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国际化下现金流量表会计的国际协调(论文文献综述)
黎氏金莺[1](2017)在《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会计准则不断变化,随之而来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不断地推动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向前发展。此外,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其互通的重要性。要想实现互通,就需要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越南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为了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越南在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始终抱着积极的态度,这点从越南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可以看出。长期以来,越南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都会参考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努力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各国应当根据国际形势、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结合本国的国情,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越南在推进本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应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在此基础上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稳步推进本国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本文首先详细地阐述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概念以及深入分析了其在越南实施的可行性,其次对比了越南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差异,探讨了影响越南会计国际趋同的因素,最后提出了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应遵循的原则和应采取的策略。
刘琦[2](2014)在《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认识与思考》文中提出随着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各国为增加财务会计报告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都不约而同地在会计准则及惯例方面走向趋同。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相对滞后,在准则和惯例等方面仍与国际上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令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及可比性大幅降低。文章在全球会计趋同背景下,根据中国会计规范与实务体系发展的现实情况及制约因素,在构建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财务概念框架、完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培养国际型会计从业人员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有效手段。
刘锦霞[3](2012)在《中国会计国际化三维结构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发展,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各国会计国际化成为了大势所趋。在经济一体化国际环境背景下,只有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会计国际化进程,才能谋求自身长远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贸易国际化的高速发展,会计国际化的作用不容忽视。在2006年,我国财政部出台了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预示着我国会计国际化迈入了一个更快、更广、更深的一个层次。在过去,我国会计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应有的成就,但会计国际化仍然是当前会计学术界所关注的学术热点。为进一步提高中国会计国际化程度,我们需要更为透彻的研究、分析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选择一条适应中国特殊国情的会计国际化道路。本文主干分为三大块,它包含会计国际化速度、广度、深度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大块:首先,会计国际化速度内涵介绍,分析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速度的因素,其次,回顾各个历史阶段,分阶段研究会计国际化速度发展动态,然后,对目前中国会计国际化速度的现状进行探讨,指出现实存在的困境,最后,对如何选择当前我国会计国际化适应的速度给出相应对策。第二大块:首先,会计国际化广度内涵介绍,分析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广度的因素,然后探究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广度及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广度,分析中国会计国际化广度的现状,最后,对如何进一步拓宽我国会计国际化广度给出对策。第三块:首先,会计国际化深度内涵介绍,分析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深度的因素,其次,对我国会计准则深度、会计实务深度的现状进行研究,最后,探究我国如何进一步加深会计国际化。文章三大部分紧扣文章主旨,研究会计国际化三维结构——会计国际化速度、会计国际化广度、会计国际化深度,为我国会计国际化未来的发展给出相应的对策。三个部分研究了各自的影响因素,在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状况,根据会计国际化现实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对策。为探求我国适宜的会计国际化速度、拓展会计国际化广度、加深会计国际化水平,提供可参考的建议。本文为我国持续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路线实施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理论价值。
黄燕飞[4](2012)在《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会计准则是一种政策和规则,符合公共产品的特征,具有经济后果,其选择由政府决策,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各国经济、法律、产权体制和语言文化息息相关。当今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一体化提升了会计作为商业语言的重要性,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稳定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要求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等机构响应领导人峰会的呼吁,承诺将加倍努力,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进入新一轮的剧变期。2005年11月,中国与IASB联合签署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实质趋同的声明,并在2010年4月发布了中国与IFRS持续趋同路线图,承诺将与IFRS持续趋同。本文探究了会计准则的含义和性质,认为会计准则是一项行为规则,会计准则作为公共物品,其选择是一个政府决策和各方博弈过程,具有经济后果。会计准则的发展是一种制度变迁,受制度变迁环境(如各国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影响。但是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信息生产和传递的框架体系,也是一种能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如果根据会计准则生产的会计信息不带有偏见、反映经济交易事实,就可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创造出来,可以被其他人无偿借鉴和使用。会计准则具有技术规范特点,也有社会性的一面,IFRS的制订正以原则和目标为导向、从法律模式转向金融模式,IASB正努力将IFRS建设成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使得IFRS能成为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候选人。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经历了协调、趋同和等效认可等阶段。如果中国选择与IFRS实质趋同,那么有必要理解IFRS的最新进展,以评价中国能否与IFRS趋同,及以何种方式与IFRS趋同。当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选择使用或与IFRS趋同,20国集团中的重要地区和经济体如欧盟、加拿大、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或承诺使用IFRS。美国虽然还没有最终决定是否及如何引入IFRS,但相关机构已经发布多项工作计划并与IASB展开实质合作,缩小美国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的差异。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有的直接采用IFRS,有的不直接采用IFRS,后者又可进一步区分为趋同法、认可法和趋同认可法等三种采用方式。各国与IFRS趋同的动机有的是为了争取在IFRS中的领导地位,有的是为了享受IFRS的变迁收益提升本国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形象,有的是为了提高对IFRS的影响力,因此,讨论各代表国家和地区准则国际趋同的动机、目标和路径,可以为中国趋同策略的研究提供经验参考。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和使用过程虽然较短,但仍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没有按照企业准则的要求严格执行;不能很好地理解复杂的新业务和交易;不适应原则导向的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于没有直接涉及的会计事项,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估计过于随意;不重视充分披露会计准则的应用情况。因为选择趋同法,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之间的差异可能与2005年签署实质趋同声明时列出的差异不同,因为有的业务和交易事项在中国开始出现,但会计准则却没有进行规范而导致出现执行差异;有的因为IFRS的修订和发展,中国没有跟进而出现形式上的差异,这些可能都将影响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的持续趋同。2010年中国发布了与IFRS持续趋同的路线图,但是该路线图还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一个完整的趋同策略应从目标出发,权衡得失、明确限制条件,并确定一整套具体方案和措施实现自己的策略。本文认为,中国可以将会计准则等效认可作为现阶段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但应考虑中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对执行以成熟市场经济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IFRS的不适应,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和规则性会计制度的会计准则应用者(包括企业、外部审计师和政府监管机构等)执行原则性会计准则能力等限制条件后,提出自己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行动计划。作者认为,在2006年中国以大爆炸方式整体性引入IFRS后,对于IASB制订的新准则可逐个评估并同步引入中国。针对会计准则使用者对原则和目标导向准则、复杂交易和业务会计处理不适应的情况,中国可提供更多的准则应用指引、案例分析和准则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加强与准则应用者的沟通交流和能力建设。为了实现会计准则等效认可的目标,中国会计准则需与IFRS全面持续趋同,这意味着中国要放弃部分会计准则的制订权,通过IASB机制争取中国利益,增加中国会计准则制订与监督的透明度,建立常设机构评估和引入IFRS,明确和遵守自己的国际趋同行动方案,以取得国内会计准则应用者的支持、国外会计准则等效认可机构和IASB的认可,帮助自己产品和资本走出去、海外资本引进来,实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在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承诺。
秦弋雯[5](2011)在《中马现金流量表准则比较》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往来中必然产生许多贸易问题,而关乎两国经贸的现金流量表准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对我国与马来西亚的现金流量表差异进行比较,以期促进我国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完善,同时增进两国贸易发展。
唐剑波[6](2011)在《我国企业会计报表列报改进研究 ——基于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视角》文中认为21世纪初,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改组成功,以及美国全面介入IASB,IASB与FASB这两大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开始在准则制定与变革方面进行协作,以探索制定一系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一方面,这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可能在2014年左右强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提前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IASB在制定高质量全球会计准则方面的作用,提高IFRSs在世界会计领域的影响。2004年10月,IASB/FASB将概念框架列入双方的联合研究项目,力求建立一个既完整又内在一致的通用概念框架,为二者的准则趋同打下基础。2008年,IASB/FASB公布了联合概念框架中“呈报与披露”阶段的成果:《讨论稿——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文中简称“讨论稿”)。本文对联合概念框架中这一“讨论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借鉴其按业务活动分类列报会计报表的思路,探讨了我国现行企业会计报表列报的改进问题。论文主要分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阐述了IASB与FASB在概念框架领域的协作,以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路径和“趋同路线图”的颁布;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讨论稿”中关于会计报表列报的基本观点和思想;第三部分从联合概念框架中报表项目分类列报的视角,着重分析了我国现有会计报表列报的特点与不足;第四部分基于按业务活动分类列报的原则和思路,对我国现有企业会计报表列报进行改进。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s持续趋同的大背景下,及时关注并研究IASB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思路。会计报表作为会计信息呈报的主要载体,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清楚明晰,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反映与关注等,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价值与意义。
韩彦峰,樊风[7](2010)在《欧盟会计协调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推进会计标准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成本和消除障碍,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欧盟采取的会计协调措施为实现欧盟统一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会计国际协调的成功典范。本文在借鉴欧盟等发达国家会计国际化经验,提出我国在进行会计国际化时应采取的措施和遵循的原则。
刘晓华[8](2009)在《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盈余质量 ——来自B股公司的经验证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改革,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逐步缩小,中国会计准则的质量逐步提高。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最终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及时和正确的经济决策。但是,采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并不一定能够带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为会计信息质量(盈余质量)除受到会计准则的影响外,还受到法律制度以及公司管理层面临的机会与激励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准则制定者、会计信息监管者以及会计研究者都十分关心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否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盈余质量)。本文以1996—2007年的B股公司为样本,采用应计质量模型和现金流量预测模型从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的差异以及中国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的变化趋势两个方面考察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检验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否能够提高盈余质量。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从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的差异来看,B股公司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与中国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并不显着高于中国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2.从中国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B股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在总体上具有显着上升的趋势。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本文从全体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考察和评价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对盈余质量的影响;2.控制了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意见差异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差异的影响;3.分别采用应计质量模型和现金流量预测模型来计量盈余质量,以尽可能减少单一模型的计量偏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4.在采用现金流量预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时,采用了样本自举(Bootstrap)的方法来估计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
陈睿[9](2009)在《企业会计准则(2006)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会计是一门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它对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经济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计的国际趋同是近年来会计界广泛关注的议题。实现会计的国际趋同能够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可比性,增强透明度,有效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重组后非常重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我国也积极参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活动。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2006),这是我国会计改革的重大成果,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两个方面来研究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问题。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意义和研究思路。第二章简要讨论了会计国际化、会计标准化、会计国际协调化和会计国际趋同等相关概念。第三章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主要介绍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和变革。第四章是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的分析。本章在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详细比较的基础上,采用平均距离法计量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度。第五章是对我国会计实务国际趋同问题的分析。本章选择我国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三个会计年度我国上市公司双重披露下的净利润差异进行参数t检验。检验结果支持了我国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在双重披露下的净利润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的结论。第六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从会计准则的趋同策略和后续执行等方面对我国会计趋同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吴波[10](2008)在《中国会计国际化之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而会计的国际化反过来又为经济的国际化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会计的国际化有利于吸收国际资本,提高国内资本市场的质量和国际信誉,也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因此,会计国际化问题已经成为各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会计国际化下现金流量表会计的国际协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国际化下现金流量表会计的国际协调(论文提纲范文)
(1)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 国内外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文献综述 |
2.1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 |
2.2 越南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 |
2.3 其他国家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 |
2.3.1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 |
2.3.2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因素 |
2.3.3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意义 |
2.3.4 对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 |
2.4 述评 |
3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程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
3.1 越南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
3.1.1 零星的会计准则(1986—2000) |
3.1.2 慢慢趋于国际化(2001-2005) |
3.1.3 越南会计准则暂缓制定(2006至今) |
3.2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3.2.1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 |
3.2.2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可行性 |
4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4.1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状 |
4.1.1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情况与成功之处 |
4.1.2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存在不足 |
4.2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影响因素分析 |
4.2.1 经济体制制约 |
4.2.2 缺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国际参与 |
4.2.3 市场参与者参与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参与程度不够 |
4.2.4 经济发展水平低,配套机制不完善 |
4.2.5 会计人才文化素质不高 |
5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应遵循的原则与策略 |
5.1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 |
5.1.1 有所借鉴,为我所用的原则 |
5.1.2 注重实效原则 |
5.1.3 抓住主要矛盾及平衡推进原则 |
5.1.4 现实与前瞻兼顾原则 |
5.1.5 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原则 |
5.2 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
5.2.1 加强对外开放,提高市场透明度 |
5.2.2 加强国际参与,提高话语权 |
5.2.3 加强市场参与者对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参与程度 |
5.2.4 完善会计准则的配套机制 |
5.2.5 完善会计教育,建立高效的会计职业界队伍 |
6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认识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因分析 |
(一) 货币及资本市场全球化促进会计国际协调 |
(二) 跨国公司经营发展需要会计进行国际协调 |
(三) 国际会计准则权威性逐渐提升 |
二、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现状分析 |
(一) 会计规范体系的国际协调 |
(二) 会计实务体系的国际协调 |
(三) 会计职业界的国际协调 |
三、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现实障碍 |
(一)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标准与国际会计惯例有差距 |
(二) 市场经济环境不够完善 |
(三) 缺乏高素质的国际型会计从业人员 |
(四) 缺乏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修订的话语权 |
四、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对策分析 |
(一) 加强会计理论研究, 完善我国会计准则 |
1. 建立财务概念框架体系。 |
2. 完善与发展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总体目标。 |
(二) 构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
(三) 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 |
1. 提高准则的执行水平和执行力度。 |
2. 提升信号传递机制的有效性。 |
(四) 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会计从业人员 |
1. 创造会计实务体系教育新环境。 |
2. 增进跨国企业会计人才交流。 |
(五) 加强国际会计环境上的沟通与协调 |
五、结论 |
(3)中国会计国际化三维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会计国际化进程的研究 |
1.2.2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 |
1.2.3 中国会计国际化协调程度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章 我国会计国际化速度研究 |
2.1 我国会计国际化速度的内涵 |
2.2 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速度的主要因素 |
2.2.1 经济对我国会计国际化速度的影响分析 |
2.2.2 科学技术对我国会计国际化速度的影响分析 |
2.2.3 法律对我国会计国际化速度的影响分析 |
2.3 我国会计国际化各历史阶段发展速度 |
2.3.1 第一阶段:早期的缓慢发展时期(一九七八至一九九一年) |
2.3.2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时期(一九九二至二〇〇〇年) |
2.3.3 第三阶段:均衡调节趋同时期(二〇〇一至二〇〇五年) |
2.3.4 第四阶段:实质性趋同时期(二〇〇六以后) |
2.4 我国会计国际化速度现存问题分析 |
2.5 我国会计国际化速度量度对策 |
第3章 我国会计国际化广度研究 |
3.1 我国会计国际化广度的内涵 |
3.2 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广度的主要因素 |
3.2.1 社会文化对我国会计国际化广度的影响分析 |
3.2.2 经济对我国会计国际化广度的影响分析 |
3.2.3 科学技术对我国会计国际化广度的影响分析 |
3.3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广度研究 |
3.3.1 我国会计准则内容覆盖范围的国际比较 |
3.3.2 探析我国会计准则的空白领域 |
3.3.3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广度现存问题 |
3.4 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广度研究 |
3.4.1 会计教学方式的国际比较 |
3.4.2 会计课程设置的广度 |
3.4.3 会计国际化的人才培养 |
3.5 拓宽我国会计国际化广度的对策 |
第4章 我国会计国际化深度研究 |
4.1 我国会计国际化深度的内涵 |
4.2 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深度的主要因素 |
4.2.1 政治对我国会计国际化深度的影响分析 |
4.2.2 经济对我国会计国际化深度的影响分析 |
4.2.3 社会文化对我国会计国际化深度的影响分析 |
4.3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深度研究 |
4.3.1 会计规范形式、准则制定程序及主体 |
4.3.2 会计准则内容国际化深度研究 |
4.4 我国会计实务国际化深度研究 |
4.5 我国会计国际化深度现存问题分析 |
4.6 加深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对策 |
第5章 研究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4)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回顾 |
1.2.1 国别会计研究 |
1.2.2 各国会计准则差异成因研究 |
1.2.3 不同会计准则优劣问题研究 |
1.2.4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和趋同的中国研究 |
1.2.5 会计准则制度变迁研究 |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1.5 主要研究贡献与局限 |
1.5.1 主要研究贡献 |
1.5.2 主要研究局限 |
本章小结 |
2 会计准则:性质与变迁 |
2.1 会计准则的含义 |
2.2 会计准则的性质 |
2.2.1 会计准则是一种公共物品 |
2.2.2 会计准则是一种制度安排 |
2.2.3 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 |
2.3 会计准则的变迁 |
2.3.1 会计变迁与经济发展 |
2.3.2 美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变迁 |
2.3.3 会计准则制订导向的变迁 |
2.4 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标准 |
本章小结 |
3 会计准则:协调、趋同与等效 |
3.1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趋同与等效 |
3.1.1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
3.1.2 会计准则的趋同与等效 |
3.2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IASB的努力 |
3.2.1 IASB组织机构的改革 |
3.2.2 IASB财务报告模式的变革 |
3.3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项目评析 |
3.3.1 公允价值计量 |
3.3.2 金融工具 |
3.3.3 财务报表列报 |
3.3.4 收入确认 |
3.3.5 租赁准则 |
本章小结 |
4 会计准则趋同:国际经验 |
4.1 各国和地区会计准则趋同的动机和目的 |
4.1.1 美国会计准则趋同的动机和目的 |
4.1.2 欧盟会计准则趋同的动机和目的 |
4.1.3 澳大利亚会计准则趋同的动机和目的 |
4.1.4 加拿大会计准则趋同的动机和目的 |
4.1.5 巴西会计准则趋同的动机和目的 |
4.1.6 印度会计准则趋同的动机和目的 |
4.1.7 日本会计准则趋同的动机和目的 |
4.2 各国会计准则趋同路径研究 |
4.2.1 完全使用法 |
4.2.2 不完全使用法 |
本章小结 |
5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
5.1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 |
5.2 会计准则趋同策略的含义 |
5.3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的影响因素 |
5.3.1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 |
5.3.2 中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 |
5.3.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分析 |
5.3.4 中国会计模式的转变 |
5.4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
5.4.1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回顾 |
5.4.2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
6.2 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主要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5)中马现金流量表准则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 适用范围不同 |
(二) 列示企业类型不同 |
(三)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编制方法不同 |
(四)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定义不同 |
(五) 对股利和利息的处理不同 |
(六) 私营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
四、我国现金流量表改进措施 |
1.《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规定所有的税项都列在经营活 |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下“取得借款收到的现 |
3. 从资金的来源上看, 企业借入长短期借款或发行债券产 |
4. 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国际资本 |
(6)我国企业会计报表列报改进研究 ——基于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会计报表列报综述 |
1.2.2 国内会计报表列报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基本方法 |
2 IASB 与 FASB 的联合趋同和我国的持续趋同路线图 |
2.1 IASB/FASB 联合趋同的动因与影响 |
2.1.1 IASB 与FASB 联合趋同的动因 |
2.1.2 IASB 与FASB 联合趋同的影响 |
2.2 IASB/FASB 联合趋同概念框架 |
2.2.1 从概念框架到联合概念框架 |
2.2.2 联合概念框架项目计划及其进程 |
2.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 持续趋同路线图 |
2.3.1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背景和历程 |
2.3.2 持续趋同路线图 |
3 联合概念框架下的会计报表列报状况 |
3.1 联合概念框架下的会计报表分类列报模式 |
3.1.1 现有会计报表列报的不足 |
3.1.2 分类列报模式的目标 |
3.1.3 会计报表列报原则 |
3.2 三大会计报表列报的变化 |
3.2.1 财务状况表的列报变化 |
3.2.2 全面收益表的列报变化 |
3.2.3 现金流量表的列报变化 |
4 基于联合概念框架下的我国现行企业会计报表列报评价 |
4.1 资产负债表的列报特点及缺陷 |
4.1.1 资产负债表的列报特点 |
4.1.2 资产负债表的列报缺陷 |
4.2 我国现行企业利润表的列报评价 |
4.2.1 利润表的列报特点 |
4.2.2 利润表的列报缺陷 |
4.3 我国现行现金流量表的列报评价 |
4.3.1 现金流量表的列报特点 |
4.3.2 现金流量表的列报缺陷 |
5 基于联合概念框架下的我国企业会计报表列报改进 |
5.1 会计报表列报改进 |
5.1.1 列报改进的目标 |
5.1.2 列报改进的原则 |
5.2 资产负债表列报的改进 |
5.2.1 列报改进要求 |
5.2.2 列报改进模式及示例 |
5.3 利润表列报的改进 |
5.3.1 列报改进要求 |
5.3.2 列报改进模式及示例 |
5.4 现金流量表列报的改进 |
5.4.1 列报改进要求 |
5.4.2 列报改进模式及示例 |
5.5 改进后的会计报表评价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7)欧盟会计协调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会计差异成因分析及会计国际化实质 |
(一) 会计差异的成因分析 |
(二) 会计国际化问题的实质 |
三、欧盟会计协调概述 |
(一) 欧盟各国会计标准的差异 |
(二) 欧盟会计协调的措施 |
(三) 欧盟会计协调中的障碍及后续发展 |
四、欧盟会计协调对我国会计国际化启示 |
(一) 会计国际化可采取的方式 |
(二) 我国会计国际化应遵循原则 |
(三)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具体措施 |
五、结语 |
(8)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盈余质量 ——来自B股公司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贡献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理论的基本内容 |
2.1.2 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与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的评价 |
2.1.3 盈余质量的含义与计量方法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 |
2.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评价 |
3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历程与状况 |
3.1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历程 |
3.2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状况 |
4 研究设计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1.1 B股公司的基本情况 |
4.1.2 理论分析和本文的研究假设 |
4.2 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
4.2.1 基于应计质量模型实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
4.2.2 基于现金流量预测模型实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
4.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5 基于应计质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
5.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5.1.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5.1.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5.2 假设1的实证分析 |
5.2.1 模型形式设定检验和回归结果 |
5.2.2 盈余质量的描述性统计和检验结果 |
5.2.3 稳健性检验 |
5.3 假设2的实证分析 |
5.3.1 模型形式设定检验和回归结果 |
5.3.2 盈余质量的描述性统计和检验结果 |
5.3.3 稳健性检验 |
5.4 本章的研究结论 |
6 基于现金流量预测模型的实证分析 |
6.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6.1.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6.1.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6.2 假设1的实证分析 |
6.2.1 模型选择和回归结果 |
6.2.2 盈余质量的描述性统计和检验结果 |
6.2.3 稳健性检验 |
6.3 假设2的实证分析 |
6.3.1 模型选择和回归结果 |
6.3.2 盈余质量的描述性统计和检验结果 |
6.3.3 稳健性检验 |
6.4 本章的研究结论 |
7 实证结果的解释与分析 |
7.1 假设1实证结果的解释与分析 |
7.2 假设2实证结果的解释与分析 |
8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局限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企业会计准则(2006)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 |
第二章 会计国际趋同的相关概念 |
第一节 会计国际化 |
第二节 会计标准化 |
第三节 会计国际协调化 |
第四节 会计国际趋同 |
第三章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我国早期的会计发展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
第四章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二节 定性研究 |
第三节 定量测量 |
第五章 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趋同研究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三节 假设检验 |
第六章 对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思考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中国会计国际化之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国际化的含义及内容 |
二、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
(一)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
(二) 会计教育的国际化 |
(三) 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国际化 |
(四) 国际趋同的会计思想 |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
(一) 国际协调问题 |
1. 法律因素: |
2. 政治因素: |
3. 经济因素: |
4. 教育因素: |
(二) 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 |
1. 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 |
2. 资本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 |
3. 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能力 |
4. 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
5.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不健全 |
四、应对会计国际化进程问题的对策 |
(一) 我国会计国际协调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
1. 会计规范体系的统一。 |
2. 会计计量理论的重塑。 |
3. 会计组织机构的健全。 |
(二)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
2. 改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 |
3. 健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
4. 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
5. 补充和修订会计准则内容。 |
(三) 加速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 |
1. 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 |
2. 提高会计实务的质量, 完善会计计量理论。 |
3. 加速会计处理手段现代化。 |
4. 建立一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学科体系要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还必须建立一套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会计学科体系, 来指导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
5. 加快会计教育国际化。 |
四、会计国际化下现金流量表会计的国际协调(论文参考文献)
- [1]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D]. 黎氏金莺. 广西大学, 2017(02)
- [2]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认识与思考[J]. 刘琦. 会计之友, 2014(23)
- [3]中国会计国际化三维结构研究[D]. 刘锦霞. 湘潭大学, 2012(01)
- [4]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D]. 黄燕飞.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01)
- [5]中马现金流量表准则比较[J]. 秦弋雯. 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1(11)
- [6]我国企业会计报表列报改进研究 ——基于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视角[D]. 唐剑波. 重庆理工大学, 2011(05)
- [7]欧盟会计协调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启示[J]. 韩彦峰,樊风. 财会通讯, 2010(06)
- [8]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盈余质量 ——来自B股公司的经验证据[D]. 刘晓华. 暨南大学, 2009(09)
- [9]企业会计准则(2006)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的研究[D]. 陈睿. 厦门大学, 2009(11)
- [10]中国会计国际化之路径[J]. 吴波.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