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MC不良资产评估会计处理的思考

关于AMC不良资产评估会计处理的思考

一、AMC不良资产评估的会计处理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杰埙[1](2021)在《A公司收购不良资产后处置方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不良资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不良资产种类逐渐丰富,同时不良资产行业参与主体日益增加,法律环境不断完善,对不良资产投资、处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投资、处置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不良资产投资、管理及处置难度日益增大,身处不良资产行业的主体面对更大的挑战,对其自身的运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不良资产处置作为不良资产投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处置效率高低及效果好坏,直接决定了不良资产投资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以A投资管理公司为例(以下简称A公司),分析了A公司当前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其所采用的处置方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成因,并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和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为A公司提出其所采用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优化思路、具体措施以及相关的实施优化保障措施,从而能够使A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效果得到切实的提升。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不良资产研究的学术界关于不良资产概念、不良资产处置的基本模式、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理论以及对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首先介绍了A公司基于自身情况及与同业经营模式对比从而所选择的业务定位、组织架构、经营目标等,并通过分析A公司截止2019年末整体的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相关数据情况,特别是委托清收与债务重组两种处置方式在整体处置方式中的占比、实际平均处置时间两个指标与最初设定经营目标所反映出来的差距,总结出A公司当前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着处置方式结构未达目标及资产处置周期未如理想的现象,而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其重点发展的两种处置方式都存在一定问题: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存在未建立清收服务商量化选择标准、清收服务商筛选流程合理性不足、对清收服务商未能实施有效管控以及未能及时调整组织模式等四大问题,而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同样存在无法同时满足效率与效益的要求、重组过程中对资产价值的重新定价难度较大、对债务重组业务的内部控制相对薄弱、退出方式相对缺乏等四大问题。这些问题是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给处置工作带来了更高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影响到A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接着本文结合笔者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针对A公司当前处置不良资产的所采用方式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目前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思路及具体措施。在优化思路方面,提出了通过提升清收服务商质量和优化债务重组效能这两点优化方向,并基于这两点优化思路,提出了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可通过制定合理的准入门槛,包括设定历史业绩、社会网络及渠道资源关系、资金实力、沟通协调能力、清收团队、处置团队核心成员素质及能力、市场声誉、服务对象数量和其他因素等九大考察维度对清收服务商进行筛选;从清收服务商引入、现场考察及信息收集、清收服务商综合能力评价、与清收服务商正式洽谈、正式签订清收服务协议等关键节点着手,制定严格的筛选流程;并通过清收额度激励、清收进度激励、清收保证金激励、独家合作激励、精神激励等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清收服务商主动实施清收,同时以经济、时间、声誉等手段约束清收服务商以使其与A公司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上述优化措施,以期使A公司能有针对性地建立优秀的第三方线下清收服务团队,随着时间的推移,待条件成熟时,可成立关系更紧密的子公司或分公司性质的分支机构,以充分掌握当地的资源和信息,更好地对清收团队进行管理,进一步拓展异地不良资产业务。而在债务重组处置方式的优化方面,则可以首先A公司通过基于重组业务特殊性,向B集团申请调整对其的考核模式以化解效率与效能之间的矛盾;其次,通过不断提升处置人员在债务重组处置方式方面所要求的专业素质,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提高资产定价水平,解决资产定价难的问题;再次,通过强化A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债务重组项目的投资流程,从而在公司内部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内控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最后,通过大数据技术组建业务信息平台,将该业务信息平台打造为债务重组业务的资源和数据推送中心,有效扩大债务重组业务的退出通道,以促进A公司及行业优化发展。通过上述各项具体优化措施的实施,能有效优化A公司委托清收及债务重组两种不良资产处置方法,从而提升A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及改善处置效果。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要实现上述优化方案,A公司需要从制度支持、资金来源、人才培养以及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获得的充分的保障。本文的研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与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的冰棍理论、资源配置理论等理论的实际应用,同时为A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后续发展方向提供了可行的思路。由于本文所选的A公司的处置运营模式较为普通,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服务于大量与之相似的不良资产投资管理公司,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期望可以为不良资产行业的处置环节提供更好的处置方式的思路借鉴。

张金栋[2](2020)在《R金控集团推进企业破产重整的纾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背景下,众多企业遭受债务危机,无法偿还高额银行贷款本金甚至利息而濒临破产。地方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承担着地方债务危机企业纾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职责,如何开辟一条债务危机企业纾困路径,对地方国有金融控股集团的成长有着指导作用。本文以R金融控股集团开展债务危机企业纾困为研究对象,对具有营运价值,企业经营现金流为正的债务危机企业实施“破产重整”是挽救企业的重要方式,并在国家政策方面得到了支持。通过开展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基本路径的研究,进而发现“破产重整”纾困模式存在着银行等关键债权人对重整计划的通过有重大不确定性的障碍,在企业重整程序之前,重整投资人与债权人协商的方式收购债务人的多数不良债权,进而以多数债权人的身份支持企业重整计划的通过,推动企业重整。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国有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在开展纾困业务具有债权协调能力强、协调政府对企业扶持、对地方金融具有主导权权及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下的多业务协同能力等众多优势,由此建立以不良资产投资推动企业重整的纾困路径。本文亦对该纾困路径对具体案例企业进行了分析。

张秀豪[3](2020)在《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研究 ——基于三种模式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我国企业债务问题和银行不良资产诱发的系统性风险引发持续关注。对适合银行未来发展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展开研究,对指引不良资产风险管控和科学处置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提出以清收、呆账核销和以资抵债等为代表的不良资产传统处置模式存在金融风险积聚、资产加速贬值、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探寻以风险隔离理论、看涨期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解决思路,指出针对传统模式的不足应主要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重组和互联网平台化三种优化模式。其次,本文针对三种优化模式展开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通过对三种模式的发展概况进行研判,提出各优化模式发展存在的现实障碍,并基于此提出各模式如何解决问题的发展方向。同时,本文选取“19工元”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华菱钢铁市场化债转股和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平安自建AMS平台等案例,分析各案例及对应模式的特点,为三种模式优化的对比研究提供现实证据和案例支撑。然后,本文着重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重组和互联网平台化三种优化模式在应用分布、资产特征、效率效益和存在的风险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银行和AMC(以及AIC)在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重组两个业务范畴分别具体突出优势,且互联网平台化的发展可以帮助前两种模式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同时,由于三种模式应用的区域和行业存在差异,为分区域和分行业制定模式发展策略提供现实依据。此外,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互联网平台化的信息披露要求较不充分、各模式中投资者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最为突出等结论。最后,针对三种模式的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提出关于法制建设和信息披露、资本市场体系、不良资产基金、律师角色转变以及各方式结合应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对不良资产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边际贡献。

欧阳文琴[4](2020)在《AMC收购非金融机构股权类不良资产业务研究 ——以Z资产管理公司为例》文中提出现今,我国社会经济正面临结构调整期,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等一系列工作不断推进,同时受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监管趋严、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存量日益增加,而较之金融机构类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AMC)关于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业务在当前环境下扩张更为迅速。一方面,AMC的参与完全体现出其救助性功能,通过发挥特有业务经营模式与多牌照优势,对问题项目和企业进行资源、负债整合重整,实现对企业资产的有效盘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推波助澜;另一方面,基于不良资产范围的放宽,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也为AMC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更多的机遇。不良资产包括金融机构类与非金融机构类,现有不良资产的研究中,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作为研究对象的占大多数,并在某些方面代替了全局的研究。而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又可进一步划为债权类、股权类和实物类,由于各具特殊性,AMC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如何做好风险的识别与防控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Z资产管理公司收购L集团股权类不良资产的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Z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设立不良资产专项基金方式结合“股+债”模式,收购L集团股权类不良资产的实际业务,梳理其操作过程,剖析项目交易动因、业务收购模式、相关业务风险、定价及预期收益,借此对AMC开展非金融机构股权类不良资产收购业务进行深入研究。这有助于加深对收购非金融机构股权类不良资产业务风险防控的了解,也有利于发现交易过程中潜藏的问题,进而完善AMC对非金融机构股权类不良资产收购业务,对相关业务的研究也是一个有效补充。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对AMC在非金融机构股权类不良资产业务方面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在落实非金融机构股权类不良资产业务风控措施中,需要加强企业内控与治理,打造一个全面且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并实现风险生命全周期管理。还应该加大业务创新,积极探索跨行业、跨市场的收购与处置模式,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以弥补传统操作的不足,提升效率。另外,还可以建立具有多条融资路径的完备的融资体系,引入社会资本。同时,有关部门亟需改进监管相关方面的体制,协调各部门监管,在防止监管过度阻碍行业创新发展的同时,尽力弥补监管空白。

王绍钧[5](2020)在《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和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时期,区域性、局部性风险暴露逐渐增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速加快,金融风险进一步暴露。同时,随着企业盈利水平下降,部分企业面临负债率偏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偏低的困境,无论是金融机构抑或是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风险都面临着进一步加大的可能。同时,在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也存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客观需要。为适应不良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区域性风险的不断累积的情况,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顺势而生。同时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但在繁荣发展背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主营业务上面临着诸多风险,例如项目投资环境严峻、行业竞争激烈、相关法律不完善、合规性风险较高、公司内部相关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项目投资融资难、关键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的效率,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对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项目投资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类型进行了总结,对公司项目投资的相关部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确立了项目投资风险的指标体系,分别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并确定了若干三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专家法多指标进一步进行了筛选和归类,得到了最终的指标结构。在此次基础上,根据确定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指标体系的内容,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等决策方法,构建了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方案,通过该方案对A省地方管理公司的项目投资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公司目前的项目投资风险状况良好。最后,针对研究的结果,给予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更好的防范风险上提供了一些建议和策略。项目投资风险评价体系的构筑有利于解决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项目投资效率,对推动同类型的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银行金融体系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梁伟[6](2019)在《企业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与平衡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利益冲突与平衡是破产程序中恒久的话题,利益冲突与平衡充斥于破产重整规范与司法实践的各个角落,几乎不可能总结出全部的冲突样态与平衡路径。这一方面是因冲突类型的繁杂,很难全部囊括;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动随时改变重整中的利益博弈状态,进而随时衍生出新的冲突。但破产重整程序作为破产程序框架下的子项目,以利益相关者的经济人理性为基础,通过再建企业并释放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Going Concern Value)的制度价值却未发生变化。当陷入财务困境但具有可持续经营价值的企业,亟需要破产重整进行拯救时,却因利益冲突而阻遏重整程序的顺利推进,这便需要反问,究竟为何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失去理性的经济思考,而排斥重整程序?虽然主要建立在个案分析之上的研究,不能发现全部的利益冲突类型,并且建立在个案研究基础上的解决路径也可能是相对狭隘的,毕竟债务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之间存在差异,企业的债务结构、盈利状况、经营模式、市场前景、企业文化等均存在差异,恰如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对个案深入的剖析可以发现冲突的真实样貌,最直观的了解到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的面相,在此基础上的平衡路径可以为其他案件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破产重整程序是市场竞争失败主体拯救本位程序,司法介入下利益相关者协商博弈平台的制度架构能够促进市场化主导资源配置的实现,但在利益协商与博弈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冲突。冲突的化解与利益平衡的实现是破产重整制度功能发挥的手段和方式,利益平衡的实现可从社会结构维度推动破产重整制度功能的发挥,既包括社会行为维度的指引功能,也包括社会文化维度的转化功能,甚至是社会经济维度的资源配置转变与宏观经济政策落实功能,但这均需以利益平衡的实现为前提。企业财务困境造成债务人财产不能满足于各方的需求,进而从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将可能爆发激烈的利益冲突,如何实现利益平衡是破产重整程序需要解决的问题。角色多样与利益诉求重合是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复杂的表征,探明利益冲突的实然面相是实现破产重整中利益平衡的必然选择,以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及诉求为视角进行实证分析,既包括以数据为主的分析去解构企业的财务困境与可持续经营价值现实,也包括田野调查发现利益相关者的真实诉求,实证研究能够穿透重整司法实践与制度规范间的迷雾,明晰债权人、债务人及战略投资人等利益群体的诉求,以及行政权、审判权等角色在重整程序中的真实样态。但破产重整程序不可能对全部利益冲突逐一化解,利用破产重整程序实现企业拯救,保留与释放债务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价值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也能够实现重整制度的价值功能,而在此目的之下,对破产重整程序中的利益冲突类型化,对应其成因探索体系化的解决路径。首先是债务人财产与破产重整利益平衡的关联,毋庸讳言,财产的价值归属是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目标,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是基于财务困境的现实,财务困境的现实背后是债务人财产价值和变现能力的有限与不足。人具有逐利的本质,以债权人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为了争夺有限的债务人财产,以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而实施利己的策略,在重整博弈中发生利益冲突。所以,实现破产重整中利益平衡的基础就是提升债务人财产价值并进行妥当的分配。债务人财产保值增值一直未上升到破产法基本原则维度,但破产法相对非破产法的重要特征就是基于破产撤销权、自动冻结制度等以实现债务人财产保值为目标的制度设计,其背后的逻辑是以实现债权人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下的实质公平追求。而挖掘债务人企业破产期间继续经营能力,能有效的实现债务人财产增值。对债务人财产的分配需以非破产法规则为基础确定权利人,锁定权利人范围,并以破产期间时间轴上坐标为尺度,对破产重整前、重整期间及重整完毕后的权利人进行有序的分配与清偿,从而实现破产重整程序制度背后的实质公平和效率价值。破产重整程序利益平衡的实现需要市场化和法治化路径为指引,以债务人财产分配和债务人企业拯救为目的的利益平衡路径也需要在上述框架下实现,重整程序这一司法平台的制度建构要求审判权主导并负责应对重整中利益的冲突,努力实现重整中利益的平衡。可在集体行动逻辑之下,因为重整程序中规范不完备、冲突剧烈而造成审判机关对重整程序持审慎态度。企业破产重整能否成功关乎地方经济发展、职工安置等多重因素,行政权难免不对其产生关注,但行政权的介入会冲击审判权的中立地位,使利益偏离平衡的天平而向某一方倾斜,进而损害其他权利主体的利益。此外,破产管理人的履职受到法院中心主义的影响,而弱化了其自身功能,究其根源在于缺少市场化与科学化的履职评价体系,而变成行政领导式履职,与市场化要求相悖。破产重整利益的平衡需要外部公权力介入的保障,也需要内部管理人权力的积极行动,权力在行政权、审判权与管理人之间能否进行妥当的配置影响着重整程序的成功。审判权基于纠纷裁判者的司法权威性而享有破产重整程序主导权,而其正确运用破产宣告权、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权等实现程序控制以克服审慎态度是其正确样态;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备之时,破产重整程序无法有效的借助市场,弱化重整功能,行政权应以辅助破产重整程序成功和企业拯救为目的,从程序主导权的享有者退化为程序失灵时的弥补者;而管理人则应以市场化为基础,以积极能动的履职去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在重整程序中妥当利用商业判断规则,并建立以债务人财产价值为基础的评价标准,以激励管理人积极履职,来实现各方的利益平衡。最后是重整中利益平衡的实现路径,利益平衡的实现是利益的分配过程,破产重整中利益的分配需要接受利益位阶的调整,按照利益位阶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保护,并将权利人以不同的债务人财产进行清偿。公共利益、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是重整中利益的三个位阶层次,在权变理论下,金融债权保护被上升到社会公共利益的范畴予以关注,而群体利益保护也加入了程序参与权,以保障其信息的对称,最后才是通过克服僵化性的一致原则去对个体利益实现保护。针对不同利益位阶中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在重整规范不完备的空白地带,凭借管理人的积极履职与行政权的协助,在审判权的主导之下探索诸如和解式重整的路径,克服僵化的思路去实现重整中的利益平衡,以达到推动破产重整程序成功,保护企业可持续经营价值及发挥重整制度功能的目的。

龚毅斌[7](2019)在《CW公司国内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服务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近年来日益全球化与市场化,在金融行业全面放开的政策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资金将会关注到国内的不良资产市场,尤其是房地产不良资产市场。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产能过剩、杠杆高企和对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政策收紧所带来的新一轮不良资产处置需求,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不良资产将逐步进入到市场中,更多的投资者群体也将投入到国内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中来,如何提高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和效益便成为各方发展和生存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综合整理了近期业内对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不同观点,过程中应用多种相关理论作为辅助,并对处置过程中涉及的参与各方和不同处置方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也对比了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轨迹和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此外,还对CW公司主要客群的需求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现状,以及CW公司目前在服务市场所面对的竞争格局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CW公司现有服务存在的问题。再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问题产生原因的进一步研究探讨,以充分利用CW公司现有的业务服务、专业人才资源、其扁平的管理体系和灵活的团队组合模式为思路,提出了CW公司针对国内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服务的优化建议,旨在协助客户在处置过程中实现效率和效益的双向提升,并希望能够帮助CW公司健全其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使之在未来的此项业务服务市场中成为标杆。

李雯[8](2019)在《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多元化战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内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都愈发激烈。同时,为了适应国内金融行业分业经营及分业监管的模式,建立多元化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逐渐成为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的选择。对于国内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而言,在国家赋予的政策性不良资产任务处置完成后,都选择了多元化经营战略作为其商业化转型的出路。从四大AMC近20年的商业化经营成果来看,多元化经营对其自身发展、提高资产规模、利润水平及其在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创新方面的话语权带来的正向效应是极其显着的。因此,AMC多元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法,在积极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工具,以国内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的长城资产的多元化战略为研究对象,总结长城资产多元化战略的经营成果和存在问题,分析长城资产目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分析长城资产的多元化战略优化的必要性,并据此提出优化原则、优化目标和优化方案,同时在本文的最后提出了多元化战略优化的保障条件。首先,在导论和相关理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国外实践及国内研究现状、多元化战略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文研究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其次,对长城资产的基本情况、其多元化战略的经营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介绍;并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长城资产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其面临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同时从内部资源和内部能力两方面对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得出长城资产多元化战略优化的必要性,并据此提出优化原则、目标以及具体方案,同时也提出了保障战略优化的相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些许弥补学术界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多元化战略个案的研究空白,同时对长城资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同行业其他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战略优化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博[9](2019)在《LH集团不良资产投资板块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不良资产成为了中国经济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热词。决策层频频提及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解困,并对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随后掀起的行动中,多家非持牌民营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发起或参与多个不良资产处置项目,一大批流动性凝固的企业获得解围。追溯非持牌民营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非持牌民营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是银行的清道夫。与持牌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相比,非持牌民营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虽然在资金、规模等方面不占优势,但对地方经济更熟悉,和当地政府联系也更紧密,在处理地方不良资产和防范化解区域风险方面更加便利。同时,非持牌民营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大多数运用属地的个性化处理方式,帮助企业资源整合,废物利用。在一些地方,非持牌民营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已成为地方政府管理风险、为市场经济解围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以LH集团不良资产投资业务为研究对象,第1章概述了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外不良资产处置现状。此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章是对不良资产行业趋势的判断和分析。第3章重点介绍了LH集团的基本情况,几大业务板块。不良资产标的物产生的过程。集团回报率下降原因。人才流失原因。SWOT问题分析。新环境下多重压力问题。第4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专业化处置,创新模式、运用私募基金优势等等方法提出构建一套科学的不良资产处置的管理体系,阐述了设计的目标和原则。从LH集团不良资产投资板块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流程内容方面设计风险管理体系框架。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清晰地认识到LH集团不良资产投资板块管理存在的问题,为LH集团不良资产投资板块管理体系提供系统的构建方案,对提高LH集团不良资产投资板块管理能力、保障LH集团不良资产投资板块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黄炎[10](2019)在《ST超日债转股对不良资产业务联动模式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以来,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性改革深入的政策影响,我国不良资产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不良资产行业主体也不断扩容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将对不良资产的投资视为新的行业增长点。由于上一轮不良资产的爆发主要集中在银行及国企,同时以打折受让、打包出售为主要传统处置运作模式;而基于本轮不良资产市场的发展,无论是不良资产的内涵还是一二级市场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参与主体均已得到外延和丰富。因此,对于专业从事不良资产投资的主体(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其面临着重构与时代相适应的不良资产业务联动模式的需要。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专业处置不良资产及上一轮债转股的实施主体,在之前实操过程中已积累了大量经验。随着市场化的进程,资产管理公司会为了在这片市场上占据先机,尽快运用自身优势在符合监管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创新,这其中便包括对现有不良资产业务模式上的创新。此外,由于不良资产业务涉及的范围也不仅仅是传统不良资产,针对不良资产领域的投资更多强调的是专业运作能力而非业务属性,业务联动运作的本质是形成特定领域的交易策略,因此,当前AMC业务开展的核心即在于通过形成以信贷、债权、股权等多种投资方式的组合业务模式并加以联动运用到多个领域,从而整合资源以创造价值。本文基于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专业优势出发,选取长城资产牵头运作的ST超日债转股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及案例研究法,首先通过完整复盘资产公司如何基于债转股原理对ST超日开展联动业务的运作历程;其次就长城资产在该案例中如何体现了不良资产业务模式展开了情景化分析,并在上述基础上探讨该转股案例的各具体环节如何形成的不良资产业务联动作用机制、并作了影响分析;最后增加了转股前后的AMC的投资测算作为对比。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剖析,探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在应对新的市场化环境下开展业务联动,以及业务联动模式随着不良资产的特性转变做了怎样的创新;这些分析既有利于重新正视传统持牌AMC在经营不良资产主业的合理作用。

二、AMC不良资产评估的会计处理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MC不良资产评估的会计处理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A公司收购不良资产后处置方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动态
        1.研究动态
        2.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研究的主要内容
        3.技术路线
    (四)创新和不足之处
        1.文章的创新点
        2.文章的不足之处
二、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
        1.不良资产
        2.不良资产处置
    (二)相关理论
        1.资源配置理论
        2.冰棍效应理论
        3.资产组合理论
三、A公司现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及案例
    (一)A公司经营概况
        1.A公司业务定位及组织架构
        2.A公司近年业务发展情况及反映问题
    (二)A公司现行主要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1.基础处置方式——诉讼追偿和整包转让
        2.鼓励处置方式——委托清收和债务重组
        3.其他处置方式
    (三)A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案例
        1.委托清收处置案例——Z市工行债权资产包项目
        2.债务重组处置案例——G公司不良资产项目
四、A公司现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开展情况
        2.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3.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二)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开展情况
        2.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3.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三)本章小结
五、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优化思路及具体措施
    (一)优化思路
        1.保证清收服务商的质量
        2.提升债务重组方式效能
    (二)委托清收处置方式优化措施
        1.确立清收服务商的准入门槛
        2.明确清收服务商的准入流程
        3.制定对清收服务商的激励约束措施
        4.择机成立直营分支机构
    (三)债务重组处置方式优化措施
        1.匹配业务特性,申请调整考核模式
        2.夯实专业基础,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3.强化内控管理,建立全面风控体系
        4.结合信息化技术,完善重组资产退出渠道
    (四)本章小结
六、实施优化的保障措施
    (一)相关制度支持
    (二)拓宽资金来源
    (三)专业人才培养
    (四)企业文化建设
七、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R金控集团推进企业破产重整的纾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不良资产的研究
        1.2.2 关于破产重整的研究
        1.2.3 破产重整与不良资产结合的研究
        1.2.4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金融控股集团概述
        2.1.1 金融控股集团概念
        2.1.2 金融控股集团相关理论
    2.2 不良资产概述
        2.2.1 不良资产相关概念
        2.2.2 不良资产行业市场投资主体
        2.2.3 不良资产相关理论
    2.3 破产重整的概念和理论
        2.3.1 破产重整的概念
        2.3.2 破产重整的主要程序
        2.3.3 破产重整的理论
第3章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的开展
    3.1 R金控集团概况及行业背景
        3.1.1 R金控集团概述
        3.1.2 国有地方金控公司的行业现状
    3.2 R金控服务区域企业债务危机的特点及成因
        3.2.1 企业债务危机的特点
        3.2.2 企业债务危机的成因
    3.3 R金控开展不良资产业务的纾困路径建立
        3.3.1 不良资产业务与债务危机企业纾困关系
        3.3.2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概述
        3.3.3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模式
    3.4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应用及局限
        3.4.1 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应用
        3.4.2 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局限性
第4章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推进破产重整的路径建立
    4.1 破产重整是挽救企业的重要方式
        4.1.1 破产重整的优势
        4.1.2 破产重整的政策背景
    4.2 银行对企业重整的障碍分析
        4.2.1 银行对破产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4.2.2 银行对重整计划参与度低
        4.2.3 破产重整受偿周期长
        4.2.4 担保权利人担保物权行使受到限制
        4.2.5 银行债权表决机制存在矛盾
    4.3 以不良资产交易推动重整的思路及理论
        4.3.1 不良资产交易在重整中的思路
        4.3.2 破产重整中不良资产交易的实质
        4.3.3 庭外债务重组和破产重整程序的结合
        4.3.4 银行对不良资产转让机制更成熟
    4.4 R金控建立破产重整纾困路径优势
        4.4.1 较高的债权协调能力
        4.4.2 协调政府对企业重整的支持
        4.4.3 以“准公共管理人”角色把握地方金融主导权
        4.4.4 依托集团业务和人力资源,提供全面服务
    4.5 不良资产业务参与企业重整的关键程序
        4.5.1 企业是否适合破产重整的判断
        4.5.2 不良资产业务参与破产重整模式选择
        4.5.3 债权债务的梳理
        4.5.4 不同类型债权的分步收购
第5章 以破产重整实施企业纾困案例应用分析
    5.1 案例企业概况及债务危机
        5.1.1 案例企业D公司概况
        5.1.2 企业的债务危机情况
        5.1.3 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
    5.2 寻求帮扶,以破产重整实施解困
        5.2.1 企业自救失败寻求帮扶
        5.2.2 D公司具备重整价值
        5.2.3 整体方案的设计安排
    5.3 不良资产收购前资产负债的清理
        5.3.1 企业资产项目的清理
        5.3.2 企业负债的清理
        5.3.3 企业清偿能力分析
        5.3.4 重整资金预算及偿还来源
    5.4 重整前不良资产收购过程
        5.4.1 债权人沟通工作
        5.4.2 不良资产收购过程
    5.5 不良资产投资实施效果
        5.5.1 对破产重整进程的推动
        5.5.2 对债权人利益的影响效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1.1 以不良资产投资推动重整是企业纾困有效路径
        6.1.2 不良资产投资手段能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研究 ——基于三种模式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不良资产成因研究
        1.2.2 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1.2.3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逻辑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方向
    2.1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与发展趋势
        2.1.1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
        2.1.2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发展趋势
    2.2 银行不良资产传统处置模式及其现实问题
    2.3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2.3.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2.3.2 不良资产重组的概念
        2.3.3 互联网平台化的概念
    2.4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方向
        2.4.1 优化方向一:缓解金融风险积聚
        2.4.2 优化方向二:克服资产加速贬值
        2.4.3 优化方向三:降低信息不对称
        2.4.4 优化方向的不确定性
3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及其实践:不良资产证券化
    3.1 不良资产证券化概况
    3.2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障碍
    3.3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方向
        3.3.1 稳步提升投资者的认购信心
        3.3.2 科学组合基础资产的贷款分布
        3.3.3 强化证券化中银行的主导地位
    3.4 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以“19工元”为例
4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及其实践:不良资产重组
    4.1 不良资产重组概况
    4.2 不良资产重组的现实障碍
    4.3 不良资产重组的发展方向
        4.3.1 丰富市场化参与主体
        4.3.2 加强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协调
        4.3.3 完善投资者现金回流和退出机制
    4.4 不良资产重组的实践:以“华菱钢铁”为例
5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及其实践:互联网平台化
    5.1 互联网平台化概况
    5.2 互联网平台化的现实障碍
    5.3 互联网平台化的发展方向及实践
        5.3.1 债权人处置机制和管理体制创新:平安模式
        5.3.2 不良资产服务商催收产业链创新:青苔模式
        5.3.3 AMC和互联网平台战略合作创新:“AMC—阿里模式”
6 三种优化模式的比较研究
    6.1 三种优化模式的应用分布比较研究
        6.1.1 发起主体的性质和优势
        6.1.2 参与主体的数量和标准
        6.1.3 实施的动因和政策支持
    6.2 三种优化模式的资产特征比较研究
        6.2.1 债权的类型和质量分布
        6.2.2 债权的区域和行业分布
    6.3 三种优化模式的效率效益比较研究
        6.3.1 处置周期和信息披露
        6.3.2 处置成本和社会效益
    6.4 三种优化模式的风险比较研究
        6.4.1 投资主体面临的风险
        6.4.2 发起主体面临的风险
        6.4.3 其他主体面临的风险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情况(截至2019/12/12)
附录二 市场化债转股典型案例汇总(2016-2019年)
附录三 文中简称与全称对应表

(4)AMC收购非金融机构股权类不良资产业务研究 ——以Z资产管理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研究
        1.2.2 关于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的研究
        1.2.3 关于不良资产业务风险的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AMC与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概述
    2.1 AMC及其国际历史沿革
        2.1.1 AMC的定义
        2.1.2 AMC的国际历史沿革
    2.2 我国AMC的建立及不良资产市场发展现状
        2.2.1 我国AMC的建立及发展
        2.2.2 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发展现状
    2.3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概述
        2.3.1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界定
        2.3.2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收购处置方式及比较
第3章 Z公司收购非金融机构股权类不良资产案例介绍
    3.1 案例背景
    3.2 Z公司收购L集团不良资产的项目情况
        3.2.1 项目主体基本情况
        3.2.2 项目标的资产
        3.2.3 项目交易结构
        3.2.4 项目还款来源和处置预案
第4章 Z公司收购非金融机构股权类不良资产案例分析
    4.1 收购双方的交易动因分析
        4.1.1 收购方——Z公司的动因
        4.1.2 资产转让方——L集团的动因
    4.2 Z公司的收购模式分析
        4.2.1 专项基金模式
        4.2.2 “股+债”模式
        4.2.3 与其他收购方式的比较
    4.3 Z公司的收购业务风险分析
        4.3.1 市场风险
        4.3.2 信用风险
        4.3.3 操作风险
        4.3.4 法律风险
    4.4 Z公司收购业务的定价与预期收益分析
        4.4.1 定价分析
        4.4.2 预期收益分析
    4.5 Z公司收购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5.1 信息不对称问题
        4.5.2 变相融资问题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完善AMC收购非金融机构股权类不良资产业务的建议
        5.2.1 准确评估项目风险,加强风险体系建设
        5.2.2 创新业务收购模式,提高经营效率
        5.2.3 引入外部资本,加大合作力度
        5.2.4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消除监管空白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风险以及风险评价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
        2.1.1 风险的起源与概念
        2.1.2 企业风险管理
        2.1.3 金融风险管理
        2.1.4 项目风险管理
    2.2 地方政府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
    2.3 项目投资风险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
        2.3.1 项目投资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2.3.2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第三章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3.1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及项目简介
        3.1.1 股东背景
        3.1.2 组织架构
        3.1.3 公司团队
        3.1.4 经营现状
        3.1.5 公司特点
    3.2 A省地方资产管理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现状
        3.2.1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业务
        3.2.2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3.3 A省地方资产管理业务项目风险问题分析
        3.3.1 项目投资风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3.3.2 项目投资存在的风险识别
第四章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4.1 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
        4.1.1 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
        4.1.2 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4.2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结构
    4.3 问卷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
        4.3.1 样本选择
        4.3.2 问卷设计和描述
    4.4 关键评价指标选取
        4.4.1 基于因子分析的关键评价指标分析
        4.4.2 基于专家法的关键评价指标分析
        4.4.3 关键评价指标确定及评价指标体系重建
    4.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A省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项目风险评级
        4.5.1 建立因素集和评语集
        4.5.2 各层权重的计算
        4.5.3 建立模糊矩阵和综合评价计算
        4.5.4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项目投资风险评级
    4.6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结果的解析
第五章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5.1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系统构成要素优化建议
        5.1.1 聚焦不良资产收处能力提升
        5.1.2 拓宽融资渠道
        5.1.3 创新业务模式
    5.2 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系统环境优化建议
        5.2.1 完善政策和法律
        5.2.2 优化监管机制
        5.2.3 发挥“地缘”优势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问卷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评价与风险测度调查问卷

(6)企业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与平衡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立法表
案例表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框架
第一章 利益冲突的成因:利益主体与诉求多元化
    第一节 破产重整中利益内涵的阐释
        一、利益的内涵阐释
        二、法律维度的利益阐释
        三、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冲突阐释
        四、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平衡阐释
    第二节 破产重整利益冲突的案例剖析
        一、A企业的破产概况
        二、债务人的利益诉求
        三、债权人的利益诉求
        四、其他主体的利益诉求
        五、法院的审慎态度
        六、地方政府的积极介入
        七、破产管理人的能动性不足
    第三节 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的类型解析
        一、债务人财产供给的不足产生无序分配
        二、公权力介入时的重整程序控制权争夺
        三、利益相关者多样化造成利益位阶不清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利益平衡的价值:社会结构中重整功能实现
    第一节 社会群体行为导向维度功能
        一、私权意识回归
        二、商业风险分配
        三、实质正义实现
    第二节 重整文化构建维度功能
        一、拯救文化对传统债文化的替代
        二、公共本位对私利本位的替代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维度功能
        一、宏观经济政策落实
        二、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益平衡的基础:财产保值增值与有序分配
    第一节 债务人财产保值增值的实现
        一、规则设计实现债务人财产保值
        二、继续经营实现债务人财产增值
        三、重整成功实现债务人财产溢价
    第二节 债务人财产分配的受益主体
        一、债务人企业的债权人
        二、债务人企业的出资人
    第三节 债务人财产主体间的有序分配
        一、债务人财产清算价值:归属重整完成前债权人
        二、债务人财产重整溢价:归属出资人与重整后债权人
        三、债务人企业隐性资产:归属重整后出资人
        四、企业重整后经营收益:归属出资人与重整后债权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益平衡的保障:权力的正确行使
    第一节 正确介入的行政权:辅助重整成功
        一、行政权过度介入的惯性
        二、行政权过度介入的成因
        三、行政权正确介入的尺度
        四、行政权正确介入的样态
    第二节 克服审慎态度的审判权:主导重整程序
        一、审判权审慎态度的剖析
        二、重整程序审判权主导实现
    第三节 市场化履职激励的管理人:完成重整事务
        一、管理人履职评价体系不完备
        二、不完备评价体系的表现形式
        三、管理人履职评价方式的转变
        四、市场化评价标准激励管理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益平衡的路径:利益位阶下的权益保障
    第一节 破产重整的利益位阶
        一、破产重整中利益位阶的内容
        二、破产重整中利益位阶的重配
    第二节 利益位阶重配下权益保障弱化
        一、实践维度维护公共利益难
        二、规范维度排斥利益群体参与
        三、观念维度个体利益保护僵化
    第三节 特殊主体权益保障的路径探索
        一、金融债权利益保障探索
        二、和解式重整群体利益保障探索
        三、其他主体权益保障探索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7)CW公司国内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服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
    2.2 重要理论
3 国内外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3.1 国外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3.2 国内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3.3 国内外不良资产处置服务内容
    3.4 国内外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启示
4 CW公司国内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4.1 CW公司国内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服务需求端分析
    4.2 CW公司国内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服务供给端分析
    4.3 CW公司国内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服务竞争分析
    4.4 CW公司国内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服务存在问题分析
5 CW公司国内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服务优化路径建议
    5.1 拓展有关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服务内容
    5.2 研究和发展房地产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
    5.3 探索非业务部门参与未来专业服务的可能性
    5.4 联合外部专业机构推进合作共享机制
    5.5 整合处置各环节单点的服务与资源,打造主题服务平台
    5.6 小结
6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多元化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
    1.5 可能的创新
2 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2.1.2 金融控股集团
        2.1.3 多元化战略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文献综述
        2.2.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国外实践情况和国内研究现状
        2.2.2 多元化战略研究现状
        2.2.3 文献述评
3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多元化战略定位、经营成果及存在问题
    3.1 长城资产基本情况
    3.2 长城资产多元化战略的制定
        3.2.1 长城资产制定多元化战略的背景
        3.2.2 长城资产的多元化战略定位
    3.3 长城资产多元化战略的经营成果
        3.3.1 形成了完备的经营体系和良好的创利格局
        3.3.2 扩大了公司业务范围,提高了经营业绩
        3.3.3 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3.4 长城资产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3.4.1 业务扩张偏离战略初衷,主业地位待加强
        3.4.2 盲目扩张,业务范围全而不精
        3.4.3 母子公司缺乏配合,协同效应不明显
4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面临的环境分析
    4.1 外部环境分析
        4.1.1 PEST分析
        4.1.2 竞争环境分析
    4.2 内部环境分析
        4.2.1 内部资源分析
        4.2.2 内部能力分析
5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多元化战略优化分析
    5.1 长城资产多元化战略优化的必要性
        5.1.1 监管政策充分引导和支持AMC回归不良资产主业
        5.1.2 经济结构调整为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5.1.3 行业竞争加剧要求长城资产必须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5.2 长城资产多元化战略的优化原则及目标
        5.2.1 多元化战略优化的原则
        5.2.2 多元化战略优化的目标
    5.3 长城资产多元化战略的优化方案
        5.3.1 回归以主业为基本支撑开展相关多元化
        5.3.2 回归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的多元化
        5.3.3 控制盲目扩张,适度多元化
6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多元化战略优化的保障措施
    6.1 调整业务结构,聚焦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主业
        6.1.1 继续做大做强金融不良资产收购业务
        6.1.2 大力拓展非金融不良资产收购业务
        6.1.3 创新主业模式,整合平台资源市场化地运作主业
        6.1.4 利用平台资源加快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
    6.2 提高业务协同能力,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6.3 继续推进引战上市,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6.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6.5 紧密关注国家战略,加强政府合作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9)LH集团不良资产投资板块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及国外不良资产处置研究状态
        1.2.1 国外不良资产投资现状
        1.2.2 国内不良资产投资情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LH集团对不良资产行业的趋势分析
    2.1 不良资产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2.2 不良资产的形成分析
    2.3 不良资产市场格局分析
    2.4 不良资产市场运作:传统与创新
    2.5 不良资产行业未来趋势分析
第3章 LH集团不良资产投资业务问题分析
    3.1 LH集团简介
        3.1.1 不良资产投资板块
        3.1.2 金融板块
        3.1.3 地产板块
        3.1.4 物业管理板块
        3.1.5 商业运营板块
    3.2 LH集团收购不良资产标的物产生过程的问题分析
        3.2.1 证照不全原因
        3.2.2 政策变化原因
        3.2.3 债务纠纷原因
        3.2.4 国资转型原因
        3.2.5 实控人出境原因
        3.2.6 综合原因
    3.3 LH集团成本与资产降价挤压回报率问题分析
        3.3.1 LH集团竞标的银行及四大不良资产公司资产包价格上涨
        3.3.2 LH集团积极与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者合作
        3.3.3 LH集团面对资产包升值思想上准备不足
        3.3.4 去杠杆及供给侧改革导致经济大环境下行LH集团持有资产价格下降
    3.4 LH集团自身不良资产板块专业团队问题分析
        3.4.1 LH集团对不良资产板块员工的核心能力要求
        3.4.2 LH集团专业团队不完善的个人因素人员流动
        3.4.3 LH集团专业团队不完善的企业因素相对弱势
        3.4.4 AMC对优秀人才争夺大于实际提供量
    3.5 LH集团在不良行业收购过程中回报率下降的SWOT问题分析
        3.5.1 LH集团在不良资产市场上威胁分析
        3.5.2 LH集团机会分析处理不良资产方法单一不能与时俱进
        3.5.3 LH集团劣势分析存在对资产估值不准确风险控制能力弱的问题
        3.5.4 民营LH集团优势分析
    3.6 LH集团新环境下的发展受阻问题
        3.6.1 行业竞争加剧政策保障不足
        3.6.2 融资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3.6.3 定位盲目多元化发展战略规划不足
第4章 改善LH集团不良资产投资板块策略分析
    4.1 LH集团制定专业化处置流程
        4.1.1 LH集团不良资产项目基本情况专业化现状
        4.1.2 LH集团不良资产项目投资风险专业化识别流程
        4.1.3 LH集团不良资产项目法律风险与应对制度
    4.2 LH集团处置不良资产业务创新
        4.2.1 LH集团不良资产处置常规方式
        4.2.2 LH集团不良资产处置的各项准备
        4.2.3 LH集团面对问题时的对策与建议
    4.3 LH集团科学运用私募基金制度优势促盈利
        4.3.1 LH集团通过私募基金参与不良资产处置
        4.3.2 债务重组
        4.3.3 并购转让运营模式
        4.3.4 优质AMC专项投资股权基金业务股债结合的方式
        4.3.5 以股抵债的方式直接参与债务人企业并购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10)ST超日债转股对不良资产业务联动模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相关文献
        1.2.2 国外研究相关文献
        1.2.3 综述小结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及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和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不良资产业务联动模式及发展动因
    2.1 不良资产业务联动内涵及发展现状
        2.1.1 不良资产业务的概念
        2.1.2 不良资产业务联动模式的内涵
        2.1.3 不良资产业务联动模式的发展现状
        2.1.4 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联动现状
    2.2 不良资产业务基于联动模式运作的动因分析
        2.2.1 政策层面的文件支持
        2.2.2 不良资产行业的市场化发展
        2.2.3 不良资产处置的专业性要求
第3章 业务联动视角下的ST超日债转股案例介绍
    3.1 ST超日债转股的运作情况概述
        3.1.1 ST超日债转股的案例背景介绍
        3.1.2 ST超日债转股的交易方案设计
        3.1.3 ST超日债转股的运作管理模式
        3.1.4 ST超日债转股的股权退出方式
    3.2 ST超日债转股的各交易关联方介绍
        3.2.1 转股对象基本情况
        3.2.2 转股债权及相关债权人情况
        3.2.3 转股产业投资方情况
        3.2.4 转股财务投资方情况
    3.3 ST超日债转股的后续业务运作及投资回报
        3.3.1 转股后债务人的后续经营
        3.3.2 转股后债务人业绩表现及债权人投资回报
第4章 ST超日债转股对不良资产业务联动模式的影响分析
    4.1 ST超日债转股运作中不良资产业务联动的情景分析
        4.1.1 资产管理公司的跨部门联动
        4.1.2 金融控股集团的跨公司联动
        4.1.3 与金融机构的同业联动
        4.1.4 与社会投资者的产融联动
        4.1.5 与第三方机构的市场联动
    4.2 ST超日债转股对不良资产业务联动模式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分析
        4.2.1 转股的交易设计环节对业务联动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分析
        4.2.2 转股的运作管理环节对业务联动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分析
        4.2.3 转股的股权退出环节对业务联动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分析
        4.2.4 转股的风险控制环节对业务联动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分析
    4.3 ST超日债转股运作前后不良资产运作情况的投资收益分析
        4.3.1 不良资产一级市场转股成本测算分析
        4.3.2 不良资产二级市场退出及持有期收益测算分析
第5章 ST超日债转股对不良资产业务联动模式的启示
    5.1 基于AMC金控集团深化业务联动模式的启示
        5.1.1 建立母公司内部各业务条线的有效联动机制
        5.1.2 围绕母子公司各方优势开展业务组合运作
        5.1.3 构建具备专业运作能力的系统人才建设体系
    5.2 基于我国不良资产市场完善业务联动模式的启示
        5.2.1 开展金融同业间不良处置的战略合作
        5.2.2 形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联动
        5.2.3 强化同第三方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业合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四、AMC不良资产评估的会计处理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A公司收购不良资产后处置方式优化研究[D]. 张杰埙.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R金控集团推进企业破产重整的纾困路径研究[D]. 张金栋. 山东大学, 2020(05)
  • [3]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研究 ——基于三种模式的比较[D]. 张秀豪. 浙江大学, 2020(02)
  • [4]AMC收购非金融机构股权类不良资产业务研究 ——以Z资产管理公司为例[D]. 欧阳文琴.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5]A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D]. 王绍钧.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企业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与平衡的问题研究[D]. 梁伟. 吉林大学, 2019(02)
  • [7]CW公司国内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服务优化研究[D]. 龚毅斌. 云南大学, 2019(02)
  • [8]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多元化战略优化研究[D]. 李雯. 海南大学, 2019(05)
  • [9]LH集团不良资产投资板块策略研究[D]. 陈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ST超日债转股对不良资产业务联动模式的影响研究[D]. 黄炎. 河北金融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关于AMC不良资产评估会计处理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