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研究

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研究

一、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少剑[1](2020)在《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构型设计及绿色合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高端合成基础油,酯类基础油因其高性能、多功能性及环保性而备受青睐。然而,由于含硫催化剂与碱洗精制工艺的使用,酯类基础油的传统生产方式往往引发产品硫含量超标、副产物过多、油品乳化、废水排放量大及设备腐蚀等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关于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系统研究报道亦相对匮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主要从绿色催化剂的研发,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构型设计与构效关系分析,以及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绿色合成及精制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利用水热法合成了锡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采用压缩成型法制备出成型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未使用模板剂与表面活性剂,制备的催化剂不含硫、氮、磷及卤族元素,可在保持较高催化活性、较低成本及良好油剂分离的前提下实现催化剂制备过程的无害化与催化过程的绿色化。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锡锆复合氧化物是具有介孔结构的混合价态金属氧化物;虽然Zr4+的少量掺杂会导致催化剂活性中心数量减少,但可通过提高催化剂的表面疏水性、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及Sn2+分散度而增强催化活性;Zr4+的过量掺杂会导致催化剂由晶体结构转变为无定形结构、活性中心大量损失、表面疏水性减弱,使其催化活性大幅降低;催化剂成型可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改善其孔径分布,增大其酸量及酸强度,并提高其热稳定性。通过拓展“官能团等活性理论”的应用范围并建立简化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在难以获悉反应中间产物结构及组成的情况下研究了高粘度酯类基础油合成的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官能团等活性理论”适用于寡聚反应及有多羟基寡聚物参与的非聚合反应;反应体系的高粘度及催化剂对有机酸的强吸附性会导致酯化反应首先主要发生在催化剂颗粒的外表面,随分子扩散而逐渐发生在催化剂颗粒的内表面,因此反应级数出现由零级向二级阶跃的现象;高粘度的多羟基寡聚物、正庚酸酯及2-乙基己酸酯的适宜合成温度分别为160、170及180℃,采用梯度升温的加热方式,混合酸酯合成反应的羧基转化率可达97%以上。设计并合成了桥联型新戊基多元醇酯与双酯型新戊基多元醇酯,其分别属于很高粘度指数(VHVI)与超高粘度指数(UHVI)的高粘度酯类基础油。为降低环境污染及能耗,提高反应转化率,并防止产品氧化,在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合成过程中,用氮气代替有机溶剂作为携水剂。油品基本物性分析结果表明:桥联型新戊基多元醇酯粗产品的运动粘度、粘度指数、倾点、酸值及色度分别为141.51 mm2/s(40℃)、17.49 mm2/s(100℃)、136、-38℃、13.63 mg KOH/g和3,而双酯型新戊基多元醇酯粗产品的运动粘度、粘度指数、倾点、酸值及色度则分别为106.29mm2/s(40℃)、16.74 mm2/s(100℃)、172、-45℃、8.64 mg KOH/g和4。双酯型新戊基多元醇酯具有更宽的粘度调节范围、更好的粘温性能及低温流动性,而桥联型新戊基多元醇酯的稳定性更高、色度与轻组分含量更低、分子量分布更集中。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合成原料相同时,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粘度主要遵循分子量效应,随分子量增大而线性升高;当合成原料不同时,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基本物性受分子量效应与构型效应的共同影响;当二元羧酸的碳链较短时,影响高粘度酯类基础油基本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构型效应,由奇数碳二元羧酸或支链一元醇合成的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空间位阻较大,不利于分子的紧密排列,将降低酯基对烷基链的吸引作用,因而其粘度与倾点较小;当二元羧酸的碳链较长时,分子量效应对高粘度酯类基础油基本物性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粘度与倾点随合成原料分子量的增大而升高。采用两级分子蒸馏对桥联型新戊基多元醇酯粗产品进行精制,有效脱除了粗产品中的水、有机酸、半酯及低沸点酯等非理想组分,从而减少了污水排放量并避免了产品乳化。桥联型新戊基多元醇酯精制产品的运动粘度、粘度指数、倾点、开口闪点、酸值、色度、密度(20℃)及收率分别为238.79 mm2/s(40℃)、25.77 mm2/s(100℃)、138、-31℃、268℃、0.03 mg KOH/g、4、1.04 g/cm3和82.31 wt.%,可作为很高粘度指数、牌号为120BS的高性能润滑油基础油使用。油品的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精制产品的碳、氢、氧含量分别为65.36、9.75及24.89 wt.%;锡、锆元素含量分别为1.32、3.29μg/g;硫、氮含量几乎为0,表明锡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可实现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绿色催化合成,采用两级分子蒸馏技术可实现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粗产品的绿色精制。

睢国慧,董建勋,李晓辉[2](2019)在《国内尼龙酸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概述了国内己二酸生产中的副产物尼龙酸的应用领域以及尼龙酸的应用研究进展。目前,尼龙酸下游产品的开发主要集中在高沸点溶剂和耐寒增塑剂。在高沸点溶剂的开发方面,根据合成溶剂中所用催化剂不同,对比了不同催化剂催化尼龙酸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的工艺过程;在耐寒增塑剂的开发方面,以尼龙酸与丁醇、异丁醇、辛醇等反应制备不同的产品,分析了合成工艺条件;其次,尼龙酸可作为聚氨酯原料或经分离提纯制备戊二酸和丁二酸等。今后应不断提升经尼龙酸为原料的产品质量稳定性和附加值,扩大尼龙酸的应用。

李小聪,姚宁,徐丽,刘国际[3](2019)在《催化酯化制备己二酸二丁酯工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催化酯化生产己二酸二丁酯合成工艺的不同,综述了以己二酸、正丁醇为原料,采用催化酯化方法合成己二酸二丁酯所用催化剂的类型及工艺特点,着重分析讨论了各种催化剂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催化酯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及建议,为更加环保经济的生产己二酸二丁酯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沂蒙,史建公,张毅,张敏宏[4](2016)在《PVC耐寒增塑剂DOA用催化剂及工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己二酸二(正或异)辛酯(DOA)是重要的聚氯乙烯低毒耐寒增塑剂。从B酸催化剂、L酸催化剂、钛酸酯催化剂及脂肪酶催化剂4个方面综述了DOA合成催化剂及工艺进展。B酸催化剂包括浓硫酸、硫酸氢钠、杂多酸、对甲苯磺酸、生物质炭磺酸、磺酸树脂及分子筛等;L酸催化剂包括离子液体、金属氧化物、金属盐及固体超强酸等。无机液体酸催化剂腐蚀性强,难以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其他无机或有机酸催化剂通过固载化,可以解决分离问题并可重复使用;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钛酸酯催化剂。脂肪酶催化剂具有反应温度低、选择性高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在DOA合成过程中,施加微波技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陈增添[5](2016)在《木素和聚苯醚基树脂炭磺酸制备与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文中研究指明己二酸二辛酯简称为DOA,是一种性能优异、绿色的耐寒增塑剂,可赋予材料良好的耐光性和柔软性,增塑效果好,因此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膜,农业薄膜和聚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中。本论文开展新型、高效固体炭磺酸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于绿色催化合成DOA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开展了以2,6-二甲基苯酚为原料,铜胺络合物为催化剂,在水介质氧化聚合制备了低分子量聚苯醚树脂,再经发烟硫酸液相磺化制备磺化聚苯醚催化剂的研究。考察了分子量、磺化温度、磺化时间、磺化剂以及磺化剂用量对催化剂酸量的影响,并用GPC、FT-IR、NMR和TG-DTG对其进行表征。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的磺酸密度为2.71mmol·g-1,在催化己二酸酯化合成二辛酯(DOA)反应中,7次酯化反应的平均酯化率为99.53%,其平均回收率也可稳定在97.24%,磺化聚苯醚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2.开展了造纸黑液经催化氧化、酚醛化、加助剂B、酸化、炭化、磺化制备复合型木素酚醛树脂炭磺酸(B-PRPC-S03H)的研究。考察了助剂用量、炭化温度、磺化方法与条件等因素对催化剂磺酸基含量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磺酸基含量为2.3Smmol.g-1的催化剂。在催化合成DOA研究中,B-PRPC-S03H催化剂显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优良的重复使用性能,重复7次酯化反应的平均酯化率在99.73%以上,回收率达到94.93%。3.在自行设计的4釜串联反应器上,开展了以大孔磺酸树脂连续催化合成DOA的研究,在醇酸摩尔比为5:1,质量空速为1.2 h-1和135℃下连续运转210h,其平均酯化率可以稳定在92.28%,说明该装置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4.间歇式反应合成的粗酯通过热水洗、Na2C03除酸处理、减压蒸馏脱醇、活性炭脱色分离路线,获得纯度为99.95%的DOA,其品质符合HG/T3873-2006标准中的优等品。利用GC、FT-IR、NMR等对DOA进行表征分析。

张荣[6](2016)在《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高效生物质炭磺酸催化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己二酸二辛酯(DOA)是一种优良的耐寒性增塑剂,由于其增塑效率高、低毒等优点,己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塑料加工行业。鉴于生物质炭磺酸催化剂价廉易得,在合成DOA中具有反应操作简单、催化效率高、产物易分离纯化等优势。本论文从高效、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开展了新型、高效生物质炭磺酸的制备与催化己二酸酯化合成DOA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1)开展葡萄糖水热催化炭化、发烟硫酸磺化制备一系列葡萄糖基炭磺酸的研究,考察了催化剂Na2Si03·9H20与添加剂三聚氰胺对制备葡萄糖基炭磺酸的影响。该方法具有原料和催化剂价廉易得、制备条件温和、催化剂磺酸基较高(2.83mmol/g)和酯化活性优异等优点,但也存在炭化得率低、催化剂稳定性较差的不足;加入三聚氰胺可明显提高炭收率和催化剂的稳定性,但会显着降低磺酸量(1.37mmol/g)。(2)开展竹粉在中高温催化热炭化,发烟硫酸磺化制备一系列竹炭磺酸的研究,考察了催化剂A的用量与炭化温度对炭化收率和磺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热炭化相比,催化热炭化法不仅能明显降低焦油量,显着提高炭化收率(炭产率提升近30%);而且其磺酸量(2.19mmol/g)以及催化酯化回收性能均有明显改善。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得的炭磺酸,使用9次,反应平均酯化率与回收率均在92%以上,显示出了优良的催化活性,但也存在磺酸基脱落等不足。(3)开展了竹粉低温催化热或水热炭化、磺化制备一系列超高磺酸量竹炭磺酸(HBCSAs)的研究,考察了催化剂A、B和添加剂C,以及炭化温度和时间对炭化收率、磺酸量和催化酯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A或B催化炭化后磺化制得炭磺酸不仅酯化活性优良,催化剂稳定性也较好,但其磺酸量与上面中高温催化炭化制得的催化剂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提高。有趣的是在添加剂C的作用下,用催化剂B催化竹粉水热炭化不仅能显着提高,而且能制备超高磺酸量的HBCSAs类,其磺酸量(3.27~4.93mmol/g)远远超出目前所报道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其在催化合成DOA中显示优异的酯化活性和优良的重复使用性,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平均酯化率超过99%,平均回收率也可达95%。

高雪萍,李泽贤,周喜,张超,王公应[7](2016)在《铵、银复合掺杂磷钨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烷基酯》文中认为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铵、银复合掺杂磷钨酸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反应中。采用FTIR、XRD及Hammett指示剂法对催化剂的结构、酸强度与表面酸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H4)0.5Ag0.5H2PW12O40(Ⅰ)的催化活性最高,酯化率达到99.8%,高于传统的单一型阳离子掺杂磷钨酸。考察了Ⅰ对合成其他己二酸二烷基酯的催化性能,酯化率均达到99.5%以上。此外,Ⅰ经过4次使用后,酯化率仍然高达98.6%。

姜会泽,费逸伟,姚婷,卞森[8](2015)在《长碳链二元酸酯类润滑油合成催化剂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合成双酯类是一类性能优良长碳链二元酸酯类润滑油基础油。本文综述了对甲苯磺酸、固体超强酸、杂多酸、离子液体、脂肪酶以及非酸催化剂在长链二元酸酯合成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朱彬,王天丽[9](2015)在《新型醇酸酯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羧酸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传统醇酸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浓硫酸存在许多缺点,因此开发高效环保型绿色催化剂代替传统催化剂硫酸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作者对近年来国内新型醇酸酯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每一种催化剂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印秀云,李敢[10](2014)在《己二酸二辛酯的合成研究》文中指出己二酸二辛酯是一种重要的的耐寒性增塑剂,具有广泛的用途。高效催化剂的选择是以己二酸和2-乙基己醇为原料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关键环节。参考了近几年有关己二酸二辛酯合成的文献,介绍了有机酸、固体超强酸、杂多酸等催化剂催化合成的己二酸二辛酯的催化性能、优化条件、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催化剂的优缺点,并指出了催化剂的研究发展方向。

二、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构型设计及绿色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市场与应用
        1.1.1 柴油机油基础油
        1.1.2 车辆传动设备油基础油
        1.1.3 工业润滑油基础油
        1.1.4 润滑油调和组分
        1.1.5 抗磨剂
    1.2 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研究进展
        1.2.1 新戊基多元醇酯
        1.2.2 桥联型新戊基多元醇酯
        1.2.3 双酯型新戊基多元醇酯
        1.2.4 小结
    1.3 酯类基础油合成原料的选择
        1.3.1 新戊基多元醇的选择
        1.3.2 二元羧酸的选择
        1.3.3 一元醇的选择
        1.3.4 一元羧酸的选择
    1.4 催化剂在酯类基础油合成中的应用
        1.4.1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
        1.4.2 杂多酸
        1.4.3 复合金属氧化物
        1.4.4 分子筛
        1.4.5 酸改性的活性炭
        1.4.6 脂肪酶
        1.4.7 小结
    1.5 绿色分离技术在酯类基础油合成过程中的应用
        1.5.1 氮气携水法
        1.5.2 减压法
        1.5.3 反应蒸馏法
        1.5.4 吸附法
        1.5.5 小结
    1.6 绿色分离技术在酯类基础油精制过程中的应用
        1.6.1 分子蒸馏法
        1.6.2 吸附分离法
        1.6.3 氮气气提法
        1.6.4 小结
第2章 锡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表征及合成机理分析
    2.1 催化剂设计
    2.2 锡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评价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锡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2.2.3 催化活性评价装置及方法
    2.3 锡锆复合氧化物制备条件的优化
        2.3.1 锡锆摩尔比的优化
        2.3.2 pH的优化
        2.3.3 沉淀剂的优化
        2.3.4 水热温度的优化
        2.3.5 水热时间的优化
        2.3.6 催化剂母液浓度的优化
        2.3.7 催化活性对比
    2.4 锡锆复合氧化物的表征
        2.4.1 分析仪器、测试条件及样品处理方法
        2.4.2 XRD分析
        2.4.3 Raman spectra分析
        2.4.4 N_2 physisorption分析
        2.4.5 XPS与ICP-OES分析
        2.4.6 SEM分析
    2.5 锡锆复合氧化物的合成机理分析
        2.5.1 合成机理分析
        2.5.2 验证实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锡锆复合氧化物的成型与表征
    3.1 锡锆复合氧化物的成型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成型方法
        3.1.3 评价方法
        3.1.4 成型条件考察
        3.1.5 成型方案优化
    3.2 成型催化剂的表征
        3.2.1 分析仪器、测试条件及样品处理方法
        3.2.2 XRD分析
        3.2.3 N_2 physisorption分析
        3.2.4 XPS与ICP-OES分析
        3.2.5 NH_3-TPD与Py-IR分析
        3.2.6 SEM分析
        3.2.7 DLS分析
        3.2.8 TG-DSC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粘度酯类基础油合成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4.1 实验装置、试剂、步骤及油品性能测试方法
        4.1.1 实验装置与试剂
        4.1.2 实验步骤
        4.1.3 油品性能测试方法
    4.2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2.1 第一步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建立
        4.2.2 第二步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建立
    4.3 内、外扩散影响的消除
        4.3.1 成型催化剂用量对羧基转化率的影响
        4.3.2 外扩散影响的消除
        4.3.3 内扩散影响的消除
    4.4 三羟甲基丙烷与戊二酸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4.4.1 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羧基转化率和酸值的影响
        4.4.2 动力学方程的拟合
        4.4.3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4.5 第一步反应产物与2-乙基己酸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4.5.1 反应温度及时间对2-乙基己酸转化率和酸值的影响
        4.5.2 动力学方程的拟合
        4.5.3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4.6 第一步反应产物与正庚酸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4.6.1 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正庚酸转化率和酸值的影响
        4.6.2 动力学方程的拟合
        4.6.3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4.7 混合酸酯合成反应的转化率的估算
    4.8 反应历程及催化机理分析
    4.9 梯度升温实验
    4.10 失活催化剂的再生研究
        4.10.1 失活机理分析
        4.10.2 失活催化剂的再生实验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桥联型新戊基多元醇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5.1 实验装置、试剂、油品合成及性能测试方法
        5.1.1 实验装置与试剂
        5.1.2 油品合成方法
        5.1.3 油品性能测试方法
    5.2 桥联型新戊基多元醇酯的物料配比优化
        5.2.1 正交试验设计
        5.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5.2.3 对比实验
    5.3 桥联型新戊基多元醇酯的合成条件优化
        5.3.1 正交试验设计
        5.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5.3.3 合成方案优化
    5.4 桥联型新戊基多元醇酯粗产品的性能分析
        5.4.1 分析仪器及测试条件
        5.4.2 基本物性分析
        5.4.3 模拟蒸馏分析
        5.4.4 GPC分析
        5.4.5 ~(13)C-NMR分析
        5.4.6 ~1H-NMR分析
    5.5 桥联型新戊基多元醇酯的构效关系研究
        5.5.1 二元羧酸对桥联型新戊基多元醇酯基本物性的影响
        5.5.2 增粘机理分析及构效关系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双酯型新戊基多元醇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6.1 实验装置、试剂及油品性能测试方法
        6.1.1 实验装置与试剂
        6.1.2 油品性能测试方法
    6.2 探索性实验
        6.2.1 双酯型新戊基多元醇酯的分子构型设计
        6.2.2 双酯型三羟甲基丙烷酯的合成方法
        6.2.3 双酯型三羟甲基丙烷酯的合成实验总结
        6.2.4 C类双酯型季戊四醇酯的合成探索
    6.3 C类双酯型季戊四醇酯合成条件的优化
        6.3.1 第一步反应条件的优化
        6.3.2 第二步反应条件的优化
        6.3.3 氮气流量与搅拌速度的优化
        6.3.4 小结
    6.4 C类双酯型季戊四醇酯粗产品的性能分析
        6.4.1 分析仪器及测试条件
        6.4.2 基本物性分析
        6.4.3 GC-MS与模拟蒸馏分析
        6.4.4 GPC分析
        6.4.5 ~(13)C-NMR分析
        6.4.6 ~1H-NMR分析
    6.5 C类双酯型季戊四醇酯的构效关系研究
        6.5.1 二元羧酸对C类双酯型季戊四醇酯基本物性的影响
        6.5.2 一元醇对C类双酯型季戊四醇酯基本物性的影响
        6.5.3 增粘机理分析及构效关系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精制研究
    7.1 实验装置、试剂、精制步骤及油品性能测试方法
        7.1.1 实验装置及试剂
        7.1.2 精制步骤
        7.1.3 油品性能测试方法
    7.2 分子蒸馏精制实验
    7.3 粗产品与精制产品的性能测试
        7.3.1 基本物性分析
        7.3.2 元素分析
        7.3.3 GPC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国内尼龙酸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尼龙酸下游产品的开发
    1.1 合成混合酸二甲酯 (DBE)
        1.1.1 以浓硫酸及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DBE
        1.1.2 以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合成DBE
        1.1.3 以杂多酸 (盐) 为催化剂合成DBE
        1.1.4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DBE
        1.1.5 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合成DBE
    1.2 制备耐寒增塑剂
        1.2.1 混合二元酸二丁酯 (DIB)
        1.2.2 混合二元酸二异丁酯 (DIBA)
        1.2.3 混合二元酸二辛酯 (DOM)
        1.2.4 尼龙酸其他酯化反应及应用
    1.3 其他应用
2 尼龙酸产品的应用市场
3 结语

(3)催化酯化制备己二酸二丁酯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工业生产DBA合成方法
2 己二酸二丁酯合成催化剂及工艺研究
    2.1 无机Br?nsted酸 (质子酸) 催化剂
        2.1.1 浓硫酸催化剂
        2.1.2 硫酸氢钠催化剂
        2.1.3 杂多酸催化剂
    2.2 有机B酸催化剂
        2.2.1 氨基磺酸催化剂
        2.2.2 对甲苯磺酸
        2.2.3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2.2.4 分子筛催化剂
    2.3 Lewis酸催化剂
        2.3.1 离子液体催化剂
        2.3.2 金属盐催化剂
        2.3.2.1 无机氯化物催化剂
        2.3.2.2 无机硫酸盐催化剂
        2.3.3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2.3.4 苯磺酸铜盐
        2.3.5 稀土氧化物催化剂
3 结语

(4)PVC耐寒增塑剂DOA用催化剂及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B酸催化剂
    1.1 无机B酸催化剂
        1.1.1 浓硫酸催化剂
        1.1.2 硫酸氢钠催化剂
        1.1.3 杂多酸催化剂
    1.2 有机B酸催化剂
        1.2.1 对甲苯磺酸催化剂
        1.2.2 生物质炭磺酸催化剂
        1.2.3 磺酸树脂催化剂
        1.2.4 分子筛催化剂
2 L酸催化剂
    2.1 离子液体催化剂
    2.2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2.2.1 稀土氧化物催化剂
        2.2.2 其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2.2.3 粉煤灰复合氧化物固体酸
    2.3 金属盐催化剂
        2.3.1 氯化稀土混合物催化剂
        2.3.2 其他无机盐催化剂
    2.4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3 钛酸酯类催化剂
4 脂肪酶催化剂
5 结语

(5)木素和聚苯醚基树脂炭磺酸制备与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1.2.1 无机酸类
        1.2.2 有机酸类
        1.2.3 钛酸酯类
        1.2.4 固体酸类
    1.3 木素炭基材料
        1.3.1 木质素简介
        1.3.2 木质素炭磺酸
    1.4 磺化聚苯醚研究进展
        1.4.1 聚苯醚简介
        1.4.2 聚苯醚合成研究进展
        1.4.3 聚苯醚改性
        1.4.4 磺化聚苯醚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其内容
第二章 低分子量磺化聚苯醚制备与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及仪器
        2.2.2 磺化聚苯醚的制备
        2.2.3 磺化聚苯醚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表征结果与讨论
        2.3.2 磺化反应结果与讨论
        2.3.3 酯化反应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木素酚醛树脂炭磺酸制备与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及仪器
        3.2.2 木质素酚醛树脂炭磺酸的制备
        3.2.3 木质素炭磺酸的制备
        3.2.4 催化剂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表征结果
        3.3.2 液相磺化结果与讨论
        3.3.3 气相磺化结果与讨论
        3.3.4 酯化反应结果与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连续酯化反应与己二酸二辛酯的分离提纯路线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及仪器
        4.2.2 连续反应
        4.2.3 己二酸二辛酯的合成分离路线
    4.3 己二酸二辛酯的表征
        4.3.1 己二酸二辛酯的酸值测定
        4.3.2 气相分析纯度
        4.3.3 酯层处理损失率的计算
        4.3.4 己二酸二辛酯的红外表征
        4.3.5 己二酸二辛酯的NMR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连续反应
        4.4.2 中和除酸结果与讨论
        4.4.3 己二酸二辛酯的红外谱图分析
        4.4.4 己二酸二辛酯的NMR谱图分析
        4.4.5 气相色谱分析
        4.4.6 分离提纯路线参数
    4.5 小结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高效生物质炭磺酸催化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引言
    1.2 增塑剂
        1.2.1 增塑剂的概况
        1.2.2 增塑剂的增塑原理
        1.2.3 增塑剂的用途
        1.2.4 增塑剂的现状与发展
    1.3 几类典型合成DOA所用催化剂
        1.3.1 无机酸类催化剂
        1.3.2 有机酸类催化剂
        1.3.3 钛酸酯类催化剂
        1.3.4 固体酸催化剂
    1.4 生物质固体酸
        1.4.1 生物质简介
        1.4.2 葡萄糖基固体酸
        1.4.3 竹炭基固体酸
        1.4.4 其他生物质炭磺酸
    1.5 立论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葡萄糖基炭磺酸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制备方法
        2.2.3 葡萄糖基催化剂表征
        2.2.4 葡萄糖基炭磺酸催化酯化反应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硅对葡萄糖基炭材料的影响
        2.3.2 硅与三聚氰胺对炭材料的影响
        2.3.3 表征结果分析
    2.4 葡萄糖基炭磺酸催化酯化性能评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温催化热炭化法制备竹炭磺酸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竹炭磺酸催化剂的制备
        3.2.3 竹炭磺酸催化剂表征
        3.2.4 竹炭磺酸酯化反应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制备方法对竹炭磺酸的影响
        3.3.2 A对竹炭磺酸制备的影响
        3.3.3 表征结果与分析
    3.4 竹炭磺酸催化剂性能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温催化炭化法制备超高酸性竹炭磺酸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4.2.2 竹粉主要成分分析
        4.2.3 超高酸性竹炭磺酸的制备
        4.2.4 超高酸性竹炭磺酸表征
        4.2.5 超高酸性竹炭磺酸催化酯化反应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催化剂A对竹炭磺酸制备的影响
        4.3.2 催化剂B对竹炭磺酸制备的影响
        4.3.3 A、B和助剂C对超高酸性竹炭磺酸制备的影响
        4.3.5 表征结果与分析
        4.3.6 酯化反应
        4.3.7 超高酸性竹炭磺酸的催化性能考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7)铵、银复合掺杂磷钨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烷基酯(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 1 原料及设备
    1. 2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1. 3 己二酸酯的合成
2 结果与讨论
    2. 1 催化剂的表征
    2. 2 催化剂活性评价
    2. 3其他己二酸二烷基酯的合成
    2. 4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3 结论

(8)长碳链二元酸酯类润滑油合成催化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对甲苯磺酸催化体系
2固体超强酸催化体系
3杂多酸催化体系
4非酸催化体系
5离子液体催化体系
6脂肪酶催化剂
7结束语

(9)新型醇酸酯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金属无机盐催化剂
    1.1 Na HSO4·H2O催化剂
    1.2 F e C l3·6 H2O、N H4F e (S O4) 2·1 2 H2O、F e2 (S O4) 3·H2O催化剂
    1.3 Sn Cl2·2H2O、Sn Cl4·5H2O催化剂
    1.4 Cu SO4·5H2O催化剂
    1.5 Al2 (SO4) 3·18H2O催化剂
    1.6 无水Ca Cl2催化剂
2 固体酸催化剂
    2.1 分子筛催化剂
    2.2 杂多酸催化剂
    2.3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2.4 天然基负载酸催化剂
    2.5 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
3 离子液体催化剂
4 结语

(10)己二酸二辛酯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机酸
2 固体超强酸
3 活性碳纤维
4 杂多酸
5 分子筛
6 结语

四、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粘度酯类基础油的构型设计及绿色合成研究[D]. 胡少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02)
  • [2]国内尼龙酸应用研究进展[J]. 睢国慧,董建勋,李晓辉. 合成纤维工业, 2019(02)
  • [3]催化酯化制备己二酸二丁酯工艺研究进展[J]. 李小聪,姚宁,徐丽,刘国际. 河南化工, 2019(04)
  • [4]PVC耐寒增塑剂DOA用催化剂及工艺研究进展[J]. 李沂蒙,史建公,张毅,张敏宏.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6(03)
  • [5]木素和聚苯醚基树脂炭磺酸制备与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D]. 陈增添.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1)
  • [6]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高效生物质炭磺酸催化剂研究[D]. 张荣.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1)
  • [7]铵、银复合掺杂磷钨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烷基酯[J]. 高雪萍,李泽贤,周喜,张超,王公应. 精细化工, 2016(01)
  • [8]长碳链二元酸酯类润滑油合成催化剂研究进展[J]. 姜会泽,费逸伟,姚婷,卞森. 化工时刊, 2015(08)
  • [9]新型醇酸酯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朱彬,王天丽.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 [10]己二酸二辛酯的合成研究[J]. 印秀云,李敢. 广州化工, 2014(13)

标签:;  ;  ;  ;  ;  

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辛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