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川白山羊品种选育研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池越[1](2021)在《日粮蛋白水平对肉驴生长育肥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王梅[2](2019)在《成都麻羊保种及选育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成都麻羊具有肉质好、板皮优良、适应性广等优良特点,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山羊品种。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引种,以及缺乏全面系统的保种与选育工作,群体种质特性严重退化。1988年成都麻羊被农业部正式列入“全国畜禽良种基因资源库”,2015年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8年以来,成都市西岭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成都麻羊的保种和选育工作。本研究通过分析成都市西岭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成都麻羊场2015-2018年度保种群和选育群的主要生产性能资料,并对保种群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评价保种与选育的效果,为成都麻羊的保种及选育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开展保种工作,成都麻羊群体外貌特征“画眉眼”和“十字架毛带”明显,被毛颜色均为赤铜色、麻褐色或褐红色。保种群基本保持了成都麻羊原有的典型外貌特征。(2)通过对2015-2018年度成都麻羊的主要体尺数据分析表明,保种群基本保持了成都麻羊的体型。目前,保种群公羊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和周岁平均体重分别为1.79 kg、8.96 kg、21.40 kg和30.10kg;母羊初生、断奶、6月龄和周岁平均体重分别为1.57 kg、8.72 kg、17.1 kg和23.90 kg。初产母羊产羔率为149.7%,经产母羊产羔率216.6%。保种群基本保持了原来成都麻羊的主要生产性能水平,保种效果良好。(3)简化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发现,保种群存在着一定的分化。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近30%的SNP标记的杂合度值在0.3~0.4之间,表明群体仍具备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0.1921)低于平均期望杂合度(0.203),表明保种群存在着较低程度的近交。(4)通过近年来的持续选育工作,选育群成都麻羊的主要生产性能取得了较显着的提高。成都麻羊公羊初生、6月龄和周岁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1.98 kg、25.63 kg和34.10kg;母羊初生、6月龄和周岁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1.82 kg、19.85 kg和26.78 kg。初产母羊产羔率为165.3%,经产母羊产羔率达到228.8%,断奶成活率达到95.8%。周岁羯羊的胴体重19.25 kg,屠宰率达到53.07%,净肉重为16.60 kg,胴体净肉率达到86.22%。与成都麻羊地方标准(DB51/T654-2007)对照,选育群成都麻羊公羊达到了特级、一级羊的标准,母羊基本达到了一级羊的指标。本研究结果为成都麻羊下一步保种方案的制定、实施及选育提高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华蕊[3](2019)在《海南黑山羊繁殖周期的血液理化特性分析与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鉴定》文中研究表明海南黑山羊是宝贵的热带种质资源,但其繁殖效率较低。本研究通过测定繁殖周期(乏情期、发情期、妊娠期、泌乳期)海南黑山羊的血液理化指标和生殖激素水平,分析处于不同繁殖阶段母羊机体理化特性的差异,为后期蛋白组信息的分析提供参考依据;采用iTRAQ技术对繁殖周期海南黑山羊的血清蛋白组信息进行高通量分析,筛选与繁殖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为海南黑山羊的科学饲养管理和扩繁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繁殖周期海南黑山羊血液理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发情母羊血液中WBC、HGB含量均显着高于妊娠母羊,MCH、MCHC在妊娠期水平显着低于非妊娠期;妊娠母羊血清中TBIL、TG、CHO的分泌水平均显着高于非妊娠期;提示了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注意母羊抗炎、日粮营养均衡等问题。生殖激素的测定结果显示:FSH与LH分泌趋势一致,在发情期分泌水平上升,进入妊娠期、泌乳期持续下降;E2进入妊娠期后分泌量减少,泌乳期过后分泌量逐渐恢复;P4妊娠期分泌水平显着高于非妊娠时期;PRL各个时期分泌变化不显着;揭示了海南黑山羊繁殖周期生殖激素的分泌规律。2、iTRAQ实验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到5745条肽段和1213个蛋白,以Fold change>1.2和Q-value<0.05两个条件进行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发情期/乏情期上调75个蛋白,下调66个蛋白;妊娠期/发情期上调和下调蛋白数目分别为101个和69个;泌乳期/妊娠期上调58个、下调101个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共筛选出 APOC-II X2、FIX、C4BPα X4、LECT2、HABP2 X2 五个在发情期/乏情期、妊娠期/发情期、泌乳期/妊娠期中均差异表达的连续差异表达蛋白。初步揭示海南黑山羊繁殖周期各阶段之间差异蛋白信息,为海南黑山羊高效繁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3、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繁殖周期中富集到最高数目差异表达蛋白的通路是补体和凝血级联,分别是36(乏情期/发情期)、30(妊娠期/发情期)、22(泌乳期/妊娠期);RF(富集因子,表示注释到该Pathway差异蛋白比例)最大的通路分别为范可尼贫血通路(乏情期/发情期)、p53信号通路(妊娠期/发情期、泌乳期/妊娠期)。基于GO分析筛选出Pre-IGFBP2、ANTXR2、Ran、SFRP3、β4GalT1、Pre-SAA21、vWF七个差异表达蛋白功能与繁殖相关,表明不同繁殖阶段的海南黑山羊母羊在细胞增殖与凋亡、黏附与迁移、营养物质代谢、免疫与炎症多方面均有变化。
周爱民,俄木曲者,王育伟,张晓晖,熊朝瑞,肖龙,李廷见,蒋聪远,谭邦志,王毅[4](2018)在《北川白山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北川白山羊选育过程中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分别从北川白山羊选育核心群中随机选取健康的成年公羊、成年母羊各5只,开展屠宰试验。结果显示:北川白山羊成年公羊、母羊的宰前活重分别为(42.20±2.14)kg、(32.90±3.11)kg;成年母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21.08%,粗脂肪含量1.22%,胆固醇含量65.20mg/100g;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含量47.74%,鲜味氨基酸含量36.36%;脂肪酸中油酸含量43.46%、棕榈酸含量23.30%、亚油酸含量4.09%。表明北川白山羊肌肉品质优良,胆固醇含量低,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和脂肪酸,是高档肉类产品,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王鑫[5](2018)在《黔北麻羊杂交利用及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研究》文中提出黔北麻羊属短毛皮肉兼用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产肉性能好、膻味轻、肉质好、板皮品质优良等特点,是杂交利用和培育新品种的良种素材。本研究以黔北麻羊为试验对象,开展黔北麻羊与波尔山羊、南江黄羊、努比亚羊杂交前后肉质特性研究,以影响肉质性状的Myf5、Myf6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DNA混池法和直接测序等技术分析黔北麻羊中Myf5、Myf6基因的多态性,采用qPCR等技术检测Myf5、Myf6基因在黔北麻羊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量,进一步对Myf5、Myf6基因的SNPs位点及表达量与黔北麻羊肉质性状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旨在探究Myf5、Myf6基因的表达量对黔麻北羊肉质性状的影响,为黔北麻羊的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黔北麻羊肉质特性研究黔北麻羊与波尔山羊杂交后代(波黔F1)在宰前活重、胴体重和眼肌面积等屠宰性能指标与粗蛋白和粗脂肪等肉质指标较黔北麻羊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黔北麻羊与南江黄羊杂交后代(南黔F1)在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等屠宰性能指标与失水率和粗蛋白等肉质指标较黔北麻羊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努比亚羊与黔北麻羊(努黔F1)在宰前活重和眼肌面积等指标较黔北麻羊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波黔F1(81.04±2.250)、南黔F1(77.679±2.31)和努黔F1(81.04±2.250)在氨基酸指标上各种氨基酸含量比例均衡,但均略低于较纯种黔北麻羊(82.7735±3.484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均略高于纯种黔北麻羊;在不同肌肉组织中(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波黔F1、南黔F1和努黔F1较黔北麻羊的肌纤维直径略粗,肌纤维密度十分相近;杂交组合中波黔F1杂交改良效果最佳。2、Myf5和Myf6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及与其肉质指标的关联分析黔北麻羊和贵州黑山羊在Myf5基因第1外显子A270C处发现1个SNP位点,在Myf6基因中没有检测出多态位点,不具有多态性。进一步对Myf5基因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对黔北麻羊肉质指标存在显着差异(P<0.05)。3、Myf5和Myf6基因在黔北麻羊相关组织表达量的研究对于Myf5基因,在黔北麻羊的心、肝、脾、肺、肾、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8个组织中均检测到其mRNA表达,且呈组织差异性表达,由高到低依次为臂三头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肾脏、肝脏、心脏、脾脏、肺脏;在3个肌肉组织中黔北麻羊Myf5基因mRNA的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其他部位组织(P﹤0.01)。对于Myf6基因,在黔北麻羊的8个组织中均检测到Myf6基因mRNA的表达,其中在臂三头肌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脾脏中最低;在3个肌肉组织中的Myf6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其他部位组织(P﹤0.01)。
周爱民,王育伟,张晓晖,肖龙,李廷见[6](2017)在《北川白山羊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研究初探》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索北川白山羊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择各年龄段的北川白山羊各60只,分别进行体重、体尺的测定;选择成年北川白山羊公、母羊各10只,进行血液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北川白山羊公、母羊初生重分别为1.86 kg和1.72 kg;1周岁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8.58 kg和23.74 kg;从初生到1周岁平均日增重分别为73.22 g和60.31 g;成年北川白山羊公羊血清中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着高于母羊(P<0.05),而尿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着低于母羊(P<0.05)。说明北川白山羊个体小,生长发育缓慢,急需进一步选育。
施阳阳[7](2013)在《四川省山羊遗传资源发掘初报》文中认为本研究是根据四川省十二五攻关项目《四川省羊遗传资源的发掘、评估与利用》而选题。研究显示四川省山羊遗传资源丰富,有地方品种6个,培育品种3个,引进品种4个,地方遗传资源有7个,正在培育的品种(品系)有2个,除此之外,还有6个地方山羊类群。有6个四川山羊品种被列入1987年版《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有5个四川山羊品种被列入1988年版《中国羊品种志》。有12个山羊品种被列入2011年版《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羊志》,四川山羊资源有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因此具有很大的发掘和利用价值。本试验测定天府肉羊改良羊与盐亭黑山羊其的生长发育指标、屠宰性能指标、肉质指标、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生长性能:天府肉羊改良羊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胸深、胸宽均大于盐亭黑山羊,且体重、胸围和胸深显着大于盐亭黑山羊(P<0.05)。2.生产性能:天府肉羊改良羊的屠宰性能各个指标均大于盐亭黑山羊,且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均显着大于盐亭黑山羊(P<0.05)。骨重、眼肌面积、肉骨比均差异不显着(P>0.05)。3.肌肉品质:天府肉羊改良羊除失水率、嫩度剪切值、GR值均小于盐亭黑山羊,肌纤维直径、pH值均大于盐亭黑山羊。且肉质指标均差异不显着(P>0.05)。4.营养成分:天府肉羊改良羊的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均小于盐亭黑山羊,而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均大于盐亭黑山羊。且两者的营养成分指标均差异不显着(P>0.05)。5.氨基酸含量:天府肉羊改良羊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大于盐亭黑山羊,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小于盐亭黑山羊,天府肉羊改良羊除甘氨酸显着小于盐亭黑山羊(P<0.05),赖氨酸显着大于盐亭黑山羊(P<0.05)。其他氨基酸差异均不显着(P>0.05)。且天府肉羊改良羊和盐亭黑山羊的风味氨基酸谷氨酸含量丰富。通过对四川山羊品种(类群)的生产性能调查发现,藏山羊产绒量较高,白玉黑山羊产绒量较低;天府肉羊、南江黄羊、简州大耳羊、金堂黑山羊、乐至黑山羊的产肉性能较好;雅安奶山羊、天府肉羊、金堂黑山羊、乐至黑山羊产乳量较高。川东白山羊、成都麻羊、古蔺马羊、北川白山羊、建昌黑山羊的产板皮性能较高,且板皮品质较好。通过调查还发现了四川省黑山羊具有较高的繁殖率,金堂黑山羊、乐至黑山羊、美姑黑山羊、自贡黑山羊的经产母羊产羔率都超过200%;黑山羊前期生长发育好,产肉性能较高,成年公羊屠宰率在47%以上,净肉率在37%以上。四川山羊从分子水平研究较多,分子水平研究四川山羊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不但可以从分子水平界定其是品种的不同生态类型还是杂交群体。还可以了解这些山羊资源的的起源分化、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提高山羊的育种水平,对四川省的山羊资源的发掘和鉴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赵子贵[8](2013)在《隆林山羊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隆林山羊是广西优良的肉用型地方品种,研究隆林山羊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将为该羊的育种和保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在分析周岁体重与体尺性状之间相关及回归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微卫星标记检测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探讨微卫星标记与周岁生长性状的相关性。1.利用SPSS18.0软件对隆林山羊周岁公羊与母羊间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公羊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均高于母羊,而母羊的管围大于公羊,但公母羊之间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着(P>0.05)。2.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模型,以体重为因变量,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8、0.653、0.610、0.224。说明隆林山羊体高对体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体长和胸围,管围最小。3.根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模型,采用Stepwise、Forward、Backward法构建周岁体重与体尺性状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值为0.624;常量、体高、胸围、体长的回归系数B分别为-16.912、0.412、0.192、0.173。说明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该模型在实际测量或选种选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15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估,结果显示:7个微卫星标记所检测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9个;Ne在2.4777~6.1346之间,平均为3.636;He在0.5964~0.8370之间,平均为0.6977;PIC在0.5692~0.8185之间,平均为0.5760。说明隆林山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适应多变环境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保种价值和选择潜力5.利用SPSS18.0软件中的GLM模型对10个微卫星标记与周岁隆林山羊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标记均与隆林山羊的某些生长性状存在显着相关,并得到每个标记中对相应性状有利或不利的基因型。其中,与体重显着相关的标记有:BM415、IDVGA64、LZD140A、 TGLA53、BM1818、CSSM047、ILSTS018、JMP8、BMC1206;优势基因型分别是177/195、246/250、173/173、136/145、254/264、132/151、165/169、120/120、109/109;优势基因型中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均值最高的等位基因分别是195、107、195、163、109。可见,这些结果有望用于生长性状的早期辅助选择。
张年[9](2012)在《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肥育性能及肉品质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选择麻城黑山羊(Ⅰ组)及其杂交后代: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Ⅱ组)、波麻F1×波麻F1(Ⅲ组)、波尔山羊×波麻F1(Ⅳ组)、麻城黑山羊×波麻F1(Ⅴ组)为研究对象,在放牧加适当补饲的饲养条件下,对0-12月龄五个不同时间点的体重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对4-6月龄肉羊进行90d肥育试验,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和肌肉品质测定,通过分析各组山羊生长发育规律,产肉性能及肉质品质,以期为合理利用地方山羊和培育优质肉羊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生长规律分析分别用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Von Bertalanffy模型拟合各组山羊体重生长规律,所有指标都以Von Bertalanffy模型的拟合值最高。由所估参数进一步估测出Ⅰ至Ⅳ组拐点体重分别为8.84kg、12.94kg、10.08kg、13.89kg和9.23kg;体重拐点日龄分别为115.82d、146.12d、103.06d、149.56d和105.02d;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98.41g、223.40g、226.96g、228.24g和204.56g。模型能较好反应各组山羊0-12月龄生长规律,可为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羔羊肥育管理提供依据。2、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肥育和屠宰性能分析4-6月龄各组山羊经90d肥育后进行屠宰,结果显示:肥育各组间初始体质量差异不显着(P>0.05),肥育结束后各组间平均体质量由10.60kg-13.25kg,增至17.03kg-23.13kg,Ⅰ组与Ⅱ、Ⅳ组的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与Ⅲ组的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而杂交后代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间日增重大小顺序为Ⅱ>Ⅳ>Ⅴ>Ⅲ>Ⅰ,Ⅰ组的日增重与Ⅱ、Ⅳ、Ⅴ组的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Ⅰ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与Ⅳ组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与Ⅱ、Ⅲ、Ⅴ组的差异显着(P<0.05),而杂交后代除Ⅲ组和Ⅳ组间差异显着外(P<0.05),其它差异不显着(P>0.05);Ⅰ组的净肉重和眼肌面积极显着低于Ⅱ、Ⅳ组(P<0.01)。结果显示,杂交后代的肥育和胴体性能均优于Ⅰ组,表现出较明显的杂种优势。3、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肉质性能分析杂交后代的粗脂肪含量(7.10%-9.30%)较Ⅰ组(7.00%)略有增加,水分含量(67.85%-70.50%)略低于Ⅰ组(70.60%),各组间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同时,酪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含量在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P<0.01);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大小顺序为Ⅳ>Ⅲ>Ⅴ>Ⅱ>Ⅰ,各组间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着(P>0.05);在脂肪酸组成上,杂交后代亚油酸(C18:2)含量降低,但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含量升高,说明杂交后代基本保持了麻城黑山羊的肉质特性。综上所述,麻城黑山羊杂交后代各具特点,Ⅱ组增重快、育肥性能高,是理想的商品羊杂交组合;Ⅳ组在杂交后代各组中表现出最大的眼肌面积、最高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同时鲜味氨基酸含量和17种氨基酸总量也最高,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较其它各组可生产更优质的羊肉,可用于进一步培育麻城黑山羊新品种的研究。
倪敏,汪代华,赵文伯,陶永琏,孙宜省[10](2011)在《天府肉羊新品系在川北地区的杂交改良效果》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对川北地区繁育推广的天府肉羊与本地山羊杂交改良羊(天改羊)的生长性能进行抽样测定,结果表明:用天府肉羊改良本地山羊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改良羊(天改羊)的生产性能显着高于本地山羊。与本地山羊相比,2月龄天改公羊体重提高了33.13%,母羊体重提高了51.25%;9月龄天改公羊体重提高了47.31%,母羊体重提高了59.18%;体尺方面,9月龄天改公羊的体高、体长和胸围分别比本地山羊提高了17.35%、18.24%和8.14%,天改母羊分别提高了22.76%、18.96%、14.30%。
二、北川白山羊品种选育研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川白山羊品种选育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2)成都麻羊保种及选育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中国山羊产业现状 |
1.1.1 山羊存栏数与产品产量 |
1.1.2 山羊遗传资源 |
1.1.3 肉用山羊产业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1.2 四川省肉用山羊产业现状 |
1.2.1 四川省肉羊生产和遗传资源 |
1.2.2 四川省肉羊产业发展的局限条件 |
1.2.3 四川省肉用山羊遗传资源保护 |
1.2.4 肉用山羊遗传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1.2.5 肉用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对策 |
1.3 成都麻羊保种及选育现状 |
1.3.1 成都麻羊的品种特征和生产性能 |
1.3.2 成都麻羊的种质资源保护现状 |
1.3.3 成都麻羊保种面临的问题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地点 |
2.2 饲养方式 |
2.3 试验材料 |
2.4 保种、选育的方法与措施 |
2.4.1 保种的方法与措施 |
2.4.2 选育的方法与措施 |
2.5 主要性能指标及测定方法 |
2.5.1 生长性能测定方法 |
2.5.2 繁殖性能测定方法 |
2.5.3 产肉性能测定方法 |
2.6 保种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2.6.1 样本信息 |
2.6.2 DNA提取及RAD文库构建 |
2.7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7.1 生产性能数据的分析 |
2.7.2 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保种效果分析 |
3.1.1 体型外貌变化 |
3.1.2 生长性能 |
3.1.3 繁殖性能 |
3.2 保种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3.2.1 测序数据统计 |
3.2.2 基因分型 |
3.2.3 群体杂合度分析 |
3.2.4 主成分分析 |
3.2.5 聚类分析 |
3.2.6 遗传相关性分析 |
3.3 选育效果分析 |
3.3.1 生长性能 |
3.3.2 繁殖性能 |
3.3.3 产肉性能 |
4 讨论 |
4.1 成都麻羊的保种与选育 |
4.2 保种与选育的关系 |
4.3 成都麻羊保种与选育的建议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3)海南黑山羊繁殖周期的血液理化特性分析与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山羊的发展概况 |
1.1.1 山羊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 |
1.1.2 海南黑山羊的相关研究 |
1.2 山羊生殖激素研究进展 |
1.2.1 促卵泡素与促黄体素 |
1.2.2 雌激素与孕酮 |
1.2.3 催乳素 |
1.3 iTRAQ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畜禽中的应用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海南黑山羊母羊繁殖周期血液理化特性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3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2.1.4 FSH、LH、E2、P4、PRL的测定 |
2.1.5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海南黑山羊繁殖周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2.2.2 海南黑山羊繁殖周期血清生殖激素的测定 |
2.3 讨论 |
2.3.1 海南黑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
2.3.2 海南黑山羊繁殖周期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 |
第三章 海南黑山羊繁殖周期连续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与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与样品制备 |
3.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
3.1.3 样品提取及质控 |
3.1.4 样品标记及上样 |
3.1.5 质谱检测 |
3.1.6 生物信息学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样品提取及质控 |
3.2.2 iTRAQ鉴定 |
3.2.3 繁殖周期连续差异表达的蛋白 |
3.3 讨论 |
第四章 海南黑山羊繁殖周期与繁殖功能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与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与样品制备 |
4.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
4.1.3 GO、COG、KEGG功能注释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GO、COG、KEGG功能注释 |
4.2.2 与繁殖相关且阶段性差异表达的蛋白 |
4.3 讨论 |
4.3.1 功能注释分析 |
4.3.2 与繁殖相关且阶段性差异表达的蛋白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全文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4)北川白山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与试验时间 |
1.2 试验动物 |
1.3 饲养管理 |
1.4 屠宰及样品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北川白山羊屠宰性能 |
2.2 北川白山羊肉品质 |
2.2.1 羊肉主要营养成分 |
2.2.2 氨基酸含量 |
2.2.3 脂肪酸含量 |
3 讨论 |
4 结论 |
(5)黔北麻羊杂交利用及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中国山羊遗传资源 |
3 贵州山羊主要品种 |
3.1 黔北麻羊 |
3.2 贵州黑山羊 |
3.3 贵州白山羊 |
3.4 黔东南小香羊 |
4 黔北麻羊杂交利用的研究现状 |
5 山羊肉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5.1 生肌决定因子(Myf5、Myf6)研究进展 |
5.2 Myf5、Myf6的定位和结构 |
5.3 Myf5、Myf6基因在肌肉调节中的作用 |
6 分子标记技术概述 |
6.1 SNP技术 |
6.2 PCR-SSCP技术 |
6.3 RFLP技术 |
6.4 SSR技术 |
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黔北麻羊肉质特性研究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药品及试剂 |
1.4 溶液配制 |
2 试验方法 |
2.1 屠宰性能测定 |
2.2 肉质性能测定 |
2.3 肌肉肌纤维电镜观察 |
2.4 试验动物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黔北麻羊与波尔山羊杂交后代屠宰及肉质性能比较分析 |
3.2 黔北麻羊与南江黄羊杂交后代屠宰及肉质性能比较分析 |
3.3 黔北麻羊与努比亚羊杂交后代屠宰及肉质性能比较分析 |
3.4 黔北麻羊与杂交F1屠宰及肉质性能比较分析 |
4 讨论 |
4.1 黔北麻羊与波黔F1屠宰及肉质性能比较分析 |
4.2 黔北麻羊与南黔F1屠宰及肉质性能比较分析 |
4.3 黔北麻羊与努黔F1屠宰及肉质性能比较分析 |
4.4 黔北麻羊与杂交F1的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比较分析 |
5 黔北麻羊与杂交F1不同组织肌肉肌纤维电镜分析 |
第三章 Myf5、Myf6基因多态性与黔北麻羊和贵州黑山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动物组织样及血样采集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主要试剂 |
1.4 试验溶液配制 |
1.5 主要分析工具和在线分析软件 |
2 试验方法 |
2.1 山羊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 |
2.2 基因组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
2.3 DNA池的构建 |
2.4 引物设计及合成 |
2.5 PCR反应 |
2.6 黔北麻羊和贵州黑山羊DNA池检测 |
2.7 黔北麻羊和贵州黑山羊Myf5和Myf6基因的多态位点筛选 |
2.8 黔北麻羊和贵州黑山羊Myf5和Myf6基因遗传特性分析 |
2.9 遗传学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基因组DNA检测结果 |
3.2 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检测结果 |
3.3 Myf5和Myf6基因的品种DNA池PCR产物测序结果 |
3.4 Myf6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
4 讨论 |
第四章 黔北麻羊Myf5和Myf6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 |
1 试验材料 |
1.1 动物材料及样品采集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 |
2 试验方法 |
2.1 组织RNA的提取 |
2.2 总RNA质量的检测 |
2.3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2.4 荧光PCR引物设计 |
2.5 qPCR反应的优化 |
2.6 样品的检测 |
2.7 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黔北麻羊组织总RNA的纯度和完整性检测 |
3.2 扩增产物特异性结果 |
3.3 Myf5及Myf6基因Real-timePCR检测结果 |
3.4 Myf5基因在黔北麻羊各组织间差异表达分析 |
3.5 Myf6基因在黔北麻羊各组织间差异表达分析 |
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北川白山羊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及处理 |
2.2 饲养管理 |
2.3 测定项目 |
2.3.1 体重、体尺的测定 |
2.3.2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
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北川白山羊体重、体尺的测定 |
3.2 北川白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
4 讨论 |
5 结论 |
(7)四川省山羊遗传资源发掘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世界与中国山羊品种资源状况 |
2.1.1 世界山羊品种资源状况 |
2.1.2 中国山羊品种资源状况 |
2.2 山羊的起源驯化和分类 |
2.2.1 山羊的起源驯化 |
2.2.2 山羊的分类 |
2.3 四川省山羊业发展史 |
2.4 四川引进山羊品种状况 |
2.5 四川山羊的杂交改良现状 |
2.6 四川山羊的产绒、产乳及板皮品质状况 |
2.7 四川山羊肉质研究状况 |
2.8 分子标记在山羊遗传评估的应用 |
2.8.1 分子遗传标记 |
2.8.2 分子标记在羊遗传评估的应用 |
2.8.2.1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
2.8.2.2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技术 |
2.8.2.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
2.8.2.4 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技术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1.1 试验动物 |
3.1.2 试验试剂及仪器 |
3.1.3 屠宰与取样 |
3.1.4 四川山羊资源的参考资料 |
3.2 天府肉羊改良羊与盐亭黑山羊生长、生产性能与肉质的测定 |
3.2.1 生长发育测定方法 |
3.2.2 屠宰性能测定方法 |
3.2.3 肌肉品质测定方法 |
3.2.4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方法 |
3.2.5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
3.2.6 数据分析方法 |
3.3 四川省山羊遗传资源研究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天府肉羊改良羊和盐亭黑山羊生长、生产性能和肉质分析 |
4.1.1. 生长发育指标 |
4.1.2 屠宰性能 |
4.1.3 羊肉品质 |
4.1.4 羊肉营养成分 |
4.1.5 羊肉氨基酸含量 |
4.2 四川山羊遗传资源的研究结果 |
4.2.1 四川省山羊资源基本状况 |
4.2.2 四川山羊资源中心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
4.2.3 四川山羊资源的数量、分布及外貌特征 |
4.2.4 四川山羊资源体尺、体重分析 |
4.2.5 四川山羊资源生长性能分析 |
4.2.6 四川山羊资源屠宰性能分析 |
4.2.7 四川山羊资源繁殖性能分析 |
4.2.8 四川山羊资源的遗传指标 |
5 讨论 |
5.1 天府肉羊改良羊与盐亭黑山羊生产性能与肉质 |
5.1.1 天府肉羊改良羊与盐亭黑山羊生长发育 |
5.1.2 天府肉羊改良羊与盐亭黑山羊屠宰性能 |
5.1.3 天府肉羊改良羊与盐亭黑山羊的肉质 |
5.1.4 天府肉羊改良羊和盐亭黑山羊肉营养成分 |
5.1.5 天府肉羊改良羊和盐亭黑山羊肌肉中氨基酸含量 |
5.2 四川省山羊资源的研究 |
5.2.1 天府肉羊改良羊和盐亭黑山羊 |
5.2.2 四川山羊资源的外貌特征 |
5.2.3 四川山羊生长发育比较 |
5.2.4 四川山羊生产性能 |
5.2.5 四川山羊资源的繁殖性能 |
5.2.6 四川山羊资源的遗传指标 |
6 结论 |
6.1 天府肉羊改良羊和盐亭黑山羊生产性能与肉质分析 |
6.2 四川省山羊资源状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8)隆林山羊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 隆林山羊品种特征与研究进展 |
2 畜禽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
2.1 生物多样性 |
2.2 畜禽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必要性 |
2.3 我国山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3 微卫星标记 |
3.1 微卫星标记的结构与特性 |
3.2 微卫星标记的原理与形成机制 |
3.3 微卫星标记在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隆林山羊周岁体重与体尺指标的通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来源 |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体重和体尺指标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2.2 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3 体重与体尺指标的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 |
3 讨论 |
3.1 隆林山羊体重和体尺指标的变化 |
3.2 隆林山羊体重与体尺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
3.3 隆林山羊体重与体尺指标间的线性回归及通径分析 |
4 小结 |
第三章 隆林山羊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隆林山羊基因组DNA的提取 |
2.2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2.3 ABI-3730XL测序仪的检测结果 |
2.4 群体遗传多样性 |
3 讨论 |
3.1 微卫星座位的选择 |
3.2 微卫星座位的遗传特性 |
4 小结 |
第四章 微卫星座位与隆林山羊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隆林山羊10个微卫星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
2.2 10个微卫星位点各基因型在生长性状中的最小二乘均值 |
2.3 10个微卫星位点在生长性状中的优势基因型及等位基因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论文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肥育性能及肉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肉羊产业发展概况 |
1.2.2 肉羊生长发育、产肉性能和肌肉品质的研究 |
1.3 主要肉羊品种介绍 |
1.3.1 麻城黑山羊 |
1.3.2 波尔山羊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内容 |
2.1 试验材料 |
2.1.1 生长发育性状测定 |
2.1.2 肥育性能研究 |
2.1.3 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分析 |
2.1.4 试验动物分组 |
2.1.5 试验工具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生长发育性状测定 |
2.2.2 肥育和屠宰性能的研究 |
2.2.3 肌肉品质特性的研究 |
2.3 统计方法 |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4.1 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生长性能 |
2.4.2 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肥育和屠宰性能 |
2.4.3 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肌肉品质特性 |
3 讨论与结论 |
3.1 生长发育性能 |
3.1.1 体重发育变化分析 |
3.1.2 生长曲线中不同模型的选择 |
3.2 肥育和屠宰性能 |
3.3 胴体肉质性状 |
3.4 肌肉营养成分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天府肉羊新品系在川北地区的杂交改良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测定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产性能比较 |
2.2 改良效果分析 |
3 讨论 |
四、北川白山羊品种选育研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日粮蛋白水平对肉驴生长育肥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D]. 池越.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成都麻羊保种及选育效果分析[D]. 王梅.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3]海南黑山羊繁殖周期的血液理化特性分析与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鉴定[D]. 华蕊. 海南大学, 2019(07)
- [4]北川白山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研究[J]. 周爱民,俄木曲者,王育伟,张晓晖,熊朝瑞,肖龙,李廷见,蒋聪远,谭邦志,王毅. 家畜生态学报, 2018(08)
- [5]黔北麻羊杂交利用及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研究[D]. 王鑫. 贵州大学, 2018(04)
- [6]北川白山羊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研究初探[J]. 周爱民,王育伟,张晓晖,肖龙,李廷见.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24)
- [7]四川省山羊遗传资源发掘初报[D]. 施阳阳.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8]隆林山羊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D]. 赵子贵. 广西大学, 2013(03)
- [9]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肥育性能及肉品质研究[D]. 张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7)
- [10]天府肉羊新品系在川北地区的杂交改良效果[J]. 倪敏,汪代华,赵文伯,陶永琏,孙宜省. 四川畜牧兽医,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