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省生态渔业示范项目进展顺利(论文文献综述)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1)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文中提出闽政办[2021]32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7月16日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2021)在《贵州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文中提出各位代表: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贵州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0年是贵州发展进程中极?
吴丹洁[3](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认为迈入21世纪,各国对海洋资源开发的高度重视,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方向发展。深化海陆协同发展、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研究福建省海洋经济纵深发展的理论机制,对丰富和深化海洋经济理论体系,对促进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海洋强国都有重大意义。目前海洋资源开发已步入高效开发应用的时期。经济发展受到陆地资源缺口日益扩大、社会需求不减反增、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走向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为实现海洋经济展的新突破,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时代,海陆再平衡是新时期深化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的战略需要。在新机遇、新挑战面前,探讨推进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论文基于“一带一路”背景,综合运用产业经济、空间经济学、区域经济、海洋经济等相关理论,采用归纳与演绎推理、理论与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沿着理论阐释——现实分析与评价——路径选择的思路展开。本文核心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国内外海洋经济研究进展,阐释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理论框架。对海洋经济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和“一带一路”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文献梳理和述评,研究发现将海陆经济一体化与再平衡的研究较少,研究中存在着重应用轻理论的现象,结果导致目前理论研究滞后和不足,本论文研究福建省海洋经济纵深发展的理论机制,凝练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实践,提炼、丰富和深化海洋经济理论体系。本论文阐释了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理论框架,理论框架中蕴含的海陆再平衡战略思维:在以海带陆、陆海联动,陆海经济共同发展、良性循环的框架下,推动福建省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强化,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落实,海洋经济与内陆经济协同发展,海洋经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发展,推动海洋经济拓展国际市场比较优势、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扩大开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第二部分,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历程、现状描述,发展评价与实证研究。在分析了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的评价模型,同时提出福建省海陆统筹发展的评价模型,通过两个模型的对比评价分析,得出2010年以后,海陆经济逐渐呈现协调发展态势,海洋经济需要深度调整,通过海陆再平衡的战略思维,加强海陆联动,促进优质要素向海集聚,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第三部分,以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体系化的路径:融入“一带一路”、海洋经济深化合作发展、深化海陆协同发展,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完善海洋经济战略空间布局,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发展海洋湾区经济,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推进海洋贸易环境国际化,拓展国际市场比较优势;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提升海洋产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全域统筹海陆生态治理,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而言,论文实现了系列层面的创新。一是研究视角上,研究主要指出海陆再平衡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战略思维;二是理论框架上,基于“一带一路”背景,研究提出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理论框架,在海陆联动、良性循环的框架下,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之间的要素有效流动与协同发展、海峡两岸合作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升级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借助并助力“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以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质量的海洋经济发展态势,海洋经济迈向深化发展;三是研究提出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体系化的路径与政策建议。提出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要融入“一带一路”、海洋经济深化合作发展、深化海陆协同发展的路径;提出了完善海洋经济战略空间布局,发展海洋湾区经济,推进海洋贸易环境国际化,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海洋高新技术人才,提升海洋产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全域统筹海陆生态治理的体系化政策建议。
山东省人民政府[4](2018)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鲁政发[2018]7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8年2月13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8]1号)精神,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
贵州省人民政府[5](2017)在《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发[2017]1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此件公开发布)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规划序言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中央全力支持贵州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的组合拳,是新时代
宋逸伦[6](2017)在《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文中认为中共十八大着重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成为中国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使绿色发展成为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阶段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产业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和产业基础,面对党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绿色发展的要求,以及全国乃至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中国迈出了产业生态化转型发展的步伐。陆域产业的污染排放和海洋产业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方式,导致海洋生态同样遭受破坏,海洋环境一直面临严重威胁。中共十八大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的要求,也让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对此海洋经济亟需走上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作为沿海大省之一的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便一直致力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发展始终保持良好态势。但海洋产业耗能量高、污染量大、排放量多的粗放式发展使得广东海洋生态破坏严重,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压力和影响不断加大,需要政府从宏观角度全盘考虑,通过制定恰当的公共政策来推动广东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解决海洋生态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一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和评价、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对产业生态化、海洋产业生态化和公共政策等概念进行界定,对产业生态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进行深入理解和学习,为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广东海洋渔业、临港石化产业、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第四部分是对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总体政策和具体政策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并总结制约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公共政策良好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五部分是对美国、日本、韩国三国及山东、河北、福建三省的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相关政策进行研究,为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公共政策总结出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第六部分是为完善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公共政策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广东贯彻落实党的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升级海洋产业结构、推动海洋产业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山东省人民政府[7](2017)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鲁政发[2017]8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7年3月20日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基准年为2015年。
王恩辰[8](2015)在《海洋牧场建设及其升级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海洋牧场建设是未来海洋渔业的重要生产方式之一。从海洋牧场建设的现实需求来看,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呈现显着减少的趋势,海水养殖业的过度膨胀,带来了一列副作用,不仅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也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形成了恶性循环。单纯依靠以往的传统海水养殖业已无法保证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养殖方式,建设海洋牧场成为解决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生境不断恶化的重要方案之一,也得到了包括政府与企业在内社会各界的认可。从海洋牧场建设实际情况来看,近10年来我国在海洋牧场建设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并在促进渔业产量提高、改善海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上,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仍处在投放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等海洋牧场建设的初级阶段。政府对海洋牧场建设的顶层设计缺位,缺乏针对性地海域流转、税收扶持政策等客观情况,导致海洋牧场建设布局散乱,已建海洋牧场大多规模较小,甚至实际建设中出现了骗取政府政策补贴、擅自变更建设规划以增加投礁密度等情况。此外,由于对海洋牧场综合效益的发挥重视不够,将投放人工鱼礁等同于建设海洋牧场,片面追求海洋牧场的渔业增养殖效应等情况导致海洋牧场在改善海底生境、拉动沿海地区的失海渔民再就业等方面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甚至出现了由于盲目建设对海底生境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以及片面追求海珍品底播养殖而造成部分海域生态系统改变等情况。改进海洋牧场建设模式,充分发挥海洋牧场优越性,成为海洋牧场建设实践中日益紧迫的课题。从海洋牧场建设的研究现状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对于海洋牧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概念阐述、意义论证等纯理论的阐释,或人工海洋生态培育技术、水生物行为控制技术及环境监控技术等指导具体建设行为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上,尚未有系统的关于海洋牧场建设、管理方面的研究,对海洋牧场建设中各影响因素以及各主要参与方的决策行为的深入剖析不足,忽视了对当前海洋牧场建设模式的总结分析,影响了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数理模型分析和案例研究,在审慎阐明海洋牧场内涵特征、组成结构、属性和作用意义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海洋牧场建设相关理论经验,对海洋牧场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在对海洋牧场建设中的三个主要参与方进行利益相关分析基础上,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海洋牧场建设中政府、企业、渔民的决策选择,为进一步改进海洋牧场建设模式提供了参考;结合国外海洋牧场建设经验,对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了我国发展海洋牧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海洋牧场建设模式进行了改进创新,并结合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了海洋牧场未来的升级形态—智慧海洋牧场;最后基于前述研究对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海洋牧场的基本理论研究。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海洋牧场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海洋牧场的基础理论,对海洋牧场的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特征进行总结,对海洋牧场的类型进行划分,并对其作用意义及属性进行剖析,以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海洋牧场建设理论框架。2、海洋牧场建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对海洋牧场建设过程进行总结研究,对其选址、建设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系统归纳海洋牧场建设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对海洋牧场建设影响因素的分析评价体系,探究各相关代表因素对海洋牧场建设的影响情况,以对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提供有益参考。3、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利益博弈分析。从利益相关角度,分析海洋牧场建设中政府、企业和渔民三个主要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建立博弈模型,利用博弈论对海洋牧场建设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决策选址进行分析,探索海洋牧场建设中各参与者的最优决策选择。4、海洋牧场建设现状分析。对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情况及国内不同区域海洋牧场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吸取国外海洋牧场建设的有益经验,找出目前国内海洋牧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指导后续海洋牧场建设模式的改进。5、海洋牧场升级创新战略研究。在前文海洋牧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一是结合前文探讨的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公益性海洋牧场与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建设各自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海洋牧场建设模式的创新方向;二是结合当前各个产业发展中信息化、智能化趋势,提出智慧海洋牧场的概念,构建智慧海洋牧场的特征及其组成结构。并结合SWOT—AHP分析方法,对智慧海洋牧场建设面临的产业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沉淀成本理论对智慧海洋牧场建设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投资回报达不到预期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更好地促进智慧海洋牧场升级建设。通过各章节分析,本文提出了推动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四方面对策建议:一是完善海洋牧场建设政策环境。具体包括:(1)设立针对海洋牧场的专业管理机构;(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加强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完善陆上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海洋牧场生产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等;(3)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例如完善财政与信贷政策、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改善投融资环境等;(4)创新海域流转政策;(5)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例如健全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市场准入政策、建设海洋牧场投资产权保护制度等。二是夯实海洋牧场建设市场化基础。具体包括:(1)整合海域资源,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加强资源整合能力;(2)创新资本运作方式,在公益性海洋牧场建设中引入PPP模式,对海洋牧场建设企业鼓励其综合运营直接融资、项目融资、发型债券等方式,提高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3)发挥科研支撑作用等。三是提高海洋牧场建设产业化组织成度。具体包括:(1)优化配置海域资源;(2)加强对海洋牧场龙头企业的培育,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并利用其资金、技术等综合优势带动周围海域海洋牧场建设的蓬勃发展。四是探索建设智慧型海洋牧场。具体包括:(1)完善政策保障能力,在海域审批、税费收取等方面向智慧海洋牧场建设适度予以倾斜,科学制定智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加强政府管理服务力度,为智慧海洋牧场的起步建设保驾护航;(2)提高信息化技术保障能力;(3)拓展智慧海洋牧场建设融资渠道等。
浙江省人民政府[9](2013)在《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文中提出规划评估,是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要求,对《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形成本
王夕源[10](2013)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东半岛濒临黄海和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有长达3345千米的海岸线,近海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千米,海湾200多个,渔业资源丰富,近海渔业生产是半岛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山东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蓝色经济的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为蓝色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掀起了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热潮。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作为半岛蓝色经济重要组成的近海渔业生产,如何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山东半岛要合理解决海洋环境、渔业生存与经济发展问题,首先要保证现有渔业资源免受进一步破坏。在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时,既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渔业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建构一个高效有序的渔业循环经济体系,用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选择实用而有效的最佳模式及措施来发展渔业,以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由此,海洋生态渔业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渔业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方法不断创新,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断显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空间资源综合优势明显,海洋生物、能源矿产资源富集,海洋人文资源底蕴深厚,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具备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条件和优势。本文立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发展的现状,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等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与方法探讨,首先从蓝色经济和海洋生态渔业的基本概念及其现代涵义入手,结合山东半岛海洋渔业及生态渔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了蓝色经济与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的SWOT分析,依据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目标体系和模式选择,探索研究并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渔业”的创新概念,建立了“海洋生态渔业”的发展理论模型与途径。还提出了创建“禁渔区”或“海洋生态渔业自然保护区”的法规措施等。
二、我省生态渔业示范项目进展顺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省生态渔业示范项目进展顺利(论文提纲范文)
(2)贵州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
(3)“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其意义 |
1.1.2 海洋经济深化发展是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迫切需要 |
1.1.3 海陆再平衡是新时期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创新点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
2.1 “海洋经济”以及“‘一带一路’与海洋经济”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海洋经济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海洋经济文献综述 |
2.1.3 “一带一路”与海洋经济文献综述 |
2.1.4 文献述评 |
2.2 相关概念 |
2.2.1 “一带一路” |
2.2.2 海洋经济 |
2.2.3 海洋文化 |
2.2.4 海陆再平衡 |
2.3 理论工具 |
2.3.1 空间经济学理论 |
2.3.2 产业经济理论 |
2.3.3 区域经济理论 |
2.3.4 海洋经济理论 |
2.4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 |
2.4.1 提出“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的政策背景 |
2.4.2 海陆耦合关联分析 |
2.4.3 海陆再平衡的内涵 |
2.4.4 海陆再平衡的逻辑 |
第三章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历程、现状与问题 |
3.1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历程 |
3.1.1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背景 |
3.1.2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阶段 |
3.2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3.2.1 福建省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
3.2.2 福建省海洋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
3.2.3 福建省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
3.3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成就与问题 |
3.3.1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成就 |
3.3.2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与评价 |
4.1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海丝核心区与政策叠加效应 |
4.1.1 福建海洋经济迎来的崭新经济机遇——海丝核心区建设 |
4.1.2 “一带一路”倡议后福建海洋经济迎来政策方案密集的环境 |
4.2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分析 |
4.2.1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资源基础与条件 |
4.2.2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产业基础与条件 |
4.2.3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科研基础与条件 |
4.2.4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文化基础与条件 |
4.3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评价 |
4.3.1 海洋经济发展的评价方法 |
4.3.2 有关数据说明 |
4.3.3 实证数据与解释 |
4.3.4 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评价实证结果及分析 |
4.4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实证研究 |
4.4.1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的评价方法 |
4.4.2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的评价模式 |
4.4.3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评价的数据及解释 |
4.4.4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评价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海陆再平衡特征分析与战略选择 |
5.1 福建省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特征分析 |
5.1.1 福建省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特征 |
5.1.2 海陆相关基础关系与海陆再平衡动因分析 |
5.2 福建省海洋经济海陆相关要素再平衡 |
5.2.1 海陆资源要素再平衡 |
5.2.2 海陆资本要素再平衡 |
5.2.3 海陆技术要素再平衡 |
5.2.4 海陆劳动力要素再平衡 |
5.3 福建省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战略选择 |
5.3.1 福建省与内陆地区海陆再平衡的战略选择 |
5.3.2 海峡两岸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战略选择 |
5.3.3 福建省与东南亚国家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战略选择 |
第六章 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
6.1 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路径 |
6.1.1 融入“一带一路” |
6.1.2 秉承两种发展:深化海陆协同发展、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合作发展 |
6.2 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
6.2.1 完善海洋经济战略空间布局,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 |
6.2.2 发展海洋湾区经济,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
6.2.3 推进海洋贸易环境国际化,拓展国际市场比较优势 |
6.2.4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加快高端要素集聚 |
6.2.5 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海洋高新技术人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6.2.6 以创新为驱动力,提升海洋产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 |
6.2.7 全域统筹海陆生态治理,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6)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综合分析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和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内涵与外延 |
2.1.1 产业生态化 |
2.1.2 海洋产业生态化 |
2.1.3 公共政策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业生态理论 |
2.2.2 循环经济理论 |
2.2.3 公共政策理论 |
3 广东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
3.1 广东海洋产业的总体发展现状 |
3.1.1 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
3.1.2 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3.1.3 海洋渔业发展迅速 |
3.1.4 临港石化产业平稳发展 |
3.1.5 港口运输业快速发展 |
3.1.6 滨海旅游业发展强劲 |
3.2 广东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1 海洋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
3.2.2 海洋科教水平有待提高 |
3.2.3 海洋产业生态化意识有待加强 |
4 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公共政策现状与问题 |
4.1 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公共政策 |
4.1.1 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总体政策 |
4.1.2 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具体政策 |
4.2 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 |
4.2.1 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尚未出台 |
4.2.2 与陆地产业政策尚未实现良好对接 |
4.2.3 政策之间尚未做到较好衔接 |
4.2.4 海洋工业相关政策内容尚不全面 |
4.2.5 滨海旅游业相关政策生态化目标尚不明显 |
4.2.6 海洋环境相关政策尚未良好达成目标 |
5 国内外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公共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
5.1 国外经验 |
5.1.1 美国海洋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经验 |
5.1.2 日本海洋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经验 |
5.1.3 韩国海洋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经验 |
5.2 国内经验 |
5.2.1 山东省海洋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经验 |
5.2.2 河北省海洋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经验 |
5.2.3 福建省海洋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经验 |
5.3 经验启示 |
5.3.1 国外启示 |
5.3.2 国内启示 |
6 完善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公共政策的建议 |
6.1 制定专项政策 |
6.1.1 衔接其他相关政策 |
6.1.2 完善相关管理机构 |
6.1.3 定期评估政策效果 |
6.2 完善产业政策 |
6.2.1 制定开展清洁生产的产业组织政策 |
6.2.2 制定构建循环产业链的产业关联政策 |
6.2.3 制定推进产业低碳发展的产业结构政策 |
6.3 制定财税政策 |
6.3.1 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 |
6.3.2 编制税收优惠政策 |
6.3.3 实行合理的价格、收费政策 |
6.4 制定金融政策 |
6.4.1 建立促进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
6.4.2 探索推动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
6.4.3 构建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金融保险体系 |
6.5 健全科技政策 |
6.5.1 加强海洋产业生态化科技平台建设 |
6.5.2 加大海洋产业生态化重大技术攻关力度 |
6.5.3 加快海洋产业生态化科技成果转化 |
6.5.4 建立海洋产业生态化科技服务体系 |
6.6 完善人才培养政策 |
6.6.1 加强高端人才培养 |
6.6.2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 |
6.6.3 加快人才培养配套设施建设 |
6.7 优化环境政策 |
6.7.1 推进资源节约利用 |
6.7.2 强化海陆污染同防同治 |
6.7.3 加大海洋生态修复整治力度 |
6.8 制定社会支持政策 |
6.8.1 强化海洋产业生态化的体制机制保障 |
6.8.2 加大海洋产业生态化的监督力度 |
6.8.3 构建海洋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环境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8)海洋牧场建设及其升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3.4 研究创新 |
2 海洋牧场的内涵及其基本理论 |
2.1 海洋牧场的内涵 |
2.1.1 海洋牧场的概念 |
2.1.2 海洋牧场的特征 |
2.2 海洋牧场的组成结构 |
2.2.1 海洋牧场的核心要素 |
2.2.2 海洋牧场的组成结构分析 |
2.3 海洋牧场类型划分 |
2.4 海洋牧场属性分析 |
2.4.1 海洋牧场的生态属性 |
2.4.2 海洋牧场的经济属性 |
2.4.3 海洋牧场的社会属性 |
2.5 海洋牧场的作用与意义 |
2.5.1 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 |
2.5.2 海洋牧场的实践作用 |
3 海洋牧场建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3.1 海洋牧场的选址 |
3.1.1 海洋牧场选址的基本原则 |
3.1.2 海洋牧场选址的影响因素 |
3.1.3 海洋牧场选址的步骤 |
3.2 海洋牧场的建设及其影响研究 |
3.2.1 海洋牧场的建设步骤 |
3.2.2 海洋牧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3.2.3 海洋牧场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
3.3 海洋牧场建设影响因素的评价分析 |
3.3.1 海洋牧场建设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 |
3.3.2 层次分析法概述 |
3.3.3 评价结果分析 |
4 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利益博弈分析 |
4.1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
4.1.1 博弈论的定义 |
4.1.2 博弈论分析的特征 |
4.2 海洋牧场建设中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 |
4.2.1 政府及其利益诉求 |
4.2.2 企业、渔民及其利益诉求 |
4.2.3 政府、企业和渔民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
4.3 海洋牧场建设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 |
4.3.1 海洋牧场建设中政府管理行为的博弈分析 |
4.3.2 政府审批管理博弈分析 |
4.3.3 政府监管博弈分析 |
4.4 海洋牧场建设中企业与渔民的博弈分析 |
4.4.1 海洋牧场建设中企业与渔民的博弈关系 |
4.4.2 博弈模型的建立 |
4.4.3 博弈结果分析 |
5 海洋牧场建设现状分析 |
5.1 国外海洋牧场建设现状 |
5.1.1 日本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
5.1.2 韩国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
5.1.3 国外海洋牧场建设特征分析 |
5.2 国内牧场建设概况 |
5.2.1 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
5.2.2 辽宁省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
5.2.3 浙江省海洋牧场建设概况 |
5.2.4 广东省海洋牧场建设概况 |
5.2.5 国内海洋牧场建设模式特征 |
5.3 国内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
6 海洋牧场升级创新战略研究 |
6.1 海洋牧场建设模式创新研究 |
6.1.1 公益性海洋牧场建设模式创新研究 |
6.1.2 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建设模式创新研究 |
6.2 智慧海洋牧场及其建设研究 |
6.2.1 智慧海洋牧场建设的战略意义及其必然性 |
6.2.2 智慧海洋牧场的体系架构 |
6.2.3 智慧海洋牧场建设的SWOT—AHP分析 |
6.2.4 智慧海洋牧场的投资行为分析 |
7 发展海洋牧场的政策建议 |
7.1 完善海洋牧场建设的政策环境 |
7.1.1 设立专业管理机构 |
7.1.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7.1.3 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
7.1.4 创新海域流转政策 |
7.1.5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7.2 夯实海洋牧场建设市场化基础 |
7.2.1 整合海域资源 |
7.2.2 选择资本运作模式 |
7.2.3 发挥科研支撑作用 |
7.3 提高海洋牧场建设产业化组织程度 |
7.3.1 优化配置海域资源 |
7.3.2 加强龙头企业带动 |
7.4 推动智慧海洋牧场升级建设 |
7.4.1 完善政策保障能力 |
7.4.2 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
7.4.3 拓展融资渠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发表 |
(10)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框图 |
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的发展概况 |
2.1 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地位 |
2.1.1 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 |
2.1.2 海洋渔业的产业地位 |
2.2 海洋渔业的科技研发与生态需求 |
2.2.1 科技研发的基础 |
2.2.2 生态发展的需求 |
3 海洋生态渔业的相关理论与发展必然 |
3.1 海洋生态渔业的概念及内涵与外延 |
3.1.1 概念的提出 |
3.1.2 内涵与外延 |
3.2 海洋生态渔业的研究理论与发展必然 |
3.2.1 系统研究的基本理论 |
3.2.2 蓝色经济的发展必然 |
4 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 |
4.1 发展优势 |
4.1.1 海洋资源丰富 |
4.1.2 区位优势突出 |
4.1.3 产业优势明显 |
4.1.4 科研力量集中 |
4.2 发展劣势 |
4.2.1 生态渔业发展意识不强 |
4.2.2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落后 |
4.2.3 渔政管理分散规划滞后 |
4.2.4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
4.3 发展机遇 |
4.3.1 国际市场广阔 |
4.3.2 国家战略支持 |
4.3.3 地方政策扶持 |
4.3.4 消费市场需求 |
4.4 发展威胁 |
4.4.1 填海造地侵吞水域 |
4.4.2 近海生态环境破坏 |
4.4.3 区域经济竞争激烈 |
4.4.4 邻海可捕渔场萎缩 |
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目标与模式 |
5.1 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目标体系 |
5.2 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判别基准 |
5.3 海洋生态渔业生产的模式选择 |
5.3.1 自然型生产模式 |
5.3.2 集约型生产模式 |
5.3.3 低投入型生产模式 |
5.3.4 高科技型生产模式 |
5.4 海洋渔业组织运作的模式分析 |
5.4.1 龙头企业带动型 |
5.4.2 政府引导扶持型 |
5.4.3 生态基地示范型 |
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
6.1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思路更新与方式创新 |
6.1.1 更新海洋渔业的发展思路 |
6.1.2 创新海洋渔业的发展方式 |
6.2 现代海洋渔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
6.2.1 产业的结构调整 |
6.2.2 产业的优化升级 |
6.3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体制建设 |
6.3.1 借鉴完善管理制度 |
6.3.2 强化科技先导机制 |
6.3.3 创建生态补偿制度 |
6.3.4 构建市场发展体系 |
6.3.5 创新生产经营形式 |
6.3.6 建立生态环保体系 |
6.4 发展海洋生态渔业的对策建议 |
6.4.1 降低近海捕捞强度 |
6.4.2 发展远洋捕捞渔业 |
6.4.3 完善休渔禁渔制度 |
6.4.4 实施海洋生态养殖 |
6.4.5 提高从业渔民素质 |
6.4.6 建立科海示范基地 |
6.4.7 修复近海渔业资源 |
6.4.8 建设海洋蓝色粮仓 |
6.4.9 发展滨海休闲渔业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论文创新与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8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我省生态渔业示范项目进展顺利(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J].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0)
- [2]贵州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N].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州日报, 2021
- [3]“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路径研究[D]. 吴丹洁. 西北大学, 2019(07)
- [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J].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8(06)
- [5]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规划》的通知[J].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09)
- [6]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D]. 宋逸伦. 广东海洋大学, 2017(03)
- [7]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J].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10)
- [8]海洋牧场建设及其升级问题研究[D]. 王恩辰. 中国海洋大学, 2015(10)
- [9]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J].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人大(公报版), 2013(06)
- [10]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D]. 王夕源.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