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侧多原发性肺癌1例报告

同侧多原发性肺癌1例报告

一、同侧多原发性肺癌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超[1](2021)在《同时多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随着低剂量CT的普及,同时多原发性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的检出率越来越多,为了探究外科在sMPLC诊疗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一系列sMPLC患者的手术资料。材料和方法统计2013年01月至2018年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共纳入78例符合sMPLC诊断标准的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经相关治疗,手术方式为R0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或采样术。我们分析了患者术后生存率,并统计患者基线信息如:年龄、性别、主诉、癌症家族史、术前肿瘤标记物、肿瘤偏侧性、肿瘤位置、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手术方式、手术次数、肿瘤病理类型、肿瘤脏层胸膜侵犯、术后辅助治疗等,随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一步探究无复发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组78例患者中,女性48(61.54%)例,中位发病年龄62岁(28岁-76岁),有吸烟史的患者有21(26.92%)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有23(29.49%)人,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有4(5.13%)人,术前肿瘤标记物升高的患者有19(24.36%)人。在肿瘤最高病变pT分期中,T1(d≤3cm)分期的患者有64(82.05%)人,T2(3<d≤5cm)分期的患者有12(15.38%)人,另有T3+4(d>5cm)分期的患者2(2.56%)人。在肿瘤N分期中,N0分期患者有72(92.31%)人,N1+2分期患者有6(7.69%)人。在肿瘤TNM分期中,I期的患者有60(76.92%)人,Ⅱ期的患者有15(19.23%)人,Ⅲ期的患者有3(3.85%)人。肿瘤均位于同一侧的患者有69(88.46%)人,病变分别位于不同肺叶的患者有52(66.67%)人,双原发肺癌患者有65(83.33%)人,同期手术的患者有72(92.31%)人。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仅行肺叶切除的患者有32(41.03%)人,行肺叶切除+亚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的患者有35(44.87%)人,腺癌是最多见的病理类型。患者手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42%、86.84%、77.78%、62.96%、60.00%;手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3%、92.11%、82.22%、77.78%、65.00%。最大肿瘤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手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和最大肿瘤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手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一、sMPLC多见于女性,以腺癌为主,其预后不同于肺内转移。二、对于sMPLC患者,在肺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手术(R0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或采样)是一种获益显着的治疗方式。三、最大肿瘤TNM分期是影响sMPLC患者术后DFS的不利因素;吸烟史和最大肿瘤TNM分期是影响sMPLC患者术后OS的不利因素。

吴文博,段国辰[2](2021)在《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临床上双原发癌的患者日益增多。乳腺癌和肺癌是女性常见的两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了广大女性的健康。肺脏虽然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然而近年来,临床上乳腺癌患者出现原发肺癌的病例却逐渐增多,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的发生率远比肺癌首发的双原发肺癌和乳腺癌的发生率要高,原发性乳腺癌和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刘子旭[3](2021)在《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肺癌的筛查和鉴别诊断缺少令人满意的生物标记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肺癌的早期诊断。代谢组学是对体内所有低分子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肺部病变和健康人群血浆代谢组学的对比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血浆低分子代谢物水平的差异,这些代谢物具备成为肺癌生物标记物的潜力。方法:收集我科自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收治入院的肺部结节患者,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肺转移癌组16人、肺良性结节组32人、原发性肺癌组160人,并将同期在门诊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共96人纳入研究,将肺癌组和健康人群组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各选出一半,分别作为实验组和验证组。一方面从健康人群肺癌筛查的角度,先将肺转移癌组、肺良性结节组、原发性肺癌组和健康人群组四组进行整体比较,再将三个肺结节病变组和健康人群组分别比较,运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各组间有差异的低分子代谢物,并通过ROC曲线图验证它们的筛查能力。另一方面从肺癌鉴别诊断的角度,将肺转移癌组、肺良性结节组、原发性肺癌组进行整体比较和两两比较,用相同方法筛选低分子代谢物并检验其鉴别能力。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肺癌在实验组和验证组的一般情况如吸烟史、合并症、恶性肿瘤病史、病理类型和分期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健康人群的肺癌筛查方面,四组的整体比较共筛选出5种低分子代谢物,分别为癸酰肉碱、谷氨酰苯丙氨酸、溶血磷脂酰甘油(18:1)、嘧啶核糖核苷单磷酸和类黄酮c-糖苷,三个肺部结节病变组和健康人群组的分别比较各筛选出了 4-6种低分子代谢物,这些代谢物经检验均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方面,三组整体比较筛选出的低分子代谢物有新烟碱、辛烷基肉碱、2-甲氧基乙酮、视黄醇、癸酰肉碱、降钙酸、糖原、黄酮醇,两两比较筛选出的代谢物各有三种。原发性肺癌和健康人群组经过实验组的分析,筛选出6种低分子代谢物,有新烟碱、1-水杨酸葡萄糖醛酸苷、亚硝基谷胱甘肽、双氢咖啡酸3-o-葡萄糖醛酸内酯、嘧啶核糖核苷单磷酸和类黄酮c-糖苷,它们在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5,说明这六种物质对原发性肺癌和健康人群有较强的鉴别诊断能力。结论: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可以有效地发现肺癌和其他肺部结节病变的血浆低分子代谢物水平的变化,筛选出有差异的代谢物,这些低分子代谢物具备成为健康人群肺癌筛查和肺癌鉴别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的能力。目的:通过一定数量样本的总结和分析,将肺内淋巴结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定量化,并制定出相应的评分表,通过这种客观的方法与肺原发癌相鉴别,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我科手术的符合条件的共117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82个患者的110个肺内淋巴结和35个患者的35个原发性肺癌,所有病灶均为经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12mm的实性小结节,观察项目包括结节位置、大小、形状、密度是否均匀、边缘是否光滑、周围是否有线状高密度影、内部是否有空泡、与胸膜距离、有无胸膜凹陷、是否逐渐增大等影像学特点。结果:在结节位置、大小、形态、有无空泡和与胸膜距离五个方面,两者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将位于上叶、与胸膜距离大于10mm、大小为8-12mm、不规则形、结节内有2个及以上空泡、合并中晚期肺癌者均分别记为1分,位于中叶或舌段、与胸膜距离0-10mm、大小为4-8mm、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内有1个空泡、合并早期肺癌者均分别记为2分,位于下叶、与胸膜相连、大小为0-4mm、三角形或四边形、结节内无空泡、不合并肺癌者均分别记为3分,以此绘制成肺内实性小结节性质诊断评分表。将各项积分相加后得到的总分,按照由低到高分成三组,分别对应肺内实性小结节恶性风险等级,A级(6—9分)对应的肺原发癌可能性最大,建议手术切除,C级(15—18分)对应肺内淋巴结的可能性最大,建议不予处理,而B级(10—14分)则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或定期复查,以此绘制成恶性风险等级表。检测其阳性预测值为81%(23/28),阴性预测值为97%(89/92),灵敏性为63%(23/35),特异性为 81%(89/110)。结论:对于直径小于12mm性质不明的肺内实性小结节,按照本研究的评分表和风险等级表进行评估,可以比原来更加准确、快速地进行判断,给临床医生带来诊疗决策上的帮助。

张思奇[4](2019)在《冷消融治疗肺癌的并发症影响因素及术前中医证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研究冷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并发症的发生率;2.分析发生率较高的8类并发症咳血、发热、咳嗽、疼痛、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性改变、肺内出血及总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3.对肺癌冷消融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指导围手术期管理,丰富知情谈话的内容;4.探讨肺癌冷消融术前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本课题为回顾性临床研究课题,资料来源于2003年9月至2018年3月所有于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行肺癌冷消融术的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共纳入患者363人,冷消融术总数450次。通过查阅医院海泰电子病例系统,扫描电子病历系统、医嘱系统及纸质版病历等方式获取病历资料,需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医嘱资料,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出院记录,手术资料,影像资料等,研究肺癌冷消融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术前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 并发症情况1.1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为396次,总发生率为88.0%。常见并发症:咳血221例(49.1%),发热190例(42.2%),咳嗽168例(37.3%),疼痛161(35.8%),胸腔积液75例(16.7%),气胸72例(16.0%),肺部炎性改变70例(15.6%),肺内出血34例(7.6%)。少见并发症:喘憋18例(4.0%),神经损伤15例(3.3%),寒战11例(2.4%),血压升高10例(2.2%),心律失常8例(1.8%),皮下气肿7例(1.6%),肿瘤溶解综合征4例(0.9%),手术相关死亡4例(0.9%),呼吸衰竭3例(0.7%),呕吐、血胸、冷休克、急性心衰均为2例,各占0.4%,窦道形成、胸腔感染、心烦、急性水肿脊髓受压各出现1例,各占(0.2%)。1.2并发症SIR分级情况:无并发症54例,占12.0%;副反应236例,占52.5%;轻微并发症92例,占20.4%,严重并发症68例,占15.1%。1.3并发症发生时间分类:常见并发症中咳血、发热、疼痛、气胸、肺内出血以即刻发生较多,而咳嗽、胸腔积液及肺部炎性改变以围手术期发生较多。1.4常见并发症出现及持续时间:常见并发症出现的平均时间约为1-3天,以胸腔积液出现时间较晚,平均约3天。除胸腔积液平均持续时间大于1周,其余并发症平均持续时间均在1周内。1.5死亡情况:术后30天内死亡患者10人,占总数2.7%,根据病历随访结果,有4人死亡原因考虑与手术相关,死亡率约为1.1%。2并发症影响因素靶病灶最大径、PLT、PT为冷消融术总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靶病灶最大径越大,越容易出现并发症;PLT及PT的升高会降低总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CRE、IP、冷消融次数≥2、FEVI/FVC<70%为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IP的升高及冷消融次数≥2会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CRE的升高及FEVI/FVC<70%会增加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有吸烟史为咳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类型、手术进针量≥2、合并冠心病为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非小细胞肺癌更容易合并发热;手术进针量≥2、合并冠心病会增加发热出现的可能性。无同侧肺部手术史、无分次消融为咳嗽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无同侧肺部手术史及无分次消融均会增加咳嗽出现的可能性。年龄<75岁、ALB为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年龄<75岁时,出现疼痛的危险性增加;ALB升高出现疼痛的可能性增加。冷冻病灶邻近支气管、冷消融次数≥2、合并高血压、K、IP均为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冷冻病灶邻近支气管、冷消融次数≥2、IP值升高均会降低胸腔积液发生的可能性;合并高血压会增加胸腔积液发生的可能性,术前血钾的增加会增加胸腔积液发生的可能性。FEVI/FVC<70%为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且FEVI/FVC<70%会增加并发气胸的风险。LYM%、形体发育偏胖为肺部炎性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单核细胞百分比的增加会增加出现肺部炎性该变的可能性;形体发育偏胖的患者不容易合并肺部炎性改变。单因素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0.04)与冷消融术合并肺内出血存在显着相关性,但是只有一个单因素出现显着相关性,因此未能进一步进行Logistic多因素研究。3中医证型研究本研究中肺癌冷消融术前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虚证及气滞血瘀证占比最高,从虚实分类来看,总以虚证为主。术前证型分布在年龄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主要表现为肺脾气虚证与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气阴两虚证与气滞血瘀证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性别、病理类型、肿瘤部位、手术次数、术前靶病灶大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前中医证型在术前血常规、ALT、CRE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RBC及HGB存在统计学差异,具体表现为术后RBC在肺脾气虚证和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存在统计学差异,肺脾气虚证与痰热阻肺证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HGB在肺脾气虚证与肺阴虚证存在统计学差异。各证型与发热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以气阴两虚证发热占比最高,肺脾气虚证发热占比次之,由此可知,术前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证及肺脾气虚证容易合并发热。结论1肺癌冷消融术安全性较高。2与总并发症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靶病灶最大径、PLT、PT;与严重并发症相关的影响因素为CRE、IP、冷消融次数≥2、FEVI/FVC<70%;与咳血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有吸烟史;与发热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进针量≥2、合并冠心病;与咳嗽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无同侧肺部手术史、无分次消融;与疼痛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年龄<75岁、ALB;与胸腔积液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冷冻病灶邻近支气管、冷消融次数≥2、合并高血压、K、IP;与气胸相关的影响因素为FEVI/FVC<70%;与肺部炎性改变相关的影响因素为LYM%、形体发育偏胖。3本研究中肺癌冷消融术前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虚证及气滞血瘀证占比最高,从虚实分类来看,总以虚证为主。各证型年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各证型术后RBC及HGB存在统计学差异,具体表现为术后RBC在肺脾气虚证和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存在统计学差异,肺脾气虚证与痰热阻肺证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HGB在肺脾气虚证与肺阴虚证存在统计学差异。各证型与冷消融术出现发热存在统计学差异。

李小兵,吴冠文,王长喜[5](2017)在《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多原发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5例诊断为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肿瘤不同的生长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均行一期胸腔镜手术:无手术死亡;慢性胸腔积液l例,治愈。结论多原发肺癌的治疗主要还是采取手术切除,其前提是最大限度的保证肺功能;胸腔镜手术为同期多肺叶手术提供更大可能。

陈彪[6](2017)在《多原发肺癌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是原发性肺癌中的一种少见类型,但近年临床检出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本研究对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MPLC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多原发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参照Martini-Melamed诊断标准,对21例MPL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组的21例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全肺切除1例,肺叶切除联合肺段切除1例,肺叶切除联合楔形切除10例,肺叶联合肺叶切除6例,联合肺段切除3例,系统性淋巴结清扫18例,淋巴结采样3例。结果:21例患者中多原发肺癌4例,双原发肺癌17例。同时性MPLC15例,异时性MPLC6例。手术方式以肺叶切除为主(67.4%,31/46),病灶好发于右上叶(39.1%,18/46),病理以腺癌多见(78.3%,36/46),其次为鳞癌(21.7%,10/46)。腺癌中以乳头状为主的病理亚型较多见(55.6%,20/36)。分期以I期为主(90.5%,19/21)。组织病理类型相同的MPLC比例(71.4%,15/21)高于不同病理类型(28.6%,6/21),其中腺癌-腺癌多见(86.7%,13/15)。病灶位于同侧同一肺叶者4例(19.0%),同侧不同肺叶者5例(23.8%),位于双侧肺者12例(57.1%)。13例腺癌-腺癌患者中,对4例行病灶驱动基因检测,均呈现不同基因位点的突变。结论:MPLC病灶好发于右上叶,病理以乳头状为主的腺癌多见。对分子基因标志物的检测对于多原发肺癌的诊断有较大帮助。行同期或分期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可能为多原发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李钊,宋敏,姜鲁宁,苏娜[7](2016)在《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同时双原发肺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同时双原发肺癌典型病例的分析,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临床认知。方法分析2012年我科收治的1例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的同时双原发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支气管镜表现,并结合病例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双原发、肺癌、小细胞癌、鳞癌"为检索词,通过万方医学数据库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对中文文献进行检索;以"double primary,lung cancer,squamous cell carcinoma,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为检索词,通过Pub Med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患者为76岁男性,因"咳嗽、胸痛、憋喘半个月余"入院,行胸部CT示右肺门团块状高密度影,并行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为右上支气管鳞状细胞癌、右中间段支气管小细胞癌,其影像学表现、支气管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相一致。在上述数据库仅见7篇类似病例报道。7例患者均有长期吸烟史,其中男6例。4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1例患者仅表现为胸痛。7例患者胸部CT表现为肺(门)占位或伴支气管狭窄闭塞。5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结论双原发肺癌影像学表现及支气管镜表现有一定特征,及时经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组织病理有助于诊断。

郑爱民[8](2015)在《肺部肿瘤微波消融的严重并发症、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都很常见,然而,大部分患者因身体状况差或肿瘤分期晚,而不适合性外科手术切除。这就需要有一种方法,来局部控制无法切除的肺部肿瘤,而肺部肿瘤热消融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符合这种临床需求。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是最为广泛应用的肺部肿瘤消融方法。与RFA相比,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 MWA)几乎具有RFA的所有优点,并且具有RFA所没有的优势,如消融区域较大、消融时间较短和热沉积效应较低,有可能提高肺肿瘤的热消融效果。然而,还没有对肺MWA的并发症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报告,针对疗效的临床研究也很少,并且样本较小且不够系统。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肺部肿瘤MWA后的严重并发症、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初步掌握其特点和规律,为肺MWA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自2011年1月到2013年5月,针对184例病人的253个肺部肿瘤病灶,进行了204例次MWA。这204例次MWA中,病人平均年龄61.5±13.5岁(19-85岁),病灶平均最大径3.3±1.93cm(0.5-12.0cm),原发性肺癌150例(73.5%,150/204),转移性肺癌54例(26.5%,54/204)。所有肿瘤的诊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病理学依据。不选择外科手术的原因包括以往肺切除病史、心肺功能差、多发肿瘤病灶、存在难以处理的合并症、拒绝外科手术或存在胸外科医生认为不宜手术的其它原因。所有患者都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辅助镇痛、镇静药物。在CT引导下将微波天线置入肿瘤内部进行消融。如果术后发现气胸或胸腔积液并且进行性加重、肺脏压缩超过35-40%、出现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下降、或出现压迫性肺不张,则予胸腔置管引流。术后24小时予胸部CT平扫,评价早期并发症情况;术后1月、3月、6月和12月,以后每6月1次,进行随诊复查,内容包括胸部CT增强扫描和血清肿瘤标致物检查。依据美国介入放射学会(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IR)的相关标准判定严重并发症。所有并发症数据以肺MWA手术操作的总台次(204例次)为基础进行分析。对发生率大于1%的严重并发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为了便于疗效分析,结合MWA局部治疗的特点,将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分别再分组,称为期别分组。将原发性肺癌患者分成3组:T组为有原发肿瘤而无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T1-4NOM0);N组为有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而无远处转移(T1-4N1-3M0);M组为原发肿瘤且已有远处转移(T1-4N0-3M1)。将转移性肺癌患者分成2组:单发转移组为原发病灶已经切除,肺内出现孤立的转移病灶,影像学检查无其他转移灶;多发转移组为原发病灶已经切除或未切除,肺内外2处以上转移病灶。所有疗效数据以除MWA相关死亡以外的所有病例数(183例)为基础进行分析。局部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不完全消融率、局部进展率和局部无进展生存期(Loc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LPFS),生存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异位无进展生存期(Remot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PFS)、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 。对不完全消融、局部进展、RPFS和CSS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出现MWA相关的死亡1例(0.5%,1/204),为一70岁的老年男性。右上肺7.1cm的腺癌MWA后18小时,病人开始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胸片示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予胸腔置管引流气胸,胸腔穿刺抽出胸水,呼吸衰竭有所缓解。但是,术后41小时突然出现心室纤颤,随后死亡。在204例次的肺MWA手术中,有42例次(20.6%)术后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包括需要置管引流的气胸32例(15.7%)、需要置管引流的胸腔积液6例(2.9%)、肺炎6例(2.9%)和肺脓肿1例(0.5%)。其中,先后发生大量胸腔积液和肺炎2例;先后出现大量气胸和大量胸腔积液1例;大量气胸同时出现严重而需要治疗的皮下气肿2例,其中1例为支气管胸膜瘘引起。在随访中未发现迟发性的严重并发症。支气管胸膜瘘虽经胸腔镜下胸膜粘连术治疗,但是气胸仍不能控制,直至病人于术后7月余死于脑转移。其余并发症(除上述的1例死亡以外)都经治疗后好转。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需置管气胸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P=0.011)、肺气肿(P=0.0005);与需置管胸腔积液相关的因素只有肿瘤与胸壁的距离(<1/≥1cm)(P=0.015);与肺炎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最大径(P=0.040)、脏层胸膜穿刺次数(P=0.001)和累计消融时间(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47)与肺气肿(P=0.004)是需置管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与胸壁的距离(<1/》1cm)(P=0.013)是需置管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脏层胸膜穿刺次数(P=0.007)是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204例次MWA技术成功率100%,中位随访时间为34.5月±7.7月(24.7-51.8月)。183例患者首次MWA术后1月评价不完全消融率14.2%(26/18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P<0.001)是不完全消融的独立危险因素;0-3cm组完全消融率93.7%(89/95),3.1-5cm组82.3%(51/62),>5cm组65.4%(17/26)。183例初次消融的病例中,局部进展35例(19.1%),1年、2年、3年和4年LPFS为81.8%、76.1%、74.1%和74.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P<0.001)和肺气肿(P=0.008)是局部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肺气肿的患者局部进展率为15.5%(22/142),合并肺气肿的患者为31.7%(13/41)。肿瘤最大径0-3cm组局部进展率7.4%(7/95),3.1-5cm组27.4%(17/62),>5cm组42.3%(11/26)。全组共出现肿瘤异位进展1]5例(62.8%)。全组中位RPFS为15.0月(95%CI,11.1-18.9月),1年、2年、3年和4年RPFS为58.5%、36.0%、29.7%和23.8%。多因素分析显示RPFS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期别分组(P<0.001)和不完全消融(P=0.002)。全组共有肿瘤特异性死亡105例(57.4%),非肿瘤特异性死亡8例(4.4%)。全组中位CSS为24.9月(95%CI,19.9-29.9月),1年、2年、3年和4年CSS分别为85.0%、52.0%、37.5%和31.1%。全组中位OS为23.7月(95%CI,20.6-26.8月),1年、2年、3年和4年OS分别为81.5%、49.4%、35.7%和29.6%。多因素分析显示CSS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期别分组(P<0.001)和肿瘤最大径(P=0.009)。进入生存分析的原发性肺癌138例,出现异位肿瘤进展82例(59.4%),中位RPFS为16.5月(95%CI,11.3-21.7月);肿瘤特异性死亡73例(52.9%),非肿瘤特异性死亡7例(5.1%);中位CSS为29.0月(95%CI,22.0-36.0月);中位OS为25.2月(95%CI,18.1-32.3月)。T组52例,4年RPFS为68.5%,4年CSS为80.0%,4年OS为76.9%。N组26例,中位RPFS为15.0月(95%CI,7.3-22.7月);中位CSS为26.1月(95%CI,10.3-41.9月);中位OS为25.2月(95%CI,14.0-36.4月)。M组60例,中位RPFS为8.6月(95%CI,7.3-9.9月);中位CSS为17.0月(95%CI,14.0-20.0月);中位OS为15.9月(95%CI,12.4-19.4月)。转移性肺癌45例,出现异位肿瘤进展33例(73.3%),中位RPFS为12.1月(95%CI,6.6-17.6月)。肿瘤特异性死亡32例(71.1%),非肿瘤特异性死亡1例(2.2%);中位CSS为19.4月(95%CI,12.0-26.8月);中位OS为18.7月(95%CI,12.1-25.3月)。单发转移组14例,中位RPFS为30.3月(95%CI,17.9-42.7月);中位CSS为38.3月(95%CI,18.6-58.0月);中位OS为38.3月(95%CI,18.3-58.3月)。多发转移组31例,中位RPFS为6.9月(95%CI,2.7-10.8月);中位CSS和OS皆为14.8月(95%CI,11.2-18.4月)。结论肺MWA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也可以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大多数严重并发症易于处理,没有必要因为这些并发症而限制肺部肿瘤MWA的开展。对男性、合并肺气肿、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和胸膜下、较大的肿瘤,行MWA时应更加谨慎。肺部肿瘤MWA操作相对简单,具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局部疗效总体较好,但是肿瘤较大时较差;早期NSCLC和单发转移性肺癌MWA后的生存疗效较好,而有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原发性肺癌和多发转移性肺癌的生存疗效,有待进一步对比研究来确认;分期较晚、不完全消融、靶病灶较大的病例生存疗效较差。意义本课题针对肺MWA后严重并发症、疗效和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将会促进肺MWA治疗的顺利开展。但是,回顾性研究有其固有的缺点,我们的研究结论需要更大样本的多中心资料来验证。

何萍,顾霞,关玉宝,姚广裕,林云恩,何建行[9](2013)在《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37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2005-01-01-2011-12-30经手术切除2 284例原发性肺癌,筛选其中经临床、病理及影像诊断为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37例。对年龄、性别、吸烟状态、临床分期及肿瘤数目、位置和大小等变量与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预后的关系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检验。结果: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占同期肺癌的1.62%(37/2 284),中位年龄60岁。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相同病理类型者占86.49%(32/37)。病理类型相同者诊断需在多个癌灶见到原位癌区域;影像表现为肿块边缘不光整,分叶状,有毛刺征。术后3年生存率78.38%,临床分期与预后相关,肿瘤最大径≤3cm与>3cm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较低,多为腺癌,相同病理类型者需结合病理及影像与肺内转移瘤鉴别。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肿瘤最大径≤3cm、pT1、pN0者预后较好。

郏琴,孙依萍,蔡蓉,孙晋渊[10](2012)在《肺内同时性多原发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总结5例肺内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同时性多原发肺癌5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内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发生率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住院同期肺癌的0.21%;其中男4例,女1例;发病年龄为44~75岁,平均年龄为60.2岁。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4例双侧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患者分期进行手术治疗,病灶较大的一侧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病灶较小的一侧1个月后行胸腔镜肺叶或病灶楔形切除术。对1例肺内同侧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行同期手术。5例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心肺并发症。5例患者均随访3年,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0.0%(4/5)和60.0%(3/5)。结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医患对肺多原发癌认识的不断增强,其早期诊断和检出率不断提高,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使肺内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

二、同侧多原发性肺癌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侧多原发性肺癌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同时多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术前评估
    2.4 手术策略
    2.5 病理分期
    2.6 术后随访
    2.7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临床特征
    3.2 手术及肿瘤特征
    3.3 患者预后生存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sMPLC的诊断
    4.2 sMPLC的治疗
    4.3 sMPLC患者的生存危险因素
    4.4 本研究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图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复合癌概念
2 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流行病学特征
3 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4 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的诊断
5 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的治疗
6 小结与展望
作者贡献:

(3)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与分组
        1、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
        2、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3、分组方法
        二、样本收集制备与仪器分析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四、标志物筛选
    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二、健康人群的肺癌筛查
        三、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四、原发性肺癌组与健康人群组的验证
        五、原发性肺癌的进一步分析
    讨论
    总结
    综述 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入组及排除标准
        2、一般资料
        3、观察项目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肺内淋巴结与原发性肺癌的影像学区别
        2、绘制评分表和风险等级表
        3、验证评分表和风险等级表的准确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冷消融治疗肺癌的并发症影响因素及术前中医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肺癌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1 肺癌的中医认识
        2 肺癌发生的病因病机
        3 中医药防治肺癌并发症研究进展
        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肺癌冷消融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1 冷消融特点
        2 冷冻治疗疾病的发展史
        3 冷冻治疗的机制
        4 肺癌冷消融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5 氩氦刀冷消融术对此其他微创治疗在并发症发生上的优势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 研究方法
        3 诊断标准
        4 纳排标准
        5 研究过程
        6 统计学方法
    第一章 并发症研究
        1 一般资料情况
        2 总并发症
        3 常见并发症
        4 即刻并发症与围术期并发症
        5 常见并发症出现的时间(x±s)
        6 并发症分级情况
        7 并发症预后情况
        8 结果分析
    第二章 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纳入变量说明
        3 并发症影响因素
        4 并发症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讨论
        1 整体评估冷消融术并发症安全性
        2 并发症影响因素讨论
        小结
    第三章 肺癌冷消融术中医证型研究
        1 中医证型与肺癌冷消融术前一般资料研究
        2 中医证型与冷消融术并发症关系
        3 肺部炎性改变方剂总结
        讨论
        1 冷消融术前中医证型分布不均
        2 冷消融术前中医证型以虚为主
        3 冷消融术前中医证型相关影响因素
        4 冷消融术前中医证型与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5 术后肺部炎性改变的中医处方研究
        小结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科
    1.1 一般资料:
    1.2 发病部位:
    1.3 手术方法:
    1.4 结果:
2 讨论

(6)多原发肺癌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情况
    2.2 病灶位置分布
    2.3 病理类型
    2.4 多原发肺腺癌的手术治疗
    2.5 多原发肺腺癌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
    2.6 淋巴结转移情况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同时双原发肺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文献复习
讨论

(8)肺部肿瘤微波消融的严重并发症、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1 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和意义
附图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外文论文一
外文论文二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37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特点
    3.2 病理类型
    3.3 分期及预后

(10)肺内同时性多原发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二、发病部位
    三、发现方式
    四、病理诊断
结 果
讨 论
    一、发病率及好发部位
    二、高危人群
    三、诊断
    四、治疗及预后

四、同侧多原发性肺癌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同时多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疗效分析[D]. 李海超. 山东大学, 2021(12)
  • [2]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临床研究进展[J]. 吴文博,段国辰. 肿瘤防治研究, 2021(04)
  • [3]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D]. 刘子旭.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4]冷消融治疗肺癌的并发症影响因素及术前中医证型研究[D]. 张思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5]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J]. 李小兵,吴冠文,王长喜. 浙江创伤外科, 2017(02)
  • [6]多原发肺癌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D]. 陈彪. 重庆医科大学, 2017(01)
  • [7]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同时双原发肺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李钊,宋敏,姜鲁宁,苏娜.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6(06)
  • [8]肺部肿瘤微波消融的严重并发症、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郑爱民. 山东大学, 2015(04)
  • [9]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37例临床病理分析[J]. 何萍,顾霞,关玉宝,姚广裕,林云恩,何建行.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3(05)
  • [10]肺内同时性多原发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 郏琴,孙依萍,蔡蓉,孙晋渊.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06)

标签:;  ;  ;  ;  ;  

同侧多原发性肺癌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