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杆送料机构的运动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陆武慧[1](2021)在《基于SOLIDWORKS与ADAMS的推送料机械系统仿真分析》文中提出推送料机构作为自动化生产线上重要的构成部分,文中将推送料机构简化为两个曲柄滑块机构构成的机械系统,共同完成自动线对物料的推送过程。针对自动化生产线上推送料关键运动机构,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三维模型,导入到ADAMS软件中通过添加运动副约束,建立出推送料机械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物料的质心运动情况,为实际物理样机的生产和进一步优化提供参数依据。
陈聪[2](2021)在《高速压力机机构优化设计及轻量化研究》文中指出高速压力机具有高效性、精密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冲压零件(如引线框架、接插件、矽钢片等)的生产中。随着冲压件市场需求量猛增、压力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设备性能、成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合理的方法将高速压力机成本降到最低,同时提升压力机运动特性、结构性能成为压力机设备研制的重点。因此,对高速压力机机构增力特性、运动特性及机身结构轻量化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双滑块六杆压力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方法对冲压机构运动尺度进行优化设计,提升机构增力特性及冲压运动特性;利用有限元、多目标拓扑优化、尺寸优化方法,在保证结构性能要求前提下对机身进行轻量化设计。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高速压力机机械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原理、设计要求及所选机构进行分析。以其中双滑块六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结果,对该机构进行机械增益分析,提出基于机械增益及冲压运动特性的机构运动尺度综合优化设计方法,根据不同目标权重分配获得两种优化方案,对比优化方案与原方案的增力特性、冲压运动特性,检验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2)将动力学计算与曲轴局部受力分析结合,分析冲压机构中各构件作用在机身各接触位置处的载荷,并对预紧力进行理论设计,提取冲压工况下的所有载荷及预紧力,建立机身有限元模型进行静态结构分析和动态特性分析,得到机身在危险工况下的变形、应力情况以及机身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机身薄弱位置,确定优化区域,提取机身最大变形、最大应力和低阶频率值作为后续优化的对比方案。(3)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对质量较大的上横梁和底座进行轻量化设计。优化综合考虑上横梁和底座的多工况刚度及机身低阶频率,采用折衷规划法定义多工况刚度目标,采用平均频率公式定义低阶频率目标,以此建立多目标拓扑优化模型,得到机身最优拓扑结构,确定其合理的结构布局。根据拓扑优化结果对机身进行概念建模,结合装配信息、空间相对位置信息及铸造要求对机身进行初步方案设计。(4)基于机身初步设计方案,对机身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经过参数初选、参数灵敏度分析,将影响状态变量(变形、应力、频率、总质量)较大的八个结构参数作为后续优化的设计变量,以机身总质量最小为目标、结构性能许用设计条件为约束,进行目标驱动优化,综合考虑各方面性能,选择最优方案。结果显示:优化方案机身结构性能优于原方案,机身减重14.2%,轻量化效果显着。
郝雪君[3](2021)在《小面纸高速送料机的机构设计与优化》文中提出针对目前开发高速条盒生产线的实际需要,设计一款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的小面纸送料机,是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小面纸送料机是小面纸过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实现小面纸的取料,送料以及放料三个工艺动作。由于小面纸送料的准确性会对整个小面纸过胶机后续的工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设计一款稳定、高效、且符合生产需要轨迹的小面纸送料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小面纸过胶机中的小面纸高速送料机作为研究对象,从方案设计、优化设计和仿真对比三个方面对小面纸高速送料机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对国内纸盒包装行业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目前条盒生产线多是手工和半自动化生产线的现状,在目前研发的全自动普通条盒生产线的基础上提出对高速条盒生产线的设计。面对目前的小面纸送料机使用滚珠丝杠模组实现前进后退,滑台气缸带动吸盘架上升下降取放料,整个机构存在的气缸响应时间过长,送料不稳定等问题,结合组合机构的研究,对比设计方案的优缺点,研究了一种全新的小面纸高速送料机,设计了一种新的送料方式。第二,对凸轮连杆机构的尺寸进行综合设计,初步确定整体机构的基本参数,在Soild Works中建立初始模型后,使用ADAMS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验证设计的凸轮连杆机构能够实现目标轨迹。第三,针对所设计凸轮连杆存在的加速度过大问题,对吸盘末端实际行走的轨迹进行优化设计,以最高送料速度40张/min为前提进行优化,设定优化目标为加速度,给定边界条件,利用Lingo软件进行编程找到符合目标函数和边界条件的轨迹,利用该轨迹实现对凸轮轮廓的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的整个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将仿真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优化后的小面纸送料机在上下方向的最大加速度相较于之前减少18.4m/s2,相对值减少了71.87%。前进后退方向加速度相较于之前减少14.5m/s2,相对值减少了56.2%。均有较大的改善。符合优化目的。第四,对优化后的小面纸高速送料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学分析。并对整个小面纸送料机进行动力学仿真,将设计后简化模型带入ADAMS软件中,对整个小面纸高速送料机进行优化前后仿真对比。得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文章最后给后期提速优化提高了一种新的思路。综上研究,为高速条盒生产线中小面纸高速送料机的设计提供了有力参考。
于鲁川[4](2021)在《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送料系统高速稳定运行理论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的提出、实施与推广,促进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跨越式发展,符合汽车行业高速化、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满足汽车行业日益增长发展需求。虽然国内厂商已研制类型多样的大型机械压力机冲压生产线、大型伺服压力机冲压生产线、大型多工位冲压生产线,并将整个生产线广泛销往一汽、上汽、长城、比亚迪、通用、雪铁龙、福特等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但该领域仍然存在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深度不够、理论成果验证不充分等问题,严重制约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进一步发展。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是通过若干个送料系统和冲压工位,以金属板材为加工对象,将其制成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的车身金属薄板。由于技术壁垒、数据保密等原因,该方面公开报道研究尚少。然而,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送料系统类型和轨迹对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高速稳定地运行影响很大,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仿真技术在以不消耗任何实际生产资源情况下,对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可以快速地验证单个或多个运动设备之间轨迹规划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缩短研发周期。因此,本文将从理论分析、仿真优化与实验验证三个方面对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送料系统机构及其轨迹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图论角度出发,研究平面连杆运动链同构判别及其自动绘制机理。分析常见同构判别、自动绘制方法特点,提出一种适合于平面连杆运动链简单、可靠的同构判别及自动绘制方法。以连杆和运动副交替连接分布为基础,结合连杆-连杆邻接矩阵和环路理论,建立平面连杆运动链和伪环路矩阵之间的联系,明确平面连杆运动链同构判别标准;基于平面连杆运动链中连杆和运动副分布特点及其连接关系,总结平面连杆分类绘制原则,结合同心圆和叉积运算,提出平面连杆运动链自动绘制路线。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伪环路矩阵的同构判别方法可有效地判别不同平面连杆运动链的同构性,连杆分类最优布局法可有效地绘制平面连杆运动链。基于平面连杆运动链中连杆和运动副关系,建立给定连杆数量和给定连杆自由度与连杆类别的联系。以连杆-连杆邻接矩阵为基础,提出连杆-路径邻接矩阵,直观地反映平面连杆运动链中连杆分布和环路组成。分析应用于平面连杆运动链中常见的机构类型综合方法,依次通过确定连杆类别集、建立元素数据库、确定元素位置、从元素数据库挑取元素、刚性链判别、同构判别和自动绘制的技术路线,提出基于连杆-路径邻接矩阵的纯转动副平面连杆运动链机构类型综合方法。分析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送料系统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以纯转动副平面连杆运动链机构类型综合结果为基础,将平面连杆运动链中若干个转动副替换为移动副,对送料系统进行机构创新,完善任务驱动型机构创新型设计方法。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平面连杆运动链机构类型综合方法可生成完备的平面连杆运动链构型,任务驱动型机构创新型设计方法可有效地设计送料系统新构型,为保证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高速稳定地运行奠定了基础。研究常见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建立方法,结合Denavit-Hartenberg方法,推导适合于平面送料机械手运动学模型快速建立的公式。分析典型机器人逆运动学方法求解原理和送料系统工作特点,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拉格朗日动力学理论,提出基于多层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关节分类策略的逆运动学求解方法。分析影响汽车外覆盖件送料机械手抖动和生产节拍瓶颈因素,从轨迹规划角度出发,通过五次B样条曲线对冗余送料机械手在关节空间和笛卡尔空间轨迹进行拟合,采用加权法,降低冗余送料机械手在关节空间轨迹以及末端执行器在笛卡尔空间轨迹的加速度时间变化率,合理协调关节空间各个主动关节对应伺服电机的扭矩,保证送料机械手高速、低抖动地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五次B样条曲线控制顶点引导的轨迹规划方法使送料机械手具有良好的避障性能,降低关节空间或者笛卡尔空间轨迹的加速度时间变化率可以降低送料机械手抖动,限制送料机械手的主动关节扭矩可以提高其生产节拍,进而证明本文提出的轨迹规划方法能有效地改善送料机械手工作性能。分析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工作流程,建立其典型设备的SolidWorks三维模型和MATLAB二维模型之间联系,提出基于MATLAB产品模型快速二维建模技术,搭建准确的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仿真系统模型。研究制约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高速稳定运行瓶颈因素,通过调整不同运动设备之间运行周期、启动顺序,提出基于“相位延迟-周期调整”多机协调的分解规划方法,保证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各个运动设备连续运行。将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典型设备SolidWorks三维模型和多机协调分解规划结果依次导入ADAMS软件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任意的时刻下不同仿真软件特征模型位姿保持一致,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的生产节拍得到了提高,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相位延迟-周期调整”多机协调分解规划方法的有效性。
马婧尧[5](2021)在《木工带锯送料平台的智能补偿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工带锯送料平台是一种新型仿人工的智能加工装备,平台运动时产生的各种误差会对锯切精度造成影响,由于锯切时材料的薄厚及软硬程度不同,所需要的切削力不同,需要调整电机的转速和平台的进给量。因此,研究适应于送料平台的动态误差补偿控制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故本文分析送料平台安装及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及控制参数的变化规律,对送料平台进行补偿控制算法研究,以此提高曲线带锯机及送料平台的加工精度。依据人工送料动作,分析木工带锯曲线送料平台的整体运动学关系及所产生误差类型的原因。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分别给出送料平台夹具位置与丝杠-连杆之间角度误差、丝杠滑块位置与X、Y方向误差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利用Codesys平台支持多种环境编程的特点及通讯、数据采集等功能,给出两种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一种改进遗传算法优化递归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绘制基于该策略的控制系统结构图、解释控制系统原理及智能加工的实现。在Matlab中进行改进遗传算法优化递归神经网络参数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网络控制效果更好,改进后的算法作为送料平台误差补偿控制算法更合适。通过Solidworks对送料平台进行三维建模,把模型导入到Adams中,联合Matlab与Adams对所提出的三种以送料平台为控制对象的误差补偿策略进行仿真实验及模拟加工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各个算法优化时电机转数的动态调整表。搭建送料平台实验样机、带锯机及控制系统,设计Codesys中程序运行界面及操作界面,对送料平台的误差补偿控制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遗传、递归神经网络、遗传优化后的递归神经网络这三种控制策略都可以对误差进行补偿,但最后一种控制策略的补偿效果最好,遗传优化后的递归神经网络控制策略可有效提高送料平台的加工精度,使加工结果达到预期效果,说明本文设计的送料平台及提出的补偿控制策略具有可行性。结合不同材料在进行加工时其误差与电机转数的关系图,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系统的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更加智能、优越。
王凯强[6](2020)在《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上下料系统的仿真与优化》文中提出高速冲压生产线的工作效率严重制约着汽车外覆盖件的生产效率。连续、高效的上下料系统是冲压生产线高速运行的重要保障。研究送料机械手的运动学、动力学和冲压生产线送料仿真系统,对提高冲压生产线的生产节拍、降低抖动、提高送料系统的运行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应用于高速冲压生产线冗余机械臂姿态规划和轨迹优化分析过程中,本文兼顾上下料效率与运行轨迹的平稳性,基于旋量理论建立运动学模型,得到正运动学方程。运用五次B样条插值方法对运行轨迹进行初步规划,结合遗传算法,以冗余机械臂的加加速度为目标函数对运行轨迹进行优化,得出冗余关节的运行轨迹,然后采用多项式方法对其余关节进行逆运动学求解,得到所有关节的运行轨迹、速度、加速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提高上下料效率,保证冗余机械臂的上下料过程运行平稳。结合几何特征,采用凯恩方程对单臂动力学进行数学建模。使用Solidworks对单臂进行三维建模,结合运动学求出各关节的运行轨迹,一起导入ADAMS软件中对单臂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各关节运行扭矩和末端执行器的运行轨迹,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运行效率的基础上,各关节扭矩均稳定在安全的范围之内。根据冲压生产线各单臂运行方式的一致性,基于MATLAB进行二次开发建立GUI界面,将单臂关节轨迹的计算方法进行推广。将各单臂运行轨迹配方导入建立的GUI界面中,对其他四个单臂进行关节轨迹求解。在ADAMS中进行整线仿真,建立机械臂末端连杆和压机之间的碰撞监测机制,用于检查规划的机械臂的运行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各单臂和压机之间没有发生碰撞干涉且运行平稳。
李思聪[7](2020)在《小剂量试剂医用包装容器理料供送装置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疗包装机械作为包装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对机械设计的精度、稳定性、自动化都要求较高。理料机构作为包装机械的起点,其平稳顺利地对包装进行规整排列对后续包装操作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包装机械中理料机构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如电磁振动上料机构、星形轮理料器等,但针对大头类异形包装的整理供送装置研究很少。目前此类包装大多停留在人工上料阶段,劳动强度大,卫生安全难以保障,且自动化程度低,给整个包装系统的生产运行效率造成一定影响。为实现大头类异形包装的全自动化整理供送,提高包装系统运转效率,本文针对指定医疗试剂试管类包装理料供送理论及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理料供送方案并进行了相关理论分析计算。(1)对现有相关理料供送机构设计原则及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目标研究试管包装的外形参数特性,根据物料供送最大稳定姿态原则和相关实验数据分析,提出了三种理料方案,并讨论分析确定了最终的整理供送方案。(2)对理料供送机构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结合理料供送关键技术,对目标研究机构的系统原理及机构功能要求做了详细阐述,确定了理料机构、供料机构的各个部件的参数和结构,选用四杆机构作为执行机构,并对试管在理料阶段、供送阶段的对应输送姿态做了受力分析。(3)针对执行机构,即四杆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利用ADMAMS软件优化了四杆的长度,使其运行稳定,传动性得到提升;同时利用MATLAB软件对四杆机构轨迹运动进行优化,减少其杆件的纵横运动误差;由于选用四杆机构,杆件间利用旋转副作为连接,对旋转副中销轴与轴承内圈存在的间隙在ADAMS软件中做了相关讨论分析,对机构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加工要点提出建议。(4)针对理料供送机构的设计机构存在不足,在不改变原机构的外形结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结构,在本文设计基础上提升了试管整理供送的效率,并对设计原理及工艺流程做出分析,对改进前后两种方案做出对比分析。(5)在UG中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分别对理料机构、供送机构装配形式及结构设计进行描述,最终对理料供送装置的理料能力进行验证,确定本文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张乾[8](2020)在《六自由度移摆送料机器人轨迹规划及参数优化》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对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和工作效率有着较高的要求,合理高效的轨迹规划可以改善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性能,提高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目前,针对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及优化的研究较多围绕通用型6-DOF关节机器人开展,而对于专用机器人的有关研究相对较少,严重制约了专用机器人的发展。二者存在机械结构及运动方式等方面的区别,导致在机器人运动学、轨迹规划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上也存在不同。本文以提高专用机器人的高速运动稳定性和工作效率为目标,以MH-6-60专用型六自由度移摆送料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在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对轨迹规划及时间参数优化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根据移摆送料机器人的本体结构,采用改进型D-H参数法建立机器人正运动学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移摆送料机器人运动学仿真,验证所建立的正运动学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基于该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法进行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得到工作空间点集云图。研究表明,该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为扇形柱体,结构紧凑,空间中X、Y、Z方向的最大行程可达到2300 mm、7500 mm、1000 mm。其次,研究移摆送料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求解问题。基于正运动学数学模型,采用封闭解法进行逆运动学求解,得到机器人各关节逆解;针对逆解存在多解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对逆解进行优化,获得最优的逆解组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逆解组合求得的机器人末端位置计算误差不超过0.05 mm。再次,为了提高移摆送料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和关节平滑性,对该机器人进行关节空间轨迹规划的研究。根据移摆送料机器人工作任务,运用上述逆运动学求解方法获得该机器人的时间-位置序列;基于序列点,采用五次非均匀B样条插值函数进行轨迹规划,并仿真得到移摆送料机器人各关节速度、加速度以及加加速度曲线。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轨迹规划,机器人各关节的运动学曲线连续平滑无突变,提高了移摆送料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最后,为进一步提高移摆送料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在轨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时间参数的遗传算法优化。给出机器人运动时间最短问题的数学模型,对各关节运动学参数进行约束,基于MATLAB平台进行算法编程及仿真,得到移摆送料机器人最短运行时间以及前四个关节的运动学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运动时间缩短了9.5%。
周侃[9](2020)在《制盖压力机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水产品罐头和饮料消费食品逐年递增,制罐机械的需求量增加,制罐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这是制罐行业正在面临的难题。本文根据企业需求对制盖压力机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压力机效率,保证罐盖加工质量。本课题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了制盖压力机的关键零部件。根据加工要求设计了压力机传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和压力机机身。(2)利用ADAMS软件对制盖压力机的四杆机构进行了优化。在ADAMS软件内建立传动系统的样机,利用仿真功能对滑块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确定以减少速度波动为优化目标,然后利用ADAMS的参数化设计功能对其进行优化分析,优化后的滑块速度曲线更加平缓,提高了制盖压力机的工作稳定性。(3)利用SoildWorks软件对制盖压力机机身进行静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将机身简化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添加载荷与夹具,定义材料,然后进行静力学分析,对压力机机身强度进行校核。通过对机身的模态分析确定了机身的固有振动频率与振型,为减少压力机机身振动,降低噪声提供了依据。(4)对制盖压力机模具进行了三维设计。根据企业的罐盖加工要求,设计了制盖压力机模具,精准的模具设计是保证罐盖质量的重要因素。
吴文涛[10](2020)在《平行连杆式锻造操作机吊挂系统的结构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大型锻件的生产过程逐渐向高效节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方向发展,对锻造设备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在自动化锻造系统中,锻造操作机是实现高效率锻造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锻造辅助设备,主要用于配合液压机完成锻件的各种锻造工艺动作。锻造操作机吊挂系统是实现锻造工艺动作的重要部分,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锻造操作机运动的平稳性和锻件锻造精度。本文以平行连杆式锻造操作机吊挂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结构特点和实际作业情况,对吊挂系统的结构设计和运动情况进行了研究,为锻造操作机的基础设计提供了参考。针对实际作业情况下吊挂系统要实现的运动过程,结合平行连杆式锻造操作机吊挂系统的结构布置特点,合理简化了吊挂系统模型,将吊挂系统按不同运动情况划分为提升、俯仰、缓冲三种机构单元,结合锻造操作机的操作过程和锻造过程,分别对具体的运动进行分析,确定了整个吊挂系统的横向尺寸由夹钳装置的钳杆尺寸决定,得到了结构尺寸与提升高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液压缸的摆放位置。分析了夹钳装置的受力情况,确定了吊挂系统受力与结构尺寸之间的关系,为设计锻造操作机吊挂系统承载能力提供了依据。利用解析法,建立了吊挂系统运动位置的封闭运动学方程。通过对运动学方程理论分析,确定了吊挂系统的耦合关系。以夹持能力为30t夹钳装置的钳杆尺寸为基础,得到了吊挂系统结构尺寸。利用Matlab对运动方程进行编程计算,得到了液压缸输入与夹钳末端输出位置之间的关系。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吊挂系统的三维模型,然后导入机械系统运动学仿真软件ADAMS,结合吊挂系统运动的实际情况设定运动范围和添加约束,对吊挂系统进行运动学仿真,得到了吊挂系统的运动规律。通过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吊挂系统结构分析的合理性。最后,结合实际作业情况研究了吊挂系统的缓冲作用,设计了实现缓冲作用的缓冲装置结构。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得到了实现缓冲作用的性能参数阻尼和刚度与缓冲装置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吊挂系统缓冲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连杆送料机构的运动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连杆送料机构的运动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OLIDWORKS与ADAMS的推送料机械系统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推送料机械系统运动学分析 |
1.1 推料机构运动学分析 |
1.2 送料机构运动学分析 |
2 仿真模型建立 |
2.1 推送料机械系统三维建模 |
2.2 推送料机械系统虚拟样机模型建立 |
3 模型仿真分析 |
3.1 仿真过程描述 |
3.2 验证机构合理性 |
4 结语 |
(2)高速压力机机构优化设计及轻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1.2 高速压力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高速压力机发展现状 |
1.2.2 国内高速压力机发展现状 |
1.3 高速压力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1.3.1 机构优化设计 |
1.3.2 机身结构优化设计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2 高速压力机机械系统方案及机构优化设计 |
2.1 高速压力机机械系统方案 |
2.1.1 冲压机构 |
2.1.2 送料机构 |
2.1.3 调模机构 |
2.1.4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 |
2.2 压力机主运动机构多目标优化设计 |
2.2.1 机械增益定性分析 |
2.2.2 机械增益定量计算 |
2.2.3 运动尺度与质量分布及转动惯量数据拟合 |
2.2.4 优化目标 |
2.2.5 优化变量及约束 |
2.2.6 优化设计结果及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高速压力机机身结构性能分析 |
3.1 压力机机身结构概述 |
3.2 压力机机身结构受力分析 |
3.2.1 机身受力情况分析 |
3.2.2 拉紧螺栓预紧力计算 |
3.3 机身有限元模型建立 |
3.3.1 机身模型及材料属性 |
3.3.2 接触设置 |
3.3.3 载荷工况及预紧力施加 |
3.4 机身静态结构分析 |
3.5 机身动态特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Optistruct的机身结构拓扑优化 |
4.1 多目标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
4.1.1 多工况静态刚度拓扑优化模型 |
4.1.2 动态低阶频率拓扑优化模型 |
4.1.3 多目标拓扑优化模型 |
4.2 机身拓扑优化模型 |
4.2.1 机身优化模型建立 |
4.2.2 载荷边界条件 |
4.2.3 机身拓扑优化设置 |
4.3 机身拓扑优化结果及分析 |
4.3.1 冲压工况拓扑结果 |
4.3.2 空载工况拓扑结果 |
4.3.3 模态工况拓扑结果 |
4.3.4 多目标拓扑结果 |
4.4 优化机身初步方案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Ansys的机身结构参数优化 |
5.1 机身结构参数优化模型 |
5.1.1 设计变量定义 |
5.1.2 状态变量选取 |
5.2 灵敏度分析确定最终变量 |
5.3 机身结构目标驱动优化 |
5.4 机身结构优化分析 |
5.5 最终优化设计方案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小面纸高速送料机的机构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 |
1.2.1 纸盒包装设备国外发展现状 |
1.2.2 纸盒包装设备国内发展现状 |
1.2.3 纸盒包装设备发展趋势 |
1.2.4 送料装置的发展状况 |
1.2.5 组合机构研究现状 |
1.3 论文框架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小面纸高速送料机整体方案设计 |
2.1 小面纸送料机功能介绍 |
2.1.1 小面纸送料机简介 |
2.1.2 高速小面纸送料机的设计意义 |
2.2 高速小面纸送料机取放物料过程位置、姿态描述 |
2.3 高速小面纸送料机的方案设计与对比 |
2.3.1 小面纸送料机的方案设计 |
2.3.2 小面纸送料机的方案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凸轮连杆机构的尺寸综合及凸轮廓线设计 |
3.1 引言 |
3.2 凸轮连杆机构尺寸综合 |
3.2.1 连杆机构尺寸综合设计 |
3.2.2 凸轮机构尺寸综合设计 |
3.2.3 凸轮连杆机构中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取 |
3.2.4 符合滚轮运动规律的凸轮轮廓设计 |
3.3 基于MATLAB软件对凸轮廓线的求解 |
3.4 凸轮压力角的校核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凸轮连杆机构的运动性能仿真及优化 |
4.1 引言 |
4.2 凸轮连杆机构的运动仿真 |
4.2.1 ADAMS介绍 |
4.2.2 上下机构运动仿真 |
4.2.3 前进后退机构运动仿真 |
4.2.4 整机运动仿真 |
4.3 小面纸送料机的机构运动性能优化 |
4.3.1 凸轮机构数学模型的建立 |
4.3.2 对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描述 |
4.3.3 优化目标的确定和设计变量的选择 |
4.3.4 优化的约束条件分析 |
4.3.5 运用Lingo软件对最优路径进行求解 |
4.4 虚拟样机仿真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小面纸高速送料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
5.1 引言 |
5.2 小面纸高速送料机构的动态静力学分析 |
5.2.1 上下方向凸轮连杆机构动态静力学分析 |
5.2.2 前进后退方向凸轮连杆机构动态静力学分析 |
5.3 小面纸高速送料机构的动力学仿真建模 |
5.4 小面纸高速送料机构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
5.4.1 初始模型动力学仿真 |
5.4.2 优化后模型动力学仿真 |
5.5 调幅优化 |
5.5.1 凸轮曲线的优化 |
5.5.2 设计变量的选择与优化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1.1 论文创新点 |
6.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送料系统高速稳定运行理论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连杆机构创新性设计 |
1.2.2 机器人轨迹规划技术研究 |
1.2.3 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仿真技术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平面连杆运动链同构判别及自动绘制 |
2.1 平面连杆机构 |
2.1.1 基本概念 |
2.1.2 数学描述 |
2.2 同构判别 |
2.2.1 判别原则 |
2.2.2 判别方法 |
2.2.3 举例验证 |
2.3 平面连杆运动链自动绘制 |
2.3.1 连杆分类最优布局法 |
2.3.2 举例验证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送料系统机构类型综合及创新设计 |
3.1 基本概念 |
3.1.1 连杆类别 |
3.1.2 连杆-路径邻接矩阵 |
3.1.3 特征代码 |
3.2 纯转动副平面连杆运动链机构类型综合 |
3.2.1 机构类型综合方法 |
3.2.2 举例验证 |
3.3 机构创新设计 |
3.3.1 带移动副平面连杆运动链的机构类型综合 |
3.3.2 送料系统创新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送料系统轨迹规划 |
4.1 平面冗余送料机械手运动学 |
4.1.1 位姿描述 |
4.1.2 正运动学 |
4.1.3 逆运动学 |
4.2 B样条轨迹规划 |
4.2.1 B样条曲线方程 |
4.2.2 B样条曲线导数方程 |
4.2.3 B样条曲线修改和编辑 |
4.2.4 B样条曲线应用 |
4.3 动力学特性分析 |
4.3.1 动力学方法介绍 |
4.3.2 动力学方程推导 |
4.4 粒子群优化算法 |
4.4.1 基本思想 |
4.4.2 多层粒子群优化算法 |
4.5 轨迹规划方法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冲压生产线轨迹规划 |
5.1 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运动模型 |
5.1.1 建立特征模型 |
5.1.2 集成特征模型 |
5.2 冲压生产线运动学分析 |
5.2.1 运动学分析要点 |
5.2.2 工作流程 |
5.2.3 冲压生产线轨迹规划 |
5.2.4 冲压生产线轨迹优化 |
5.3 MATLAB和ADAMS联合仿真验证 |
5.3.1 建立仿真模型 |
5.3.2 运动仿真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溥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木工带锯送料平台的智能补偿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曲线木工带锯设备国内外现状 |
1.2.2 智能控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现状 |
1.2.3 传感器在加工检测中的应用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细木工带锯机及送料平台智能加工与误差源分析 |
2.1 智能机床设计及原理 |
2.1.1 智能机床总体设计及原理 |
2.1.2 带锯机及送料平台结构 |
2.2 送料平台误差来源分析 |
2.2.1 制造及安装误差 |
2.2.2 运动副间隙误差 |
2.2.3 控制误差 |
2.3 偏转机构误差源分析 |
2.4 正交机构误差源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改进遗传优化的递归神经网络补偿控制系统研究 |
3.1 控制方式选取 |
3.2 数据采集及通讯 |
3.2.1 送料平台数据采集 |
3.2.2 控制系统通讯 |
3.3 补偿控制策略设计 |
3.3.1 递归神经网络控制原理 |
3.3.2 遗传算法控制原理 |
3.4 实现补偿控制的流程 |
3.5 控制系统结构及原理 |
3.6 智能加工原理 |
3.7 本章小结 |
4 送料平台补偿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4.1 仿真实验及分析 |
4.1.1 仿真模型的搭建 |
4.1.2 联合仿真模型搭建 |
4.1.3 仿真实验分析 |
4.2 模拟加工实验 |
4.3 本章小结 |
5 带锯机送料平台加工实验分析 |
5.1 实验设备及运行界面介绍 |
5.2 实验原理及设计 |
5.3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6)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上下料系统的仿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高速冲压生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冲压生产线的发展现状 |
1.2.2 冲压生产线上下料系统的发展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旋量理论的运动学分析 |
2.1 引言 |
2.2 D-H法和旋量法的比较 |
2.3 机械臂的自由度分析 |
2.4 基于旋量理论的数学模型 |
2.4.1 一般刚体运动 |
2.4.2 指数积方程 |
2.5 基于旋量理论的正运动学建模 |
2.6 基于旋量理论的雅可比矩阵 |
2.7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逆运动学分析 |
2.7.1 冗余机械臂的轨迹规划 |
2.7.2 遗传算法简介 |
2.7.3 末端轨迹的拟合和优化 |
2.7.4 冗余度机械臂自由度的轨迹规划 |
2.7.5 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旋量理论和凯恩方程对单臂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
3.1 引言 |
3.2 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其比较 |
3.3 基于旋量理论和凯恩方程的数学模型 |
3.4 基于凯恩方程的动力学建模 |
3.4.1 各关节物体雅可比矩阵的计算 |
3.4.2 广义主动力的计算 |
3.4.3 广义惯性力的计算 |
3.5 单臂的动力学仿真 |
3.5.1 ADAMS软件简介 |
3.5.2 机械臂三维模型的建立与导入 |
3.5.3 ADAMS仿真流程设计 |
3.5.4 仿真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MATLAB的GUI界面和整线仿真 |
4.1 引言 |
4.2 GUI界面的建立及其他单臂的路径规划 |
4.2.1 建立GUI界面 |
4.2.2 其他单臂路径规划与求解 |
4.3 整线仿真与干涉监测 |
4.3.1 整线仿真 |
4.3.2 干涉监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小剂量试剂医用包装容器理料供送装置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自动理料供送的必要性 |
1.2 国内外现状及分析 |
1.2.1 形态与姿态特征的研究 |
1.2.2 自动理料供送技术与方法 |
1.2.3 大头状物料自动理料供送研究 |
1.2.4 圆柱状物料自动理料供送研究 |
1.2.5 供送中的受力与运动分析 |
1.3 大头状物料理料供送关键技术分析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拟研究关键问题 |
1.4.2 课题研究基本思路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自动理料供送总体方案研究 |
2.1 研究对象外形结构分析 |
2.2 供送原理及方法分析 |
2.2.1 物料形态分析 |
2.2.2 物料几何外形参数确定 |
2.2.3 试管自由堆聚姿态分析 |
2.2.4 供送姿态分析 |
2.2.5 基于大头状物料的理料原理方案 |
2.2.6 自动分料关键技术分析 |
2.3 进料方式分析 |
2.4 输料方式分析 |
2.5 理料供送整体方案设计 |
2.5.1 功能行为分析 |
2.5.2 功能模块布局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料供送机构关键技术研究 |
3.1 功能与应用范围 |
3.2 工艺分析 |
3.2.1 工艺流程 |
3.2.2 系统及机构功能要求 |
3.2.3 关键部件结构设计 |
3.3 受力分析及整理供送能力讨论 |
3.3.1 试管容器外形尺寸分析 |
3.3.2 受力分析 |
3.3.3 理料能力分析 |
3.3.4 供送能力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键部件参数设计及优化 |
4.1 整理分料系统参数分析 |
4.1.1 关键参数讨论及设计 |
4.1.2 关键参数优化 |
4.2 整理分料系统结构优化方案讨论 |
4.2.1 机构现存问题分析 |
4.2.2 优化方案设计 |
4.2.3 优化方案说明 |
4.2.4 与原方案对比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 |
5.1 虚拟样机简介 |
5.2 虚拟样机设计 |
5.2.1 机构总体装配虚拟样机设计 |
5.2.2 理料机构虚拟样机设计 |
5.2.3 供料机构虚拟样机设计 |
5.3 关键机构运行及供送能力合理性验证分析 |
5.3.1 理料机构设计合理性验证 |
5.3.2 供送能力验证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及完成工作 |
6.2 解决问题及创新点 |
6.3 存在不足 |
6.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六自由度移摆送料机器人轨迹规划及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机器人运动学及轨迹规划研究现状 |
1.2.1 机器人运动学研究现状 |
1.2.2 机器人轨迹规划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移摆送料机器人正运动学建模与仿真 |
2.1 引言 |
2.2 移摆送料机器人机械结构及性能参数 |
2.2.1 移摆送料机器人机械结构 |
2.2.2 移摆送料机器人性能参数 |
2.3 移摆送料机器人正运动学模型推导与仿真验证 |
2.3.1 机器人D-H坐标系及连杆参数 |
2.3.2 建立正运动学数学模型 |
2.3.3 基于MATLAB的正运动学数学模型仿真及验证 |
2.4 移摆送料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封闭解法与优化算法结合的机器人逆运动学分析 |
3.1 引言 |
3.2 封闭解法求解 |
3.3 基于优化算法的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 |
3.3.1 遗传算法基础 |
3.3.2 移摆送料机器人逆解优化数学模型 |
3.3.3 逆解优化的算法实现 |
3.3.4 算法求解结果及精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移摆送料机器人关节空间轨迹规划 |
4.1 引言 |
4.2 轨迹规划分类及适用场景 |
4.3 移摆送料机器人工作轨迹分析 |
4.4 关节空间轨迹规划方法 |
4.4.1 三次多项式轨迹规划 |
4.4.2 五次多项式轨迹规划 |
4.4.3 五次非均匀B样条轨迹规划 |
4.5 移摆送料机器人五次非均匀B样条轨迹规划实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时间最短的机器人轨迹优化 |
5.1 引言 |
5.2 时间最优的轨迹优化 |
5.2.1 时间最短优化模型 |
5.2.2 约束条件的数学表达 |
5.2.3 遗传算法轨迹优化的实现 |
5.3 基于遗传算法的五次非均匀B样条曲线轨迹优化及仿真 |
5.3.1 遗传算法的参数设置及代码运行 |
5.3.2 轨迹优化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制盖压力机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水产品罐头简介 |
1.1.2 我国水产品罐头的优势 |
1.2 国内外压力机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制盖压力机关键零部件设计 |
2.1 压力机的分类 |
2.1.1 机械压力机 |
2.1.2 液压压力机 |
2.2 关键零部件设计 |
2.2.1 曲柄的设计 |
2.2.2 连杆的设计 |
2.2.3 滑块设计 |
2.2.4 机身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制盖压力机传动系统的优化 |
3.1 曲柄连杆机构介绍 |
3.1.1 曲柄滑块机构原理 |
3.1.2 曲柄滑块机构的分类 |
3.2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
3.2.1 曲柄滑块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
3.2.2 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位移分析 |
3.2.3 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
3.3 杆系的优化设计 |
3.3.1 虚拟样机技术 |
3.3.2 制盖压力机的杆系运动学分析 |
3.3.3 滑块运动优化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制盖压力机机身有限元分析 |
4.1 有限元分析介绍 |
4.1.1 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
4.1.2 有限元分析的理论步骤 |
4.2 SoildWorks软件介绍 |
4.3 制盖压力机机身的静力学分析 |
4.3.1 建立机身的实体模型 |
4.3.2 定义机身模型的材料 |
4.3.3 添加夹具以及载荷 |
4.3.4 机身网格划分 |
4.3.5 结果分析 |
4.4 制盖压力机机身的模态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制盖压力机的模具设计 |
5.1 落料模介绍 |
5.1.1 冲裁加工中的变形过程 |
5.1.2 冲裁件的断面特征 |
5.1.3 冲裁间隙 |
5.2 罐盖的工艺分析 |
5.3 上下模刀口尺寸 |
5.3.1 刀口尺寸计算原则 |
5.3.2 上下模刀口尺寸的计算 |
5.4 上模的结构设计 |
5.4.1 上模柄与上刀模 |
5.4.2 上模芯Ⅰ与上模芯Ⅱ |
5.4.3 压料环 |
5.4.4 定位挡圈与压料圈 |
5.5 下模的结构设计 |
5.5.1 下模座与下模芯 |
5.5.2 下刀模 |
5.5.3 下模圈与脱料环 |
5.6 模架的结构设计 |
5.6.1 上模板与下模板 |
5.6.2 导柱与导套 |
5.6.3 活塞与缸体 |
5.7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10)平行连杆式锻造操作机吊挂系统的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锻造操作机概述 |
1.2.1 锻造操作机国外发展状况 |
1.2.2 锻造操作机国内发展状况 |
1.3 锻造操作机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2 锻造操作机介绍 |
2.1 锻造操作机的分类 |
2.2 锻造操作机结构 |
2.2.1 锻造操作机夹钳装置 |
2.2.2 锻造操作机大车行走系统 |
2.2.3 锻造操作机吊挂系统 |
2.2.4 锻造操作机辅助系统 |
2.3 锻造操作机的动作 |
2.4 锻造操作机的基本参数 |
2.5 本章小结 |
3 吊挂系统结构分析 |
3.1 锻件锻造过程与操作过程 |
3.2 锻造操作机吊挂系统模型 |
3.3 吊挂系统主要结构尺寸确定 |
3.3.1 提升机构分析 |
3.3.2 俯仰机构分析 |
3.3.3 缓冲机构分析 |
3.4 夹钳装置分析 |
3.5 吊挂系统各结构件受力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吊挂系统运动学分析 |
4.1 吊挂系统运动学分析理论方法 |
4.2 吊挂系统参数建立 |
4.3 吊挂系统位置分析 |
4.3.1 吊挂系统位置正解 |
4.3.2 吊挂系统位置反解 |
4.3.3 吊挂系统的雅克比矩阵 |
4.4 吊挂系统运动关系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ADAMS的运动仿真 |
5.1 吊挂系统建模 |
5.2 吊挂系统运动仿真 |
5.2.1 提升运动仿真 |
5.2.2 俯仰运动仿真 |
5.2.3 缓冲运动仿真 |
5.3 本章小结 |
6 吊挂系统缓冲作用分析 |
6.1 缓冲装置概述 |
6.1.1 缓冲装置的类型 |
6.1.2 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 |
6.2 缓冲装置分析 |
6.2.1 缓冲装置刚度分析 |
6.2.2 缓冲装置阻尼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连杆送料机构的运动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OLIDWORKS与ADAMS的推送料机械系统仿真分析[J]. 陆武慧. 粘接, 2021(11)
- [2]高速压力机机构优化设计及轻量化研究[D]. 陈聪.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小面纸高速送料机的机构设计与优化[D]. 郝雪君.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4]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送料系统高速稳定运行理论及方法研究[D]. 于鲁川. 山东大学, 2021
- [5]木工带锯送料平台的智能补偿控制系统研究[D]. 马婧尧.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6]汽车外覆盖件冲压生产线上下料系统的仿真与优化[D]. 王凯强. 山东大学, 2020(12)
- [7]小剂量试剂医用包装容器理料供送装置研究与设计[D]. 李思聪. 江南大学, 2020(01)
- [8]六自由度移摆送料机器人轨迹规划及参数优化[D]. 张乾. 济南大学, 2020(01)
- [9]制盖压力机的设计研究[D]. 周侃.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10]平行连杆式锻造操作机吊挂系统的结构分析[D]. 吴文涛.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