐菜、腌菜和泡菜生活习俗 |
4 韩国泡菜及泡菜申遗问题 |
(8)延边腌制与发酵咸菜的风味料研究及其配方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延边朝鲜族食品文化概述 |
1.2 延边风味小咸菜的分类 |
1.3 延边风味小咸菜区别与其他地区腌制蔬菜的风味特色来源 |
1.4 咸菜的防腐保鲜 |
1.5 咸菜国内外发展现状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7 研究的创新点 |
1.8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设备 |
2.2 加工工艺流程与要点 |
2.3 桔梗咸菜的配方优化及品质分析 |
2.4 辣白菜的配方优化及品质分析 |
2.5 延边特色风味辅料对辣白菜感官品质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
2.6 桔梗咸菜的防腐保鲜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桔梗咸菜的配方优化与品质分析结果 |
3.2 辣白菜的配方优化与品质分析结果 |
3.3 延边特色风味辅料对辣白菜感官品质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
3.4 桔梗咸菜的防腐保鲜因子优化 |
4 讨论 |
4.1 延边风味小咸菜原料选择 |
4.2 延边风味小咸菜配方优化效应 |
4.3 延边风味小咸菜理化指标 |
4.4 延边风味小咸菜特色风味辅料 |
4.5 防腐保鲜剂对延边风味小咸菜的影响 |
5 结论 |
5.1 桔梗咸菜的优化配方 |
5.2 辣白菜的优化配方 |
5.3 延边风味小咸菜的特色风味辅料选择 |
5.4 延边风味小咸菜的防腐保鲜方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菜用马铃薯咸菜的加工工艺及其品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马铃薯加工概况 |
1.1.1 国内马铃薯的生产现状 |
1.1.2 国外马铃薯的加工现状 |
1.1.3 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趋势 |
1.2 我国咸菜的加工概况 |
1.2.1 我国咸菜加工的历史 |
1.2.2 我国咸菜加工的现状 |
1.2.3 我国咸菜加工存在的问题 |
1.2.4 我国咸菜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新颖性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3.3 本研究的新颖性 |
第二章 菜用马铃薯咸菜的加工工艺研究 |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菜用马铃薯咸菜加工工艺流程 |
2.2.2 工艺操作要点 |
2.3 产品主要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
2.3.1 色泽的测定 |
2.3.2 脆度的测定 |
2.3.3 总糖含量测定 |
2.3.4 氨基酸含量测定 |
2.3.5 pH含量测定 |
2.3.6 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
2.3.7 马铃薯切条脱水率的测定 |
2.4 马铃薯切条的处理方法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脱水条件对马铃薯条色泽的影响 |
2.5.1.1 脱水温度对马铃薯条色泽的影响 |
2.5.1.2 脱水时间对马铃薯条色泽的影响 |
2.5.2 护色食盐浓度及浸泡护色时间对马铃薯条色泽的影响 |
2.5.2.1 护色食盐浓度对马铃薯条色泽的影响 |
2.5.2.2 护色时间对马铃薯条色泽的影响 |
2.5.3 不同马铃薯条脱水率对其脆度的影响 |
2.5.4 护色及脱水条件对马铃薯切条质量影响的正交试验 |
2.6 本章小结 |
2.6.1 脱水条件对马铃薯切条色泽的影响 |
2.6.2 不同马铃薯条脱水率对马铃薯切条及咸菜产品脆度的影响 |
2.6.3 护色及脱水条件对马铃薯切条及咸菜产品质量影响的正交试验结果 |
第三章 腌制用盐量对马铃薯咸菜品质的影响研究 |
3.1 材料与设备 |
3.1.1 实验材料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马铃薯条的腌制用盐处理方法 |
3.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2.2.1 脆度的测定 |
3.2.2.2 色泽的测定 |
3.2.2.3 总糖的测定 |
3.2.2.4 pH的测定 |
3.2.2.5 氨基酸的测定 |
3.2.2.6 亚硝酸盐的测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腌制用盐量对马铃薯咸菜脆度的影响 |
3.3.2 腌制用盐量对马铃薯咸菜色泽的影响 |
3.3.3 腌制用盐量对马铃薯咸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
3.3.3.1 总糖的影响 |
3.3.3.2 pH的影响 |
3.3.3.3 氨基酸的影响 |
3.3.4 腌制用盐量对马铃薯咸菜亚硝酸盐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3.4.1 腌制用盐量对马铃薯咸菜脆度的影响 |
3.4.2 腌制用盐量对马铃薯咸菜色泽的影响 |
3.4.3 腌制用盐量对马铃薯咸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
3.4.4 腌制用盐量对马铃薯咸菜亚硝酸盐的影响 |
第四章 腌制初始pH值调节对马铃薯咸菜品质的影响 |
4.1 材料与设备 |
4.1.1 实验材料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马铃薯条腌制初始pH值调节处理方法 |
4.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2.2.1 脆度的测定 |
4.2.2.2 色泽的测定 |
4.2.2.3 总糖的测定 |
4.2.2.4 pH的测定 |
4.2.2.5 氨基酸的测定 |
4.2.2.6 亚硝酸盐的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腌制初始pH调节对马铃薯咸菜脆度的影响 |
4.3.2 腌制初始pH调节对马铃薯咸菜色泽的影响 |
4.3.3 腌制初始pH调节对马铃薯咸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
4.3.3.1 总糖的影响 |
4.3.3.2 pH的影响 |
4.3.3.3 氨基酸的影响 |
4.3.4 腌制初始pH调节对马铃薯条亚硝酸盐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4.4.1 腌制初始pH调节对马铃薯咸菜脆度的影响 |
4.4.2 腌制初始pH调节对马铃薯咸菜色泽的影响 |
4.4.3 腌制初始pH调节对马铃薯咸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
4.4.4 腌制初始pH调节对马铃薯咸菜亚硝酸盐的影响 |
第五章 马铃薯咸菜包装杀菌工艺的研究 |
5.1 材料与设备 |
5.1.1 试验材料 |
5.1.2 主要仪器设备 |
5.2 试验方法 |
5.2.1 杀菌处理方法 |
5.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5.2.2.1 大肠菌群的测定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不同杀菌条件对马铃薯咸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农家腌制咸菜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腌制基本要求 |
二、用坛子腌制三种咸菜的方法 |
1. 腌莲藕 |
2. 腌黄瓜 |
3. 腌辣椒 |
四、十种咸菜腌制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寻味篇[J]. 胡竹峰. 湖南文学, 2022(02)
- [2]“信、达、雅”背景下的《朝鲜族风俗知识》朝汉翻译实践报告[D]. 邱月. 延边大学, 2020(05)
- [3]《中国民俗》节译实践报告[D]. 罗雯. 湖南大学, 2019(07)
- [4]泡菜考——兼谈韩国泡菜及泡菜申遗诸问题[J]. 江玉祥.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05)
- [5]抗日战争时期盐业与福建经济生活[A]. 潘荣阳. 中国盐文化(第十辑), 2018
- [6]如何认识和科学食用咸菜[J]. 杜婧. 中国果菜, 2015(07)
- [7]咸菜新吃 吃出健康[J]. 杜婧. 饮食科学, 2015(01)
- [8]延边腌制与发酵咸菜的风味料研究及其配方优化[D]. 张蕾. 吉林农业大学, 2014(02)
- [9]菜用马铃薯咸菜的加工工艺及其品质控制研究[D]. 王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3(03)
- [10]农家腌制咸菜技术[J]. 林祥. 农村百事通, 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