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钢炼铁厂的发展与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光,安璐,任翠涛,李盛学,乔凯荣[1](2021)在《烧结烟气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半工业化试验》文中研究说明低温SCR是烧结烟气脱硝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催化剂是其中的关键因素。针对烧结烟气的特点,研发出低温平板式抗碱脱硝催化剂。为了明确该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运行稳定性、积灰特性和抗碱金属中毒能力,在太钢450 m2烧结机活性炭脱硫脱硝装置后进行了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半工业化试验。结果表明,在150℃的烟气温度下,催化剂脱硝效率平均达85%,NOx排放浓度小于50 mg/m3,氨逃逸不超过1.0μL/L,完全满足烧结烟气超低排放的要求;催化剂层积灰主要是钾盐和活性炭粉,经过60天的连续运行,因积灰导致的反应器进出口压差增加值仅90 Pa;催化剂抗碱金属中毒能力优异,催化剂表面累积的钾含量达到新鲜催化剂的5.5~7.0倍时,脱硝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杨光,张淑会,杨艳双[2](2021)在《烧结烟气中气态污染物的减排技术现状及展望》文中提出烧结工序是高炉炼铁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亦是钢铁生产流程中对环境污染最为突出的环节之一。烧结过程产生的SO2、NOX和二恶英等气态污染物,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本文结合目前烧结工艺过程环保现状,重点分析了烟气中气态污染物SO2、NOX和二恶英产生的原因,结合工程实例综述了上述气态污染物常用的脱除技术原理和方法,并对烧结烟气污染物的脱除技术进行了展望。指出实现脱硫石膏的合理利用,开发烧结烟气中SO2、NOX和二恶英综合治理技术,提高活性炭或活性焦的吸附效果等是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发的关键环节;加强对烧结厂源头和过程的控制,结合现有的末端治理实现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是今后烧结烟气气态污染物减排努力的方向。
李忠于[3](2019)在《中国硫酸工业70年回顾及展望——纪念建国70周年暨《硫酸工业》创刊60周年》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建国70年来中国硫酸工业工艺技术、设备材料的发展历程,经过70年来的发展,我国硫酸工业无论是产能产量还是技术装备都取得巨大成就,带动了世界硫酸工业的进步。面对当前亟待解决的清洁生产、节能环保、超净排放等技术难题,展望了未来中国硫酸工业发展方向。
韩超伟[4](2015)在《多龄期建筑腐蚀及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我国在役建筑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分析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根据工程实测及调查数据,统计出建筑材料性能随结构龄期的变化规律,建立我国多龄期建筑结构腐蚀模型,根据结构腐蚀模型对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为我国在役多龄期建筑实行全面震害模拟与评估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本文对两种大气环境(一般大气环境和近海大气环境)下的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进行工程实测,实测地区包括西安、太原、攀枝花、泉州等。根据实测结果拟合出了以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为参数的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根据建立的碳化深度模型及本课题组其他成员通过试验得到的钢筋锈蚀速率和环境温度、湿度、保护层厚度等关系,拟合出了一般大气环境下的钢筋锈蚀深度预测模型;考虑到近海大气环境下混凝土碳化对氯离子侵入的影响,通过对泉州在役不同龄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碳化深度及钢筋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实测,分析拟合出了以混凝土碳化深度和钢筋表面氯离子浓度为参数的钢筋锈蚀深度预测模型。由于我国钢结构在工业建筑领域应用比较广泛,而且工业环境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所以本文对太钢、攀钢等钢结构工业厂房进行钢材取样,然后对所取钢材样品的锈蚀深度、屈服强度以及极限强度等进行了试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拟合出了钢结构构件锈蚀深度预测模型及锈蚀构件力学性能衰减模型。本文对课题组试验的3根腐蚀程度不同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用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动力荷载下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根据拟合的近海大气环境下钢筋锈蚀深度预测模型以及工业大气环境下钢结构构件力学性能衰减模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不同龄期(0年、20年、30年、40年、50年)的RC框架结构和钢排架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绘制结构水平位移随龄期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结构抗震性能随结构龄期的变化规律。
刘文文[5](2015)在《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大型高炉铁水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说明高炉炼铁是炼钢的前道工序,它为后工序提供主产品铁水。高炉铁水质量决定着整体钢铁工序的质量,并且可以有效的影响钢铁企业工序能耗。高质量的铁水也是降低钢铁企业总体成本的先决条件。高炉铁水质量水平主要由铁水含硅量和含硫量的水平所决定,并且这两项指标主要由炼钢需求所决定。太钢高炉铁水含硫量一般控制0.03%以下,完全满足炼钢对硫含量的要求。但是,太钢铁水含硅量却始终在0.5%以上,且标准偏差较大,不能完全满足炼钢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铁水含硅量进行分析,寻找影响高炉铁水含硅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1)找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高炉铁水含硅量的相关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16个因素进行验证,得到5个主成分对高炉铁水含硅量有80%以上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探寻出6个因素对高炉铁水含硅量有关键作用,分别是风量、湿度、热负荷、K值、FR和硅负荷。(2)通过对6个关键因素的多变量T2统计图进行监控,且与相应铁水含硅量进行对比分析,可说明多变量T2统计有效反应铁水含硅量的变化趋势。(3)使用控制图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监控,建立控制标准和管理方法,同时形成适合太钢高炉铁水质量管控模式。
Rai Udara[6](2014)在《铝企业在生产流程过程中运用《看板管理》的研究 ——以JY公司为例》文中提出我国铝产业在进入21世纪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2000-2011年,我国氧化铝、电解铝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1%和18%。铝产业的快速发展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用铝需求,铝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材料,广泛应用与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经济景气情况直接影响着国内铝需求。目前建筑、交通、电力、机械行业是国内矿产品需求的四大支柱行业,占总需求的68%,这四个行业的景气情况对铝需求的影响最为重要。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趋势,使企业面临的各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不仅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挑战,而且使成本控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因而必须强化市场观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看板管理的研究就是顺应时代形式,背景要求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企业在导入看板管理系统,对团队沟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最终会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本论文在前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分析,介绍并阐述的精益生产、看板管理、团队沟通以及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其次,梳理了精益生产、成本控制、看板管理、沟通和企业文化以及公司运营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再次,采用数据分析的角度对中国铝业和铝材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期望找出JY公司的突破口和优劣势;最后,结合JY公司的具体运营情况,对企业的看板管理进行分析,剖析看板管理引入前后企业运营管理的改善情况。在最后的结论章节,对本文进行了总结,说明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给出JY相关公司运营管理的一些建议,展望了中国铝型材产业的未来发展。
杨波[7](2011)在《活性炭在太钢450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程中的应用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世界各国对于环保越来越重视。文章阐述了活性炭应用于环保工程中的相关理化特性及在太钢450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程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出活性炭的应用前景。
柴彬[8](2011)在《太钢外国专家人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钢铁企业的太钢,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随着国际合作的慢慢加深,来我公司工作的外国专家人数逐年上升,尤其在2006年一百五十万吨不锈钢扩建工程期间,来太钢工作的外国专家人数曾一度达到近七百人之多,日常管理中不和谐的因素也就渐渐显露了出来,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的工作和项目的进展,因此对外国专家的管理也就渐渐提上了日程,怎样更好的利用外国专家这一特殊群体的人力资源,向他们学习技术经验、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本的同时,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使其更好的融入到太钢的队伍中来,与太钢人员进行更高效更好的沟通,从而更有效地与太钢的技术人员相互合作,使涉外的项目进展顺利,并且能够按期高质量地完成。本文通过文献检索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归纳了太钢外国专家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对外国专家资格考察不是很严格,工作效果也各不相同,工作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沟通和团队合作方面也不是非常的融洽等等。借鉴其他几个发达国家吸引人才的主要策略,在激励、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团队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对外国专家管理的新思路。
张军[9](2010)在《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竞争焦点已经发生转移,早期的与物有关的竞争已转移至与人有关的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如何能够吸进人才,留住人才,开发人才,应用人才,是与人才的激励机制息息相关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钢铁行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产品质量、种类较少、高端产品较少、产品成本较高等原因,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钢材产量相对过剩,从而使得我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种情况之下,要想摆脱企业困境,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还是得依靠人的作用。为此,新时期竞争的焦点依然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或者说是激励机制的竞争。太钢炼铁厂要想在新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依然需要对激励机制进行科学地分析和不断地完善。西方国家的激励理论和我国学者关于激励机制的研究为本文分析和研究炼铁厂的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虽然近年来太钢炼铁厂的激励机制在不断的改革,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是与激励理论相违背的,在实际生产中起到了负激励作用。为此,本文较为深刻地学习和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相关的激励理论和我国学者的研究,并以此作为研究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在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结合太钢炼铁厂的实际情况,认真地分析了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指出了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且针对不同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分别予以新的设计,而且有些激励机制在实践中已经应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实际效果。但是由于太钢炼铁厂的实际情况,本文只能对该厂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纲性质的设计。更加详细的,针对不同阶层的激励机制的设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梁津源[10](2004)在《太钢炼铁厂的发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太钢炼铁厂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近几年来取得了跨越式进步,主要指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归纳起来,其主要经验就是提高精料水平,实施高炉稳定化作业,改进高炉操作技术,以及加强设备管理。今后,太钢炼铁厂将继续提高精料水平,提高高炉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煤比,降低焦比,提高高炉寿命,不断推进炼铁的技术进步。
二、太钢炼铁厂的发展与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钢炼铁厂的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烧结烟气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半工业化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半工业试验 |
1.1 试验烟气条件 |
1.2 低温脱硝催化剂 |
1.3 试验装置组成 |
(1)脱硝反应器: |
(2)引风机: |
(3)蒸汽加热器: |
(4)还原剂供应系统: |
(5)吹灰系统: |
(6)烟气监测系统: |
1.4 取样测试方法 |
1.4.1 XRF和XPS测试 |
1.4.2 脱硝性能测试 |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2.1 催化剂的脱硝性能 |
2.2 催化剂的积灰特性 |
2.3 取样测试 |
2.3.1 积灰样品测试 |
2.3.2 催化剂样品测试 |
3 结论 |
(2)烧结烟气中气态污染物的减排技术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烧结烟气中气体污染物的产生及危害 |
1.1 SO2的产生与危害 |
1.2 NOX的产生与危害 |
(1)热力型NOX |
(2)瞬时型NOX |
(3)燃料型NOX |
1.3 二恶英的产生与危害 |
2 烧结气态污染物的脱除技术 |
2.1 SO2的去除 |
(1)湿法-石灰-石膏法 |
(2)半干法-SDA旋转喷雾法 |
(3)氨法脱硫技术 |
2.2 NOX的去除 |
2.3 二恶英的去除 |
2.4 活性炭吸附综合脱硫脱硝 |
2.5 烧结源头和过程控制气态污染物的研究现状 |
2.5.1烧结源头气态污染物的减排 |
2.5.2过程控制研究现状 |
3 结 语 |
(3)中国硫酸工业70年回顾及展望——纪念建国70周年暨《硫酸工业》创刊6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 70年来的成就 |
1.1 工艺技术进步[1-3] |
1.2 设备材料技术进步 |
1.3 技术设备引进与消化吸收 |
2 亟待破解的技术难题 |
3 未来展望 |
(4)多龄期建筑腐蚀及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混凝土碳化研究现状 |
1.2.2 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预测研究现状 |
1.2.3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研究现状 |
1.2.4 钢结构腐蚀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工作 |
1.3.1 研究特色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2.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蚀深度预测模型 |
2.1 引言 |
2.2 一般大气环境 |
2.2.1 检测结果概况 |
2.2.2 混凝土抗压强度经时变化模型 |
2.2.3 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 |
2.2.4 钢筋锈蚀深度预测模型 |
2.3 近海大气环境 |
2.3.1 检测结果概况 |
2.3.2 氯离子侵蚀机理 |
2.3.3 钢筋锈蚀深度预测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钢结构材料性能退化模型 |
3.1 引言 |
3.2 检测结果概况 |
3.3 钢结构腐蚀 |
3.3.1 钢结构腐蚀类型 |
3.3.2 钢结构大气腐蚀过程 |
3.3.3 钢结构腐蚀模型 |
3.4 钢结构力学性能退化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4. 不同龄期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4.1 引言 |
4.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4.2.1 试件设计参数 |
4.2.2 试验研究结果 |
4.2.3 试验试件的有限元分析 |
4.2.4 试件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对比 |
4.3 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4.3.1 结构设计概况 |
4.3.2 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4.3.3 地震波选取与调幅 |
4.3.4 模拟结果分析 |
4.4 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地震反应分析 |
4.4.1 结构设计概况 |
4.4.2 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4.4.3 模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5)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大型高炉铁水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高炉质量管理的现状 |
1.2.1 入炉原燃料质量管理 |
1.2.2 高炉冶炼操作管理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太钢 4350m~3高炉设备及工艺冶炼特点 |
2.1 太钢 4350m~3高炉设备特点 |
2.1.1 高炉炉型 |
2.1.2 高炉冷却系统 |
2.2 太钢 4350m~2高炉冶炼特点 |
2.2.1 操作炉型管理 |
2.2.2 热制度管理 |
2.2.3 炉前作业管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影响铁水含硅量的关键因素分析 |
3.1 硅在高炉内的反应机理 |
3.1.1 硅在高炉内的基本化学反应 |
3.1.2 硅还原的热力学分析 |
3.1.3 高炉生产中影响铁水含硅量的因素 |
3.2 铁水含硅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3.2.1 灰色系统理论 |
3.2.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3.2.3 影响铁水含硅量相关因素分析 |
3.3 影响铁水含硅量关键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3.3.1 主成分分析理论 |
3.3.2 主成分分析计算方法 |
3.3.3 影响铁水含硅量关键因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控制图在太钢高炉铁水含硅量管理中的应用 |
4.1 铁水含硅量控制图 |
4.1.1 铁水含硅量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
4.1.2 过程能力指数分析 |
4.2 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的应用 |
4.2.1 多元统计过程分析 |
4.2.2 影响铁水含硅量多个关键因素统计控制图 |
4.2.3 铁水含硅量与T~2统计量控制图的关系 |
4.3 控制图在太钢高炉铁水质量控制不同阶段的应用 |
4.3.1 原燃料控制 |
4.3.2 监控参数控制 |
4.3.3 调剂参数控制 |
4.4 太钢铁水质量管控体系 |
4.4.1 高炉质量管控模式 |
4.4.2 改进的管控模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铝企业在生产流程过程中运用《看板管理》的研究 ——以JY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精益生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看板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研究 |
1.3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精益生产的相关理论 |
2.1.1 成产管理教父 |
2.1.2 丰田生产方式 |
2.1.4 何为自动化 |
2.1.5 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
2.1.6 柔性化生产线构建 |
2.1.7 注重执行的不断改善 |
2.2 成品控制理论 |
2.2.1 准时化生产简介 |
2.2.2 成本控制的管理原则 |
2.3 看板管理的相关理论 |
2.3.1 看板的类别 |
2.3.2 看板管理主要作用 |
2.3.3 看板管理实施条件 |
2.3.4 看板管理实施过程和步骤 |
2.3.5 看板系统与MRP的比较 |
2.3.6 看板对比其他传统的生产方式 |
2.4 沟通与文化 |
2.4.1 中国企业文化 |
2.4.2 日本企业文化 |
第3章 中国铝业及铝材企业状况 |
3.1 中国铝型材行业在全球化中的发展趋势 |
3.2 中国铝型材行业的发展现状 |
3.3 国内铝型材企业在管理上的不足 |
3.4 日本市场对于铝制品的需求 |
3.4.1 铝的需求结构 |
3.4.2 可循环型的材料,铝合金 |
3.4.3 日本铝合金产品需要的推移 |
3.5 问题的提出与探讨 |
第4章 案例分析:JY公司 |
4.1 公司简介 |
4.2 组织架构以及公司文化 |
4.3 公司的看板管理主要流程 |
4.3.1 生产订单看板 |
4.3.2 作业指导书看板 |
4.3.3 操作跟踪看板 |
4.3.4 区域看板 |
4.4 JY公司在普及看板管理后取得的效果 |
4.4.1 看板管理导入前—挤压生产 |
4.4.2 看板管理导入后—看板生产 |
第5章 结论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5.2 研究经验及建议 |
5.3 JY公司看板模式带来的思考 |
5.3.1 在引入与实施看板管理上,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准 |
5.3.2 在看板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 |
5.3.3 推进企业自身看板管理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
5.4 对中国铝型材产业的发展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卷内备考表 |
(7)活性炭在太钢450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程中的应用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活性炭应用于环保工程中的相关理化特性 |
2 活性炭在太钢450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程中的应用 |
2.1 在整个工艺中应用活性炭的部分 |
2.2 活性炭所经历的复合反应 |
2.2.1 吸附系统中的脱硫反应和脱硝反应 |
2.2.2 解吸系统中的反应 |
3 活性炭在此类工程中进一步应用的前景 |
(8)太钢外国专家人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人本管理理论简介 |
2.2 西方古典管理学派中的人本管理理论 |
2.3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管理 |
2.4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
2.5 外国专家的激励管理 |
2.5.1 激励的含义 |
2.5.2 几种代表性的激励理论 |
2.6 外国专家的绩效管理 |
2.6.1 绩效管理定义 |
2.6.2 绩效管理的作用 |
2.7 外国专家的薪酬管理 |
2.7.1 薪酬的含义与内容 |
2.7.2 与经济薪酬相关的几个因素 |
2.7.3 非经济薪酬 |
2.8 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
2.9 团队与以人为本团队文化的塑造 |
第三章 发达国家外国专家管理的主要策略及借鉴意义 |
3.1 美国 |
3.1.1 美国的人才策略 |
3.1.2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3.2 德国 |
3.2.1 德国的人才策略 |
3.2.2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3.3 英国 |
3.3.1 英国人才策略 |
3.3.2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3.4 新加坡 |
3.4.1 新加坡人才策略 |
3.4.2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3.5 日本 |
3.5.1 日本人才策略 |
3.5.2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四章 太钢外国专家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太钢聘用外国专家的历史 |
4.2 太钢外国专家的管理现状 |
4.3 太钢外国专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外国专家资格审查 |
4.3.2 外国专家工作积极性 |
4.3.3 外国专家现场管理 |
4.3.4 外国专家跨文化管理 |
4.3.5 沟通与团队合作 |
第五章 太钢外国专家人本管理的方案设计 |
5.1 外国专家的资格审查 |
5.2 对外国专家的绩效管理的方案设计 |
5.3 对外国专家薪酬管理的方案设计 |
5.4 解决外国专家的跨文化管理所存在问题的方案设计 |
5.5 高效多元化的团队管理与建立统一团队的构想 |
结论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激励机制的意义 |
1.2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史与现状 |
1.2.1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史 |
1.2.2 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 |
1.3 太钢炼铁厂的历史与现状 |
1.3.1 太钢炼铁厂的概况 |
1.3.2 太钢炼铁厂近几年生产形势 |
1.4 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的重大意义 |
1.4.1 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的发展史 |
1.4.2 研究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的意义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结构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文章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激励理论综述 |
2.1 国外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 |
2.1.1 激励的基本原理 |
2.1.2 激励的内容理论 |
2.1.3 激励的过程理论 |
2.1.4 激励的强化理论 |
2.2 国内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 |
第三章 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
3.1 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现状 |
3.1.1 薪酬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2 培训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3 荣誉激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4 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5 福利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6 晋升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7 参与激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2 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现状的原因分析 |
3.2.1 薪酬体系现状原因分析 |
3.2.2.培训体系现状的原因分析 |
3.2.3 荣誉激励现状的原因分析 |
3.2.4 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分析 |
3.2.5 福利机制现状的原因分析 |
3.2.6 晋升机制现状的原因分析 |
3.2.7 参与激励机制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的解决方案 |
4.1 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
4.1.1 公平原则 |
4.1.2 人本原则 |
4.1.3 多样性原则 |
4.1.4 频率、幅度适度原则 |
4.1.5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4.1.6 时效性原则 |
4.1.7 正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4.1.8 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4.2 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的方案设计 |
4.2.1 经济性激励机制组合 |
4.2.2 非经济性激励机制组合 |
4.3 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
4.3.1 薪酬体系效果评价 |
4.3.2 干部晋升体系效果评价 |
4.3.3 职业生涯规划效果评价 |
4.3.4 福利机制效果评价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太钢炼铁厂的发展与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烧结烟气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半工业化试验[J]. 李永光,安璐,任翠涛,李盛学,乔凯荣. 中国冶金, 2021(02)
- [2]烧结烟气中气态污染物的减排技术现状及展望[J]. 杨光,张淑会,杨艳双. 矿产综合利用, 2021(01)
- [3]中国硫酸工业70年回顾及展望——纪念建国70周年暨《硫酸工业》创刊60周年[J]. 李忠于. 硫酸工业, 2019(10)
- [4]多龄期建筑腐蚀及抗震性能研究[D]. 韩超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7)
- [5]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大型高炉铁水质量控制[D]. 刘文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4)
- [6]铝企业在生产流程过程中运用《看板管理》的研究 ——以JY公司为例[D]. Rai Udara.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5)
- [7]活性炭在太钢450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程中的应用及展望[J]. 杨波. 科学之友, 2011(15)
- [8]太钢外国专家人本管理研究[D]. 柴彬. 天津大学, 2011(05)
- [9]太钢炼铁厂激励机制研究[D]. 张军. 天津大学, 2010(02)
- [10]太钢炼铁厂的发展与展望[J]. 梁津源. 炼铁, 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