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昌家庄园——儒商风范,鸿园气势

榆次昌家庄园——儒商风范,鸿园气势

一、榆次常家庄园——得儒商风骨 弘园林气势(论文文献综述)

张楠[1](2021)在《山西现存古代匾额书法的考察与研究》文中指出

任亮[2](2021)在《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砖雕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宗祠作为以祭祀为主的纪念性建筑,既是宗族实力的印证,又是连接血亲的纽带,其砖雕艺术凝聚着家族成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显示着中国传统的礼教思想与美学意蕴。晋中位于山西省中部,其丰富的地域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晋商经济、独特的民俗风情催生了一大批宗族祠堂出现。其砖雕样式多元,艺术内涵深刻,极具研究价值。目前,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砖雕的相关研究较少,且不全面,主要将其放置于宗祠建筑中作整体梳理,很少将其以独立对象,做针对性的艺术学研究。本文通过现有文献梳理以及相关实地考察,以求对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砖雕的分类与功能、艺术表达、影响因素等进行总结,进而发掘其丰富的艺术价值。本课题在基于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以及历史记载对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进行大致梳理后,结合田野调查,发现晋中明清民间宗祠主要以晋商家族祠堂为主,在宗祠主人身份上并未有明显细分。晋中明清民间宗祠砖雕内涵丰富、样式繁多,且传达着丰富的文化功能。对于其分类:其一以“仁义礼智信”为主的儒家教化类砖雕;其二是以多子多孙、福寿绵长、家族安宁为主的祈福纳吉类砖雕;其三是以财源滚滚与官运亨通为祈求的财运仕途类砖雕;其四为其他类砖雕。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砖雕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首先在内容表达上,呈现出儒、商、官三种风格相互交融的特点,并体现出原始祭祀的图腾崇拜,具有隐喻、劝诫的意味。其次在技法形式上,通常选用直接雕刻的技法呈现原始生命力的粗犷,并追求成双成对的形式法则。再者在空间分布上,宗祠砖雕更常出现于屋脊与墙体,并出现牌坊类特殊砖雕,其在相互配合间传达着宗祠规整、庄严的装饰风格。最后在哲理韵味上,宗祠砖雕强调整体观,以寻求内在宗族文化与外在装饰艺术的完美统一。晋中明清民间宗祠砖雕之所以形成稳定的艺术价值,与其深受“三纲五常”儒家礼教、“天人合一、对称美、意境美”传统美学,以及“晋商文化与民间信仰”地方文化这三方面的影响密不可分。晋中明清民间宗祠砖雕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形态,形象展现了当地家族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体现了晋中在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下的发展趋势。

周毅[3](2019)在《楹联书法研究》文中提出楹联书法是中国文化史上独有的形态,它集文学、艺术和公共展示文化于一体,具有多重的学术研究意义。在文学上,它与中国古典诗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书法史上,楹联书法是可以与甲骨、钟鼎、简帛、碑刻书法等相并列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说,楹联书法往往呈现于儒、释、道文化的一些重要的公共环境中,如庙堂、宫廷、官署、学校、园林、苑囿等,明清以来尤为鼎盛,遍及南北东西,远播海外。长期以来,对楹联的研究较多,对书法的研究也不少,但对楹联书法的研究相对薄弱,“繁者弥繁,阙者仍阙”。本文结合文学、艺术学和文化学等多重视角,从楹联书法的源流、文化指向、地域表现、技法表现、艺术创作等几个层面展开研究,史论结合、图文互证,既重视其学理探讨,又强调其现实实践意义。一般而言,楹联是镌刻在石、木、竹、金属等材料上或者悬挂、张贴在楹柱等建筑物件上的书法对联。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楹联书法与书法对联的界限有交叉模糊的情况。本文所涉楹联书法并不一定全是指楹联实物形式意义上的书法作品,还包括文字记载、图片形式等其他类似作品。因而,本文重点研究传统意义上的楹联书法,也研究与之相关的书法对联。楹联书法与文字、书法及文学的发生发展相互承继、相互成就。相应于书法与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楹联书法起源亦可推及于爻画。本文以为,楹联书法萌芽于先秦,形成于汉晋,成熟于唐代,完善于五代,普及于宋元,繁盛于明清。本文认为,目前可见南宋高宗、理宗所书团扇中的诗联以及马麟题画联、福州市博物馆所藏的南宋帛幡可以证明,至迟在宋代,书法对联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表现形式。明清时期建筑式样的变化促进了楹联书法的普及与繁荣。皇宫殿宇、儒家庙堂、佛寺道观、公私园林的装饰需要与公众教化功能的凸显,使得楹联书法在雅俗兼有、形式多变的文化格局中独树一帜,成为文人雅士与市民大众共赏共享的文化流行形式。近现代以来,民间延续的春联、婚联等习俗,以及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和新建的楼堂馆所、道观佛寺的实用楹联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文学是楹联书法的基础和内在形式,也是催生楹联书法产生的根基之一。因此,研究楹联书法首先应该观照其与文学的关系,这就涉及到楹联学的相关知识及其文化渊源。由于楹联学的研究汗牛充栋,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基础。本文以《声律发蒙》与楹联书法的关系为切入点,简要梳理了《声律发蒙》的版本及其为楹联书法提供的基础价值。楹联书法是书法史上特有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方面的认识价值。它在形式上的对称性决定了它在内容和技法的表现上具有相应的规定性,它在公共空间展示上的视觉文化需求决定了它独有的集艺术审美与传统文化教育传播价值于一体的特殊性,它在对立统一的形式中集真、草、隶、篆,颜、柳、欧、赵于一体,取得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楹联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的表达方式,以非常通俗的、可视的样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孔庙楹联书法、宫廷楹联书法、世家园囿楹联书法的教义宣扬、政观表达、德商隐逸,它们共同营造了儒家政教的文化和艺术氛围。儒家楹联及其书法是儒家文化的体现,在文化表达与功用上具有传播教化的功能,在传播学上具有动态性、序列性、系统性等特征。天下名山佛道多,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武当山、青城山等地的宗教传播离不开其随处可见的楹联书法,它们营造了一种佛道的庄严与逍遥的文化与审美之境。寺庙里镌刻或悬挂的佛教楹联,其目的在于增加人们对佛教文化的了解。从内容上看这些楹联或宣扬佛教教义,或歌颂佛法功德,或揭示修行法门。道观楹联书法以道教思想为依托,劝导人们积德行善、自由豁达、移风易俗,最后达到教化人心的目的。具体而言,皇宫殿宇、儒家庙堂、佛庙道观的公共展示空间为楹联书法的常态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故宫楹联是宫廷楹联的代表。统治者身份的不同与庙堂之气的需要,宫廷楹联书法取法唐楷为主要风格之一。康乾时代,康熙的“崇董”与乾隆的“崇赵”使赵、董书风楹联成为宫廷书法主流。孔庙楹联是纪念性庙堂楹联的代表,西湖、苏州楹联是楹联书法的历史传承与当代演进的代表。商宅楹联以商人聚居地或者故里为展示空间。商业追求的不同取向与楹联书法的内容、书法密切相关。晋商以商养商,其楹联内涵丰富,既有立德修身、承传教化的实用观念,又有以德领商、信义生财的商业气息。徽商以商养文,以文哺商,赞助扬州八怪、乾嘉学派,践行以商养文的理想追求,文商融合,体现以文哺商的经商之道。苏州园林以文养人,诗文兴情以造园,体现文人的闲趣归真、理趣盎然、逸趣幽深、禅趣超妙等情结。官署、庙堂、商宅、园林等所留存的历代楹联书法,均具有文学与书法双美的特点,具有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和教化功用。在艺术表现上,楹联书法也具有丰富的时代性、地域性和书家个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书家,不同的书写方式,共同促进了楹联书法风格的多样化。就地域性而言,清代以来楹联书法的地域性风格就非常明显,如湖湘的崇唐正大之风,海上的“二王”温雅之风,河南的中原雄强之风,堪为代表。滇、渝、浙地区长联书法彰显了楹联文化和书法艺术的持久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具体的技法层面而言,楹联书法在书体选择、笔法技巧、工具材质等方面也殊为考究。书体上,楹联书法更适宜于选择篆、隶、楷等正书,以彰显其公共教化功能。在审美取向上,不同书体指向也不同,可以清晰地看出书法家艺术表现的群体意识与个人追求。楷书的中正之风更适于彰显楹联的庙堂之气,篆隶的古朴雄浑更能彰显楹联的高古之风。书家所创作的作品既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每种书体的共性,又呈现出书法家个人风格与个性色彩。楹联书法的技法选择与其式样有关。因楹联书法多选择正书,故用笔上,平直之笔多于斜曲之笔,点画之间断笔多而连笔少,粗笔多而细笔少;结体上,偏于平划宽结,平正多而斜势少;章法上,强调上下联对称,突出行气;墨法上,刊刻对楹联书法在墨法上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楹联材质的多样性与书法的风格、用途有着联系。常见的楹联材质以木、竹、石为主,也有铜铸、瓷烧、镶嵌等特殊工艺。楹联的书写者通常是书法家,而镌刻者往往是专门的匠人。从对书法家作品的还原度而言,刻手所表现出来的书风往往与书手有着一定的一致性。不过,书刻的不同理解导致楹联的刊刻也难免失真。失真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后世学者的取法。撰写者与书写者的关系也比较复杂,明清时代撰写者大多也是书写者,这也表明书法与文学关系的进一步加深与融合。集字是书法学习与创作的常见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楹联书法,成为了楹联书法创作的重要手段。近100余年来,甲金集联较为常见,以“甲骨四堂”的书法实践为代表。金文集联多取自钟鼎彝器铭文,以罗振玉为代表。隶书集联以汉碑为主,楷书集联以魏碑、唐碑为主。汉碑和魏碑的集联尤其丰富,对近现代书法创作影响巨大。清人的行草集联以集《兰亭》联为多。相比较而言,以对联形式出现的草书集字作品比较少见。无论是甲、金、篆、隶集字创作,还是楷、行、草等集字创作,都不能简单地食古不化,而应守正创新。

郭华[4](2019)在《晋商文化影响下的常家庄园宅园园林研究》文中提出我们国家历史上南北方都曾经出现过很多私家园林。私家园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是一种重要的园林类型,它大多属于有财力的官员、文人、商人所有,是其主人全家居住、游览之所,受建造地的影响它更能深刻地反映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在山西,历史上晋商极为辉煌的元明清时期,因晋商的财力而有能力修建自己的私人住宅,因此现存的大院民居有近千余处,而又因“祁、太、平”(晋中)地区晋商比较集中,所修建的豪宅大院也就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带。论文主要以清时期晋中地区的常家庄园宅园园林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晋中地区园林发展背景进行研究,通过对常家宅园园林分析和研究,探讨其营造方法。常家庄园是其主人从商、居住的场所,晋商文化从各方面渗透到居住者的生活起居中且二者又相互影响着,因此在研究常家庄园之前要对晋商文化和常家家族文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分析其对园林的影响。论文共六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说明了论文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目的和意义,对晋商园林和常家庄园园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确定了研究内容、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三章阐明晋商大院兴建的外在影响因素是宽松的经济政策、清时期对汉族民居限制的放松。对晋商文化和常家家族文化进行梳理:常家首先是晋商的一员,受晋商文化的影响,但每个晋商又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常家的家族文化是建立在晋商文化基础上的,又有自己的延伸,是以儒为尊,将“儒”文化中的“义”与商人的“利”相结合,形成了“义利并重”的商业价值观,“群体精神”、“创新思想”和回归自然的“隐逸文化”并存,这些思想文化直接影响着常家宅园园林的修建。第四、五章对常家庄园的宅园现状和主要的园林景观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将晋商文化、常家家族文化在庄园园林部分的体现进行了分析研究。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出晋商文化影响下的造园手法可以在山西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有所借鉴,例如将“晋商文化”作为园林设计的主题。晋商文化是山西商人在其经商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的,常家作为典型的晋商,其宅园就是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修建起来的。作为晋商大院的一种类型,它既有晋商大院共有的特点,同时又有其自己的特性——常家庄园园林部分体量较其他晋商私家园林要大,它是由一个主园和四个小园构成,四个小园拱卫着主园,充分体现了宗法礼制的精神。因此对常家庄园园林的研究可以丰富山西晋商大院里古典私家园林的多样性,而其造园的手法对营造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具有一定启示。

赵平[5](2018)在《我看常家庄园》文中提出从太原下了高速公路,路过榆次,然后弯弯绕绕一段路程,最后经过一小截土路,土路的两边是庄稼还有稀落的林木,走出土路,就看到了常家庄园。安静、端庄、古朴而恢弘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不同于闹市之中的那些锦绣山河,常家庄园有着民间的淳朴、稳重。常家庄园位于山西省榆次市车辋村,始建于清乾嘉年间,占地相当于当时车辋村的一半,房屋、小园林不胜枚

杨宝静[6](2016)在《山西园林中的人居环境解析 ——以常家庄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与园林均需强调中国特色和综合性。人居环境是以人类聚居的环境作为研究模型,分析与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要强调把人的居住与聚集作为集合要切实考虑保护城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我国各地的民居也因地形多样、山水之起伏变化,而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历史文脉。山西园林因其所处的地区地势起伏多样,又加之独有的从商文化,以深厚的人文底蕴、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行万里商路而拓宽的审美视野作为建造园林的基础,配合自身的自然条件,上年来逐渐形成了具有山西独特风格的园林。成为中国传统园林中北方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成功及殷实财力为山西园林的营造提供了有力基础。晋商受儒道影响深远,以义行商,虽富足但生活节俭,乡土情根深蒂固,因此建宅必在故乡。宅院中的园林建设因受到儒释道思想与商贾文化的双重影响而独具特色,从其中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地区人们的生活文化及其人居环境。在现代的山西文化历史保护中,建筑占了主要的地位,但是山西园林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论文主要通过对山西园林中人居环境营造智慧分析,了解山西传统园林人居环境的营造特点,并以常家庄园园林为切入点,发掘其园林人居环境营造手法和蕴含的人文精神,总结出常家庄园园林中人居环境构架是以地理山水为背景、以“人地合一”为理念、以晋商文化为灵魂,并阐述其对今后山西园林人居环境从“塑景”——“宜人”——“怡情”的保护与发展的借鉴意义。

郝恬[7](2015)在《以晋商文化为特色的办公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西作为中国地表文物最多、文化底蕴及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大省,近年来旅游经济迅猛发展,开发旅游纪念品市场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但是旅游购物作为旅游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发展却不容乐观,以目前山西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现状来说,其发展仍处于传统阶段,缺乏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创意纪念品。本文在分析晋商文化符号及旅游纪念品设计趋势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对以晋商文化为特色的办公类旅游纪念品进行设计开发研究。基于我院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关系,产品设计方案的材质部分采用到了不同特性的不锈钢,以达到产品需要的艺术效果展现。本文对两款具有浓厚晋商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对传统旅游纪念品和现代旅游纪念品的纵向对比,以及国内外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横向对比分析,运用产品语意学和符号学等的产品设计方法,从旅游消费者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晋商文化符号中的视觉元素引入办公类旅游纪念品中,有效的减少当今旅游纪念品中同质化和无内涵化的现象,并设计出两款值得推广的以晋商文化为特色的办公类旅游纪念品,较以往的山西各大景点的旅游纪念品更多了些山西本土的特色文化元素以及艺术收藏价值,希望可以对山西晋商文化的弘扬以及山西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本文从四个部分进行具体表述:首先,综述办公类旅游纪念品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总结国内外办公类旅游纪念品的现状和问题,概括出研究理论基础与方法,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其次,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性的论述,对办公类旅游纪念品进行分类,概述其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再次,介绍晋商文化,提炼晋商文化符号中的视觉元素,并说明以晋商文化为特色设计办公类旅游纪念品的合理性与艺术价值体现。最后,以现有优秀办公类旅游纪念品为设计案例,分析归纳出现今办公类旅游纪念品设计趋势,并以晋商文化为基础,从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呈现的角度,运用产品设计的理论方法,设计两款办公类旅游纪念品,并加以介绍。

李艺[8](2013)在《儒雅常家庄园:“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文中研究指明近代中国显赫一时的山西榆次常氏家族,在其鼎盛时期营造的庄园——常家庄园,集北方厚重与南方灵秀之精粹,融儒家秩序与道家浪漫于一炉,构建了一个集商居、官居、士居、民居于一体的博物馆式的大院。庄园主人自豪地称之为"八可庄园":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思,可赏观,可游览,可悦心,可咏叹。常家庄园之特色,为北方民间所罕见,诸多晋商大院所仅有。置身于常家庄园,其规模壮观的常家祠堂、书香浓郁的石芸轩书院、文化辉映的贵和堂宅院、浓艳秀美的十亩杏林、清澈灵秀的大小湖溪、神韵毕现的

王凯徽[9](2012)在《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的地域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科技高速发展,世界文化交融性越来越强的今天,作为一个建筑理论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来说,我们不能不以警惕的目光看到。全球文明的文化趋同以及不同文化间的特色不断消融。那么拯救地域文化,弘扬文化传统,保护地方特色则是我们的天职所在。而我省,作为一个文物大省,除了大量的庙宇、古城、晋商大院之外,也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景区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使得其成为展示地方风俗,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景区,因而,其附属的服务性建筑有着天然的地域性倾向。此类服务性建筑既具有使用功能,为旅客提供综合服务,又位于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景区内,与村落建筑和谐共处,相得益彰,因而具有文化、风景、功能的三重价值。本文从山西本土的特点出发,依次分析地域性三要素,自然环境、技术经济和历史文化对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设计的影响,并结合实例对山西本土史文化景区的服务性建筑的创作思想与其独特的地域观,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并总结出景区服务性建筑设计的具体原则和未来前景的展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发现在地域文化的涵盖范围中,地形地貌特征和人文历史因素是影响建筑的基础性因素,绝大多数的建筑布局和体量特征往往尤此决定。而传统建筑中的建筑技术构造、本土特有材料运用和空间形态特征等对我们现代建筑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尤其是对针对于本土建筑特有元素的提炼转化直接影响着现代建筑地域化的表现。不断创造的多样建筑材料以及高速发展的建造技术使得历史文化景区的服务性建筑的创作思路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景区服务性建筑的外在表征和传统建筑色彩形式相互关联,丰富着人们对城市的直观认知,其中地域文化特性与历史文化景区的表现形式紧密相关。最后,总结论文进行综合论述,并对历史文化景区的服务性建筑的创作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琳燕[10](2007)在《从常家庄园看清代晋商建筑的空间特色》文中认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山西常家庄园(又称常家大院)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明清风格的北方民居建筑群。常家庄园体现着中国古建筑艺术文化的典型特色—木构架的结构体系,修筑有我国北方难能一见的园林建筑,尤其是其建筑规模所体现的博大与壮观当时堪称三晋民居建筑之首。本文是运用前人研究成果并针对其中所存在的不足,所作的一些深入的探讨。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常家庄园的大概情况,阐明了常家庄园的建筑规模,建造年代,地理位置,建筑布局等等。第二章运用了艺术学与建筑史的方法对常家庄园的建筑环境进行讨论。常家庄园从建筑构建上来说,其门户、窗牖、楼阁、亭榭的修筑即体现了人工之美,又再现了“自然”之美。从园林来说,无论其浓艳秀美的十亩杏林,还是神韵毕现的各色山石,抑或是相映成趣的郁郁林木,都现实地再现了自然界的蓬勃生机,使人感觉到自然界欣欣向荣的气息,引起美好的联想,也寄托了常家主人的情思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第三章是根据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常家庄园在建筑装饰中的形态和组织格式的不同为依据,分析常家庄园的建筑装饰类型及其特点。第四章则运用设计原理探究常家庄园中所体现的设计手法。第五章是从儒学和道家两方面追寻常家庄园那古老的一砖一石中所渗透出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第六章是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总结,以达到摸清常家庄园的建筑艺术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以期对现代建筑有所借鉴与启示。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分析论述,希图对清代晋商建筑——常家庄园的空间特色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二、榆次常家庄园——得儒商风骨 弘园林气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榆次常家庄园——得儒商风骨 弘园林气势(论文提纲范文)

(2)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砖雕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概述及其砖雕保存现状调研
    2.1 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及其砖雕概述
        2.1.1 自然环境分析
        2.1.2 人文环境分析
        2.1.3 历史文献记载
    2.2 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及其砖雕现状调研
        2.2.1 调研缘由
        2.2.2 前期准备
        2.2.3 实地调研
        2.2.4 总结归纳
3 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砖雕题材与功能分类
    3.1 劝谕教化类砖雕
        3.1.1 以“信”为本
        3.1.2 以“礼”为尊
        3.1.3 以“智”为主题
        3.1.4 以“义、节”为主题
    3.2 祈福纳吉类砖雕
        3.2.1 多子多孙为福
        3.2.2 福寿绵长为福
        3.2.3 家宅安宁为福
    3.3 财源仕途类砖雕
        3.3.1 财运亨通
        3.3.2 追逐功名
    3.4 其他类砖雕
4 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砖雕艺术表达
    4.1 内容表达
    4.2 技法形式
    4.3 空间分布
    4.4 哲理意蕴
5 影响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砖雕的因素
    5.1 儒家礼教
    5.2 传统美学
        5.2.1 天人合一深化自然韵味
        5.2.2 对称统一增强空间美感
        5.2.3 意境美协调景致间配合
    5.3 地方文化
        5.3.1 晋商文化丰富砖雕内容
        5.3.2 民间信仰反映现实期待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统计表
附录B: 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量化分布统计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楹联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概念
    三、楹联分类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意义、价值
    六、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楹联书法的源流
    第一节 楹联书法的起源
        一、推及于爻画
        二、萌芽于先秦
    第二节 楹联书法的发展
        一、形成于汉晋
        二、成熟于唐代
    第三节 楹联书法的普及与繁荣
        一、普及于宋元
        二、兴盛于明清
第二章 楹联书法的文化指向
    第一节 楹联书法与传统文化思想
        一、楹联书法的儒家思想
        二、楹联书法的佛家思想
        三、楹联书法的道家思想
        四、楹联书法的儒佛道杂糅思想
    第二节 楹联书法的教化功用
        一、官署楹联书法的政观表达
        二、庙宇楹联书法的教义宣扬
        三、商宅楹联书法的德商理念
        四、园林楹联书法的隐逸情怀
第三章 楹联书法的地域表现
    第一节 湖湘楹联书法的崇唐书风
        一、取法颜真卿
        二、取法欧阳询
    第二节 海上楹联书法的“二王”书风
        一、代表之一沈尹默
        二、代表之二白蕉
        三、代表之三潘伯鹰
    第三节 滇、渝、浙长联书法的正书情结
        一、长联的地域分布
        二、云南大观楼长联与颜体选择
        三、重庆钟云舫长联与行楷表现
        四、浙江俞樾长联与隶书彰显
    第四节 中原书风与楹联书法地域性的当代流变
        一、中原书风对于楹联书法地域性的凸显
        二、流行书风对于楹联书法地域性的削弱
第四章 楹联书法的艺术表现
    第一节 楹联书法的书体选择
        一、楷书楹联:庙堂之气与中正之风
        二、篆隶楹联:尚古取法与高古之风
        三、行草楹联:抒情表现与率意之风
    第二节 楹联书法的技法选择
        一、笔法:直与曲的变奏
        二、章法:对称与行气的氤氲
        三、墨法:浓淡与润枯的交响
    第三节 楹联书法的材质选取
        一、竹木楹联书法
        二、石刻楹联书法
        三、其他材质楹联书法
    第四节 镌刻对楹联书法艺术性的影响
        一、刻手优劣的直接影响
        二、墨迹与刻铭的自然差异
第五章 楹联书法的艺术创作:以集字楹联为例
    第一节 篆书集联
        一、甲骨集联
        二、金文集联
    第二节 隶楷集联
        一、汉碑集联
        二、魏碑集联
        三、唐楷集联
    第三节 行草集联
        一、行书集联之《兰亭序》集联
        二、草书集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4)晋商文化影响下的常家庄园宅园园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 研究现状
        1.4.1 晋商私家园林研究现状
        1.4.2 常家庄园宅园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研究的方法
    1.6 研究框架
2.清代晋中地区晋商私家园林概况
    2.1 晋商私家园林造园背景
    2.2 影响晋商私家园林营造的外在因素
        2.2.1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2.2.2 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因素
    2.3 常见的晋商私家园林类型
        2.3.1 庭院、庭园、宅园
        2.3.2 郊野别墅山庄园林
    2.4 晋中地区现存晋商私家园林
        2.4.1 常家庄园
        2.4.2 乔家大院
        2.4.3 王家大院
        2.4.4 孔祥熙宅院
        2.4.5 渠家大院
        2.4.6 曹家大院
    2.5 小结
3.晋商文化及常家家族文化
    3.1 晋商文化
        3.1.1 儒商文化
        3.1.2 群体精神
        3.1.3 义利并重
        3.1.4 创新、敬业思想
    3.2 常家家族文化
        3.2.1 家训文化
        3.2.2 隐逸文化
    3.3 对常家宅园的影响
    3.4 小结
4.常家庄园的宅园景观
    4.1 常家庄园宅园发展历史及现状
        4.1.1 发展历史
        4.1.2 现状
    4.2 常家庄园宅园总体布局
        4.2.1 宅院布局
        4.2.2 园林布局
    4.3 常家庄园园林的造园要素
        4.3.1 园林建筑
        4.3.2 山石
        4.3.3 水体
        4.3.4 花木
        4.3.5 其他要素
    4.4 小结
5.常家庄园园林景观分析研究
    5.1 整体景观分析
        5.1.1 变化与统一,主与从调和
        5.1.2 疏密,层次与渗透
    5.2 造园要素分析
        5.2.1 园林建筑
        5.2.2 叠石理水
        5.2.3 花木配置
    5.3 晋商文化和常家家族文化的体现
        5.3.1 儒商文化、家训文化的体现
        5.3.2 群体精神的体现
        5.3.3 创新思想的体现
        5.3.4 隐逸文化的体现
    5.4 小结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山西园林中的人居环境解析 ——以常家庄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地区背景
        1.1.2 文化背景
        1.1.3 时代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人居环境定位
        1.3.2 山西园林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综述
        1.4.2 山西古园林设计相关研究
        1.4.3 园林中人居环境相关研究
        1.4.4 针对常家庄园的相关研究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准备措施
2.山西园林的地方性特色与成因
    2.1 山西园林环境概况及分布
        2.1.1 山西园林环境概况
        2.1.2 山西园林的分布
    2.2 历史进程下的山西园林沿革
        2.2.1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园林
        2.2.2 隋唐时期山西园林
        2.2.3 宋元时期山西园林
        2.2.4 明朝时期山西园林
        2.2.5 清朝时期山西园林
    2.3 山西园林中人居环境形成的影响因素
        2.3.1 自然条件对园林中人居环境的影响
        2.3.2 地方物产对园林中人居环境的影响
        2.3.3 晋商经济及文化对园林中人居环境的影响
    2.4 研究小结
3.山西园林人居环境构建方法及空间分析
    3.1 山西园林人居环境的物质要素构建方法
        3.1.1“黄崖古拙”之叠石
        3.1.2“聚流引檐”之理水
        3.1.3“乡土盆养”之植物
        3.1.4“凝重幽静”之建筑
    3.2 山西园林人居环境的精神文化构建方法
        3.2.1 宗教信仰对山西园林的构建
        3.2.2 人伦关系对山西园林的构建
        3.2.3 晋商文化对山西园林的构建
    3.3 山西园林人居环境空间构成分析
        3.3.1 山西园林中边界与范围分析
        3.3.2 山西园林中空间与序列分析
        3.3.3 山西园林中路径与区域分析
    3.4 研究小结
4.常家庄园园林中的人居环境解析
    4.1 常家庄园背景概述
        4.1.1 常氏家族历史背景
        4.1.2 常氏庄园的发展历程
        4.1.3 常家庄园历史地位及当代研究价值
    4.2 常家庄园园林人居环境物质要素构建
        4.2.1 山石层面
        4.2.2 理水层面
        4.2.3 植物层面
        4.2.4 建筑层面
    4.3 常家庄园园林人居环境精神文化构建
        4.3.1 道教文化
        4.3.2 文人情怀
        4.3.3 晋商文化
    4.4 常家庄园园林人居环境空间构成分析
        4.4.1 边界与范围分析
        4.4.2 空间序列分析
        4.4.3 路径与区域分析
    4.5 常家庄园园林人居环境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6 研究小结
5.常家庄园园林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发展模式研究
    5.1 常家庄园园林的人居环境营造模式
    5.2 常家庄园园林人居环境营造对山西园林人居环境发展的借鉴意义
        5.2.1 山西园林人居环境营造现状
        5.2.2 常家庄园园林人居环境营造对山西园林人居环境发展的借鉴
6.结论与后续研究
    6.1 结语
    6.2 后续研究
致谢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附录

(7)以晋商文化为特色的办公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办公类旅游装饰纪念品现状
        1.3.1 国外办公类旅游装饰纪念品现状
        1.3.2 国内办公旅游纪念品现状及问题
    1.4 课题创新点
    1.5 研究理论基础与方法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办公类旅游装饰纪念品设计研究
    2.1 旅游纪念品的内涵
        2.1.1 旅游纪念品的概念与分类
        2.1.2 办公类旅游装饰纪念品的概念与分类
    2.2 办公类旅游装饰纪念品市场现状
    2.3 办公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前景
第三章 山西省晋商文化与办公旅游纪念品
    3.1 山西省晋商文化综述
        3.1.1 山西晋商文化之精神文化概述
        3.1.2 山西晋商文化之物质文化概述——山西大院文化
        3.1.3 山西晋商文化之物质文化概述——山西镖局文化
    3.2 办公旅游装饰纪念品与晋商文化元素结合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3.2.1 办公旅游纪念品社会属性分析
        3.2.2 办公旅游纪念品与晋商文化相辅相成
        3.2.3 政策扶持山西旅游纪念品的发展
        3.2.4 具有山西特色的办公旅游纪念品概述与现状
    3.3 山西晋商文化的设计元素
        3.3.1 晋商与建筑
        3.3.2 晋商与算盘
        3.3.3 晋商与儒商精神
        3.3.4 晋商与社火
第四章 基于山西省晋商文化的办公类装饰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4.1 课题来源
        4.1.1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4.1.2 太原不锈钢企业重视山西旅游纪念品行业的发展
    4.2 相关设计案例分析
        4.2.1 设计案例一——紫砂香炉“宫”
        4.2.2 设计案例二——香台设计“飞龙在天”
    4.3 晋商文化与办公室用产品等设计元素提取
    4.4 基于晋商文化的办公类旅游纪念品实例设计
        4.4.1 实例设计一——“财源滚滚”办公桌旅游装饰纪念品
        4.4.2 实例设计二——“铁算盘香台”办公桌旅游装饰纪念品
    4.5 山西旅游纪念品地域文化特色开发的策略研究
第五章 全文总结以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的地域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出现的问题
    1.2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框架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方法
    1.3 课题相关的理论基础
        1.3.1 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的设计原理
        1.3.2 建筑环境心理学
        1.3.3 地域性建筑设计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践
        1.4.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
        1.4.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
第二章 关于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的概述
    2.1 概念的确定
        2.1.1 历史文化景区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2.1.2 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的概念和特征
    2.2 服务性建筑的分类
        2.2.1 景区大门入口
        2.2.2 游客中心
        2.2.3 民俗博物馆
        2.2.4 度假酒店
        2.2.5 主题街区
    2.3 影响因素
        2.3.1 自然环境
        2.3.2 文化因素
        2.3.3 技术因素
        2.3.4 中国传统山水美学因素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的地域化表达
    3.1 审美思想的转变
        3.1.1 传统建筑风格审美观
        3.1.2 批判的地域主义对建筑审美的转变
    3.2 地域性表达方式的构建
        3.2.1 回归——传统地域文化中的表达方式
        3.2.2 在空间环境中探寻地域化表达
        3.2.3 建筑具体形态中的地域化表达
    3.3 地域性表达技巧与手法的运用
第四章 实例分析
    4.1 山西省历史文化景区概况
    4.2 山西省历史文化景区资源的评价
    4.3 实例调研
        4.3.1 榆次老城
        4.3.2 常家庄园
第五章 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设计创新型研究探讨
    5.1 地方民居风格
    5.2 传统园林建筑
    5.3 地方特有材料的使用
第六章 结论——实践的方法
    6.1 保护与发展平衡的原则
    6.2 生态设计原则
    6.3 文脉设计
    6.4 关于地区建筑学的优秀技术思想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从常家庄园看清代晋商建筑的空间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常家庄园概况
第二章 常家庄园的建筑环境
    2.1 “融于自然、超越自然”的建筑形态
        2.1.1 庭院深深深几许
        2.1.2 山容水态能醉人
        2.1.3 亭阁楼台入画来
        2.1.4 珍花异草迷人眼
    2.2 情景交融的空间意境
        2.2.1 神仪在心,意在笔先
        2.2.2 因景生情,寓情于景
        2.2.3 文因景成,景借文传
第三章 常家庄园的建筑装饰
    3.1 别具一格的门窗艺术
        3.1.1 门式艺术
        3.1.1 窗饰艺术
    3.2 丰富多样的三雕艺术
        3.2.1 木雕艺术
        3.2.2 砖雕艺术
        3.2.3 石雕艺术
    3.3 粲然夺目的彩画艺术
第四章 “对偶互补”设计原则在常家庄园中的体现
    4.1 “对应”双方之互补
    4.2 “对立”双方之互补
第五章 常家庄园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5.1 儒学规范
    5.2 道家情思
第六章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榆次常家庄园——得儒商风骨 弘园林气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现存古代匾额书法的考察与研究[D]. 张楠.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2]山西晋中明清民间宗祠砖雕艺术研究[D]. 任亮.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3]楹联书法研究[D]. 周毅. 西南大学, 2019(05)
  • [4]晋商文化影响下的常家庄园宅园园林研究[D]. 郭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我看常家庄园[J]. 赵平. 中国地名, 2018(01)
  • [6]山西园林中的人居环境解析 ——以常家庄园为例[D]. 杨宝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 [7]以晋商文化为特色的办公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研究[D]. 郝恬. 太原理工大学, 2015(09)
  • [8]儒雅常家庄园:“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J]. 李艺. 旅游时代, 2013(11)
  • [9]历史文化景区服务性建筑的地域化设计[D]. 王凯徽. 太原理工大学, 2012(04)
  • [10]从常家庄园看清代晋商建筑的空间特色[D]. 王琳燕. 山西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榆次昌家庄园——儒商风范,鸿园气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