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苗圃、幼林地青杨天牛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雷鸣雷[1](2020)在《青杨天牛的危害及在辽宁朝阳地区的风险评估》文中提出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innaeus)是一种危害杨树枝干的蛀干性害虫,分布广泛。通过对辽宁朝阳地区青杨天牛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风险评估值R=1.59,青杨天牛的危害属于中度危害程度。今后可采取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其危害程度。
苗凤才[2](2020)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人工林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文中认为杨树人工林是吉林省西部造林绿化、防风固沙、农田防护及营造商品林的主要树种,针对该树种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和措施,也成为了森防工作的日常。本文就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人工林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经验,总结出防治技术要点,供防治参考。
亓军红[3](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周冰颖[4](2017)在《管氏肿腿蜂雌蜂间针对寄主的争斗行为研究》文中提出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Xiao et Wu是一种外寄生蜂,广泛用于我国防治天牛等森林害虫。该硬皮肿腿蜂属具有雌蜂间合作抚育子代的准社会行为,因此在寄生性昆虫中独一无二。迄今,对该类寄生蜂准社会行为的适应性尚缺乏认识。本学位论文提出并检验工作假说:雌蜂为保护所占有寄主而可能与入侵蜂发生争斗行为。首先观察了雌蜂体型大小对抚育子代的影响,然后重点研究了占有寄主的雌蜂是否与后来雌蜂发生争斗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论文获得以下主要结果和结论。1、管氏肿腿蜂体型大小对其产卵及其抚育子代的影响为探究管氏肿腿蜂体型大小对其子代发育表现的影响,根据后足胫节长度将雌蜂分为大、小体型蜂,分别为每头雌蜂提供1头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幼虫寄主,观察雌蜂产卵前期、老熟幼虫数、羽化出蜂数、性比、子代雌蜂产卵量、体型大小和寿命、、等表现。获得以下结果:(1)大体型雌蜂的产卵前期(117.8 h)显着短于小体型雌蜂(160.7h);(2)大体型雌蜂寿命显着长于小体型雌蜂;(3)子代卵孵化率、羽化率、性比、体型大小等在大、小雌蜂间没有显着差异。研究结果说明,雌蜂体型大小仅与某些生活史特征存在正相关性。2、管氏肿腿蜂雌蜂的寄主选择性为揭示雌性管氏肿腿蜂对寄主的选择偏好,开展2个选择性实验:一是对健康寄主与以被占领寄主的选择性;二是雌蜂是否群集选择寄主。于“Y”型管两端分别放1头健康的和1头已被寄生的青杨天牛幼虫,然后释放1头已交配的3日龄雌蜂,观察其选择。结果表明,雌蜂选择健康寄主16次,占53.33%,与对被寄生寄主的选择频次没有显着差异。结果说明,雌蜂可能不能识别健康与被寄生的寄主。为2头同胞或非同胞的雌蜂提供1头健康的青杨天牛幼虫寄主供其选择,结果发现2头同胞雌蜂一起选择1头寄主的比例为57.14%,2头非同胞雌蜂一起选择1头寄主的比例为42.86%。未表现出显着的选择偏好。该结果说明,无论是否有亲缘关系,管氏肿腿蜂雌蜂可能都不群集寻找寄主。3.管氏肿腿蜂针对寄主的争斗行为(1)雌蜂占据寄主时长和亲缘关系对争斗行为的影响。设占据蜂(先到者)与入侵蜂(后来者)间为同胞或非同胞蜂等2个处理,并设置两蜂遭遇时占据蜂在寄主上处于腹部膨大、即将产卵(产卵前期)还是已经产卵(产卵后期)等2个处理,按2×2析因设计开展实验,观察记录两蜂相遇时的行为表现(用0、1、2、3级代表无争斗、微弱争斗、较强争斗和强烈争斗等行为等级)。两雌蜂在产卵期(56.18%)发生争斗的比例是产卵前期(6.25%)的9倍;未发现两雌蜂间的亲缘关系对争斗行为发生具有显着影响。结果说明,占据蜂在产卵后与入侵蜂发生争斗的可能性大于产卵之前与其发生争斗的可能性,而亲缘关系不影响两蜂间是否发生争斗行为。(2)占据蜂数量和亲缘关系对争斗行为的影响。设占据蜂1或2头处理,两蜂为同胞或非同胞等2个处理,组成2×2析因组合。占据蜂为1头时的争斗比例(37.17%)显着高于为2头时的(6.26%),达到近9倍的优势比(odds ratio);在占据蜂为1头处理下发生的争斗中,同胞蜂间争斗的比例(6.07%)与非同胞间的(6.25%)没有显着差异。结果说明,另一占据蜂的存在可能降低了争斗寄主资源的获利。(3)相互关系和占领寄主时长对争斗行为的影响。根据两蜂的血缘关系(同胞、非同胞)和完成发育所依赖的寄主(同寄主、异寄主)设4个处理组合:“非同胞蜂在同一寄主上发育”、“非同胞蜂在不同寄主上发育”、“同胞蜂在同一寄主上发育”以及“同胞蜂在不同寄主上发育”。再根据占据蜂占领寄主至产卵后1、3、5、或7d时遭遇入侵蜂设4个处理水平。观察占据蜂与入侵蜂遭遇时的行为表现。占据时长每增加1个单位(2d),争斗升级的可能性(odds)增大55%;同胞在同一寄主上发育的雌蜂之间争斗升级的可能性低于其它3种处理蜂,仅为后者的约40%,后3种处理处理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为探究争斗行为是否影响对子代蜂的抚育,对发生争斗的寄主上的子代蜂发育表现进行的观察发现,同胞在不同寄主上发育的雌蜂的子代蜂(成虫)数量随寄主体重增大而逐渐减少,而在其它处理下表现相反的关系;争斗不影响子代雌蜂成虫的体重。研究结果说明,在占领寄主时长作为主要因素影响争斗行为的情况下,血缘和发育关系也可能影响争斗的发生;此外,争斗行为对抚育子代没有明显的影响。(4)体型大小和占领寄主时长对争斗行为的影响。设占据蜂体型大于和小于入侵蜂等2个处理,并设占领至产卵后1、3、5、或7 d遭遇入侵蜂等不同占领寄主时长处理水平,观察两蜂遭遇时的行为表现;为进一步探究争斗行为是否影响抚育子代,对发生争斗的雌蜂子代蜂发育表现进行了观察。对争斗行为的观察发现,占领时长每延长1个单位(2 d),争斗升级的可能性增大36%;占据蜂为大体型、入侵蜂为小体型时发生争斗升级的可能性增大2.4倍。对发生争斗的子代蜂表现的观察发现,随寄主体重增大,子代出蜂数量大于未争斗雌蜂的子代数,但争斗对子代雌蜂体重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大体型占据雌蜂在遭遇小体型入侵雌蜂时更具有争斗性。
努尔古丽·马坎,岳朝阳,克热蔓,张新平,阿里木[5](2015)在《克拉玛依林区林木蛀干害虫的调查》文中指出通过采用线路调查,结合踏查与详查、标准地调查及灯诱相结合的方法对克拉玛依林区多种林木蛀干害虫进行采集,记录蛀干害虫种类、分布地点、寄主植物、危害程度和危害现状。结果表明:克拉玛依林木危害的主要蛀干害虫种类为2目、6科、15种,主要为鳞翅目3科、3种,其中,透翅蛾科1种,木蠹蛾科1种,螟蛾科1种,鞘翅目3科、12种,其中,天牛科6种,吉丁科2种,小蠹科4种。对其危害现状进行实地观察,为防止主要蛀干害虫的扩散蔓延,必须应用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保证克拉玛依林区森林健康安全。
孙永[6](2014)在《库伦地区杨树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治技术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库伦地区林地面积逐年增加,为了有效防止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文章对库伦地区杨树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邢康,何青宝[7](2013)在《青杨天牛防治技术措施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青杨天牛对森林的严重影响,经过一系列调查与研究提出防治青杨天牛的有效措施。目前为适应绿色环保的趋势,生物技术防治、物理防治被广泛提倡用于控制青杨天牛的危害,但是化学防治仍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同时,平茬复壮、伐根嫁接等营林技术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李琛泽,刘志炜[8](2013)在《杨树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表明蛀干害虫是隐蔽在树干内生活,取食木质部、形成层、树皮等,轻者由于木材的空洞而降低木材等级,重者把树木吃空,造成树木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王金虹[9](2012)在《青杨天牛防治技术方法》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青杨天牛在平原地区的活动规律,在防治方法上重点抓好苗期的防治,培育良种壮苗,尽量营造混交林,加强幼林的管理,并区分危害类型,制定防治措施。
矫永发[10](2012)在《乌兰浩特地区青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文章对乌兰浩特市地区杨树蛀干害虫青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防治方法中对树冠喷药法和人工修枝法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药物筛选和效果对照,得出了结论,在青杨天牛的防治实践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二、苗圃、幼林地青杨天牛防治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苗圃、幼林地青杨天牛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青杨天牛的危害及在辽宁朝阳地区的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青杨天牛的分布及危害 |
1.1 分布区域 |
1.2 寄主植物 |
1.3 危害特点 |
1.4 传播渠道 |
1.5 经济损失 |
1.6 社会影响 |
2 风险评估 |
3 风险管理措施 |
3.1 检疫措施 |
3.2 人工物理防治 |
3.3 化学防治 |
3.4 利用天敌 |
4 结论 |
(2)吉林省西部地区人工林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蛀干类害虫 |
1.1 青杨天牛 |
1.1.1 青杨天牛发生规律 |
1.1.2 青杨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
1.1.2. 1 物理防治 |
1.1.2. 2 化学防治 |
1.1.2. 3 生物防治 |
1.2 白杨透翅蛾 |
1.2.1 白杨透翅蛾发生规律 |
1.2.2 白杨透翅蛾综合防治技术 |
1.2.2. 1 物理防治 |
1.2.2. 2 化学防治 |
1.2.2. 3 生物防治 |
2 食叶类害虫 |
2.1 黑绒金龟子 |
2.1.1 黑绒金龟子的发生规律 |
2.1.2 黑绒金龟子综合防治技术 |
2.1.2. 1 物理防治 |
2.1.2. 2 化学防治 |
2.2 黄褐天幕毛虫 |
2.2.1 黄褐天幕毛虫的发生规律 |
2.2.2 黄褐天幕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
2.2.2. 1 物理防治 |
2.2.2. 2 化学防治 |
2.2.2. 3 生物防治 |
2.3 分月扇舟蛾 |
2.3.1 分月扇舟蛾的发生规律 |
2.3.2 分月扇舟蛾综合防治技术 |
2.3.2. 1 物理防治 |
2.3.2. 2 化学防治 |
2.3.2. 3 生物防治 |
3 杨树烂皮病 |
3.1 杨树烂皮病的发生规律 |
3.2 杨树烂皮病综合防治技术 |
3.2.1 营林技术管理 |
3.2.2 化学防治 |
(3)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二、相关研究动态 |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
五、创新和不足 |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政治背景 |
第二节 经济背景 |
第三节 历史背景 |
第四节 自然背景 |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
第一节 造林特点 |
第二节 动因分析 |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结语 |
附录 |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管氏肿腿蜂雌蜂间针对寄主的争斗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肿腿蜂概述 |
1.1.1 管氏肿腿蜂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 |
1.1.2 管氏肿腿蜂寄主范围 |
1.1.3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进展 |
1.2 管氏肿腿蜂行为学研究 |
1.2.1 管氏肿腿蜂的寄生行为 |
1.2.1.1 产卵前期 |
1.2.1.2 产卵行为 |
1.2.1.3 抚育行为 |
1.2.1.4 杀幼行为 |
1.2.2 管氏肿腿蜂雌蜂间的行为研究 |
1.2.2.1 合作行为 |
1.2.2.2 争斗行为 |
1.3 各因素对管氏肿腿蜂寄生影响 |
1.3.1 寄主 |
1.3.2 寄生经历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1.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管氏肿腿蜂体型大小对其产卵及抚育子代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2.1 雌蜂体型大小对产卵前期及寿命的影响 |
2.1.2.2 雌蜂体型大小对其生殖力及子代蜂发育指标的影响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雌蜂体型大小对产卵前期及寿命的影响 |
2.2.2 子代蜂孵化率、羽化率、性比 |
2.2.3 雌蜂体型大小对产卵量、老熟幼虫数、羽化出蜂数的影响 |
2.2.4 雌蜂体型大小与子代蜂体型大小对比 |
2.3 讨论 |
第3章 占据蜂的数量和时长对争斗行为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来源 |
3.1.2 试验方法 |
3.1.2.1 雌蜂对被寄生寄主搜寻选择性的观察 |
3.1.2.2 雌蜂对寄主的选择性的观察 |
3.1.2.3 占据寄主时长和亲缘关系对争斗的影响 |
3.1.2.4 占据蜂数量和亲缘关系对争斗行为的影响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雌蜂对健康与被寄生寄主的选择性 |
3.2.2 雌蜂对寄主的群体选择性 |
3.2.3 占据寄主时长和亲缘关系对争斗的影响 |
3.2.4 占据蜂数量对雌蜂争斗行为的影响 |
3.3 讨论 |
第4章 亲缘关系和体型大小对管氏肿腿蜂争斗行为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来源 |
4.1.2 试验方法 |
4.1.2.1 雌蜂关系和产卵阶段对争斗行为的影响 |
4.1.2.2 体型大小和占据时长对争斗行为的影响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亲缘关系对雌蜂产卵期争斗行为的影响 |
4.2.1.1 雌蜂关系和占据寄主时长对争斗的影响 |
4.2.1.2 争斗行为对子代适合度的影响 |
4.2.2 体型大小对雌蜂产卵期争斗行为的影响 |
4.2.2.1 体型大小对争斗的影响 |
4.2.2.2 争斗行为对子代适合度的影响 |
4.3 讨论 |
全文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全文主要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库伦地区杨树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治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症状及监测方法 |
1.1 青杨天牛 |
1.2 杨毒蛾 |
1.3 杨树溃疡病 |
1.4 杨树烂皮病 |
2 防治方法 |
2.1 青杨天牛的防治方法 |
2.2 杨毒蛾的防治方法 |
2.3 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
2.4 杨树烂皮病的防治方法 |
(7)青杨天牛防治技术措施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青杨天牛危害分析及生物特性 |
1.1 危害情况 |
1.2 生物特性 |
2 青杨天牛的防治技术措施探究 |
2.1 生物技术防治 |
2.2 物理技术防治 |
2.3 化学技术措施为主的防治策略 |
2.4 营林技术辅助措施 |
3 小结 |
(8)杨树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蛀干害虫的种类 |
1.1 白杨透翅蛾又名杨树透翅蛾 |
1.2 青杨天牛又名山杨天牛 |
2 蛀干害虫的危害 |
2.1 白杨透翅蛾为杨树苗圃和杨树幼林的重要害虫 |
2.2 青杨天牛的危害 |
3 蛀干虫害的习性 |
3.1 白杨透翅蛾1年1代 |
3.2 青杨天牛1年1代 |
4 蛀干害虫防治 |
4.1 白杨透翅蛾防治方法 |
4.1.1 药物防治法 |
4.1.2 人工诱捕法 |
4.2 青杨天牛防治方法 |
4.2.1 生物防治 |
4.2.1. 1 放置时间应掌控在天牛幼虫期实施, 一般在上午10:00左右为宜。 |
4.2.1. 2 放置温度要求控制在25℃以上时, 寄生效果较高。 |
4.2.1. 3 放置数量一般按蜂与天牛虫口数1:3即可, 可根据林区环境等因素适当增加或减少。 |
4.2.1. 3 放蜂地点一般采用全面释放法, 将指形管套放在每棵树的细树枝上或树叉上便可, 每只指形管平均有100多头肿腿蜂。 |
4.2.2 糖醋捕杀法 |
(9)青杨天牛防治技术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青杨天牛 |
1.1 分布与危害 |
1.2 形态特征 |
1.3 发生规律 |
2、防治青杨天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
2.1 人工防治 |
2.2 化学防治 |
2.3 营林措施 |
2.4 生物防治 |
(10)乌兰浩特地区青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青杨天牛形态及生物学特征 |
1.1 青杨天牛形态学特征 |
1.2 青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
1.2.1 生活史 |
1.2.2生活习性 |
1.3 青杨天牛的分布与危害特征 |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青杨天牛的防治 |
2.1 树冠喷药防治 |
2.2 人工修枝防治 |
3 防治青杨天牛应遵循“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 依法治理, 促进健康”的方针 |
四、苗圃、幼林地青杨天牛防治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杨天牛的危害及在辽宁朝阳地区的风险评估[J]. 雷鸣雷.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3)
- [2]吉林省西部地区人工林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苗凤才. 农业与技术, 2020(07)
- [3]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管氏肿腿蜂雌蜂间针对寄主的争斗行为研究[D]. 周冰颖. 南京农业大学, 2017
- [5]克拉玛依林区林木蛀干害虫的调查[J]. 努尔古丽·马坎,岳朝阳,克热蔓,张新平,阿里木. 防护林科技, 2015(01)
- [6]库伦地区杨树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治技术初探[J]. 孙永.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4(01)
- [7]青杨天牛防治技术措施探究[J]. 邢康,何青宝. 青海农林科技, 2013(03)
- [8]杨树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要点[J]. 李琛泽,刘志炜. 农业与技术, 2013(03)
- [9]青杨天牛防治技术方法[J]. 王金虹. 生物技术世界, 2012(08)
- [10]乌兰浩特地区青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步研究[J]. 矫永发.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