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细管电泳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涛[1](2020)在《中药活性物质毛细管电泳筛选及挥发性成分涡旋辅助基质固相分散提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显示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也面临着诸如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不清楚,作用靶点难以确定,质量评价指标不合理等问题。由于中药基质复杂、化学成分种类多、含量差异大等特点,如何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中药中活性物质是其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因此,针对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靶点,开展中药活性物质筛选研究,可为合理地确定中药质量控制指标提供科学依据。传统中药系统化学分离结合药理活性研究模型、活性指导下中药化学成分分离模式具有周期长、成本高、工作量大等缺点。目前,基于高效现代分离与在线活性筛选相结合的技术,能有效克服传统研究方式的不足,引起了研究者关注。样品提取是中药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之一。高效快速简单的样品提取方法可实现有效成分从复杂样品向提取溶剂中转移、浓缩或者富集,便于后续检测分析。因此,探索适合中药指标性(活性)成分提取新技术,也是中药质量评价研究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环保节能意识也随之增强,发展中药绿色质量评价方法也将成为中药学科的前沿性任务。本论文拟利用有机溶剂使用少的毛细管电泳现代分离仪器,以槐花、黄连为研究对象,以亚铁离子螯合能力、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为指标,建立在“毛细管”微反应器的基础上的中药中具有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降糖活性的活性物质筛选方法及体系,确定与活性相关的中药质量标志物;优化快速简单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中药多成分同时提取及测定新方法,建立一种有效可靠的整合活性在线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实现利用活性标志物进行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价;针对名贵中药,采用固相基质微萃取技术,建立一种适合名贵中药的涡旋辅助基质固相分散样品前处理技术,可极大减少了名贵样品的使用量,为名贵中药质量控制样品处理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研究策略,以丰富和完善中药绿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中药质量评价技术快速发展。1.建立了一种在毛细管中菲洛嗪-亚铁离子螯合与与毛细管电泳(CE)相结合的在线中药复杂体系中螯合亚铁离子的活性物质筛选新方法(In-Capillary[Fe(ferrozine)3]2+-CE-DAD),并以槐米(槐花)为模式药物,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通过优化磷酸氢二钠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β-环糊精(β-CD)的浓度以及p H,分离电压,卡盒温度,实现了槐米(槐花)中的多种成分包括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水仙苷的电泳分离及其活性筛选与样品总活性测定,发现槐花(槐米)样品中具有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芦丁和槲皮素。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一种中药复杂体系中具有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的活性成分分离、在线筛选、定量的一体化研究新技术。2.以槐米(花)提取液的总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了甲醇浓度、微波功率、萃取时间和固液比对槐米(槐花)的微波辅助提取的影响,确定了槐米(槐花)的最佳微波提取条件为:萃取溶剂为50%(v/v)甲醇,药材质量与溶剂体积的比例为1:10,萃取时间7.5分钟,功率为750 W。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微波提取提高了螯合亚铁离子的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同时有机试剂消耗少,提取时间更短。3.利用所优化的微波提取方法及In-Capillary[Fe(ferrozine)3]2+-CE-DAD分析方法,测定了来自不同产地的槐米(槐花)的各化合物含量以及总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发现芦丁和槲皮素的总含量和样品总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IC50)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将芦丁和槲皮素作为评价槐米(槐花)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的活性标志物,证明了整合活性的在线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可靠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所建立In-Capillary[Fe(ferrozine)3]2+-CE-DAD方法具有高效,稳定,灵敏等特点,为中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及总活性测定提供了新技术。4.将α-糖苷酶微反应器与毛细管电泳结合,首次将毛细管电泳α-糖苷酶微反应器用于中药中的抑制酶活性成分的筛选。利用多巴胺的多官能团聚合作用将α-葡萄糖苷酶固定于毛细管内壁前端,优化了酶底物反应时间300 s为最佳,α-葡萄糖苷酶的米氏常数为1.85 mm,显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度较高且阳性药阿卡波糖,显示着较强的抑制活性;通过酶微反应器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考察,表明该酶微反应器可以用于样品的活性测定。从黄连中筛选出主要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物质为黄连碱和小檗碱,且利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活性测定,黄连碱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要强于小檗碱而远弱于阳性药阿卡波糖,通过样品测定及分子对接也进一步验证了该筛选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所建立的基于α-葡萄糖苷酶微反应的活性测定和活性物质筛选方法高效稳定,准确可靠,为中药活性物质筛选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思路。5.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元洗脱剂联合涡流辅助基质固相分散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的绿色、灵敏、有效的研究策略,并应用于麝香中的多成分(麝香酮,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4-羟基苯甲酸乙酯)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来优化基质固相萃取的相关实验参数包括吸附剂类型、样品与吸附剂的比例、研磨时间、洗脱剂的类型、混合洗脱液比例、混合洗脱液的体积和涡旋时间。最终确定将C18作为吸附剂,样品与吸附剂的质量比为1:2,研磨2 min,双元洗脱剂(甲醇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3:7。在GC/MS分析下,12 min即可完成四个目标成分的定量。方法学显示该方法稳定性,精密度,准确度良好,回收率均在92.0%以上,检测限低至4.4 ng/m L,基质效应良好。利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八批含有麝香的中成药及三批麝香药材的四个目标化合物含量;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成本较低,耗时较短,消耗试剂较少,符合分析方法绿色环保的原则。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在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特别是珍贵中药的质量控制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综上,本论文建立了基于毛细管电泳色谱分离的中药活性物质筛选方法,实现了基于活性质量标志物的中药质量评价;建立了基于双元洗脱剂联合涡流辅助基质固相分散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可为名贵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样品前处理及质量评价方法。本文所建立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其他中药的质量评价研究以及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后续将建立基于功效的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体系,以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活性(毒性)成分为指标,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及标准,更能精准地放映中药临床药理作用、疗效以及药效物质基础,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
刘彩婧[2](2020)在《毛细管电泳富集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溶剂消耗少、分离模式多等优点,在食品、药品、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CE进样量小、检测光程短,导致其检测灵敏度低,限制了其在微量物质检测中的应用。因此,近年来毛细管电泳的在线富集技术和离线富集技术快速发展起来。本课题以中药复杂体系为研究对象,中药中的微量成分为分析目标,探究了多种在线富集技术联用、在线富集与离线富集技术联用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提高CE灵敏度方面的应用。主要内容如下:1.新的在线联用富集模式的探讨(1)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场放大样品堆积-胶束环糊精堆积法(FASS-MCDS)用于中药相关复杂基质中的两种生物碱类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本实验探讨了该模式的富集机制,并对影响分离和富集的因素如背景缓冲液(BGE)中的乙酸铵和磷酸浓度、环糊精溶液的种类和浓度、样品基质等进行了优化,确定优化后的富集条件为:BGE:60 mmol/L NH4AC和75 mmol/L H3PO4;样品基质:15mmol/L SDBS;环糊精溶液:50 mmol/L的羟丙基-β-环糊精溶解在BGE中。进样程序为将样品溶液在50 mbar压力下进样240 s,再将环糊精溶液在50 mbar压力下进样60 s。在此条件下,两种分析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94),检测限为0.01-0.02μg/m L,相对于常规进样富集倍数达169-218倍。最后,文章成功地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该方法简单、高效、灵敏、绿色环保,为中药相关复杂基质中生物碱的测定提供了新的选择。(2)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针对中性物质,首次建立了一种基于反向迁移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模式(RMM-MEKC)的场放大进样-胶束环糊精堆积法(FESI-MCDS)用于中药相关复杂基质中的两种皂苷类成分酸枣仁皂苷A和B的含量测定。实验探讨了该方法的富集机制并考察了BGE中的胶束浓度和有机溶剂、环糊精溶液进样时间、样品基质等影响分离和富集的因素,确定优化后的条件为:BGE:100 mmol/L SDS-10 mmol/L Na H2PO4-50 mmol/L H3PO4-30%Me OH;环糊精溶液:50 mmol/L的羟丙基-β-环糊精溶解在100 mmol/L H3PO4中;样品基质:20 mmol/L SDS;进样程序为将环糊精溶液和纯水在50 mbar压力下分别进180 s和2 s,将样品溶液在-8 kv电压下进180 s。在此条件下,分析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90),检测限为0.2-0.3μg/m L,相对于常规进样富集倍数达140-152倍。此外,文章还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中。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相较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其他分析技术更加快速、高效和环保,为检测中药相关复杂基质中的微量中性分析物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思路。2.离线富集结合在线富集技术的探讨(1)采用离线富集技术基质固相分散萃取(MSPD)结合在线富集技术FESI-MCDS测定中药相关复杂基质中的香豆素类成分。实验对分离和富集的影响因素,如BGE中的有机溶剂、环糊精注射时间和样品溶液进样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FESI-MCDS的条件为:BGE:100 mmol/L SDS-10 mmol/L Na H2PO4-50mmol/L H3PO4-30%Me OH;样品基质:20 mmol/L SDS;进样:压力进50 mmol/L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120 s,压力进纯水2 s,-8 kv电压进样品溶液240 s。实验也对包括吸附剂种类、样品与吸附剂比例、研磨时间、洗脱剂种类和洗脱剂体积在内的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MSPD的条件为:样品(白芷)与吸附剂(分子筛KIT-6)比例2:1;研磨时间:150 s;洗脱溶剂:甲醇;洗脱体积:500μL。结果显示,该方法将CE的离线富集与在线富集方法结合,不仅简化了提取过程,还进一步提高了中性物质的检测灵敏度。相对于常规方法,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富集倍数为283-302倍。(2)将分子筛MCM-48作为吸附剂应用于MSPD过程中,并与已有的FASS在线富集方法结合,建立了一种简单,环保,灵敏的测定中药中有机酸的方法。实验对MSPD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其条件为:样品(复方丹参片)与吸附剂比例2:1;研磨时间:150 s;洗脱溶剂:50%甲醇;洗脱体积:250μL。与常规提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样品和有机溶剂用量少、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等优点,与FASS法的联用也进一步提高了有机酸的检测灵敏度,为中药相关复杂基质中有机酸的测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庆杰[3](2017)在《桑黄类真菌活性物质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对古代本草记载的中药桑黄进行本草考证,在此基础上对桑黄的治疗“月闭血凝,产后血凝”和“症瘕积聚”等的传统功效采用与其对应的“寒凝血瘀”大鼠模型进行了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桑黄类真菌粗毛纤孔菌子实体进行化学成分和抗炎及细胞毒性研究;旨在建立鉴别桑黄类真菌的HPLC指纹图谱和DNA条形码评价方法。桑黄是目前公认的具有良好抗癌和提高免疫力作用的药用真菌,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对桑黄有着不同的认识。目前尽管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桑黄的正本清源,但药材品种上仍然存在混乱问题,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与古代文献的记载不相符。对桑黄的考证,包括查阅对比大量文献、结合桑黄类真菌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及生物学特征的观察,认为担子菌门(Basidiomyeota)、蘑菇纲(Agaricomycetes)、锈革孔菌目(Hymenoehaet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ehaetaceae)、纤孔菌属(Inonotus)的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比较符合古代本草记载的中药桑黄。粗毛纤孔菌是一种生长在温带的木腐真菌,调查发现该菌生长在桑、杨、蒙古黄榆、胡杨、水曲柳、核桃、色木槭等多种阔叶树活立木上。在新疆、吉林、山东、河北等省进行粗毛纤孔菌的调查发现,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山东夏津县粗毛纤孔菌主要生长在桑树上,并且当地一直将其当做桑黄应用;吉林省西部的粗毛纤孔菌则生长在蒙古黄榆Ulmus macrocarpavar.mongolica树干上。传统功效的现代活性验证方面,分别取生于桑、杨、水曲柳、蒙古黄榆等树种的粗毛纤孔菌不同成熟阶段的子实体水提物,对寒凝血瘀证大鼠的影响进行了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生于桑、杨、水曲柳、蒙古黄榆上颜色为黄褐色的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对寒凝血瘀证大鼠的血液流变学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生于同一树种但完全成熟的、黑色的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对寒凝血瘀证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均未产生显着性影响,研究结果与本草文献记载基本相符。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GSTAV 7.0)对6个不同寄主来源的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32个特征峰的量化峰面积和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下保留时间为73、75、79、81、90、94、98、100、146、161、167的各峰与血浆黏度变化的相关性较为密切(相关系数>0.8)。上述保留时间处的化学成分构成了粗毛纤孔菌促进血流变的物质基础,其中保留时间为100min的色谱峰为黑色粗毛纤孔菌与黄色粗毛纤孔菌的共有峰,其余色谱峰为黄色粗毛纤孔菌所有,从而解释了黑色粗毛纤孔菌活血化瘀作用低于黄色粗毛纤孔菌的原因。对粗毛纤孔菌成熟黄色子实体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通过系统的提取、分离和纯化,从中分离鉴定出5个多酚类化合物,分别为phellibaumin A、phelligridin C′(顺式)、phelligridin C(反式)、phelligridin D和3’4’-dihydroxy-5-[11-hydroxyphenyl]-6,7-vinyl]-3,5-dioxa-fluoren-5-one。其中3’4’-dihydroxy-5-[11-hydroxyphenyl]-6,7-vinyl]-3,5-dioxafluoren-5-one和phelligridin C′为2个新化合物。phellibaumin A、phelligridin C和phelligridin D均为首次从粗毛纤孔菌中分离得到。同时,本文对化合物phellibaumin A、phelligridin D,3’4’-dihydroxy-5-[11-hydroxyphenyl]-6,7-vinyl]-3,5-dioxa-fluoren-5-one进行了抗炎活性和细胞毒性研究。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均具有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3’4’-dihydroxy-5-[11-hydroxyphenyl]-6,7-vinyl]-3,5-dioxa-fluoren-5-one抗炎活性相对较强,说明粗毛纤孔菌含有能够治疗症瘕积聚、腹痛金疮等的抗炎活性成分;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对细胞增殖影响较小,生物安全性较高。由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相对比例与药理活性(寒凝血瘀模型大鼠)具有相关性,因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粗毛纤孔菌的指纹图谱,并测定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作为衡量其质量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寄生于不同树种的粗毛纤孔菌高效液相图谱中色谱峰的分布和比例有所区别,不能建立统一的指纹图谱。受样本采集数量限制,以样本量相对较多的寄生于蒙古黄榆的粗毛纤孔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寄生于蒙古黄榆的粗毛纤孔菌的指纹图谱,并以自制phelligridin D为对照品,建立了phelligridin D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行,可以有效鉴别寄生于蒙古黄榆的粗毛纤孔菌,经测定,12批寄生于蒙古黄榆的粗毛纤孔菌中phelligridin D的含量为1.0-1.2mg/g之间。为了鉴别不同种属,不同来源的桑黄,采用相对保守的ITS2区段作为鉴别不同种属桑黄的手段。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J、MP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得到了相近的树形,市场上常被认为是桑黄的多孔菌和不同树上生长的粗毛纤孔菌在系统发育树中均可以有效鉴别。其中NJ法所用时间最短,而MP法则用时较长,但所有方法均证实ITS2区可有效地区分不同桑黄,ITS2区可作为鉴别桑黄类真菌的理想DNA条形码。本研究对我国传统的中药桑黄的本草来源、地理分布、道地性的确认、活性成分及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进一步有效地开发利用该类菌物药提供科学依据。
钟悦,易勇,袁翠平,刘军莲[4](2015)在《毛细管电泳色谱在中药含量测定中的作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药的含量测定自1985年出现在药典中后检测方法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经验鉴别发展到而今的指纹图谱,中药含量测定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逐步趋于精准和稳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应用较多且已被公认的含量测定方法,但是毛细管电泳色谱(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以其高效、快速、简便且柱不易受污染的特点在中药含量测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分析了1997-2009年应用毛细管电泳进行含量测定的文献,对该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粗浅的论述。
翁蓓,陶遵威[5](2015)在《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细管电泳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分离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广泛应用于中药研究的各个方面,并且极大地拓展了中药分析的研究范围,为中医中药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制剂指纹图谱和成分分析以及中药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朱晓伟,陈建平,郭妍妍,尚成友,周立娟,刘春来,成日青[6](2015)在《高效毛细管电泳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由于中药种类繁多,药材产地广,中药复方制剂由多种中药材组成,成分复杂,普通的分离方法效果差,而高效毛细管电泳兼有电泳和色谱技术的双重优势,具有高效、高速、高灵敏度、高自动化等特点,可进行区分真伪、产地及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等工作。高效毛细管电泳能对多种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已成为控制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为扩大其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张岩[7](2014)在《肉苁蓉指纹图谱与雌激素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对中药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药在治疗各种疾病的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因为本身所拥有的多成分、多靶点、多路径协同起作用的特征,致使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不分明,阻挡了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因而,指纹图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中,并通过其与药理活性的内在相关性建立了“中药谱效学”,为进一步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本实验通过建立肉苁蓉药材的指纹图谱与药理活性(小鼠子宫增重实验、MTT细胞增殖实验)的相关性,并通过对其的分析,揭示出了肉苁蓉药材可能的雌激素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小鼠子宫增重及MTT细胞增殖实验对肉苁蓉药材不同提取部位、不同剂量进行筛选,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部位30 g·kg-1(以生药计)为肉苁蓉雌激素样作用的最佳活性部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肉苁蓉药材雌激素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2)利用HPLC-DAD对10个产地的肉苁蓉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的构建,并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剖析,选用药典委员会研发使用的中药指纹色谱图相似度评估体系研究版(2004A)为评估准则,经过钻研认定254nm为肉苁蓉药材指纹图谱的最好的检测波长,最佳洗脱系统为乙腈-0.2%甲酸水。为后续进行肉苁蓉药材化学成分分析、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鉴别肉苁蓉药材真伪提供了依据,进一步深化了在肉苁蓉药材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3)采用HPLC/Q-TOF-MS液-质联用技术对肉苁蓉药材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其总离子流图中共标定出26个化合物,经由质谱解析获得如下论断:共推测出1、2、4、5、6、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共24个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酸,去咖啡酰基毛蕊花糖苷,8-表马钱酸,红景天苷,丁香苷A3’-α-L-吡喃鼠李糖苷,肉苁蓉苷A,Kankanoside H1,松果菊苷,肉苁蓉苷F,肉苁蓉苷B,管花苷A,肉苁蓉苷C,Osmanthuside B,毛蕊花糖苷,顺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管花肉苁蓉苷B1,肉苁蓉苷D,Campneoside Ⅰ,管花苷B,Campneoside Ⅱ,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G,Kankanoside E,这一结论为后续进行肉苁蓉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4)通过对肉苁蓉药材的谱效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为肉苁蓉药材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合理的依据。通过研究10个产地肉苁蓉的指纹图谱与其雌激素活性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共有9个化学成分与小鼠子宫增重显着相关,对应的色谱峰分别为4、5、6、7、8、14、15、16、19号峰;共有10个化学成分与细胞增殖相关,其中7个成分与其极显着相关,对应色谱峰分别为3、4、8、12、14、15、19号峰;3个成分与其显着相关。对应色谱峰为5、13、18号峰;共有6个成分同时与小鼠子宫增重及细胞增殖显着相关,对应色谱峰为4、5、8、14、15、19号峰。(5)利用D-101型大孔树脂对肉苁蓉药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比较不同洗脱部位的指纹图谱以及其对应的药效活性(子宫系数、MCF-7细胞增值率),表明80%乙醇洗脱部位为最佳的洗脱剂体积分数。通过对其质谱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共分离纯化出肉苁蓉药材中17个化学成分,其与肉苁蓉药材总离子流图对应的色谱峰为3、4、5、8、9、10、13、14、16、17、18、20、21、22、23、25、26 号峰,分别为:8-表马钱酸、红景天苷、肉苁蓉苷A、Kankanoside H1、松果菊苷、管花苷A、肉苁蓉苷C、毛蕊花糖苷、顺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D、Campneoside Ⅰ、管花苷B、CampneosideⅡ、肉苁蓉苷 G、Kankanoside E。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了肉苁蓉雌激素作用的活性部位,并利用HPLC/Q-TOF-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对揭示肉苁蓉药材可能的雌激素样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对肉苁蓉临床用药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津津,黄燕,杨德草[8](2014)在《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及相关专业论文期刊,对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将毛细管电泳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进行简要的对比,总结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指纹图谱、中药材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结果与结论:毛细管电泳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简便且柱不易受污染的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法在中药分析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中药分析的研究范围。
彭水梅,付小梅,孙艳朝,吴志瑰,刘婧,裴建国[9](2014)在《色谱法及其相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述了常用的色谱技术作为现代高效分离分析技术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中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的定性鉴别、定量鉴别及HPLC指纹图谱分析中的运用进行综述。
甘勇强,周梁,王静[10](2013)在《简述毛细管电泳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简要介绍了毛细管电泳技术,重点综述了近几年毛细管电泳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二、毛细管电泳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细管电泳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活性物质毛细管电泳筛选及挥发性成分涡旋辅助基质固相分散提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汇 |
前言 |
第一章 微波辅助提取联合毛细管电泳测定槐米(槐花)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 |
第一节 中药中螯合亚铁离子活性成分在线筛选(In-Capillary[Fe(ferrozine)_3]~(2+)-CE-DAD)的方法建立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和讨论 |
3 小结 |
第二节 中药槐米(槐花)中螯合亚铁离子活性成分微波提取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和方法 |
2.结果和讨论 |
3 小结 |
第三节 基于活性质量标志物的中药槐米(槐花)毛细管电泳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和讨论 |
3 小结 |
第二章 基于毛细管电泳酶微反应器的黄连中抑制α-糖苷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和讨论 |
3 小结 |
第三章 涡旋辅助基质固相分散体作为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麝香中多组分的样品前处理策略 |
1 方法与材料 |
2 结果与讨论 |
3 小结 |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
1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
2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中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 |
3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中药中的酶抑制剂的筛选 |
4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 |
5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中药中对映体的分离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毛细管电泳富集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毛细管电泳概述 |
1.2 毛细管电泳在线富集技术 |
1.2.1 在线富集原理 |
1.2.2 场放大富集 |
1.2.3 胶束溶剂堆积(MSS) |
1.2.4 胶束环糊精堆积(MCDS) |
1.2.5 其他富集方法 |
1.3 毛细管电泳离线富集技术 |
1.3.1 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 |
1.3.2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MSPD) |
1.4 富集技术的联用 |
1.5 课题设计与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场放大样品堆积-胶束环糊精堆积技术测定中药中的生物碱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材料与仪器设备 |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4 电泳条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FASS-MCDS对阳离子的富集机制 |
2.3.2 FASS-MCDS条件优化 |
2.3.3 方法的线性、检出限、重现性和富集倍数 |
2.3.4 FASS-MCDS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场放大进样-胶束环糊精堆积反向迁移胶束测定中药中的中性物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2.5 电泳条件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FESI-MCDS-RMM-MEKC对中性分析物的富集机制 |
3.3.2 FESI-MCDS-RMM-MEKC条件优化 |
3.3.3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重现性和富集倍数 |
3.3.4 FESI-MCDS-RMM-MEKC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联用场放大-胶束环糊精堆积测定中药中香豆素类化合物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4.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4.2.5 电泳条件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FESI-MCDS-MEKC条件优化 |
4.3.2 MSPD条件优化 |
4.3.3 方法的线性、检出限、重现性和富集倍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联用场放大样品堆积技术测定中药中的有机酸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5.2.3 MCM-48的制备 |
5.2.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5.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5.2.6 电泳条件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MCM-48表征 |
5.3.2 MSPD条件优化 |
5.3.3 方法的线性、检出限和重现性 |
5.3.4 MSPD-FASS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医学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发明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桑黄类真菌活性物质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桑黄的资源及分类学研究现状 |
1.2 桑黄类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3 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1.4 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
1.5 DNA条形码在真菌中的应用 |
第二章 桑黄的本草考证 |
2.1 有关桑黄的古代文献记载 |
2.2 桑黄的现代研究 |
2.3 桑黄的考证 |
2.4 结论 |
第三章 粗毛纤孔菌“活血化瘀”作用及谱效关系分析 |
3.1 粗毛纤孔菌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3.2 谱效关系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粗毛纤孔菌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
4.1 粗毛纤孔菌化学成分研究 |
4.2 抗炎活性研究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粗毛纤孔菌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5.1 寄生于蒙古黄榆上的粗毛纤孔菌指纹图谱 |
5.2 寄生于蒙古黄榆粗毛纤孔菌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基于ITS2片段的桑黄DNA条形码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3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毛细管电泳色谱在中药含量测定中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年药典中药含量测定收载情况 |
2 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 |
3 毛细管电泳色谱应用 |
3.1 毛细管电泳色谱类型 |
3.2 毛细管电泳色谱的特点及发展近况 |
3.3 毛细管电泳在中药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
4 结语 |
(5)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毛细管电泳的分类及特点 |
2 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测定中的应用 |
3 复方制剂的指纹图谱及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
4 中药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 |
5 现状及展望 |
(6)高效毛细管电泳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效毛细管电泳简介 |
1.1原理 |
1.2 HPCE的优势 |
2 HPCE用于化学成分分析 |
2.1用于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
2.2用于黄酮类成分分析 |
2.3用于苷类成分的分析 |
2.4用于蒽醌类成分的分析 |
2.5用于多糖类成分的分析 |
2.6用于有机酸类成分的分析 |
3高效毛细管电泳在中药热点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
3.1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分析 |
3.2在中药指纹图谱建立中的应用 |
3.3在中药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
3.4在新药开发研究及中药有效成分理化性质的应用 |
3.5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
3.6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 |
4总结与展望 |
(7)肉苁蓉指纹图谱与雌激素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肉苁蓉的研究现状 |
1.1.1 资源分布 |
1.1.2 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1.3 肉苁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2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
1.2.1 基本概述 |
1.2.2 分类 |
1.2.3 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
1.2.4 中药指纹图谱的解析方法 |
1.3 植物雌激素研究进展 |
1.3.1 植物雌激素的分类 |
1.3.2 雌激素活性物质的检测方法 |
1.4 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
1.4.1 中药谱效学关系研究思路 |
1.4.2 建立中药谱效关系研究方法 |
1.4.3 中药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
1.5 大孔吸附树脂的研究进展 |
1.5.1 大孔吸附树脂作用机理 |
1.5.2 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纯化研究中的应用 |
1.5.3 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
1.6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意义 |
2 肉苁蓉雌激素样作用的活性部位筛选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材料 |
2.2.2 供试样品溶液和标准品的制备 |
2.2.3 动物分组 |
2.2.4 小鼠子宫增重实验 |
2.2.5 细胞培养 |
2.2.6 含药血清的制备 |
2.2.7 MTT细胞增殖实验 |
2.2.8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小鼠子宫增重实验 |
2.3.2 MTT细胞增殖实验 |
2.4 本章小结 |
3 肉苁蓉的指纹图谱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材料 |
3.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2.4 色谱条件的考察 |
3.2.5 指纹图谱技术参数的考察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色谱条件的筛选 |
3.3.2 共有峰的确定 |
3.3.3 参照峰的选择 |
3.3.4 指纹图谱的方法学考察 |
3.3.5 肉苁蓉指纹图谱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4 肉苁蓉的化学成分分析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材料 |
4.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4.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4.2.4 质谱条件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肉苁蓉雌激素活性成分谱效关系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与材料 |
5.2.2 不同产地肉苁蓉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 |
5.2.3 肉苁蓉雌激素活性的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不同产地肉苁蓉药材的指纹图谱 |
5.3.2 肉苁蓉雌激素活性的测定 |
5.4 本章小结 |
6 肉苁蓉雌激素样活性部位大孔树脂纯化的研究 |
6.1 前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仪器及材料 |
6.2.2 实验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不同洗脱浓度纯化后肉苁蓉色谱图的分析 |
6.3.2 不同洗脱浓度纯化后肉苁蓉雌激素样作用活性的测定 |
6.3.3 纯化后肉苁蓉雌激素活性成分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讨论 |
7.1 肉苁蓉雌激素样作用活性部位筛选 |
7.2 肉苁蓉的指纹图谱研究 |
7.3 肉苁蓉的化学成分分析 |
7.4 肉苁蓉雌激素活性成分谱效关系以及纯化后的化学成分分析 |
7.5 肉苁蓉纯化后化学成分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原理 |
2.2 毛细管电泳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 |
2.3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
2.3.1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测定方面的应用 |
2.3.2 毛细管电泳在中药指纹图谱方面的应用 |
2.4.3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鉴定方面的应用 |
3 讨论及小结 |
(9)色谱法及其相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薄层色谱法 |
2 气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3 毛细管电泳法 |
4 高效液相色谱法 |
4.1 定性鉴别 |
4.2 定量鉴别 |
4.3 HPLC指纹图谱分析 |
5 结语 |
四、毛细管电泳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活性物质毛细管电泳筛选及挥发性成分涡旋辅助基质固相分散提取技术研究[D]. 刘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
- [2]毛细管电泳富集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D]. 刘彩婧.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3]桑黄类真菌活性物质及质量标准研究[D]. 李庆杰. 吉林农业大学, 2017(02)
- [4]毛细管电泳色谱在中药含量测定中的作用分析[J]. 钟悦,易勇,袁翠平,刘军莲.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5]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方面的研究进展[J]. 翁蓓,陶遵威. 天津药学, 2015(01)
- [6]高效毛细管电泳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J]. 朱晓伟,陈建平,郭妍妍,尚成友,周立娟,刘春来,成日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01)
- [7]肉苁蓉指纹图谱与雌激素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D]. 张岩.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4(05)
- [8]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J]. 李津津,黄燕,杨德草.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4)
- [9]色谱法及其相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运用[J]. 彭水梅,付小梅,孙艳朝,吴志瑰,刘婧,裴建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1)
- [10]简述毛细管电泳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甘勇强,周梁,王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