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lash改变了我的生活(论文文献综述)
张腾[1](2021)在《机场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控制器及数据通讯系统研发》文中提出在机场道面成型机的开发背景下,本文根据机场施工机械的实际智能化行驶需求,依据总线分布式的理念,设计了履带式智能机械的行驶控制器及数据通讯系统。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对履带式工程机械进行行驶状态运动分析,得到了行驶过程中履带式工程机械运动学参数和左右电机转速间的关系,并且将通过性最好的原地差速转向作为履带式工程机械的转向工况。在考虑滑移滑转情况下得到双边电机转速和横摆角速度的关系,进行Simulink仿真,得到应用于全自动作业模块反馈信号的简化关系式。提出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通讯系统结构,设计各模块硬件接口和通讯方式,并以此搭建传感器和人机交互层模块。针对通讯需求,设计了CAN总线协议模块,该模块在硬件设计上有多种可选择的输入接口且具备光耦隔离等特点。软件上使用μC/OS-II操作系统进行多线程编程,实现多个数据通讯端数据帧在多厂商软件协议和CAN自定义协议之间的转换。该系统减轻行驶控制器的工作负担,并且增强了系统的适配性。使用NI-Crio 9042作为行驶控制器,采用状态机的理念设计软件总体框架。软件模块设计中,使用NI-XNET函数库实现CAN总线的全双工通讯,依据CAN协议实现自检警报模块;在手动模式中采用Zigbee进行现场无线通讯,具备机械转场功能同时,设置控制参数可调,便于现场调试;依据横摆角速度简化公式解析出的更精确的反馈信号,通过FUZZY LOGIC和NI Vision工具搭建的基于图像直行纠偏的模糊PID控制,实现全自动行驶模块;通过两级阈值设定,实现基于雷达组的安全制动模块。试制出CAN总线协议模块,搭建试验平台。通过CAN分析软件,验证数据通讯系统的周期上报和交互功能。将履带式工程机械试验样机在模拟环境下测试,通过协议模块中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并验证了各个模块的功能。
王菲[2](2021)在《电荷俘获层缺陷调控改善三维闪存存储器可靠性的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得海量数据的存储在物联网大数据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存储器性能的快速提升,为海量数据的存储提供了有利的途径。电荷俘获型(Charge-Trap)三维NAND闪存存储器(CT 3D NAND)因存储容量大,存储成本较低等优势,成为非易失性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主流,然而同一位线上电荷俘获层是共享的,相邻存储单元之间的横向电荷扩散问题成为CT 3D NAND可靠性的核心问题。有研究表明,电荷横向扩散与电荷俘获层(Si3N4)中的浅能级缺陷息息相关。虽然关于3DNAND电荷俘获层的缺陷已有广泛的研究,但是针对浅能级缺陷的调控方案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浅能级缺陷调控技术的突破,可能成为提高3D NAND可靠性的关键点。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器件仿真模拟,深入研究了 3D NAND电荷俘获层(Si3N4)缺陷调控的相关问题。从材料上来说,对Si3N4进行金属掺杂,减少了Si3N4中的浅能级缺陷,同时提高了电子存储密度,使得存储器可靠性大大提高;我们还探究了擦写过程中电荷注入对金属掺杂缺陷的影响。为了全面把握尺寸缩放下界面过渡层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研究了界面过渡层的本征缺陷和金属掺杂缺陷对存储器可靠性的影响。从器件上来说,我们提出通过工作模式优化来恢复浅能级缺陷引起的横向电荷扩散,从而有效地提高存储器的可靠性。最后,为了减少大数据频繁检索带来的可靠性问题,我们提出了 3DNAND全硬件数据检索策略,通过单次读操作即可实现数据的检索。首先,考虑到器件微缩在提高3D NAND存储容量的同时,也对存储器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D NAND中浅能级缺陷带来的横向电荷扩散问题是存储器可靠性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对浅能级缺陷进行有效地调控。我们研究了金属掺杂Si3N4的不同情况,研究表明,金属掺杂可以对Si3N4中的缺陷能级进行有效地调控,从而有效地减少浅能级缺陷的存在。其中Ti和Hf是最佳的掺杂源,因为他们可以产生合适的缺陷能级(TiSi,Et~1.43 eV;Hfi,Et~1.32 eV)和较高的电子存储密度。更重要的是,在SiOx/Si3N4界面处有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影响时,Ti和Hf掺杂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的浅能级缺陷的产生。因此,金属掺杂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缺陷能级的调控,从而提高3D NAND的可靠性。其次,随着器件尺寸的持续微缩,3DNAND堆叠层(SiO2/Si3N4/SiO2)间的界面过渡层(Si2N2O)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研究了过渡层本征缺陷和金属掺杂缺陷引起的电荷损失。研究表明,在电荷写入的过程中,过渡层中的缺陷可以有效地俘获电荷,例如Si2N2O中的浅能级缺陷,氮空位缺陷(VN)和Ti间隙掺杂缺陷(Tii)。这些浅能级缺陷俘获的电荷是导致横向电荷扩散问题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Si2N2O中的缺陷能级可以与Si3N4中的电子存储能级发生共振,导致纵向电荷损失,这会进一步加剧3DNAND的可靠性问题。所以界面处理是存储器制备过程中必不可省的一个环节。再次,Si3N4中浅能级缺陷导致的横向电荷扩散问题,是3D NAND可靠性的重要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详细探究,并从器件层面上提出了通过工作模式的优化来恢复由浅能级缺陷导致的横向电荷扩散。通过器件仿真和TLC 3DNAND芯片测试表征,进一步验证在长时间数据保持后,读操作可以使得部分错误位得到恢复,这有力地验证了我们提出的方案的正确性。工作模式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浅能级缺陷带来的横向电荷扩散,从器件的层面上提高存储器的可靠性。最后,3DNAND是大容量数据存储中心,数据检索过程中大数据块的频繁读取是不可避免的,这极易引发存储器的可靠性问题。因此,我们首次提出了3DNAND的全硬件数据检索策略,通过单次读取实现数据检索,避免频繁读取带来的可靠性问题。我们详细阐述了 3DNAND的全硬件数据检索策略原理,并深入研究了存储单元阵列特性涨落可能带来的检索精度下降的问题。结果表明检索电压的参数优化是增大电流比值和提高检索速度的关键;阈值电压的涨落会极大地影响数据检索的精度,必须改善工艺加以控制。总之,此策略通过单次读取即可实现数据检索,对系统提高存储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伍倩倩[3](2021)在《基于编程的Flash动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入融合”。新课程改革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持吐故纳新,要求不断尝试将智能化、交互性强的信息技术融合到实际教学中去。这其中Flash动画以其多元的内容、良性的互动、清晰的演示等优势,成为物理教学中重要的信息化手段之一。将Flash动画应用到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学中,不仅可以把各种物理实验过程和自然物理现象生动直观的展现出来,还可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的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高中物理课程,对Flash动画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本论文主要从Flash编程动画的设计与制作、课堂运用以及授课后的影响分析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分析,进而有目的性地提出相关促进建议。本论文研究结合Flash动画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优势,以作者所在教学实践学校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指导教师的教学课堂进行观察记录,结合作者自身教学实践的方式,通过Flash动画辅助教学模式与原教学模式的对比实验,结合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准实验研究法,对两个使用了Flash动画辅助教学的班级学习态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还对比了使用了动画教学和未使用动画教学的两个班级的习题正确率,定量的研究Flash动画辅助教学对于成绩的影响。根据这些结论反映的问题及可能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Flash动画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施与改进建议。本研究的实践结果表明,将Flash动画应用于辅助高中物理教学中对教学有三方面的影响:第一方面的影响体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Flash动画有较强的交互功能,对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程度有正面的影响,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的内容;第二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做基础题目的正确率;第三是在教师的教学策略方面,任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现场反馈,结合Flash动画设计原则,灵活调整动画的场景布置,对此笔者给出了具体的使用方式。
陈雅倩[4](2021)在《基于Nor Flash的卷积神经网络量化及部署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模型参数也不断增长,CNN的一个计算周期中可能存在数百万个参数的读取和计算操作。存算分离的硬件,面临“存储墙”问题,不适合成为边缘计算(设备端附近的计算)的载体。而存算一体架构的硬件,将计算单元和存储单元合并,可以突破存储墙的限制,其中制造工艺成熟的浮栅器件(FLASH)非常适合作为实现存算一体的介质,完成CNN在边缘设备上的部署。本文根据Flash的低精度特点,研究了适配边缘计算的低位宽卷积神经网络。主要工作包括:1.根据Nor Flash阵列实现模拟乘法的原理,结合浮栅单元的存储特点(一个浮栅单元最多存储4bit位宽的数据),研究全4Bit(即网络正向传播时只存在精度为4Bit的计算)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方法,即基于动态阈值调整的量化方法。该方法对神经网络量化时的参数(权值w和偏置b)和激活使用不同的量化方案。针对参数,在训练过程中多次采样浮点参数的阈值,从而改变缩放因子,使得量化的映射更加精确;针对激活函数,通过在Relu激活函数中引入可学习的参数,使得激活的量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反向传播过程中不断更新以提高量化精度。2.基于Cifar10分类数据集,对三种经典CNN模型,AlexNet,VggNet,ResNet进行全4bit量化,以验证动态阈值量化算法的实际效果,并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了权值的每通道量化和逐层量化对于网络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32bit浮点模型相比,三种CNN模型使用动态阈值量化法进行全4Bit量化后,精度损失均小于1.5%,确保了 CNN模型在低精度计算时的准确率,为CNN模型部署在边缘设备上提供先决条件。3.研究量化模型在Nor Flash阵列上的部署(使用Nor Flash阵列实现CNN卷积层),基于MNIST数据集,训练一个小型4bit量化神经网络,使用Nor Flash阵列构成的模拟乘累加单元实现卷积层运算。在标准PVT仿真环境下,使用XMC FG65nm工艺的bsim4模型,对电路用HSIM进行数模混合仿真,网络其余层使用软件实现,最后统计结果表明网络精度达到96.12%,相对于软件端推理结果,精度下降不到2%,验证了使用Nor Flash阵列实现小型CNN模型卷积层的可行性。
马颖寅[5](2021)在《中国动画番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平台的中国动画番剧顺势崛起,z世代的网络原住民成为动画番剧的主要接受、传播和消费群体。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网络动画番剧的前进脚步,国产动画番剧的整体点击量和用户规模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动画呈现以传统媒介为主要载体的影视动画,向以互联网新媒介为主要载体的网络动画番剧之间的媒介转向之势。动画番剧凭借其迅猛的成长态势,成为中国动画整体发展的新生代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艺术学学科,以戏剧影视学为研究路径,以中国动画番剧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青少年亚文化为主要文化语境,以文献研究、个案分析、数据分析、比较研究等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本体-审美-文化-展望”为逻辑框架,通过中国动画番剧的图谱概貌、审美特征、文化特征和未来进路四个章节,结合影视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等理论和逻辑推导,对当下的中国动画番剧进行全景式的现象与文化梳理,以及重点内容的深入分析。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围绕中国动画番剧发展至今的历史轨迹进行全面梳理,把握当下动画番剧的整体现状、成长纬度,窥探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动画番剧和中国动画的未来良性发展提出学术性建议。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动画番剧为视角和切入口,正面引导当下青少年二次元受众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动画如何赋予青少年群体以更多教育和引导意义的启思。
兰若文[6](2020)在《引射器驱动的低温闪蒸供热系统热力学分析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建筑面积成倍增长,建筑总能耗不断增加。由于供热面积不断扩大,供热能耗不仅是能耗快速增长的领域,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近年来,新型供热节能技术和方法不断出现,节能效果明显,但其综合问题也不断突显,因此强化供热技术,节约能源,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不同强化供热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特点,提出了引射器驱动的供热节能方法和系统,通过引射器产生真空,使热水在闪蒸罐中产生蒸汽,从而利用蒸汽相变释放潜热带动供热系统,实现供热节能的目的。其供热过程具体为:利用热水供热系统的回水进入闪蒸罐闪蒸得到低温蒸汽,在增加一级换热的基础上,降低回水温度,实现一次网供、回水大温差换热,达到提高能量利用以及节能的效果。同时该方法不需要改变原有供热系统,初投资少,可实现性强,适用范围广。论文针对引射器驱动的低温闪蒸供热系统的特点及运行流程,对该系统中涉及的闪蒸过程进行了分析,对闪蒸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结合闪蒸罐的工作原理,在闪蒸过程能量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热力计算,分析了闪蒸罐罐内压力、给水流量和过热度等因素对闪蒸蒸汽量和汽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对整个强化供热系统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闪蒸罐的工作原理,利用闪蒸液滴传质模型,通过VB编程计算,对影响闪蒸过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表明:闪蒸蒸汽量和汽化率均随闪蒸压力的增大不断减小,闪蒸的蒸汽量和汽化率均随闪蒸罐内过热度增大而增大,闪蒸蒸汽量随闪蒸罐进口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闪蒸罐进口流量的变化对闪蒸汽化率没有影响。(2)根据喷淋闪蒸和静态闪蒸的数学模型,对喷淋闪蒸和静态闪蒸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依次改变闪蒸罐内压力、过热度和进口流量,喷淋闪蒸的蒸汽量和汽化率都远大于静态闪蒸的蒸汽量和汽化率。(3)通过对引射器驱动的低温闪蒸供热系统热力学分析和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系统整体换热量的变化、系统热效率的变化以及?效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其它运行工况不变,当闪蒸罐进口流量增加,系统总换热量随之增加;但随着闪蒸罐进口温度的增加,系统总换热量减小。当系统其它参数不变,改变二级换热器被加热侧供水温度和加热侧回水温度,系统热效率随闪蒸罐进口流量增加而增加,随闪蒸罐进口温度增加而减小。闪蒸罐进口流量不变时,改变一级换热器的流量,系统?效率几乎不变,且均随闪蒸罐进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一级换热器流量不变时,闪蒸罐进口流量增大时,系统的?效率增大。(4)开展了引射器驱动的低温闪蒸供热系统的实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对不同参数下,引射器和闪蒸罐的工作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引射器工作端进口流体流量、温度和压力对闪蒸罐内真空度、闪蒸蒸汽量和引射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闪蒸罐内真空度与引射器工作端进口流量和压力呈正相关,与引射器工作端进口温度成负相关,闪蒸蒸汽量与引射器工作流体压力呈正相关。本文在对闪蒸过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引射器驱动下的低温闪蒸供热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研究,明确了闪蒸过程对整体系统供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有利于引射器驱动下的低温闪蒸供热系统的推广和应用。该论文有图64幅,表5个,参考文献112篇。
余习祥[7](2020)在《Flash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几种力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技术逐渐应用于中小学教学领域。长期以来,将软件技术结合多媒体设备辅助应用于中小学课堂,使得教学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随着教育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逐渐的掌握了多媒体运用技术,这其中就包括Flash动画软件的使用。利用Flash软件能够制作出交互性强的形象的动画片段,将动画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从更广维度给课堂带来活力。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就是概念抽象、微观的物理现象较多以及运动过程复杂,从而很难用口头描述。而受力分析往往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点,Flash动画课件是很好的课堂教学辅助工具。但是在教育实践中,Flash动画课件的设计、使用方法等存在一些问题,这不利于充分发挥Flash动画的优势,不利于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查看相关的文献了解应用现状,结合这次宝贵的教育实践机会。我首先进行充分的调研,调研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课堂观察。根据调查情况我选取了几种常见力作为我的实践内容,设计并制作了几种常见力的Flash动画,然后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验教学结论来总结经验,试图来解决现存的Flash动画应用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更适合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Flash动画应用方式。通过这次实践教学活动得出结论,利用Flash动画进行辅助教学的课堂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Flash动画的使用使得课堂变得不再单调乏味,视频、动画、图片、声效的加入使得课堂充满了活力。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如何设计出适合课堂教学的Flash动画课件,探讨能够结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彭叶蒙[8](2020)在《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认知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表明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前概念,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概念的“填灌”,而教师对学生前概念的认知是这一理念实施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初中物理教师虽然知道学生头脑中的部分电学前概念,但与物理教学研究探查到的全部学生电学前概念相比,仅占三分之一,说明教师还是缺乏对学生电学前概念的全面系统地掌握。通过对14本物理师范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物理教学论”相关教材的文本分析,发现其中前概念理论知识和转变策略在教材中篇幅少、内容不全面且分散。之后访谈调查得知初中物理教师在本科培养过程中很少系统了解前概念的相关理论;在入职培训中也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他们获知学生前概念的途径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经验的慢慢积累、教师之间的零星交流和偶然的相关文献阅读。教师对于学生头脑中典型的错误电学前概念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转变,但仍然存在部分是无法转变的;他们获知前概念转变策略的途径主要也是教师的学习积累及思考体会、教师间交流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经验和教师间的交流下意识地运用多种概念转变策略进行电学教学,使电学知识更加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电学知识,但未去发掘这些策略背后所对应的前概念。针对上述研究提出应该系统完善相关师范教育教材中前概念理论和概念转变策略的介绍并提供相应案例分析,市、区教研组及学校应继续重视新手教师在入职培训及职后学习中对学生前概念及概念转变策略的实践和研究,如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学习,市、区教研组可开展相关学习讲座;而新教师的职后学习,一方面市、区教研组可通过公开课的形式组织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可开展物理教师备课组文献阅读交流会、安排新老教师“结对”等活动进行学生前概念及转变实践的研究。
朱琳娜[9](2020)在《快闪视频研究》文中提出快闪行为艺术从产生起就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从美国产生之后迅速在全世界流行,“快闪族”、“快闪客”等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引起了大家对快闪浓厚的兴趣。快闪传入中国初期,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并且将快闪艺术与中国的传播环境相融合,进行了快闪中国化以及快闪传播形态的改变,其中快闪视频的产生就是结合快闪行为艺术的一种新的视频表达方式。2019年是快闪视频在中国遍地开花的年份,关于不同主题的快闪视频在各大电视媒介、社交媒体及网络平台播放,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拍摄快闪视频的热情。虽然快闪视频已经成为人们常见的视频形式,但是对于快闪视频内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而且学术界关于快闪视频的研究还很少见。对快闪视频的定义、特征、传播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在学术界还没有完整和全面的概括。因此本文通过传播学视角,结合案例分析法对快闪视频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首先在第一章中笔者尝试对快闪视频进行定义,并且将快闪视频进行分类以及归纳快闪视频的特征。在第二章中笔者提出了快闪视频的理论依据以及从传受关系、传播效果两个传播要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快闪视频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第三章笔者对快闪视频的传播策略从创意策略和渠道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快闪视频创作中的表现方式。在第四章中笔者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快闪视频《我和我的祖国》的传播现状与传播策略进行研究,从实践案例出发具体分析快闪视频的传播策略。最后第五章是对快闪视频的思考,主要是从快闪视频现存问题、改善意见和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具体提出快闪视频的问题并且给出了改善意见,为快闪视频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张龙金[10](2019)在《基于PBL教学模式的中职Flash教学设计 ——以“弄娅歪”宣传片为例》文中指出十九大以来,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壮族地区中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就业,因此Flash教学应以未来职业的需求为主,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重点培养学生的Flash技术应用能力,以及适应真正工作需求的职业素养。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PBL项目式教学法,选择壮族传统文化中的“弄娅歪”舞蹈宣传片制作为目标,设计Flash课程以提高壮族地区中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的枯燥和乏味,解决了本校学生学习不积极,听课不认真,被听课,被学习的状态。同时也提高了本地学生把Flash知识技能灵活应用于生活的能力。理论建构方面,本研究利用文献分析法分析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Flash教学项目“壮族舞蹈弄娅歪”设计、制作中的特点和原则:(1)以PBL模式开展教学。引入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项目为中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广南少数民族学生无法理解Flash理论,听不懂Flash课的难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人际交流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以实训为中心,让学生在项目实训中不断探索,获得知识与技能,提升成就感,解决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和自学能力非常有限的问题。(2)根据校本研究将本地特色与Flash课堂深入融合,通过结合本校实际引入“弄娅歪”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实践研究方面,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327和329两个班学生,利用访谈法在详细分析了广南壮族地区中职学生的民族特点,壮族地区中职学生在Flash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所得设计原则的指导下,采用课堂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把PBL项目式教学法,应用到具体的Flash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将壮族地区特有的“弄娅歪”舞蹈宣传片的制作作为教学任务,分为14个知识任务,47个课时,设计Flash比较详细知识点31个,制作好的宣传片共2分44秒,4930帧,导入“弄娅歪”相关图片56张,导入的音乐:击鼓通灵.mp3、祭九龙山.mp3、九龙之恋-壮语版.mp3、花街恋歌(小样).mp3,其中比较有代表性背景音乐是后2首,图层307个,重复元件2个,普通图形元件15个,补间元件169个,影片剪辑元件5个,遮罩动画31个,引导线动画若干。学生在制作项目的过程成中全程积极参与,通过课堂内容与以往的认知体验相碰撞,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认真,努力完成任务,通过学习都能顺利完成宣传片制作。从学生的课后反馈和调查结果看,效果较好。“弄娅歪”宣传片可供壮族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学习和宣传使用,联系当地文化设计校本课程和校本研究的教学方法,与研究者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对少数民族地区一线老师具有非常实际的借鉴意义。
二、Flash改变了我的生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lash改变了我的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1)机场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控制器及数据通讯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CAN总线研究现状 |
1.2.2 履带式工程机械运动控制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意义 |
2 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2.1 行驶控制系统的开发背景 |
2.1.1 机场道面履带式工程机械结构 |
2.1.2 机场道面成型机动力系统 |
2.1.3 机场道面成型机作业工况 |
2.1.4 机场施工环境条件 |
2.2 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需求分析 |
2.3 行驶控制器及数据通讯系统方案设计 |
2.3.1 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
2.3.2 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控制器方案设计 |
2.3.3 履带式工程机械数据通讯系统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履带式工程机械运动仿真分析 |
3.1 履带式工程机械直线行驶运动学分析 |
3.2 履带式工程机械转向行驶分析 |
3.2.1 转向中心在履带内侧 |
3.2.2 转向中心在履带外侧 |
3.3 履带式工程机械大半径转向Simulink仿真分析 |
3.3.1 驱动电机系统模块 |
3.3.2 高低速分析模块 |
3.3.3 履带式工程机械运动学模块 |
3.3.4 履带式工程机械仿真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CAN总线协议的数据通讯系统设计 |
4.1 数据通讯系统结构设计 |
4.2 数据通讯系统模块搭建 |
4.2.1 避障雷达模块 |
4.2.2 编码器模块 |
4.2.3 摄像头模块 |
4.2.4 横摆角速度模块 |
4.2.5 Zigbee通讯模块 |
4.2.6 警报模块 |
4.3 CAN总线协议模块硬件设计 |
4.3.1 CAN协议模块主控制器电路设计 |
4.3.2 输入接口电路设计 |
4.3.3 输出接口电路设计 |
4.3.4 电源部分电路设计 |
4.3.5 芯片外设电路设计 |
4.4 CAN总线协议模块软件设计 |
4.4.1 μC/OS-II操作系统 |
4.4.2 输入接口软件配置 |
4.4.3 输出接口软件配置 |
4.4.4 CAN总线协议模块软件流程 |
4.5 本章小结 |
5 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控制器设计 |
5.1 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控制器选型 |
5.2 行驶控制器基于状态机软件总体设计 |
5.3 自检警报模块功能实现 |
5.3.1 CAN总线自检 |
5.3.2 数据通讯端自检 |
5.3.3 工业摄像头自检 |
5.3.4 故障信息处理 |
5.4 手动行驶模块功能实现 |
5.4.1 CAN数据帧接收 |
5.4.2 行驶控制器状态信息数据帧发送 |
5.4.3 电机控制数据帧发送 |
5.5 全自动作业模块履带同步功能实现 |
5.5.1 牛顿迭代法软件实现 |
5.5.2 模糊PID控制器软件实现 |
5.6 全自动作业模块直行纠偏功能实现 |
5.6.1 图像采集软件实现 |
5.6.2 采集图像处理软件实现 |
5.6.3 直线拟合软件实现 |
5.6.4 纠偏策略软件实现 |
5.7 安全制动模块功能实现 |
5.8 本章小结 |
6 行驶控制器及数据通讯系统功能验证与分析 |
6.1 试验平台的搭建 |
6.1.1 履带式工程机械试验样机搭建 |
6.1.2 通讯测试系统 |
6.2 数据通讯系统功能验证 |
6.2.1 数据通讯端周期上报功能验证 |
6.2.2 数据通讯端交互功能验证 |
6.3 行驶控制器模块功能验证 |
6.3.1 安全警报模块功能验证 |
6.3.2 手动行驶模块功能验证 |
6.3.3 全自动行驶模块功能验证 |
6.3.4 安全制动模块功能验证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电荷俘获层缺陷调控改善三维闪存存储器可靠性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存储领域的发展 |
1.1.1 半导体存储器简介 |
1.1.2 从二维到三维的架构转变 |
1.2 闪存存储器可靠性相关问题 |
1.2.1 闪存存储器的可靠性 |
1.2.2 电荷俘获型3D NAND可靠性研究现状 |
1.3 选题意义以及论文安排 |
第二章 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器件仿真模拟概述 |
2.1 第一性原理计算概述 |
2.1.1 密度泛函理论 |
2.1.2 交换关联泛函 |
2.2 器件仿真模拟方法 |
第三章 金属掺杂抑制电荷横向扩散 |
3.1 浅能级缺陷的相关可靠性问题 |
3.2 缺陷能级的计算方法 |
3.3 金属掺杂对缺陷能级的调控 |
3.3.1 金属掺杂相关缺陷能级的计算分析 |
3.3.2 金属掺杂相关缺陷能级的实验表征 |
3.3.3 氢/氧原子对金属掺杂缺陷的影响 |
3.3.4 金属掺杂的空间位置对存储单元性能的影响 |
3.4 金属掺杂缺陷的稳定性 |
3.5 小结 |
第四章 界面过渡层缺陷对存储电荷扩散的影响 |
4.1 界面缺陷的相关可靠性问题 |
4.2 界面缺陷的计算方法和参数 |
4.2.1 缺陷能级的计算方法和参数 |
4.2.2 界面的搭建和计算参数 |
4.3 界面过渡层本征缺陷对可靠性的影响 |
4.3.1 本征缺陷对横向电荷扩散的影响 |
4.3.2 本征缺陷对纵向电荷扩散的影响 |
4.4 界面过渡层金属掺杂缺陷对可靠性的影响 |
4.4.1 金属掺杂缺陷对横向电荷扩散的影响 |
4.4.2 金属掺杂缺陷对纵向电荷扩散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3D NAND工作模式优化抑制电荷横向扩散 |
5.1 浅能级缺陷加速闪存可靠性退化 |
5.2 工作模式优化抑制电荷扩散的器件仿真模拟 |
5.3 工作模式优化抑制电荷扩散的芯片测试验证 |
5.4 小结 |
第六章 3D NAND数据检索相关可靠性问题及其优化方案 |
6.1 数据检索简介 |
6.2 数据检索的硬件策略 |
6.3 检索电压参数优化对检索精度的影响 |
6.4 存储阵列单元特性涨落对检索精度的影响 |
6.5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附件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基于编程的Flash动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2 高中物理对Flash动画的需求 |
1.1.3 物理教学中Flash动画的应用 |
1.1.4 Flash动画辅助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1 Flash动画 |
1.2.2 Flash教育动画 |
1.2.3 教学设计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动画与Flash的发展过程 |
1.3.2 国外Flash动画辅助教育研究现状 |
1.3.3 国内Flash动画辅助教育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认知主义 |
2.2.1 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
2.2.2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2.2.3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2.3 中学生认知过程中对注意的培养 |
2.4 中学生学习动机激发 |
第三章 Flash的制作 |
3.1 Flash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键入点 |
3.1.1 应用于课程导入 |
3.1.2 应用于新知探究 |
3.1.3 应用于习题解答 |
3.2 教学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的体现 |
3.2.1 直观性原则 |
3.2.2 启发性原则 |
3.2.3 循序渐进原则 |
3.3 Flash动画的制作流程 |
3.3.1 Flash编程动画制作基础知识 |
3.3.2 Flash编程动画实例 |
3.4 小结 |
第四章 Flash动画辅助教学实例 |
4.1 自由落体运动 |
4.2 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场中的运动 |
4.3 人造卫星变轨问题 |
4.4 小结 |
第五章 Flash编程动画辅助教学效果分析 |
5.1 调查问卷设计与效果分析 |
5.1.1 问卷设计的过程 |
5.1.2 问卷数据分析 |
5.2 对学生习题正确率的影响分析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
附录 Ⅱ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
(4)基于Nor Flash的卷积神经网络量化及部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存算一体介质 |
1.2.2 神经网络量化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安排 |
第2章 FLASH与卷积神经网络概述 |
2.1 FLASH特性介绍 |
2.1.1 FLASH的工作原理 |
2.1.2 NOR FLASH与NAND FLASH |
2.1.3 多位Nor Flash |
2.2 基于Flash的模拟乘法实现原理 |
2.2.1 电流镜式模拟乘法器 |
2.2.2 电压式模拟乘法器 |
2.3 卷积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2.3.1 基本结构 |
2.3.2 前向计算 |
2.3.3 反向传播 |
2.4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
2.4.1 LeNet |
2.4.2 AlexNet |
2.4.3 VggNet |
2.4.4 ResNet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卷积神经网络量化方法研究 |
3.1 概述 |
3.2 输入量化 |
3.3 参数量化中的动态阈值调整 |
3.4 激活量化中的动态阈值调整 |
3.4.1 半波高斯量化激活算法 |
3.4.2 基于动态阈值调整的激活量化 |
3.5 BN层的处理 |
3.6 相关补充 |
3.6.1 带参数的激活函数等效性证明 |
3.6.2 其它激活函数的量化处理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卷积神经网络量化实验及结果分析 |
4.1 实验相关配置 |
4.1.1 数据集介绍及预处理 |
4.1.2 实验设置 |
4.2 全精度模型训练 |
4.2.1 AlexNet |
4.2.2 Vgg16 |
4.2.3 Res18 |
4.2.4 全精度模型训练结果对比 |
4.3 量化实验 |
4.3.1 沿通道量化和逐层量化 |
4.3.2 激活层的量化 |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NOR FLASH的量化模型部署 |
5.1 概述 |
5.2 神经网络训练 |
5.2.1 数据集介绍及预处理 |
5.2.2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及量化结果 |
5.3 硬件电路设计 |
5.3.1 系统结构与设计指标 |
5.3.2 计算流程 |
5.3.3 Line buffer |
5.3.4 数模转换器建模与仿真 |
5.3.5 模数转换器建模与仿真 |
5.3.6 卷积计算单元 |
5.4 相关电路原理补充 |
5.4.1 减法电路方案 |
5.4.2 编程擦除电路模块 |
5.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5.5.1 Conv1仿真结果 |
5.5.2 Conv2仿真结果 |
5.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5)中国动画番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中国动画番剧的图谱概貌 |
第一节 动画番剧概念界定 |
一、中国动画、中国电视动画、中国动画番剧 |
二、“动画番剧”概念、词源基因与衍化 |
三、中国动画番剧的研究范围限定 |
第二节 中国动画番剧的发展脉络 |
一、萌芽阶段:“草根”式的FLASH动画与“闪客” |
二、早期阶段:“平台搭建”与“多元发展” |
三、转型阶段:动画番剧的“起步”与“蓄力” |
四、发展阶段:“量的爆发”与“格局的成形” |
第三节 中国动画番剧形式表征 |
一、丰富多元的类型化题材 |
二、以跨媒介改编为特色的文本来源 |
三、推陈出新的衍生范式 |
四、优势互补的技术形态 |
第四节 动画番剧在中国动画全景中的形态管窥 |
一、身份:小众向主流衍变 |
二、格局:中国动画整体版图的改写 |
三、困境:艺术商业之间的矛盾与内容尺度的诟病 |
第二章 中国动画番剧的审美特征 |
第一节 总体表征:异域风格影响与本土化特征 |
一、日式化风格的影响与效仿 |
二、西方科幻元素的注入与融合 |
三、中国动画番剧的本土化风格特征 |
第二节 内容形态:“她”视角下的青春物语 |
一、青春消费:幼态化的审美趣味与消费诉求 |
二、身体凝视:从女性身体符号书写到性别异化 |
三、性别取向:唯美色彩下的青春女性题材书写 |
第三节 艺术表达:形式、技术与影像功能的风格化呈现 |
一、形式体系:跨艺术形态下的差异化表达 |
二、技术手段:制作、传播与视觉上的虚拟性 |
三、影像功能:动画影像造梦机与精神乌托邦 |
第三章 中国动画番剧的文化特征 |
第一节 总体融合性:基于媒介、受众与文化衍变视角 |
一、媒介与次元融合 |
二、受众扩大化与破圈融合 |
三、向主流文化的衍变与融合 |
第二节 青春反叛性:基于青少年亚文化基因、现象表征与群体心理 |
一、反叛之流变:青少年亚文化的显性基因 |
二、反叛之动画番剧现象表征 |
三、反叛之生成与群体心理机制 |
第三节 大众参与性:基于碎片化特征、媒介赋权和参与式表达 |
一、碎片化特征:快感诉求和观影体验 |
二、媒介赋权与大众参与性 |
三、动画番剧中的参与式表达 |
第四章 中国动画番剧的未来进路 |
第一节 创作与市场 |
一、优质内容的多维度开发 |
二、跨媒介联动效应的全面激活 |
三、受众细分的自觉完善 |
四、工业化制作体系的建构 |
第二节 教育引导与教学实践 |
一、迷群画像:青少年二次元受众群像 |
二、瑕瑜互见:动画番剧对青少年的利弊影响 |
三、影视育人: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 |
四、积“微”成着: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实践基础 |
第三节 中国动画番剧的思考与展望 |
一、引导与塑型:建构第三极文化体系下的新中国动画学派 |
二、未来展望:在更迭流变中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论文结构思维导图 |
附录二:绪论中的图表 |
附录三:2011 年-2014 年中国动画番剧列表 |
附录四:2015 年-2021 年中国动画番剧列表 |
附录五:本文所涉及图片、表格索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引射器驱动的低温闪蒸供热系统热力学分析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传统供热系统 |
1.2 强化供热系统的类型 |
1.3 引射器驱动的低温闪蒸供热系统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闪蒸系统理论研究 |
2.1 闪蒸罐的工作原理 |
2.2 闪蒸液滴传质理论计算 |
2.3 喷淋闪蒸及静态闪蒸比较分析 |
2.4 闪蒸罐的设计计算 |
2.5 本章小结 |
3 引射器驱动的低温闪蒸供热系统热力学分析 |
3.1 引射器驱动的低温闪蒸供热系统换热量分析 |
3.2 引射器驱动的低温闪蒸供热系统热效率分析 |
3.3 引射器驱动的低温闪蒸供热系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引射器驱动的低温闪蒸系统实验研究 |
4.1 实验研究系统及方法 |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Flash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几种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制作物理课件相关软件对比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综述 |
第二章 Flash动画应用相关理论 |
2.1 Flash动画教学设计 |
2.1.1 Flash动画 |
2.1.2 Flash动画教学设计 |
2.2 理论依据 |
2.2.1 物理空间形象思维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与访谈对象 |
3.3 调查情况 |
3.3.1 听课情况记录 |
3.3.2 学生访谈 |
3.3.3 教师访谈 |
3.4 教学现状分析 |
3.4.1 学校 |
3.4.2 教师 |
3.4.3 学生 |
第四章 Flash课件的制作 |
4.1 “磁场力”Flash课件制作 |
4.2 “电场力”Flash课件制作 |
4.3 “重力、弹力、摩擦力”综合Flash课件制作 |
第五章 教学实践—以“磁场力”为例 |
5.1 “磁场力”教学分析 |
5.2 “磁场力”微课视频制作 |
5.3 “磁场力”教学设计 |
5.4 对比教学实验的实施 |
第六章 分析Flash动画课堂教学效果 |
6.1 课堂观察情况分析 |
6.2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
6.2.1 李克特量表问卷分析 |
6.2.2 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6.2.3 教师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6.3 单元测试教学效果分析 |
6.4 访谈的教学效果分析 |
6.4.1 学生访谈 |
6.4.2 教师访谈 |
6.5 教学实践活动的启示与反思 |
6.5.1 Flash动画的设计原则 |
6.5.2 Flash动画的应用反思 |
6.5.3 教学实践总结 |
第七章 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建议 |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学生测试成绩 |
附录 B 学生物理学科学习成效调查量表 |
附录 C 课堂观察情况记录表 |
附录 D Flash动画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 E Flash 动画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教师篇) |
附录 F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 |
致谢 |
(8)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认知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前概念 |
2.1.2 教师认知 |
2.1.3 概念转变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2.2.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3章 师范专业教材中有关前概念及转变策略的调查研究 |
3.1 教材中关于前概念的文本分析 |
3.2 教材中关于概念转变策略的文本分析 |
第4章 教师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
4.1 认知情况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
4.1.1 预测问卷的设计与施测 |
4.1.2 预测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4.1.3 正式问卷的形成与施测 |
4.1.4 正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4.2 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获知途径访谈的设计与分析 |
4.2.1 预测访谈的设计与施测 |
4.2.2 预测访谈的归纳与分析 |
4.2.3 正式访谈的形成与施测 |
4.2.5 正式访谈的归纳与分析 |
第5章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掌握及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
5.1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掌握情况访谈设计与分析 |
5.1.1 预测访谈的设计与分析 |
5.1.2 正式访谈的形成与施测 |
5.1.3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掌握情况的归纳与分析 |
5.2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
5.2.1 调查实施 |
5.2.2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运用情况的归纳与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14本教材中关于前概念部分的文本分析 |
附录2 14本教材中关于概念转变策略部分的文本分析 |
附录3 预测问卷 |
附录4 正式问卷 |
附录5 教师预测访谈内容翻录 |
附录6 教师正式访谈内容翻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快闪视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缘起 |
1.2 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创新之处 |
1.4 核心问题 |
1.5 文献综述 |
1.6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快闪视频概述 |
1.1 快闪视频概念 |
1.2 快闪视频分类 |
1.3 快闪视频特征 |
第二章 快闪视频理论依据及相关传播要素和传播策略分析 |
2.1 理论依据 |
2.2 传播要素分析 |
2.3 传播策略分析 |
第三章 一个经典快闪视频《我和我的祖国》的分析 |
3.1 传播现状 |
3.2 传播策略 |
第四章 快闪视频的思考 |
4.1 快闪视频现存问题 |
4.2 快闪视频改善意见及发展方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PBL教学模式的中职Flash教学设计 ——以“弄娅歪”宣传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弄娅歪”的研究现状 |
1.3.2 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 |
1.3.3 PBL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已具备的条件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项目 |
2.1.2 PBL项目式教学 |
2.1.3 弄娅歪 |
2.1.4 Flash含义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 壮族舞蹈“弄娅歪”的特点与传承 |
2.3.1 “弄娅歪”舞蹈的特点 |
2.3.2 广南“弄娅歪”的历史渊源 |
2.3.3 “弄娅歪”保护项目传承历程 |
2.3.4 “弄娅歪”传承中遇到问题 |
第3章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中职Flash教学设计原则 |
3.1 需求分析 |
3.1.1 课程标准的要求 |
3.1.2 “弄娅歪”宣传片的需求 |
3.2 壮族地区中职Flash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壮族地区中职学生Flash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2 中职Flash教学中引入壮族舞蹈“弄娅歪”的调查 |
3.2.3 引入壮族舞蹈“弄娅歪”的可行性 |
3.3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中职Flash教学设计原则 |
3.3.1 中职Flash教学设计的特点 |
3.3.2 中职Flash教学设计基本结构 |
3.3.3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中职Flash教学设计原则 |
第4章 以“弄娅歪”宣传片为例的基于PBL教学模式的中职Flash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
4.1 学习者分析 |
4.2 教学目标分析 |
4.3 教学内容分析 |
4.3.1 教材内容分析 |
4.3.2 “弄娅歪”宣传片制作教学主题内容的选择 |
4.3.3 制作“弄娅歪”宣传片的基本操作思路 |
4.3.4 以“弄娅歪”宣传片为项目的教学课时安排 |
第5章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中职Flash教学过程与评价设计 |
5.1 “弄娅歪”宣传片的基本界面与效果 |
5.2 教学过程设计 |
5.3 教学评价设计 |
第6章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中职Flash教学设计的应用与反思 |
6.1 “壮族舞蹈弄娅歪”的实施 |
6.1.1 实施对象的选取 |
6.1.2 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
6.2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思 |
6.2.1 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审美艺术性的提升 |
6.2.2 适当设置开放性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访谈 |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C 侯老师访谈记录 |
附录 D 李老师访谈记录 |
附录 E 王老师访谈记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Flash改变了我的生活(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场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控制器及数据通讯系统研发[D]. 张腾. 浙江大学, 2021(01)
- [2]电荷俘获层缺陷调控改善三维闪存存储器可靠性的理论研究[D]. 王菲. 山东大学, 2021(10)
- [3]基于编程的Flash动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伍倩倩.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4]基于Nor Flash的卷积神经网络量化及部署研究[D]. 陈雅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8)
- [5]中国动画番剧研究[D]. 马颖寅.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6]引射器驱动的低温闪蒸供热系统热力学分析及实验研究[D]. 兰若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7]Flash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几种力为例[D]. 余习祥.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8]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认知的调查研究[D]. 彭叶蒙.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9]快闪视频研究[D]. 朱琳娜. 兰州大学, 2020(01)
- [10]基于PBL教学模式的中职Flash教学设计 ——以“弄娅歪”宣传片为例[D]. 张龙金.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电荷密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