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莓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薇,张雪梅[1](2021)在《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大宗水果市场逐渐饱和,人们对"第三代水果"树莓的研究不断深入,树莓产业化程度逐渐加深,产业链不断延长。但因树莓果实自身特点、国内市场认知度不高、栽培管理粗放,尚未形成标准化种植等问题,导致我国树莓产业发展存在栽培技术粗放、深加工产品少而不精、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吴林,张强,王颖,李金英[2](2021)在《中国树莓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文中认为中国树莓果树资源丰富,分布广、抗性强、产量高,果实中活性成分种类多、功效强,具有悠久的入药历史。早在1 800年前,以覆盆子为名记载于我国《神农草本经》《本草纲目》等药物典籍中。1981年,吉林农业大学郝瑞教授从美国引进树莓品种,于1991年提请审定了中国第一个树莓品种——红宝玉。1999年,中国林业科学院张清华教授引入50种树莓实生苗,2002年在辽宁、黑龙江实现了树莓的推广种植。2012年,全国20多个省开展了黑莓和红树莓的引种工作,2015年,全国树莓栽培面积为13 465.7 hm2,产量达10.8万t,解决了树莓杂交育种、组织培养、根孽繁育、扦插育苗、土壤改良、种植管理、采后保鲜、加工销售等技术难题,树莓产业发展逐步完善。在对中国1981年至2019年树莓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树莓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广优良品种、规范种植管理、实现周年供应、完善产业配置、助力信息推广。
关文赫[3](2020)在《延边地区浆果种植园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浆果由于自身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极高的医疗保健功能,深受人们喜爱,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如今全球浆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逐年增加,据统计,2001-2017年间,世界浆果的栽培面积增加了 50%,其产量也增加了 70%。在这段时间里,我国浆果产业顺势发展,其中延边地区因自身优越的气候环境条件,使其对于发展浆果类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延边地区浆果栽培主要以个人经营种植园的形式存在,但在实际生产中浆果类种植园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影响种植园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本研究是对延边地区浆果种植园的栽培技术、品种结构、经营方式、加工销售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现阶段延边地区浆果种植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目的在于解决延边地区浆果种植园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为今后其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法。通过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8个县级行政区进行调研,整理结果如下:延边地区耕地面积有限、规模不大,但草原、山林等特色资源丰富,对于发展浆果类产业具有极大的潜力。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对浆果这类健康水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使延边地区的浆果生产在果树产业中的占比不断增大,浆果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2019年延边地区浆果栽培面积512.31 hm2,同比增长了 8%。产量为4711.67 t,比201 8增加471.17 t,同比增长11.1%,延边地区浆果种植园主栽树种有草莓、葡萄、蓝莓、树莓、软枣猕猴桃等。其中草莓种植园48家,葡萄种植园108家,蓝莓种植园158家,树莓种植园2家,软枣猕猴桃种植园10家。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走访调研,总结出延边浆果生产存在如下问题:种植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品种结构不合理,盲目抢早,品种短缺;基础设施陈旧,游客体验单一,缺少综合性种植园;市场开发滞后,缺少加工企业;浆果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低;资金投入大,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延边地区浆果生产的发展。根据延边地区浆果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解决对策: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栽培管理水平;调整品种结构,选育优良品种;改善基础设施,丰富种植园休闲体验活动,增加全年供应的综合性种植园;寻找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提高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加大扶持力度,带动产业发展。总之,延边地区拥有良好的土壤、水文、气候等条件,适宜发展浆果类特色产业,发挥延边地区的资源比较优势,将其转变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促进农户增收致富。随着科技的进步,浆果类生产也更重视高新技术的运用,浆果的机械化生产指日可待。在不久的将来,在政府、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浆果生产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用于浆果生产的科研经费投入也会更多,创新能力更强。种植园不再是一个载体,它更是集餐饮、旅游、“互联网+”以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朝阳产业。
白扬[4](2019)在《晋中地区树莓引种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为了研究晋中地区红树莓适宜栽培品种,试验选取了课题组前期引种的22个红树莓品种,对其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生长特征,以及果实性状及品质特点等进行了测定,对影响红树莓生长发育的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筛选出了适宜晋中地区适宜的红树莓栽培品种,为晋中发展红树莓产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试验研究结果如下:22个树莓品种物候期表现为:萌芽期多在4月中旬至5月初,花序伸出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始花期集中在5月下旬和7月下旬至8月初,果实始熟期其中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至8月初,落叶期在8月上中旬至10月上旬。植物学特性表现为:主干和结果枝条具刺程度,分为,茂密刺、中等和稀疏三个级别,株高在1.35米~2.36米之间,平均萌芽率70%~90%之间,花序长度11.7~19.2 cm之间,根蘖苗数量在4~21条之间,结果枝数量在16~28条之间。物候期相关性表现为:萌芽期与基生枝出土期与其他物候期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并无明显的规律。花序伸出期与果实始熟期的相关性是极为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9;始花期与果实始熟期相关性则呈现较为显着的正相关性,相关性系数为0.449;落叶期与始花期呈现较为显着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369;同时,落叶期与果实始熟期正相关性极其显着,相关系数为0.469。植物学性状与抗逆性表现为:各公因子中以根腐病最高达0.688;萌芽率达到0.761;抗涝性达到0.691;花序长度达到0.851;果腐病达到0.609;灰霉病达到0.571。分析这六大因子中绝对值最大的相应因子,发现灰霉病、抗涝性、果腐病、根腐病这四大元素属于红树莓抗逆性的范畴;而萌芽率与花序长度则属于红树莓的植物学特性。果实营养成分表现为:四个公因子中绝对值最高的是可溶性糖达0.969;糖酸比达到0.849;可溶性固形物达到0.759;花青素达到0.829。综合考虑果实物候期、果实品质和抗逆性能力等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北京32’与‘新红一号’综合了这些优势,可以在晋中地区大力推广。
刘金成[5](2019)在《辽西地区树莓肥水管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辽宁西部的阜新、锦州及葫芦岛等市的树莓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栽培的时间较短,缺乏相关配套栽培技术,就其肥水管理技术而言,施肥的时期、肥料的种类及施用量不尽合理,生产上还普遍存在着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其经济效益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总结树莓的生产管理经验,提出标准化肥水管理技术,旨在现实优质高产高效栽培。
孙美乐[6](2019)在《12个树莓品种在新疆的引种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树莓(Rubus spp)是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灌木类落叶果树,被誉为第三代小浆果,适宜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发展,但目前在多数地区尚未进行大面积栽培,形成种植规模主要在东北地区,且树莓果大部分出口国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品多样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各种果品间的市场供求极大的不平衡,以桃子、梨、苹果等为代表的大宗果品历经长时间的研究利用,发展迅猛,产业链已非常成熟。小浆果发展起步晚,尤其是树莓的发展远不及草莓、蓝莓等其他小浆果的发展速度,开发利用滞后,有很大的市场缺口。具有优良特性的树莓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新疆因其所处的地理纬度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是树莓的主要适生区,沿天山北坡伊犁河谷一带,均有野生树莓分布。但到目前为止,大规模、标准化的栽培还很少,当地的主栽品种多为野生驯化品种,存在产量不高、不耐储运、成熟期较为集中等问题,因此在乌鲁木齐开展树莓新优品种引种试验,观察其在本区的生态适应性,筛选适合新疆乃至我国西北地区栽植的优良品种,以期能够丰富本生态区的优质树莓栽培种资源,并根据本区的气候条件和消费需求,为不同品种不同模式的搭配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6-2018年在乌鲁木齐市北郊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小浆果基地开展,采取田间生物学及生态学调查手段,并结合室内测试分析法,对引进的12个树莓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系统地调查分析各个品种的抗逆性、物候期、枝条生长特性、果实品质、结实能力及产量、储藏性状等指标,以了解引进品种在本生态区的生态反应及生长发育状况,评价其生态适应性。[结果]:(1)12个树莓品种均可在本区正常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顺利完成整个生育期,并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性,在生长季加强水肥管理及修剪措施,均可不覆土自然越冬。基生枝、结果枝枝条的增粗生长和加长生长趋势一致,且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期集中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到花期生长基本停止。夏果型品种在开花结果后,基生枝有一个短时间的生长期。(2)在本生态区,引进的12个树莓品种与引种地相比,生长季延长,从枝条萌芽开始到果实采收都早于黑龙江地区10-15天,落叶时间一致。本区果实成熟时间错开了国内树莓主产区上市高峰期,保证价格稳定。且在本生态型区,果实成熟期光热资源充足,降雨较少,有利于果实的采收和运输,适宜大规模种植发展。(3)综合评价,秋果型品种秋福、寒莓、杨2号果期长、产量高、植株长势强、耐储运,可搭配其它夏果型品种种植延长采收期;菲尔都德、维拉米特、秋福、红孩风味佳,硬度适中、维C含量较高,长势强,较丰产、果实出汁率高,可作为夏季结果的鲜食或加工品种种植;寒莓口感酸,籽粒大,风味偏酸,但硬度大,耐储运,出汁率高,可作为加工品种推广种植;欧洲红,北京19果粒小、结实能力差、产量不高,不推荐在本区种植。
刘晓微[7](2018)在《黑莓‘Arapaho’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建立及叶片原生质体制备》文中指出黑莓作为第三代新兴小浆果,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经济价值高。近年来,中国黑莓产业不断发展,无论栽培面积还是产量都不断增长。伴随着真菌及病毒病等蔓延,以及范围日益扩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使黑莓育种效率进一步提高,推动其育种进程,当代许多研究者加速了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目前,我国黑莓优良苗木的缺乏对黑莓种植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基于组织培养具有育苗周期短,苗木整齐性统一,不受自然环境生长季节的限制等特点,本试验对组织培养进行黑莓快速繁殖的技术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尤其是对黑莓外植体消毒、外植体的建立、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及移栽等生产环节进行了试验,同时结合育种工作需求,对叶片不定芽诱导及愈伤组织诱导几个环节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利用黑莓组培苗叶片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纯化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建立了黑莓‘Arapaho’基于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1)适宜黑莓‘Arapaho’茎尖及茎段消毒的方法:用70%酒精消毒10 sec,在无菌水中清洗3次,用0.1%的Hg Cl2消毒10 min,然后无菌水中清洗6次。(2)最适增殖培养基:以组织培养30 d左右的壮苗为材料,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蔗糖20 g/L+琼脂6 g/L,增值系数为4.98。(3)最适生根培养基:黑莓‘Arapaho’极易生根。在添加1 g/L的活性炭的1/2MS培养基中,黑莓‘Arapaho’的生根率达到93.33%;当IBA浓度达到5 mg/L时,黑莓‘Arapaho’的生根率可达到100%,而且会有侧根长出。(4)炼苗及移栽:选取生根良好,植株健壮的组培苗为材料,开盖炼苗一周左右进行移栽。移栽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与原土比例为6:3:1,成活率达100%。(5)最适叶片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30 d左右组培苗茎尖的幼嫩叶片为材料,叶片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使用MS+TDZ 1.5 mg/L+IBA 0.4 mg/L+蔗糖20g/L+琼脂6 g/L时不定芽再生率最高。低浓度TDZ仍然能诱导叶片不定芽再生,但TDZ浓度为0.01、0.02、0.04、0.08和0.16 mg/L对叶片不定芽的再生率无显着差异。(6)最适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继代培养30 d左右组培苗茎尖的幼嫩叶片为材料,细胞分裂素TDZ与低浓度生长素NAA组合能够诱导黑莓‘Arapaho’愈伤组织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其中NAA 0.1 mg/L,TDZ 1 mg/L时愈伤组织多为疏松型,浅绿色愈伤或黄绿色愈伤,而且生长速度快。(7)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使用市售白砂糖为碳源替代物,自来水为蒸馏水替代物,与使用实验室分析纯蔗糖碳源与蒸馏水并无显着差异。2、建立了黑莓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体系,获得了产量高,活力高的原生质体。以最优的体系获得的原生质体得率可达8.64×107个/g﹒FW,活力可达94.44%。(1)最佳酶解液组合是:2.5%的纤维素酶(Cellulase R-10)+0.03%的果胶酶(Pectolyase Y-23)+1%的离析酶(Macerozyme R-10)。(2)原生质体分离中在低速(80r/min左右)的恒温摇床上酶解9 h,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和活力的原生质体。(3)当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时,适宜浓度为12%。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4)在原生质体分离前,将材料暗处理7d,能够提高原生质体产量。
陈凤波[8](2017)在《红树莓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文中指出红树莓别名托盘、红马林,浆果深红色,甜香味浓,品质极佳,具有较高的营养与经济价值,在我国很多省份均有种植。红树莓栽种中,如何实现红树莓丰产目标,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为给广大种植户提供指导,基于此,结合红树莓种植环节,对红树莓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芦霞[9](2016)在《树莓引种的栽培区划研究》文中指出树莓被誉为“黄金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我国树莓引种工作的推进,树莓在我国适生区域的划分已经是树莓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本文根据气候相似论、生态因子综合分析的理论,分别对夏果型红树莓、秋果型红树莓、夏果型黑莓和秋果型黑莓在我国气候、土壤适生区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树莓在全国的区域试验结果以及我国目前栽培的实践经验,综合分析了树莓在我国的栽培区划,为树莓产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引种栽培的主要理论---气候相似论原理,本文选取了极端最低气温、最冷月平均温度、年降水量、58月降水量、年日照时数、58月日照时数、年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8个气候因子作为分析因素。应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分别计算出我国156个站点与以上4种类型树莓原产地气候相似程度,并结合实践引种经验,初步划分出了4种类型树莓在我国的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域。同时,选取了土壤p H值和土壤黏粒含量两个因素,将我国156个站点所在的60个土壤区进行了聚类,归纳成4个聚类组分。最后将以上两个结果叠加,同时结合区域试验结果,获得了4种类型树莓在我国的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栽培区划结果,形成了4种树莓类型引种的栽培区划图。主要区划结果如下:夏果型红树莓最适宜区为华北山区、华北平原、西北黄土高原及西藏拉萨地区;不适宜栽培的地区为青藏高原、华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分布在最适宜区周边。秋果型红树莓的最适宜区为西南南部、西北南部、华北北部;不适宜区为东北及山区、西北干旱风沙区、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其他地区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夏果型黑莓和秋果型黑莓区划结果大致相同。最适宜区均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黑龙江西北部。适宜和次适宜区位于我国400mm降水量除了最适宜区以外的东南区域。
张岩[10](2016)在《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树莓因具有极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种植技术相对简单,而被誉为第三代黄金水果。目前国际市场上对树莓的需求总量在200万t左右,而目前的年产量稳定在40万t左右。欧美是世界上树莓传统的种植国家,但因其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十多年,树莓的种植逐渐向智利、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黑龙江省是国内最早种植树莓的省份,近十年内其产量和面积也一直在不断增长。伴随着树莓产业的发展,在生产中也出现了许多如品种、栽培技术、保鲜、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产业的发展。为此,提出本项目,以期促进黑龙江省树莓产业的良性发展。本研究在概述了国内外树莓产业发展现状的前提基础上,包括栽培面积和产量、主要栽培品种、进出口市场及价格走势、深加工市场现状、科研领域研究概况等,通过采用调查法、询问法在黑龙江省树莓主要种植地:尚志、宾县、佳木斯、林口等地进行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针对种植户、消费者及加工企业进行),并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同时请教果树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专家,采用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得出结论如下:(1)黑龙江省具有发展树莓生产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较好的种植基础。(2)黑龙江省近年树莓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处于稳步增长,面积从2013年的2000 hm2增长到2015年的3453 hm2,产量从2013年的12500 t增长到2015年的16950 t;生产中品种得到了更新,新引进的夏果型品种如“菲尔杜德”等具有大果、丰产的特点,引进的秋果型树莓解决了寒地种植树莓越冬需要埋土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黑龙江省树莓的销售仍主要以速冻出口为主,加工品种类主要有果酒、果汁和果酱等,所占份额极小。(3)黑龙江省树莓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品种迄待更新,缺乏专业化的育苗苗圃;树莓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种植模式不够规范,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树莓加工还没有形成产业化;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缺乏好的营销手段、营销力度不足。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龙头企业缺乏带动作用;科研发展相对滞后;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群众对树莓缺乏足够的认知等。(4)提出黑龙江省树莓生产发展的相应对策: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于树莓产业资源应大力保护;扶持树莓龙头企业发展;建立树莓标准化示范基地;寻求黑龙江树莓产业可持续发展;学习借鉴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检验标准;引导和营造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加大科研在树莓产业链各环节投入力度。
二、树莓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树莓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树莓栽培现状 |
2 树莓深加工及销售现状 |
3 树莓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3.1 树莓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1.1 科技支持力量不足 |
3.1.2 经营管理模式单一 |
3.1.3 树莓精深加工产品少 |
3.1.4 树莓产业营销体系不健全 |
3.1.5 树莓市场不稳定 |
3.2 树莓产业发展建议 |
3.2.1 加大树莓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持力度 |
3.2.2 完善树莓产业链发展模式 |
3.2.3多方联动开发树莓精深加工产品 |
3.2.4 完善树莓市场建设体系 |
3.2.5 多方面稳定树莓市场 |
4 小结 |
(2)中国树莓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树莓科学研究发展历程 |
1.1 第一阶段——我国树莓的药用历史 |
1.2 第二阶段——树莓引种与品种选育研究 |
1.3 第三阶段——我国野生树莓资源调查研究 |
1.4 第四阶段——我国树莓现代科学大融合 |
1.4.1 国家政策支持 |
1.4.2 各地研究机构、协会的成立 |
1.4.3 学术课题的开展 |
1.4.4 栽培生理与技术 |
1.4.5 树莓活性物质与功效 |
1.4.6 病虫害防治 |
1.4.7 树莓采收与保藏 |
1.4.8 树莓副产品的开发利用 |
2 我国树莓产业发展历程 |
2.1 引种经验的积累 |
2.2 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 |
2.3 各地采摘节的举办 |
2.4 食药领域的加工利用 |
2.5 树莓市场现状 |
3 树莓产业的展望 |
3.1 优良品种选育 |
3.2 规范种植管理 |
3.3 实现周年供应 |
3.4 完善产业配置 |
3.5 助力信息推广 |
(3)延边地区浆果种植园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 世界浆果发展现状 |
1.2 国内浆果发展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内容、对象以及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分析法 |
2.3.2 实地调研法 |
2.3.3 访谈法 |
2.3.4 调查问卷法 |
2.3.5 SWOT分析法 |
2.3.6 综合分析法 |
2.4 技术路线 |
3 延边地区草莓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
3.1 延边地区草莓生产现状 |
3.1.1 栽培面积和产量 |
3.1.2 栽培方式及品种结构 |
3.1.3 流通模式 |
3.1.4 经济效益分析 |
3.2 延边地区草莓生产SWOT分析 |
3.2.1 优势 |
3.2.2 劣势 |
3.2.3 机遇 |
3.2.4 威胁 |
3.2.5 SWOT矩阵分析 |
3.3 对于延边地区草莓生产的发展对策 |
3.3.1 提升种植户管理技术水平 |
3.3.2 改善和更新设施,调整品种结构 |
3.3.3 丰富种植园休闲体验活动 |
3.3.4 加大对企业、种植户的扶持力度,有效利用电商平台 |
4 延边地区其他浆果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
4.1 延边地区其他浆果生产现状 |
4.1.1 栽培面积和产量 |
4.1.2 品种结构 |
4.1.3 栽培模式 |
4.1.4 流通模式 |
4.1.5 经济效益 |
4.1.6 消费者调查统计 |
4.2 延边地区发展浆果生产的优势 |
4.2.1 自然、区位优势 |
4.2.2 社会、经济优势 |
4.2.3 政策支持 |
4.3 延边地区其他浆果生产存在的问题 |
4.3.1 种植规模小,管理水平低 |
4.3.2 品种结构不合理,盲目抢早,品种短缺 |
4.3.3 基础设施陈旧,游客体验单一,缺少综合性种植园 |
4.3.4 市场开发滞后,缺少加工企业 |
4.3.5 浆果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低 |
4.3.6 资金投入大,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
4.4 针对延边地区其他浆果生产的发展对策 |
4.4.1 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
4.4.2 调整品种结构,选育优良品种 |
4.4.3 改善基础设施,丰富种植园休闲体验活动 |
4.4.4 寻找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市场 |
4.4.5 提高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
4.4.6 加大扶持力度,带动产业发展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1.1 延边地区适宜浆果栽培 |
5.1.2 延边地区浆果生产现状 |
5.1.3 延边地区浆果生产存在的问题 |
5.1.4 延边地区浆果生产的发展对策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晋中地区树莓引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前言 |
1.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1.1 树莓的主要用途与价值 |
1.1.2 树莓引种的评价利用情况 |
1.1.3 树莓育种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树莓物候期 |
2.2.2 树莓植物学特性 |
2.2.3 树莓果实品质测定 |
2.2.4 抗逆性 |
2.3 数据处理和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物候期 |
3.2 植物学特性 |
3.3 树莓果实品质 |
3.3.1 果实外观品质 |
3.3.2 果实营养成分 |
3.4 抗逆性 |
3.5 物候期相关性分析 |
3.6 树莓品种主成分分析 |
3.6.1 植物学性状与抗性主成分分析 |
3.6.2 树莓各品种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 |
4 讨论 |
4.1 树莓各品种适应性综合评价分析 |
4.2 适宜晋中地区生长条件的树莓品种筛选 |
4.3 树莓品种培育的市场前景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5)辽西地区树莓肥水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基肥 |
2 追肥 |
3 叶面肥 |
4 灌水 |
4.1 催芽水 |
4.2 开花水 |
4.3 果实膨大期灌水 |
4.4 封冻水 |
5 排水 |
6 结语 |
(6)12个树莓品种在新疆的引种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树莓的分类 |
1.1.2 树莓的生态习性 |
1.1.3 树莓的用途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树莓分布及栽培概况 |
1.2.2 国内外树莓研究概况 |
1.2.3 国内外树莓生产及市场供求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地概况 |
2.3 试验设计 |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5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品种树莓的抗逆性调查 |
3.2 不同品种树莓的物候期调查 |
3.3 不同品种树莓枝条生长量调查 |
3.3.1 不同品种树莓基生枝株高生长量调查 |
3.3.2 不同品种树莓基生枝茎粗增长量调查 |
3.3.3 不同品种树莓结果枝枝长生长量调查 |
3.3.4 不同品种树莓结果枝茎粗增长量调查 |
3.4 不同品种树莓基生枝抽生数量 |
3.5 不同品种树莓的果实性状 |
3.5.1 不同品种树莓果实外观品质性状 |
3.5.2 不同品种树莓果实内在品质性状 |
3.6 不同品种树莓结实力及丰产性调查 |
3.7 不同品种树莓果实储藏性状调查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不同品种树莓的适应性 |
4.2 不同品种树莓的物候期 |
4.3 不同品种树莓的植株特性 |
4.3.1 基生枝特性 |
4.3.2 结果枝特性 |
4.4 不同品种树莓的品质 |
4.5 不同品种树莓的结实能力及产量评价 |
4.6 不同品种树莓的储藏性状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科研成果 |
致谢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7)黑莓‘Arapaho’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建立及叶片原生质体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文献综述 |
1.1 黑莓生产的意义 |
1.2 黑莓的生产及育种现状 |
1.2.1 世界黑莓生产育种现状 |
1.2.2 国内黑莓生产育种现状 |
1.3 黑莓的繁殖方式 |
1.3.1 压条繁殖 |
1.3.2 扦插繁殖 |
1.3.3 根蘖苗 |
1.3.4 黑莓组织培养 |
1.3.4.1 基因型 |
1.3.4.2 基本培养基 |
1.3.4.3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
1.3.4.4 植物生长调节剂 |
1.3.4.5 暗培养 |
1.3.4.6 放置方式 |
1.4 黑莓及其它果树原生质体研究进展 |
1.4.1 原生质体的制备 |
1.4.1.1 材料种类 |
1.4.1.2 材料预处理 |
1.4.1.3 酶解条件 |
1.4.1.4 酶解液渗透压 |
1.4.1.5 膜质稳定剂 |
1.4.2 原生质体纯化 |
1.4.2.1 离心纯化法 |
1.4.2.2 流式细胞纯化法 |
1.4.3 原生质体活力检测 |
1.5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2.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黑莓‘Arapaho’组织培养 |
2.2.1.1 外植体的表面消毒 |
2.2.1.2 外植体的建立 |
2.2.1.3 增殖培养 |
2.2.1.4 生根培养 |
2.2.1.5 炼苗 |
2.2.1.6 移栽 |
2.2.1.7 简化培养方式探索 |
2.2.1.8 叶片不定芽诱导 |
2.2.1.9 愈伤组织诱导 |
2.2.2 原生质体的制备 |
2.2.2.1 原生质体的分离 |
2.2.2.2 不同酶种类配比的筛选 |
2.2.2.3 酶解时间的筛选 |
2.2.2.4 甘露醇浓度的筛选 |
2.2.2.5 材料暗处理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
2.2.2.6 原生质体的纯化 |
2.3 数据统计 |
2.3.1 外植体的建立 |
2.3.2 增殖培养 |
2.3.3 生根培养 |
2.3.4 移栽成活率 |
2.3.5 叶片不定芽诱导 |
2.3.6 愈伤组织诱导 |
2.3.7 原生质体制备与纯化 |
3.结果与分析 |
3.1 组织培养 |
3.1.1 不同消毒时间对黑莓外植体建立的影响 |
3.1.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增殖培养的影响 |
3.1.3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
3.1.4 炼苗及移栽 |
3.1.5 简化培养对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的影响 |
3.1.6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3.1.6.1 TDZ与IBA组合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3.1.6.2 低浓度TDZ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3.1.7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3.2 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 |
3.2.1 不同酶组合对黑莓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
3.2.2 不同的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
3.2.3 不同的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
3.2.4 暗处理对黑莓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
4.讨论 |
4.1 黑莓组织培养 |
4.1.1 不同消毒时间对黑莓外植体建立的影响 |
4.1.2 生长调节剂对增殖培养的影响 |
4.1.3 生长素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
4.1.4 简化培养 |
4.1.5 生长调节剂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4.1.6 生长调节剂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4.1.7 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 |
4.2 黑莓原生质体分离纯化 |
4.2.1 不同酶组合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
4.2.2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
4.2.3 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
4.2.4 暗处理对黑莓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
5.结论 |
6.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附图 |
项目资助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红树莓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
2 育苗 |
3 建园 |
3.1 选择合适园地 |
3.2 挖穴 |
3.3 土壤施肥 |
3.4 合理密植 |
4 管理 |
4.1 栽植当年的管理 |
4.1.1 保持土壤湿润 |
4.1.2 立架 |
4.1.3 绑缚与追肥 |
4.1.4 越冬防寒 |
4.2 田间管理 |
4.2.1 春季田间管理 |
4.2.2 夏季田间管理 |
4.2.3 秋季田间管理 |
4.2.4 冬季田间管理 |
4.3 病虫害防治 |
5 结论 |
(9)树莓引种的栽培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存在不足 |
1.3.1 缺乏栽培科学区划 |
1.3.2 缺乏自主研发的优良品种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树莓引种的气候适生区区划 |
2.1 研究方法 |
2.1.1 气候因子的选择 |
2.1.2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2.1.3 统计分析方法 |
2.2 结果分析 |
2.2.1 夏果型红树莓引种的气候适生区 |
2.2.2 秋果型红树莓引种的气候适生区 |
2.2.3 夏果型黑莓引种的气候适生区 |
2.2.4 秋果型黑莓引种的气候适生区 |
2.3 小结 |
3. 树莓引种的土壤适生区区划 |
3.1 研究方法 |
3.1.1 土壤因子的选择 |
3.1.2 我国156个台站土壤资料的收集 |
3.1.3 研究方法 |
3.2 结果分析 |
4. 树莓引种的栽培区划 |
4.1 夏果型红树莓在我国的栽培区划 |
4.1.1 最适宜区 |
4.1.2 适宜区 |
4.1.3 次适宜区 |
4.1.4 不适宜区 |
4.2 秋果型红树莓在我国的栽培区划 |
4.2.1 最适宜区 |
4.2.2 适宜区 |
4.2.3 次适宜区 |
4.2.4 不适宜区 |
4.3 夏果型黑莓在我国的栽培区划 |
4.3.1 最适宜区 |
4.3.2 适宜区 |
4.3.3 次适宜区 |
4.3.4 不适宜区 |
4.4 秋果型黑莓在我国的栽培区划 |
4.4.1 最适宜区 |
4.4.2 适宜区 |
4.4.3 次适宜区 |
4.4.4 不适宜区 |
4.5 小结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外树莓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
1.2.1 世界树莓的种植分布、栽培面积及产量 |
1.2.2 国外树莓主栽品种及品种特性 |
1.2.3 国外树莓产品的种类、价格及销售 |
1.2.4 国外树莓科研领域研究概况 |
1.3 国内树莓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
1.3.1 国内树莓的区域分布、种植面积及产量 |
1.3.2 国内树莓的引种及栽培情况 |
1.3.3 国内树莓的开发利用、加工现状、产品种类 |
1.3.4 国内树莓产业经营方式和产业服务体系组织情况 |
1.3.5 国内树莓科研领域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黑龙江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2.1 黑龙江树莓产业发展现状 |
2.1.1 黑龙江省的自然条件 |
2.1.2 黑龙江省树莓种植区域及主要品种 |
2.1.3 黑龙江省主要树莓加工企业及生产现状 |
2.2 黑龙江树莓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2.1 黑龙江树莓产业存在的问题 |
2.2.2 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 黑龙江树莓产业科学发展对策 |
3.1 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
3.2 对于树莓产业资源应大力保护 |
3.3 扶持树莓龙头企业发展 |
3.4 建立树莓标准化示范基地 |
3.5 寻求黑龙江树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
3.6 学习借鉴与国际接轨的技术 |
3.7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检验标准 |
3.8 引导和营造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 |
3.9 加大科研在树莓产业链各环节投入力度 |
4 结论 |
4.1 黑龙江省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较好的种植基础 |
4.2 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
4.3 黑龙江省树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4.4 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相应对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树莓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张薇,张雪梅. 河北果树, 2021(03)
- [2]中国树莓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吴林,张强,王颖,李金英.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1(03)
- [3]延边地区浆果种植园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 关文赫. 延边大学, 2020(05)
- [4]晋中地区树莓引种试验研究[D]. 白扬.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6)
- [5]辽西地区树莓肥水管理技术[J]. 刘金成. 农业与技术, 2019(10)
- [6]12个树莓品种在新疆的引种适应性研究[D]. 孙美乐.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7]黑莓‘Arapaho’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建立及叶片原生质体制备[D]. 刘晓微.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4)
- [8]红树莓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 陈凤波. 南方农业, 2017(36)
- [9]树莓引种的栽培区划研究[D]. 芦霞.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3)
- [10]黑龙江省树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 张岩.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