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赵晨阳,张欣欣,龚莎,陈抒,张晓娟,韦素华,王怀宇[1](2022)在《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发带状疱疹再激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静脉应用三氧化二砷或口服复方黄黛片治疗后引起带状疱疹的再激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08-2019年收治的212例接受砷剂治疗的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分析、卡方检验、箱式图等对患者进行统计及分析描述,观察应用砷剂后引起的带状疱疹病毒的激活率。结果:排除早期死亡病例及早期自动出院的病例,在175例使用砷剂治疗的APL患者中,17例出现带状疱疹再激活,带状疱疹在应用砷剂后10个月内再激活的精确风险为9.7%。砷剂累计中位剂量6.2(2-12)mg/kg。结论:砷剂治疗可以诱发带状疱疹病毒较高的再激活率。
张沛,冯亮群,李利霞,杨木强[2](2021)在《元胡止痛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元胡止痛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对照组患者口服普瑞巴林胶囊,起始剂量为75 mg/次,1次/d,1周内根据疗效和耐受性,将用药剂量增至150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元胡止痛片,1.5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止痛起效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及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1、2、3、4周疼痛VA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显着更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I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组AIS评分比对照组降低作用更显着(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GRP、SP、TNF-α、IL-1β及IL-6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的降低作用均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结论元胡止痛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整体疗效满意,能快速且安全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睡眠质量,并可显着下调血中相关疼痛介质的表达水平、抑制体内炎症反应。
杨成,敖虹,周熙,刘渝波,冉白灵,毛翔[3](2021)在《中医肿意膏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索肿意膏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选取82名周围性面瘫伴耳部疼痛患者,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结合肿意膏外敷法贴于患者患侧耳部周围,对照组则用常规针刺耳周穴位,每日1次,治疗14 d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面瘫局部外周血IgE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 <0.05)。两组患者局部外周血MMP-9及S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 <0.05)。两组Portmann评分及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平均耳部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10 d后平均疼痛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平均疼痛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P <0.05)。结论肿意膏运用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能解决面瘫症状及所伴的耳痛,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显着,提高了治愈率。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认为艾滋病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制定了第一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 并于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2021年版指南是在2018年版指南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的更新, 主要反映了机会性感染、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暴露后预防(PEP)、暴露前预防(PrE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全程管理和预防母婴传播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本版指南详细介绍了PrEP的适应证、用药方案、随访和监测以及预防措施。
张美艳[5](2021)在《瓜蒌红花甘草汤联合西药在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瓜蒌红花甘草汤联合西药对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4例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昔洛韦片与甲钴胺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瓜蒌红花甘草汤进行治疗。以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将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治疗前、治疗14 d后免疫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65.96%;与治疗前比,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CD4+百分比与CD4+/CD8+比值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8+百分比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将瓜蒌红花甘草汤联合西药应用于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中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局部疼痛,同时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研究指明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牵头,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第一版,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1]。本版《指南》是在2018年第四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
唐挺,霍文耀,胡文韬,张洋,贾敏[7](2021)在《基于ROS-NLRP3炎症小体通路探讨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对大鼠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活性氧簇(ROS)-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3炎症小体通路探讨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GC)对大鼠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夹脊穴注射GC组(剂量为0.5 mg/kg)、ROS抑制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剂量为20 mg/kg)组、夹脊穴注射GC+NAC组(剂量分别为0.5 mg/kg, 20 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大鼠右足蹼底部皮下注射50μl的带状疱疹病毒(VZV)接种液建立带状疱疹神经痛大鼠模型,分别经夹脊穴注射GC、NAC治疗14 d后,以机械性疼痛刺激试验、热敏试验检测各组缩爪阈值、热敏潜伏期;以腺苷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外周组织液中腺苷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组织液中一磷酸腺苷(AMP)、二磷酸腺苷(ADP)水平;以ELISA检测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以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脊髓组织ROS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缩爪阈值、热敏潜伏期、外周组织液中腺苷、AMP及ADP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IL-6及TNF-α水平、脊髓组织ROS水平、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夹脊穴注射GC组、NAC组、夹脊穴注射GC+NAC组缩爪阈值、热敏潜伏期、外周组织液中腺苷、AMP及ADP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L-6及TNF-α水平、脊髓组织ROS水平、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夹脊穴注射GC组及NAC组分别比较,夹脊穴注射GC+NAC组缩爪阈值、热敏潜伏期、外周组织液中腺苷、AMP及ADP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L-6及TNF-α水平、脊髓组织ROS水平、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夹脊穴注射GC可治疗大鼠带状疱疹神经痛,可能是通过下调ROS-NLRP3炎症信号实现的。
徐彬彬,朱立建,许瑞旭,王巧灵,蔡耿辉[8](2021)在《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清P物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其外周血清P物质的影响,以期优化带状疱疹临床治疗方案及探讨外周血清P物质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隔日1次,7次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若治疗期间痊愈则停止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口服,连续服用14d。比较两组患者止疱、结痂、脱痂时间、VAS评分、SP含量,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计算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外周血S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3.33%(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镇痛快、促进皮损恢复、临床疗效好、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优点,其止痛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清SP含量有关。
张宝,马晓,唐娟,杨红,陈婷婷,田洪星,陈思颖,李勇军,李悦[9](2021)在《灯心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灯心草Juncus effusus是灯心草科灯心草属植物,以其干燥茎髓或全草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灯心草主要含有9,10-二氢菲类、菲类、菲类二聚体类、芘类、甘油酯类、黄酮类、三萜类及甾体类等成分,具有镇静、抗癌、抗炎、抑菌、抗氧化、抑藻等生物活性,临床上常用于各类炎症、带状疱疹、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胃肠道症状的治疗。通过文献检索,对近4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综述了灯心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严张仁,王欢,申淑娴,张思娜,潘俊卿,胡香君,王建刚,易军[10](2021)在《热敏灸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以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所收治的PHN患者48例,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口服加巴喷丁胶囊的药物基础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热敏灸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外涂利多卡因软膏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睡眠(PSQI评分)和生活质量(DLQI评分)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进行测定并记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23/24)]显着优于对照组[83.33%(20/24)](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VAS、PSQI及DLQI评分均显着下降(P<0.05);治疗组VAS、PSQI、DLQI评分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CD3+、CD4+及CD4+/CD8+均升高,同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两组CD8+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所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着(P<0.05)。结论:相比外涂利多卡因软膏治疗,热敏灸配合热奄包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更为显着,可明显减轻PHN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睡眠和生活质量,同时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二、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发带状疱疹再激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病例资料 |
治疗方案 |
HZ的治疗 |
随访 |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病例特征 |
砷剂与HZ再激活的分析 |
讨论 |
(2)元胡止痛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药物 |
1.3 分组和治疗方法 |
1.4 疗效判定标准[7] |
1.5 观察指标 |
1.5.1 VAS评分 |
1.5.2 镇痛效果 |
1.5.3 阿森斯失眠量表(AIS) |
1.5.4 血清学指标 |
1.6 不良反应观察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 |
2.3 两组镇痛效果和AIS评分比较 |
2.4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3)中医肿意膏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病例资料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疗效标准[7]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面瘫局部外周血Ig E、MMP-9及血SP水平的比较 |
2.2 两组治疗后疼痛评价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Portmann、FDIP及FDIS评分比较 |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5 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比较 |
3 讨论 |
(5)瓜蒌红花甘草汤联合西药在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VAS评分 |
2.3 免疫功能 |
2.4炎性因子水平 |
3 讨论 |
(6)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1.1 流行现况 |
1.2 传染源 |
1.3 感染和传播途径 |
1.4 疫情报告 |
1.5 患者管理 |
1.6 预防措施 |
2 病原学特征 |
3 实验室检查[7] |
3.1 HIV-1/2抗体检测 |
3.1.1 筛查试验 |
3.1.2 抗体补充试验 |
3.2 CD4+T淋巴细胞检测 |
3.3 HIV核酸检测 |
3.4 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
4 发病机制 |
5 临床表现与分期 |
5.1 急性期 |
5.2 无症状期 |
5.3 艾滋病期 |
6 诊断标准[12] |
6.1 HIV感染早期的诊断标准 |
6.2 HIV感染中期的诊断标准 |
6.3 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 |
7 常见机会性感染[13-14] |
7.1 PCP |
7.1.1诊断 |
7.1.2治疗 |
7.1.3 预防 |
7.2 结核病 |
7.2.1 诊断[17] |
7.2.2 治疗 |
7.2.3 预防[13,17,23] |
7.3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7.3.1 诊断 |
7.3.2 治疗 |
7.3.3 预防 |
7.4 CMV感染 |
7.4.1 CMV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
7.4.2 其他部位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
7.4.3 ART |
7.4.4 预防 |
7.5 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25] |
7.5.1 诊断 |
7.5.2 治疗 |
7.6 弓形虫脑病 |
7.6.1 诊断 |
7.6.2治疗 |
7.6.3预防 |
7.7 真菌感染 |
7.7.1 诊断 |
7.7.2 治疗 |
8 抗病毒治疗 |
8.1 治疗目标 |
8.2 国内现有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介绍 |
8.3 成人及青少年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20-22,35] |
8.3.1 成人及青少年启动ART的时机 |
8.3.2 成人及青少年初始ART方案 |
8.4 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 |
8.4.1 儿童[22,36] |
8.4.2 孕妇 |
8.4.3 哺乳期妇女 |
8.4.4 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 |
8.4.5 静脉药物依赖者美沙酮维持 |
8.4.6 合并HBV感染者 |
8.4.7 合并HCV感染者 |
8.5 抗病毒治疗监测 |
8.5.1 疗效评估 |
8.5.2 病毒耐药性检测 |
8.5.3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
8.5.4 药物浓度检测 |
8.6 换药标准和治疗失败患者的抗病毒治疗[20-22,35] |
8.6.1 病毒学抑制患者的ART |
8.6.2治疗失败患者的ART |
8.7 药物间相互作用 |
9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 |
9.1 诊断 |
9.2 治疗[13] |
9.3 发生的危险因素 |
1 0 艾滋病相关肿瘤[21,44] |
1 1 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 |
1 1.1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干预 |
1 1.2 安全助产 |
1 1.3 产后喂养指导 |
1 1.4 HIV阳性孕妇所生儿童的随访 |
1 1.5 单阳家庭的生育选择 |
1 2 HIV暴露处理与预防阻断[22,47-49] |
1 2.1 职业暴露 |
1 2.1.1 暴露途径及其危险度 |
1 2.1.2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 |
1 2.1.3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原则 |
1 2.1.4 HIV职业暴露后的监测 |
1 2.1.5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
1 2.2 非HIV职业暴露 |
12.3注意事项 |
1 2.4 暴露前预防(Pr EP) |
1 2.4.1 适合人群 |
1 2.4.2 用药原则 |
1 2.4.3 随访和监测 |
1 2.4.4 注意事项 |
1 3 HIV感染的全程管理 |
1 3.1 HIV感染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
1 3.2 机会性感染的诊治和预防 |
1 3.3 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的启动和随访 |
1 3.4 非艾滋病定义性疾病的筛查与处理 |
1 3.5 社会心理综合关怀 |
(7)基于ROS-NLRP3炎症小体通路探讨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对大鼠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给药 |
1.4 机械性疼痛刺激试验 |
1.5 热敏试验 |
1.6 外周神经递质腺苷、AMP、ADP水平及血清TNF-α、IL-6水平测定 |
1.7 脊髓组织中ROS水平,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的检测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各组机械性痛觉比较 |
2.2 各组热敏刺激检测结果比较 |
2.3 各组外周神经递质比较 |
2.4 各组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 |
2.5 各组脊髓组织ROS水平、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 |
3 讨 论 |
(8)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清P物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临床资料 |
1.3 治疗方法 |
1.4观察指标 |
1.5 疗效标准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P含量比较 |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5 两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 |
2.6 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9)灯心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1.1 9,10-二氢菲类 |
1.2 菲类 |
1.3 菲类二聚体 |
1.4 芘类 |
1.5 三萜及甾体类 |
1.6 黄酮类 |
1.7 甘油酯类 |
1.8 酚酸及其衍生物 |
1.9 其他成分 |
2 药理作用 |
2.1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2.2 细胞毒性与抗肿瘤 |
2.3 抗氧化 |
2.4 抗炎 |
2.5 抗菌 |
2.6 抑藻 |
2.7 其他 |
3 临床应用 |
3.1 治疗带状疱疹 |
3.2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
3.3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
3.4 治疗其他疾病 |
4 结语与展望 |
(10)热敏灸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治疗方法 |
4.1 常规治疗 |
4.2 对照组 |
4.3 治疗组 |
4.4 疗程 |
5. 观察指标 |
5.1 临床疗效 |
5.2 疼痛程度 |
5.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及生活质量 |
5.4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PSQI、DLQI评分比较 |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
讨论 |
四、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发带状疱疹再激活的研究[J]. 赵晨阳,张欣欣,龚莎,陈抒,张晓娟,韦素华,王怀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2(01)
- [2]元胡止痛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 张沛,冯亮群,李利霞,杨木强.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1(12)
- [3]中医肿意膏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 杨成,敖虹,周熙,刘渝波,冉白灵,毛翔. 中国中医急症, 2021(12)
- [4]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内科杂志, 2021(12)
- [5]瓜蒌红花甘草汤联合西药在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张美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22)
- [6]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11)
- [7]基于ROS-NLRP3炎症小体通路探讨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对大鼠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影响[J]. 唐挺,霍文耀,胡文韬,张洋,贾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22)
- [8]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清P物质的影响[J]. 徐彬彬,朱立建,许瑞旭,王巧灵,蔡耿辉. 中国中医急症, 2021
- [9]灯心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张宝,马晓,唐娟,杨红,陈婷婷,田洪星,陈思颖,李勇军,李悦. 中草药, 2021(21)
- [10]热敏灸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严张仁,王欢,申淑娴,张思娜,潘俊卿,胡香君,王建刚,易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