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千兆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实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顾峥峣[1](2019)在《基于板载光收发组件技术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单元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PON(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吉比特无源光网络)技术能够满足用户与运营商对下一代光纤接入网的性能要求,适应未来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光接入设备昂贵的价格及设备制造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一直制约着其快速发展。因此,对GPON 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进行研究和设计,降低其实现技术和成本,对其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GPON体系结构及其协议模型的研究,结合光模块工作原理,与传统设计实现方案进行对比,提出了一款基于BOSA(Bidirectional Optical Subassembly on Board,光收发组件)on Board技术的GPON ONU设计来降低成本。其中采用板载光收发组件(BOSA on Board,BOB)技术所设计光收发电路部分相较于传统光模块方案节约了37%的成本。针对设计完成的原型机进行光接口验证测试以及整机光网络单元性能测试,以确保设计方案满足G.984标准对GPON设备的指标要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了板载光收发组件技术降成本方案的光网络单元产品,在各种测试条件下都能满足GPON ONU的性能指标,相较于传统设计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孙金国[2](2017)在《秦皇岛开发区宝佳花园小区FTTH覆盖工程设计与工程实施》文中提出无源光网络作为目前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目前已被各电信运营商广泛采用。无源光网络分为EPON和GPON,其中GPON以高速的带宽和大量的PON口更受电信公司青睐。无源光网络为通信运营商摆脱了高昂铜缆的束缚,同时强大的分光比,以及OLT与ONU之间的设备光缆无需有源设备提供电力保障。在实际施工中,采用一级分光和二级分光的分配比例,将为运营商节约大量的光缆纤芯和管孔资源,同时为施工和维护单位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提供了高速带宽,为河北电信公司普及100M带宽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包括秦皇岛宝佳花园小区FTTH总体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施工要求与设计特点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分析了无源光网络的各项技术指标,无源光网络(PON)数据的传送,以及数据上下行的工作原理。将无源光缆网络主要的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到PON网络在传输距离和分光比的分配组合。(2)其次根据宝佳花园业主要求和甲方的建设目标,对小区FTTH提出了合理的建设方案。其中包括线路的路由选择,配线和分光的计算,以及对施工要求的详尽描述。(3)最后提出了光交箱的环路保护,降低系统运行风险。给出了工程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以及防范措施。根据设计特点,有效降低了线路衰减,提高了系统的收发质量,同时为施工后的故障排查提出了解决方案。
姜景隆[3](2016)在《光接入网中的self-seeding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光网络的传输带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相比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传输的光核心网,光接入网则成了速率限制的瓶颈。因此无源光网络被提出来,并且因其传输高速、系统维护成本低等优良传输特性成为了未来光纤接入网的发展目标。为了进一步降低接入网光网络单元侧的上行传输传输成本,提出了基于反射型半导体光放大器的self-seeding技术。相较于在光网络单元端用激光器产生光载波进行上行调制的方式,这种self-seeding产生光载波的方案具有成本低、无色的优点。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self-seeding技术上。其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光载波质量、提升信号传输速率、降低上行传输信号误码率是该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以下三部分研究:1.对基于RSOA和反射镜的self-seeding结构腔内影响self-seeding激光性能的因素,如腔长、色散、腔内损耗、滤波器带宽等分别进行了研究。用VPItransmissionMaker搭建仿真,研究了各个因素对self-seeding激光性能的影响,并用RIN的高低进行衡量,找到了影响激光性能的相关规律。并且根据滤波器带宽对激光性能影响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一种加入FP梳状滤波器的新self-seeding结构。仿真验证了该结构相比于原始结构在腔内光纤长度为1km, RSOA注入电流110mA时可使self-seeding激光10dB线宽压窄4.5GHz。2.对加入FP滤波器的基于RSOA和反射镜的self-seeding结构的直接调制性能进行研究。利用RSOA注入电流对不同相关参数产生的self-seeding激光进行调制,并且通过误码率、眼图等量化OOK调制以及QAM方式的调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同误码率门限下,加入FP滤波器的self-seeding结构OOK调制和64QAM的调制速率均比无FP滤波器结构的高。3.搭建实验平台,对不同注入电流情况下的RSOA与反射镜self-seeding结构产生的激光的线宽、边模抑制比进行测量。并对背靠背情况及经过10km单模光纤传输情况的激光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仿真中关于注入电流增大使激光线宽变窄的仿真结论。
熊余,唐剑波,张鸿,吕翊[4](2016)在《TWDM-PON中用户行为感知的动态资源分配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WDM-PON是下一代光接入网的主流方案,具有带宽高、距离长、用户多等特点.针对用户行为差异性增大的问题,为有效降低网络时延及提升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提出一种用户行为感知的动态资源分配策略.根据用户行为带来的业务动态变化状况,动态调整ONU的轮询机制以满足用户服务水平变化要求,并划分子周期交替发送不同等级的业务,设计高效的数据块加载方法来实现负载均衡的多波长传输.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策略相比,所提策略在保证资源利用率高达95%的同时,既使业务平均时延改善50%以上,也使资源分配具有更好的公平性.
汤新跃[5](2011)在《以太网无源光纤网络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电力通信网络在接入终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以太网无源光纤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EPON)的结构特性,分析了EPON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给出了EPON的组网方案,并提出其在配电网通信中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何德金[6](2011)在《GPON ONU共享缓存电路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应用、视频应用、高清电视的发展,现有的带宽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接入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FTTx作为宽带接入技术的代表,可以有效突破接入网的“瓶颈”,是“最后一公里”的终极形式。GPON作为FTTx中最具潜力的一支,具有高速率、高带宽、用户接口丰富等众多优点。随着光器件性能提高、成本降低,GPON在接入网领域优势将越来越明显。数据交换缓存结构是GPON系统设计的关键。共享缓存是一种成熟且通用的数据交换缓存结构。本论文主要围绕GPON ONU侧共享缓存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开展研发工作。论文首先介绍了光纤接入技术的发展,比较了现有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PON接入技术,阐述了GPON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技术优势,分析了ONU侧共享缓存电路对GPON系统的影响。论文接着介绍了GPON系统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GEM封装及设计结构。GPON ONU无论下行还是上行传输都可能会出现数据拥塞现象,需要使用数据缓存电路来进行流量控制和带宽分配。根据共享缓存结构的数据流向框图,论文给出了ONU侧共享缓存电路的RTL设计与实现。论文在分析了上下行数据流量及带宽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以太网数据包封装、多接口汇聚(3个GE口1个EXT扩展口)、多队列调度的ONU共享缓存电路的详细设计方案,包括电路整体结构、模块划分、各模块设计与实现。论文设计的ONU共享缓存电路主要包括以太网gemac、IBS总线、IDQ入队准备、QP队列管理、ODQSCH调度、MCL存储器管理、OBS、MPI配置、异步FIFO、CRC校检等模块。本文对各个模块提出设计方案,用Verilog HDL完成RTL设计。论文最后对各个模块的RTL设计及整个共享缓存电路的RTL设计进行了功能仿真和FPGA原型验证。功能仿真和FPGA原型验证的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ONU共享缓存电路能够正常工作,符合功能和性能上的设计要求。
王利村,陈学锋[7](2011)在《光进铜退PON网络部署策略——VLAN配置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接入网中PON网络的VLAN配置问题已经大大影响了运营商后续业务发放和光进铜退的进程,因此研究既能保障PON网络各业务的安全性、隔离性,又能节约接入网VLAN配置资源,同时又能满足长期业务发辰需求的VLAN配置方案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在研究PON网络各业务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网实际情况,提出了满足上述需求的VLAN配置方案,并针对方案给出了分析、验证和测试,试验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白岩[8](2011)在《高速网络认证算法研究及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通信上层应用业务的多元化。用户对于网络所能提供的带宽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EPON, GPON, 10GEPON等高速网络的发展需求,我们面临着如何解决在高速数据网络中的数据安全问题。以前传统的用于低速网络的安全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高速网络安全的需要。于是如何有效地保护高速网络通信的安全成为研究的热点。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数据加密和数据认证,其中数据认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数据完整性以及进行身份验证。为了解决高速网络中的安全认证问题,本文对适用于高速网络的认证技术GMAC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高性能(低空间复杂度、低时间复杂度)GMAC认证的硬件实现结构,并对实现结构的硬件资源消耗以及关键路径的时延进行了分析说明,并在实验室自行设计开发的FPGAnic平台上对所设计的GMAC认证系统进行了实现和调测。为了进一步得到GMAC认证技术在高速网络环境中的设计实现效果。我们以实际千兆以太网环境为例,设计了一种可以对实际GE以太网进行GMAC认证的系统实现结构,并将我们实现的GMAC IP Core与GE MAC IP Core进行了联合调测。最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组网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GAMC实现结构满足了GE高速网络安全认证的需求。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在理论准备方面:对国内外高速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分析。对于GMAC认证的数学基础进行了整理,并对GMAC认证的安全性和认证特性进行了说明。2.在仿真实现方面:分析GMAC的工作模式,给出GMAC实现的结构设计参考。对结构的设计进行分析和仿真,给出分析结果和实际仿真的结果。并在此工作基础之上,提出对于GMAC认证性能的优化方案。包括,为了满足更高吞吐量认证需求的GMAC并行认证结构,以及为了达到更高性能(低空间复杂度、低时间复杂度)的两种流水化结构。3.在平台实现方面:在高速网络中的GMAC认证实现中,我们以GE千兆以太网环境为例通过FPGAnic平台,进行了迭代式GMAC结构设计。对实现的GMAC IP Core与已有的GE MAC IP Core进行了联合调测。4.在组网测试方面:根据3中的GMAC认证实现,进行了算法级和系统级的组网测试。给出测试的分类依据,并进行测试。全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研究背景。本章同时对于高速网络安全认证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说明。第二章:高速网络认证安全技术GMAC的算法原理,并对GMAC认证机制中的核心函数Ghash算法进行分析说明.第三章:高速GMAC认证结构的设计及优化分析。本章给出基本的GMAC认证结构设计。介绍GMAC的基本结构,并提出对于GMAC性能优化的设计方案。包括GMAC的并行结构,两种GMAC的流水结构设计第四章:对第三章中提出的各种GMAC认证结构进行资源消耗分析,进行仿真并给出结果。第五章:研究GMAC在FPGAnic平台上的高速实现。将GMAC认证IP Core模块与Xilinx提供的GE MAC IP Core进行联调,完成系统级的结构设计,为组网测试建立基础。针对GMAC算法实现的正确性,GMAC认证的组网测试。本章给出了GMAC实现的组网测试网络拓扑,以及测试参考。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展望未来。
郑汉明[9](2010)在《广东茂名广电接入网双向改造方案》文中认为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网存在着大量的HFC网络,多数中小城市的有线电视网都没有完成双向改造,这样的网络既不能承载多媒体交互业务,也不能有效实现网络、业务和用户管理,它仅能满足基本广播电视节目的传送。特别是随着IPTV、直播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有线电视赖以生存的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因此,尽快建成宽带双向、稳定可靠的综合信息网,全面提升有线电视网络承载业务的能力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以茂名市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为例,简要说明HFC网络存在的问题,介绍了HFC网络双向改造的依据、原则,分析了目前国内有线电视双向网改造的三种主要技术方案以及选择EPON技术作为双向网络改造的原因。详细论述了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设计方案,包括前端系统、干线网和用户终端三大部分网络拓扑的实现、布线要求、以及各种用户接入方式的优缺点等。从而选择一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系统现有的机房和线缆资源,尽量低成本地把有线电视单向网络改造为交互式双向网络。最后以一个小区为例给出了方案的具体实施,如拓扑结构、技术指标等。本方案是一种经济适用、优质高效的网络改造方案,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可以节省大量建设资金,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升级改造步伐,促进整个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系统工程快速向前推进和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中小城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提供一种具体的模式,切实可行地解决目前有线电视系统HFC网络双向改造存在的问题。
付子义,鞠艳君[10](2010)在《组播应用于EPON系统的实现技术》文中研究指明组播应用于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的实现。EPON的关键技术有时延补偿,动态带宽分配,时钟提取,同步接收,传输质量等。为了避免组播用户终端发送冲突,本文采用贴标签标记补偿不同用户组的返回时差异。
二、基于千兆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实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千兆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实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板载光收发组件技术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单元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PON技术的发展 |
1.2.1 几种常用PON技术介绍 |
1.2.2 APON,EPON及 GPON技术的比较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GPON的体系架构与光模块原理 |
2.1 GPON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模型 |
2.1.1 GPON的体系结构 |
2.1.2 GPON的协议模型 |
2.2 GPON系统的工作原理 |
2.3 光模块基本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PON ONU硬件设计与解决方案 |
3.1 GPON ONU功能需求分析 |
3.2 设计目标 |
3.3 设计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PON ONU硬件电路的具体设计 |
4.1 PMD层电路设计 |
4.1.1 BOB电路总体方案 |
4.1.2 BOSA的选取 |
4.1.3 BOSA驱动电路的设计 |
4.2 GTC层外围电路及管理控制电路设计 |
4.2.1 GTC层外围电路的设计 |
4.2.2 管理控制电路的设计 |
4.3 其他电路设计 |
4.3.1 电源电路的设计 |
4.3.2 时钟电路的设计 |
4.4 GPON ONU系统的PCB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验证测试与结论 |
5.1 BOB光模块验证测试 |
5.2 GPON ONU性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2)秦皇岛开发区宝佳花园小区FTTH覆盖工程设计与工程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发展趋势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背景知识 |
2.1 引言 |
2.2 无源光网络相关理论 |
2.3 PON网络主要技术指标 |
2.4 FTTH总体建设原则及方案 |
2.5 FTTH勘察准备工作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秦皇岛开发区宝佳花园小区FTTH覆盖工程设计与工程实施 |
3.1 引言 |
3.2 秦皇岛开发区宝佳花园小区FTTH建设背景 |
3.3 秦皇岛开发区宝佳花园小区FTTH总体建设方案 |
3.4 秦皇岛开发区宝佳花园小区FTTH设备分析 |
3.5 秦皇岛开发区宝佳花园小区路由与配线设计入户方案 |
3.6 秦皇岛开发区宝佳花园小区FTTH链路衰减分析 |
3.7 秦皇岛开发区宝佳花园小区主干光缆路由的环路保护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秦皇岛开发区宝佳花园小区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
4.1 引言 |
4.2 FTTH光缆的一般要求 |
4.3 管道光缆的敷设安装 |
4.4 入户光缆敷设 |
4.5 光分路箱安装 |
4.6 光分路器的选择与安装 |
4.7 局内光缆的敷设安装 |
4.8 光缆的接续 |
4.9 光缆的预留 |
4.10 光交接点的安装 |
4.11 分纤设备的安装 |
4.12 施工注意事项 |
4.1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秦皇岛开发区宝佳花园小区设计特点及故障排查 |
5.1 引言 |
5.2 秦皇岛开发区宝佳花园小区设计特点 |
5.3 在建设过程中故障排查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参加的工程项目 |
(3)光接入网中的self-seeding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光接入网 |
1.1.2 光接入网中self-seeding技术 |
1.2 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和篇章结构 |
第二章 Self-seeding激光质量分析 |
2.1 光接入网中self-seeding腔的构成及其原理 |
2.1.1 self-seeding光性能的相对强度噪声分析方法 |
2.2 腔内对self-seeding光性能影响的分立因素研究 |
2.2.1 腔内损耗的影响 |
2.2.2 腔长的影响 |
2.2.3 RSOA有源区长度的影响 |
2.2.4 腔内色散的影响 |
2.2.5 RSOA注入电流的影响 |
2.2.6 滤波器带宽的影响 |
2.3 光纤加入self-seeding腔后的self-seeding光性能分析 |
2.4 加入FP滤波器的新self-seeding结构 |
2.4.1 加入FP滤波器的self-seeding结构原理阐述 |
2.4.2 新self-seeding结构性能的仿真研究 |
2.4.3 FP滤波器带宽设置对self-seeding光性能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elf-seeding激光调制特性研究 |
3.1 RSOA直接调制原理 |
3.1.1 SOA工作原理 |
3.1.2 基于SOA的饱和增益特性的光载波恢复 |
3.2 调制性能分析 |
3.2.1 真实情况下的OOK调制性能 |
3.2.2 两种结构的OOK调制性能比对 |
3.2.3 self-seeding光QAM调制的性能 |
3.2.3.1 QAM调制简介 |
3.2.3.2 64-QAM调制性能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elf-seeing实验 |
4.1 实验系统介绍 |
4.2 实验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以太网无源光纤网络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EPON技术简介 |
a) 成本低, 维护简单, 易扩展。 |
b) 兼容性。 |
c) 高带宽。 |
d) 高质量。 |
e) 为灵活和快速的服务重组提供了多层安全。 |
2 EPON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
2.1 EPON在配电网通信中的应用 |
2.2 EPON在供电所联网中的应用 |
3 EPON的组网方案 |
3.1 EPON应用于配电网通信的方案EPON |
3.1.1 主站层 |
3.1.2 子站层 |
3.1.3 终端层 |
3.2 EPON供电所联网 |
4 结束语 |
(6)GPON ONU共享缓存电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GPON的发展现状与技术优势 |
1.2.1 GPON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
1.2.2 GPON的技术优势 |
1.3 GPON中的数据交换缓存技术 |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1.5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章 GPON系统概述 |
2.1 GPON相关协议简介 |
2.1.1 IEEE 802.3协议 |
2.1.2 G.984系列协议 |
2.2 GPON系统结构 |
2.3 GPON工作原理 |
2.3.1 GPON下行数据处理过程 |
2.3.2 GPON上行数据处理过程 |
2.3.3 GPON启动过程 |
2.4 GPON的传输汇聚层封装技术GEM |
2.4.1 GEM帧结构 |
2.4.2 GEM帧分片机制 |
2.4.3 GEM帧与业务数据映射 |
2.5 GPON系统的设计结构 |
2.6 本章小节 |
第3章 GPON ONU共享缓存电路的RTL设计 |
3.1 ONU共享缓存电路的结构设计 |
3.2 以太网gemac模块设计 |
3.2.1 MAC接收模块 |
3.2.2 MAC发送模块 |
3.2.3 CPU控制模块 |
3.3 EXT接口模块设计 |
3.4 IBS内部总线模块设计 |
3.4.1 上行输入数据处理子模块 |
3.4.2 下行输入数据处理子模块 |
3.4.3 数据调度及输出子模块 |
3.5 IDQ模块设计 |
3.6 QP模块设计 |
3.6.1 设计原理 |
3.6.2 设计与实现 |
3.7 ODQ_sch模块设计 |
3.8 MCL模块设计 |
3.8.1 数据存储调度子模块 |
3.8.2 外部存储器控制子模块 |
3.9 OBS模块设计 |
3.10 MPI模块设计 |
3.11 异步FIFO设计 |
3.12 CRC校检模块设计 |
3.13 本章小结 |
第4章 GPON ONU共享缓存电路的RTL仿真 |
4.1 以太网gemac模块仿真 |
4.1.1 MAC接收模块仿真 |
4.1.2 MAC接收模块仿真 |
4.1.3 Pause帧仿真 |
4.1.4 CPU控制模块仿真 |
4.2 IBS内部总线模块仿真 |
4.3 IDQ模块仿真 |
4.4 QP模块仿真 |
4.4.1 入队操作仿真 |
4.4.2 出队操作仿真 |
4.5 ODQ_sch模块仿真 |
4.6 MCL模块仿真 |
4.7 整体ONU共享缓存电路仿真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GPON ONU共享缓存电路的FPGA原型验证 |
5.1 FPGA验证平台介绍 |
5.2 ONU共享缓存电路的FPGA原型验证 |
5.2.1 逻辑综合 |
5.2.2 FPGA板级调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高速网络认证算法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高速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现状 |
1.3 高速网络安全技术发展 |
1.4 小结 |
第二章 GMAC认证算法原理及其关键技术 |
2.1 消息认证码 |
2.2 GMAC认证算法 |
2.2.1 有限域数学基础 |
2.2.2 GMAC算法 |
2.3 GMAC的特性 |
2.3.1 安全性 |
2.3.2 增量认证特性 |
2.4 Ghash认证技术 |
2.5 小结 |
第三章 GMAC安全认证架构设计 |
3.1 GMAC的基本结构 |
3.1.1 GMAC的基本结构 |
3.1.2 Ghash的基本结构 |
3.1.3 GF(2~m)域乘法器结构设计 |
3.2 GMAC的并行结构设计 |
3.3 GMAC的流水线结构设计 |
3.3.1 流水线技术 |
3.3.2 A类(基于串行结构的)流水线设计 |
3.3.3 B类(基于分治算法的)流水线设计 |
3.4 小结 |
第四章 实现结果及分析 |
4.1 GMAC基本结构实现分析 |
4.1.1 复杂度分析 |
4.1.2 实现仿真结果 |
4.2 GMAC并行结构实现 |
4.3 GMAC流水线结构实现分析 |
4.3.1 复杂度分析 |
4.3.2 实现仿真结果 |
4.4 小结 |
第五章 GMAC在FPGAnic平台上的高速实现及测试 |
5.1 FPGAnic介绍 |
5.1.1 FPGAnic板卡组成 |
5.1.2 FPGA分类及基本结构 |
5.1.3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技术 |
5.2 基于FPGAnic平台的整体设计架构 |
5.3 FPGAnic上的Ghash设计 |
5.3.1 Ghash设计与实现 |
5.3.2 仿真与综合结果 |
5.4 测试网络环境 |
5.4.1 测试背景及测试依据 |
5.4.2 网络拓扑设计 |
5.5 组网测试结果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广东茂名广电接入网双向改造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背景 |
1.2 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必要性 |
1.3 HFC 网络的特点 |
1.4 我市有线电视网络的现状 |
第二章 网络改造的特点和技术标准 |
2.1 网络设计的原则 |
2.2 网络改造的特点 |
2.3 网络改造遵循的技术标准和依据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向网络改造技术方案 |
3.1 CMTS 方案和EPON 方案的比较 |
3.2 EPON+LAN 方案和 EPON+EoC 方案的比较 |
3.3 EPON 的关键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市网络拓扑结构的实现 |
4.1 总体规划 |
4.2 前端机房 |
4.3 干线网 |
4.4 用户端 |
4.4.1 小端口ONU 设备下接有源EOC 设备实现接入 |
4.4.2 小端口ONU 设备下接多端口交换机连接无源EOC 设备实现接入 |
4.4.3 多端口ONU 设备下接无源EOC 设备实现接入 |
4.4.4 小端口ONU 设备下接多端口交换机双绞线入户接入方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双向网络改造的投资与收益 |
5.1 双向网络改造费用 |
5.2 双向网络改造效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双向网络改造方案的实施 |
6.1 小区的概况 |
6.2 小区的网络现状 |
6.3 网络改造的目标 |
6.4 具体方案实施 |
6.5 工作原理 |
6.6 设计方案分析 |
6.7 技术指标 |
6.8 实际指标测试与分析 |
6.9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基于千兆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实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板载光收发组件技术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单元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D]. 顾峥峣.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2]秦皇岛开发区宝佳花园小区FTTH覆盖工程设计与工程实施[D]. 孙金国. 河北大学, 2017(11)
- [3]光接入网中的self-seeding技术研究[D]. 姜景隆.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4]TWDM-PON中用户行为感知的动态资源分配策略[J]. 熊余,唐剑波,张鸿,吕翊. 电子学报, 2016(02)
- [5]以太网无源光纤网络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 汤新跃. 广东电力, 2011(11)
- [6]GPON ONU共享缓存电路设计与实现[D]. 何德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7]光进铜退PON网络部署策略——VLAN配置方案研究[J]. 王利村,陈学锋. 广东通信技术, 2011(08)
- [8]高速网络认证算法研究及实现[D]. 白岩. 北京邮电大学, 2011(10)
- [9]广东茂名广电接入网双向改造方案[D]. 郑汉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10]组播应用于EPON系统的实现技术[A]. 付子义,鞠艳君. 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