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邮政创新服务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邮政创新服务研究

一、基于Internet的邮政创新业务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阳[1](2021)在《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能源互联网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兰娟妮[2](2021)在《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统一描述方法与模型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近期涉险事故和较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必须大力防范化解冲击安全底线的突出问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基于“互联网+安全生产”提高信息化监管实效,对各生产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控,实现实时风险监测预警提供了基础。煤矿安全生产是矿山安全监管监察的重点领域,如何高效开展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是当前政府监管监察部门关注的重点。在建立的煤矿监管监察执法流程基础上,针对执法流程中数据缺乏规范性的问题,提出了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统一描述方法。该方法包括监管监察信息的分类编码标识、煤矿监管监察统一描述方法及信息模型设计。煤矿监管监察信息分类包括了煤矿监管监察执法类目设置的执法分类的基本原则、主分类表类目设置、以及复分类表的类目设置,建立了煤矿监管监察执法基础数据集分类与编码的执法基础分类。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编码标识具体过程通过研究确定了基础数据集编码、基础编码基本原则,建立了管理层次的数据元分类编码。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统一描述方法的元数据总体模型包括:执法元数据、数据元与其他数据概念的关系、数据模式设计以及通用模式的数据库。执法元数据构建了执法核心元数据、执法数据元、执法数据集元数据;数据元与其他数据概念的关系建立执法数据元属性、执法数据元属性描述符;数据模式设计建立执法数据模式设计、类关系模式设计、本体模型设计、以及概念数据模型设计;通用模式的数据库是建立通用模式的应用场景、通用模式连接相关数据、数据库适配器的语法异构解决方案、不同源数据库系统的数据迁移、以及处理查询请求的过程。构建了煤矿监管监察统一描述方法及模型设计云展示平台,结合软件工程方法,对研究成果在云平台的展示给出了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用例设计、数据库表设计、E-R模型、数据字典、原型设计、以及系统页面展示等,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总课题和其它子课题协调应用,论文研究和设计的煤矿监管监察统一描述方法及模型设计易于理解、便于应用,同时易于扩展。

梁绮慧[3](2021)在《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互联网与外贸的结合,催生了蓬勃兴起的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型贸易模式,跨境电子商务使得消费者与商家能够随时随地在网上进行交易,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线下贸易方式。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出口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出口绩效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虽然这种模式为企业带来了诸多益处,但是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如何减少跨境电商企业的交易成本,如何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从而转化更多的流量,如何实现跨境电商企业快速和持续发展,这是每一个跨境电商企业都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微观主体,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是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将据此展开分析并对跨境电商企业在具体实践中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先行优势理论,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两类理论的主体研究对象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企业和传统贸易类企业为主,鲜有文献将跨境电商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然而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两个理论的新发展与新应用。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代运营企业、跨境物流企业以及跨境电商平台获取的数据,本文研究了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交易成本,包括平台佣金、营销成本、服务成本等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然后对交易成本中的物流运输成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从消费者跨境物流信息偏好的视角切入,探讨跨境电商企业通过选择物流运输方式减少交易成本的可行性路径。最后,从先行优势的视角研究跨境电商企业在平台上出口绩效的动态变化,研究同行竞争、在位时长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平台的时长,探究年轻企业和成熟企业的产品策略选择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拓展先行优势理论在跨境电商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在国际贸易中,花费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供需双方信息搜寻、合同签订、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成本。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代运营企业的后台数据,从跨境电商与原有传统商业模式最为突出的不同点“交易成本”入手,探究跨境电商交易成本的构成、投入及成效,发现不同类型的成本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最终出口绩效具有不同的贡献。首先,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有明显提升作用。其次,跨境电商的兴起因降低生产交换的信息搜寻成本而创造了更多的贸易量,扩大广告营销和提供优质服务是跨境电商企业增加销售量的一大途径,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此外,出口企业提高产品价格加成率,可以依靠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高收益、可持续出口。基于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和定位目标市场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动力。通过研究各国消费者对跨境物流信息的偏好程度,分析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商品运费占商品销售额的占比较高,并且近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挂号物流运费高于平邮物流运费,但是仍有很多消费者会选择挂号方式。其次,不同国家消费者对跨境物流信息的偏好程度存在差异。在理论分析中,基于消费者效用函数,发现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与商品运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关,且消费者对跨境物流的信息偏好程度随商品重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挂号服务费价格的增加而递减。最后,实证分析印证了消费者跨境物流信息偏好主要受商品重量、物流运费以及消费者所处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确认较高的商品价值、低廉的运输成本、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是决定消费者物流信息偏好的关键。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线上购物为全球的卖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和崛起更加剧了这一红利。通过研究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数据,发现跨境电商企业的出口绩效随入驻平台的时长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行业竞争对跨境电商的出口存在直接影响,随着行业竞争的减少,跨境电商企业在平台上的出口绩效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而且行业竞争通过影响企业的先行优势对跨境电商出口有间接的影响,表现为行业竞争对于企业出口的影响随着企业入驻时长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外,产品定价低和多样性少的企业出口绩效受到行业竞争的影响程度更大,适度的竞争会延长跨境电商企业的先行优势。在跨境电商企业成立初期,良好的声誉和爆品推广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提高出口销量尤其重要,优质的商家服务、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均会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出口,而偏高的商品价格则不利于跨境电商提高出口销量。与传统国际贸易相比,电子商务使得企业与消费者可以从国际互联网庞大的信息资料中及时获得所需信息,消费者可在全球任意地点、任意时间从网上得到相关企业的各种相关信息。为跟上这一趋势,许多中小商家开始进入跨境电商市场开始新的探索,本文以国际营销战略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建立起不同产品策略与企业出口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平台上跨境电商企业不同产品策略选择对于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爆品策略与新品策略均有助于跨境电商提高出口绩效,随着企业入驻时间的增长,爆品策略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新品策略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后进入企业选择爆品策略的效果最好,而先进入企业更适合选择新品策略。此外,消费者往往会更加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因此提高商品的多样性有利于增加潜在顾客。同时,增加店铺声誉有利于提高跨境电商企业的出口绩效。本文为文献中关于跨境电商企业在新进入市场时如何制定策略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策略与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为后入企业与在位企业制定不同的产品策略提供了相应启示。

冯永晟,张昊[4](2021)在《网络效应、需求行为与市场规模——基于邮政快递业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围绕网络效应深入分析网络需求行为和网络市场规模问题,以覆盖全国的市级邮政快递行业为例,通过结构计量方法研究了网络需求行为的特征、网络型产业的市场规模扩张特征及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创新性地直接测度了网络效应的大小并分析其经济学含义,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促进网络型产业发展和构建统一市场的诸多政策启示。通过构建网络需求行为和网络规模扩张模型,本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利用加总数据识别关键结构性参数的计量难题。研究发现,网络效应对网络需求行为具有主导作用,且在不断增强,成为扩张市场规模的主要力量;网络效应使价格、收入等各类因素对网络规模的作用机制表现出非线性特征;网络效应有利于促进地区市场间的融合,为统一市场建设提供了需求侧依据。显性估计的网络效应可以作为"国内大循环"效能的一种产业层面的测度。本文结论在构建全国统一市场、地区政策协调、加强网络监管、促进网络消费和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郑仕兴[5](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及精准扶贫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提升了金融支农的力度。现阶段各地区着重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以确保农村地区分散农户、小微企业可以获得全面的金融服务。建立“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可以健全普惠金融发展理论,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构建新思路,并且实现普惠性、盈利性二者的平衡,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使传统金融机构更加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尽量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现存的不足之处。论文对“互联网+”农村普惠金融进行研究。在概述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从两方面梳理“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即农村传统金融机构普惠服务功能和农村互联网金融机构普惠服务功能;其次,选取了大北农、阿里巴巴、宜信的“互联网+”农村普惠金融的典型案例作为分析论证,得出发展启示:明确“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充分运用大数据、促进地方金融机构自我完善;再次,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互联网+”农村金融风险多样性、农村征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管和法律法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及农民金融知识普及率低;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促进“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新型农村信用体系,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建立政府介入的政策激励机制,加强农村普惠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促进农村地区开展金融宣传教育。

陈贻春[6](2020)在《B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商业银行经过长足的发展,目前已进入4.0时代。这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与互联网科技紧密结合,传统的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发生了一系列较大的变化。其中,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横跨商业银行3.0和4.0两个时代。商业银行将传统的线下贷款业务,特别是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为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迅速成为了当下各家商业银行技术、资本、人才角逐的热点。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梳理分析B银行在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方面存在的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竞争因素,通过各种战略竞争分析工具为B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设定竞争目标,战略选择,通过实施战略举措和保障措施,确保实现B银行在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竞争中生存下来,获取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的稳健发展。本文首先搜集整理了 B银行当前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竞争的宏观背景环境,这包括山东省宏观经济现状,小微企业发展扶植政策,互联网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等。通过PEST分析工具、五力模型分析工具、SWOT分析工具、战略群体分析、战略对手分析、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工具,进一步梳理出B商业银行进行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的竞争机会和挑战。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B银行目前面临的竞争机会主要有:金融科技的成熟、金融政策的鼓励、经济环境的复苏、区域环境的稳定以及民众逐步形成的线上化业务习惯;主要面临的威胁有互联网银行的竞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服务中心下沉、小微信贷收益收窄和实业巨头们自组的产业链金融兴起。其次,本文梳理了当前B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分析B银行内在资源、内在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利用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工具,进一步梳理出B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通过上述分析,B银行目前存在的优势主要有:决策链条短、团队可塑性强、公司治理良好、财务资源充足以及传统的线下资源丰富的优势;B银行面临的不足主要有:科技力量弱、研发能力弱、创新能力弱、条线壁垒明显等。第三,本文通过使用SWOT分析工具,结合B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的现实,认为B银行应当做出差异化的竞争战略选择,并通过一系列的产品服务差异化、营销差异化、业务合作差异化、风险管理差异化竞争战略,通过优化组织保障、丰富制度保障、强化人才保障、引进技术保障等战略保障举措,实现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的竞争优势,实现B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发展目标。本文创新点主要是将竞争战略的理论工具应用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竞争领域,使用竞争战略理论对B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战略竞争进行指导性的实践。

孙青[7](2020)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邮储A分行业务转型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新月异,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种类更加丰富,不仅涵盖了传统中小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还包括大众创新型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其市场竞争优势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运营及服务模式都存在很多鲜明特色,创新空间大,大幅简化了传统金融结算、交易、融资,及金融服务流程,中小商业银行正遭遇着极大的冲击。在新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唯有通过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变革,实现全面转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首先,综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成果与资料。其次,以邮储银行A分行为例,分析了邮储银行A分行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发展对A分行的影响,对邮储A分行进行SWOT分析,并提供了针对传统业务转型的方向。最后,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融合,对研究对象转型互联网金融业务构建了方案,明确了具体转型策略。在明确自身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收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在该方面积累的经验,把握市场发展形势,制定科学的转型计划,以推进银行顺利转型和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下,金融产业的发展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精准把控市场脉搏,形成互联网金融思维,抢占数据资源,创新业务类型,推动盈利收入增长;兼顾重视人才培养,加大平台信息数据投入;加强互联网科技管理,严格把握风险控制。积极优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各种客户群体的需求,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赵萌[8](2020)在《“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推动下,“城乡二元”结构正向“城—镇—乡”三元结构转变,使得村镇与城镇作为联通城乡、连接工业与农业,承接二元双向物流的桥梁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在产业升级、成本高企、空间制约及交通拥堵等压力条件下,一方面推动城市物流向平台化的高端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物流实体产业向外迁移。而农村物流在缺乏有效的要素支撑以及物流基础设施支撑情况下,开始寻求向上构建资源更加丰富、市场更加接近的村镇物流平台。另外,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分离,使村镇物流摆脱了地理区位、市场距离、资源禀赋等传统限制而发挥成本洼地优势,促进“城—镇—乡”三元物流形态与物流空间重构,从而真正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本文选取村镇物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揭示村镇物流在时代发展中作用和地位的变化,本文从村镇物流系统内部演化研究入手,通过比较分析法在第三章构建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架构,通过系统理论、种群生态理论、演化博弈理论等成熟的理论方法,在第四、五章研究分析村镇物流系统的生态演化方向、演化路径和演化机制等,第六章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仿真进行验证。经过本文研究,论文取得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成果:(1)本文经过多种方式研究,构建了一个“三要素、四生态流、双层圈”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架构。架构包含村镇物流核心要素、村镇物流支持要素、村镇物流环境要素三类主体要素Agent;物质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四类生态流;“链环—功能”为基础层,“平台—模块”为主导层的两个层圈。其中,平台处于顶层,模块动态组合成柔性链条,功能融合于平台及模块化柔性链环之中。同时该架构也是由“生态元—生态链—生态网—生态群—生态圈—生态系统”组成的生态体系。(2)本文结合生态理论和系统理论研究,揭示出村镇物流生态演化机理、路径与方向。其中,三类主体要素的生态元变化是演化基础;技术依赖、制度依赖、关系依赖是平衡态演化路径;生态流是推动村镇物流演化的动力机制;共生机制与竞争机制引起生态位变化是演化的传导机制;“耦合—协同”是演化的放大机制;“链环—功能”主导模式到“平台—模块”主导是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3)通过本文的研究内容得出一个重要的管理启示,“双向双网—双层平台”是城乡一体化物流生态体系的演化架构。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物流加之区域化分工所带来的大流通,共同交织形成农村和城市两大市场网络。农村物流寻找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向上建构物流平台;城市物流一方面向高端升级发展以形成信息化为主导的虚拟网络平台,一方面向低端挤压通过快捷配送的替代方式和经济成本调节方式将物流实体平台向外推移。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城市化的顶层虚拟平台和村镇化的物流实体平台分离,形成“双向双网—双层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生态架构,平台与网络通过现代化的“集送/配送”连接。论文在取得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还形成了如下的研究性结论:(1)本论文通过采用改进的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处理2009-2013年村镇物流服务节点投入产出数据,通过对“链环—功能”进行效率评价得出,2012年后由于互联网技术迸发形成“平台—模块”主导的电商双边市场使村镇物流服务主体的运营效率由发散转向收敛。(2)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结合收益矩阵和复制动态方程对村镇电商平台的运营主体、平台使用主体与政府三者之间合作机制进行分析得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是“平台—模块”发展模式的重要支撑,同时网络平台还推动了城乡物流的产业升级以及空间重构,论文使用MATLAB进行仿真模拟之后得出同样的结论。(3)本文基于非平衡力学构建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部更新分形机制,通过理论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生态流”对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时空结构具有分形影响,村镇物流空间结构变化是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的基础,内部“生态流”作用空间分异是系统演化的本质。(4)本文运用SOM神经网络模拟预测“生态流”作用发现,外部环境稳定情况下,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空间自组织缓慢生长。2012年以后,在城镇化政策推动下,村镇物流空间环境巨变,进入新维度的空间重构和规模增长,使整个演化过程具有典型跨越性,但物流规模扩张仍滞后于村镇建成区面积扩张。(5)本文以村镇物流环境子系统2006-2026年历史数据及发展预测为依据,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三种互动情景推演出,提高教育经费和物流技术投入能够促进环境子系统整体“耦合—协同”状态改善,但从效果看,政策对经济和社会子系统效果明显,对资源和环境作用较弱。

姜艳文[9](2020)在《新兴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农村金融的替代性研究 ——基于农户融资约束视角》文中指出农户融资难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国农村家庭金融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仅27.6%的农户能够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农户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解决农户融资难这一问题,亟需全方位地创新农村的融资模式。为此我国也出台一系列改革政策为农村筹措资金出谋划策,农村集体产权体制改革为农村融资提供了新的抵押担保方式;传统金融改革催生了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一批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悄然改变着农村金融体系。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互联网金融地不断深入,农村基于互联网金融思维新兴融资模式也正悄然崛起,为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提供新思路。本文在回顾有关农户融资约束、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局限性以及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等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得出我国传统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户需求,而互联网技术背景下产生的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农村金融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厘清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展开分析,研究得出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农村金融形成一定的替代作用。在理论层面,研究表明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能有效解决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不足,缓解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程度,在实证层面,研究表明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能有效缓解农户的投资融资约束与消费流动性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

李晓丹[10](2020)在《A城商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对传统商业模式带来冲击,尤其是在网络支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促使产业融合,运营机制创新。城市商业银行相较于国有及股份制银行而言,规模体制及风险规避水平上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城商行应借助互联网金融技术,着重发展互联网金融,以此为抓手,建设线上金融平台,推动产品服务创新,更新传统业务流程,以期对国有及股份制银行产生后发优势。本文重点分析A城商行,着重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脉搏及问题,审视自身优势资源及发展状态,剖析整体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机制,借助文献分析、调查分析等不同手段,运用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理论,对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构建进行理论研究,以期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论文在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A城商行内外部面临的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 A城商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架构设计的整体目标,以直销银行平台、手机银行平台、网贷服务平台等作为A城商行创新模式的主要构建方向。直销银行方面,提出了积极开拓客户资源、创新产品深耕服务、应用领先同业的金融科技、寻找同盟等方式进行平台搭建;手机银行方面,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目标、三个支撑”的构建理念,紧抓用户体验和场景化设计、无缝对接智能风控、提升业务运营和统计分析能力等多重手段进行平台搭建;网贷服务平台方面,提出了提升大数据分析和建模能力、借助大数据提升客户体验、推进小微信贷标准化管理等方式进行平台搭建。与此同时,推出健全风险控制体系、优化信息科研能力,健全整体组织架构,升级跨界业务合作,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等一系列平台构建保障措施。

二、基于Internet的邮政创新业务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Internet的邮政创新业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统一描述方法与模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煤矿监管监察信息处理相关关键技术
    2.1 统一描述方法
        2.1.1 本体
        2.1.2 语义网技术
        2.1.3 基于“本体”的信息描述方法
    2.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2.1 分类法
        2.2.2 信息编码的基本方法
    2.3 元数据
        2.3.1 目录内容服务系统
        2.3.2 元数据形成与处理流程
    2.4 语义元数据
        2.4.1 本体类与表名元数据之间映射
        2.4.2 本体类属性与元数据中字段名元数据之间的映射
        2.4.3 通用模式
    2.5 WEB SERVICE技术
    2.6 统一建模语言UML
    2.7 本章小结
3 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的分类编码标识
    3.1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类目设置
        3.1.1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分类的基本原则
        3.1.2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主分类表的类目设置
        3.1.3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复分类表的类目设置
    3.2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业务数据集分类
        3.2.1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流程
        3.2.2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业务层次分类
    3.3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基础数据集编码
        3.3.1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数据集分类与编码
        3.3.2 煤矿监管监察管理层次的数据元分类编码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的元数据及其描述
    4.1 数据元的元数据总体模型
    4.2 煤矿执法元数据
        4.2.1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核心元数据
        4.2.2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数据元
        4.2.3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数据集元数据
    4.3 数据元与其他数据概念的关系
        4.3.1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数据元属性
        4.3.2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数据元属性描述符
    4.4 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的模型设计
        4.4.1 煤矿监管监察执法数据模式设计
        4.4.2 类关系模式设计
        4.4.3 本体模型设计
        4.4.4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
    4.5 通用模式的数据库
        4.5.1 通用模式的应用场景
        4.5.2 通用模式连接相关数据
        4.5.3 数据库适配器的语法异构解决方案
        4.5.4 不同源数据库系统的数据迁移
        4.5.5 处理查询请求的过程
    4.6 本章小结
5 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统一描述方法管理系统设计
    5.1 系统模块设计
    5.2 用例图设计
    5.3 数据库表关系
    5.4 E-R模型设计
    5.5 数据字典
    5.6 原型设计
    5.7 系统页面的展示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获奖
附录 A 数据字典

(3)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梳理与归纳方法
        1.3.2 数理建模与推演方法
        1.3.3 管理统计与分析方法
        1.3.4 计量建模与估计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内涵及其衡量的研究评述
        2.1.1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内涵的研究评述
        2.1.2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衡量的研究评述
    2.2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
        2.2.1 有关企业内部特征与管理的研究评述
        2.2.2 有关企业所在国市场环境的研究评述
        2.2.3 有关出口目的国市场环境的研究评述
    2.3 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研究评述
        2.3.1 有关跨境电商平台的研究评述
        2.3.2 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影响效应的研究评述
        2.3.3 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
    2.4 本章小结
3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分析框架
    3.1 问题的提出
    3.2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因素
        3.2.1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有利因素
        3.2.2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不利因素
    3.3 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
    3.4 先行优势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
    3.5 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一个分析框架
    3.6 本章小结
4 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直接影响
    4.1 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4.3 数据、变量及特征性事实
        4.3.1 数据来源
        4.3.2 描述性统计
        4.3.3 特征性事实
    4.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4.4.1 计量模型设定
        4.4.2 基准回归结果
        4.4.3 稳健性检验
        4.4.4 进一步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间接影响:基于物流方式视角
    5.1 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模型及假说提出
    5.3 数据来源与指标构建
        5.3.1 数据来源
        5.3.2 数据描述
        5.3.3 指标构建与计算结果
    5.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5.4.1 计量模型与变量选取
        5.4.2 基准回归结果
        5.4.3 稳健性检验
        5.4.4 内生性讨论与处理
    5.5 本章小结
6 先行优势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直接影响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6.3 数据、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6.3.1 数据来源
        6.3.2 变量构造及估计
        6.3.3 描述性统计
    6.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6.4.1 计量模型设定
        6.4.2 基准回归结果
        6.4.3 稳健性检验
        6.4.4 内生性讨论与处理
        6.4.5 异质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先行优势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间接影响:基于产品策略视角
    7.1 问题的提出
    7.2 理论基础与假说提出
    7.3 数据、变量及特征性事实
        7.3.1 数据来源
        7.3.2 变量选择
        7.3.3 描述性统计
        7.3.4 特征性事实
    7.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7.4.1 计量模型设定
        7.4.2 基准回归结果
        7.4.3 分组回归结果
        7.4.4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网络效应、需求行为与市场规模——基于邮政快递业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模型与实证策略
    1. 网络用户的需求行为
    2. 网络规模的扩张机制
    3. 理论模型的实证化处理
    4. 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
三、数据说明
四、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1. 单网点有效用户数的计算结果
    2. 网络效应与驱动因素的估计结果
五、模拟分析与经济含义
    1. 用户需求行为的分解
    2. 驱动因素的作用及讨论
    3. 全国统一市场的新依据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对网络型产业发展和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政策启示

(5)“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互联网和普惠金融的研究
        1.2.2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研究
        1.2.3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1.2.4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建议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普惠金融概念界定
        2.1.1 普惠金融
        2.1.2 农村普惠金融
    2.2 “互联网+”概念界定
        2.2.1 “互联网+”
        2.2.2 “互联网+”金融
        2.2.3 “互联网+”普惠金融
    2.3 理论基础
        2.3.1 农村金融理论
        2.3.2 金融排斥理论
        2.3.3 普惠金融理论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3.1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条件
        3.1.1 农村互联网普及情况
        3.1.2 农村大数据征信体系建设情况
        3.1.3 政府政策支持情况
    3.2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传统金融机构普惠服务功能
        3.2.1 中国农业银行互联网服务发展
        3.2.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互联网服务发展
        3.2.3 农村信用社及其他合作金融机构互联网服务发展
        3.2.4 “互联网+”促进农村传统金融机构普惠服务功能发展趋势
    3.3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互联网金融机构普惠服务功能
        3.3.1 农业龙头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
        3.3.2 电商平台全产业链农村金融模式
        3.3.3 P2P网贷助农平台模式
        3.3.4 “互联网+”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机构普惠服务功能发展趋势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案例分析
    4.1 农业龙头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以大北农为例
        4.1.1 大北农概况
        4.1.2 大北农的农村普惠金融战略
        4.1.3 大北农的农村普惠金融战略启示
    4.2 电商平台全产业链农村金融模式——以阿里巴巴为例
        4.2.1 阿里巴巴概况
        4.2.2 阿里巴巴的农村普惠金融战略
        4.2.3 阿里巴巴的农村普惠金融战略启示
    4.3 P2P网贷助农平台模式——以宜信为例
        4.3.1 宜信公司概况
        4.3.2 宜信农村普惠金融战略
        4.3.3 宜信农村普惠金融战略其实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问题
    5.1 “互联网+”农村金融风险的复杂性
        5.1.1 信用风险
        5.1.2 操作风险
        5.1.3 流动性风险
    5.2 农村征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5.3 农村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管和法律法规
        5.3.1 监管主体不明确
        5.3.2 法律法规不健全
    5.4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5.5 农民金融知识普及率低
第6章 促进“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6.1.1 农村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深度融合
        6.1.2 促进互联网金融和农业产业跨界融合
        6.1.3 农村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协同创新、错位竞争
    6.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2.1 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新型农村信用体系
        6.2.2 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
    6.3 建立政府介入的政策激励机制
    6.4 健全农村普惠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
    6.5 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宣传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6)B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互联网信贷
        2.1.2 小微企业信贷
    2.2 理论基础
        2.2.1 长尾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银行业竞争与稳定相关理论
        2.2.4 竞争战略理论
    2.3 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研究综述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法律环境分析
        3.1.2 政策环境分析
        3.1.3 经济环境分析
        3.1.4 社会环境分析
        3.1.5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同行业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3.2.2 新进入竞争者发展迅速
        3.2.3 金融产品及服务替代品威胁
        3.2.4 供方的议价能力
        3.2.5 买方的议价能力
    3.3 竞争环境分析
        3.3.1 战略群体
        3.3.2 竞争对手
    3.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
第4章 内部条件分析
    4.1 B银行基本情况
        4.1.1 B银行简介
        4.1.2 B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现状
    4.2 资源分析
        4.2.1 组织资源
        4.2.2 人力资源
        4.2.3 财务资源
        4.2.4 市场资源
    4.3 能力分析
        4.3.1 产品研发能力
        4.3.2 客户服务能力分析
        4.3.3 风险管控能力分析
        4.3.4 核心竞争力分析
    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第5章 B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竞争战略选择与实施
    5.1 战略选择
        5.1.1 SWOT分析
        5.1.2 竞争战略可行性分析
    5.2 指导思想
    5.3 战略目标
    5.4 战略实施
        5.4.1 产品设计和服务理念的差异化
        5.4.2 营销的差异化
        5.4.3 业务合作的差异化
        5.4.4 风险管理的差异化
第6章 竞争战略保障举措
    6.1 组织保障
        6.1.1 设立专业委员会
        6.1.2 搭建紧密型组织
        6.1.3 组建专业运维团队
        6.1.4 设立互联网信贷产品研发中心
    6.2 制度保障
        6.2.1 考核和奖励制度
        6.2.2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制度
        6.2.3 风险防控机制
        6.2.4 建立容错机制
    6.3 人才保障
        6.3.1 加大自有人才培养
        6.3.2 加大专业人才引进
    6.4 技术保障
        6.4.1 背靠联盟,控好核心
        6.4.2 引入科技公司,提升技术实力
        6.4.3 多措并举,构建现代银行基础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B银行小微企业线上贷款垠税合作产品调查问卷
附录二: B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贷款-税易贷业务调查问卷(一)
附录三: B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贷款-税易贷业务调查问卷(二)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邮储A分行业务转型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概述
        1.2.2 关于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相关研究
        1.2.3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
        1.2.4 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 案例研究法
        1.3.3 比较分析法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1.4.1 技术路线图
        1.4.2 本文创新之处
        1.4.3 本文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
        2.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特征
        2.1.2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模式
    2.2 业务转型的理论
        2.2.1 企业业务转型理论
        2.2.2 战略转型理论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务转型问题分析
    3.1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分行影响分析及战略分析
        3.1.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概述及发展现状
        3.1.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分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3.1.3 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给邮储银行A分行发展带来的影响
        3.1.4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分行业务转型的SWOT分析
        3.1.5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分行业务转型的外部机遇
        3.1.6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分行业务转型的外部威胁
    3.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分行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启示
        3.2.1 抓住外部机遇,转化内部劣势
        3.2.2 减少内部劣势,应对外部威胁
        3.2.3 发挥内部优势,应对外部威胁
    3.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分行的业务转型方案
        3.3.1 业务转型战略目标
        3.3.2 业务转型具体措施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的国内外经验
    4.1 国内中国建设银行的发展经验
        4.1.1 战略目标清晰,贯彻执行坚决
        4.1.2 服务意识内化,客户基础扎实
    4.2 国外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成功经验启示
        4.2.1 打造完善的业务体系
        4.2.2 进行中介功能创新
        4.2.3 拓展金融交易的社会功能
        4.2.4 培育核心竞争力
第5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策略
    5.1 顺应互联网趋势,树立商业银行业务互联网化思维
    5.2 抢占数据资源,创新业务类型,推动盈利收入增长
    5.3 重视人才培养,加大平台信息数据投入
    5.4 加强互联网科技管理,严格把握风险控制
第6章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8)“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1.3.1 技术路线
        1.3.2 内容安排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研究范畴界定
        2.1.1 村镇概念范畴
        2.1.2 村镇物流概念范畴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理论
        2.2.2 种群生态理论
        2.2.3 演化博弈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产业链与价值链研究
        2.3.2 系统演化与产业链演化研究
        2.3.3 村镇物流发展研究
    2.4 文献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3 “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建构
    3.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涵及构成
        3.1.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涵
        3.1.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要素
        3.1.3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CAS结构
        3.1.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层次与功能
    3.2 “平台—模块”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3.2.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的路径依赖
        3.2.2 “链环-功能”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3.2.3 “平台-模块”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3.2.4 “链环-功能”升级至“平台-模块”主导模式的生态圈形成
    3.3 “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平衡性
        3.3.1 “平台-模块”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稳定性前提
        3.3.2 实现系统层级平衡的关键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平衡机理
    4.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演化
        4.1.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生态位内涵
        4.1.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生态位维度
        4.1.3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生态位测量及演化
    4.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产业链间演化
        4.2.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产业链间网络特性
        4.2.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产业链间共生机制
    4.3 “链环—功能”不平衡诱因实证研究
        4.3.1 “链环-功能”效率评价理论基础
        4.3.2 效率评价指标选取和样本选择
        4.3.3 “链环—功能”效率评价实证分析
    4.4 “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机制
        4.4.1 平台服务型双边市场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4.2 “运营主体-使用主体-政府”三方协调演化模拟
        4.4.3 平台服务型双边市场主体合作机制与利益分配
    4.5 本章小结
5 生态流作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分形
    5.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
        5.1.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基础
        5.1.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远离平衡态需求
        5.1.3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的非线性过程
        5.1.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外涨落驱动
        5.1.5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自组织涌现
    5.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分形机制
        5.2.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流作用力
        5.2.2 生态流驱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非平衡相变
        5.2.3 生态流触发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结构时空分岔
        5.2.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部更新分形机制
    5.3 生态流作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模拟
        5.3.1 SOM神经网络法模拟系统演化的适用性
        5.3.2 生态流作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实证及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村镇物流生态环境子系统仿真测度与优化
    6.1 环境要素子系统“耦合—协同”驱动机制内涵
        6.1.1 环境要素子系统“耦合”关联理论
        6.1.2 环境要素子系统“耦合”关联内涵
        6.1.3 协同学分析环境要素子系统的耦合性
    6.2 村镇物流环境子系统序参量筛选
        6.2.1 环境子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设计
        6.2.2 环境子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构建
        6.2.3 序参量指标筛选方法
        6.2.4 环境子系统序参量筛选
    6.3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测度与优化
        6.3.1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测量模型
        6.3.2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动力学仿真
        6.3.3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动力学情景分析
        6.3.4 环境子系统情景互动调控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管理启示与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新兴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农村金融的替代性研究 ——基于农户融资约束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思路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界定及特征
        2.1.1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界定
        2.1.2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2.2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长尾理论
        2.2.3 农村金融市场均衡理论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农户融资约束研究
        2.3.2 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局限性研究
        2.3.3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2.3.4 总体述评
第三章 农村金融市场现状分析
    3.1 传统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3.1.1 传统农村金融的资金供给状况
        3.1.2 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基本现状
        3.1.3 互联网促进传统农村金融机构转型
    3.2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3.2.1 农村互联网金融基本情况
        3.2.2 互联网金融平台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3.2.3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3.2.4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引发新风险
第四章 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研究
    4.1 “三农”服务商
        4.1.1 村村乐
        4.1.2 大北农
    4.2 电商平台
        4.2.1 阿里巴巴
        4.2.2 京东
    4.3 P2P网贷
        4.3.1 翼龙贷
        4.3.2 宜信
    4.4 小结
第五章 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农村金融的替代性研究
    5.1 理论分析与假说
        5.1.1 理论分析
        5.1.2 提出假说
    5.2 关于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弱化农户投资融资约束的实证
        5.2.1 计量模型
        5.2.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5.2.3 实证结果
    5.3 关于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弱化农户消费流动性约束的实证
        5.3.1 计量模型
        5.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5.3.3 实证结果
    5.4 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形成替代的影响机理
        5.4.1 互联网金融业务高效运行机制
        5.4.2 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机制
        5.4.3 信贷风控模式的创新机制
    5.5 实证结论
第六章 推进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6.2 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监督体系
    6.3 以大数据为基础健全农村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6.4 促进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农村金融协同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A城商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互联网金融模式方面研究
        2.1.2 互联网金融积极影响方面的研究
        2.1.3 互联网金融风险方面的研究
        2.1.4 互联网金融平台现状及运营方面的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基于互联网金融本质的研究
        2.2.2 基于对金融市场影响的互联网金融研究
        2.2.3 基于风险角度的互联网金融研究
        2.2.4 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的研究
        2.2.5 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影响的研究
    2.3 小结
第3章 A城商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
    3.1 A城商行简介
    3.2 A城商行互联网金融现状分析
        3.2.1 互联网金融对A城商行的冲击
        3.2.2 A城商行现有互联网金融平台现状
        3.2.3 其他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
        3.2.4 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机遇和挑战
    3.3 A城商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竞争环境的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3.3.1 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3.3.2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3.3.3 替代者的替代能力
        3.3.4 资金供给方的议价能力
        3.3.5 资金需求方的议价能力
    3.4 A城商行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竞争分析
        3.4.1 A城商行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优势(S)
        3.4.2 A城商行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劣势(W)
        3.4.3 A城商行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机会(O)
        3.4.4 A城商行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威胁(T)
    3.5 A城商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搭建的战略选择
第4章 A城商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构建
    4.1 A城商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构建思路
        4.1.1 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为金融服务资源层面的凝聚点
        4.1.2 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为各新兴金融服务渠道的支点
        4.1.3 互联网金融平台构建良好的开放式金融服务环境
        4.1.4 互联网金融平台充分借力各种先进信息技术手段
        4.1.5 A城商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整体思路
    4.2 A城商行直销银行平台构建
    4.3 A城商行手机银行平台构建
    4.4 A城商行网贷服务平台构建
第5章 A城商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实施保障措施及效果
    5.1 健全风险控制体系
    5.2 优化信息科技能力
        5.2.1 提升科技技术
        5.2.2 提升大数据技术
    5.3 调整公司组织架构
    5.4 升级业务合作方式
    5.5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基于Internet的邮政创新业务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能源互联网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赵阳.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统一描述方法与模型设计[D]. 兰娟妮.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3]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 梁绮慧. 浙江大学, 2021
  • [4]网络效应、需求行为与市场规模——基于邮政快递业的实证研究[J]. 冯永晟,张昊. 中国工业经济, 2021(01)
  • [5]“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 郑仕兴.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6]B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信贷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陈贻春. 山东大学, 2020(05)
  • [7]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邮储A分行业务转型的问题研究[D]. 孙青.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8]“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研究[D]. 赵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9]新兴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农村金融的替代性研究 ——基于农户融资约束视角[D]. 姜艳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12)
  • [10]A城商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构建研究[D]. 李晓丹. 山东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基于互联网的邮政创新服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