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它隆20%乳油(论文文献综述)
施毅,杨富,姜超[1](2020)在《晋北燕麦田2种除草剂施用量筛选及防治》文中提出在晋北选取田普(主要成分为45%二甲戊灵)和使它隆(主要成分为20%氯氟吡氧乙酸)2种除草剂,设置低、中、高3种施用量,研究其在燕麦田的杂草防除效果以及对燕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燕麦田主要杂草为灰藜、反枝苋、稗草、野黍子;苗前喷施45%的田普微囊悬浮剂2 250 m L/hm2,15、30 d株防效和30 d杂草鲜质量防效分别达到97.3%、97.8%和98.3%,效果最好;苗期喷施20%的使它隆乳油750 m L/hm2,15、30 d株防效和30 d杂草鲜质量防效分别达到91.7%、88.7%和91.8%,效果优;2种除草剂对燕麦产量性状穗长、轮层数和小穗数有抑制作用,但对燕麦安全。晋北地区燕麦田推荐使用苗前除草剂45%的田普2 250 m L/hm2,其杂草防治效果优于苗期除草剂20%的使它隆。
刘敏[2](2020)在《不同农艺措施及化学除草剂对饲用燕麦田杂草防除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燕麦作为优良的饲用作物,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北方旱作区深受牧民青睐。内蒙古是饲用燕麦的主要种植区,提高饲用燕麦产量和品质,对该地区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栽培实践中,杂草通常是制约饲用燕麦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与饲用燕麦争夺水分、养分、光能等,侵占地上和地下空间,影响光合作用,干扰生长,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目前,国内外用于饲用燕麦田的选择性除草剂甚少,一般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防除该田间杂草。因此,本文在明确内蒙古不同区域的饲用燕麦田杂草的种类、分布、危害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播期、行距、种植模式、播幅及播量等农艺措施控草的可能性,并对燕麦生产上常用的8种除草剂在饲用燕麦田进行筛选试验,以期探索饲用燕麦田杂草最佳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结果表明:(1)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及包头饲用燕麦田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环境杂草种类不同。灰菜、猪毛菜、稗草、灰绿藜的相对多度均在40以上,为鄂尔多斯的饲用燕麦田的优势杂草种群;包头饲用燕麦田的反枝苋、灰菜、田旋花的相对多度均在40以上,为当地饲用燕麦田杂草优势种群。(2)农艺措施可进行饲用燕麦田控草,但控草效果有限。播期试验中,在鄂尔多斯,4月11日播种最好,可获得较高产量,且控草效果较好;行间距试验结果显示:饲用燕麦行间距在12~15 cm时的控草效果较好,可获得较高产量;不同种植模式试验结果显示:调整饲用燕麦和大麦的种植模式可有效降低田间杂草的密度,控草效果明显优于饲用燕麦连作;对播幅及播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鄂尔多斯,播量15 kg/667 m2的条件下,播幅15 cm最好,可使饲用燕麦鲜重及籽粒产量获得较高值;在包头,各处理的杂草密度相近,其中M10-B15(播量10 kg/667 m2播幅15 cm)及M15-B15(播量15kg/667 m2播幅15 cm)的产量较高,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着。综合考虑产量最大化,建议播幅15 cm,播种量10~15kg/667 m2。(3)饲用燕麦田可使用二甲戊灵、2.甲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进行除草,对饲用燕麦安全无毒害作用,防效高,而且药效持续时间长,增产作用明显。在鄂尔多斯,施药后25 d株数防效最高的为人工除草,其次为二甲戊灵与精-异丙甲草胺混用,其株数防效为91.88%,与精-异丙甲草胺及未除草对照存在显着性差异;施药后45 d2·甲溴苯腈的株数防效最高,为96.92%,与精-异丙甲草胺及未除草对照存在显着性差异;施药后45 d 2·甲溴苯腈的鲜重防效最高,为99.83%,与精-异丙甲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及未除草对照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包头,施药后25 d株数防效最高的为人工除草,其次为2·甲溴苯腈与威马精恶唑禾草灵混用(30 mL/667 m2+30 mL/667 m2)其株数防效为93.17%,与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单用、二甲戊灵与精-异丙甲草胺混用、氯氟吡氧乙酸及未除草对照存在显着性差异;施药后45 d人工除草的株数防效及鲜重防效最高,分别为96%、99.50%,其次为2·甲溴苯腈,其株数防效及鲜重防效分别为94.51%、99.38%,与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单用、二甲戊灵与精-异丙甲草胺混用及未除草对照存在显着性差异,对2个试验地的鲜重测定结果表明人工除草的鲜重最高。
陈月阳[3](2020)在《扬州市城区麦冬草坪地杂草发生与防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麦冬Ophiopogon japonicas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近年来作为草坪在绿化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杂草在草坪中的发生危害也在逐年加重。草坪中杂草尤其是多年生杂草,如果得不到及时防除,轻则影响草坪观赏效果,重则草坪被杂草覆盖。目前,麦冬草坪中杂草防除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调查了扬州市主城区麦冬草坪地发生的杂草;评价了36种除草剂茎叶喷雾对麦冬草坪的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筛选了防除麦冬草坪地杂草的除草剂。主要结果如下:(1)麦冬草坪杂草调查结果表明:共调查到134种杂草,分属37科,其中夏秋季杂草115种,冬春季杂草84种。从种类上来看禾本科和菊科最多,分别占杂草种数的17.16%和14.18%,一年蓬、马唐、猪殃殃、乌蔹莓、水蜈蚣、黄鹌菜、球序卷耳、酢浆草、牛繁缕等杂草在草坪中发生量大,为麦冬草坪中优势杂草。其中,校园麦冬草坪中黄鹌菜、一年蓬、结缕草危害严重;道路麦冬草坪中一年蓬、马唐、水蜈蚣危害严重;公园麦冬草坪中一年蓬、黄鹌菜、马唐、酢浆草危害严重。(2)除草剂对麦冬草坪的安全性试验的结果表明,三氯吡氧乙酸、草铵膦可引起麦冬严重的药害,对麦冬不安全;苄嘧磺隆、乙氧磺隆和乙草胺施药后麦冬叶片也表现出明显的黄化症状,对麦冬的安全性表现为较差;唑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辛酰溴苯腈·莠去津及氟唑磺隆在高剂量下对麦冬安全性较差;而其余包括二甲戊灵、草甘膦、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钠在内的27种除草剂对麦冬安全。(3)土壤处理除草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0 d,80%丙炔恶草酮可湿性粉剂8 g/667m2对麦冬草坪地杂草的防效较好,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4.26%、92.43%,并且80%丙炔恶草酮可湿性粉剂8 g/667m2对禾本科、阔叶、莎草科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4.34%、96.09%、91.67%,防效优于其他处理;异丙甲草胺和二甲戊灵对禾本科杂草的效果高于阔叶杂草和莎草。(4)麦冬草坪地防除结缕草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精喹禾灵乳油45 ml/m2+41%草甘膦水剂150 ml/667m2对麦冬草坪中结缕草的防效最好,两次用药后30 d,对结缕草的防效达97.01%,效果显着好于其他药剂;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0%精喹禾灵乳油80 ml/667m2+41%草甘膦水剂200 ml/667m2药后30d的防效达87.41%。因此,精喹禾灵与草甘膦混用可推荐用于防除麦冬草坪中结缕草。(5)麦冬草坪中水花生防除试验结果表明,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0 ml/667m2对水花生的防效最好,药后30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9.38%、99.29%,药后45 d,株防效仍能保持在90%以上;草甘膦·氯氟吡氧乙酸复配剂对麦冬草坪上的水花生也有较好的防效。示范试验结果表明,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0 ml/667m2第一次用药后30 d,对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95.72%、99.87%,第二次药后30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100%,表明氯吡氧乙酸适合用于麦冬草坪地防除水花生。
张海红[4](2020)在《弱筋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一、冬前及越冬期管理(一)查苗补种时,疏密补稀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麦田要早催补种同一品种,或在分蘖期疏密补稀,带土挖穴浇水移栽,保证成活。(二)适时中耕,化学除草抓住冬前有利时机,于11月中下旬进行中耕和化学除草,每667 m2用6.9%骠马80 m L+20%使它隆50~70 m L,加水混合均匀,切记喷雾均匀。(三)因苗追肥
韩军[5](2019)在《息县弱筋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一、冬前及越冬期管理(一)查苗补种,疏密补缺11月上中旬,在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每667 m2基本苗控制在20万株左右。对缺苗断垄麦田要早催补种同一品种,或在分蘖期疏密补缺。11月中下旬,带土挖穴浇水移栽,保证成活。(二)适时中耕,化学除草抓住冬前有利时机,于11月中下旬或补苗后,进行中耕和化学除草,每667 m2用6.9%骠马80 mL+20%使它隆50~70 mL,加水混合均匀,切记喷雾均匀。(三)因苗追肥对
黄玉梅,王若然,罗智丹,李向,邓楚璇[6](2019)在《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城市草坪土壤动物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进一步了解酸雨和除草剂在单一及复合胁迫下对城市草坪土壤动物的影响,设置3个模拟酸雨酸度(pH值4.5、3.5、2.5)和3个除草剂施用水平(使它隆20%乳油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0.4%),以蒸馏水(pH值6.5)为对照,选择城市草坪进行为期3个月的试验处理。结果表明: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在添加酸雨和除草剂后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密度却随酸雨酸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复合胁迫时,酸雨和除草剂对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有显着(P<0.05)交互作用,对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交互作用不明显。土壤动物密度并不随污染强度增加呈单一的递增或递减变化,以蜘蛛、跳虫和线虫为代表的土壤动物类群对同一污染物强度响应不同。不同处理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随酸雨酸度增加而下降,随除草剂施用水平升高而上升。总体而言,酸雨和除草剂会使相当一部分土壤动物密度减少甚至消失,其变化可能与污染物强度和土壤动物种类有关。
胡慧中,丁晓平,刘建军,王诚吉[7](2019)在《不同除草剂对紫薇圃地杂草的防除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筛选出紫薇圃地内除草效果好、性价比高的除草剂,选用使它隆、锐超麦、施田补、草铵膦、甲基二磺隆、草甘膦等6种药剂配制13个不同的处理对圃地内的杂草进行防除研究。施药后15、24、30 d,观察紫薇苗木和杂草的生长状态,计算其枯叶指数、株防效、鲜质量防效以及性价比等。结果表明,13个药剂处理对紫薇苗木都有较高的安全性。160 g/hm2使它隆+600 g/hm2草甘膦、100 g/hm2锐超麦、80 g/hm2锐超麦+600 g/hm2草甘膦、800 g/hm2草铵膦和1 200 g/hm2草铵膦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较为突出,800 g/hm2草铵膦、1 200 g/hm2草铵膦、480 g/hm2施田补+600 g/hm2草甘膦、10.8 g/hm2甲基二磺隆+600 g/hm2草甘膦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较佳,可交替用于圃地内相应杂草的防除。其中,100 g/hm2锐超麦、80 g/hm2锐超麦+600 g/hm2草甘膦、800 g/hm2草铵膦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性价比较高,分别为64.52%、59.99%、83.06%,800 g/hm2草铵膦、480 g/hm2施田补+600 g/hm2草甘膦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性价比较高,分别为78.83%、70.52%,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王若然[8](2019)在《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对城市草坪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影响》文中指出草坪承担着美化生态环境、构建绿色景观的作用,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作为草坪土壤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生命形式,土壤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然而,严峻的酸雨污染和大量除草剂直接作用于土壤,给其中土壤动物造成影响,使土壤生态系统受到了威胁,二者还会通过改变土壤环境而互相影响毒性发挥。目前,酸雨和除草剂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森林或农田生态系统,对城市生态系统关注不够,并且主要集中于单一污染胁迫。开展酸雨和除草剂在单一及复合胁迫下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二者共存对土壤动物造成的影响,对酸雨地区除草剂的选择和污染物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设置了3个模拟酸雨酸度(pH4.5,pH3.5和pH2.5)和三个除草剂浓度(1‰、2‰和4‰),选择城市草坪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试验处理,研究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在单一及复合胁迫下对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优势类群、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团结构的影响,并对其中土壤环境因子进行测定,探讨酸雨和除草剂对土壤动物的影响途径。研究结果如下:(1)共捕获土壤动物53421只,隶属6门28目81科。不同处理下土壤动物个体及类群数差异明显。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个体及类群数在添加酸雨和除草剂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个体数却随酸雨酸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动物数量与污染强度并不是简单线性关系,不同种类土壤动物对污染物强度有不同的耐受范围。复合胁迫时,酸雨和除草剂对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有显着交互作用,对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交互作用不明显。(2)不同处理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总的来看,香农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与酸雨酸度呈负相关,但与除草剂浓度呈正相关,丰富度指数D在单一酸雨处理中与酸雨酸度呈正相关(P<0.05),其余处理下均无显着相关性。(3)试验捕获土壤动物中个体数功能团所占比例依次为腐食性(77.59%)>菌食性(13.79%)>捕食性(4.90%)>杂食性(2.24%)>植食性(1.47%),与相关研究类似,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4)从不同处理时间的取样结果来看,随试验时间延长,酸雨和除草剂处理并未对大型土壤动物产生明显累积效应,但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及类群数都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5)不同处理下土壤环境因子具有显着性差异,这种差异随处理时间延长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试验后期,土壤含水率、铵态N、速效P、速效K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初期相比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相关分析显示,环境因子中土壤pH值和铵态N含量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影响最大,表现为与香农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呈极显着正相关,与优势度指数C呈显着负相关。CCA分析显示,土壤pH值、铵态N含量、含水率和脲酶活性是影响土壤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同土壤动物类群对环境因子偏好不同。
苏娟娟,景东林[9](2019)在《小麦阔叶杂草除草剂防效对比试验》文中指出通过进行小麦阔叶杂草除草剂防效对比试验,评估麦喜、使它隆、巨星等除草剂不同药剂组合防除效果及小麦安全性。结果表明,在以播娘蒿、荠菜为主麦田,5.8%麦喜10 mL/亩防效最好,20%使它隆20 mL/亩+10%苯磺隆粉剂10 g/亩和20%使它隆20 mL/亩+75%巨星1 g/亩防效次之,单用巨星1 g/亩防效最差。
苟智强[10](2018)在《混配除草剂在燕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为筛选适宜燕麦田应用的安全、高效的混配除草剂组合,进一步了解混配除草剂对燕麦生理生化及对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皮燕麦(陇燕3号)和裸燕麦(白燕2号)作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除草剂以不同比例混配后的混配作用类型、对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燕麦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各混配除草剂的混配作用类型普遍为加成作用,均具应用潜力。其中精异丙甲草胺和苄嘧磺隆混配的共毒系数达到了132.6,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通过Gowing法,对杂草的鲜重抑制率处理得到,各混配处理普遍表现为加成作用。其中苄嘧磺隆和精异丙甲草胺混配处理、2,4-D丁酯乳油和乙羧氟草醚乳油混配对个别杂草表现为增效作用。(2)除草剂处理对各杂草的鲜重抑制率差异显着(P<0.05)。混配除草剂处理对杂草的抑制效果普遍优于单剂处理,其中二甲四氯钠和苄嘧磺隆混配对猪殃殃的鲜重抑制率达100%;2,4-D丁酯乳油和乙羧氟草醚乳油混配处理对节裂角茴香的鲜重抑制率也为100%。(3)燕麦在除草剂胁迫下,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大呈现升高的趋势。2,4-D丁酯乳油和乙羧氟草醚乳油(877m L·hm-2+600 mL·hm-2)混配后,燕麦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达46.15%、0.15μmol/gFW、83.41μg/gFW和2.29%,均显着高于对照。(4)高浓度的2,4-D丁酯乳油和乙羧氟草醚混配制剂对苗期燕麦产生药害,但低浓度处理对燕麦安全。其他各混配处理均对燕麦安全,可用于生产。与单剂处理相比,除草剂混配可大大提高对杂草的防效,高浓度混配处理的防效优于单剂处理,精异丙甲草胺与苄嘧磺隆以25.4:1和50.8:1的比例混配的防效最好,30 d鲜重防效分别达到90.99%和83.27%;乙羧氟草醚乳油和2,4 D丁酯乳油以1:8.3的比例混配在药后30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1.12%和91.76%。二甲·辛酰溴乳油和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以4.98:1的比例混配,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可达86.23%和98.81%;二甲四氯钠和苄嘧磺隆以4.8:1混配,防效最佳。(5)适宜的混配比例不仅显着提高了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而且提高了燕麦产量。高浓度精异丙甲草胺与苄嘧磺隆混配,30d鲜重防效和株防效分别为90.99%和83.27%。其干草产量可达12125.3 kg·hm-2,种子产量达4541.93 kg·hm-2,分别增产26.86%和11.83%。(6)综合安全性、除草效果及对燕麦的增产作用。皮燕麦田以96%精异丙甲草胺900 ml·hm-2+10%苄嘧磺隆340 ml·hm-2、57%2,4-D丁酯乳油438.5 ml·hm-2+10%乙羧氟草醚300 ml·hm-2的综合效应最佳。裸燕麦田以40%二甲·辛酰溴乳油1400ml·hm-2+50%二氯喹啉酸225 ml·hm-2混配的效果最好。
二、使它隆20%乳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使它隆20%乳油(论文提纲范文)
(1)晋北燕麦田2种除草剂施用量筛选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地概况 |
1.3 试验设计 |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4.1 草害情况调查 |
1.4.2 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测定 |
1.4.3 产量性状及产量的测定 |
1.4.4 安全性调查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燕麦田杂草情况调查 |
2.2 2种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
2.2.1 田普的防除效果 |
2.2.2 使它隆的防除效果 |
2.2.3 2种除草剂最佳施用量的防除效果比较 |
2.3 除草剂对燕麦产量的影响 |
2.3.1 除草剂对燕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
2.3.2 除草剂对燕麦产量的影响 |
2.4 除草剂对燕麦的安全性 |
3 结论与讨论 |
(2)不同农艺措施及化学除草剂对饲用燕麦田杂草防除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燕麦概述 |
1.1.1 裸燕麦 |
1.1.2 皮燕麦 |
1.2 农田杂草的危害 |
1.3 农田杂草的防除 |
1.3.1 农艺措施 |
1.3.2 化学除草 |
1.4 燕麦田杂草防除的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鄂尔多斯及包头饲用燕麦田杂草调查 |
2.1 调查方法 |
2.1.1 调查地点 |
2.1.2 调查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鄂尔多斯饲用燕麦田杂草发生情况 |
2.2.2 包头饲用燕麦田杂草发生情况 |
3 农艺措施对饲用燕麦田杂草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品种 |
3.1.2 试验设计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播期对饲用燕麦田杂草的影响 |
3.2.2 行距对饲用燕麦田杂草的影响 |
3.2.3 种植模式对饲用燕麦田杂草的影响 |
3.2.4 播幅及播量对饲用燕麦田杂草的影响 |
3.3 小结与讨论 |
4 除草剂对饲用燕麦田杂草的防效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供试除草剂 |
4.1.2 供试作物 |
4.1.3 试验地概况 |
4.1.4 试验设计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试验地杂草的种类 |
4.2.2 除草剂对饲用燕麦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 |
4.2.3 除草剂对饲用燕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4.3 小结与讨论 |
5 结论 |
6 建议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扬州市城区麦冬草坪地杂草发生与防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草坪杂草的发生与危害研究进展 |
1.1 我国草坪杂草的发生 |
1.2 草坪杂草的危害 |
2 草坪杂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 |
2.1 国外草坪杂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 |
2.2 国内草坪杂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 |
2.3 麦冬草坪杂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 |
3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扬州市城区麦冬草坪地杂草的调查 |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扬州市城区麦冬草坪地发生的杂草种类 |
2.2 不同类型麦冬草坪地的杂草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除草剂对麦冬的安全性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植物材料 |
1.2 供试药剂及试验剂量 |
1.3 试验方法 |
1.4 评价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36种除草剂对麦冬草坪的安全性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土壤处理剂对麦冬草坪地除草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主要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调查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除草剂土壤处理对不同种类杂草防除效果 |
2.2 除草剂土壤处理对麦冬的安全性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日本矮麦冬草坪地结缕草的防除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供试药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调查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除草剂两次处理对结缕草的防除效果 |
2.2 除草剂对结缕草防除示范试验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麦冬草坪地水花生的防除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供试药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调查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六种除草剂对水花生的防除效果 |
2.2 防除麦冬草坪地水花生的示范试验效果 |
2.3 六种除草剂对麦冬草坪的安全性 |
3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弱筋小麦田间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冬前及越冬期管理 |
(一)查苗补种时,疏密补稀 |
(二)适时中耕,化学除草 |
(三)因苗追肥 |
(四)增施腊肥 |
(五)清沟排渍防旱 |
二、返青期至抽穗期管理 |
(一)水肥管理 |
(二)中耕或化学除草 |
(三)预防倒春寒和晚霜 |
(四)防治病虫害 |
1. 小麦纹枯病。 |
2. 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叶枯病。 |
3. 蚜虫。 |
4. 麦蜘蛛。 |
三、抽穗期至成熟期管理 |
(一)防病治虫 |
(二)做好“一喷三防” |
(三)及时收获防混杂 |
(四)防治病虫害 |
1. 赤霉病。 |
2. 蚜虫。 |
3. 黏虫。 |
(5)息县弱筋小麦田间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冬前及越冬期管理 |
(一)查苗补种,疏密补缺 |
(二)适时中耕,化学除草 |
(三)因苗追肥 |
(四)增施冬前肥 |
(五)清沟排渍防旱 |
二、返青期至抽穗期管理 |
(一)因苗分类管理 |
(二)中耕或化学除草 |
(三)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危害 |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 |
三、返青期至抽穗期病虫害防治 |
(一)小麦纹枯病 |
(二)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叶枯病 |
(三)蚜虫 |
(四)麦蜘蛛 |
四、抽穗期至成熟期管理 |
(一)防病治虫 |
(二)做好“一喷三防” |
(三)降湿除渍防旱 |
(6)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城市草坪土壤动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域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2.1 酸雨溶液和除草剂溶液的配制 |
1.2.2 样地设置 |
1.3 样品采集与鉴定 |
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
2.1.1 大型土壤动物 |
2.1.2 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 |
2.1.3 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 |
2.2 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
2.3 对优势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的影响 |
2.3.1 大型土壤动物蜘蛛目 |
2.3.2 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弹尾目 |
2.3.3 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线虫纲 |
3 结论与讨论 |
3.1 酸雨和除草剂处理对大型土壤动物的影响 |
3.2 酸雨和除草剂处理对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的影响 |
3.3 酸雨和除草剂处理对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的影响 |
3.4 酸雨和除草剂处理对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
3.5 结语 |
(7)不同除草剂对紫薇圃地杂草的防除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时间及试验地概况 |
1.2 供试药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调查和统计方法 |
1.4.1 安全性调查 |
1.4.2 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计算 |
1.4.3 性价比计算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对紫薇苗木的安全性 |
2.2 不同处理对杂草的株防效 |
2.3 不同处理对杂草的鲜质量防效 |
2.4 不同处理的成本和性价比 |
3 结论与讨论 |
3.1 结论 |
3.2 讨论 |
(8)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对城市草坪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酸雨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
1.1.1 酸雨对土壤动物个体及类群数的影响 |
1.1.2 酸雨对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的影响 |
1.1.3 酸雨对土壤动物的影响途径 |
1.2 除草剂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
1.2.1 除草剂对土壤动物个体及类群数的影响 |
1.2.2 除草剂对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的影响 |
1.2.3 除草剂对土壤动物的影响途径 |
1.3 酸雨和除草剂复合胁迫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
1.3.1 酸雨和除草剂复合胁迫对土壤动物个体类群的影响 |
1.3.2 酸雨和除草剂复合胁迫对土壤动物的影响途径 |
2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见下页) |
3 样地设置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3.2 样地设置 |
3.3 酸雨溶液和除草剂溶液的配置 |
3.4 处理方法 |
3.5 土壤动物的采集与鉴定 |
3.5.1 土壤动物的采集 |
3.5.2 土壤动物的分离与鉴定 |
3.6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3.7 数据处理 |
4 结果分析 |
4.1 土壤动物群落组成 |
4.1.1 土壤动物群落区系组成 |
4.1.2 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 |
4.1.3 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群落组成 |
4.1.4 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群落组成 |
4.2 几类优势土壤动物个体数量 |
4.2.1 对大型土壤动物蜘蛛目数量的影响 |
4.2.2 对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弹尾目数量的影响 |
4.2.3 对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线虫数量的影响 |
4.3 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
4.4 土壤动物功能团分析 |
4.5 土壤动物个体及类群数时间动态 |
4.5.1 大型土壤动物时间动态 |
4.5.2 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时间动态 |
4.5.3 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时间动态 |
4.6 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影响下的土壤环境因子 |
4.7 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
4.7.1 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4.7.2 大型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因子CCA排序 |
4.7.3 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因子CCA排序 |
4.7.4 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因子CCA排序 |
5 结论与讨论 |
5.1 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对土壤动物组成的影响 |
5.1.1 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对大型土壤动物的影响 |
5.1.2 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对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的影响 |
5.1.3 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对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的影响 |
5.2 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5.3 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对土壤动物功能团的影响 |
5.4 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影响下的土壤动物时间动态 |
5.5 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 |
5.6 土壤环境因子与土壤动物的关系 |
6 结语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 |
附表2 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群落组成 |
附表3 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群落组成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小麦阔叶杂草除草剂防效对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2 试验设计 |
3 调查内容与计算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除草效果 |
4.2 对小麦的安全性 |
5 结论 |
(10)混配除草剂在燕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项目来源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影响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因素 |
1.3 杂草对作物的危害 |
1.4 草害防治方法 |
1.5 混配除草剂研究进展 |
1.5.1 除草剂的类别 |
1.5.2 混配除草剂的应用 |
1.5.3 除草剂对燕麦的安全性 |
第二章 除草剂混配作用类型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混配除草剂的共毒系数 |
2.2.2 混配除草剂对各杂草的鲜重抑制率的影响 |
2.2.3 混配除草剂对不同杂草的作用类型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混配除草剂对燕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混配除草剂对燕麦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 |
3.2.2 混配除草剂对燕麦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2.3 混配除草剂对燕麦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2.4 混配除草剂对燕麦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混配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的防效及燕麦的产量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4.1.3.1 安全性调查 |
4.1.3.2 防效调查 |
4.1.3.3 燕麦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燕麦田杂草种类及危害等级调查 |
4.2.2 除草剂对燕麦的药害调查 |
4.2.3 除草剂对皮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
4.2.4 除草剂对裸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
4.2.5 不同除草剂混配处理对皮燕麦产量的影响 |
4.2.6 不同除草剂混配处理对裸燕麦产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四、使它隆20%乳油(论文参考文献)
- [1]晋北燕麦田2种除草剂施用量筛选及防治[J]. 施毅,杨富,姜超. 山西农业科学, 2020(09)
- [2]不同农艺措施及化学除草剂对饲用燕麦田杂草防除的初步研究[D]. 刘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扬州市城区麦冬草坪地杂草发生与防除研究[D]. 陈月阳. 扬州大学, 2020(04)
- [4]弱筋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 张海红. 河南农业, 2020(13)
- [5]息县弱筋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 韩军. 河南农业, 2019(34)
- [6]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城市草坪土壤动物的影响[J]. 黄玉梅,王若然,罗智丹,李向,邓楚璇. 浙江农业学报, 2019(12)
- [7]不同除草剂对紫薇圃地杂草的防除效果[J]. 胡慧中,丁晓平,刘建军,王诚吉. 河南农业科学, 2019(06)
- [8]模拟酸雨和除草剂对城市草坪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影响[D]. 王若然.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9]小麦阔叶杂草除草剂防效对比试验[J]. 苏娟娟,景东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2)
- [10]混配除草剂在燕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D]. 苟智强. 甘肃农业大学,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