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泌性中耳炎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于清波[1](2021)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对耳积液IL-8、IL-10、IL-1β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效果及对耳积液白细胞介素-8(IL-8)、IL-10、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SO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耳)。对照组给予鼓膜穿刺术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鼓室导抗图类型、不同语言频率纯音听阈水平、疗效及耳积液IL-8、IL-10、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型鼓室导抗图占比73.81%,高于对照组的45.24%(P<0.05)。观察组语言频率(500、1 000、2 000 Hz)的纯音听阈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治疗后,观察组耳积液IL-8、IL-10、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提升SOM治疗效果,改善中耳功能与听力水平,降低耳积液IL-8、IL-10、IL-1β水平。
赵哲劢炜,林颖,任寸寸,李琳,樊小勤,郭蔷,查定军[2](2021)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耳的宽频声导抗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与正常成年人的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的差异,探讨宽频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6例(252耳)正常成年人为对照组(正常组),64例(8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实验组(分泌性中耳炎组),对两组分别在外耳道压力为0 daPa和峰压时进行宽频声导抗测试,比较两组声能吸收率特征。结果无论是外耳道压力为峰压还是0 daPa时,分泌性中耳炎组500 Hz以上声能吸收率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600~2 000 Hz最为明显。外耳道压力为峰压时,正常组声能吸收率的两个峰值点对应的频率为1 122 Hz和4 238 Hz,分泌性中耳炎组为944 Hz和3 668 Hz,峰值点均前移;外耳道压力为0 daPa时,正常组声能吸收率的两个峰值点对应的频率为1 122 Hz和4 238 Hz,分泌性中耳炎组为648 Hz和3 776 Hz,峰值点亦前移。正常组的中耳共振频率为912±243.01 Hz,分泌性中耳炎组为396±76.45 Hz,分泌性中耳炎组的中耳共振频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耳在600~2 000 Hz宽频声能吸收率下降最明显,且中耳共振频率明显小于正常人。
黄美萍,钱敏飞,黄治物[3](2021)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学测试及诊断策略》文中提出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症状不明显,儿童往往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而被忽视,错过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期。由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儿童长期甚至终身的听力下降,进而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行为、智力和语言的发育,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等。由此可见早期、准确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尤为重要,而规范听力学测试及诊断策略是早期诊疗的根本。
刘训伟[4](2021)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A型鼓室导抗图占比和纯音气导听阈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型鼓室导抗图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纯音气导听阈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A型鼓室导抗图占比,降低纯音气导听阈值,优于单纯口服用药治疗效果。
王梦圆[5](2021)在《CO2激光鼓膜造孔直径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头颈肿瘤患者放疗后所致分泌性中耳炎在不同直径的CO2激光鼓膜打孔治疗下的术后效果,根据疗效找出最佳打孔直径范围。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共1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的头颈肿瘤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耳40耳(共23例病例,其中单耳打孔6例,双耳打孔17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40耳平均分为分为D(造孔直径)≤3mm和D>3mm两大组,记为A、B两组,每组各20耳。A、B两组均以患者确诊时鼓室图及打孔术后纯音听阈测定为对照参考,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纯音听阈测定、鼓室图及耳内镜检查,同时请患者协助填写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详细了解临床症状改变差异性,统计术后并发症相关情况。术后随访时用相应吸引器对比造孔大小的变化,同时分别记录术后1、3、6个月鼓膜愈合及未愈合数量,并对每位患者行鼓室图检查。疗效以术后6个月时的复查结果为依据,并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判:(1)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好转,气-骨导差值较术后当日对照减小>10d B,耳内镜下鼓室内未见积液,引流通畅,打孔边缘清洁、光滑;(2)有效:病史上原有临床症状改善,气-骨导差值较术后当日对照<10d B,耳内镜下鼓室内少许积液,引流通畅,打孔边缘清洁、光滑;(3)无效:病史上原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出现中耳感染等相应并发症,气-骨导差值较术后当日无变化或加重,耳内镜下见鼓室内积液,液平面可见,打孔边缘污秽。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耳数×100%。A、B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年龄性别经过组间均衡性检验,无显着性差异。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对患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值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评估不同打孔直径对头颈肿瘤放疗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是否具有差异性,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手术治疗后有效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评估不同打孔直径对头颈肿瘤放疗术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是否具有差异性,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A组纯音听阈气骨导差均值明显小于B组(p<0.05),说明A组患者术后听力恢复较B组患者为佳;A、B两组组内相比,A组组内术后气骨导差均值小于术前(p<0.05),说明在A组设定的打孔面积下,术后疗效显着;B组组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均值相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B组设定的打孔面积下,手术无明显疗效(见表4)。(2)术后六个月内,A组患者鼓膜愈合较B组为多(p<0.001,见表5);A、B两组术后六个月鼓膜未闭合患者中,鼓膜直径变小数量A组较B组为多(p<0.001)。(3)A(11例,20耳)、B(12例,20耳)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与35%,A组术后疗效显着(见表6,p<0.05)。(4)A、B两组患者治疗后中耳感染、鼓膜不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45%,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P<0.05,见表7)。(5)A组手术治疗后患者主观感受明显好转(P<0.001);B组组内术前调查表与术后调查表相比,B组手术治疗后患者主观感受无明显好转;A、B两组患者术后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表分数相比,A组治疗疗效明显好于B组(P<0.001)。结论:根据本实验研究,在2mm~4mm的造孔直径范围内,2.5mm≤D(造孔直径)≤3mm时其术后效果较好。
成嘉明[6](2020)在《不同年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及宽频声导抗吸收率特点》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临床症状、226Hz声导抗、纯音听阈及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的特点,绘制并分析不同年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声能吸收率曲线的特点。方法:1.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疑似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成年患者共121例,其中男性59例(占48.76%),女性62例(占51.24%)平均年龄为54.25±6.87岁,平均病程为18±12天。按照年龄,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中青年组(n=66例,18≤年龄<65岁)(66耳)和老年组(n=55例,65岁≤年龄<75岁)(55耳)。2.采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记录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无耳闷胀感、耳闭塞感、听力下降、耳鸣及耳痛等)。每位患者入院后均行纯音听阈、226Hz声导抗、宽频声导抗检查,后每位患者均行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置管手术。3.分析不同年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及226Hz声导抗、纯音听阈;分析不同年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宽频声导抗(WBT)声能吸收率的特点。4.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不同年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SOM)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疑似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成人患者121例。其中男性59例(占48.76%),女性62例(占51.24%),平均年龄为54.25±6.87岁,平均病程为18±12天。将两组患者分为中青年组(n=66例,18≤年龄<65岁)(66耳)和老年组(n=55例,65岁≤年龄<75岁)(55耳)。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的平均年龄为:44.99±7.16岁vs.65.39±6.74岁,p=0.000两组患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的男性比率为:中青年组vs.老年组:48.48%(32/66)vs.49.10%(27/55)p=0.474,两组患者男性比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性别上无差异。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的平均病程分别为:中青年组vs.老年组:13±10天vs.23±15天.p=0.03;两组患者的平均病程有差异,老年组的平均病程较中青年组长。2.不同年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症状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出现耳闷(耳闭塞感)症状的人数比率为:中青年组vs.老年组:48.48%vs.58.18%,p=0.2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及中青年组SOM患者均较多表现出耳闷(耳闭塞感)的症状;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出现听力下降症状的人数比率为:中青年组vs.老年组:53.03%vs.27.27%,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较老年组更多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出现耳鸣症状的人数比率为:中青年组vs.老年组:31.82%vs.50.90%,p=0.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中青年患者,老年患者更多表现出耳鸣的症状;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出现耳部疼痛不适症状的人数比率为:中青年组vs.老年组:3.03%vs.1.81%,p=0.6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较少出现耳部疼痛不适的症状。3.不同年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226Hz声导抗、纯音听阈检查(1)226Hz声导抗检查两组患者226Hz声导抗提示:中青年组B型图的比例显着高于老年组,老年组较中青年组的226Hz声导抗图更多表现为C型图(B型图:中青年组vs.老年组:90.91%vs.63.64%,p=0.000)。(2)纯音听阈检查两组纯音听阈结果提示:老年组的混合性聋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老年组在纯音听阈检查中较中青年更多的表现为混合性聋,(中青年组vs.老年组:12.12%vs.34.54%,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不同年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宽频声导抗(WBT)(1)两组患者在324、364、1414、1587、1782、2245、2520、2828、3175、3564、4000、4490、5040、5657Hz等14个频率的吸收率均有差异(P<0.05)。(2)两组患者宽频声导抗(WBT)吸收率折线图提示:在低频率324、364Hz有差异,中青年组略低于老年组;随后在1000-2000Hz左右,中青年组略高于老年组;在3000-5000Hz左右,中青年组显着高于老年组,在其他频率段,两组患者吸收率没有显着差异;曲线图趋势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相一致。5.两组患者的鼓膜穿刺术或鼓膜切开置管术两组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均在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下行鼓膜穿刺术或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术中均抽吸出患者患耳的鼓室积液,两组患者均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结论:1.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老年SOM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闷、耳鸣的症状,而中青年SOM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的症状;2.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与中青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226Hz声导抗、纯音听阈、宽频声导抗检查方面有一定差异;3.宽频声导抗对中青年和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邢培梅[7](2020)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胶耳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背景胶耳是分泌性中耳炎长年不愈,鼓室内渗出液逐渐浓缩而致,临床治疗此病比较棘手,目前常用的方法:成人常用药物保守治疗、单纯鼓膜穿刺或切开、鼓膜切开置管术、咽鼓管吹张等;儿童一般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局部鼓膜置管等治疗。但无论成人或儿童,以上治疗方法都不理想,常致病情迁延不愈,最后导致听力下降,鼓膜粘连,这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胶耳的形成大多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治疗方面,近年来主张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胶耳,使咽鼓管软骨部微骨折、变硬、变薄,峡部管腔周围组织发生纤维化,同时改善咽鼓管纤毛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表面活性物质的正常分布,恢复正常引流,打破恶性循环。对此我们尝试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部分胶耳病例,具体情况如下。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胶耳的临床疗效,以制定治疗胶耳的有效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7例128耳胶耳患者,按随机自愿均衡原则分为三组:观察组:31例42耳,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对照组A:35例44耳,单独鼓膜切开置管术。对照组B:31例42耳,单独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上述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行耳内镜、耳声发射、鼻窦CT、颞骨CT等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门诊复查,行声导抗检测、耳内镜、鼻内镜、纯音听阈测听、Valsalva法检测、咽鼓管测压及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问卷。评估患者听力改善及鼓室内情况,以明确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声导抗检查有效耳(正常耳),均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A(P<0.01),观察组术后18个月声导抗检查有效耳(正常耳),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B(P<0.01);观察组术后9个月、12个月声导抗检查有效耳(正常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B(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术后18个月比较差异不显着,术后9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术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鼓室有效耳(正常耳)、Valsalva检查有效耳、听力正常耳、咽鼓管测压检测正常耳,均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A(P<0.01),均显着高于对照组B(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术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比较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术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问卷(ETDQ-7)评分均非常显着低于对照组A(P<0.01),观察组术后9个月、18个月ETDQ-7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B(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ETDQ-7评分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B(P<0.01),对照组A与对照组B术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术操作安全且简单、微创、并发症极少,耐受性良好,它能够显着改善胶耳患者的咽鼓管功能,提高患者的听力,减轻鼓膜粘连内陷,调节鼓室内压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蓉[8](2020)在《加味取渊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Th1/Th2、AQP-1、TNF-α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耳内阻塞、胀闷感,听力下降,或伴耳鸣、耳痛。目前SOM尚无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临床大多选择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西医的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整体审察,并结合四诊及病证来治疗疾病,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中医治疗疗效明显。取渊汤出自于《辨证奇闻》,原用其治疗鼻窦炎,后导师结合古代医籍理论和平素门诊诊疗经验,在原方基础上加以炙麻黄、杏仁、甘草和陈皮,用以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使用多年,疗效明显。本课题为评价加味取渊汤和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并运用大鼠模型探索加味取渊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疗效评价: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和中医辨证为风邪外袭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治疗:头孢呋辛酯和欧龙马滴剂,口服头孢呋辛酯片0.25g/次,每日2次;欧龙马滴剂5ml/次,每日3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疗程为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取渊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为2周。分别采用以下指标对患者进行评分:各项临床症状量化评分;疗效评价;纯音听阈测定评价;声导抗检查评价等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中医症候,以此来评估加味取渊汤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血液制成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的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以计算出Th1/Th2,以此分析加味取渊汤免疫调控效果。2.动物模型评价: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结合鼓膜内注射继发方法,建立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建模成功后以头孢呋辛酯灌胃体积1ml/100g及欧龙马滴剂灌胃剂量为1.575ml/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取渊汤,大鼠灌胃体积为1ml/100g,日1次,连续给药14天。模型组不给药,确认造模成功后处死。模型组在处死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于给药后各取得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样本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水通道蛋白-1(AQP-1),并检测IL-4和IFN-γ,以计算出Th1/Th2,以此分析加味取渊汤免疫调控效果。结果:1.临床疗效评价:(1)经过14天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在耳内阻塞、胀闷感,听力下降和耳痛方面,两组均有显着疗效,且治疗组对上述症状改善更为显着。(3)对两组改善纯音听阈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对上述症状改善更为显着;对两组改善声导抗疗效进行比较,两组在改善患者声导抗检查方面无显着差异。(4)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显着改善IL-4、IFN-y和Th1/Th2,且治疗组对于IL-4和Th1/Th2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2.动物模型疗效评价:(1)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SOM大鼠的IL-4、IFN-γ和Th1/Th2表达均有显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大鼠的TNF-α和AQP-1表达量均有显着改善,且治疗组对于TNF-α和AQP-1的调节显着优于对照组。结论:1.加味取渊汤联合头孢呋辛酯片和欧龙马滴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着。2.加味取渊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体征,并可降低IL-4,纠正Th1/Th2平衡失衡,改善控制炎症反应,促进黏液排除。3.通过动物模型疗效观察,加味取渊汤可以提高AQP-1、纠正Th1/Th2平衡失衡及降低TNF-α,更显着促进中耳积液吸收,解除中耳黏膜水肿,纠正中耳负压,促进疾病恢复。
王炳慧[9](2019)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应用声导抗检查临床价值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声导抗检查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8例接受听力检查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声导抗测试,比较两组间鼓室导抗图Liden-Jerger分型、间声反射阳性情况。观察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纯音听阈测试(PTA)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Liden-Jerger分型A型、B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间声反射总阳性率为91.2%,观察组间声反射总阳性率为7.4%;观察组间声反射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纯音听阈测试显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平均纯音听阈测试为34.2 dB HL;其中,传导性聋59例(86.8%),混合性聋4例(5.9%),听力正常5例(7.4%)。结论声导抗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孟洁[10](2019)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加鼓膜置管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32例(41耳)患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16例患者(21耳)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加鼓膜置管术。对照组:16例患者(20耳)接受鼓膜置管术。评价的指标如下:咽鼓管功能障碍7项问卷评分(Eustachian tube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7,ETDQ-7)、纯音测听:平均气-骨导差(ABG)、声阻抗、耳内镜检查、薄层颞骨CT扫描,治疗有效率,患者自感症状。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之后1个月咽鼓管功能障碍7项问卷评分(ETDQ-7评分)均较手术之前降低(t=35.204,P=0.000;t=-26.932,P=0.000)。试验组手术之后6个月与手术之后8个月咽鼓管功能障碍7项问卷评分(ETDQ-7评分)均较对照组低(t=-36.298,P=0.000;t=-20.512,P=0.000)。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之后1个月平均气骨导差结果均较手术之前降低(t=31.725,P=0.000;t=14.146,P=0.000)。手术后6、8个月,试验组治疗的有效率(100%,1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0%、75%)(P<0.05)。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加鼓膜置管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较鼓膜置管术医治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好
二、分泌性中耳炎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泌性中耳炎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对耳积液IL-8、IL-10、IL-1β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鼓室导抗图比较 |
2.3 两组不同语言频率纯音听阈水平比较 |
2.4 两组疗效比较 |
2.5 两组治疗前后耳积液IL-8、IL-10、IL-1β水平比较 |
3 讨论 |
(2)分泌性中耳炎患耳的宽频声导抗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宽频声导抗及纯音听阈测试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正常组和分泌性中耳炎组声能吸收率的比较 |
2.2 正常组和分泌性中耳炎组中耳共振频率的比较 |
2.3 声能吸收率的正常参考值 |
3 讨论 |
(4)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疗效比较 |
2.2 两组A型鼓室导抗图占比情况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纯音气导听阈值比较 |
3 讨论 |
(5)CO2激光鼓膜造孔直径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头颈肿瘤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研究的相关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不同年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及宽频声导抗吸收率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胶耳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方法 |
2 治疗方法 |
3 数据统计采用 |
4 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加味取渊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Th1/Th2、AQP-1、TNF-α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于SOM的认识 |
1.1 现代医学对于SOM病因和病理机制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于SOM的诊断 |
1.3 现代医学对于SOM的治疗 |
2. 中医学对于SOM的认识 |
2.1 中医学对于SOM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中医学对SOM的诊断 |
2.3 中医学对于SOM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观察对象 |
1.2 病例选择 |
1.3 受试者权益保障和知情同意书 |
1.4 伦理审查 |
2. 研究方法 |
2.1 药物及实验仪器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程 |
2.4 观察方法 |
2.5 血清处理及检测 |
2.6 统计学处理 |
3. 数据研究结果 |
3.1 两组组间一般资料分析 |
3.2 治疗前两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3.3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
3.4 治疗后两组间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3.5 组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分比较 |
3.6 疗效两组间比较 |
4. 不良反应 |
5. 实验指标结果比较 |
5.1 治疗前两组IL-4、IFN-γ比较(Th1/Th2即IFN-γ/IL-4) |
5.2 治疗组治疗前后IL-4、IFN-γ比较 |
5.3 对照组治疗前后IL-4、IFN-γ比较 |
5.4 两组治疗前后Th1/Th2比较 |
5.5 治疗后两组IL-4、IFN-γ比较 |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 |
1. 研究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用药 |
2.2 实验材料 |
2.3 动物模型建立 |
2.4 实验步骤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治疗组和对照组IL-4、IFN-γ和Th1/Th2比较 |
3.2 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和AQP-1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选题依据 |
1.1 加味取渊汤组成与分析 |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1.3 对照组药物的使用 |
2. 临床实验结果分析 |
2.1 单项分析 |
2.2 综合疗效分析 |
2.3 血清样本中的Th1/Th2分析 |
3. 动物实验结果分析 |
3.1 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
3.2 AQP-1、Th1/Th2和TNF-α比较 |
4. 机制分析 |
5. 总结 |
6. 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致谢 |
(9)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应用声导抗检查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间鼓室导抗图Liden-Jerger分型对比 |
2.2 两组间声反射阳性情况对比 |
2.3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纯音听阈测试情况 |
3 讨论 |
(10)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或专利申报等其他成果 |
附录C.综述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分泌性中耳炎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对耳积液IL-8、IL-10、IL-1β水平的影响[J]. 于清波. 中国医学创新, 2021(33)
- [2]分泌性中耳炎患耳的宽频声导抗特征研究[J]. 赵哲劢炜,林颖,任寸寸,李琳,樊小勤,郭蔷,查定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1(06)
- [3]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学测试及诊断策略[J]. 黄美萍,钱敏飞,黄治物.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6)
- [4]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J]. 刘训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1(07)
- [5]CO2激光鼓膜造孔直径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D]. 王梦圆.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不同年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及宽频声导抗吸收率特点[D]. 成嘉明. 南华大学, 2020(01)
- [7]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胶耳的临床疗效分析[D]. 邢培梅.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8]加味取渊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大鼠Th1/Th2、AQP-1、TNF-α的影响研究[D]. 张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应用声导抗检查临床价值分析[J]. 王炳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13)
- [10]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D]. 孟洁. 蚌埠医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