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笔记本电脑产品趋势预测

2004年笔记本电脑产品趋势预测

一、2004年笔记本电脑产品趋势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陈艳华[1](2018)在《大陆台资企业空间格局及跨界生产网络的空间组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劳动分工的层次和水平日益深化。全球生产网络因其在更广泛的研究体系下解释了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全球产品产业内分工格局以及世界生产组织的新变化,成为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热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两岸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以台资企业为载体,通过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而产生的空间关联网络,在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不仅为研究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在后进国家(或地区)自主构建的跨界生产网络提供了良好契机,而且由于台海局势不断变化,这一研究在体现跨界生产网络一般性特点的同时,又将凸显其特殊性。同时,进行大陆台资企业空间格局及跨界生产网络的组织模式、机理的研究,是将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区位论、企业空间组织理论、价值链理论、关系经济地理学理论、复杂模型理论等进行融合与发展的有益尝试,可拓展全球生产网络地域性集聚的研究范畴,进一步丰富这一领域的理论构筑和实证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亦可为我国实现由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到自主构建次级全球生产网络的相关战略提供经验借鉴。本研究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延续地理学空间研究的理论优势与传统,基于时间维、空间维、结构维等多种尺度,分析了大陆台资企业空间格局及跨界生产网络的空间组织模式。文章首先从全球维度上定量界定了台商投资大陆在两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出研究大陆台商投资的问题确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其次,分别选取在大陆台资制造业比重居前三位的电子信息、机械、石化产业以及台资服务业中占比最大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宏观统计数据与微观企业数据,尤其是收集整理了 11853家台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变异系数、ESDA、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系统全面地刻画了台资电子信息、机械和石化等三大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大陆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924家两岸母子联系企业、518家上市(上柜)大陆台资电子信息企业、12家福建台资典型企业等数据,结合复杂网络模型、典型案例分析、深度调研与访谈等方法,从企业母子联系、制造业价值链、价值链-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视角切入,揭示了大陆台资跨界生产网络的空间组织特征、模式及其关联规律。

徐伟华[2](2018)在《神舟电脑的竞争战略研究 ——以神舟游戏本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个人电脑市场正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逐渐蚕食,从2011年开始销量一路下滑,但这也推动了个人电脑行业的重构,市场出现了细分。神舟电脑作为传统电脑厂商品牌,正是瞄准了这个细分市场得以成功转型。本文以神舟游戏本为例,在对企业竞争战略、市场竞争策略理论进行学习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文献和调查问卷的理论数据采集。首先,采用PEST工具对个人电脑游戏本行业进行了宏观环境分析;其次,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对神舟游戏本进行了微观环境分析;最后,通过SWOT分析矩阵对神舟电脑的竞争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内部环境分析。通过以上分析,确定神舟游戏本的行业地位,研究适合神舟游戏本的竞争战略,最后调整并实施竞争战略。论文是通过个人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实证数据调查完成的,研究的结果对神舟电脑的企业竞争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于其他行业也有借鉴作用。

盛九元[3](2011)在《从ECFA到制度性一体化 ——两岸经济合作的性质、特征及走向》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两大特征。随着区域合作的深化与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建构起制度性的一体化,以进一步完善在区域内的经济互动关系。这一趋势也明显地体现在两岸经济合作之中,形成现阶段两岸以产业合作为基础的经济互动格局。两岸经济合作是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同属“一个中国”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在市场机制与大陆单方面市场开放因素的推动下,两岸经贸合作以“民间、单向、间接”的方式,突破台湾的相关政策限制,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从原先的分散、零星状态发展到密切、热络、密不可分的经济互动,进而迫使台湾方面必须正视两岸经贸交流交往的现实及对台湾经济的正面影响,以默认既成事实的方式应对两岸经济合作的新情势,从而使两岸之间形成了基于“一个中国”框架下、市场开放基础上、密切互动的经济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两岸互蒙其利,功能性经济一体化的合作形态也逐步形成,并向制度性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两岸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两岸20多年经贸互动的实践证明,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可逆转,但在这一进程中仍需要克服诸多的挑战与障碍,才能使两岸制度性一体化的建构得以更有效的推进。文章从一体化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其他相关的理论对于两岸一体化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由引言和第一章组成。引言部分提出了从经济一体化角度两岸经济合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引出了论文研究思路。第一章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以WTO为背景,为研究的推展构建起分析框架;第二部分是实践研究部分,由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构成,以两岸经济合作的一体化效应、两岸产业合作对一体化的影响及签署ECFA后的一体化走向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两岸经济合作的具体实践以及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实现两岸完全经济一体化的路径与组织形式;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对本文的主要论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文章在总结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具体包括:在对两岸经济合作进行适当定位的基础上,以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分析两岸经济合作的动因与发展趋势,并全面审视两岸经济合作在不同时期调整与变化,从而将实现两岸一体化路径的选择与两岸经济合作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两岸经济一体化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发展之中,文章所做的一些研究与探讨仍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今后笔者将通过进一步学习和思考,以使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洪炯星[4](2009)在《中国TFT液晶产业链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大陆的TFT液晶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该产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世界液晶产业集中于东亚,形成日韩台三强,中国大陆奋力追赶的格局。尤其是最近行业投资明显升温,国内投资项目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TFT液晶行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产业链的基本特征和状况,并通过分析日韩台的目前的发展战略,来总结该产业的发展的一些成功因素,并通过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该产业的发展前景,并得出该产业在中国大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具有投资的价值和良好前景。之后通过分析我国在该产业上的发展状况,结合国家的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目前发展中的问题,如投资增长很快但重复分散建设过多,投资主要集中中下游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韩台成功的产业集群战略的关键点并借鉴台湾韩国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结合大陆自身状况通过SWOT分析,指出我国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要集中资源,目前重点应该发展十分空缺上游原材料行业,并给出一些发展思路的相关建议。本文最后进一步对进军上游原材料行业进行梳理,分析得出2个行业进入的可行性较高,并进一步分析LED背光及光学膜片行业的这2个行业的发展关键点和发展前景。

吕炜[5](2007)在《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产业盈利性实证研究 ——中国印制电路板(PCB)产业投资机会研究》文中指出投资的本质特征是通过投入获得盈利。为了保障投资能够获取满意的回报,无论是证券投资、风险投资,还是产权投资和项目投资,都需要对投资对象所在产业的盈利性和投资机会进行研究和判断。并且对产业盈利性的研究和投资机会的判断是进行投资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但是,以往对产业盈利性及其演变规律和产业投资机会的研究,一般均立足于还原论的思维模式和确定性的均衡假设,依据这种思维模式和假设所进行的产业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往往会有很大的差距,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非常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经济学演化范式的观点和原理,以新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独创的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模式,并依据这一模式对PCB产业的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归纳如下:思维模式的转变产业研究中运用的还原论思维模式来源于传统的经典物理学。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科学认为,现实世界的规律能够和应该从简单的原理和普遍的规律出发加以解释。随着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为核心的现代物理学的诞生,使自然科学领域的思维模式开始发生转变,逐步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和系统论。开始注重从事物的整体和个体之间的联系去研究、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并认识到一个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许多系统“单个部分的性质与整体的性质存在极大的差异”。当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们不再以单纯的还原论和均衡论思维模式看待自然界事物时,在整体论和系统论的视角下,事物的复杂性就被呈现出来,复杂性科学及复杂性思维模式因此应运而生。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与经济学演化范式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和演化经济学就是在新的思维模式下产生的、新兴的复杂性科学和经济理论分支。CAS理论认为经济系统中的构成元素是具有适应性的主体,适应性的主体具有非线性、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动态性和非均衡性等复杂性特征。CAS理论针对CAS涌现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基于主体的多层次网络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提出了深入认识和分析CAS的较为系统的思路和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针对均衡范式存在的局限性,演化范式提出将经济系统视为一个演化着的复杂系统,认为经济活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非均衡的演化过程,认识到理性的有限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形成了基于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的动态非均衡演化分析范式。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与经济学演化范式的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模式根据CAS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多层次网络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我们将产业系统视为一个适应性主体或基于主体特征的机制,产业的盈利性则被当作产业系统的一个状态变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目标产业为核心的H型产业网络结构分析框架,将目标产业的盈利性放入到与目标产业直接连接的上下游产业所构成的H型产业网络中进行分析。在H型产业网络中,目标产业通过产量、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等要素与上下游产业相连接,目标产业的盈利性状态与H型产业网络中所有产业的产量、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等状态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同时,本文认为无论是产量和产业集中度,还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这些状态变量对目标产业盈利性的影响不取决于其绝对水平,而是取决于目标产业与上游产业之间及目标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的相对水平,即相互间的差异大小。本文提出通过将目标产业的产量、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状态分别与上下游产业的对应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或差异比较,来评价和推断目标产业的盈利性状态。因此,本文将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与经济学演化范式的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模式归结为:“H型产业网络”+“4个盈利性相关状态变量(产量、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制)”+“目标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状态对比分析”,这一模式为更加科学、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产业盈利性及产业投资机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思路。对PCB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的分析与判断PCB作为“电子系统产品之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使PCB产业成为电子元件产业中的主要支柱产业,且具有快速增长的朝阳产业特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PCB第一生产大国,PCB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地位。研究和探索国内PCB产业的演化规律和特征,认识和把握PCB产业发展过程的投资机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本文提出的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模式,针对PCB产业及其主要上下游产业(包括覆铜板(CCL)、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液晶面板、等离子面板、通信设备等产业),分别对PCB产业与其主要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产量增长率、产业集中度、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产业规制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以下分析结果:■产量增长率:绝大部分下游产业的产量增长率远远高于PCB产业,差异均在2倍以上,而上游产业则略高于PCB产业。产量增长率对PCB产业的盈利性产生有利影响,是对PCB产业盈利性贡献最大的状态变量。■产业集中度:无论从国内PCB产业看,还是全球PCB产业看,PCB产业的集中度均大幅低于上下游产业。从产业集中度来看,PCB产业相对于上下游产业处于完全不利的状态之中,产业集中度是对PCB产业盈利性贡献最小的状态变量。■技术创新成果:从各产业前5大厂商获得的专利总量来看,PCB产业相对于上游产业具有微弱的技术创新优势,而相对于下游产业则存在非常明显劣势。从各个产业专利数量增长变动情况来看,PCB产业与下游产业整体平均增长水平比较接近,均基本保持稳定和较快增长,仅上游CCL产业增长缓慢甚至近10年呈负增长。因此,技术创新成果状态变量对PCB产业盈利性的贡献不大,在H型产业网络中,基本处于被动跟随状态。■产业规制:在社会规制方面,各个产业都需要应对来自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制,没有大的差别。各个产业的规制状态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规制方面。其中,手机产业和通信设备(不包括手机)产业存在进入规制,液晶面板(LCD)与等离子面板(PDP)产业享受较多的产业优惠和扶持政策,其他产业(除LCD与PDP)的部分高端产品可享受产业优惠和扶持政策,覆铜板(CCL)产业的出口退税率被大幅调低,PCB产业、PC及数码相机产业则拥有相近且较为简单的经济规制环境。根据上述统计分析结果,可以进一步得出以下对PCB产业投资机会的认识和判断:■产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扩张和盈利提升机遇:在PCB产业及其下游产业均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的情况下,PCB产业与其下游产业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产量增长差异,而且是下游产业的产量增长远远快于PCB产业,这将有利于持续改善和提高PCB产业的盈利水平。■高端PCB细分领域的高成长与高回报机遇:未来PCB高端细分领域——HDI板和FPC板及其下游产业具有更好的成长性,并且由于HDI板和FPC板的工艺技术复杂、技术保障能力和机器设备投资要求较高,使这一产品领域具有相对较高的产业进入门槛。在相对较高的进入门槛保护下,有利于HDI板、FPC板厂商保持较高的盈利回报水平。■PCB产业集中度提升所带来机遇:PCB产业的低集中度,既为尚未进入PCB产业的厂商提供了低成本的进入机会,也为在位厂商通过产业重组和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以动态的视角看待PCB产业的低集中度,有利于发现其蕴藏的并购重组机会。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提出了独创的产业盈利性评价模式,并通过实证分析,获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分析成果。后续研究将主要在进一步完善产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盈利性评价模型及机制转换函数模型的研究。

黄日红[6](2007)在《胜美达公司在中国的竞争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胜美达公司为研究的对象,提出其在中国的竞争策略。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胜美达公司的发展历程,主要产品及应用,战略和管理组织结构,近六年的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第二章说明研究其策略的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的方法;第三章在以信息电子产业中核心器件芯片为主线供应链和系统设计(全面解决方案)为技术应用平台有效地结合起来的电子产品产业链简图,找到胜美达公司的位置,发现其中的几种客户,提出方案提供者也是其重要客户的竞争策略;第四章研究胜美达公司所在的电感和变压器行业,先简单介绍了电感和变压器大致的分类和技术发展趋势,再对其全球的市场规模,部分电子产品需求量及增长率,单机中电感和变压器的平均用量等做了估测,推导出胜美达公司可以关注的目标市场,其次以丰富的数据分析了电感线圈变压器的这个特殊市场的特点,日系企业仍占全球的主要份额,在全球市场份额前十位中日系企业占了八席,最后推导出此市场属于垄断竞争的结构类型和胜美达公司在此市场中处于领导者地位等结论;第五章先用各自年报中反映出来的销售额,增长率,销售利润率,经营利润率,净利润率等与胜美达公司进行横向比较了解其成长和盈利状况;再按市场收集到的六个关键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其次对这不同国家和地区背景的十家竞争者的基本情况,发展战略,优劣势等作较详尽地分析;最后基于波特五力模型提出胜美达公司面对不同的竞争者可采取的竞争策略。最后一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胜美达公司内部的优劣势和其在中国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列举,再分析在四种组合下可采取的竞争策略,最后总结所提出的胜美达公司在中国的竞争策略。胜美达公司从50年前日本的电子元件小生产商发展成为今天旗下拥有二家上市公司,已实现国际化运作的集团公司,其经验已对今天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所借鉴;其在中国的战略重点已由前期的低成本,高效的制造基地,向全球技术服务的研发中心和向中国大市场进一步逐步转变。需针对中国的市场提出其竞争策略,以确保胜美达公司在全球及中国的市场领导地位和提升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电感和变压器市场在电子产业中是一个相对比较特别的行业,对此市场分析和行业中主要竞争者战略的深入研究,可对国内同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骆平[7](2006)在《夏新笔记本电脑目标市场战略分析》文中提出全球笔记本电脑2004年出货量为4900万台,比2003年增长24.68%。2005年销量达到6300万台,比2004年增长28.57%。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2004年达到240多万台,比2003年增长约40%。商业及行业客户仍然是笔记本电脑的主要市场,个人消费市场处于高速增长状态。笔记本电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竞争呈现白热化,低端笔记本成为厂商竞争的焦点,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底线屡次下移。夏新笔记本电脑事业经过前期的积累,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研发、生产能力,已从OEM厂商转型为主板级的研发制造厂商。在分析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行业机会与威胁和夏新内部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本论文对夏新笔记本电脑的目标市场以及采取的营销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夏新要扭转笔记本电脑目前的尴尬局面,首先必须对目标客户进行重新定位,夏新应进入商业及行业客户。夏新笔记本电脑应把新联想作为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先期重点进入教育和个人市场,有选择地进入政府、制造、能源、媒体等行业,暂时性放弃金融和电信行业。在区域市场方面,应选择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11省作为首批进入的区域。在产品定位方面,应开拓宽屏的笔记本电脑,不断丰富其产品线,并充分考虑目标行业的特征,开发低价电脑机型。在明确目标市场定位后,夏新要改变原有单一的渠道销售模式,采用混合销售体系(直销+渠道销售),并分三步实施其战略目标。最终达到以精细管理锻造企业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

李珂[8](2005)在《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2004年,中国电子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之势仍在 延续,而随着电子产品制造业继续从高成本地区向 中国转移,国内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产品出 口的稳步增长,中国这个全球制造业的发动机正在 加速前进。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持续繁荣和国内宏观 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呈现高 速发展的态势。

祝大同[9](2005)在《未来PCB市场的新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世界IC市场发展前景为“参照物”,研究、讨论PCB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及重点阐述了未来PCB新的巨大市场——数字家电产品的形成问题。

李永祥,殷庆瑞[10](2005)在《先进功能陶瓷材料》文中认为7.1 概述先进功能陶瓷是包括具有电、磁、光、声、热、力学等不同性能及其交叉偶合效应的压电、磁电、热电、光电等能量互换的功能材料,主要种类有电子陶瓷、磁性陶瓷、敏感陶瓷、光学陶瓷、生物陶瓷、快离子导体和高温超导陶瓷等。目前,产业规模最大的功能陶瓷是新型元器件用的信息功能陶瓷或电子陶瓷,约占60%-80%的份额,主要包括:电介质陶瓷(电绝缘陶瓷和电容器陶瓷)、铁电陶瓷、压电陶瓷、微波陶瓷、半导体敏感陶瓷和磁性陶瓷等。

二、2004年笔记本电脑产品趋势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年笔记本电脑产品趋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大陆台资企业空间格局及跨界生产网络的空间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2.2 实践意义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3 技术路线
4 研究数据与方法
    4.1 研究数据
    4.2 研究方法
5 研究创新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1 概念界定与辨析
    1.2 理论基础
2 文献综述
    2.1 全球生产网络的相关研究
    2.2 台商投资大陆的时空分布与格局演化的相关研究
    2.3 大陆台资跨界生产网络空间组织的相关研究
3 研究述评 第二章 全球背景下台商投资大陆在两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1 数据与样本
    1.1 样本选择
    1.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2 模型构建与检验
    2.1 VAR模型构建
    2.2 变量序列的协整检验
3 台湾在大陆外商投资中的地位
    3.1 TDI与大陆经济增长波动之脉冲响应函数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3.2 全球背景下TDI在大陆外商直接投资中的经济贡献地位
4 大陆在台湾对外投资中的地位
    4.1 台湾OFDI与台湾经济增长波动之脉冲响应函数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4.2 大陆在台湾对外投资中的经济贡献地位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陆台资企业的时空分布与格局演变特征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2 方法与模型
2 台资企业的时间序列演变阶段及特征
    2.1 台资制造业企业的时间序列演变
    2.2 台资服务企业的时间序列演变
3 台资企业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
    3.1 台资企业的总体分布特征
    3.2 台资三大类型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
    3.3 台资服务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空间分布
4 大陆台资企业的空间格局演变
    4.1 台资企业空间格局总体特征
    4.2 台资企业热点区域的演变
5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大陆台资企业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1.2 研究假设
2 数据
    2.1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2.2 数据来源
3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3.1 变量结构效度检验
    3.2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3.3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4 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
    4.1 台资电子信息企业驱动机制之面板模型估计
    4.2 台资机械企业驱动机制模型之面板模型估计
    4.3 台资石化企业驱动机制之面板模型估计
    4.4 台资生产性服务企业驱动机制之面板模型估计
5 讨论
    5.1 基于行业的大陆台资企业空间分布驱动机制对比
    5.2 与以往研究进行对比及其理论解释
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企业母子联系视角的大陆台资跨界生产网络空间组织特征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与空间化处理
    1.2 研究方法
2 台商千大企业在大陆的时空演变特征
    2.1 总体分布
    2.2 行业分布
3 大陆台资跨界生产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
    3.1 网络联系覆盖地域广泛
    3.2 网络联系呈三轴放射状的空间结构
    3.3 网络联系键的空间异质性显着
4 大陆台资跨界生产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复杂性的实证分析
    4.1 度及强度分布特征:无标度网络过渡期
    4.2 网络整体结构特征:小世界网络
5 讨论
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制造业价值链视角的大陆台资跨界生产网络空间组织模式
1 跨国企业价值链“切割”及其组织模式
2 上市(上柜)大陆台资电子信息企业价值链的”切割”与组织模式
    2.1 数据与空间化处理
    2.2 大陆台资电子信息企业价值链的”切割”
    2.3 大陆台资电子信息企业价值链的组织模式
3 大陆台资电子信息企业价值链的时空分布与空间组织
    3.1 大陆台资电子信息企业价值链的时空分布特征
    3.2 研究案例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制造业价值链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视角的大陆台资跨界生产网络空间组织模式及驱动机制
1 基于制造业价值链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全球生产网络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2.1 案例企业的典型性
    2.2 访谈与问卷设计
3 台资制造业与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
    3.1 价值链嵌入式融合模式
    3.2 价值链延伸和嵌入式共存的融合模式
4 台资生产性服务业与本地制造业的融合
    4.1 以本地台资制造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融合模式
    4.2 以本地外资制造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融合模式
5 讨论
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 研究启示及政策建议
    2.1 宏观层面:台商投资在两岸
    2.2 微观层面:台商投资在福建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1: 大陆地区相关区域政策 附录2: 关于台资制造业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状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3: 福建台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状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4: 福建台资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状况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神舟电脑的竞争战略研究 ——以神舟游戏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2章 竞争战略相关理论综述
    2.1 竞争战略理论
        2.1.1 竞争战略的定义和内涵
        2.1.2 竞争战略的发展与分层
    2.2 基本竞争战略与分析模型
        2.2.1 基本竞争战略与涵义
        2.2.2 五力模型与涵义
    2.3 市场竞争策略的定义与分类
第3章 个人电脑与游戏本行业现状分析
    3.1 我国个人电脑行业现状
        3.1.1 我国个人电脑市场规模
        3.1.2 我国个人电脑渠道结构
        3.1.3 个人电脑产业链情况
        3.1.4 我国主要笔记本品牌竞争格局
    3.2 我国游戏本市场发展现状
        3.2.1 我国游戏本市场规模
        3.2.2 我国游戏本品牌竞争格局
        3.2.3 游戏本发展历程与趋势
    3.3 个人电脑PEST环境分析
        3.3.1 政治环境
        3.3.2 经济环境
        3.3.3 技术环境
        3.3.4 社会文化环境
    3.4 个人电脑产品功能特征分析
    3.5 游戏本消费人群分析
        3.5.1 游戏本线下人群调查报告分析
        3.5.2 游戏本线上人群画像分析
第4章 神舟电脑与神舟游戏本的现状分析
    4.1 神舟电脑的现状
        4.1.1 神舟电脑的基本情况
        4.1.2 神舟电脑的品牌产品线
        4.1.3 神舟电脑的渠道布局
    4.2 神舟游戏本的现状
    4.3 神舟电脑的竞争优势与问题分析
        4.3.1 企业竞争优势
        4.3.2 企业存在问题
    4.4 神舟电脑的资源能力分析
        4.4.1 内部资源能力
        4.4.2 外部资源能力
第5章 神舟电脑的竞争战略
    5.1 神舟电脑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5.1.1 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5.1.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5.1.3 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5.1.4 客户的谈判能力
        5.1.5 替代品的威胁
    5.2 神舟电脑SWOT分析
        5.2.1 优势分析
        5.2.2 劣势分析
        5.2.3 机会分析
        5.2.4 威胁分析
        5.2.5 SWOT矩阵策略
    5.3 神舟电脑市场竞争地位
第6章 神舟电脑竞争战略调整与实施
    6.1 竞争战略目标与调整
        6.1.1 制定战略目标
        6.1.2 竞争战略调整
    6.2 战略实施
        6.2.1 品牌策略
        6.2.2 产品策略
        6.2.3 渠道策略
        6.2.4 促销策略
        6.2.5 竞争战略转型成果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局限性
    7.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7.3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从ECFA到制度性一体化 ——两岸经济合作的性质、特征及走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两岸及海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思路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岸经济合作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WTO 的规则与两岸经济一体化的性质与定位
    一、台湾的单独关税区地位
    二、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及在区域合作中的双层结构
    三、关于两岸经济一体化的性质与定位
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三、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与类型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第三节、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及对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影响
第四节、与“两岸经济一体化”相关的其它理论
    一、产业分工与转移理论
    二、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
    三、要素流动与结构调整的理论
    四、微笑曲线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东亚合作:两岸经济合作的周边环境
第一节、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二、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传导机制
    三、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走向
第二节、东亚地区产业结构比较与合作趋势
    一、总体趋势与分析架构
    二、东亚主要经济体的产业结构比较
    三、东亚主要经济体的产业结构特点
第三节、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影响
    一、台湾经济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二、中国大陆区域发展战略与两岸经济合作
    三、东亚经济发展格局调整与两岸合作契机
第四节、东亚经济区域合作格局变化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台湾对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考虑及面临的困境
    二、台湾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与途径
本章小结 第三章:两岸经济合作的一体化效应
第一节、两岸经济合作概述
第二节、两岸经济合作的形成机制
    一、两岸经贸往来的进程与阶段
    二、两岸经济合作的动因分析
第三节、两岸经济互动的形成与发展
    一、两岸经贸互动的特征与内涵
    二、两岸经济互动的量化分析
第四节、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效应
    一、两岸经济合作的静态效应分析
    二、两岸经济合作的动态效应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两岸合作的产业区域结构与一体化趋势
第一节、两岸产业合作概述
    一、两岸产业合作的形成机制
    二、两岸产业的合作模式
    三、两岸合作的产业区域结构
第二节、台商投资长三角及其动因分析
    一、台商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与发展
    二、台商在长三角投资结构的演化
    三、台商在长三角投资集聚的形成机制
第三节、两岸高科技产业关联度分析——以长三角为例
    一、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特征
    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以长三角为例
第四节、长三角地区台商高科技企业投资模式比较
    一、台资高科技企业投资大陆形态的调整
    二、台商高科技产业运作模式及对长三角投资的影响
    三、两岸高科技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合作
第五节、长三角经济发展趋势及两岸产业互动
    一、长三角的产业发展定位
    二、长三角地区台商投资趋势分析
    三、长三角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的路径选择
本章小结 第五章:从 ECFA 到制度性一体化——两岸制度性一体化的建构与前瞻
第一节、两岸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发展
    一、两岸一体化的发展及面临的障碍
    二、ECFA:两岸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性突破
第二节、ECFA 与两岸经济合作
    一、ECFA 的形成与发展
    二、ECFA 早期收获计划实施效果的量化分析
第三节、ECFA 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ECFA 对台湾经济的直接效应分析
    二、台湾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的制约
    三、ECFA 对两岸经济合作模式的影响
第四节:从功能性一体化到制度性一体化
    一、两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两岸经济一体化延伸的路径选择
    三、两岸经济制度性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4)中国TFT液晶产业链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TFT 液晶显示行业概述
1.1 行业形成及目前状况概述
    1.1.1 产业定义
    1.1.2 行业目前状况概述
1.2 行业产业链状况以及发展特点
    1.2.1 产业链构造
    1.2.2 行业基本特点
    1.2.3 行业领先基本条件 第2章 我国 TFT 液晶显示行业概述
2.1 我国 TFT 液晶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2.1.1 发展历程
    2.1.2 最近状况 第3章 我国 TFT 液晶显示行业分析
3.1 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3.1.1 地方扶持政策
    3.1.2 国家税收政策导向上游
3.2 竞争环境分析
    3.2.1 竞争对手分析
    3.2.2 液晶产业需求分析
    3.2.3 替代品分析
    3.2.4 潜在进入者分析
    3.2.5 上下游分析
    3.2.6 大陆液晶产业前景的综合分析
3.3 产业集群现象分析
    3.3.1 日韩台液晶产业集群现象
    3.3.2 对中国的启示 第4章 我国 TFT 液晶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4.1 中国大陆液晶产业链 SWOT 分析
    4.1.1 优势
    4.1.2 劣势
    4.1.3 机会
    4.1.4 威胁
    4.1.5 SWOT 分析
    4.1.6 策略选择及描述
4.2 重点战略的进一步探讨
    4.2.1 上游产业目前状况概述
    4.2.2 上游产业链内可进入的行业分析
    4.2.3 背光组装行业分析
    4.2.4 LED 背光模组产业未来发展空间
    4.2.5 光学膜片行业分析 第5章 结论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5)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产业盈利性实证研究 ——中国印制电路板(PCB)产业投资机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基本观点及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科学研究思维模式的转变
        2.1.1 还原论
        2.1.2 整体论
        2.1.3 复杂性科学
    2.2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综述
        2.2.1 适应性主体
        2.2.2 受限生成过程
        2.2.3 多层次网络结构
    2.3 经济学的均衡范式与演变范式
        2.3.1 经济学均衡范式的局限性
        2.3.2 经济学的演化范式及其主要观点
        2.3.3 产业组织理论及其演化思想
    2.4 产业盈利性相关理论综述
        2.4.1 产业及产业盈利性定义
        2.4.2 产业盈利性相关理论与观点
第3章 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框架的构建
    3.1 产业盈利性及投资机会评价的整体框架思路
    3.2 产业供求关系
        3.2.1 产业供求关系网络
        3.2.2 供求关系与产业盈利水平
        3.2.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产业盈利水平实证分析
    3.3 产业集中度
        3.3.1 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
        3.3.2 国内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3.3.3 产业间集中度差异对产业盈利水平的影响
    3.4 产业进入壁垒
        3.4.1 技术创新
        3.4.2 产业规制
    3.5 产业盈利性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
        3.5.1 产业盈利性影响因素间的整体关系
        3.5.2 产业间各个盈利性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
        3.5.3 产业内各个盈利性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
第4章 PCB产业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研究
    4.1 PCB产业及其地位
        4.1.1 PCB产业的界定
        4.1.2 PCB产业的地位
    4.2 PCB产业的适应性特征
        4.2.1 PCB产业重心转移
        4.2.2 PCB产品结构调整
        4.2.3 PCB厂商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4.3 PCB产业的自组织特征
        4.3.1 美国及欧洲PCB产业的重组整合
        4.3.2 全球PCB产业的多层次组织架构
        4.3.3 PCB产业的集群效应
    4.4 PCB产业的共同演化特征
        4.4.1 PCB厂商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演化
        4.4.2 厂商与客户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演化
        4.4.3 厂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演化
    4.5 PCB产业的非线性特征
        4.5.1 产业主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4.5.2 产业主体演化过程的非线性关系
    4.6 PCB产业的路径依赖性特征
        4.6.1 研发能力薄弱的演化路径
        4.6.2 缺少民族品牌的路径分析
第5章 PCB产业盈利性分析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
    5.1 PCB产业盈利性分析评价方法
        5.1.1 基于理论与基于数据方法的区别
        5.1.2 基于理论与基于数据方法的联系
        5.1.3 PCB产业盈利性分析评价方法选择
    5.2 PCB产业供求关系网络分析
        5.2.1 PCB产业的主要上游产业
        5.2.2 PCB产业的主要下游产业
        5.2.3 PCB产业供求关系网络
    5.3 PCB产业盈利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5.3.1 产量增长率指标
        5.3.2 产业集中度指标
        5.3.3 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及技术成果指标
        5.3.4 产业规制指标
        5.3.5 毛利润率指标
第6章 PCB产业盈利性评价及投资机会实证分析
    6.1 PCB及相关产业产量增长分析
        6.1.1 PCB产业产量增长率分析
        6.1.2 下游产业产量增长率分析
        6.1.3 上游产业产量增长率分析
    6.2 PCB及相关产业集中度分析
        6.2.1 PCB产业集中度分析
        6.2.2 上游产业集中度分析
        6.2.3 下游产业集中度分析
    6.3 PCB及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
        6.3.1 PCB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
        6.3.2 上游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
        6.3.3 下游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分析
    6.4 国内PCB及相关产业的产业规制状况分析
        6.4.1 国内PCB及 CCL产业规制
        6.4.2 国内PCB下游产业规制
    6.5 PCB产业盈利性评价及投资机会分析
        6.5.1 PCB及相关产业产量增长差异及敏感性分析
        6.5.2 PCB及相关产业集中度比较分析
        6.5.3 PCB及相关产业专利数量比较分析
        6.5.4 PCB及相关产业的产业规制比较
        6.5.5 PCB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6.6 PCB产业盈利性评价数据的有效性分析
第7章 总结与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7.1 总结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7.2.1 后续研究工作
        7.2.2 关于产业盈利性评价模型与自组织数据挖掘方法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图表索引

(6)胜美达公司在中国的竞争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胜美达公司的情况介绍 1.1
    胜美达公司发展历程 1.2
    公司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 1.3
    公司的理念,使命,战略和管理结构 1.4
    公司近6
    年的经营状况 第二章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的背景 2.2
    目的意义 2.3
    研究的方法 第三章
    电子产品产业链的分析 3.1
    胜美达公司的客户 3.2
    EMS/CEM,OEM/ODM
    等外包的业务模式 3.3
    全面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的模式及类型 3.4
    电子制造商常用的采购策略的分析 3.5
    基于电子产品产业链分析而提出的竞争策略 第四章
    电感和变压器市场分析 4.1
    电感和变压器基本概述和技术发展趋势 4.2
    全球的市场规模分析和部分产品的产量预测和单机用量估测 4.3
    全球市场分析(以日本市场进行分析) 4.4
    台湾和中国大陆市场分析(电感) 4.5
    胜美达公司的市场地位及目标市场 第五章
    竞争者分析 5.1
    电感和变压器行业中主要竞争者综合评价 5.2
    日系二家竞争者分析 5.3
    欧美系三家竞争者的分析 5.4
    台湾和香港的二家竞争者的分析 5.5
    中国大陆的三家竞争者的分析 5.6
    波特的行业五种竞争力模型 5.7
    基于竞争者分析和五力模型而提出的销售策略 第六章
    胜美达公司在中国的竞争策略 6.1
    对胜美达公司的SWOT
    分析 6.2
    SWOT
    分析推导出的竞争策略 6.3
    在中国的竞争策略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夏新笔记本电脑目标市场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目标市场理论简述
    2.1 目标市场
    2.2 市场细分
    2.3 目标市场定位
第三章 笔记本电脑市场分析
    3.1 笔记本整体市场分析
    3.2 中国笔记本电脑细分市场分析
    3.3 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趋势分析
    3.4 笔记本电脑市场分析结论
第四章 夏新笔记本电脑目标市场确定
    4.1 夏新电子简介
    4.2 竞争定位
    4.3 行业市场定位
    4.4 区域市场定位
    4.5 产品市场定位
第五章 夏新目标市场战略实施方案
    5.1 大客户直销模式的确立
    5.2 针对大客户直销的 FUNNEL管理
    5.3 针对大客户直销的电话销售
    5.4 确立夏新笔记本电脑的总体经营策略
    5.5 夏新笔记本电脑事业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9)未来PCB市场的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半导体市场变化是对PCB市场前景预测的“参照物”
2 今后几年世界PCB销售额将会呈现持续正增长
3 2001年的IT泡沫破灭厄运不会再现
4 一代数字家电巨大市场的形成
    4.1 巨大的电子新市场开始形成,引起IC业、PCB业市场主导应用领域的转变
    4.2 新一代电视机市场发展的展望
        4.2.1 三大类新一代电视机的全貌
        4.2.2 20英寸以上大型电视机市场的展望
        4.2.3 5~20英寸的中型电视机市场的展望
        4.2.4 2~5英寸的小型电视机市场的展望
5 迎接未来PCB市场的新变化,首先应是观念上的变化
    5.1 新观念之一——潜在着一个巨大的新市场
    5.2 新观念之二——以“纵向整合体制”进行开发与经营
    5.3 新观念之三——半导体在数字家电新市场发展中的技术飞跃,将推动PCB的技术进步
    5.4 新观念之四——在数字家电产品竞争中更突出市场的“全球化”和技术的“融合性”
6 结束语

四、2004年笔记本电脑产品趋势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陆台资企业空间格局及跨界生产网络的空间组织研究[D]. 陈艳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2]神舟电脑的竞争战略研究 ——以神舟游戏本为例[D]. 徐伟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3]从ECFA到制度性一体化 ——两岸经济合作的性质、特征及走向[D]. 盛九元.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1(05)
  • [4]中国TFT液晶产业链发展研究[D]. 洪炯星. 上海交通大学, 2009(12)
  • [5]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产业盈利性实证研究 ——中国印制电路板(PCB)产业投资机会研究[D]. 吕炜. 同济大学, 2007(02)
  • [6]胜美达公司在中国的竞争策略研究[D]. 黄日红. 上海交通大学, 2007(S2)
  • [7]夏新笔记本电脑目标市场战略分析[D]. 骆平. 昆明理工大学, 2006(02)
  • [8]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回顾与展望[J]. 李珂.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5(12)
  • [9]未来PCB市场的新变化[J]. 祝大同. 印制电路信息, 2005(11)
  • [10]先进功能陶瓷材料[A]. 李永祥,殷庆瑞.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05), 2005

标签:;  ;  ;  ;  ;  

2004年笔记本电脑产品趋势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